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论文
如何改进大学无机化学的教学论文

如何改进大学无机化学的教学论文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中古老的分支学科之一,同时又是发展迅速、充满活力的科学[1].从发展历史来看,化学一开始实际上就是无机化学,化学中一些最重要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如元素、分子、化合、分解等),大多数是在无机化学早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现的[2].近年来,无机化学出现许多新的理论、新的研究方法。
并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融合、发展出一系列边缘学科,有了大量的新成果和性能优异的无机材料,而当前的无机化学课程很少涉及到这些新的进展,教学方式和内容显得陈旧。
即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利于学生开阔化学视野和了解科学前沿。
随着社会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元素化学等内容,还要具备创新意识、团队意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无机化学作为化学、化工、冶金、制药、材料、生物、医学等多学科多专业高等教育的第一门化学课程,又是大一学生的必修课,可以认为是其本科阶段学习的基础课程,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目前各个高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高考压力,高中阶段教师往往重视传授化学知识,忽视培养学生的其他素质。
教学改革在使新生能够尽快的适应由高中教学模式到大学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及引导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关于无机化学教学改革一直是国内外很多教育工作者讨论的热点。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俄亥俄州立大学Harry H. Sisler教授探讨了无机化学是一门尚未开发的课堂资源[3],随后德国L. F.Audrieth 和 R. J. A. Ono 教授分析探讨了德国大学中的无机化学教学问题[4].近年来国内不少专家学者在教学改革理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 2014 年山西师大高昆提出可视化教改的新举措,即学生通过云存储、微信及 QQ 群等方式分享教师课件资源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5].2015 年广西大学周艳玲教授在“无机化学课堂教学艺术”中提到教师必须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使得学生在接受艺术美的环境中获得知识[6].然而,近些年高校教学的改革增加了许多新兴的学科,却也使得大部分学校的基础主干课程的课时量明显减少。
无机化学毕业论文

前言水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所有生物的结构组成和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从全球范围讲,水是连接所有生态系统的纽带,自然生态系统既能控制水的流动又能不断促使水的净化和循环。
因此水在自然环境中,对于生物和人类的生存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在一些人眼里,地球上的水似乎取之不尽,其实就目前人类的使用情况来看,只有淡水才是主要的水资源,而且只有淡水中的一小部分能被人们使用。
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大量水体被污染,为抽取河水,许多国家在河流上游建造水坝,改变了水流情况,使水的循环、自净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使水体受到污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不过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
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
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水体富营养化会影响水体的水质,会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使得阳光难以穿透水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能造成溶解氧的过饱和状态,水下生物得不到充足的阳光而影响了生存和繁殖。
溶解氧的过饱和以及水中溶解氧少,都对水生动物有害,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因富营养化水中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人畜长期饮用这些物质含量超过一定标准的水,也会中毒致病。
富营养水体分泌或产生黏液,黏附于鱼类等水生动物的腮上,妨碍呼吸,导致窒息而死。
分泌有毒有害物质,如氮、硫化氢,危害生态环境,有的分泌毒素,直接毒死生物,或通过食物链转移,引起人类的中毒,水生生物死亡后的尸体分解时,会产生尸碱,硫化氢,使水体变质,并有腥臭味。
影响供水水质并增加制水成本,过量的藻类会给制水厂在过滤过程中带来障碍,需要改善和增加过滤措施,富营养水体由于缺氧而产生硫化氢,甲烷和氮等有毒有害气体,而且水藻产生的有些有毒的物质,在制水过程中,更增加了水处理的难度,既影响了制水厂的出水率,同时也加大了制水的成本费用。
关于无机化学方面的论文

关于无机化学方面的论文无机化学是化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研究无机物为主的化学分支,由于无机化学的研究和学习的方式主要通过实验进行,而化学实验往往伴随着一些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废弃物的产生。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无机化学方面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无机化学方面的论文范文一:无机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改革摘要:现代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以探究式进行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满足社会上的人才需求。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改革无机化学是高校一年级化学相关专业学生所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无机化学实验是学习无机化学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甚至是学习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专业课的进门砖。