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胆汤 PPT课件
发热的辨证论治PPT医学课件

《内经》曰:“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必须注意,发汗能损伤津液,并且过分发汗 能使汗出不止,造成亡阳等不良后果。
发汗法应用时,一方面应掌握适当剂量, 一方面必须考虑患者的体质。
《医学心悟》论汗法,提出了对当汗不汗, 不当汗而汗,当汗不可汗,以及汗不得法 等见解,说得相当具体,可资参考。
身热肢厥:见于热陷心包证。 发热夜甚:为热灼营阴,或热瘀胶结证。 夜热早凉:为余邪留伏阴分的征象。 低热或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为肝肾阴虚,
邪少虚多,多见于温病后期。
中医认为,发热是人体正气驱邪的表现。在 病变的不同阶段,人体正气(气血津液阴阳) 的耗损是不同的,祛邪的能力不同,也就有不 同的临床表现。
叶天士称“辛胜则汗”,微微汗出,以疏通 表气,促使“邪随汗并”而外解 。
温病初起,在辛散表邪的同时,常配合解毒、 和胃的药物,针对温邪“从口鼻入”,肺胃 受邪的特点,一方面能及时清解热毒,另一 方面能调和胃肠功能,以减少胃肠道的不良 反应。
2、解表清暑
代表方剂:新加香薷饮 夏月感受暑湿蕴阻于内,复感寒邪袭表,症
见恶寒发热、头痛、身形拘急、无汗、口渴、 心烦等表寒里热证,以辛温芳化清凉之品, 外解肌表之寒束,清化在里之暑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香薷辛温发汗以散寒、芳化表湿、并能宽中 理气;扁豆花健脾利湿、涤暑透邪;厚朴苦 温燥湿;银花、连翘辛凉清解、轻清泄热。
若湿邪较甚者,可加藿香、佩兰等;若暑热 较甚者,可加荷叶、青蒿、西瓜翠衣等。
竹茹、半夏:燥湿化痰; 陈皮、枳壳:行气降逆; 甘草:健胃和中。 或以叶天士所说的杏、朴、苓之类为基本
药物,随证加减。
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培训PPT课件

2021
12
传统医 药
饮片
配方
颗粒
2021
13
影响传统饮片汤剂质量的因素
药剂人员 分药●的准 确性
煎煮器皿
加水量
煎煮方法 (先煎后下)
火候 时间
2021
14
中药颗粒剂的临床应用研究
• 广东省中医研究所曾经通过对桑寄生传统 饮片与单味中药浓缩颗粒的镇痛实验、小 鼠实验性关节炎等项的药效学对比实验, 二者无明显差异,在个别指标上浓缩颗粒 剂优于中药饮片;将单味中药浓缩颗粒配 伍成“小青龙汤”、“羌活胜湿汤”、 “逍遥散”、“归脾汤”,与传统中药饮 片配方组各每方观察205210例,治疗慢性支气管15
辨证要点: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脉浮数
2021
20
银翘散
临床加减: 1、口干、口渴者,为伤津较甚,加天花粉生津止 渴;
2、项肿咽痛者,系热毒较甚,加马勃、玄参清热 解毒,利咽消肿;
3、咳嗽、咳痰者,是肺气不利,加杏仁苦降肃肺 以加强止咳之功;
4、胸膈闷者,乃夹湿邪秽浊之气,加藿香、郁金 芳香化湿,辟秽祛浊。
的开拓。
2021
11
中药“配方颗粒”劣势
中药“共煎”能降低细菌的抗药性 通过黄连单方与 复方抗药性强弱的比较实验,证明单方抗药性远远 高于复方。例如单独的黄连与黄连解毒汤在同样条 件下接种细菌培养,细菌能在黄连高于实验浓度32 倍的情况下生长,而黄连解毒汤仅提高4倍。实验结 果说明,黄连单方的抗药性大于黄连解毒汤的8倍。 因此,“配方颗粒”简单混合后的临床药效,肯定 不能等同于传统的中药汤剂。
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
2021
1
★中医药的历史评价
▲传统文化的瑰宝 ▲中华民族的智慧 ▲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国人民防病治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中医内科学之水肿ppt课件

