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鱼共生综合种养技术

稻鱼共生综合种养技术

洋葱能清除体内氧自由基,增强新陈代谢能力,抗衰老,预防骨质疏松,是适合中老年人的保健食物。

稻鱼共生综合种养技术

张云勇

(武定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云南武定 651600)

1稻田选择

选择稻田相对集中、单块面积333.5㎡以上,光照充足,无旱涝影响,保水能力强,水源充足,能排能灌,大雨不淹,水质清新无污染,肥力高中性或微碱性的壤土和黏土稻田。2养殖鱼类

适宜养殖的鱼类有鲤鱼、草鱼等。3稻田改造3.1加高、加固田埂

移栽、放鱼前修补、加固、夯实田埂,做到不渗水、不漏水。田埂应高出稻田平面50 cm 以上,田埂宽40~50 cm。3.2开挖鱼凼(溜)、鱼沟

根据稻田形状和面积,开挖鱼沟、鱼凼。沟、凼(溜)面积占稻田面积的6%~10%。鱼沟离田埂1.5 m,可挖成“一”“~”“十”等形状,沟宽60~80 ㎝,深50~60 ㎝。鱼凼(溜)面积一般为5~20㎡,深度为1.2~1.5 m。溜埂高出稻田平面20~30 ㎝,并使沟、凼(溜)相通。3.3进、排水口及防逃设施。

进、排水口开在稻田相对角的田埂上,宽度一般为30~60 ㎝。安装塑料网、金属网或竹篾编织的拦鱼栅,拦鱼栅呈“⌒”或“∧”形,入泥20 ㎝。4水稻种植

选择优质、高产、抗病、抗倒伏、适应性强的优质水稻品种,如楚粳28、楚粳37、楚粳40、丰优香占等。适时育秧,扣种稀播,亩播种量25~30 ㎏。适时早栽,根据不同田块肥力水平、不同品种生育特性、秧苗素质、秧龄和目标产量,合理确定基本苗。秧龄控制在40~50 d,叶龄5~6叶,单行条栽,行株距为14 ㎝×20 ㎝,亩栽2.5万丛,丛栽1~2苗。5鱼种投放

秧苗返青后7~10 d 投放鱼种。投放规格为鲤鱼25~40g/尾,草鱼40~60g/尾,每亩投放鱼苗12 ㎏,鲤、草混养按4∶1比例投放。

投放鱼种时用3%~5%食盐水浸泡5~10 min,进行鱼体消毒。注意鱼苗投放与水稻除草间隔时限在20 d 以上,最佳投放时间为5月中旬,养殖至控沟时间不少于70 d。6综合管理6.1科学管水

移栽至返青期,水深保持3~5 ㎝;鱼苗投放后,水深保持在10 ㎝左右,注意预防水蛇、猫、鼠捕食鱼苗;水稻生长中后期,水深保持在15 ㎝以上。6.2科学施肥

亩施腐熟农家肥1500 ㎏、普钙40 ㎏、硫酸锌2 ㎏,或三元复合肥(N∶P 2O 5∶K 2O = 15∶15∶15)40 ㎏作底肥;移栽栽后7~10 d 结合化学除草,亩施尿素10~15 ㎏作分蘖肥;破口期前5~7 d 亩施尿素6~8 ㎏、氯化钾10~12 ㎏作穗肥。6.3病虫害绿色防控

重点对“两虫(螟虫、飞虱)三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稻曲病)一鼠”的绿色防控。化学防治水稻病虫害时,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掌握农药的安全使用量,施农药时尽量喷施在水稻茎叶上,粉剂农药要在清晨露水未干时喷撒,水剂农药应在露水干后喷雾;施药前稻田水深应在15 ㎝以上。杀虫剂可选择1%甲维盐、杀虫单、杀虫双,禁用菊酯类(高效氯氰菊酯等)、有机磷(乐果、甲胺磷)、毒死蜱等杀虫剂,杀菌剂可选择叶枯唑(叶枯灵、叶枯净)、稻瘟灵、井岗霉素,施药时农药交替使用。7捕捞

水稻进入蜡熟期(控沟)时就可以放水捕鱼。捕鱼前疏通鱼沟、鱼溜,缓慢放水,使鱼集中在鱼沟、鱼溜内,在出水口设置网具,将鱼顺沟赶至出水口一端,让鱼落网捕起。规格达到100g/尾以上的鱼即可上市出售,其他鱼放回稻田继续饲养或转入其他水体饲养。

收稿日期:2018-12-23

85

稻渔综合种养增收工程实施方案(最新整理)

稻渔综合种养增收工程实施方案 (2018—2020年) 稻渔综合种养作为一种具有稳粮、促渔、增效、提质、生态等多方面功能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近年来在我省得到大力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省政府已将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纳入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内容。为进一步加快全省渔业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提高稻渔综合种养规模效益,省水利厅决定2018年—2020年继续在全省组织实施“稻渔综合种养增收工程”。制定方案如下: 一、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民增收、渔业增效和乡村振兴为目标,通过典型带动、示范引领、技术集成、政策扶持,形成适合我省的稻渔种养增收模式,并逐步扩大推广应用规模,进而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稳粮增效、稻渔双赢”的综合效益。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稳粮增收、以渔养稻。以稻谷生产为中心,发挥养殖水生动物增肥、增温、除草的作用,促进稻谷增产和