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对于学生来说,通过无机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通过无机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现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结合;通过无机化学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具备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所遇到问题的能力;通过无机化学实验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以后从事化学及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有多名高校工作者提出了关于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式方法,李慧泉等提出了研究型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引入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研实验技能等七个方面构建“科学研究依托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支持科学研究-科学研究反哺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以提高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陈田将绿色化教学引入到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中,从改革实验内容、推广微型化实验、重视三废处理、采用多媒体教学等多个方面探讨了对于无机化学实验改革的途径和建议。
魏少红以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实验教材部分内容陈旧、实验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提出增加设计行实验、倡导绿色化学提倡微实验、适当调整实验顺序、注重对实验中异常显现的分析等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改革建议。
无机化学关于当今热点电池的论文

无机化学关于当今热点电池的论文引言电池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能源供应设备,广泛应用于交通工具、便携式电子设备等众多领域。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对可再生能源的追求,研究和开发高效、环保的电池技术成为当今科学界的热点问题。
无机化学作为电池研究的重要基础学科,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论文将着重介绍无机化学在当今热点电池研究中的应用和进展。
电池的历史与分类电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当时发明了最早的原始电池。
经过多年的发展,电池不断进化和改良,形成了多种不同类型的电池。
根据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材料组成,常见的电池类型包括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等。
其中,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而被广泛应用。
无机化学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是决定其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无机化学在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如锂钴酸锂(LiCoO2)存在资源稀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寻找替代材料。
以无机盐为原料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如锂铁磷酸盐(LiFePO4)和锂钛酸盐(Li4Ti5O12),具有较高的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
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一般采用碳材料,如石墨。
然而,石墨负极具有容量有限和安全性较差的缺点。
无机化学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氧化硅、二氧化钛等无机材料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中得到广泛关注。
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容量和较好的循环性能,有望改善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固态电解质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是电池性能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锂离子电池采用有机液体电解质,但存在着燃烧和挥发性高的问题。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探索新型的固态电解质。
无机化学材料如氧化锂、硫化锂等被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固态电解质中。
这些材料具有更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和抗燃烧性能,为锂离子电池的长周期性提供了可能。
其他应用除了上述关键领域,无机化学在锂离子电池中还有其他重要应用。
无机化学论文

无机化学论文摘要通过学习由海盐制试剂级氯化钠及其纯度的检验方法,加深对反应操作的认识以及理解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和气体的发生和净化等基本操作。
实验过程中应用到的方法如:目视比色法等。
实验的精制过程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调味剂。
关键字:氯化钠、目视比色法、调味剂。
1【正文】一、实验目的:1、学习由海盐制试剂级NaCl及其纯度检验的方法。
2、学习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和气体的发生和净化等基本操作。
3、了解用目视比色和比浊进行限量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粗食盐中,含有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
不溶性杂质可通过过滤法除去,可溶性杂质可采用化学法除去。
产生的沉淀用过滤的方法除去,过量的NaOH和NaCO 溶液可用盐酸中和除去。
氯化钠(NaCl)3试剂由粗食盐提纯而得.一般食盐中含有泥沙等SO42-,Ca2+,Mg2+和K+等可溶性杂质.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很小,不能用重结晶的方法纯化,而需用化学法处理,使可溶性杂质都转化成难溶物,过滤除去.此方法的原理是,利用稍过量的氯化钡与氯化钠中的SO42-反应转化为难溶的硫酸钡;再加碳酸钠与Ca2+, Mg2+及没有转变为硫酸钡的Ba2+,生成碳酸盐沉淀,过量的碳酸钠会使产品呈碱性,将沉淀过滤后加盐酸除去过量的CO32-,有关化学反应式如下: 在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BaCl 溶液;则 22+2- Ba+SO=BaSO? 442+ 2- Ca+ CO= CaCO? 332+ - Mg+ 2OH= Mg(OH)? ,2+ 2 ,Mg+,CO+ HO = Mg(OH)3 Mg CO?+ CO? 32,?323+ 2 2 Fe+ 3CO+ 3HO = 2 Fe (OH)?+ 3CO? 323223+-Fe+ 3OH = Fe (OH)?32+2- Ba+ CO=Ba CO? 33Ba2++SO42-==BaSO4?Ca2++CO32-==CaCO3?2Mg2++2OH-+CO32-==Mg2(OH)2CO3?CO32-+2H+==CO2?+H2O至于用沉淀剂不能除去的其它可溶性杂质,如K+,在最后的浓缩结晶过程中,绝大部分仍留在母液内,而与氯化钠晶体分开,少量多余的盐酸,在干燥氯化钠时,以氯化氢形式逸出.三、实验试剂:盐酸(2.0mol/L),氢氧化钠(2.0mol/L),碳酸钠(1.0mol/L),(NH4)2C2O4(0.50mol/L),氯化钡(1.0mol/L),粗食盐,镁试剂, PH试纸,滤纸四、实验仪器:烧杯(100ml)、量筒(100ml)、吸滤瓶、布氏漏斗、三角架、石棉网、台秤、分析天平、表面皿、水泵、滴液漏斗、蒸馏烧瓶、广口瓶、比色管、离心试管3五、实验步骤:一、氯化钠的精制1、在台称上称取10g粗食盐,放入100ml 小烧杯,加入50ml蒸馏水,加热并搅动,促其溶解。
