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果品贮藏保鲜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对策

合集下载

文档国内外果蔬冷库与保鲜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文档国内外果蔬冷库与保鲜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果蔬冷库与保鲜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1、果蔬冷库建设逐步由大城市转向主产区。

冷藏是我国果蔬长期贮藏的主要方式,但绝大多数都是近30年建设发展起来的,在改革开放以前的计划经济时期,全国的果蔬贮藏企业寥寥无几,仅有的几座冷库基本都建在大城市。

改革开放以后果蔬种植业和果蔬贮藏行业相互促进迅速发展,全国各省市均有果蔬冷库,贮藏量不断增加。

随着贮藏保鲜技术研究的深入(贮藏质量、运输压力、运输质量、最终消费质量),果蔬贮藏设施的建设逐步由大城市转向主产区,计划经济变成了市场经济。

2、果蔬冷库建设区域集中。

我国果蔬贮藏库大多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陕西、陕西、辽宁、江苏等北方果蔬主产区,目前全国果蔬冷库气调库容量约1700万吨,其中山东200多座,600余万吨,2009年山东栖霞新增15万吨;陕西235万吨(2007年),2009年新增5万吨。

而南方果蔬冷库建设较少,总体来说整体贮藏设施建设不足,局部设施发展供过于求。

3、果蔬冷库的设施建设进一步发展,但配套设施仍需加强和完善。

我国果蔬贮藏设施虽有较大发展,但仍以简易和一般冷库贮藏为主,现代化气调贮藏应用较少,贮藏设备设施各地有较大差距,山东胶东地区贮藏设施相对较好,冷库建设早且发展迅速,气调库发展居全国之首,一些大型龙头企业新建的气调库,引进国外先进设备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无多大差别;但我国多数贮藏企业冷库设施设备简陋、落后,发展极不平衡。

在制冷、气调设备选型应用方面,节能型的螺杆制冷机、蒸发式冷凝器等开始应用;气调库建设中空纤维分离膜、碳分子筛等先进设备、可靠的国外检测控制设备被采用。

在配套设备的应用方面,虽然铲车、大木箱、塑料周转箱等对于减少贮藏期碰压机械伤的堆码、贮藏包装等设备在一些气调库被采用,但多数冷库仍然靠人工装卸、堆码,造成机械伤严重;多数无专门的预冷设备,目前我国极少的预冷设备基本用于运输前的预冷;在产后商品化处理系统逐步建立方面,分级、包装等商品化处理措施越来越受到重视,山东近几年发展迅速,目前全省各类分级流水线约400多条,处理能力200多万吨,但多数冷库没有配备分级包装设备,设备简单,规模小,功能单一,档次低,与国外相比有明显差距,产后商品化处理设备严重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

我国水蜜桃保鲜与贮藏冷链物流建设现状问题及其展望

我国水蜜桃保鲜与贮藏冷链物流建设现状问题及其展望

我国水蜜桃保鲜与贮藏冷链物流建设现状问题及其展望我国水蜜桃产量居世界第一,然而贮藏冷链物流建设与水蜜桃保鲜技术却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对未来的展望进行展望。

我国水蜜桃保鲜技术相对滞后。

目前,多数农民使用传统的保鲜方法,如包装纸和木箱。

这种方法不利于水蜜桃的长期保存和运输,容易导致果实腐烂和损坏。

目前市场上还缺乏先进的保鲜技术和设备,无法满足对保鲜效果的要求。

提高水蜜桃保鲜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推广是当务之急。

贮藏冷链物流建设仍有局限。

我国的贮藏冷链物流网络尚不完善,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和沿海地区。

这导致了农产品的供应链断裂和资源浪费。

现有的贮藏冷链设施和设备水平普遍较低,无法满足对水蜜桃的冷藏和运输要求。

加强贮藏冷链设施的投入和建设,提高其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将有效提高水蜜桃的质量和保鲜效果。

信息化和市场化程度仍然不高。

缺乏信息化系统,使得水蜜桃的贮藏和运输缺乏数据支持,难以实现精准配送和供应链管理。

在市场化方面,由于供应链断裂和市场信息不畅达,导致水蜜桃价格波动大,农民利益得不到保障。

加强信息化和市场化建设,建立相关平台和机制,将有助于提高水蜜桃的供应链效率和农民收益。

展望未来,我国水蜜桃保鲜与贮藏冷链物流建设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水蜜桃保鲜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推广。

