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请结合材料,概括“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召开的时代意义。(6分)

合集下载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举行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举行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举行
作者:
来源:《学生导报·中职周刊》2019年第14期
阳光有七种颜色,世界也是多彩的,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是汇聚亚洲文明、凝聚亚洲共识的宽广平台,也是亚洲文化大交流、人民大联欢的人文盛事,是激发文化共鸣点、维护文明多样性的文明盛会。

大会立足亚洲、面向世界,向世界各文明开放,向世界各地的朋友开放。

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并发表主旨演讲。

近年来,习近平主席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美好世界的高度,对加强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重要论述,在国际社会产生了积极反响。

在2014年上海亚信峰会、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习近平主席先后两次倡议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得到了与会国家的积极响应。

此后,中国在亚洲和世界范围内与有关的国家开展了多层次多领域的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活动,为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创造了良好条件。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以“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是今年继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之后中国举办的又一场重要外交活动,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国际盛会。

大会搭建文明互学互鉴、共同发展的平臺,体现了中国促进文明发展的深邃思考和责任担当。

山西省太原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西省太原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学业诊断语文试卷(考试时间:上午8:00-10:30)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此后经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今天全长7.8公里、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

15个遗产构成要素为:钟鼓、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太庙、社稷坛、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正阳门、南段道路遗存、天坛、先农坛、永定门。

“北京中轴线”由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以及居中道路遗存等五大类遗存共同组成,其选址、格局、城市形态和设计体现了《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理想都城范式,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传统,见证了北京城市的发展演变,是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标识。

(摘编自施雨岑、王鹏、徐壮《“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申遗成功》)材料二中轴线上大部分建筑的前身都可以追潮到明代,清代在继承明北京城的基础上虽略有改建,但整体依然承袭历史。

近代后,随着社会制度的改变,中轴线上的建筑几乎都丧失了原本的功能,坛庙辟为公园不再是祭祀仪礼场所,紫禁城被开放成为博物馆,钟鼓楼也不再进行报时工作……旧的功能被新功能取代,在不断适应着新的时代与社会。

除了文化遗存,元大都的水系规划也一直被明清沿用,并且保存至今,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一环。

一根中轴线记录了三朝的历史,留下了三朝的遗迹。

若干个历史拐点在这条中轴之上发生,自元代开始,各个朝代最具代表性的物质遗存也都集中于此。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成果发布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成果发布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成果发布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是中国倡议的一项重要活动,旨在促进亚洲各国间的文明交流与互鉴,增进亚洲人民的相互了解与友谊,推动地区和平与发展。

本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于2019年5月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各国政府、文化机构、学者和专家齐聚一堂,就亚洲文明对话展开广泛、深入的讨论与交流。

在本次大会的成果发布中,我们首先要强调的是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所传达的理念和意义。

亚洲是世界上拥有最为悠久文明的地区之一,其文明多样而丰富,历史悠久而璀璨。

亚洲各国之间也存在着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和文化差异,这为地区和平稳定以及共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亚洲文明对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对话交流,不仅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与信任,也可以在相互尊重和平等对待的基础上,找到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点,共同构建一个稳定、繁荣的亚洲。

本次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成果发布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各国代表就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亚洲作为文明古国,拥有着众多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价值观念和生存智慧,是亚洲各国人民情感依托的源泉。

本次大会各国代表纷纷表示,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重振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让其在当代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也要加强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亚洲文化的多元共存,共同维护亚洲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在大会中,各国代表还就当代文明发展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交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各种信息和思想在亚洲地区的传播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互联网、新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便利的条件,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文明冲突和文化侵蚀。

各国代表一致认为,亚洲各国应该加强在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弘扬各自的优秀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守护本国文化的独特性,同时也要保持开放与包容的心态,接纳和尊重其他文明,共同构建一个和谐、包容的亚洲。

本次大会还就文明与发展、文化产业与创意经济、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等议题开展了研讨和交流。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观后感心得精选十篇(2)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观后感心得精选十篇(2)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观后感心得精选十篇(2)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于5月15日在北京开幕。