提高稻米品质。 二是坚持注重资源、因地制宜。选择集中连片、渠灌水源充沛的稻区开展项目示范,每个示范区的示范面积至少200亩以上,并根据不同的资源类型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的实施稻—蟹、稻—鱼等种养模式。 三是坚持企业为主、农民自愿。支持企业、合作社开展项目示范和技术创新,鼓励企业与科研、推广等技术部门联合,项目推广过程中,必须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积极引导广大稻农应用稻渔种养新技术实现增产增收。 四是坚持部门联合,共同推进。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水产技术推广机构要同涉农的科研院校等相关部门加强联合,共同开展相关技术模式的探索和研究。 二、发展目标和任务 (一)发展目标 计划2018年全省综合种养面积达到65万亩以上,2019年达到80万亩以上,2020年达到100万亩以上,平均亩直接增效1000元以上。 (二)主要任务 1.每年设立核心示范区10个以上,条件较好的市、县采取整市或整县推进,每年核心示范区总面积保持在5万亩以上,核心示范区稻米通过绿色、有机认证,项目综合增收效果实现翻番。

青田县投资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青田县年产xx项目 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青田县年产xx项目 牛皮箱板纸又称牛皮卡纸或面挂纸板。有棕色牛皮纸箱板纸,浅色牛 皮纸箱板纸之分。它比一般箱纸板更为坚韧、挺实,有极高的抗压强度、 耐戳穿强度与耐折度,具有防潮性能好、外观质量好等特点,主要用于制 造外贸包装纸箱及国内高档商品包装纸箱。 (二)项目建设单位 xxx科技公司 (三)项目报告规划咨询机构 泓域咨询机构 (四)项目选址 xx 青田县,地处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中下游,位于温州的西部、丽水东 南部。东接温州,永嘉,南连瑞安、文成,西临景宁畲族自治县,北靠缙云,全县总面积2493平方千米,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有“中国石 都世界青田”之称。青田历史悠久,有“石雕之乡、华侨之乡、名人之乡”

的美誉。也是中国房价第一县,中国金融十强县,外汇第一县,人均存款第一县。青田也拥有的世界农业遗产——青田稻鱼共生系统,青田石是四大国石之首,女娲补天的遗石,封门青是三大印章之首。2013年,青田深入实施“深化辐射温州,打造世界青田,建设幸福侨乡”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实际绘就侨乡“富饶秀美、和谐安康”壮丽新景。2019年7月,青田县荣获2019年“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地区称号。 (五)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8497.58平方米(折合约12.74亩)。 (六)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78.30%,建筑容积率1.55,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7.95%,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82.89万元/亩。 (七)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8497.58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6653.6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171.25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9793.63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1046.50平方米。 (八)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105台(套),设备购置费903.18万元。 (九)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1208610.56千瓦时,折合148.54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2110.03立方米,折合0.18吨标准煤。

稻鱼共生综合种养技术

稻鱼共生综合种养技术 作者:张云勇 来源:《云南农业》 2019年第3期 1 稻田选择 选择稻田相对集中、单块面积333.5 ㎡以上,光照充足,无旱涝影响,保水能力强,水源充足,能排能灌,大雨不淹,水质清新无污染,肥力高中性或微碱性的壤土和黏土稻田。 2 养殖鱼类 适宜养殖的鱼类有鲤鱼、草鱼等。 3 稻田改造 3.1 加高、加固田埂 移栽、放鱼前修补、加固、夯实田埂,做到不渗水、不漏水。田埂应高出稻田平面50 cm 以上,田埂宽40 ~ 50 cm。 3.2 开挖鱼凼(溜)、鱼沟 根据稻田形状和面积,开挖鱼沟、鱼凼。沟、凼(溜)面积占稻田面积的6% ~ 10%。鱼沟离 田埂1.5 m,可挖成“一”“~”“十”等形状,沟宽60 ~ 80 ㎝,深50 ~ 60 ㎝。鱼凼(溜)面积 一般为5 ~ 20 ㎡ , 深度为1.2 ~ 1.5 m。溜埂高出稻田平面20 ~ 30 ㎝ , 并使沟、凼(溜) 相通。3.3 进、排水口及防逃设施。 进、排水口开在稻田相对角的田埂上,宽度一般为30 ~ 60 ㎝。安装塑料网、金属网或竹 篾编织的拦鱼栅,拦鱼栅呈“⌒”或“∧”形,入泥20 ㎝。 4 水稻种植 选择优质、高产、抗病、抗倒伏、适应性强的优质水稻品种,如楚粳28、楚粳37、楚粳40、丰优香占等。适时育秧,扣种稀播,亩播种量25 ~ 30 ㎏。适时早栽,根据不同田块肥力水平、 不同品种生育特性、秧苗素质、秧龄和目标产量,合理确定基本苗。秧龄控制在40 ~ 50 d,叶 龄5 ~ 6叶,单行条栽,行株距为14 ㎝×20 ㎝,亩栽2.5万丛, 丛栽1 ~ 2 苗。 5 鱼种投放 秧苗返青后7 ~ 10 d 投放鱼种。投放规格为鲤鱼25 ~ 40 g / 尾,草鱼40 ~ 60 g / 尾, 每亩投放鱼苗12 ㎏,鲤、草混养按4 ∶ 1 比例投放。投放鱼种时用3% ~ 5% 食盐水浸泡5 ~ 10 min,进行鱼体消毒。注意鱼苗投放与水稻除草间隔时限在20 d 以上,最佳投放时间为5 月 中旬, 养殖至控沟时间不少于70 d。 6 综合管理 6.1 科学管水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同步作业与测评:阶段水平检测(三)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含解析

阶段水平检测(三)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B.水源C.地形D.土壤 答案 C 解析由题干信息知图示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图中显示地形类型是山地丘陵,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布局了水产养殖业、种植业和林业。 2.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A.稻田B.鱼塘C.果园D.菜地花圃 答案 A 解析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的推进,市场对水果、蔬菜及乳畜产品等农产品需求量扩大,使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呈现种植业比重下降,反映在土地利用上是粮食用地规模减小,牧、渔和林业用地规模扩大。 以色列是世所罕见的自然条件恶劣的国家,但其农业不但满足了国内95%左右的需求,还大量出口农产品,并向世界上60多个国家输出农用物资设备和传授农业生产技术。据此回答3~4题。 3.影响以色列农业发展的恶劣自然条件是() A.气候湿热、旱涝频发B.热量不足、冻土广布 C.风沙肆虐、台风频发D.土壤贫瘠、水源奇缺

