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药材的分类和储存分解

合集下载

中药保存要求

中药保存要求

中药的保存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的过程,目的是保持药材的质量,防止药材变质、虫蛀、霉变等。

根据中国传统医药经验和现代科学技术,中药保存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点:
1. 干燥通风:中药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潮湿导致霉变。

干燥的条件有助于保持药材的药效和防止微生物的生长。

2. 避光防晒:阳光直射会导致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分解,因此中药应存放在避光防晒的地方。

3. 防虫防鼠:药材应远离虫害和鼠害,可使用适当的容器和储存设施来防止害虫和老鼠的侵扰。

4. 低温冷藏:对于某些易挥发、易变质的药材,可以采用低温冷藏的方法来延缓药效的衰减。

5. 密封保存:使用密封容器或真空包装来减少药材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防止空气中的湿气和污染物进入。

6. 分类存放:不同性质的药材应分开存放,以免相互影响。

例如,挥发性的药材应单独存放,以防挥发油与其他药材混合。

7.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储存的药材,及时发现并处理变质、虫蛀等问题。

8. 避免混淆:储存时应明确标识药材的名称和产地,防止混淆和误用。

9. 遵循医嘱:对于已经煎煮好的中药汤剂,应按照医嘱及时服用,避免长时间放置导致药效下降或变质。

中药材分类

中药材分类

中药材分类中药材(Chinesemedicine,hereinafterreferredtoasCM)是一种特殊类别的药物,主要由植物、动物和矿物组成。

在中国,使用中药材进行疗法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被世界公认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自然疗法。

本文将对中药材分类方法进行讨论,并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药材分类。

一、植物药分类1、按照生长环境植物药分为陆生植物药和水生植物药。

陆生植物药包括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它们可以在陆地上或在湿地生长、繁殖。

水生植物药则只能在水生环境下生长,它可以是水中植物,也可以是海水植物。

2、按照药用部位按照药用部位,植物药可以分为根药、茎药、叶药、花药、果实药和种子药。

每一种成分都有其独特的用途,如根药以其温热性质常用于祛风除湿;叶药有润燥、止痛、清热的作用;花药能润肺、清热;果实药多用于滋补肝肾;种子药有温热清热的功效。

二、动物药分类动物药主要是指从动物体内提取的药物,如蛇胆、蜈蚣药、貘膏等。

根据药用部分的不同,动物药被分为血药、脂肪药、骨药、毛药、肉药、肝药、内脏药等。

血药主要指用血作为药材;脂肪药以分离出的脂肪为主要原料;骨药是将动物骨提取以后处理而成的药物;毛药就是动物毛经过加工制成的药物;肉药是动物的肉及其脂肪的制剂;肝药是以动物肝脏及其他器官为原料而制成的药物;内脏药是用动物内脏制成的药物。

三、矿物药分类矿物药是指从矿物中提取出来制成的药物,比如硫磺、石膏、铁锈等。

它们常用于治疗咳嗽、祛湿、止痛、凉血等症状。

矿物药还可以根据形成环境不同分成矿物碎片药、矿泉药以及矿物粉末等几类。

矿物碎片药主要以岩石碎片为原料,通过热处理使其变成粉末或者胶囊;矿泉药是以矿物泉所含的药物为原料而制成的;矿物粉末是把不同种类的矿物物质经过研磨成非常细小的粉末,其中含有许多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四、中药材的综合分类中药材的综合分类包括五大类:根药、茎药、叶药、花药与果实药、种子药。

根药包括桑叶、枸杞、人参等;茎药包括白芍、甘草、石膏等;叶药包括金银花、薄荷、桑叶等;花药包括蒲公英、玉米花、黄芩等;果实药包括枸杞、茵陈蒿、荆芥等;种子药包括芝麻、芦荟、芦根等。

中药材、中药饮片储存与养护

中药材、中药饮片储存与养护

中药材、中药饮片储存与养护㈠中药材、中药饮片储存中药材、中药饮片实行分类储存中药材、中药饮片经验收合格入库后,应根据药品不同的性质特点分类存放于不同的库房(库区)。