大会围绕“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主题,立足亚洲、面向世界,覆盖了亚洲各个国家,又向世界各文明开放,充分展示亚洲文明的多彩魅力和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体现了兼收并蓄、共同进步的文明理念。

初夏的北京,暖风习习。

继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之后,中国又迎来了一场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国际盛会。

此次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是中国对传承弘扬文明的一种守望坚持,也是中国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此时,亚洲各国汇聚一堂,就是要共同打造一个开放包容的对话平台,推动亚洲文明的再发现、再创造、再繁荣,向世界描绘出文明交流互鉴、人类命运与共的美好图景。

文明是人类共同的奋斗的积淀,理应尊重与包容。

文明是多彩、平等、包容的。

___主席在巴黎 ___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指出:“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

各种人类文明都各有千秋,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文明相处首先需要和而不同的包容之心,让各国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生、欣欣向荣。

文明相处应多一份尊重,我国自古就有文明交融互鉴的真诚实践与历史智慧,和而不同、海纳百川、四海之内皆兄弟....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已成世界文明交融的佳话,如今,历史悠久的丝绸之路更演化为“一带一路”的文明合作诗篇,在古今文明交融的探索实践中,我们用尊重与包容赢得认可。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召开,进一步展现我国对文明的尊重,对和平的向往,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沉智慧,必将为文明和谐相处、平等相待提供智慧启发。

文明因交流沟通而繁荣。

交流带动和平,交流促进传承、交流碰撞智慧。

在交流中守护和平,我国自古就有“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的和平文化,在五千年的恢弘画卷中,和平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我国此次主导的亚洲文明对话,更是为文明交流注入和平理念,让文明在交流中促进世界和平。

2019年高考考前冲刺作文素材:传递亚洲文明自信 新时代领路人演讲引热议

2019年高考考前冲刺作文素材:传递亚洲文明自信 新时代领路人演讲引热议

2019年高考考前冲刺作文素材:传递亚洲文明自信新时代领路人演讲引热议“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明的力量贯穿人类社会历史演进的始终,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之魂。

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业之路,也是传统、习俗、文化和语言交流传递之路。

东方文明就是通过古老的丝绸之路传递到西方,对西方造成巨大的影响,现有的文明是历史上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的结晶。

此次亚洲文明大会可以成为所有亚洲文明“走出去”的一个桥梁,向西方传递东方的文化和艺术,对于重塑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显示了其对古老文明的深远思考。

这些古老的文明相互合作,使丝绸之路重新繁荣,这也正是丝绸之路沿线文明在现代社会交流融合的一个象征。

亚洲需要文明自信(题目即论点,观点明晰。

)①在草木生长的美好季节,一场以“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盛会在北京隆重开幕。

大会开增强文明自信,坚持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努力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

(开篇点题。

通过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演讲引出中心论点——亚洲国家和人民需要增强文明自信。

)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

对于曾长期饱受外来侵略和奴役的亚洲来说,文明自信弥足珍贵,而对于渴望和平安宁、共同繁荣、开放融通的亚洲来说,文明自信又异常重要。

(重要性分析。

论述亚洲需要文明自信的原因。

)史底蕴。

40多个国家、1000多个民族、2000多种语言、近百种宗教……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二人口,是世界多彩文明的汇聚之地,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人类文明因亚洲而更加绚烂多姿。

如此璀璨的亚洲文明理当自信。

(论述亚洲有文明自信的底气的原因。

)而发展。

亚洲文明,从来都是在对话中前进。

几千年来,丝绸之路、茶叶之路、香料之路等古老商路,助推丝绸、茶叶、陶瓷、香料、绘画雕塑等风靡亚洲各国,记录着亚洲先人们交往交流、互通有无的文明对话。

2019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复习: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2019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复习: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高考时政热点: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文:高正老师热点背景:2019年5月15日上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

这是今年继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之后,中国举办的又一场重要外交活动,具有标志性意义。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为促进亚洲及世界各国文明开展平等对话、交流互鉴、相互启迪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主旨演讲,提出了三个期待和四个主张。

三个期待:——亚洲人民期待一个和平安宁的亚洲。

亚洲各国人民希望远离恐惧,实现安居乐业、普遍安全,希望各国互尊互信、和睦相处,广泛开展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交往活动,共同维护比金子还珍贵的和平时光。

