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创新理论(上)(专业课)

教育创新理论(上)(专业课)
教育创新理论(上)(专业课)

3.语义知觉内容包括对()的感知辨析。

正确答案:C.语音

5.表象的主要特征是从个别的、分割了的()中引申出来的折合的总结。

正确答案:C.知觉

6.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起步阶段强调教育信息化硬、软件基础设施在什么上的快速发展。()正确答案:C.数量

8.六七岁的儿童,其()能力发展水平不一定局限在具体运演水平。

正确答案:B.认知

9.MACETO中O的意思是()

正确答案:D.成果

10.语文教育新课标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小学二年级课外阅读量达到()字。

正确答案:C.五万

多选题

----------------------------------------------------------------------------------------------------

1.儿童通过理解问话和回答问题,能迅速提高()方面的能力。

正确答案:A.理解话语 B.重组知识经验 C.表达思想感情

2.内化心理操作利用事物的哪些因素在心理上进行操作?

正确答案:A.形象 B.表象 C.象征符号

3.()一般情况下属于无条件的潜意识思维。

正确答案:B.创造 C.想象

6.语文教育课标的生字:

正确答案:

7.儿童语言如何发生与发展的几种看法()。

正确答案:

9.胡寄南认为意识是在社会实践中发展起来,以思维和语言为核心的()的统一心理活动。正确答案:B.意志 C.情感 D.思维

10.创造性突破的主要标志是()的出现

正确答案:A.灵感 D.顿悟

判断题

----------------------------------------------------------------------------------------------------

1.认知是组成学习动机的内驱力。()

正确答案:对

2.非随意创造思维具有创新性。

正确答案:对

3.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具有局限性。

正确答案:对

6.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具体目标是实现新型教与学方式。()

正确答案:对

7.要让教师了解如何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是知识深化能力的培训目标。()

正确答案:对

8.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所作出的概括的、间接的反应。正确答案:对

11.“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最适合于信息化环境的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对

14.表征是大脑内部用以反映主体关于外部世界知识与经验的某种象征性符号。

正确答案:对

15.随意创造思维能力是高级创造思维能力的基础。

正确答案:对

1.以下哪个是“以学为主”的缺点?

正确答案:A.不利于充分发挥老师的作用

3.思维过程出现的中断称为()

正确答案:B.潜意识

5.学龄前儿童具有强大的()基础。

正确答案:B.母语

9.MACETO中O的意思是()

正确答案:D.成果

10.()一般情况下属于显意识思维

正确答案:D.简单性的直觉思维

1.()认为儿童语言能力完全是后天获得的,是由后天的经验形成的。

正确答案:C.后天环境论

3.语义知觉内容包括对()的分析识别。

正确答案:A.语义

4.以下不是TELS项目的初级中学理科主题课程模块的是()

正确答案:D.生物科学

6.以下是TELS项目的高级中学理科主题课程模块的是()

正确答案:A.化学

7.“以()为中心”是儿童快速学习语言的根本途径与方法。

正确答案:B.语言运用

9.非随意创造思维的思维成果具有很高的()性。

正确答案:C.创造

10.时间思维的主要特征,要从一维线性的时间轴去把握事物运动过程的本质属性,建立在()上的逻辑思维最适合这种需求。

正确答案:A.语言基础

3.逻辑思维是建立在()的基础之上,最适合于反映事物在一维线性时间轴上顺序展开的运动变化过程。

正确答案:C.语言符号序列

7.()一般情况下属于显意识思维

正确答案:D.简单性的直觉思维

8.语文教育新课标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小学二年级课外阅读量达到()字。

正确答案:C.五万

9.非随意创造思维的心理加工过程包含()步骤

正确答案:C.七个

10.形象思维是以()作为思维的甲供材料

正确答案:A.属性表象

4.强调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教育思想的是()

正确答案:A.杜威

5.推理要在()的基础上进行。

正确答案:D.判断

6.()一般情况下属于显意识思维

正确答案:D.简单性的直觉思维

.语文教育新课标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小学二年级课外阅读量达到()字。

正确答案:C.五万

https://www.360docs.net/doc/9417662801.html,D理论认为儿童有一种受()因素决定的“语言获得机制”。

正确答案:B.先天遗传

8.语言的形式结构若不与()结合将不能表达任何思想。

正确答案:C.表象

判断题

----------------------------------------------------------------------------------------------------

4.儿童无师自通掌握本民族口头语言引发当今语言学界的争议。

正确答案:对

5.知识创造能力是教师具备的素养与能力。()

正确答案:对

6.思维能力的发展影响制约语言能力的发展。

正确答案:对

7.习惯动作形成期指1个月~4、5个月。

正确答案:对

8.发声练习期婴儿声音的特点,只是表达婴儿某种要求和欲望。

正确答案:对

10.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是奥苏贝尔的代表性理论。()

正确答案:对

11.思维加工缓存区就是工作记忆区。

正确答案:对

13.情感表现为喜怒哀乐等种种心理体验。

正确答案:对1.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主导型整合模式缺乏关键理论是《教育技术整合于教学》中存在的缺陷。()

正确答案:对

3.意识中的信息既能进入长时情景记忆,又能进入运动神经系统以控制随意运动。

正确答案:对

5.西方学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作为口号,这样容易忽视教师的作用。()

正确答案:对

10.让教师学习文字处理能力是信息技术素养的培训途径。()