中药材分类储存:中药材一般按其来源分为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其它类。

植物类又按药用部位分为根及根茎类、果实和种子类、花类、叶类、全草类、皮类、藤木树脂类等。

应根据每一类中药材的性质特点分类存放。

▲易生虫类中药材:这类中药材富含淀粉、脂肪、糖类,应与不易生虫的中药材分开存放。

如白芷、白术、山药、花粉等集中存放,便于杀虫养护。

▲易霉变、泛油的中药材,如天冬、麦冬、牛膝、党参、黄精、玉竹等集中存放,便于控制库房温湿度,创造阴凉、通风、干燥的有利条件,达到保管与养护目的。

▲易变色、气味散失的中药材,如麻黄、月季花、款冬花、丁香等集中存放,仓库温度不宜过高,应阴爽、避光或密封储存。

▲麻醉药品(罂粟壳)、医疗用毒性药品应单独分库存放。

中药饮片的储存:应根据中药饮片的自然属性和储存特性,按中药饮片的类型及不同的变异性质,分类存放于阴凉库(其分类存放的方法同中药材)。

㈡在库中药材、中药饮片的质量检查:中药材检查:库存药品的质量检查是药品保管养护的重要环节,通过检查,及时了解各类中药材、中药饮片的质量变化情况,有利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药品质量检查应根据药品的性质特点,结合季节、气候变化情况和储存条件进行质量检查。

定期检查:定期对库存药品进行全面检查,了解库存药品的结构,掌握重点养护品种的质量、数量。

▲夏防季节(5—10月)一般品种以月为循环周期,易虫蛀霉变等重点养护品种,以周为循环周期进行检查。

▲全年以半年为一次对库存药品进行两次全面质量检查。

不定期检查:对库存药品不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对怕重压的中药材要勤翻堆倒垛。

中药饮片检查: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炮制加工而成,具有中药材相同的基本性质,但经过炮制加工后,性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储存中更易发生质量变质,因此应经常性对库存中药饮片进行外观质量检查。

中药材常识

中药材常识

中药材常识一、中药材分类中药材是指在自然界中生长、繁殖并具有治疗作用的动植物、矿物质等天然药材。

根据中药材的来源和性质,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植物类药材:植物类药材是最常见的中药材,如黄芪、丹参、甘草等。

根据药用部位,又可分为根类、茎类、叶类、花类、果实类等。

2.动物类药材:动物类药材是指动物的某些部位或产物,如鹿茸、麝香、蜂蜜等。

3.矿物类药材:矿物类药材是指天然产出的矿物质,如石膏、硼砂、朱砂等。

4.其他类药材:除上述三类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中药材,如树脂类、菌藻类等。

二、中药材功效与应用中药材的功效与其成分和性质有关,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清热解毒类:如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等作用,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咽炎等疾病。

2.活血化瘀类:如当归、川芎、三七等,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常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痛经等疾病。

3.补益类:如人参、黄芪、枸杞等,具有补气养血、滋阴补肾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身体虚弱、病后康复等疾病。

4.祛风除湿类:如独活、秦艽、防己等,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等作用,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5.安神益智类:如酸枣仁、远志、茯苓等,具有安神益智、养心安神等作用,常用于治疗失眠、多梦等疾病。

三、中药材炮制与贮藏中药材的炮制和贮藏对于药效的发挥和药材的质量都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中药材炮制和贮藏的一些基本知识:1.炮制方法:中药材的炮制方法包括净制、切制和炮炙等。

净制主要是去除杂质和非药用部位;切制是将药材切成片、段或粉末;炮炙是通过加热等方法改变药材的性质,提高药效。

2.贮藏技巧:中药材的贮藏需要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对于一些易受潮的药材,可以用干燥剂等方法进行防潮。

对于一些易虫蛀的药材,可以进行熏蒸或用防虫剂等方法进行防治。

3.实际案例:以人参为例,人参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补气养血、滋阴补肾等作用。

在炮制时,需要将人参洗净后切成片或段,然后用文火炒至微黄色,最后用纸袋包装好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贮藏。

