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与意义
浅议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化的影响与作用

浅议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化的影响与作用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传统文化的特征,传统文化对现代化建设的“积极”和“消极”的双向作用,接着阐述了传统道德的三大特征以及对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影响。
我们今天所进行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系统,受中国传统文化诸方面制约和影响,我们必须利用传统文化中对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以做出正确抉择,加速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传统文化;道德观;现代化;影响1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中国传统文化特指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各民族共同表现出的一种传统的精神气质和思维方式,它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看,它更能集中代表和反映中国文化的特色和个性。
中华传统文化是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与其它国家和民族相比,有着自己的特征。
1.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绵延不绝,生生不息,有着顽强的再生力中华文化,经过五千年来炎黄子孙长时间地创造积累,虽历尽沧桑但绵延不绝,得到了完整有序的保存和发展。
中华文化还呈现出继承与变异、对立与统一的生生不息的状态。
旧的形式不断被新的形式所取代,但在新的形式中却又凝聚着永久性的民族精神。
从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整体来看,具有顽强的再生能力,是一种从未出现过中断的文化。
1.2 具有鲜明的整体特征的同时又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中国幅员辽阔,中华传统文化以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为主体。
同时,又是多民族文化相互补充的具有鲜明整体特征的文化。
由于各地区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了一种多元化倾向,所以它既博大精深,又丰富多彩。
1.3 长于积淀,注重交流,有相当的稳定性和一定的开放性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种积淀型的文化,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具有相当稳定性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的先祖在接受、改造外来文化的同时,又不断向外输出自身的文化,即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又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 现代化及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双向作用一个古老的东方民族在历经种种痛苦、曲折之后终于在70年代末开始了建设现代化的宏伟事业,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人们不仅仅感受到科学技术落后、物力财力匾乏给我们的发展所带来的痛苦,更使人们深刻地感受到许多人思想观念落后、思想方式的陈旧给予现代化建设的沉重负担。
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演讲稿

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这一重要的话题。
首先,让我们来思考一下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是历史的积淀,是人民智慧的结晶。
它包括了我们的语言、宗教、风俗习惯、艺术等各个方面。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它承载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传承着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现代价值观强调个人主义、自由、平等和多元化,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和创新,但与传统文化相比,它们又有着很大的差异。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呢?我认为,传统文化和现代价值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应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它给我们
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和文化底蕴,而现代价值则给我们带来了更
多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
传统文化和现代价值应该相互借鉴、相互
补充,使我们更好地走向未来。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尊重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我们民
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传统,同时也要接纳现代价值观念,开放包容,与时俱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推动
我们的社会发展。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在我们的生活
中相得益彰,让我们的民族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让我们的社会更
加和谐、稳定、繁荣。
谢谢大家!。
浅议传统节庆文化的价值和作用

我 国 的传 统 节 日源 远 流 长 ,绚 丽 多 姿 , 留存 着 人 类 独 特 的 文 化 记忆 ,如春 节 、元 宵 节 、清 明节 、端午 节 、七 夕 、 中秋节 等 等 ,蕴涵 了厚重 真 切 的传 统文 化和 民族精 神 内涵 。在漫 长 的农 耕 时代 ,传 统 节 日对 人们 的社会 心 理 、价 值观 念 、道 德标 准 、 审美 特 性 及至 民族 精神 产 生过 重大 而深 远 的影 响 。 文化 建设 作 用 1 . 传 统文 化价 值 中 国 是 个 民 俗 节 庆 众 多 的 国 度 。千 百 年 来 形 成 的传 统 礼 俗 蕴 涵 着浓 厚 的伦 理 观念 和 丰 富 的人文 精 神 ,真 善美 以及 和 谐 的精 髓 被 发挥 得 淋漓 尽 致 。传 承 民族 文化 ,弘扬 民族美 德 ,散 发着 爱 家 、爱 国 的浓 厚气 息 。这 些正 是 民族 凝 聚力 和 向心 力 的体现 ,也 是 民族文 化 的魅力 所在 。