正确答案:对

11.非随意创造思维的思维成果需要通过比较复杂的心理加工过程与加工方式才有可能完成。正确答案:对

14.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内涵的基本属性。()

正确答案:对

15.教师应进一步致力于“课堂学习共同体”的营造是知识创造能力的培训途径。()

正确答案:对

----------------------------------------------------------------------------------------------------

1.研究“儿童思维发展新论”的原因是语文教学处于落后的状况。

正确答案:对

2.任何一个四、五岁的儿童都能无师自通地很好掌握包含数不清语法规则变化的本民族口头语言。

正确答案:对

4.基于网络的语文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的发展有四个阶段。

正确答案:对

5.以教师讲授与学生探究相结合的混合型模式缺乏相关案例,没有深入研究是《教育技术整合于教学》中存在的缺陷。()

正确答案:对

9.思维加工能力是儿童思维发展需兼顾的因素之一。

正确答案:对

1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模式有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主导型模式”。()

正确答案:对

12.《教育技术整合于教学》是美国关于论述整合理论与方法的重要著作。()

正确答案:对

15.乔姆斯基关于婴儿先天存在“语言获得机制”的论点是思辨的产物。

正确答案:对

判断题

----------------------------------------------------------------------------------------------------

2.思维加工能力是儿童思维发展需兼顾的因素之一。

正确答案:对

3.基于网络的语文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取得了成功?

正确答案:对

4.“抽象逻辑思维”属于人类思维基本形式的观点。

正确答案:对

5.传统的计算机教育逐渐被含义更广的信息技术教育所取代。()

正确答案:对

7.数字化学习的关键是将数字化内容整合的范围日益增加,直至整合于全课程,并应用于课堂教学。()

正确答案:对

8.思维成果是反映事物之间内在联系规律的空间关系表象。

正确答案:对

9.空间思维是对事物的空间位置的排列次序、组合关系等有关特性作出反应的一种思维形式。正确答案:对

10.TELS的信息技术支持是美国学者的对策。()

正确答案:对

11.要求教师自觉更新教学观念是知识创造能力的培训目标。()

正确答案:对

13.以教师讲授与学生探究相结合的混合型模式缺乏相关案例,没有深入研究是《教育技术整合于教学》中存在的缺陷。()

正确答案:对

14.学龄前对于词汇的“音”和“义”均已基本掌握,对于词汇相关的汉字尚不能辨认与书写。

正确答案:对

15.以学生自主研究为主的建构型整合模式缺乏相关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和教学设计方法的指导。是《教育技术整合于教学》中存在的缺陷。()

正确答案:对----------------------------------------------------------------------------------------------------

1.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主导型整合模式缺乏关键理论是《教育技术整合于教学》中存在的缺陷。()

正确答案:对

3.意识中的信息既能进入长时情景记忆,又能进入运动神经系统以控制随意运动。

正确答案:对

5.西方学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作为口号,这样容易忽视教师的作用。()

正确答案:对

10.让教师学习文字处理能力是信息技术素养的培训途径。()

正确答案:对

11.非随意创造思维的思维成果需要通过比较复杂的心理加工过程与加工方式才有可能完成。正确答案:对

14.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内涵的基本属性。()

正确答案:对

15.教师应进一步致力于“课堂学习共同体”的营造是知识创造能力的培训途径。()

正确答案:对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模式有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主导型模式”。()

正确答案:对

2.建构主义理论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教与学理论。()

正确答案:对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问题。()

正确答案:对

5.中西方学者对策的问题解决思路与策略有较大区别。()

正确答案:对

6.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所作出的概括的、间接的反应。

正确答案:对

9.《马氏文通》是我国最早的语法学著作。

正确答案:对

12.用表象来分解组合抽象概括联想想象,一般是可以觉察的。

正确答案:对

13.思维加工能力是儿童思维发展需兼顾的因素之一。

正确答案:对

1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问题。()

正确答案:对

-

1.计算机应用于教育的三种基本形式是()

正确答案:A.Tutor B.Tutee C.Tool

3.认知过程的具体内容包括()。

正确答案:B.时间逻辑思维 C.空间结构思维

4.儿童思维发展需兼顾的因素()

正确答案:A.思维加工能力 C.思维加工材料

6.()是所有思维的特征。

正确答案:A.抽象性 D.概括性

7.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探索主要取决于()之间的结合。

正确答案:A.复杂直觉思维 B.空间结构思维 D.时间逻辑思维

多选题

----------------------------------------------------------------------------------------------------1.国外著名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使用什么教材授课?

正确答案:A.国内外的研究成果 B.讲师自己的研究成果

4.创新的教育改革实践,必须建立在创新的什么基础之上?

正确答案:A.教育思想 B.教育理论

6.布鲁钠划分的儿童认知发展过程的阶段:

正确答案:A.动作性表征阶段 B.形象性表征阶段 C.符号性表征阶段

9.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

正确答案:A.开始具有初步言语能力。 B.具有熟练的口语能力

6.思维加工能是()等综合能力的体现

正确答案:A.思维加工方式 B.思维加工策略运用 C.思维加工存储

9 .国外著名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使用什么教材授课?

正确答案:A.国内外的研究成果 B.讲师自己的研究成果

1.布鲁钠划分的儿童认知发展过程的阶段:

正确答案:A.动作性表征阶段 B.形象性表征阶段 C.符号性表征阶段

8.内化心理操作利用事物的哪些因素在心理上进行操作?