——亚洲人民期待一个共同繁荣的亚洲。

亚洲各国人民希望远离贫困、富足安康,希望各国合力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共同消除一些国家民众依然面临的贫穷落后,共同为孩子们创造衣食无忧的生活,让幸福和欢乐走进每一个家庭。

——亚洲人民期待一个开放融通的亚洲。

亚洲各国人民希望远离封闭、融会通达,希望各国秉持开放精神,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同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个主张:第一,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

第二,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

第三,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

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第四,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我们应该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

高考作文素材及写作指导:多彩·平等·包容——写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召开之际

高考作文素材及写作指导:多彩·平等·包容——写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召开之际

谢谢谢谢!!
解读 应用
【适用话题】 平等 互鉴 对话 包容 文明对话,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 文明之光,照亮前路,启迪未来 文明交流互鉴,正是各国互利发展的精神底蕴 文明交流互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牢固纽带 架设一座桥梁——在交流互鉴中探索相处之道 凝聚一种共识——在取长补短中实现共同发展 同筑一个未来——在携手前行中汇聚精神力量
解读 应用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为不同文明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 是中国为推动各文明对话交流作出的积极贡献,将为 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精神支撑。 共商文明发展之道,共话合作共赢大计。相信大会的 召开也必将进一步加深各国文明对话、促进相互理解, 为人类文明的交融共存、和谐进步注入正能量。
解读 应用
中华文明绵延传承至今从未中断,从不具有排他性, 而是在包容并蓄中不断衍生发展。搭建交流平台,开 辟“文明之路”。从古至今,中国始终是交流互鉴的 倡导者和实践者。比如,中韩日公共外交论坛、中日 韩青年论坛、中国—南亚合作论坛等等,主题多样、 领域广泛的多种论坛就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搭建了平 台。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提 供精神支撑,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解读 应用
【素材解读】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全球有
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不同 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的文明。各种 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 通过对话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人类创造的 各种文明交相辉映,是世界持久和平和人类和谐共处之 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解读 应用
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 中国举办此次大会展现出中华文明的兼容并蓄,能够包 容、尊重并赞赏不同国家的文化与传统 我们期待,这次高起点、高层次、高水平的文明盛会, 将在人类文明交流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世界和 合共生、交融发展注入新时代精神动力

2022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观后感(通用13篇)

2022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观后感(通用13篇)

2022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观后感(通用13篇)2022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观后感篇1经春入夏,中国主场外交好戏连台、精彩纷呈。

继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xx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之后,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又将隆重开幕。

围绕“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的主题,亚洲47个国家以及域外其他国家的政府官员和代表共计20xx余人齐聚北京,共襄文明盛举,推动亚洲和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共同进步。

纵览历史长河,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

作为世界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亚洲的黄河和长江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以及东南亚等地区孕育了众多古老文明,彼此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为人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习近平主席提出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重大倡议,对开创亚洲美好未来具有深远意义,体现了破解当今世界治理、信任、和平、发展“四大赤字”的深邃思考,也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这是一场回应“时代之问”的思想盛宴。

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与此同时,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错误论调不时沉渣泛起。

不同文明之间,是冲突还是对话、对抗还是合作,已经成为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

本次大会旨在传承弘扬亚洲和世界各国璀璨辉煌的文明成果,搭建文明互学互鉴、共同发展的平台,可谓恰逢其时、意义深远。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

”只有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我们才能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这是一幅展现“美美与共”的瑰丽画卷。

