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管理 第三章
马工程教材《公共财政概论》PPT-第三章 财政支出总论

第一节 财政支出概述
二、财政支出的分类
(二)按经济性质分类
购买性支出的影响集中在社会资源配置状况、社会总供给与 总需求的平衡上,因此,购买性支出成为政府履行其资源配 置职能和经济稳定发展职能的工具。
20. 粮油物资储备支出
7.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
21.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
8.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22. 预备费
9. 卫生健康支出
23. 其他支出
10. 节能环保支出
24. 转移性支出
11. 城乡社区支出
25. 债务还本支出
12. 农林水支出
26. 债务付息支出
13. 交通运输支出
27. 债券发行费用支出
转移性支出的影响集中在分配领域,因此,转移性支出成为 财政履行收入再分配职能的重要工具。
经济性质分类是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所做的一种分 类。与支出职能分类相比,支出经济分类从不同侧面、以不 同方式反映政府支出活动,使得政府的财政支出更加全面 规 范、公开透明。
第一节 财政支出概述
二、财政支出的分类
第一节 财政支出概述
二、财政支出的分类
(一)按政府职能分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财政支出政府职能类别
分类
内容
一、一般公共服务
包括行政和立法机关,金融和财政事务,对外事务,对外经济援助,一般服务,基础研究,一般公共服务“研究与 开发”,未另分类的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债务操作,各级政府间的一般公共服务等。
二、国防 三、公共秩序和安全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三公经费管理规章制度

三公经费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我国各级政府机关对三公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提高公共财政的透明度和效率,确保三公经费的合理、规范、透明使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三公经费是指政府机关用于公务活动的差旅费、公务接待费和公务购买的汽车运用费。
第三条三公经费的管理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维护财政支出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第四条各级政府机关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财政规定和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三公经费管理机制,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第五条三公经费管理涉及的事项,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办法,并报上级机关备案。
第二章三公经费的管理第六条各级政府机关应当建立统一的三公经费管理账户,由财政部门进行专项核算,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第七条三公经费的使用范围应当明确规定,不得擅自挪用或转移用途。
第八条使用三公经费需要经过合理的审批程序,确保支出符合财政法规和相关政策。
第九条对于差旅费、公务接待费和汽车运用费的具体标准和范围,应当在三公经费管理规章制度中明确规定。
第十条各级政府机关应当建立三公经费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对三公经费的监管和审计,严格追究违规使用行为。
第三章差旅费管理第十一条差旅费是指政府机关用于公务出差的费用,包括交通费、住宿费、餐饮费等。
第十二条差旅费的管理应当坚持节约用钱、合理用钱原则,确保出差行为符合公务需要和财政规定。
第十三条对于出差目的、方式、时间和费用等,应当提前进行规划和报备,经过审批程序后方可出差。
第十四条出差人员应当按照规定使用交通工具和住宿餐饮等服务,不得私自变更或超支。
第十五条对于出差报销的费用,应当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报销,凭有效发票和明细清单核实。
第十六条差旅费的具体标准和范围,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财政法规进行明确规定,不得超标准或乱收费。
第四章公务接待费管理第十七条公务接待费是指政府机关用于接待来访人员和举办会议的费用。
第十八条公务接待费的管理应当严格控制用量和标准,确保接待活动符合公务需要和财政规定。
第三章财政支出

2
(二)混合物品(准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
混合物品的特征是兼备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性 质,可以由公共提供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方式, 混合物品的特征又是两种原因引起的;一是具有 非竞争性又具有排他性;另一类是由外部效应引 起的。6来自1、亚当斯密的财政支出理论
• (1)政府的职能和作用 • 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西欧进入自由资本主