正确答案:A.形象 B.表象 C.象征符号

7.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被推崇为人类的()

正确答案:C.第二语言 D.第二文化

8.人类思维按加工方式、材料、机制分类可分为

正确答案:A.逻辑思维 B.形象思维 D.直觉思维

10.内化心理操作利用事物的哪些因素在心理上进行操作?

正确答案:A.形象 B.表象 C.象征符号

关于教育创新的心得体会

关于教育创新的心得体会 在校领导的安排下,全体教师参加了一个关于教育创新与学校发展的专题讲座。汪立丰副院长的讲授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也引发了我对今后工作的更多思考。下面,我就本次的专题讲座谈一谈本人的心得体会。 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提倡创新教育。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直接场所。因此就更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确立创新教育的观念。如今的社会是信息的时代,知识达到爆炸性的发展,人们已不可能将在校学习所获得的有限知识有效地运用于整个人生。学校教给学生一定知识,已不再是教学的唯一目标,甚至不是主要的目标,而是要通过知识的传授,使学生获取获得新知识的知识基点,掌握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并形成独立判断、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能,只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形成利于创新的民主氛围,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创新潜能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而学生时代潜能的拓展,对一个人的一生具有极奇重要的作用,使其在整个生命历程中能充分发展自身,激发全部潜能,提升个人生命的价值。 其次提供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教育创新制度。这些年来,我国教育一直处在“传授——接受”这一传统的教与模式下,这种教育制度环境,严重束缚了教育活动主体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挥。要有效地推进创新教育,就必须实现教育制度创新,使学校成为自治约束、自我发展的创新主体,为创新教育的实施提供制度保证。首先,可以向发达国家看齐,改变对学校管得过宽、过死的状况,在招生、课程安排、教育评价、教师管理、教学管理等方面给学校以充分的自主权。其次,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校长负责制。充分调动学校各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学校自主创新活力。再次,学校要开设各种类型的科目,尤其是能够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科目。总之,要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与管理自主权,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为发展创造教育提供宽松的环境和制度保证。 再次传授知识与学生自主活动要紧密结合。创新教育只有以知识教育为依托,为底蕴,才能永葆旺盛的生命力。真正有水平的创新性人才需要接受更丰富的知识。没有扎实的知识积累作基础,创新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就不会进入更广、更深的境地,也就是说,实施创新教育,其关键在于使学生获得各种知识及如何使各种知识向纵深方向发展。因此,课堂上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课外重视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就能

大连职称继续教育《创新理论与实践》考试题及答案

·本次考试所得88.0分,已通过考试 创新理论与实践 ——2013年大连职称继续再教育答案 是非题 1. 熊彼特所著《经济发展理论》一书,是第一部研究创新理论的专著。 A对 B错 2. 创新不是对传统的否定。传统有两类,一类是合时宜的、有益的传统;一类是不合时宜的、有害的传统。 A对 B错 3. 真正的创新素质是学习与创造的有机统一。一个不会学习的人,也能有大的发明创造的。 A对 B错 4. 显意识的控制体系是一个逻辑系统,潜意识的控制体系则是一个情感本能系统。 A对 B错 5. 智力激励法是目前世界上应用广泛的创新方法。 A对 B错 6.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报告的灵魂,也是贯穿全篇的一条主线。 A对 B错 7. 改革是在保证社会根本制度的前提下,对社会某些局部和部分环节及其功能的自觉调整和完善。 A对 B错 8. 21世纪是文化和经济融为一体的时代,智力是知识经济时代最具竞争力的资本。 A对 B错 9. 科技创新动态过程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这个动态的整体是复杂的。A对 B错 10. 对于文化形成、文化创造来说,制度文化是协调和保证。 A对 B错

单选题 1. ()是综合、整合多种创新成果,汇聚或提炼出新的结果,不是简单的加总和拼凑,而是有机合成、整合提高,形成具有新功能的创新系统。A学习创新 B原始性创新 C再次创新 D整合创新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盲进行了新的定义,现代文盲的特点不包括() A不能识别现代信息符号 B不能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 C不能应用计算机进行管理 D不认识文字 3. ()是对已有的观点、理论提出问题,也就是从新的角度提出怀疑并进一步加以分析。 A批判性思维 B想象性思维 C抽象性思维 D无控性思维 4. 从20世纪30年代奥斯本创立第一种创造技法——智力激励法以来,全世界已涌现出创新技法()多种。 A500 B600 C700 D1000 5. ()是指为达到某种设想、目标所采用的合理、科学的运作方式。 A体制 B机制 C行政 D管理 6. ()根据市场和技术变化以及有关的知识,察觉到存在一些创新的机会,形成了创新思想。 A感性阶段 B概念化阶段 C研究开发阶段 D设计或试制阶段 7. ()认为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发散思维 A吉尔福特 B陶行知 C庄子 D荀子 8.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于()年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也称为内生人力资本理论。 A1986 B1990 C1992 D1996 9. ()是指引人的活动去满足一定需要的意图、愿望、信念。