研发新型的保鲜膜和保鲜剂,提高果实的质量和保存期限;引进先进的冷链设备和技术,提高水蜜桃的贮藏和运输效果。

可以加大贮藏冷链物流设施的建设力度。

修建更多的冷库和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提高物流效率和水蜜桃的贮藏和配送能力。

加强信息化和市场化建设,实现供应链的可追溯和管理,提高市场透明度和农民的收益。

我国水蜜桃保鲜与贮藏冷链物流建设面临一些问题,但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过进一步提高保鲜技术和设备水平,加强贮藏冷链物流设施的建设,推进信息化与市场化进程,我国的水蜜桃保鲜与贮藏冷链物流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果品蔬菜贮藏保鲜的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

果品蔬菜贮藏保鲜的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

交流探讨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第5期果品蔬菜贮藏保鲜的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董建恩,徐 勇,赵恒杰(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卫街道办事处,山东青岛 266400)摘要:果蔬的贮藏与保鲜是果蔬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果蔬市场的不断发展给现有的贮藏保鲜技术提出了挑战。

果蔬的贮藏保鲜技术直接影响着其品质,在分析贮藏保鲜技术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果蔬贮藏保鲜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果品;蔬菜;贮藏1 果品蔬菜生产、贮藏保鲜现状同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一样,果蔬也是世界上产量较高的一类农产品。

我国作为果蔬生产大国,栽培历史悠久,果蔬种类繁多。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后,全国果蔬产量不断攀升,果品蔬菜总产量占据世界首位。

在我国生产的主要果品中,核桃产量名列世界第一,苹果、梨的产量居世界前列。

目前,我国果蔬总产量仍然占据世界第一位,蔬菜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1]。

良好的果蔬发展态势为我国人民享用优质果蔬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但是果蔬贮藏保鲜现状却令人担忧,在此情况下,如何抓住机遇,搞好果品蔬菜的贮藏保鲜是当务之急,是需要尽快解决的重大问题。

2 果蔬贮藏保鲜存在的问题2.1 果蔬贮藏保鲜能力不足果蔬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配套的贮藏保鲜技术,配套的保鲜技术需要当地果蔬生产商具有强大的贮藏保鲜能力。

从整体来看,果蔬贮藏保鲜能力的强弱影响着果品蔬菜的损耗率。

目前,我国果蔬产量直线上升,据统计,我国目前果蔬贮藏能力约为3 000万t,占总产量的30%左右,随着总产量的不断增加,果蔬的耗损量也会增加,因此,贮藏保鲜设施的配套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否则,就会引起大量的浪费。

纵观世界果蔬产业发展,我国是果蔬的产业大国,但是在果蔬保鲜方面,还落后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每年的果蔬腐烂率在25%~30%,而发达国家不到5%。

2.2 贮藏品种单一,贮藏技术不完善在果蔬贮藏保鲜方面还涉及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那就是贮藏品种单一。

究其原因,贮藏品种单一还是因为配套的贮藏保鲜技术不够齐全,部分保鲜技术只适用于本身耐储藏的水果以及蔬菜品种,主要是苹果、梨、柑橘以及其他带皮的瓜类产品,葡萄、大蒜、洋葱等,还有很多果蔬品种没有配套的贮藏技术,致使很多新培育的优良品种不能量产,而已经达到量产水平的果蔬品种由于贮藏技术的缺乏,流通环节不畅,造成卖果难等问题[2]。

我国水蜜桃保鲜与贮藏冷链物流建设现状问题及其展望

我国水蜜桃保鲜与贮藏冷链物流建设现状问题及其展望

我国水蜜桃保鲜与贮藏冷链物流建设现状问题及其展望我国水蜜桃是一种美味可口的水果,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深受消费者喜爱。

由于水蜜桃属于易腐果品,保鲜与贮藏环节对其品质和口感的影响非常大。

目前,我国水蜜桃的保鲜与贮藏冷链物流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本文将就我国水蜜桃保鲜与贮藏冷链物流建设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一、现状问题1. 保鲜技术落后目前,我国水蜜桃的保鲜技术仍然相对落后,主要以简单的贮藏、包装和运输方式进行处理。