义初期,完全依靠市场自发地配置社会资源。18 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发现市场能 够有效地配置资源。他认为供求双方在市场竞争 的环境下,每个人各自理性地追求自身的利益, 不但不会造成整个经济的混乱,相反会带来整个 经济的高效率。
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确实起到了极大的 促进作用。
8
(2)政府的活动不创造物质财富,属于非 生产性劳动
• 亚当·斯密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要求资本主 义的发展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在亚当斯密看来, 政府的活动不创造物质财富,属于非生产性劳动。
• 国家的财政支出是社会财富的一种虚费,它严重 妨碍资本的积累和国民财富的增长。
15
(4)实证资料
六国公共支出占 GDP 比重%比较
•
1988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 美 国 23.25 23.85 25.45 24.64 23.78
• 英 国 34.53 36.2 38.5 41.2 54.2
• 瑞 典 43.8 45.5 45.4 45.8 51.1
公共财政学课件第三章公共物品和服务

1
600
500
400
1500
2
500
400
300
1200
3
400
300
200
900
4
300
200
100
600
18
边际收益
●
1600
●
1400
S=MSC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
●
●
●
●
●
●
●
●
0
1
2
3
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
19
? ●D? MB?MSB
●D甲=MB甲 ●D乙=MB乙 ●D丙=MB丙
·学校 ·有线电话 ·不拥挤的收费道路
纯公共产品 ·路灯
·野生动物
·国防
·拥挤的不收费道路 ·不拥挤的不收费道路
10
全面理解公共产品概念
? 即便每个人消费的公共产品数量相同,他 们对这种消费的评价也未必一致。 ? 举例:国防 ? 担心外来威胁者对国防的估值比其他人 要高。
11
? 许多传统上不被认为是产品的东西具有公 共产品的特征。 ? 商业信用; ? 分配公平; ? 宾馆的星级评定信息等。
? 拥挤性的公共产品 ? 价格排他性的公共产品
31
从考察混合产品的性质出发,可以将其分为两类:
? 拥挤性公共产品 是指那些随着消费者人数的增加而
产生拥挤,从而会减少每个消费者可 以从中获得效益的公共产品。只有在 消费者达到一定数量之前,拥挤性公 共产品的消费才具有非竞争性。该类 产品的供给,既可由私人部门通过市 场,也可由政府部门直接提供。
27
三、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
财政学第三章第四节 非税收入

2.政府性基金的特征
政府性基金具有集中性、临时性和专用性等三个 显著特征:
(二)政府性基金和政府性收费的比较
1.收取方式不同 政府性基金取得,政府与被征收主体之间不发生 直接管理或服务关系;而政府性收费与对被征收 主体提供具体服务或行使管理职责相联系。
2.收入特性不同
一般而言,政府性基金属于非补偿性的收入,是 政府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的收入,与 具有特定目的税收性质相似,是比较典型的“准 税收”;而政府性收费除专项收费以外,一般都 具有明显的补偿性特点。
在西方的一些市场经济国家,从有利于提高资源 配置和使用效率的角度考虑,地方或基层政府主 要提供与居民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准公共产品和 自然垄断行业产品,并且这些与居民日常生活紧 密相关的准公共产品和自然垄断行业产品的提供 成本主要依靠政府收费来解决,因此政府性收费 在地方政府或基层政府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很 高。
(二)政府性收费与经营性收费的区别
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需的资金通过税收或 政府性收费解决,而企业提供产品和劳务是通过 市场取得收入,即市场价格或经营性收费。因此, 政府性收费与经营性收费有严格区别。
(1)属性不同。
政府性收费的本质是一个财政分配问题,体现国 家与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属于 政府行为,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而经营性收费属 于价格范畴,体现商品或劳务买卖双方之间的交 换关系,是企业行为,具有非强制性和竞争性。
4.资金规模和使用方式不同
政府性基金征收数额一般都比较大,具有专门用 途,严格实行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政府性 收费数额一般较小,用于相关管理或服务中的有 关开支。
3.收入来源不同
003 公共经济学 第三章 (2)[22页]
![003 公共经济学 第三章 (2)[22页]](https://img.taocdn.com/s3/m/8b8f5fba25c52cc58ad6bec3.png)
3.1.2 政府介入市场失灵领域
市场不是万能的,在有些情况下,它也会出现“市场失灵” 或“市场失败”,丧失其社会资源的配置功能。在以下一些领域, 政府需要对市场进行适当的干预。 (1)垄断领域 (2)存在外部经济效应而导致市场失灵的领域 (3)公共物品的存在导致市场失灵的领域 市场失灵的存在引出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性。但是政府的作用 并不是代替市场机制,而是补充市场调节的不足,解决市场机制 解决不了的问题。公共物品和外部效应是典型的市场失灵情形。 有些公共物品和外部效应是可以通过市场调节来解决的,其关键 在于经济