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有机统一

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有机统一 在21世纪初的世界东方有一道亮丽的风景,有一面风展如画的旗帜, 有一种与众不同且令人惊艳的发展模式,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万花纷谢一时稀”的大背景下,社会主义的中国不仅占尽风情,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取得了骄人的发展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而且对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了越来越大的贡献,对世界上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解决自身的发展问题,也提供了重要 的启示和某种可资借鉴的经验。 那么,“中国道路”“中国奇迹”的成功奥秘是什么?其最鲜明的特色是什么? 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使我们对这一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指引下,坚持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的思维方式,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和政策取向,把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有机地统一起来,使之相互促进、相互支撑,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秘诀,也是它的特色所 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进程,是一个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第一的 观点、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奋勇开拓的历史进程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列宁曾经说过:“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社会主义不在书斋里,不是某种先验的、一成不变的固有模式。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在亿万人民群众创造自己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实践中。它是鲜活的,日益更新的。不妨回顾一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样发源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命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正是因为有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有了冲破“两个凡是”的坚冰,有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复归和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找到了哲学上的理论支点,找到了现实的逻辑起点。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摸着石头过河。“望河兴叹”是不可能到达胜利的彼岸的。他反复强调,要大胆试、大胆闯,没有一股干呀、冒呀的劲头,改

关于教育创新的理解与思考

对教育创新的理解与思考 赵多山 (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七中学邮编 730070) 关键词:教育创新、创新、素质教育、战略竞争、人才战略 一、教育创新的背景及意义 教育创新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在教育领域进行的创新活动,它包括教育体系、教育结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课程资源以及教育条件的创新等,涉及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日新月异,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具有创造能力并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教育创新。如1989年美国提出的“2061计划”指出,科学技术是今后人类生活变化的中心,没有任何事情比进行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改革更为迫切。日本在1996年7月提出的咨询报告《21世纪日本教育的发展方向》指出,应把在“轻松教育”中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作为根本出发点,“轻松愉快”既是发展个性、自主学习的条件,也是提高孩子眼前生活质量的目的。为实现“轻松教育”,精选教学内容、精简课程应成为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以发展个性及科学素质,适应国际化趋势。自80年代末开始,中国教育界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素质教育热潮,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标志着中国教育正在经历着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第三次教育创新。它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目的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并明确“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有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就必须在教育领域展开全方位的创新活动。 教育创新是遵循人的创造规律和人的创造素质的培养规律,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宗旨的教育。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的灵魂,21世纪教育改革的潮流。江泽民同志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

关于教育教学创新的几点思考

关于教育教学创新的几点思考 “创新”这个词在当下的各个文化领域中都是个热门的词,因为它,人们的生活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它改变着世界的发展方向。在我们教育的这条道路上,更是频频提到“创新”二字。祖国发展到今天,与我们日新月异的科技是离不开的,科技的发展来源于我们的科技人员的创新,而科技人员是高素质的人才,这些高素质的人才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成绩,取决于他们所受的教育,而在他们的教育过程中,大多数人都是与“不拘一格”的教育方式有关的。而身为祖国未来人才的“导师”——人民教师,在创新的这条教育道路上,任道重远。 在教师教育创新的道路上,创新这个词不再是局限于课本上的教研或是课堂上各种精美的课件制作教学与讲解,而是一场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革命。纵观中国几十年的教育历程,我们发现一些会读书的学生毕业了在社会上不一定发展得很好,而有些在学生时代调皮捣蛋的人出了社会反而成就更大。这说明了教育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教学,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来发展学生的特长,释放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这个教育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这条道路上慢慢行走摸索出来! 还记得刚步入教师这个行列时,内心激动、惊喜还带些忐忑不安。刚接手就担任班主任职务,一下子措手不及。于是不管是教学还是班级日常管理,都跟随老教师学习模仿,可结果下来,发现那些措施根本不适应自己。自己几个晚上反复思考,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自己没有自己的教学管理理念,前辈们的做法都是他们自己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并带有自己的个人风格,我只能学习,不能全部照搬照用。确定好问题了,我开始制定自己管理风格。而首先,我所做

的就是了解自己班级里的孩子。小学中年段的孩子属于年纪不大不小的阶段,对任何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老师尤其是年轻的老师喜欢亲近,并爱和老师说学习、生活中的事。针对他们的特点,我放下老师的身段,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了解他们的需要并制定他们所能承受的班规。班规班纪是班级管理的灵魂,每一个成功的班级体,都有一个严格的班规。但我的班规不是建立在自己一人制定的强制基础之上的,而是让学生自己给出意见,全班收集整理,最后筛选出他们同意的制度作为我们班级的班规。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制度是学生们心服口服的条款,一旦有学生违背,便有其他学生踊跃地跳出来加以指正,而那个犯错误的人也会立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这样的一种以己之规管己之言行的方法在我的教学管理中成绩效果显著,学生们明显说话做事有礼貌,班级风气正,学生们的学习氛围浓。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在这一过程中建立了正确的是非观念,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育教育,除了教学生正确的人生思想价值观,最为主要的还在与教学生学习新知识、了解新文化。我们现在的教学手段很多,课件、电子白板,里面不仅仅有图片,还有声音、视频片段,大大促进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都会集中精力去听每一课,他们会开小差。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只是课堂技术的机械执行者,而必须是课堂实践的自觉反思者。所以如何保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就需要我们结合实际,就地取材,灵活机动,针对学生,因材施教。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有一次晚上放学,我带着一些走读生向大门走去,途中经过校园主大道,路两旁的桂花树芳香四溢。走着走着,突然有学生跑到我面前说:“咦?老师,为什