答案 D 解析以色列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土壤贫瘠,水源奇缺,这些都是影响其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 4.以色列发展现代农业的决定性因素是() A.交通B.光照C.技术D.市场 答案 C 解析以色列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恶劣,发达的科技是其发展现代农业的决定性因素。 读图,完成5~7题。 5.M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A.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C.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D.光照弱但日照时间长 答案 C 解析M地属于河西走廊,这里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是发展灌溉农业的有利条件。 6.关于图中四个地点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N地区地处云贵高原,以畜牧业为主②M和P均是重要的粮棉产区③P 和Q都是主要的糖料作物生产基地④Q地区的农业属于商品谷物农业

高效稻鱼共生系统

二里乡青田鱼养殖简介 “高效稻鱼共生系统”的内涵(田面种稻,水体养鱼,鱼粪肥田,鱼稻共生,鱼粮共存)是把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的立体生态农业生产方式,它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高效的农业经济发展要求。 稻田养鱼实现了在同一稻田内既种稻又养鱼,稻田养鱼、鱼养稻,合理的改善了水稻的生长发育条件,促进了稻谷的生长,实现稻鱼双丰收的目标。 收到了“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最佳效果。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有效地节约了水、土资源。改善了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肥力,控制了水稻病虫害。它具有投资少、收益大、见效快、增粮、节地、节水等优点,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使广大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 稻田养鱼在遵义市被誉为“四小工程”:小粮仓,稻田养鱼稳定了粮食生产;小银行,实施稻田养鱼后1亩稻田可增加500-1000元的收入;小化肥厂,实施稻田养鱼后氮、磷、钾的含量增加70%左右;小水窖,实施稻田养鱼后每亩稻田增加蓄水80-100立方米,连片实施1000亩,相当于建一座小二型水库,可以抵御15-20天的干旱。 同时又被誉为:“四增”、“四节” “四增”: 增粮、增鱼、增肥、增收。 “四节”:节地、节肥、节工、节支。 青田鱼的特性 (1)形态特征。青田鱼又名瓯江彩鲤,是浙江省青田县著名的特产,为一种变种的鲤鱼,主要有四种颜色(黑、红、白、花)。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鲤亚科、鲤属。体侧扁,

鳞片柔软可食,腹略圆。口角有须两对。 鲤鱼是分布最广的经济鱼类之一,由于长期的自然和人工选育。形成了许多不同的亚种和品种,丰富了人工养殖资源。目前,我国除野鲤外,尚有三元鲤、散鳞镜鲤、荷包红鲤、芙蓉鲤、湘鲤、岳鲤、黄河鲤、丰鲤、建鲤和颖鲤等多个品种。 (2)栖息习性。属底栖性鱼类。一般喜欢在水体下层活动,很少到水面。它们对外界环境适应性较强,可以生活在多种水体中,性温顺,但比较喜欢栖息在水草丛生的浅水处。冬季在水草多的深水中越冬。 (3)适应性。对水温和水质的适应性很强,在全国各地均可养殖。 (4)食性。是典型杂食性鱼类,但偏动物性。摄食方式为吞食。在自然条件下,鱼苗阶段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夏花以后开始吃底栖生物。体长7~17厘米时,能吃甲壳类、昆虫幼虫、植物组织及藻类。食物组成通常有季节变化,春夏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秋季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冬季则吃高等植物种子。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 (5)生长。青田鱼生长快,体长增长在1~2龄时最快,体重增长则以4~5龄最快。雌体生长比雄体快。增产效果显著。是一个速生优质品种,当年能养成商品规格。 (6)繁殖。青田鱼产黏性卵,繁殖习性与鲢、鳙不同,不仅可在江河中产卵,而且也能在湖泊、水库、池塘等静水中产卵,这是鲤鱼分布广的重要原因。 青田鱼的产卵季节因地而异,在长江和淮河流域,一般是从3~4月开始,华北地区4~5月,产卵时期一般持续2个月左右,产卵最适水温为18~22℃。

迷你鱼菜共生系统制作

迷你鱼菜共生系统制作 小小3平米的鱼菜共生系统,1年可以结出100多斤瓜果蔬菜以及三四十只可以吃的鱼——的确是收获颇丰!不管是叶菜还是瓜果类,都可以在鱼菜共生系统中茁壮成长。 和土壤种植比起来,水耕的栽培方式对于城市家庭来说有诸多好处: ?避免土壤中带进的虫卵; ?下大雨时不会造成土壤从花盆里被冲出、阻塞阳台水管; ?避免更换营养液时倒掉的废水造成的水体污染; ?用养鱼的水取代营养液,回收鱼类产生的废物; ?节省水; ?不会因为忘记浇水或者浇水过多而导致植物死掉。 有这么多好处的鱼菜共生,究竟有什么奥秘呢? 什么是鱼菜共生系统? 鱼菜共生(Aquaponics)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把水产养殖与蔬菜生产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让动

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是未来可持续循环型零排放的低碳生产模式,更是有效解决农业生态危机的最有效方法。 鱼菜共生耕作体系有以下几种模式: 1、闭锁循环模式:养殖池排放的水经由硝化床微生物处理后,以循环的方式进入蔬菜栽培系统,经由蔬菜根系的生物吸收过滤后,又把处理后的废水返回至养殖池,水在养殖池、滤液床、种植槽三者之间形成一个闭路循环。 2、开环模式:养殖池与种植槽(或床)之间不形成闭路循环,由养殖池排放的废水作为一次性灌溉用水直接供应蔬菜种植系统而不形成返还回流,每次只对养殖池补充新水。在水源充足的地方可以采用该模式。 根据种植部份的技术差异又分为以下几种共生方式: 1、直接漂浮法(比如艾维农庄的鱼菜共生):用泡沫板等浮体,直接把蔬菜苗固定在漂浮的定植板上进行水培;这种方式虽然简单,但利用率不高,而且一些杂食性的鱼会有吃食根系的问题存在,需对根系进行围筛网保护,较为繁琐,而且可栽培的面积小,效率不高,鱼的密度也不宜过大。 2、养殖水体与种植系统分离(如下图):两者之间通过砾石硝化滤床设计连接,养殖排放的废水先经由硝化滤床或(槽)的过滤,硝化床上通常可以栽培一些生