这种落后的保鲜技术对水蜜桃的口感和品质产生严重影响,使得很多水蜜桃在运输过程中会出现变质、腐烂等问题,导致损失较大。

2. 贮藏环节缺乏规范目前,我国水蜜桃的贮藏环节存在诸多问题,包括贮藏设施不足、管理不规范、质量控制不到位等。

这些问题导致水蜜桃在贮藏过程中易受到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了其保鲜效果和品质。

3. 冷链物流建设不完善我国水蜜桃的冷链物流建设相对滞后,相关设施和设备配备不足,管理和运作水平亟待提高。

冷链物流的不完善导致水蜜桃在运输过程中易受到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变质、损坏等问题。

二、未来展望未来,我国水蜜桃的保鲜技术需要加强研发,采用先进的保鲜技术和设备,例如气调控技术、真空包装技术等,以提高水蜜桃的保鲜效果和品质。

未来,我国水蜜桃的贮藏环节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督,规范贮藏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确保贮藏环节能够对水蜜桃进行有效的保鲜和保护,提高水蜜桃的品质和口感。

4. 加强标准化生产未来,我国水蜜桃的生产需要加强标准化生产,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品质和产量,确保高质量水蜜桃的供给。

我国水蜜桃的保鲜与贮藏冷链物流建设现状存在一些问题,但未来发展仍然充满前景。

通过加强保鲜技术研发、规范贮藏环节管理、完善冷链物流建设和加强标准化生产等措施,我国水蜜桃的保鲜与贮藏冷链物流建设将得到进一步改善,为水蜜桃产业的发展和繁荣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我国果品贮藏保鲜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对策(共五则)

我国果品贮藏保鲜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对策(共五则)

我国果品贮藏保鲜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对策(共五则)第一篇:我国果品贮藏保鲜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对策我国果品贮藏保鲜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对策入世后,我国的水果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农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宗农产品,水果是最有希望参与国际竞争的农产品之一。

近10余年,我国果业发展突飞猛进,成绩显赫,令世界瞩目。

2003年,水果种植面积已达9436.7千公顷,水果总产7551.5万吨,分别占世界的18.0%和15.7%左右,均居世界主产国首位。

然而,我国水果出口率(出口量生产量的比率)较低,还不足2%(表1);而且水果出口价格偏低,2001年每公斤平均贸易价为0.31美元,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3.3%。

表1.2003年中国水果产量占世界比重及出口率中国占世界比重(%)15.7 36.4 13.0 57.0 8.5 8.5 注:据2003年全国农业统计年鉴和农业部信息中心海关统计种类水果类苹果柑橘梨香蕉葡萄产量(万吨)7552 2110 1345 980 590 518出口量(万吨)148.7 61 29.2 30 2 1.3出口率(%)1.962.89 2.173.06 0.34 0.22长期以来,我国只重视果品的采前栽培、病虫害防治,却忽视采后处理,致使在采后流通过程中的损失相当严重,每年损失率为20%~25%,而欧美发达国家采后损失仅为1.7%~5.0%,与此相比差距很大。

我国保鲜业的落后不仅阻碍了农业及相关产品加工业的持续发展,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由于世界各国为保护自己国家的果品市场,设置一些诸如此类产品的进口标准等做法,阻碍了我国新鲜果品及加工品出口。

因此,为争取多出口创汇,迎接国外水果的挑战,提高我国水果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根本出路是打破保鲜瓶颈,迅速提高果品质量,全面进入质量时代。

二、我国果品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随着现代贮藏设备的发展和技术的完善,我国传统的简易贮藏方式已不适应生产需求,已逐渐被现代贮藏技术所代替,新的保鲜技术也不断得到开发与应用。