继续教育:技术创新的理论与方法试题答案(2014)要点

1. 使用STC算子方法重新思考问题时,物体的()方面不在考虑范围内。(单选 B资源 2. ()是指用富氧化的空气代替普通的空气,用纯氧代替富氧化的空气。(单选 B强氧化剂原理 3. 为了解决技术矛盾,TRIZ理论总结了()个通用工程参数对技术的性能进行标准化描述。(单选) C39 4. 实现分解混合物的功能,其功能代码是()。(单选) DF10 5. 茨维基把形态分析法的步骤分为(1234 )。(多选) A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并加以解释 B建立一个包含所有基本组成部分的多维矩阵 C检查这个矩阵中所有的总方案是否可行 D对各个可行的总方案进行比较,从中选出一个最佳的总方案 6. 使用强氧化剂原理的具体措施包括(123 )。(多选) A用富氧空气代替普通空气 B用纯氧替换富氧空气 C用电离射线处理空气或氧气 7. 使用预先作用原理的具体措施包括()。 C预先对物体进行特殊安排,使其在时间上有准备或已处于易操作的位置 D在操作开始前,使物体局部或全部产生所需的变化 8. 技术发明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判断) 正确 9. 任何技术系统,在其生命周期之中,是沿着提高其理想度向最理想系统的方向进化的,提高理想度法则代表着所有技术系统进化法则的最终方向。(判断) 正确 10. 预先作用原理是指如果采取的某一项措施会产生好的影响和不好的影响,那么这个措施就应该被反措施或预应对措施所代替,以控制其不好的影响。(判断错误 11. 空间维数变化原理是指使一个物体或者系统产生振动。(判断)错误 技术发明的准备阶段、构思阶段、物化阶段,是整个发明过程的三个最主要的连续的环节。 收敛式发明方式包括检验表法和形态学分析法。 增加集成度在简化的路径包括增加集成度、简化路径、双系统与多系统和子系统分离。 是指如果采取的某一项措施会产生好的影响和不好的影响,那么这个措施就应该被反措施或预应对措施所代替,以控制其不好的影响。(单选) B预先反作用原理 ()是指将一个物体或者一个系统分解成可动但相互联系的几个部分。(单选 C动态特性原理 3. ()是指制作一个多孔的物体或者添加多空的元素(镶嵌件,涂料等等)。(单选 D多孔材料原理 4. ()是指从统一的事物转变为复合材料(多种材料)和系统。(单选 D复合材料原理 ()是根据自然或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启发获得创新思路和方法。(单选) B仿生类比 使用反向作用原理的案例包括(123 )。(多选) A用慢餐去代替快餐 B在家里工作而不是增加去公司路途的时间 C在大衰退时期实行扩张而不是压缩 6. 使用气压和液压结构原理的具体案例包括(234 )。(多选) B机动车上用的液压减振器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 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其科学性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其革命性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注意:物质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物质形态。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自然界具有物质性。(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1)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注意: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区别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2、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3)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1)原理: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三、意识的本质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2)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3 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总之,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四、意识的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不仅能认识事物外部现象,还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认识现在,还能追溯过去,预测未来。②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 李宏伟 主讲人简介:李宏伟中共中央党校马列教研部教授 十八大会议后,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中的重要组成,因此当下首先应该明确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怎样的特点?此前我国提出过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也一直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十七大报告中也提出过生态文明,那么从“十七大”到“十八大”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我党对此问题的认识进行了怎样的深化?如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如何在实践中落实?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仍然存在的问题。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在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有怎样的实践路径。 从时间这一纵向的角度看,文明起源于农耕文明,在对大自然进行改造的同时人类也获得了更多的物质财富,靠耕作维持人类生存,在此基础上也产生了各个国家,包括中华文明的诞生。中华文明的传承在世界上是一个奇迹,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没有发生断裂,与同时诞生的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相比我们感到自豪。正是由于中华儿女对文明的贡献使得中华文明得以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近代以来进入的工业文明时期,更让我们感到振奋,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大大提升。不再是简单的农耕生产方式,而是机器化的大规模生产,享受更多的物质文明财富。然而,伴随着工业化大生产所伴生的环境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工业文明赖以存在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被大规模开采,它们的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污染,人类实现了巨大的转型,然而这种转型是黑色的转型,所以人们迫切的期待绿色转型,把人类带入生态文明时代。我们依赖的能源将不再是不可再生能源,取而代之的是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上也会发生巨大变革,以实现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美好愿景。但这种顺应人类文明进程的必然要求,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并不是轻易、自觉地实现。我国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的党的理论自觉和把握,但更多地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也面临很多挑战。所以也是一种倒逼,一种迫不得已采取的措施。 生态文明到底是什么?是一种依靠自然、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新的文明形态,同时是对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的一种超越。这种超越强调人类要尊重自然并和自然和平相处。理解它的内涵需要把握以下几个特点,生态文明既不是绝对超越工业文明而不进行,也不是返回到友好的农耕时代。我们所说的生态文明有一个前提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生产力;另外我们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过去更多强调的是人的发展,对自然是征服的态度,自然被过多的掠