被称为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给社会生产力造成了极大的 破坏。 所谓生产过剩,并不是说生产出来的东西真的多得超过了 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而恰恰是由于劳动人民购买力不足,因 而出现了过剩。所以,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不是绝对的过剩, 而是相对的过剩。这种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 义世界,以至没有哪个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幸免。
3.1.3 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划分
从整个社会经济体来讲,政府与市场的互补关系,是市场经 济条件下的基本关系。更严格地讲,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与市 场互补关系是政府对市场的补充关系,因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 挥着基础性作用。 尊重市场就是要尊重市场规律。市场规律包括价值规律、价 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 政府的作用则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经济调节;市场监管; 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
3.1.2 政府介入市场失灵领域
就公共物品而言,有些公共物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准 公共物品或私人物品,通过市场机制来提供。 在产权明晰的情况下,有些外部效应问题也可以通过市场 机制来解决。 雾霾——经济发展的负外部效应 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 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 气的“元凶”。雾霾也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 结果。
公共财政学复习整理

公共财政第一章、公共财政理论1、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
2、公共产品的特征:一是公共产品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一一就是可以由多人共同消费,而不影响其效用。
二是公共产品在受益上具有非排他性一一就是无法将任何人排除在受益的行列之外。
此外,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不同,其根本原因在于它的不可分割性。
它还具有外部性特征。
3、公共财政的三大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就是将一部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分配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或产品,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向,弥补市场的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
该职能具体表现在:一是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主要是调整财政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使之符合优化资源配置的要求。
二是在政府部门内部配置资源,主要是根据不同时期政府职能的变化,通过财政对自身支出结构的调整,将财政资金分别用于满足各种社会公共需要,如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稳定以及经济正常运行等方面的需要,三是对非政府部门资源配置的调控。
(2)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运用税收、财政补贴以及转移支付等手段来调节微观经济主体的收入差距,以达到分配公平的目标。
该职能的实现方式有四种:一是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范围和界限。
二是规范工资制度。
三是加强税收调节。
四是通过转移性支付,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基本的生活和福利水平。
(3)经济稳定职能:是通过财政分配实现经济稳定的目标,即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合理的经济增长率。
要实现财政的稳定功能,必须保持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其中包括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
第二章、公共财政支出1.公共财政支出:是国家将集中起来的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渠道,有计划地进行分配的过程。
2.公共财政支出的内容:提供公共秩序产品,主要包括行政司法和国防,外交等内容。
这一支出内容体现的是政府的传统政治职能提供公共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等内容。