水果保鲜技术发展策略与建议

水果保鲜技术发展策略与建议

水果保鲜技术发展策略与建议目录第一节加强保鲜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4)一、加大保鲜技术的研发投入 (4)二、建立保鲜技术的创新体系 (6)三、加强保鲜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 (9)四、促进保鲜技术的产学研合作 (12)五、推动保鲜技术的成果转化与应用 (15)第二节优化保鲜技术的市场推广与应用 (18)一、制定保鲜技术的市场推广策略 (18)二、加强保鲜技术的宣传与培训 (21)三、完善保鲜技术的服务体系 (24)四、推动保鲜技术在水果产业链中的应用 (26)五、拓展保鲜技术的国际市场 (29)第三节加强保鲜技术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管理 (32)一、制定保鲜技术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 (32)二、加强保鲜技术的质量监督与管理 (35)三、推动保鲜技术的标准化与规范化进程 (38)四、提高保鲜技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41)五、加强保鲜技术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43)第四节培养保鲜技术的专业人才与团队 (46)一、加强保鲜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46)二、建立保鲜技术的专业团队与科研机构 (48)三、推动保鲜技术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51)四、提高保鲜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与技能水平 (53)第五节推动保鲜技术的产业化与集群化发展 (56)一、制定保鲜技术的产业化发展规划 (56)二、加强保鲜技术的产业集聚与协同发展 (59)三、推动保鲜技术的产业链整合与优化 (61)四、提高保鲜技术的产业化水平与竞争力 (64)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公开渠道或根据行业大模型生成,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第一节加强保鲜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一、加大保鲜技术的研发投入(一)物理保鲜技术的研发与创新1、低温冷藏与气体调节技术低温冷藏是水果保鲜中最常用的物理方法之一,通过降低温度来减缓水果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延长保鲜期。

随着科技的进步,研发更高效的制冷系统和智能温控技术成为关键。

此外,气体调节技术,如通过调节包装内的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成分,也能有效延长水果的保鲜期。

我国水蜜桃保鲜与贮藏冷链物流建设现状问题及其展望

我国水蜜桃保鲜与贮藏冷链物流建设现状问题及其展望

我国水蜜桃保鲜与贮藏冷链物流建设现状问题及其展望水蜜桃是一种美味可口的水果,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由于水蜜桃属于易腐果品,一旦成熟后保鲜难度较大,需要进行冷藏贮存以延长其保质期。

关于水蜜桃的保鲜与贮藏冷链物流建设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我国水蜜桃保鲜与贮藏冷链物流建设现状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展望。

现状问题:1. 冷链物流设施不足。

我国水蜜桃产地众多,但大部分产地的冷链物流设施相对滞后,冷藏设施、保鲜技术以及运输工具不够完善。

这导致水蜜桃在采摘后无法及时进行冷藏贮存,大量水蜜桃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出现了质量损耗和腐烂现象。

2. 包装标准不统一。

目前,水蜜桃的包装标准在不同产地和销售区域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了水蜜桃在运输过程中易受损坏。

包装标准不统一也给水蜜桃的质量评定带来了困难,降低了水蜜桃的整体市场竞争力。

3. 品质认证不规范。

目前,我国对于水蜜桃品质认证的标准和审核流程还不够规范,导致了一些低质量水蜜桃产品的流通,影响了整个市场的秩序。

4. 包装材料过时。

许多地区所使用的水蜜桃包装材料技术过时,这不但影响了水蜜桃产品的外观和质量,还直接影响了产品的运输存储效果,也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展望:1. 加强冷链物流设施建设。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水蜜桃产地冷链物流设施的投入,提高冷藏设施的容量和质量,确保水蜜桃在采摘后能够及时进行冷藏贮存,降低果品的损耗率。

2. 统一包装标准。

相关部门应建立统一的水蜜桃包装标准,规范水蜜桃的包装规格、材质和印刷标识,减少因包装不规范而引起的质量损失,提高水蜜桃产品的整体市场竞争力。

3. 健全品质认证体系。

建立健全的水蜜桃品质认证标准和审核流程,加强对水蜜桃产品的监管,严格准入标准,杜绝低质量水蜜桃产品的流通,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4. 推广新型包装材料。

政府和企业应积极推广新型环保包装材料技术,提升水蜜桃产品的包装质量和环保性能,同时注重包装材料的可回收再利用,降低包装对环境的影响。

我国果蔬贮运保鲜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

我国果蔬贮运保鲜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

我国果蔬贮运保鲜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和国内外市场的竞争,果蔬贮运保鲜已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目前我国果蔬贮运保鲜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技术落后。