无机化学应用及探讨论文(共2篇)

无机化学应用及探讨论文(共2篇)第1篇:多媒体技术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探讨无机化学应用作为重要的高等化学基础课程,良好的教学质量对学生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得益于越来越多科学技术应用于教育,当前多样化教学模式和技术已经在众多高校普及,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以其综合处理文字、图像、声音与动画的能力,不仅能让较为抽象的无机化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易于学生理解与学习,同时能够在节约知识板书时间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内容。
如此一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不但极大程度地提升了无机化学教学效率,同时在创新传统教学模式的前提下有力地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虽然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无机化学教学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然而一旦教师应用不当将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因而如何正确地在无机化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将是本文探究的重点。
一、提高无机化学多媒体课件制作质量多媒体课件作为实施教学的重要载体,无机化学的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课件的制作质量,因而笔者认为提高无机化学多媒体课件制作质量是广大教师首要任务。
受单张课件篇幅所限,机械地堆砌各种信息到课件中不但会致使课堂教学变得沉闷乏味,同时更会造成无机化学的教学质量因学生找不准重点而降低。
因此,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过程中必须找准无机化学的教学重点,通过多媒体将抽象难懂的重点内容形象化、图示化,如此一来将会使得教学更具有针对性的情况下,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分子轨道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备课阶段利用PowerPoint、ChemOffice、ChemWin等软件,并辅以Flash软件将双原子分子轨道的形成过程以及各分子轨道能级的高低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随后在教学中进行播放;再比如晶体场理论教学中,教师可以就晶体的四面体和八面体场中能级分裂利用上述软件制作成课件,通过这样直观形象的教学使得学生更准确地掌握晶体场的相关知识。
二、加强无机化学多媒体教学中师生互动多媒体教学并非简单的将课文知识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如何利用多媒体设备将课文的重点与难点内容展示出来,实现人机对话,以帮助学生记忆与掌握教学内容才是多媒体教学的重点。
无机化学学术论文(2)

无机化学学术论文(2)无机化学学术论文篇二无机化学实验废液的有效处理办法摘要:无机化学实验是无机化学的组成部分,而实验中产生的废液的妥善处理关系着环境的污染。
在介绍无机化学实验废液的处理上提出了更简捷有效的处理办法,为促进实验室的绿色化、环保化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废液;废液处理;方法高校和中学的化学实验室,由于教学的需要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实验废液,这些废液具有量少、质杂、毒性较强等特点。
但长期以来,师生们对废液的识别、分类以及处理方法等相关知识,缺乏全面而系统的了解,加上少数师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使得这些实验废液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
甚至,有些学校的实验室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而这些实验废液大多沿下水道进入城市污水管网或直接排入江河湖海或渗入地下,直接污染着环境,因此,找到一个妥善处理实验废液的有效途径是非常必要的。
在这里我具体谈谈。
一、无机化学实验的废液分类1.含酸废液2.含碱废液3.含铬化物的废液4.含银化合物的废液5.含汞、锌、铜、铅、锰等重金属化合物的废液6.含砷或氰化物(极毒)废液在处理废液时,应考虑对有用或价值很高的成分予以回收利用。
二、废液处理的方法1.分别处理法(1)含稀酸和稀碱废液可相互中和,溶液pH达6~8时即可排放。
(2)对含铬(VI)化合物废液的处理,可以在酸性条件下先用还原剂FeSO4或用硫酸加铁屑还原至Cr(Ⅲ)后,再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而分离。
(3)含银化合物的废液可在废液中加入氨水,使溶液逐渐变清,再加入适量的氨水和10%的葡萄糖液,进行水浴加热,使银以银镜的形式析出。
2Ag(NH3)2++C6H11O5CHO+2OH-=2Ag↓+C5H11O5COO-+NH4+3NH3+H2O↓(4)对含有锌、铬、汞、锰等重金属离子的废液,可以采取碱液沉淀法,使这些金属离子转变为氢氧化物或碳酸盐沉淀,再将沉淀与液体分离。
对铬、汞废液还有更便捷的处理方法:①含铬废液的处理:在废液中加入石灰或电石渣,使铬离子转变为难溶的Cd(OH)2沉淀除去。
无机化学实验论文

山西大同大学无机化学实验论文题目:十种未知固体钠盐的鉴定学院:化学与工程学院班级:13级化学(三)班姓名:**学号:********十种未知固体钠盐的鉴别摘要:运用所学的元素及化合物的基本性质,进行常见物质的鉴定或鉴别,进一步巩固常见阴离子重要反应的基本知识。
即通过对硝酸根离子,硫离子,硫代硫酸根离子,磷酸根离子,氯离子,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硫酸根离子,溴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的了解,以及这些阴离子的酸碱性,与其他阳离子、稀酸、和与其相关的特征反应,来鉴别,鉴定阴离子。
关键词:酸碱性,热稳定性,沉淀,气泡,特殊气味引言:当一个试样需要鉴定或者一组未知物需要鉴别时,通常可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1、物态(1)观察试样在常温时的状态,如果是固体要观察它的晶形。
(2)观察试样的颜色。
这是判断的一个重要因素。
溶液试样可根据离子的颜色,固体试样可根据化合物的颜色以及配成溶液后离子的颜色,预测哪些离子可能存在,哪些离子不可能存在。
(3)嗅、闻试样的气味。
2、溶解性固体试样的溶解性也是判断的一个重要因素。
特别是沉淀在水、酸、碱中的溶解性。
3、酸碱性酸或碱可直接通过对指示剂的反应加以判断。
两性物质借助于既能溶于酸也能溶于碱的性质加以判别。