大学基础数学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学基础数学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龙兰 在高等教育中,大学基础数学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数学教育既具有工具价值,又具有文化价值,特别是具有育人价值。数学的育人,主要是通过知识教养,思想教育,特别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使人整体地、有条理地、合乎逻辑地和系统地得到全面、持续的发展。 大学基础数学教育最基本的目的是教授一定的高等基础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之深化对客观世界中事物最简单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理解,通晓研究客观世界的任何一种物质形态和它的运动形式的规律。具体地和抽象地认识数与形的存在,研究数形规律,是一切知识、学问的最基本的元素。人们只有对数与形有了基础的了解,才有可能认识任何事物。 在高等教育之前的基础教育中(在中国,即通常的学前教育、小学、中学教育和作为高等教育的预科教育的高中教育),教育者们认为,受过基础教育的社会成员需要的数学的基础被称为初等数学结构。其任务是把概念化了的初等数学知识系列,系统地传输、内化给受教育者,以期受教育者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前具有相应的数与形的思维能力,数与形的初等知识,有进行初等的数与形的运算的基础能力。 高等教育中的大学基础数学教育,承接初等数学教育,在初等数学教育的基础上,延伸拓展关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知识。一是升华和促进受教育者数理逻辑的观察、思维和判断等等智力因素的发展;二是延伸拓展受教育者的数学知识面,在新的层面上,为在各种专业知识体系中的数学运用,为各专业能力(哲学、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奠定基础;三是进一步从各种数学模型的形式和应用中享受到数学美。 大学基础数学学科主要包含:解析几何,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线性代数,研究如何解线性方程组及其有关的问题;微积分,研究变速运动及曲边形的求积问题,作为微积分的延伸,还包括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研究随机现象,依据数据进行推理。所有这些学科的教学过程构成了大学基础数学教育知识结构部分。 一、大学基础数学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人类的创造活动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人类的创新能力提高到了崭新的水平。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因此,创新能力将是21世纪人才的根本特征,而创新能力的源泉乃是拥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新时期高等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大学基础数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承担着创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任务。创新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育,其目的是全面协调地发展人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一般包括创新的情感动力、创新的认知能力和创新的行为能力。 创新的情感动力,是创新活动的发动机,是驱动创新活动的力量,它包括创新的动机,创新欲望,创新的认知能力,涉及注意、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其中创造性思维是核心内容。创新的行为能力,是由创新活动的各种外显行为和技能组成的,其中攻坚克难的意志品质是关键因素。创造活动所需要的这些情感的、认知的和意志的诸因素,构成了一个人的创新素质的整体。发展创新素质的教育,就是通过多种的方法和措施,发展学生的创新情感和欲望以及创新的认知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所需要的意志品质。 1.创新情感、欲望和动机的激发 创新的欲望是驱动创新的力量源泉,是创新素质培养的前提。创新情感、欲望、动机的激发表现为以下几点:

关于教学创新的名言

关于教学创新的名言 太平之世无所尚,所最尚者工而已;太平之世无所尊,所尊贵者工之创新器而已。下面是关于教学创新的名言,欢迎参考阅读! 1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江 2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 3 人才进行工作,而天才进行创造。-舒曼《论音乐与音乐家》 4 致富的秘诀,在于大胆创新、眼光独到八个大字。陈玉书 5 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陶行知 6 同是不满于现状,但打破现状的手段却不同:一是革新,一是复古。鲁迅 7 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如果能够打破常规,完全自由进行创作,其成绩往往会是惊人的。卓别林 8 非经自己努力所得的创新,就不是真正的创新。松下幸之助

9 人类的进化,科技的进步无不需要创新,社会要进步,必须要有创新,下面一些关于创新的名言,让我们一起欣赏! 10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江 11 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托马斯彼得斯 12 不断变革创新,就会充满青春活力;否则,就可能会变得僵化。歌德 13 对新的对象必须创出全新的概念。柏格森 14 在创造家的事业中,每一步都要三思而后行,而不是盲目地瞎碰。米丘林 1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因为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 16 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李政道 17 企业的成败在于能否创新,尤其是当前新旧体制转换阶段,在企业特殊困难时期,更需要有这种精神。黄汉清 18 保守是舒服的产物。高尔基 19 人类的创新之举是极其困难的,因此便把已有的形式视为神圣的遗产。蒙森 20 创新是科学房屋的生命力。阿西莫夫 21 我们的科学史,只写某人某人取得成功,在成功者

2018年专业技术人员创新理论与实践试题和答案100分

2018年专业技术人员创新理论与实践 100分 单选题 1:[2分]创新思维是能产生新颖性思维结果的思维,它主要体现的是( ),其程度越高,那么创新思维的创造性就越强。创新思维意味着开动脑筋、用智慧解决问题。 A :超前性 B :模仿性 C :新颖性 D :独特性 我的答案:C 2:[2分]( )是将科技潜力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创新活动,是从新技术的研究开发、生产到首次实现商业化全过程的经济技术活动。 A :技术发明 B :技术创新 C :技术开发 D :技术研究 我的答案:B 3:[2分]一个人有了很好的创新思维,而没有正确的( ),也不可能形成创新方案。因此,掌握创新方法对于开发人们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A :创新方法 B :创新思维 C :创新理论 D :创新实践 我的答案:A 4:[2分]管理思想的创新是指管理思想保持先进性。当代的管理创新,强调管理思想的( ),这是推进管理全面实现现代化的保证。管理创新思想是以新观念、新知识新理论为主导的,代表着人类的进步和世界的未来文明。 A :超前和创新 B :变革与改造 C :继承与发展 D :传统与改革 我的答案:A 5:[2分]逆向反转类创新法是指用( )的方式进行创新的方法。逆转一下正常的思路,从反面换个角度想想,很可能会产生突破常规常理的创新思路。 A :正向思考 B :反向思考 C :双向思考 D :逆向思考 我的答案:B