一
、
得 到更 好继 承 与 发扬 ,还 可 以使 身 心得 到更 好地 放 松 、愉悦 。这 样 既深 厚旅 游 形式 的文化 底 蕴 ,同 时也 减少 对 自然 生态 环境 的破 坏 ,还 更有 利于 对生 态环 境和 乡村 性 的保护 。 ( 3 )一 个 具 有 民族 特 色 的传 统 文 化 , 是这 个 民族成 员相 互 认 同 的重要 标 志 ,更 是该 民族 凝 聚人 心 的永 久粘 合 剂 。因此 ,发 展 节庆 旅游 ,就 是在 一 定程度 上促 进着 民族 内部 的 团结 。 三 、社 会建 设作 用 1 . 传 统 节庆 的文 化精 神 我 国传 统 节庆 中,蕴 涵 了深 厚 的传 统文 化和 民族精 神 ,和 谐 对 称 、淑 世精 神 和乐 观 自信 。这 种 文化 精神 由传 统 节庆 所 负载 和 传 播 ,并起 到 了渲染 文化 气氛 、塑 造 民族性 格 的重要 作用 。 ( 1 )和谐对 称 中华传 统 节庆 文 化在 倡 导和 谐 方面 ,从 节庆 的时 间 、娱 乐形 式 与饮 食 内容 等方 面 的活 动 安排 ,无不 体现 着人 与 自然 和谐 。在 我 国 ,很 多传 统 节庆 都 是在 农耕 生 活 中产生 ,因此 就 出现 了忙 闲 有 致 的特 点 。从 流传 至 今 的传统 节庆 来 看 ,基 本上 是 冬天 农 闲期 间 安排 的节庆 活 动相 对较 多 ,而 夏 秋农 忙 时节 ,则 相对 较 少 。这 种 与 自然 的和谐 配合 ,同样 能够表 现 出其 一贯 的和谐 精神 。
浅议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协调思想的现代价值

浅议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协调思想的现代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协调思想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一、道德储备1、调节内心:天人协调思想强调保持心性平和,安处万物所归性,入其天地之定,符汉春秋至理之道,专心致力于社会正义,保持正气正意。
2、以善为本:天人协调思想强调“以善行良,以善为本”的人生哲学,反对恶行为,崇尚无私的奉献,努力提升自我完善,以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3、环境伦理:天人协调思想强调尊重环境自然,秉持诚实守贞、筑设社会公义之道,严格执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以及保护自然环境的原则,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增强社会凝聚力1、强化节日:天人协调思想提倡,要铭记传统文化,用节日来维持民族传统的文化精神,鼓励人们把传统的意义融入到今天的生活中,增强社会凝聚力,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2、弘扬礼仪:天人协调思想提倡,尊重礼仪,克制自己,尊敬自然,重视老人、父母和社会长辈,以表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表达对社会凝聚力的支持和肯定。
3、维持思想要求:天人协调思想贯彻朴实无华、实践为真等原则,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特别是要使儒家文化走入社会各行各业领域,对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三、实现知行合一1、立足实践:天人协调思想重视实践经验,强调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天人的协调,通过实践去完善自身的行为表现。
2、追求卓越:天人协调思想赋予人们一种不断求知的宗旨,鼓励探索知识,引导对社会进步做出贡献,从而实现人类对知识向上进步的目标。
3、包容理解:天人协调思想强调,要保持一种宽容的态度,面对不同的文化、宗教信仰的关怀理解,以求达成不同的人们之间的平衡。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协调思想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全面的道德储备,使得儒家文化在今日仍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为我们营造和谐幸福的社会,为我们做出积极贡献。
浅议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浅议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形成和演化的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是必要的,因为它能够更好地帮助人们理解中国文化,并启发人们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思想。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重要的“记忆库”,它不仅包含了中国历史的精华,而且还包含了许多对现代生活有益的思想。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关于中国历史的真实情况,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它们来解决当今社会问题。
其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心,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和价值,从而为我们的精神和实践活动提供指导。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助于我们获得文化认同感,让我们明白自己是中国人,并让我们尊重自己的文化遗产,并致力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总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是必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思想,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心,并让我们对自己的文化认同感更强。
浅议客家家规家训文化内涵及当代意义

浅议客家家规家训文化内涵及当代意义客家人是中国人口分布最广的一个民族,他们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湖南、江西和台湾等地。
客家人以其勤劳、坚韧、节俭、善良等特点而闻名于世。