《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学时:51 学分:3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本科经济类十门核心课程之一,注重以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来研究财政问题和构建财政学的理论体系,在讲授西方财政学基本理论的同时,紧密结合中国公共财政改革实践,强化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拓宽视野和思路,不仅让学生了解我国财政的实际情况,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学的概念、了解公共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2、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财政学的概念和特点一、公共财政学的概念二、财政学与经济学的关系三、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公共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古典学派的财政思想二、凯恩斯学派的财政思想三、供给学派、公共选择学派的财政思想第三节公共财政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规范分析法二、实证分析法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财政学的概念第二章公共财政学的基础理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的职能、了解公共选择理论及政府失效。
2、教学内容第一节竞争市场的效率与市场失灵一、帕累托效率二、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三、市场失灵:外部效应与公共品、信息不对称、垄断、收入分配不公平第二节公共财政的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二、收入分配职能三、稳定职能第三节公共选择与政府失效一、公共选择理论概述二、维克塞尔——林达尔机制三、直接民主决策机制四、集中决策机制五、间接民主决策机制六、公共选择理论的实践意义七、政府失效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财政的职能第三章公共支出理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的职能、了解公共选择理论及政府失效。
2、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品理论一、公共品的涵义二、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理论三、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理论对政府财政活动的指导意义第二节外部效应理论一、外部效应的涵义和分类二、外部效应的经济影响—效率损失三、私人部门纠正外部效应的机制及其缺陷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理论第四章公共支出概述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财政支出的分类、掌握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方法、学会分析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2、教学内容第一节财政支出的意义与分类一、财政支出的意义二、财政支出的分类按支出的具体用途分类、按国家职能分类、按支出的最终用途分类、按经济性质分类第二节财政支出的原则一、量入为出原则二、优化支出结构的原则三、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第三节财政支出的效益评价一、财政支出范围的确定二、财政支出效益的特殊性三、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公共劳务"收费法第四节财政支出的规模和增长趋势一、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二、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三、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四、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控制3、教学重点与难点: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第五章购买性支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财政购买性支出的内容、了解政府采购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纵向分权:公共权力要在一个由下而上构建 的多级政府间进行分配。
第二节
分权原则
(三)管理理论上所说的分权,是指在组织的管理中, 管理权限必须在构成组织的各分系统间进行分配。 (四)公共财政管理上所的分权:
1.横向分权:指在现代政治制度中由宪法和相关法律规范 下的公共收支决策权在一级政府的行政、立法和司法之间 的分享;
行分配
第二节
分权原则
三、公共财政管理中如何体现分权原则的要求
(一)横向分权的一般要求:
1.行政政府拥有公共收支计划的建议权; 2.立法机构拥有审议批准权; 3.而司法机构则拥有宪法解释权(维宪),以此来监督行政 与立法之间的公共收支权力分配真正达到相互制衡以及解 决可能产生的纠纷。
第二节
分权原则
第三节
权责利对称原则