农业部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创建标准

附件1 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创建标准 一、基本条件 (一)主体明确。创建主体为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企业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或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 (二)权属清晰。示范区边界清晰,持有合法有效的土地承包权或经营权证明,无土地使用纠纷。 (三)质量安全。示范区周边无工业污染源,近五年来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环境破坏事件。近三年,没有发生水稻和水产品重大质量安全事件。 二、产地环境 (一)土壤。土壤环境质量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Ⅱ类以上标准。 (二)水源。水源充足无污染,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以上标准。 三、技术模式 (一)模式要求。形成了与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相适应的“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典型技术模式。形成了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开发、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运作为特征,以“稳粮、促渔、增效、安全、生态”为目标的连片稻渔综

合种养典型经营模式。 1.标准化生产。根据实际将稻田划分为若干标准化的综合种养单元,并建立了相应的先进稻渔生产技术、质量安全控制和稻渔工程标准。 2.规模化开发。平原地区应集中连片,且面积达到3000亩以上;丘陵山区应各田块位置毗邻,面积在1000亩以上。 3.产业化经营。建立了苗种供应、生产管理、流通加工、产品销售等关键环节的产业化配套服务体系。 4.品牌化运作。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或者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拥有水稻和水产品自主品牌,具有健全的品牌经营和管理体制。品牌具有一定知名度,品牌产品售价与当地普通产品相比产生了一倍以上的品牌溢价。 (二)指标要求。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合理优化,满足稻渔互利共生需求,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实现节能减排,提高稻渔种养综合效益。 1.水稻产量。平原地区优质无公害水稻亩产不低于500公斤;丘陵山区优质无公害水稻亩产不低于400公斤。通过有机产品认证的区域,亩产可适当降低30%左右。 2.田间工程。田间工程建设应符合主养品种对稻渔共生的基本要求,且沟坑占比不得超过总面积的10%。 3.用药用肥。使用有机肥为主,化肥使用量与同等条件下水稻单作相比减少50%以上。病虫害防治主要依靠生态防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2人教版课时素养评价-6.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含解析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素养评价 十六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20分钟·7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下图为1999-2007年中国工业能源消耗量、工业增加值及能耗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1999-2007年,我国工业( ) A.碳排放量逐年下降 B.能源消耗量逐年增加 C.能源利用率逐年提高 D.工业增加值增速慢于能源消耗增速 2.为了降低碳排放量,短期内我国急需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B.对钢铁、化工、电力等高能耗工业进行低碳技术改造 C.着力发展低能耗的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D.加强舆论宣传,倡导居民绿色出行 【解析】1选C,2选B。第1题,2000年我国工业能源消耗量较1999年有所下降;我国工业的碳排放量逐年增加;工业增加值能耗曲线逐年下降,说明能源利用率逐年提高,也说明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快于能源消耗量。第2题,我国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工业结构使我国碳排放量一直较高,目前要快速降低碳排放量,发展低碳经济,急需对钢铁、化工、电力等高能耗工业进行低碳技术改造;A、C、D都为降低碳排放的措施,但不是短期内我国急需采取的措施。 读我国某区域图,据此完成3、4题。 3.该区域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有( ) ①资源储量减少,某些资源面临枯竭 ②黑土肥力下降

③农业生产规模小,产品商品率低 ④环境污染严重,企业转型困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有利于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 A.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产业升级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全面发展核能 C.重点发展轻型工业,实现产业转移 D.发展交通,全面利用区外资源以保护本地资源 【解析】3选B,4选A。第3题,图示为东北地区,工业发达,对资源的需求量大,资源储量减少,某些资源面临枯竭,环境污染严重,企业转型困难,过度开发导致黑土肥力下降。第4题,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产业升级,有利于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 下图为“某制糖集团生态工业园区生产工艺流程图”。读图,完成5、6题。 注:虚框内为工业园区生态链完善前的工业生产状况 5.如果不建立完善的园区工业生态链,制糖、造纸、酒精等工厂造成的主要污染是( ) A.水污染 B.大气污染

稻鱼共生“广西三江模式”及其再生稻栽培技术探讨

Han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农业科学, 2020, 10(7), 480-486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20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9415918718.html,/journal/hja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9415918718.html,/10.12677/hjas.2020.107072 “Sanjiang Model in Guangxi” of Rice-Fish Symbiosis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Ratooning Rice Zhaoshun Tang1, Jinwang He2*, Aiqiu Chen2, Lan Yang2 1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of Chengcun Township, Sanjiang Dong Autonomous County, Guangxi, Sanjiang Guangxi 2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of Sanjiang Dong Autonomous County, Guangxi, Sanjiang Guangxi Received: Jun. 26th, 2020; accepted: Jul. 9th, 2020; published: Jul. 16th, 2020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origin,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anjiang Model in Guangxi” of rice-fish symbiosis. Th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ratooning rice were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variety of the first cropping rice, the selection of the paddy field, the sowing and seedling raising, the management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the pest control, the harvesting time and the height of the stubble of the ratooning ric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this technology. Keywords Hilly and Mountainous Areas, Rice-Fish Symbiosis, Ratooning Ric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稻鱼共生“广西三江模式”及其再生稻 栽培技术探讨 唐兆顺1,何金旺2*,陈爱秋2,杨澜2 1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程村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广西三江 2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西三江 收稿日期:2020年6月26日;录用日期:2020年7月9日;发布日期:2020年7月16日 *通讯作者。