“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

”本次大会立足亚洲,又向世界敞开怀抱,是激发文化共鸣、维护文明多样的文明盛会。

大会相关活动达110多项,在亚洲文化嘉年华上感受多元之美,在文明巡游和美食节中品味交融之道,这场中外文明大交流、多元文化大汇聚、多国民众大联欢的文明盛会,必将在人类文明交流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中国北京开幕。会议聚焦“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
运共同体”主题,共商亚洲文明发展之道,共话亚洲合作共赢大计,达成广泛共识并发表《亚
洲文明对话大会2019北京共识》,节选如下:
我们看到,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
人类面临的各种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应对这些挑战,既需要经济的力量、科技的力量,也
离不开文化的力量、文明的力量。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为促进亚洲乃至世界各国文明加
强平等对话、交流互鉴、共同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新平台。
我们认为,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
的精神瑰宝。不同文明之间应当相互尊重、包容互鉴,在历史的启迪和现实的昭示中,以多
样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以和谐共生超越文明冲突,以交融共享超越文明隔阂,以繁荣共进超
越文明固化,共同谱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华章。
(摘选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前几年,我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这是我的心愿。
要想实现这几句话,还要走很长的路,甚至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比如要做到“各美其美、美
人之美”,也就是各种文明教化的人,不仅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异民族
的文化;做到不以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评判异民族文化的“优劣”,断定什么是“糟粕”,
什么是“精华”。
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比如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
主义的欺凌,这些国家的民众,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
倾向: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目前,这种
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从另一方面说,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
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古脑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
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盲目崇拜”和“闭关
排外”的现象。希望今天的中国学术界,能够彻底抛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者妄自尊
大、闭关排外的心理。
(摘选自《“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
材料三:
喜马拉雅共识机构创始人、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高级国际研究员龙安志表示,亚洲文明对
话大会召开正当其时,抗击了西方逆全球化风潮的兴起,迎合亚洲经济体转型契机。“虽然
亚洲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但加强共识后,能够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走得更好。中国、
印度、缅甸、孟加拉等国可以通过金融、科技、环保领域的合作,践行经济可持续发展。”
他说,“在文明交互加深的基础上,实现经济领域合作将更容易。”
此次大会还吸引了亚洲以外国家的参与。对此,龙安志说,与古代丝绸之路一样,沿线经贸
文化往来的受益方就不仅限于亚洲。“随着大会的开展,相信会有更多国家关注,但最重要
的是,亚洲各国立足自身的根基,在平等尊重,求同存异的认识下做好自己的事情。”
(摘选自《经济参考报》)
材料四:
新加坡《海峽时报》报道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除了分论坛之外,还包括亚洲文化嘉年华、
亚洲文明周等一系列活动,囊括了各色美食节、电影节等活动,将促进亚洲文明合作。
阿富汗“ToloNews”电视台报道说,在北京举行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促进不同文明之同的
和谐共生”。
《印度教徒报》报道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推动相互理解和知识共享,有助于解决今天国
际社会面临的各种挑战。近几年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推动了世界文明的
交流互鉴。”
(摘选自《参考消息》)
4.下列关于“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相关情况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人类面临的各种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是“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举行的时代背景。
B.“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达成的共识,为各国文明对话交流提供了平台,能解决当今国际社
会面临的各种挑战。
C.“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成功召开,是对西方破坏全球化进程的有力回击,并迎合了亚洲
经济体转型的契机。
D.“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参与者不只是亚洲国家,还包括亚洲以外的国家,他们也会成为
经贸文化往来的受益方。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力量、文明力量与经济力量、科技力量,在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严峻的全球性挑战中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B.发展中国家的民众容易产生“妄自菲薄”、“闭关排外”等倾向,是因为他们大多遭受过
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
C.外媒对“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认为大会期间活动丰富,促进了不同
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D.亚洲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但只要加强交流,就能够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走得更好,
逐步消除隔阂与差距。
6.请结合材料,概括“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召开的时代意义。(6分)

阅读答案:
4.B(3 分)【解析:B 项“能解决今天国际社会面临的各种挑战”错,说法太绝对,原文
是“有助于解决今天国际社会面临的各种挑战”。故选B】
5.D(3 分)【解析:D 项“逐步消除隔阂与差距”错,原文是“在文明交互加深的基础上,
实现经济领域合作将更容易”,只是说实现经济领域合作将更容易,并不是逐步消除隔阂与
差距。故选D】
6.参考答案:①为各国间文明对话交流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促进了亚洲乃至世界各国
文明间的交流互鉴。②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抗击逆全球化风潮。③迎合亚洲经济体转型契
机,有助于经济领域的合作。(每点2 分,共6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