6:[2分]1938年,被誉为( )的奥斯本,总结出了现在非常著名的“头脑风暴法”,并取得了应用上的成功。 A :企业管理大师 B :创造方法之父 C :创新思维专家 D :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B 7:[2分]创新还要有( )。要创造新事物、新成果、新经验,达到新境界,就必须进行探索。 A :大胆求证的态度 B :严谨慎重的心态 C :勇于探索的精神 D :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C 8:[2分]奥斯本检核表法的核心是( ),并以此来进行创新。 A :改革 B :改进 C :改造 D :发展 我的答案:B 9:[2分]认识创新活动,洞察创新的基本规律,首先需要我们认识创新的( ),创新的主体是在创新活动中占主导和支配

智慧树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 最先提出创新理论的著名经济学家是( ) 选项: A:皮得 B:歌德 C:爱默生 D:熊彼特 答案: 【熊彼特】 2、单选题: 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本质区别在于( ) 选项: A:是否依存于新发明的出现 B:是否依存于物质资本的寿命长短 C:是否依存于灵感的来源 D:是否依存于政策制定者的抉择 答案: 【是否依存于物质资本的寿命长短】 3、单选题: 创新与创业的依托和基石是( ) 选项:

A:经验 B:理论 C:灵感 D:资本 答案: 【理论】 4、单选题: 我国当前的原始创新能力的主体为( ) 选项: A:政府 B:个人 C:研究院所与高校 D:企业 答案: 【研究院所与高校】 5、单选题: 实现地区技术跨越式发展的创新模式为( ) 选项: A:模仿创新模式 B:系统创新模式 C:集成创新模式 D:原始创新模式 答案: 【模仿创新模式】

6、单选题: 哪一类不属于按照创业时间划分的创业模式( ) 选项: A:大学后创业 B:法人股份制创业 C:休学创业 D:兼职创业 答案: 【法人股份制创业】 7、单选题: 管理能力的核心部分为( ) 选项: A:领导能力 B:把握机会的能力 C:决策能力 D:学习能力 答案: 【决策能力】 8、单选题: 创业成功的重要标识为( ) 选项: A:学习能力 B:把握机会的能力 C:领导能力

D:决策能力 答案: 【领导能力】 9、单选题: “创业及其相关内容是可以被教的”,这句话暗示创新创业的必要条件为( ) 选项: A:人脉的建立 B:资本 C:合理的知识结构 D:政策的支撑 答案: 【合理的知识结构】 10、单选题: 哪种创业模式平台是由政府、学生、企业三者共同参与的优质创业平台( ) 选项: A:“创意课程+多渠发展”模式 B:“技术导向+园区孵化”模式 C:系统创新模式 D:“模拟企划+资金注入”模式 答案: 【“技术导向+园区孵化”模式】 第二章单元测试

教育创新论文

初中思品教育创新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如何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并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成为摆在政治教学者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知识经济爆发的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技术的竞争依靠人才的力量,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模式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成为现代化教育的主题。下面是我对初中思想政治课改革和完善教学模式创新教育的几点认识。 一、创新教育的关键是课堂教学改革 1.传统教学方法是重传授,轻培养;重灌输,轻启发。让学生感到政治课枯燥无味,从而不愿学习。改变这一状况的有效办法,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兴趣是创新的启动器,也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兴趣会产生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会吸引你身心愉快地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去,主动积极地去追求、探索、想象和创造。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这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教师要进行启迪和引导,这只靠讲理论是无法做到的,要敢于突破课堂的束缚,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经常开展社会活动,让学生从社会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和思维的活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教师把教的内容从基础知识转变为学习方法,这大大减少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让学生形成多提问多思考,勇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3.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兴趣和启发思维,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思维是能力的核心,启发思维是政治教学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进而提高学生素质关键的一步。因此在政治课中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认知的动力系统和智力系统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的认识活

创新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1

创新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 在11月21日,学校组织了新时期法治思维与法治风尚、创新理论与实践的两项专题讲座,在全天的学习中,我对创新理论与实践专题更为感到兴趣,我对这专题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通过学习,我对创新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这里,我结合本职工作浅显地谈谈这项专题的心得:在本职工作中培育创新思维,重点要抓住三个方面。 一、要善于发现问题 在我们的工作当中,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有问题不要紧,关键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认识不足。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才能为创新思维提供素材,创造“入口”。 发现问题,最主要的是增强观察能力。一是要善于从高处着眼,看一看你的工作计划、方针、指导思想是否对路,是否符合上级要求,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方向。二是要善于从低处观察,看一看你的工作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符合民意,群众是否乐意接受和执行。三是要善于在过程中追踪,看一看工作过渡、衔接等是否畅通高效,措施能否有效落实兑现。这样一来,问题就不难被发现。 二、要掌握最基本的方法 要做到创新思维,还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加强训练。 第一,加强学习,注意训练。在当今社会,不论你从事什么工作,学习已成为人的第一需要,一刻不学习、不进步,就面临被社会淘汰的危险。要做到创新思维,就要加强学习。同时,在学习的基础上,注意加强思维方面的训练,开发自己的智力。平时,在工作当中遇到