客家人的家规家训文化是客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客家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和行为规范,对客家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客家家规家训文化也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当代意义,对于弘扬传统美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培育良好家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浅议客家家规家训文化的内涵及当代意义。
一、客家家规家训文化的内涵1.核心价值观念客家家规家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主要体现在对家庭成员的行为规范和人际关系的处世态度。
客家人重视家庭和谐,强调孝道、忠诚、正直、诚信等传统美德。
在客家家庭中,父母、长辈的话语权较大,子女、晚辈则要尊敬和听从长辈的意见。
客家人注重家族观念,传承家训,重视家族的传统和荣誉,倡导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和相互扶持。
2.生活态度客家家规家训文化还深刻影响了客家人的生活态度,包括对劳动的态度、对待财富的态度等。
客家人勤劳朴实,崇尚节俭,注重积累财富,但不铺张和攀比。
他们重视劳作,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换取丰收和富足。
客家人还重视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承和学习,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得到提升和成功。
3.行为规范客家家规家训文化除了对家庭成员的行为有明确规范外,对于人际关系、社交礼仪等方面也有着一定规定。
客家人讲究礼貌待人,讲究信用和诚信,重视守时和守信。
在人际交往中,客家人重视友情和亲情,注重和睦相处,强调互助和善意。
客家家规家训文化内涵丰富,涉及到家庭伦理、生活态度、行为规范等多个方面,对客家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客家家规家训文化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1.弘扬传统美德客家家规家训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弘扬了孝道、忠诚、诚信、劳动等传统美德,对当代社会弘扬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演讲稿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传统文
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基,它
承载着历史的沉淀,传承着民族的精神。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传统文化的价值变得愈发重要。
首先,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的灵魂。
它蕴
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
传统文化可
以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根源,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它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祖先留下的智慧和力量,让我们在现代社会中
保持清晰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其次,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民族的软实力。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技艺,这些传统技艺和工艺品是我
们民族的独特标志,是我们民族的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
展可以为我们民族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提供强大的支持,为我们
民族的软实力增添新的光彩。
最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力量,是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可以让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可以让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保持高尚的品格和优良的行为。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可以为我们民族的社会和谐、民族团结提供强大的支持,为我们民族的精神力量增添新的动力。
因此,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是不可替代的。
我们应该珍惜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发展传统文化。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绽放新的光芒!谢谢大家!。
浅议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论文最新 传统文化

浅议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论文最新传统文化浅议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逐渐受到重视。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方法和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精神支柱,是幼儿形成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
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幼儿可以了解和体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其次,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对幼儿的品德教育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传统文化中的孝道、礼仪、诚信等价值观念,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
此外,传统文化还包含着丰富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二、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应注重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首先,通过绘本、故事、歌曲等形式,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中。