当前,我国果蔬贮运保鲜的技术仍然落后于国际水平,主要表现为设备陈旧、技术手段单一等问题。

2.设施不足。

我国农业生产中缺乏专业的果蔬贮运保鲜设施,使得果蔬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3.运输困难。

由于运输渠道不畅、车辆陈旧等问题,导致果蔬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率较高,失去市场竞争优势。

发展趋势及对策:
1.加强技术研发。

通过科技创新,提高果蔬的保鲜技术和运输设备的效率,使果蔬贮运保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加大设施投入。

增加果蔬贮运保鲜设施的投入,建立先进的果蔬保鲜仓库和冷链物流平台,保证果蔬的质量和新鲜度。

3.优化运输渠道。

通过建立健全的运输网络,提高果蔬的运输效率,减少损失率,降低运输成本,提高果蔬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总之,果蔬贮运保鲜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市场需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积极加强技术研发、设施投入和运输渠道优化,努力提高果蔬的保鲜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用我国果品贮藏保鲜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对策2007年05月09日00:26:58 作者:健康果菜引用园下人的《我国果品贮藏保鲜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对策》入世后,我国的水果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农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宗农产品,水果是最有希望参与国际竞争的农产品之一。

近10余年,我国果业发展突飞猛进,成绩显赫,令世界瞩目。

2003年,水果种植面积已达9436.7千公顷,水果总产7551.5万吨,分别占世界的18.0%和15.7%左右,均居世界主产国首位。

然而,我国水果出口率(出口量生产量的比率)较低,还不足2%(表1);而且水果出口价格偏低,2001年每公斤平均贸易价为0.31美元,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3.3%。

表1. 2003年中国水果产量占世界比重及出口率注:据2003年全国农业统计年鉴和农业部信息中心海关统计长期以来,我国只重视果品的采前栽培、病虫害防治,却忽视采后处理,致使在采后流通过程中的损失相当严重,每年损失率为20%~25%,而欧美发达国家采后损失仅为1.7%~5.0%,与此相比差距很大。

我国保鲜业的落后不仅阻碍了农业及相关产品加工业的持续发展,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由于世界各国为保护自己国家的果品市场,设置一些诸如此类产品的进口标准等做法,阻碍了我国新鲜果品及加工品出口。

因此,为争取多出口创汇,迎接国外水果的挑战,提高我国水果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根本出路是打破保鲜瓶颈,迅速提高果品质量,全面进入质量时代。

一、我国果品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随着现代贮藏设备的发展和技术的完善,我国传统的简易贮藏方式已不适应生产需求,已逐渐被现代贮藏技术所代替,新的保鲜技术也不断得到开发与应用。

1、物理保鲜技术冷藏和冷冻是我国现代果品低温保鲜的主要方式。

果品的冷藏温度范围为0℃~15℃,冷藏可以降低病源菌的发生率和果实的腐烂率,还可以减缓果品的呼吸代谢过程,从而达到阻止衰败,延长贮藏期的目的。

冻藏是利用-18℃的低温,抑制微生物和酶的活性,延长果品保存期的一种贮藏方式。

现代化冷藏机械的出现,使冻藏可以在快速冻结以后再进行,大大改善了冻藏果品的品质。

在我国目前现代代保鲜措施当中,冷藏所占的比例最大,全国已有各种类型的冷库3万余座,机械制冷占贮藏果品的1/3左右,总容量达600余万吨,气调冷藏保鲜气调冷藏是在冷藏的基础上调节贮藏环境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比例,抑制果实的呼吸强度,以延长果品贮存期的一种贮藏方式。

与普通冷藏相比,其贮存期延长1倍,是普通冷藏的3至4倍,使果蔬保持鲜脆性,营养成分及硬度、色泽、重量等与新采摘状态相差无几,具有极佳的贮存效果。

但气调库房比普通冷库造价高,需增加价格昂贵的气调成套设备。

目前,我国气调贮藏果品量仅为水果生产总量的1%,而发达国家则为70%~80%。

减压贮藏减压贮藏通过把贮藏场所的气压降至1/10大气压(10.1325千帕)甚至更低,达到低氧和超低氧的效果,从而起到气调贮藏(CA)相同的作用。

运用减压保鲜技术有以下优点:可以延长贮藏期;快速减压降温、快速降氧、快速脱除有害气体成分;可以不同品种混放,贮量可大可小;操作灵活,使用方便,可以随时出入库;延长货架期;省略气调设备,减少建库投资;降温速度快,果蔬可不预冷直接入库贮藏,节约能源。