问题,要养成经常问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办?”的习惯,从而给自己思维施加压力,使思维保持在灵活状态,一旦注入要素,就能确保正常运转。 第二,对自己的工作要经常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是指从全局性、层次性、动态性、互动性等方面综合考虑问题的一种方法,系统思考将引导人们产生一种新的思路,使人们从复杂细节中,抓住主要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借鉴比较,寻找启发。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没有孤立存在着的事物。我们要善于从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在历史和现实之间移位,在时间和空间上转换,在物与物之间寻找桥梁,在事与事之间搜寻纽带。找到了联系,认识了共性,我们就要结合本职工作实际,进行借鉴比较,启发自己的思路,去创新求解。 三、要勇于付诸实践 创新思维作为一种思维,从根本上说,还停留在认识的层面。如果没有实践,那么再好的思维也是空中楼阁。只有把创新思维与创新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把工作推向一个新层次、新水平。在实际工作当中,能指出工作中弊端的人不少,但亲自去付诸实践的人却不多,他们缺乏实践的勇气和对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所以,在竞争时代,我们迫在眉睫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增强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的勇气,不断开创本职工作的新局面。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思维作为意识的范畴,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又反作用于实践。我们有什么样

教育技术创新

教育技术创新 郑尚武 (西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安 710061) 论著选摘 摘要:技术创新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起源于人们对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现在,人们对“创新”概念的理解已经泛化,创新理论已初步建立。本文结合中国教育技术的实际情况,简要介绍创新概念与创新理论,并认为教育技术的产业化特征符合创新理论的要求,有必要将其引入到对教育技术的研究中来。然后从几个方面简要论述了教育技术创新的意义。 关键词:教育技术创新 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技术体系,受技术创新的推动,一波又一波的不断向上。近几年兴起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现代网络通讯技术,更是将这一气势推向了高潮。如何理解或解释这一现实善,传统的理论和观念已经难以为继,需要引入新的理论。“技术创新”就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将其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工具引入,就是要从新的视角看等教育技术,研究教育技术,发展教育技术。本文结合中国教育技术的实际情况,用尽可能通俗的语言简要介绍创新概念与创新理论;论述教育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以使本行业的同志对“创新”理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一、创新 1)本世纪初,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波特(1883?/FONT>1950年)首次提出了“创新”概念。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理论与实践,人们对“创新”概念的理解已经泛化,并广泛应用于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发展研究中。虽然这个各词已经家喻户晓,但并非人人都能准确地解释其词义,将其作为一种理论来看待的就更少了。 “技术创新”起源于人们对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并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目前,“创新”在一般人意识中还算是一个新名词。它有别于发明和创造,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对技术变化过程进一步细分产生的一个新概念。具体的意思是指,任何一项技术都要经历“发明棿葱聴扩散”这样一个过程,“创新”是从发明到扩散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环节。 关于“创新”概念的解释或者蠊定义,涉及到对经济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深入理解,这里不作深究。通俗的词义解释是:一种产品被发明出来,只能算是个“发明”,只有当它被成功应用于工业生产或实际生活中时,对能被称为是“创新”。只有当它扩散开来,才能对经济增长发生促进作用。例如,我们专业所使用的盒式录像机是1956年发明的,而真正形成工业化生产并应用于实际的信息传播工作中,则是1970年的事了。到了八十年代,这项技术在世界范围内扩散,才极

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思想汇报(多篇)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 思想汇报

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在新形势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必须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制度设计建立在对我国国情的深刻认识上,建立在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伟大成就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制度建设离不开制度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切实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正是遵循这一重要思想,我们党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必 第2 页共13 页

近年来我国宗教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近年来我国宗教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叶小文 [摘要]在处理我国宗教问题时,把握好宗教问题的根本是长期性、关键是群众性,是认识宗教问题的两个基础的、本质的属性。总结我国处理宗教问题的经验教训,归结到一点,就是基本观点、基本政策要清楚和正确,基本方针要明晰和坚定。近年来,我国宗教工作沿着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中国宗教的实际相结合的路子,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为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宗教工作;理论创新;长期性;群众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在国家宗教部门工作了18年,有机会与不少宗教领袖和信教群众亲密接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我有机会亲历了宗教界为促进社会和谐作贡献的重要进程,因而,对于近年来我国宗教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感受颇深。 近年来,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问题的特点与规律,与改革开放的推进与探索紧密结合,形成了一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基本观点,进而凝练成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加强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群众的团结,促进宗教

关系的和谐;推进宗教事务的依法管理,颁布实施了《宗教事务条例》和相关配套办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积累了新经验。 勿庸讳言,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世界观上与一切有神论对立,并且不断要求和训练自己的成员确立和巩固科学世界观。正是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领导群众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就要特别注意防止把宗教问题看作可以较为快速地解决的非主流意识形态问题,从而导致认识的“短视症”,忽视宗教问题的长期性;特别注意防止把信仰上的差异扩大为政治上的对立,从而导致政策的狭隘性,忽略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宗教问题所具有的长期性和群众性,似乎是不言自明的问题,但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见解和浅薄之见曾经长期困扰我们。改革开放以来的宗教工作,正是在这个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认识和把握宗教的根基和关键的问题上,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才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宗教工作在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上取得了重大进展。 把宗教存在的长期性,不是作一般问题而是作根本问题来看,是强调观察宗教问题必须尊重宗教发展的客观规律,于是就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研究:宗教存在的长期性是一个历史范畴,要放到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进行考察;宗教存在的长期性有着深刻的客观基础,是由宗教赖以存在的根源的长期性决定的;宗教存在的长期性是整体而言,具体宗教能否长期存在取决于对社会的适应程度;强调宗教存在的长期性,主要是为了防治在观察和处理宗教问题上的“短视症”。 把宗教问题的群众性,不是作一般问题而是作关键问题来看,是因为正确对待宗教问题实质是个正确对待群众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应该一致起来。只有深入把握宗教问题的群众性,才能科学认识和正确发挥宗教的社会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