鱼菜共生技术培训教材

内部资料一 鱼菜共生技术培训教材 徐伟忠编 浙江省丽水市农科所农业智能化快繁中心

目录 鱼菜共生技术 (3) 鱼菜共生的发展历史及背景 (3) 鱼菜共生系统中物种间的生态关系 (4) 鱼菜共生技术的商业化模式 (7) 一、养殖部份 (7) 二、种植部份 (8) 以基质栽培为主的鱼菜共生系统 (8) NFT循环为特征的鱼菜共生系统 (9) 以气雾培的空间设计为特点的共生系统 (10) 以浮板栽培为特点的共生系统 (10) 水柱状设计的共生系统 (11) 与污水处理结合的共生系统 (12) 三、微生物处理: (12) 庭院式的鱼菜共生模式 (15) 一、养殖桶的建设, (16) 二、硝化过滤桶与床 (16) 三、气雾栽培与NFT系统的结合运用 (17) 四、辅助技术的建造 (17) 五、日常的管理: (17) 六、庭院式鱼菜共生系统 (18)

(a) 第 II 条鱼菜共生技术 养鱼种菜原本是两项分离的农业技术,但采用鱼菜共生方法实现了两者间的互作组合,形成了共同促进与效益叠加的效果,同时更重要的是,它是一项综合效益最高的纯有机耕作模式,种菜不需再施肥,养鱼不需常换水,是一种资源节省型的可循环有机耕作模式,鱼排泄的废水及饲料残渣是蔬菜生长的最好养料,而蔬菜的根系与微生物群落又是水质处理净化的最佳生物过滤系统,三者所建立的植物---微生物---鱼生态关系实现了养鱼种菜的可持续与循环,是生态农业中一种最完美的结合。 当前农业生产资源也日渐匮乏,土地资源,淡水资源,可利用无污染的农业资源也将越来越少,农业生产面临着生态与资源的危机,如水的污染让很多水体的鱼虾资源面临危害,更不能进行生产性的规模化养殖,而种菜也因化肥的大量运用导致土壤严重之退化,可持续性成为当前农业生产的主要问题。而鱼菜共生模式是结合了工厂化养殖与无土栽培蔬菜技术,是高科技的有机结合所形成的边缘优势与综合累加效益,比单独的养殖与种菜更省空间与资源,更省设备与成本管理投入。更为重要的是生产的蔬菜与鱼皆为有机鱼与有机蔬菜,在市场上极具竞争力,是符合现代食品消费趋势的一种最好生产模式。 节 2.01 鱼菜共生的发展历史及背景 鱼菜共生技术听似好像是一项全新的技术,但如果从它的特点进行分析,其实早在我国1500年前的古代农耕技术中就可以找到它的存在与痕迹。就是笔者孩提时,都有深刻的记忆,就是时常拿着网兜或畚箕到水稻田的沟里或水边的丛草间茭白丛中捉鱼,而且是自然生长的鲫鱼、小鲤鱼、泥鳅、鳝鱼等,有时凑巧还会捉到鲶鱼。这种看似自然农业群落所形成的自然生态共同体,其实它就是鱼菜共生的最朴素与原始的绉形。不管是鱼粮共生、还是鱼草共生以及鱼茭共生,其实都是与植物形成的共生体,蔬菜与植物本生不存在实质性区别,只有人们利用用途不同而进行了区分,它们的生态关系与共生促进原理都是相同的,这就是鱼菜共生技术形成的启示吧,无非它是鱼与水生植物的自然共生过程。还有一种朴素的鱼与植物的共生体就是,在自然水体的池塘进行养鱼与放养鸭子,利用淤泥与池塘水培肥庄稼,这种从实质分析也是一种朴素的共生关系,无非就是没有现代鱼菜共生技术那么直接与一体化而已。前者是鱼与水生植物间建立共生关系,后者是与陆地的庄稼建立了共生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是基于植物自然生态基础上所形成的,它因植物的特性而限制了它跨越性的直接共生,而现代无土栽培技术则可以让所有植物都统一到水中生长与栽培,这样就打破了植物及立地的屏障,直接把植物与鱼整合到同一的一体化的水系统中,就形成了现在直观的鱼菜共生系统。 那么,我们看近代的鱼菜共生技术发展史,也可以从中追寻到该技术的发展踪迹,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生态农业开始兴盛时,许多地方就开始推广稻萍鱼系统,萍作为鱼的饲料,而鱼的排泄物又成为肥田的有机养分,三者间的关系也是一种生态共生关系,直到现在,如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龙现村已把稻田养鱼技术申报世界遗产保护,并在周边一带大面积发展该产业,这是鱼与植物共生最成功的技术范例,其实推而广之,水稻是适水性强的植物能直接在水中生长,所以它最有可能在生产中被农民所利用,但现代科技可以实现所有植物的水生栽培,这就自然把这技术嫁接到其它的经济植物或粮食作物之上,形成了以水培技术为支撑的新时期鱼菜共生体,只要把蔬菜改成水培即可。还有较为常见的就是荷鱼共生,在荷田里放养鱼,也同样实现共生互利关系,其实鱼与植物的共生是一种自然的

高一地理前三章练习题(有答案)