可溶性盐的酸碱性可用它的水溶液加以判别。
有时也可以根据试液的酸碱性来排除某些离子存在的可能性。
4、热稳定性物质的热稳定性是有差别的,有的物质常温就不稳定,有的物质灼热时易分解,还有的物质受热易挥发或升华。
5、鉴定和鉴别反应应,就能给出更准确的判断。
鉴定反应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通过与某试剂反应,生成沉淀,或沉淀溶解,或放出气体。
必要时再对生成的沉淀和气体做性质检验。
(2)显色反应。
(3)焰色反应。
(4)其他特征反应。
正文:实验药品:未知试剂1~10号,2mol/l的HCL,0.5mol/l的BaCl2,0.1mol/l的AgNO3,蒸馏水,饱和ZnSO4,Na2[Fe(CN)5NO],K4[Fe(CN)6]实验仪器:10只烧杯,10只试管,酒精灯,玻璃棒,试管架,试管夹,PH试纸,药匙等实验原理:1、碱性试剂可与盐酸反应,或生成沉淀,或生成气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机化学论文大学新生无机化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讨摘要:对如何培养大学生化学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了探讨,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创造自主学习空间,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学会使用自主学习策略,开展自我评价等方法培养大学生化学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无机化学;学习策略无机化学是化学专业的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
该课程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把高中化学知识衔接起来,又为几门后续课程准备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实验操作技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鉴于大一新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加之这门课程的内容多、理论性强、信息量大,涵盖了很多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内容,使得学生在课堂上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远远多于中学阶段,致使部分学生一时无法适应该课程的学习,期中考试成绩很不理想。
笔者认为,要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全面掌握无机化学的知识,为后续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在无机化学学习中应重视并引导学生在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过渡,尤其是要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入手,结合教学实践以及商丘师范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浅谈一下大学生无机化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
为了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必须逐步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进行化学自主学习的习惯。
1.课前预习,养成阅读习惯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最重要的环节,通过预习可以发现难以理解的问题,继而带着问题听课。
刚开始,由教师编写预习提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其次,要循序渐进,不断地提高预习要求,同时还要注意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预习兴趣。
再次,要加强检查,使学生逐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我们要求学生必须有课前预习报告,且每次都要上交并检查预习情况,如果没有预习报告,不得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2.创设情境,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学习者由内部或自我激发学习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相应地引入化学史并拓展一些化学知识,或将日常生活中与人类息息相关的一些无机化学知识引入到教学当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兴趣。
例如讲气体和胶体知识时将无机化学的前沿领域知识如等离子体、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作一些介绍,讲到化学热力学时增加理论应用,如火箭推进剂和炸药、石墨变金刚石,如教师在讲授沉淀反应时介绍肾结石形成的化学原理、龋齿和沉淀溶解平衡的关系,在电化学中介绍燃料电池、电解制氢等新型能源技术,在卤素中介绍感光材料、阻燃材料等的应用。
另外,教师还把环境和健康方面的热门话题,如温室效应、酸雨、臭氧空洞、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等等渗入到教学之中,这些课外知识穿插于教师的授课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创造自主学习空间,营造自主学习氛围课下,我们通过组织良好的晚自习,并安排教师答疑,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帮助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学生在晚自习时间自主完成作业或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在答疑的基础上不仅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还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从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来看,保证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学习机会,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充分利用假期,引导自主科研探究科学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课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意识,显著提高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为了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资源以及交流的平台,我们鼓励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科研活动。
比如,我们通过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对学生的设计或解决方案按阶段提出要求,学生通过文献调研,独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另外,我们还通过开展有关无机化学的学习竞赛活动和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等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