+ 脏腑定位
– 肺:咳嗽气喘; – 脾:脘腹满闷; – 肾:腰膝酸软; – 心:心悸怔忡。
完整版ppt课件
19
+ 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时时津液微生, 小便续通。
+ 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 + 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气,则小便
难。 + 肺水者,其身肿,小便难,时时鸭溏。 + 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尿,阴下湿,如牛鼻上汗,
肿;
完整版ppt课件
8
+ 本病病因有风邪、疮毒、水湿之邪外袭, 饮食不节,禀赋不足,久病劳倦;发病机 理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水 液代谢障碍,潴留体内,泛滥肌肤。
完整版ppt课件
9
+ 风邪袭表 + 疮毒内犯 + 外感水湿 + 饮食不节 + 久病劳倦 + 禀赋不足
完整版ppt课件
10
+ 水液代谢
水湿浸渍 运脾化湿,通阳利水 五皮饮合胃苓汤
湿热壅盛 分利湿热
疏凿饮水
完整版ppt课件
23
脾阳虚衰 健脾温阳利水
实脾饮
肾阳衰微 温肾助阳,化气利水 济生肾气丸合真武 汤
瘀水互结 活血袪瘀,化气行水 桃红四物汤合五苓 散
完整版ppt课件
24
+ 初因面肿,邪干阳位,气壅不通,二便皆少。桂、附 不应,即与导滞。滞属有质,湿热无形,入肺为喘, 乘脾为胀,六腑开合皆废,便不通爽,溺短混浊,时 或点滴,舌绛口渴。腑病背胀,脏病腹满,更兼倚倒, 左右肿胀,随着处为甚,其湿热布散三焦,明眼难以 决胜矣。经云∶从上之下者治其上。又云∶从上之下而 甚于下者,必先治其上,而后治其下。此症逆乱纷更, 全无头绪,皆不辨有形无形之误,姑以清肃上焦为先。
方剂学ppt课件完整版

独活寄生汤、羌活胜湿汤等,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为主,适用于 风寒湿痹型痹症。
05
方剂制备工艺及质量 控制
传统制备工艺简介
手工炮制
如炒、炙、煅、蒸、煮等传统炮制方法。
水提醇沉
用于去除杂质、保留有效成分。
粉碎与过筛
将药材粉碎成适当粒度,便于制剂和服用。
现代制备工艺发展趋势
机械化与自动化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中医临床思维模式培养
整体观念
强调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注重人与自然、社 会的和谐。
辨证论治
根据个体差异及病情变化,灵活运用四诊合参, 确立治则治法。
知常达变
掌握疾病发展规律,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调 整治疗方案。
方剂学在辨证论治中作用
确立治则治法
01
根据病情制定相应治则治法,如扶正祛邪、调整阴阳
包括单一用药、联合用药、序贯用药等,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 择。
注意事项
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确保用 药安全、有效。
案例分析:成功避免禁忌
1 2 3
案例一
患者因感冒就医,医生开具处方时注意到患者正 在服用另一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及时调整用 药方案,避免了不良后果。
案例二
01
新技术应用
如超临界萃取、微波萃取、膜分离等。
02
03
制剂创新
研发新型制剂,如缓控释制剂、靶向 制剂等。
质量控制关键环节剖析
药材质量控制
炮制工艺控制
制剂过程控制
成品质量检验
确保原料药材质量符合 标准。
严格按照炮制规范进行 操作。
对制剂过程进行全面监 控,确保产品质量。
对成品进行全项检验, 确保符合质量标准。
经典名方——温胆汤临床解析(附3则医案)

