植物的呼吸作用说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的呼吸作用》说课稿

玉门三中张德孝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生物教材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四节:植物的呼吸作用。本课是继光合作用之后植物体又一重要的生理活动,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主要表现在对有机物的分解,产生能量,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知道了光合作用的场所、产物、原料和条件,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但是对植物体有没有呼吸作用这个问题,学生还没有直观的感受,往往忽略了植物的呼吸现象。因此在课堂中我时时注意以动物和人的呼吸作用作为参照,组织一系列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使学生在动手动脑、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呼吸作用的基础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并通过与光合作用对比以及分析身边的生活现象,加深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以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A、认知目标:完成呼吸作用的实验,增强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说明植物在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B、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设计和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通过与光合作用的对比,提高学生整体思维、归纳总结的能力;利用课件,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的能力

C、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树立科学兴农的观念。

这样的目标设计,打破了传统概念教学的规律,从过于注重概念本身转化到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立足于教学目标多元化,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认知目标,还要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体会生物学价值。而本节课的重点是:证明呼吸作用的两个实验;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公式;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呼吸作用实验的设计和分析;呼吸作用为生命提供能量。

教学中要用到的多媒体课件、烧杯、玻璃棒、打气筒、澄清的石灰水、小木棒和火柴是我这节课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教学中,我精心设计问题,诱导学生思考操作,鼓励学生概括、交流并让学生利用知识大胆创新,学生做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体现

出实验探究中学,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本节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情节,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只小白鼠生活在密闭的玻璃钟罩里,另一只小白鼠生活在有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钟罩内。教师配合课件,提出问题:(1)这两只小白鼠哪一只先死去?(2)能用学过的知识分析一下原因吗?学生回答之后,进一步用课件展示小白鼠生活的环境,将B装置用黑布罩起来。教师讲述“有一个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如图中装置,结果,他发现B装置中的小白鼠不久就死了,而且寿命比A装置中的还短。”这时,请全班同学讨论: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纷纷议论,情绪高涨。最后得出:不仅动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气,植物呼吸作用也需要氧气,从而引出本节课题:植物的呼吸作用(板书)

这样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围,又在演示实验中渗透了植物呼吸作用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第二个环节是主动参与,探索新知:由于初一学生还没有学过化学,不了解二氧化碳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而在实验前我进行了一个铺垫实验: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两杯等量的澄清石灰水,请两名学生上台操作,甲用玻璃管向1号杯吹气,乙用打气筒向2号杯打气。请学生观察现象并思考:(1)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2)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就知道了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再进行实验:小组成员细心观察,这样就不难得出结论: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板书)

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呼吸作用是“活细胞”的一项重要生理功能,是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的。并且使学生真正懂得实验探究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途径。

为解决植物呼吸作用需要氧这一问题,我从学生的心理入手,绝大多数同学知道了呼吸作用需要氧气,但这只是听说的,并没亲自验证过,难免产生疑问,所以在学生已有氧气助燃知识的基础上,我准备了一个演示实验,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否需要氧气。

取3个密闭的锥形瓶,甲瓶放入新鲜的植物,乙瓶放入烫过的植物,丙瓶为空瓶。将它们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实验时将燃烧的小木条分别伸入3个锥形瓶中,观察现象。实验过程中请学生仔细观察并认真思考:(1)为什么设置乙瓶?(2)为什么甲、乙会出现不同的情况,一个燃烧,一个熄灭?(3)你得出了什么结论?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自由发言,相互补充。从而得出结论:植物呼吸确实吸收氧气。(板书)

同时得到:植物体所有的活细胞都可以进行呼吸(板书),而光合作用只有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比较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我再一次的让学生进行细心的观察、分析、讨论、回答,而我则重点的引导。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温度的变化,让学生自己观察并回答:(1)A、B两瓶哪瓶温度升高?学生答出“B瓶”,这时我顺势引导提问:(2)为什么萌发的种子温度会升高?经过学生讨论分析,利用他们日常生活经验不难得出:萌发的种子产生热量。于是我再一次的向学生提出问题:热量也是一种能量,它是从哪释放出来的?这时学生纷纷议论,在他们讨论的基础上,我利用前面学过的光合作用的知识进行引导,在教师的点拨下,引导学生得出: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来源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

通过电脑的形象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教师我的事实引导,把实验探究和生物学知识有机的整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概括能力,同时使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植物呼吸过程中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释放能量的现象,让学生抓住现象,通过讨论,归纳呼吸作用的概念。同时,媒体展示: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在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的基础上,由教师点拨,使学生对呼吸作用的认识更加准确、深化,难点不攻自破。这时,请学生结合光合作用的公式,想一想,呼吸作用在物质和能量上发生了什么变化?由学生讨论回答,总结得出:(1)物质变化:吸收氧,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2)能量变化: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那么,释放出来的能量干什么呢?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并以人和动物为例来回答。从而使教学在学生的参与下,教师的点拨中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和动口归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并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新课中,学生先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来感知植物呼吸作用的概念;再通过抓住现象,讨论、归纳的方法抽象出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公式;然后又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再总结出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第三个环节:综合实践,学以致用:为了体现生物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首先,让学生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从原料、场所、产物、条件、物质能量变化这5个方面进行比较区别,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呼吸作用的认识。

为了把理论知识运用于生产生活实践中去,我提出生活中常见的实例:(1)贮存粮食前为什么要晒干?(2)为什么要经常给植物松土?(3)瓜果、蔬菜为什么要低温保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讨论回答。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大胆质疑的品质。并以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现象就在我们周围,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又应用于实践。学好生物学,才能更好的改善我们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最后,我开展了一个知识升华的活动,把思考题分成A、B、C三组,以竞赛的形式,小组为单位,对思考题进行必答和抢答,各题根据难度系数赋有不同的分数,答对者加上相应的分数,结束以分数最多者为胜,使目标在反馈中得以体现,整堂课在鼓励优胜者的掌声中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