通过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指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策略首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和学习指导书帮助学生设置学习目标、制订计划、进行自我监控和复习等。
其中,教师应该特别注意学生的学习时间计划的制订,帮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
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具体性的学习策略。
如作小结分类、记笔记、自我提问、头脑风暴法、概念图、列提纲、画示意图等。
对于具体性的学习策略,教师应把它们渗透在具体教学内容中教给学生。
让学生知道何时、何地、怎样以及为什么使用这些策略。
例如,在讲完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之后,可以运用总结策略让学生归纳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热力学三大定律,对四大化学平衡进行分类训练,运用概念图对化学键进行归整,把硫及其化合物内容用列提纲图式进行归纳形成知识结构图。
通过对每一种策略的使用提供多个样例,让学生从中归纳出策略适用的条件,再进行大量的练习,最终达到策略的迁移。
另外,教师应该向学生讲明策略使用与努力的关系,也就是说,要让学生明白即便使用学习策略也并不一定能确保学习的成功,他们还需要付出努力。
三、利用实验教学,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化学实验课是学生获得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例如,在软锰矿制备高锰酸钾的实验中,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制备锰酸钾时要用铁坩埚而不用瓷坩埚,使用铁棒而不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生成锰酸钾的现象及锰酸钾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现象,并分别写出反应方程式。
如何制取比较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教师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并组装仪器。
对于不知所措的学生教师可引导他们根据有关知识进行组装仪器或向其他同学学习。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不仅掌握了高锰酸钾的制备原理和方法,还巩固了一些基本操作。
通过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获得了比书本上更为重要的实践知识,而且还为他们将来大学毕业后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及网络资源自主学习有时需要社会性的和物质性的支持。
针对这一点,齐莫曼等人又向教师提出了如下建议:多花些时间教会学生从图书馆或其他信息来源中为自己查阅需要的信息资料。
[1]在教学中,我们采取以下三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资源。
第一,指导学生利用图书资源。
教学中,教师利用图书馆的藏书资源,给学生介绍不同类型书目、期刊的电子检索。
鼓励学生多读书,多向图书资料求索。
第二,指导学生善于使用工具书。
工具书是广泛汇集某方面知识,提供信息及信息线索的一类图书。
它的功用是解释疑难、指明阅读范围、提供参考资料。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常见工具书的功用。
如字典、化工词典、化学手册、百科全书、书目及索引等。
第三,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
在讲元素化合物时,让学生到电子阅览室,查阅生命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以及化合物发展的一些最新知识等,布置学生根据搜集到的相关信息写5000字左右的论文,并检查学生的搜集资料论文写作等情况。
五、开展自我评价,进行自我记录我国大学生普遍缺少自我控制能力,对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和自我监控不足,在学习过程中遇见困难或干扰的时候,往往会因为自我控制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把握和支配自由时间,影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针对学生这种情况,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记录,指导学生把自主学习结果写成心得笔记。
为保证自我记录持续不断进行,以小组为单位建立同学相互监督的机制,逐渐使其自主学习的行为由“被监督式”过渡到“半自觉式”再到“完全自觉式”。
学生有了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才能克服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排除干扰,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通过调查学生的自我记录情况,我们发现自我记录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且通过自我记录和反思,83%的学生能及时地体验成功的快乐并能及时地发现不足以调整学习行为,使学生对自己学习化学的责任感更强,对自己的化学综合素质的提高更加有信心,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的反思更加深刻。
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所讲的:“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可见,对于21世纪的大学生来说,要想在信息时代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适应职业转换和知识更新频率加快的要求,必须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1]庞维国.自主学习理论的新进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9,(3):68-74.[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柴凤英,王克太.高专无机化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8,(6):102-104.[4]方正军,陈建芳,邬峰.谈无机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09,(5):153.[5]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等.无机化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谢东海,陈坤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8,9(4):275-278.[7]孙立群,王秀玲,宋颖.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1999,11(101):50-51.[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