例如,幼儿园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传统故事,让幼儿通过听故事的方式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其次,可以组织一些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传统手工艺制作、传统节日习俗体验等,让幼儿亲身参与其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幼儿园还可以邀请一些传统文化专家或者艺术家来幼儿园进行讲座或者表演,让幼儿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的精髓。
三、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是显著的。
首先,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
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体验,幼儿可以培养自己的情感、智力、身体和社交等各方面的能力,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
其次,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增强幼儿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幼儿可以建立起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与意义
【摘要】:俯观当今国内外,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呈现和其之间的交汇融合已成大势所趋,在经济发展迅速的当代中国,如何建构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先进文化,已是每一个中国人必须思考的事情。
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之大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与中国的未来息息相关,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非凡。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儒家文化,我们要继承精华去其糟粕,辩证的去看待它。
中国的发展需要以文化为动力,它的重要性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
它的影响力是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性,而不至于受外来文化的侵扰,创造一种属于中国本国民族文化,才能让中国立足世界文化之林而不败。
【关键词】: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现代的传统文化影响力
现代化大潮的冲击,让人们越来越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于是极力保护和弘扬它们。
在物质文化方面当被问及为中国的什么感到自豪是许多人的回答是,长城、四大发明等。
可是我们弘扬它们的目的不在于标榜中国在历史上多么强大与辉煌,因为这是一段逝去的荣耀。
而在于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开创幸福的道路奠定基础,这也符合文化本身的定义:一切可以增进人类幸福的行为。
1.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所创造的辉煌业绩
1.1文化体系
当我们谈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常常骄傲地论及这么一个现象,即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自从形成以来绵延五千年而从未发生重大断层的文化体系。
我们暂且不论形成这种“一枝独秀”的现象是由于中华文化的优越性或是地理气候等因素形成的文化稳定性或保守性。
有一点是我们必须看到并引起重视的,那就是自从近代以来,中国文化遭受了强烈的撞击与动荡。
这其中有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汇,有狂热的共产主义运动的冲击与“洗礼”。
可以说,自从鸦片战争到20世纪中后期,中国一直是多种文化厮杀的主战场,而这种文化的碰撞与争斗又往往只是声势浩大的论争与批判,到最后也并未培育出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植根于中华大地上,反而激烈的战争留下的是无尽的荒凉,双向矛盾导致了中国文化不知何去何从。
也正是这种迷茫与彷徨,导致了当代中国人信仰的缺失,文化上的无归属感。
1.2文化核心
但是我相信,中国的传统文化绝不会沦丧,只是在一个阶段,当传统文化找不到融入当代社会恰当的形式时,就会自然的潜伏起来,潜伏于书经典籍,潜伏于国人民心,随着中国经济日盛,泰安日久,时间也会让人们的心境归于平和,从而更加冷静的思考,除了舶来的价值观,到底什么才是历史传至我们手中的精神财富?什么才能够让我们的民族灵魂得以延续?在文化氛围日
趋开放和理性的今天,我们回过头去理性地分析我们的传统文化,必然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当然这种回首不是自恋式、复古式的固步自封,而是以现代社会为参考系,衡量传统文化中精华和糟粕的成分,寻求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及其现代意义,继承和更新一切有利于发展当代中国文化的成分。
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经济上成为大国的同时,成为文化上的强国。
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更加自信地屹于世界东方,坦然面对世界的风云变幻。
2.传统文化的价值
2.1特定意义
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它的现代价值,首先表现在对其它文化的开放性上。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发展到今天并在现代社会发生作用的一个基本的前提。
但传统文化或儒学的开放性还有它特定的意义,那就是主张每一个体对于他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国家的开放性,强调个人对社会国家具有参与感。
这种参与感的特点是重在参与的实践过程本身,而不是过分看重当下的功利性的结果。
在如此的文化模式的熏陶下,人们能够暂时忍受艰难困苦,孜孜不倦地努力工作,这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化实现的重要文化动力。
在科学已经成为群体和社会的取向的氛围下,在群体的要求下接受和追求科学也就成为了约束自己行为的道德自律的真实内容。