表2、冷藏、气调、减压贮藏效果比较(单位:天)尽管减压贮藏与冷藏和气调贮藏相比有如此多的优点,但由于减压贮藏始终没能解决既能抗高压(1个大气压)、价格又便宜的容器问题,无法形成规模生产。

因此,几十年来,这项技术的实施一直停留在实验阶段。

在此方面,我国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其中在微型减压库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由国家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成功的微型减压保鲜设施与冷库配合使用,可使冬枣贮藏期达100天,保鲜脆果率达90%以上,居国际领先水平。

2004年大连旅顺口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中心合作,将此技术应用在甜樱桃的贮藏上,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入贮的甜樱桃价格由入贮前的12元/kg升至为30元/kg。

冰温高湿贮藏技术此项技术由中国农业大学邓西民教授等人开发成功,现已获国家专利。

它是在不使用任何保鲜剂和防腐剂类化学药品的前提下,将贮藏环境的温度降至0℃以下、果实冰点以上,并保持相对湿度在95%以上,达到延长果实保鲜期的目的。

在此贮藏条件下,水果和其他一些生物活体材料贮藏100天失重(水)不超过1%。

目前该技术在用冬枣、桃的保鲜上,并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化学保鲜技术化学保鲜技术主要是应用化学药剂(统称为保鲜剂)对果品进行处理保鲜,根据其使用方法不同,可分为吸附型、浸泡型、熏蒸型和涂膜型保鲜剂。

保鲜剂在我国的研究与开发虽已有20年左右的历史,保鲜原理也基本上都是利用农药杀灭果蔬表面的各种病虫害及病毒以达到延缓腐烂变质的目的,因此也存在部分果蔬残留农药问题。

目前,一些天然防腐剂,如壳聚糖、魔芋、植酸型物质的研究与应用为果品的保鲜提供了新的选择。

3、电子保鲜技术随着微波技术和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在果品保鲜中的应用也有较大的发展。

目前应用较多的有辐射保鲜、静电场保鲜、臭氧及负离子气体保鲜等几种保鲜技术。

4、生物技术保鲜生物保鲜是采用微生物菌株或抗菌素类物质,通过喷洒或浸渍果品处理,以降低或防治果品腐烂损失的保鲜方法。

这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具有前景的果品贮藏保鲜方法,典型的应用有生物和遗传基因控制等。

二、目前果品贮藏保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不当的田间操作、不良的生产习惯为贮藏带来隐患。

田间是果品生产的第一车间,田间管理是形成果品产量、质量及耐藏性的前提条件。

由于受生产力水平及各地条件限制,我国果业生产标准化程度还很低,生产操作并不很规范。

有的地区果农受利益驱动,在生产中滥施氮肥、在葡萄生产中喷增色剂、石榴生产中套透明的PE薄膜袋、为抢市场贪青贪早采摘等,这些对果实品质及耐贮性都产生了不良影响。

最为典型的一个例子是近年来陕西猕猴桃生产中大量使用果实膨大剂蘸果,膨大剂催大了果实却催伤了产业,陕西整个猕猴桃产业遭到致命打击。

再如,2003年冬枣客商云集河北沧州,提早拉开冬枣抢收大战,致使该地区冬枣采青造成冬枣品质下降,造成冷藏冬枣大量积压,陷入了滞销、赔钱的窘境。

2、冷藏链不完整。

农产品保鲜是一项系统工作,从预冷、冷藏、保温运输到进入消费市场是一个完整的冷链系统。

这几年,我国在全国各地先后投资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冷藏库和气调库,这些设施虽然对果蔬保鲜、流通十分有效,但我国对预冷这一果蔬保鲜的关键环节不重视。