中药的分类储存2

中药的分类储存2

《中药储存与养护》中药的分类储存荆芥四、各种中药材的分类存储方法(一)植物类3.全草类品种鱼腥草薄荷淡竹叶四、各种中药材的分类存储方法(一)植物类3.全草类品种艾草益母草四、各种中药材的分类存储方法(一)植物类3.全草类品种全草类药材怕潮湿、风吹采取盖严隔潮等措施 使它不受风吹、雨淋、日晒盐腌药材储存处所潮湿不干潮解融化、含盐分影响其他药材正常储存集中储存这类品种,应采取防潮隔湿措施,控制潮解。

四、各种中药材的分类存储方法(一)植物类4.盐腌类品种鲜活药材特殊储存条件需保持水分适风凉爽日照的环境夏日防热冬天防冻必要时还须进行栽植养护,要有专人管理,以保持它的鲜活状态。

四、各种中药材的分类存储方法(一)植物类5.鲜活类品种动物类药材储存条件与密封库相似四周无鼠洞壁角无虫迹须有通风设备必要时可调节库内空气防治害虫所进行的药剂熏蒸比一般药库的熏蒸要多1~2次。

四、各种中药材的分类存储方法(二)动物类四、各种中药材的分类存储方法(三)矿石贝壳类一般不受外界影响,都可储存在条件较差的仓库或露天货场。

麝香经济价值大、有的品种极易被虫蛀或霉变四、各种中药材的分类存储方法(四)特殊类型药材—贵细品种洋参牛黄冬虫夏草保管这些药材应有安全可靠的的设备,做到万无一失。

四、各种中药材的分类存储方法(四)特殊类型药材—贵细品种熊胆西红花火硝遇火极易燃烧的品种。

四、各种中药材的分类存储方法(四)特殊类型药材—易燃品种樟脑干膝必须按照防管理要求储存在安全地点、并具有安全和消防设施。

四、各种中药材的分类存储方法(四)特殊类型药材—易燃品种遇火极易燃烧的品种。

海金沙硫磺毒性药材毒性剧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使人中毒或死亡使用不当四、各种中药材的分类存储方法(四)特殊类型药材—毒性药材剧毒品种的储存和管理,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防止发生意外。

(五)中药饮片中药饮片根据炮制方法分类储存如切制类、加工类、炮炙类等四、各种中药材的分类存储方法四、各种中药材的分类存储方法(六)中成药液体和半固体中成药储存怕热、怕光、受热易发酵、变软、粘连,应储存在阴凉干燥处。

中药材常用贮藏方法

中药材常用贮藏方法

中药材常用贮藏方法
中药材常用的贮藏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干燥储存法:将中草药晾干至去除多余水分后放入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储存,避免阳光直射。

2. 密闭储存法:将中草药储存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最好使用密封袋或密封罐进行储存,以减少空气、水分等因素对其影响。

3. 冷藏储存法:一些需要保持清新度的中草药,可以储存在冰箱中。

但是需要注意冷藏药材的时间不要过长,最好在1-3个月的时间内使用完。

4. 防虫储存法:使用一些天然的防虫剂,如樟脑丸、苏打粉等,储存在密封袋或容器中,防止虫害。

5. 特殊药材的特殊处理:如人参、熊掌、鹿茸等药物,需放置到零下五度以下的低温环境中,杀死药材中的虫卵,防止霉菌生长;花叶类药物应贮藏在暗处及陶瓷容器、有色玻璃瓶中,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此外,无论采用哪种储存方法,都需要定期检查并及时更换储存环境,避免药材变质或受潮发霉。

另外,建议收集、使用药材前,可咨询专业的中药师或中医师。

中草药相关知识点总结

中草药相关知识点总结

中草药相关知识点总结中草药指从植物中提取的具有药用价值的部分,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草药的使用历史悠久,起源于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中草药具有独特的疗效和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以下是中草药相关的一些知识点总结:1.中草药的分类:中草药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中草药名称、药性、功效等。