高一地理前三章练习题 一、选择题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个国家2016年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仅从年龄结构方面考虑,四国中就业压力最大的为 A.甲国 B.乙国 C.内国 D.丁国 2.针对甲国主要人口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 A.限制移民涌入 B.鼓励外出务工 C.完善养老体系 D.提倡少生优生 3.据图判断,丙国 A.老龄化严重 B.劳动力充足 C.人口出生率高 D.人口死亡率低 下图为我国2005-2016年人口变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示期间,我国人口 A.波动下降 B.增长迅速 C.增长缓慢 D.零增长 5.2016年人口增长率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的老龄化 B.人口政策的调整 C.死亡率的下降 D.经济的迅速发展 2018年2月24日,高德地图发布了2018春节“空城”指数,表中数据为城市人口减少比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春节期间,造成许多大城市出现“空城”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 B.经济发展水平 C.国家政策 D.社会文化 7.图示十大“空城”吸引外地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就业机会多②环境质量好③工资水平高④公共设施齐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我国西藏地区人口密度大约为2人/km2,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密度大约为500人/km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造成西藏与长江三角洲人口密度差异巨大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A.地形、气候 B.地形、土壤 C.植被、水源 D.植被、土壤 9.若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大量迁往西藏地区,则 A.大力促进西藏地区的经济高速发展 B.促使西藏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急剧上升 C.加剧西藏地区人口老龄化 D.可能导致西藏地区的环境破坏 10.下列提高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A.扩大耕地面积 B.大规模建设新城市 C.提高科技水平 D.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流动老年人规模不断增长,2015年占流动人口总量的7.2%;2015年和2016年流动人口总量连续两年下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我国老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①照顾幼龄后代②进城养老③异地务工④外出旅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我国流动人口总量连续下降的原因是 A.流动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 B.我国交通运输能力不足 C.我国城乡经济差距的消失 D.人口流出地就业环境的改善 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数的比值,通常用女婴数量为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来表示。联合国明确认定出生性别比的通常值域为102-107,其他值域被视为异常。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攀升,长期处于异常值域内。中国是世界上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最严重的国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造成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调的主要原因是 A.婚姻的地域范围空前广阔 B.“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 C.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 D.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14.目前,解决性别比严重失衡最切实可行的措施是 ①提倡计划生育,少生优生②改变传统的农业社上会生产方式 ③树立“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的新风尚 ④严禁医疗机构非医学上的胎儿性别鉴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18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披露2017年全面“二孩”政策情况。在发布的相关数据中,有一组“一孩”和“二孩”的对比数字吸引全社会普遍关注。数据显示,2017年“一孩”出生人数724万人,而“二孩”数量反超“一孩”159万人,达到883万人。这是自2016年推行全面“二孩”政策以来,“二孩”出生数首次超过“一孩”出生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导致我国“一孩”出生数少的主要原因有 ①抚养小孩成本高②托育服务短缺③女性职业发展压力大④妇女的初育年龄降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稻鱼共生的概念和要求是以保护水质与土壤为先

稻鱼共生的概念和要求是以保护水质与土壤为先,水稻是不打农药、不用除草剂、不施化肥的,主要以绿色防控和物理防控为主的稻鱼共生农作方式。稻鱼共生的生态系统在我国可追溯至两千年前的汉朝,两千年来在我国西南地区的田里养不养都有鱼,但由于城市化的进程及农药化肥的使用,这一生态系统被破坏,甚至濒临灭绝。为改变这一现状,华宇农业于2014年开始养殖稻花鱼,华宇农业始终秉承着生态、绿色、健康的生产模式,为各界朋友提供安全、放心的良心食品。 稻花鱼有近千年的历史,起源于北宋时期,当时作为贡品进献朝廷,后来因其营养价值高,流入民间后广为流传。不过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民间稻田养鱼在逐渐消失。而江安县华宇农业本着追溯历史,还原生态,让广大消费者品尝稻曾经那生态绿色的稻花鱼而努力,从而开创了底蓬稻花鱼。 底蓬稻花鱼从小就生长于富硒水稻的稻田里,这样稻田养出的稻花鱼是淡水鱼中的上品。味美、性和、肉细、鳞片软、鳞可食。特别是鱼肝,味美肥糯、堪称一绝,味道和普通的塘鱼有天壤之别。其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15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有利于健脑、提高智力,对健体、防衰老、防动脉硬化、保护视力、美容养颜颇有益处。 江安县华宇农业专业合作社创立于2014年年底,基地坐落于连天山脉底,紧邻江安县天然风景区“仁和百竹海”,依山而建,绿水青山的原始生态环境。2015年江安县华宇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了160余亩开始了水稻种植和稻田养鱼。通过两年的努力,现已打造出200余亩的“稻鱼共生生态示范基地”。2017年华宇农业成功引进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土壤改良技术,为华宇农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华宇农业为拉动就业,脱贫攻坚奉献了自己的力量,也赢得了老百祥称赞的口碑。江安县华宇农业最终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功能农业+观光农业为一体的“三生互动园”。