研究证明,果蔬采后经快速预冷能迅速抑制果蔬的呼吸、失水,减缓衰老和抑制病菌与生理病害的发生,并可延长贮藏期限,降低贮运风险。

很多发达国家在贮运果蔬时,一般都会采取预冷处理,日本90%以上的蔬菜都经过预冷处理。

而在我国,预冷技术使用率仅为5%。

而且,我国大部分果品还不能使用冷源车运输,实现冷源车运输的只占果品贮藏量的10%左右,未能实现正常的冷链运输和贮藏。

3、果品贮运规模有限,设施落后,利用率低。

我国果品机械保鲜业起步较晚,发展虽快,但未形成规模化水平。

发达国家水果采后都能得到及时贮藏,并且70%~80%为气调贮藏,而我国果品的贮藏能力仅为总产量的20%,并且多为简易贮藏,冷藏、气调贮藏仅占贮藏能力的7%,气调贮藏远远低于总产量的1%,气调贮藏仅200余万吨,由于技术和效益等方面的原因,气调库的利用率不高。

4、保鲜剂造成污染,保鲜果品安全性下降。

为了提高贮藏效果,喷药、采后药溶或药薰是生产上常用的辅助措施,但防腐保鲜剂对果品安全性的负面影响往往被忽略。

例如贮藏葡萄使用的各种品牌保鲜剂多为硫制品、猕猴桃上所用的高锰酸钾等,不但降低了果品食用的安全性,而且对贮藏环境乃至自然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5、科研与生产严重脱节,成果转化率低。

我国保鲜技术研究起步较晚,技术力量相对较弱,加之管理和经费等方面原因,使得研究工作与市场脱节,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对果品的采后生理规律不能深入系统研究,因此限制了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例如,甘肃农科院多年来在包括早酥梨、白兰瓜等特色果蔬在内的农产品保鲜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其纳米果蜡保鲜技术还填补了国内空白,被列入科技部、农业部农业科研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影响,这些技术成果要么“养在深闺无人知”,要么“墙里开花墙外香”,得不到及时推广。

三、我国果品贮藏保鲜业的发展趋势1、果品保鲜技术正向着综合控制的方向发展,其中包括物理控制、化学控制、农业控制和生物技术控制。

标准化、自动化和配套化以及有机(绿色)果品贮运保鲜技术正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在新型物理保鲜技术的研究方面,正进行辐照及静电保鲜、空气压力控制保鲜、温湿度和气体特殊控制保鲜、热激处理保鲜技术及设施的研究与开发;在新型材料保鲜研究方面,进行了多功能聚烯烃基保鲜膜保鲜多功能涂被保鲜剂及保鲜技术、环保型生理保鲜剂和新型代谢抑制剂(1-MCP)及保鲜技术与设备的研究与开发;在生物保鲜技术的研究方面,微生物拮抗保鲜菌、天然提取物质、防生保鲜剂、基因工程技术保鲜的研究与开发。

2、果品采后生理、病害及病生理以及质量控制研究方面得到重视。

3、贮运保鲜设备现代化。

近几年来,我国引进了一批先进的贮运保鲜设备,包括分级包装生产线。

真空预冷机,冷藏车船、冷柜、冷库和气调库等,对促进我国果蔬贮运保鲜的现代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引进先进设备的同时,、上海等地生产的真空预冷机,广东东莞等地生产的冷库自动监控系统等技术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果品保鲜的投入加大,果品保鲜将实行产业化运作。

入世以后,我国果蔬市场受冲击最大,加快保鲜产业投入,形成产业规模,使其有充足的实力面对国际竞争,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各级政府都很重视果蔬保鲜产业。

在"十五"规划中,特别强调了发展农产品储运保鲜产业的重要性。

按农业部规划,到2010年,我国农产品产后处理率要达到产时的45%~55%,果蔬保鲜业将成为现代化农业发展中最有潜力的产业之一。

四、我国果品贮藏保鲜业的发展对策现代果品保鲜业是建立在现代科学理论基础上的多学科和多产业协同的系统工程。

仅靠引进国外先进的贮运保鲜设备,是难以取得满意结果的。

我们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不能仅仅体现在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和保鲜药物,还要学习他们的采前采后技术以及规模化专业化的产业化经营理念;既要发挥我国果业的优势,更要正视不足之处的差距,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积极采取对策,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果品贮运保鲜的水平和果品的质量和档次。

1、尽快完善果品生产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操作规程,实现贮藏果品的专业化栽培。

果品的贮藏保鲜是一项系统工程,采前推行无公害栽培标准化生产,生产优质、病虫害少、耐贮藏并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果蔬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