经典名方——温胆汤临床解析(附3则医案)温胆汤原文:《备急千金要方》: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
歌诀:温胆汤中苓半草,枳竹陈皮加姜枣,虚烦不眠证多端,此系胆虚痰上扰。
组成用法: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橘皮三两,生姜四两,甘草一两。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方解竹茹以清膈上之火。
加枳壳以利膈上之气。
总求痰气顺利。
而胆自宁。
温之实清之也。
用治痰气呕逆为宜;以二陈汤,逐胃内停水;竹茹解胃热,并有镇静作用;枳实消心下痞,且能镇静;加黄连、酸枣仁更能安定神经。
温胆汤,隔腑求治之方也。
热入足少阳之本,胆气横逆,移于胃而为呕苦不眠,乃治手少阳三焦,欲其旁通胆气,退热为温,而成不寒不燥之体,非以胆寒而温之也。
用二陈专和中焦胃气。
复以竹茹清上焦之热。
枳实泄下焦之热。
治三焦而不及于胆者,以胆为生气所从出,不得以苦寒直伤之也。
命之曰温,无过泄之戒辞。
温胆汤是古代的情志病方,传统的清热化痰和胃方,具有壮胆、助眠、止呕、定眩悸、宽胸的等功效。
温胆汤证以心胆虚怯、虚烦不得眠、眩悸等为临床特征,多见于精神神经心理疾病。
方中半夏辛温,燥湿化痰,和胃止呕;竹茹微寒,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半夏与竹茹相配,一温一凉,化痰和胃,除烦止呕;陈皮辛苦温,理气行滞,燥湿化痰;枳实辛苦微寒,降气导滞,消痰除痞,陈皮与枳实相合,亦为一温一凉,而理气化痰之力增。
佐以茯苓,健脾渗湿;煎加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且生姜兼制半夏毒性;甘草调和诸药。
温胆汤医案1、失眠案刘某,男,时年45岁。
反复失眠约半年。
患者近半年来难以入睡,有时睡后易醒,醒后难再眠,:不寐病。
辨证:痰火上扰证。
治则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
处方:黄连10g、竹茹10g、枳实10g、半夏10g、陈皮10g、茯神25g、远志10g、甘草5g、炒酸枣仁25g、山栀子10g、龙骨30g(先煎),7剂,水煎温服,每日1剂。
嘱其少应酬,减烟酒。
二诊:患者诉服药后,心情爽朗,入睡较前快,睡后醒次数减少,痰白,仍有口干口苦,小便黄赤,两胁胀闷,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中医方剂学方解PPT课件

组成:羚角片、霜桑叶、京川贝、鲜生地、双钩藤、滁菊花、茯神木、生白芍、生甘草、淡竹茹
2024/1/24
32
平熄内风剂
功效
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主治
热盛动风证,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发为痉厥,甚则神昏,舌绛而 干,或舌焦起刺,脉弦而数
2024/1/24
33
平熄内风剂
镇肝熄风汤
组成: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杭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
2024/1/24
24
祛风胜湿剂
羌活胜湿汤
祛风胜湿止痛。主治风湿在表之痹证。肩背痛不可回 顾、头痛身重、或腰脊疼痛、难以转侧、苔白、脉浮 。
独活寄生汤
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主治痹证日久、 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疼痛、痿软、肢节屈伸 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 脉细弱。
方剂应用
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
2024/1/24
36
案例分析:川芎茶调散、羚角钩藤汤等
2024/1/24
37
案例分析:川芎茶调散、羚角钩藤汤等
01
患者症状
高热不退,手足抽搐,神昏舌绛 而干
方剂应用
02
03
治疗效果
羚角钩藤汤加减治疗
患者服用后高热逐渐退去手足抽 搐等症状也有所缓解神志逐渐恢 复清醒
2024/1/24
大秦艽汤
组成:秦艽、甘草、川芎、当归、白芍药、细辛、川羌活、防风、黄芩、石膏、白芷、白术、生地黄、熟地黄、白茯苓、川 独活
2024/1/24
30
疏散外风剂
功效
疏风清热,养血活血
主治
风邪初中经络证,口眼喎斜,舌强不 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风邪散见, 不拘一经者
刘渡舟医案PPT精选课件