稻鱼共生、轮作技术

稻鱼共生、轮作技术 2010年主推技术4:稻鱼共生、轮作技术 “稻鱼共生”和“稻鱼轮作”是根据水稻、鱼虾的共生互利特点及两物种生长发育对环境的需求,合理配臵时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一种生态种养结合模式。我省稻田养鱼历史悠久,青田的稻田养鱼还被列入世界农业文化遗产。近几年来,随着稻田养殖技术进步,我省稻田养鱼方式发生较大变化,已从过去的粗放型养殖向稻鱼提质增产型的稻鱼共生、稳粮增效型的稻鱼轮作方式转变,形成了“亩产千斤粮、300斤鱼、1000元利润”的典型稻鱼共生模式和“早稻—秋季虾—春季虾”一年三轮作的稻虾轮作模式、“养一轮甲鱼种一季稻”的鳖稻轮作等模式,促进了粮食稳定和农民的增收,实现了稻鱼的双丰收。 【增产增效情况】稻鱼共生生态养殖模式,鱼类每亩可增产10千克以上,水稻增产4%以上;稻虾轮作模式,水稻亩产量400~500千克,虾亩产50~60千克,实现亩利润3000元。 【技术要点】 (一)稻鱼共生模式 1.技术特点。通过加高和固化田埂提高水位、改水稻密植为适当稀植、选种高分蘖能力的水稻品种、改依赖化肥生产为通过加强鱼虾投饲增肥增产等措施,以建立稻田良性循环的生态体系,实现“亩产千斤粮、300斤鱼、1000元利润”,达到少施化肥农药、提高稻虾品质、增加稻鱼产量和效益目标。 2.配套技术。 (1)种养设施改造。首先,养鱼稻田要选择不渗漏、保水性强,水源充足、水质好、进排水方便、光照条件好,并尽量能集中连片的低洼田畈,便于管理。其次,须加宽田埂并夯实,以水泥抹面,石砌田埂以水泥勾缝或浆砌,防止田埂崩塌;田埂高出稻田0.4~0.6米,确保可蓄水0.3米以上。在进、排水口安装拦鱼栅,可用60~80目过滤网片拦截,防止逃鱼;水源条件较差的田块,可在进水口处开挖一个10~20米2的鱼坑,深度0.5米以上。养鱼稻田不开沟,但养蛙和养殖甲壳类稻田要按稻田养鱼规范进行挖沟,形成水陆两栖生态环境,沟内可种植水草。 (2)水稻品种的选择与栽培。稻田养鱼一般以种植单季稻为好,水稻品种选择要求茎秆粗壮,株形中偏上,分蘖力、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质丰产水稻品种,可选两优培九、能优异号、中浙优1号等,具体品种要视各地气候等种植条件而定。 (3)鱼虾苗种放养。①鱼苗鱼种。养殖品种以适合稻田环境生活的田鱼、泥鳅为主,稻田秧苗返青后就可放养鱼种。养殖田鱼每亩放养尾重15~100克的冬片鱼种300~800尾,或大规格夏花鱼种1000~1200尾;如果采用套养方式,可放养冬片鱼种500尾,夏花鱼种800~1000尾,既可出产成鱼150公斤,又可培育鱼种100公斤,解决翌年鱼种供应问题。养殖泥鳅每亩放养3~4厘米鳅种2.5万尾左右。用3~5%有食盐水消毒10~15分钟后小心地放入稻田中。②小龙虾。稻田养殖小龙虾,放养方式有3种。一是将亲虾直接放养在稻田内,让其自行繁殖。一般每亩放养20~30尾/公斤的亲虾20~50公斤;二是直接从市场购买或人工捕捉小龙虾幼虾放养,一般每亩放养250~600尾/公斤的幼虾60~120公斤;三是以放养当年人工繁殖的小龙虾稚虾为主,放养时间在7~9月份,每亩放养稚虾1.5~3.5万尾。

池塘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技术

池塘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技术 什么是鱼菜共生?鱼菜共生就是水中养鱼,水上种菜,鱼的排泄废物成为植株的生产养料,植物生长则为鱼类提供食物的一种综合种养新模式。那么,池塘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技术究竟是一项什么样的技术?它好在哪里,会产生什么样的效益?实践中,农户需要注意什么呢? 鱼菜共生种养结合 据介绍,鱼菜共生是一种涉及鱼类与植物的营养生理、环境、理化等学科的生态型可持续发展农业新技术,它把水产养殖与蔬菜生产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隐患,种菜不施肥而能正常生长的生态共生系统,让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是一种可持续地循环型农业生产模式。 简单地说,就是在养鱼虾的池塘种蔬菜,利用鱼类与蔬菜的共生互补关系,池塘水面进行蔬菜无土栽培,将渔业和种植业有机结合,实现池塘鱼菜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互惠互利。 三种优势产品绿色 专家介绍,利用池塘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技术来搞农业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优势:其一,产品绿色。鱼菜共生的系统内严禁使用任何药物。如果业主使用渔药会危及蔬菜部分的生长,如果在蔬菜种植中使用农药,会导致鱼虾等水产品死亡。同时,鱼菜共生系统中也严禁添加对鱼有毒害的化肥。 事实上,由于鱼粪具备蔬菜所需要的全面营养元素,蔬菜对病虫害的抗性强,蔬菜根部的根际微生物分泌的植物抗生素对鱼的健康也非常有利。所以,养鱼和种菜都不需要打药,养出来的鱼虾,种出来的菜绿色、健康。而且品质好,鱼吃起来没有任何腥味,鱼肉鲜美紧致;蔬菜营养全面、鲜嫩爽口,深受消费者喜爱。

其次,没有连作障碍。鱼菜共生系统不会出现传统土壤栽培的休耕、轮作,也没有连作障碍,不会发生病虫害,减少了生产成本。 最后,不长杂草。作物栽培在种植孔中,根系漂浮在水中,天然隔绝了杂草生长。因此,业主完全无需喷施除草剂。 及时收菜监测水质 虽然利用池塘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技术搞农业生产,有很多优势,但业主在具体实施中,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生产前,选择蔬菜品种应多样化,这样有利于满足市场需求,构成一个好的生态环境。种菜的上下两层网片要绷紧,形成一定间距,控制蔬菜向上生长和避免倒伏。 其二、要及时收割蔬菜,避免蔬菜腐烂掉到水中,污染水质。 其三、要密切关注水质变化,及时监测,尤其是夏季,防止水质变坏,影响水产品产量。 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 综合来看,鱼菜共生生态养殖不仅可以净水,降低池塘水体富营养化,还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为池塘底部的水产动物增加氧气,遮阴避暑,最终提高水产品质量,而且卖菜还有一笔收入,可谓一举多得。 据测算,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池塘鱼菜共生养殖模式平均亩产能提高10%左右,节约水电成本投入约30%,鱼药成本投入50%左右,病虫害显著减少,鱼类品质有一定程度改善,综合生产效益可以提高30-80%。 鱼菜共生种菜技术要点 1、种类选择 栽培蔬菜种类应选择根系发达,处理能力强的蔬菜瓜果植株,利用根系发达与庞大的吸收表面积,进行水质的净化处理,鱼菜共生的生产模式中一般主选空心菜,因为空心菜属蔓生植物,根系分布浅,喜充足光照,对密植的适应性也较强,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 养殖户也可以根据生产和市场需要,选择其他蔬菜,一般夏季种植绿叶菜类有空心菜等,藤蔓类蔬菜有丝瓜、苦瓜等;冬季种植蔬菜有西洋菜、生菜等。 2、栽培时间 空心菜、丝瓜、苦瓜等夏季蔬菜,4月下旬以后,水温高于15℃时开始种植;西洋菜等秋季蔬菜,10月下旬以后,温度15℃以上时,开始种植。其他蔬菜种植品种根据生长季节和适宜生长温度栽种。 3、种植比例 池塘种植蔬菜就是消耗水体有效氮而达到净水的目的,较肥的池塘适合开展水上蔬菜种植,水质越肥,种植蔬菜比例越高。可以通过水色、气味、底泥深度和