修身养性的自我品格锻炼可以转化为树立、培养和坚守对科学文明的向往和信念。
在某种意义上,当代中国的科学热情前所未有地高涨,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伦理在促成和助长这一趋势过程中的积极的作用。
而且,中国传统文化主张求变,《周易》讲:"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可以说中国文化的现代价值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它大张旗鼓地宣扬通过变革以求发展的精神。
可以说,变革与发展的互动,在当今中国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实践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如此的"正气"塑造出了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维系着绵延不绝的文化传统。
但传统文化并非不重视物质生命的价值。
以物质生命承传为基础的孝道思想,使承载于生命的道德意识和自然知识的传播推广受到重视,不论是为功名、为财富、为名声,它都鼓励人的积极努力。
尽管这个"为"的有意识追求本身在宋明以后成为"人
欲",但作为一种内在的动力机制,它实际上支配着人的日常生活实践和价值追求。
中国文化的核心范畴和中国人追求的终极的价值理想就是"闻道"。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它既是传统的,迄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同时又是现代的,甚至与后现代文化也可以相容。
一阴一阳和合而成之"道",是"和而不同"的思维传统的产物。
无论是阴是阳,任何一性自身都不是完善的,而不完善就需要向完善化方向发展,就需要异性的补充,就需要外来之性与自性的亲和与转化。
这一点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为中西互补提供的最为重要的理论依据。
就流行的以天人分合模式看待中西文化及其价值的观点来说,中国文化既非典型的天人二分,也不是简单地一体合一。
而是有合有分,分合互补。
天人合一缘起于人与自然的原始亲和关系,道家的天人合一是建立在自然无为基础上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儒家的天人合一则主要是作为道德理想和精神境界发生作用,是儒家学者以伦理为本位建构自己的世界图景的产物。
认识人与自然的差别并进行合理的调节,考虑和尊重人的价值,并使人的作用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是天人有分思想最为重要的特点。
正因为中国哲学是合一与有分的统一,所以并不缺乏作为哲学的基础的主体性的观念。
相信人本身的力量,相信主体能够把握客体,既是天人之际思辨的最合理的内容,也为今天中国的现代化所必需。
金币科技减重一站式解决方案
2.2思想信仰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人本主义色彩。
中国最早摆脱了神的权威控制。
尽管中国古代也存在各式各样门类繁多的宗教仪式,如祭天、拜祖等等,但神学真正在思想信仰层面对人的控制或曰束缚是极少的。
“子不语乱力怪神”,“未知事人,焉知事鬼”,中国传统文化对鬼神采取的是“敬而远之”的态度;相反它更关注人,关心凡身肉体所构成的芸芸众生,子曰:“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仁”,提倡对人的关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精华。
这一点,与我们当代社会提倡的以人为本和民主民本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具有极强的时代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以及灿烂的传统文化,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称道。
这不仅对于树立中国的自信心,也对于世界文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当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日益侵蚀着人们的心灵,当人们面临“后工业化”、“后现代”的心灵荒原,当人们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再也找不到价值信仰。
中国传统文化“内倾”性品质,以及“内圣外王”原则,给了多少人以心灵慰藉。
当人们不再相信正义、善良,不再相信博爱和同情;当人们专注于爱情的肉欲性爱中,当人们只干着“损人利己”、“惟利是图”时,中国传统文化道德的纯粹性,给了多少人以行事准则,不再让他们在现代社会中找不到自我。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许多外国人所仰慕和倾倒,故宫、
长城总会赢得外国人赞叹。
这种真正属于中国的东西,具有十分重大世界意义。
英国著名历史学者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允许他自由选择时间和国度的话,他说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公元1世纪的中国人。
可见,中国古代文化对外国人的吸引力。
如今,好莱坞,频频从中国古代历史故事中取材,拍摄电影,这都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性。
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在开发和利用资源的过程中,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为其提供了准则。
未来中国发展比较好的减肥美体机构,大多会采取连锁经营的模式。
因为连锁店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开设新店的成本将下降,有利于扩大市场。
目前金币体重管理公司面向浙江、江苏、上海、北京。
进行单店特许加盟、区域特许加盟两种模式的全面招商!加盟商可得到专业指导与培训等人力,物力支持。
综上所观,在国际社会交往中,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人们在国际社会中和谐相处提供了行为准则参考,中国严于律己的礼仪文化,为让人们从容应对国际局势提供了行为准则。
中国文化中所蕴含的“和”的精神内涵。
对缓和国际矛盾,解决国际争端有重要意义。
中国现时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增强了综合国力。
无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与意义值得我们去探索!
参考文献:
1、赵吉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
2、《毛泽东著作选读》(上)人民出版社,1986年。
3 、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
4、李泽厚:《论语今读》,三联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