(二)公共财政管理中的权责利 1.公共财政管理中的权力:占有和分配社会财
富与资源。
2.公共财政管理中的责任:提供公共物品满足
公共需求。
3.公共财政管理中的利益:一种量化了的利益
分配比例。
第三节
权责利对称原则
二、公共财政管理中为什么要遵循权责利对称 的原则
公共财政活动就其本质而言正是一种处理利益分 配关系的活动,其活动的涉及面广,组织机构复杂, 因此,在公共财政管理中坚持贯彻权责利相对称原 则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权力为依 据、责任做保障的前提下合理地去分配国民收入, 从而在一定收入水平的制约下,恰当地处理好各方 面的关系,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
第一节
透明度原则
(三)是妥善处理多级政府间公共财政关系的要 求 首先,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必须是透明的, 才能合理地确定一个收入分配制度。而在既定 收入制度下的收入状况也必须是透明的,才能 确定一个合理的转移支付制度。而既定转移支 付制度下的转移支付活动也必须是透明的才能 最终保证在这制度下公共资源在政府间配置的 效率和公平。
2.纵向分权则:指公共支出权和公共收入权在一个多重决 策中心政府架构的各级政府间的分享。
第二节
分权原则
二、公共财政管理为什么要遵循分权原则
(一)公共财政管理坚持横向分权的必要性分析 1.源于公共财政活动的政治性特征:
权力者个人的偏好来替代公众的偏好,权力者的需求替 代公众需求。
2.源于公共财政活动所具有的强烈的再分配特征:
第三节
权责利对称原则
三、公共财政管理中应如何贯彻权责利相 对称原则
(一)制度的设计建设。
(二)监督机制的完善。
本章小节
1.透明度原则是公共财政管理的应遵循的首要原则。这主要是由公 共决策制度的特殊性、公共部门的特殊性以及妥善处理多级政府 间公共财政关系的要求确定的。遵循透明度原则就要做到:澄清 政府的作用与责任;使公众获得信息;预算过程;保证公共财政 信息的真实性。 2.公共财政管理上的分权包括横向分权和纵向分权。横向分权的要 求主要是为了防止公共财政活动决策权的滥用造成分配不公;纵 向分权则更多地是为了提高公共财政活动的效益。横向分权要求 公共收支的决策权要在立法、行政和司法间分享;纵向分权则要 求公共财政收支权限要地多级次的政府间合理分配与分享。 3.恰当的权力,明确的责任和按工作绩效进行利益分配的激励机制 是一切管理活动的要则。在公共财政管理中坚持贯彻权责利相对 称原则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权力为依据、责任 做保障的前提下合理地去分配国民收入,从而在一定收入水平的 制约下,恰当地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
公共财政管理
第三章
第三章 公共财政管理的原则
第一节 透明度原则 第二节 分权原则 第三节 权责利对称原则 本章小结与思考题
第一节
透明度原则
一、透明度原则的含义
在公共财政管理上所说的透明度是指一切公共 财政活动的内容和过程都必须具有公开性,与 公共财政相关的任何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了 解和获得与之相关的一切信息。在所有的公共 行政和公共管理的信息中,公共财政信息是最 重要的,公共财政知情权也是最重要的知情权。 为了让公众充分享有公共财政知情权,公共财 政活动就必须公开,必须坚持透明度原则。
思考题:
1.公共财政管理为什么要遵循透明原则? 2.应怎样实现透明度原则的要求? 3.公共财政横向分权的必要性是什么? 4.在公共财政管理中应如何实现纵向分权的要 求? 5.在公共财政管理中如何实现权责利对称的要 求?
权力滥用过程中会产生极度不公的利益分配。
第二节
分权原则
(二)公共财政管理坚持纵向分权的必要性分析
1.保证不同利益群体的权益和每个个人(人民)的权益不被 过度地侵犯。 2.更有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能更加有效地在一国内去 供应公共物品。(财政联邦主义理论)
3.有效的管理活动都必须合理地在组织内对权力和责任进
第一节
透明度原则
三、如何在公共财政管理中实现透明度原则 (一)政府作用和责任的澄清。 (二)使公众获得信息。 (三)公开预算过程(预算的编制、执行和 决算报告)。 (四)保证公共财政信息的真实性。
第二节
分权原则
一、分权原则的含义 分权思想首先来自于宪政理论,主要是 指对公共权力的分享与制衡。 (一)横向分权:立法、行政、司法权分别由不同
第一节
透明度原则
二、公共财政管理为什么要遵循透明度原则 (一)是公共收支决策制度特殊性的要求 三种公共选择的决策模式 1.直接民主的决策模式。 2.代议制的决策模式。 3.集中独裁的决策模式。
公共收支决策是一种集体的决策,每个人的受益受损 都会有所不同,要实现良好的效益和正义的再分配,决策 制度的选择至关重要。因此越能体现和整合公众利益的制 度才是好的制度。
(二)纵向分权的实施要求
1.地方政府应有充分的自治权。 2.事权决定财权。 3.地方政府要有权力明晰、易于征管、负担落实的地方收 入机制。 4.恰当的政府分级和规模适当的行政区划。 5.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权力去监控和评价公 共财政 分权的运行状况。
第三节
权责利对称原则
一、权责利对称原则的含义 (一)根据组织目标在组织内所进行的分工, 其实质也是一种对权力和责任的分配,而利 益则是调动积极性和责任心的必要手段。恰 当的权力,明确的责任和按工作绩效进行利 益分配的激励机制是一切管理活动的要则。
第一节
透明度原则
(二)是公共部门特殊性的要求 1.公共部门结构复杂,公共物品的生产信息难以 清晰地为公众所了解 2.公务人员行为动机分析:通过控制和垄断信息 来为己谋利。 (1)加尔布雷斯的产出最大化模型。 (1)和(2) 的模型被称为 经济型低效。 (2)尼斯卡宁的预算最大化模型。 (3)则被称为 技术型低效。 (3)威廉森等的投入最大化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