稻鱼种养实施方案

生态水产产业核心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 稻鱼综合种养 稻鱼综合种养以水稻为中心,以水产养殖品种为主导,以生态安全为保障,以产业化发展为推动,种植、养殖有机结合,一水两用、一地双收,成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在水稻不减产的情况下,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文明、社会和谐的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对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推动规模化经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耕作制度,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高效农业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一、项目建设基地基本情况 基地位于石嘴山生态水产科技产业园(高速公路西侧,玉皇阁大道南侧瀚泉海北侧),养殖水面120 亩,具有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交通便利,排灌方便,电力资源充足,养殖条件优越。 二、项目技术实施方案 1、项目田块技术要求 稻田选择。选择本公司现有120 亩稻田作为试验、示范基地,该基地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排灌方便,旱涝保收,蓄水能力强,管理便利。 稻田准备。试验、示范田的田埂要加宽、增高,一般要求高出田面50 厘米以上,顶宽60-80 厘米。在田埂对角线上开好进、排水口,并设置二层以上拦鱼栅和尼龙网,防止鱼逃逸。 开挖鱼坑鱼沟。在田边或田中挖鱼坑,坑深80-100 厘米。鱼坑依田大小而定,圆形为好,一般不用水泥砌护。田中开鱼 沟,沟宽50 厘米,沟深30 厘米,沟呈“十”字形、“井” 字形或“目” 字形等形状,并与鱼坑相通。一田一坑,坑 沟面积占稻田面积的8%-10%。

2、水稻品种及养殖鱼类选择水稻品种选择。选择茎秆粗壮坚硬株型紧凑、耐水淹抗到伏、耐肥抗病害能力强、生长期较长的水稻。以我区宁粳43 号、宁粳47 号等优质品种作为试验、示范水稻品种。 养殖鱼类选择及放养。稻田养鱼为彭泽鲫,水稻移栽后10-15 天放养鱼苗。试验田放养密度为250、300、350 尾/亩。放养规格为50、75、100 克/ 尾,一般每亩放养80-120 尾;共9 块试验地,每块试验地面积1 亩。其余91 亩示范地放养密度为300 尾/ 亩,放养规格80 克/ 尾。放养时间同试验地。 3、鱼稻管理适量投饵。在充分利用稻田中的杂草、昆虫基础上,可人工适量投饵。按照“四定”原则进行投饵。定时(固定每天早上8- 9 时,下午4-5 时)、定点(固定在鱼坑或鱼沟水较深的地点投饵)、定质(基本保持每天饲料种类一致)、定 量(鱼体重的3% - 5%)。晴天投饵,阴天、雨天酌情不投或少投。饲料喂膨化鲫鱼料。 日常巡查。坚持每天早晨、傍晚巡查,查看有无漏水,鱼栅、田埂有无损坏;做好天敌防范,发现有问题及时处理。暴雨天气要注意防涝防逃。 供水调节。采用浅- 深- 浅型供水方法。当白天气温高时,应打开水沟进水,提高水位,给水田降温。水温30C°时, 鱼吃食旺盛,鱼进入大田吃虫,吃去多余的秧苗。晚上降低水位,继续降低土温。 秧苗栽好后,浅水活苗后,逐渐加高水位,这时鱼进水田吃 食,直到水稻第一次分蘖时,放掉部分水,轻轻晒田,让太阳 的暴晒破坏稻田泥上的氧化膜,让氧气进入水稻的根系中供 氧,促进分蘖。鱼则进坑。在水稻第一次分蘖之前,鱼在田中 游,鱼稻共生。水稻分蘖充足时,长到拔节阶段,要灌深水。 水稻节拔够了,要重重晒田,促进抽穗。在拔节阶段又是鱼在 田中畅游共生阶段。水稻出穗3-5 天后,又要清晒水稻,鱼再

广东省广州市2019版高一下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B卷

广东省广州市2019版高一下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2题;共48分) 1. (2分) (2015高二上·南长期中) 读“甲、乙两国人口变化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两国增长率最接近的年份是() A . 1850年 B . 1900年 C . 1950年 D . 2000年 2. (2分) (2018高二下·金山期中) 户籍(或常住)人口老龄化是指 60 岁及以上户籍(或常住)人口占户籍(或常住)总人口比重,读 2016 年我省部分地级市户籍和常住人口老龄化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图中各地级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衢州地区青壮年人口为净迁出 B . 舟山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低

C . 丽水地区青壮年人口为净迁入 D . 温州地区的老年人口数为最少 (2)第 19届亚洲运动会于 2022年 9月在杭州举行,为建设运动场馆,大量外来农民工进入杭州,影响其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 A . 经济 B . 宗教 C . 环境 D . 气候 3. (2分) (2018高二下·梅河口开学考)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 A . 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方面 B . 死亡率的高低 C . 自然增长率的高低 D . 出生率的高低 4. (2分)四大文明古国也常被称为“大河文明”,说明这些文明的产生与一种自然因素密切相关,这种自然因素是() A . 平原 B . 气候 C . 水源 D . 森林 5. (2分) (2019高一下·儋州月考) 甲、乙为人口超10亿的国家,下图示意两国2015年人口年龄结构。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