不寐(二)
辨证:肝郁化火,痰热扰心 治法:疏肝清热,化痰安神 方选:小柴胡汤、栀子豉汤、温胆汤三方加减 用药:
柴胡18g、黄芩10g、半夏20g、栀子10g、 陈皮10g、竹茹20g、枳实10g、炙甘草10g、 党参10g、龙骨30g、牡蛎30g、生姜8g、 天竹黄12g、豆豉10g、大枣12枚。
思虑过度,暗耗心阴,致使心火翕然而动, 不能下交于肾;阳用过极,则肾水难以上 济于心。又饮咖啡,助火伤阴,使火愈亢, 阴愈亏。观其舌尖赤如草莓,舌光红无苔, 脉细而数,一派火盛水亏之象,辨为心肾 不交之证。
6
不寐(一)--按语
治当滋其肾水,降其心火,选用《伤寒论》 黄连阿胶汤。 方用黄连、黄芩上清心火;阿胶、鸡子黄 滋养阴血。芍药一味,既能上协芩连酸苦 为阴以清火,又能酸甘化阴以助阴血,且 下通于肾,使水生木也;上通于心,而木 生火也。诸药配伍,以奏滋阴降火,交通 心肾之效,又体现了《难经》的“泻南补 北”的精神。
刘渡舟医案
1
不寐(一)
李××,男,49岁,编辑。 患失眠已两年,西医按神经衰弱治疗,曾服多 种镇静安眠药物,收效不显。自诉:入夜则心 烦神乱,辗转反侧,不能成寐。烦甚时必须立 即跑到空旷无人之地大声喊叫,方觉舒畅。询 问其病由,素喜深夜工作。疲劳至极时,为提 神醒脑起见,常饮浓厚咖啡,习惯成自然,致 入夜则精神兴奋不能入寐,昼则头目昏沉,萎 靡不振。视其舌光红无苔,舌尖宛如草莓之红 艳,格外醒目。切其脉弦细而数。
16
但欲寐
辨证为少阴寒化之证 治法:急温犹宜。 选方:四逆汤加减 用药:
附子12g、炙甘草10g、干姜10g、 党参14g。
17
但欲寐
服药三剂,患者精神大增,神志明多昧少, 言语不乱,能答复问题。仍手足逆冷,腹 满下利。再以四逆汤与理中汤合方振奋脾 肾之阳。服药近二十剂,手足转温,腹满 消失,二便正常,渐至康复。
《颈椎病的中医治疗》PPT课件

整理课件ppt
21
2、腹针为主取穴法
腹针理论认为,腹部以神阙为核心存 在着两个调控全身的经络系统,其主要取 穴方法有3种:循经取穴法、定位取穴法和 八廓取穴法。腹针治疗颈椎病主穴由中脘、 关元组成,配穴由商曲、滑肉门、气穴等组 成。
整理课件ppt
22
3、耳针疗法
耳针是指用针或其他方法刺激耳穴来
防治疾病的方法。采用王不留行贴压颈椎、 神门、肝、肾,随症配压其他耳穴,并同时针 刺双侧大杼、天柱、风池、病变部位颈部 夹脊穴。
整理课件ppt
3
三、诊 断
一般诊断原则:
(1)具有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 显示颈椎间盘或椎间关节退行性改变,可 以确诊;
(2)具有颈椎病的典型临床表现,而影像学 检查未见异常,应排除其他疾患后方可诊 断为颈椎病;
(3)仅有影像学检查所见的颈椎退行性改变, 而无临床表现者,不宜诊断为颈椎病。
肘、腕管综合征、肩周炎等)。
整理课件ppt
6(Βιβλιοθήκη )脊髓型具有颈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显示椎管狭窄,颈椎退行性改 变;
应除外肌萎缩侧索硬化、椎管内肿瘤、末 梢神经炎等其他疾病。
整理课件ppt
7
(四)椎动脉型
颈性眩晕,可有猝倒史; 旋颈征阳性; X 线片有异常所见; 多伴交感神经症状; 应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 除外椎动脉 V1,V2段供血不全、神经官能
• 治法:活血化瘀,祛痰通络。
• 方剂:身痛逐瘀汤
整理课件ppt
12
3、湿火流筋
• 症状:颈肩臂胀痛酸麻,伴口苦,咽干, 渴不欲饮,肢体烦热,面目红赤,小便短 赤,大便不爽,或者里急后重,舌质淡红, 苔黄腻,脉弦或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