按药性分类,可以分为寒、凉、平、温、热五性草药;按功效分类,可以分为清热解毒草药、养阴补阳草药等。

2.中草药的药效:中草药具有多种药效,可以通过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来治疗疾病。

常见的药效包括祛寒散寒、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

3.中草药的制备方法:中草药可以制成不同的剂型,如汤剂、丸剂、散剂、片剂等。

不同的剂型适用于不同的疾病和患者。

制备中草药时需要注意药材的选择、研磨、煎煮等步骤。

4.中草药与现代药物: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可以与现代药物相似或相同,具有类似的药理作用。

很多现代药物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研制而成的,如麻黄碱、青蒿素等。

5.中草药的理论基础:中草药治疗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中医药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藏象学说等。

中草药的使用需要结合中医药理论进行辨证施治。

6.中草药的安全性:中草药治疗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问题。

一些草药可能存在毒副作用,需要根据临床情况和患者体质进行合理使用。

7.中草药的研究方法:中草药的研究方法包括药材鉴别、化学成分分析、药理学研究、临床试验等。

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可以加速中草药的研发和应用。

8.中草药的保存和贮存:中草药的保存和贮存需要注意防止虫蛀、霉变和湿热等情况。

一般来说,中草药应放置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9.中草药的合理用药:中草药的合理用药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个体化调配。

不同的疾病和个体差异可能需要不同的中草药组方和剂量。

10.中草药的发展前景:随着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草药在现代药物领域的应用逐渐扩大。

中药材储存养护

中药材储存养护

中药材储存、养护1、根及根茎类药材的养护易发霉的中药:川牛膝、玉竹、天冬、黄精、甘草、当归、百部、天花粉、白术、葛根、山药、独活、知母、羌活、紫菀、麦冬、芦根、苍术、商陆、木香、黄芩、远志、白及、白茅根等。

易生虫的中药:独活、白芷、防风、川芎、藁本、泽泻、川乌、前胡、泡参、莪术、山药、黄芪、当归、党参、板蓝根、贝母、天南星、半夏、郁金、甘草、桔梗、天花粉、防己、明党参、北沙参、白蔹等。

2 、叶、花、全草类药材的养护花类药材在贮藏中常发生退色、发霉、虫蛀、走气、花冠脱落变形等现象,应根据其特点,选用不同的方法贮藏;全草类药材在贮藏中易引起霉蛀或变色,需防潮、避光,置阴凉干燥处贮藏。

3、果实与种子类药材的养护果实类药材若采收时未干燥即入库,易发生霉变,大多在其内的种子团或种子表面,含糖质多的果实类药材害虫蛀蚀严重;种子类药材易虫害, 贮藏中易回潮、发霉而变异。

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相应措施贮藏养护。

4、茎、皮类药材的养护该类药材贮藏中易发生霉蛀,皮类药材采收、加工、贮藏不善易发生“走气”和虫蛀。

应根据不同情况,合理保管养护。

5、菌类药材的养护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其霉变和虫蛀。

6 、动物类药材的养护该类药材贮藏中易发生霉变、虫蛀、走气、变色、气味变哈等,应防潮、防热,选择干燥、避光、低温的环境贮藏,同时应防鼠--------------------------------------------------------------------------------中药饮片的养护中药养护的目的中药储存中常见的问题中药养护的基本方法中药异常的处理方法毒性中药的养护细贵药材的养护一、中药养护的目的中药养护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专门进行中药的贮存与保管,防止中药变质,确保中药安全、有效的一门学科。

A、保证饮片的质量,提高饮片的疗效B、合理利用,减少浪费C、提高药店的知名度二、中药储存中常见的问题(11种)中药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当,在外界条件和自身性质的相互作用下,会逐渐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出现虫蛀、霉变、变色、泛油、气味散失、风化、潮解、升华、融化、鼠咬、易燃等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或取材于动物体的一部分(如羚羊角、龟甲、 石决明、牡蛎等) 或取材于动物体的分泌物或生理、病理产物 (如麝香、牛黄、蟾酥等)
31
矿物类
矿物药分为: (1)原矿物药:自然界采集的天然药物, 如朱砂、炉甘石、自然铜、寒水石等; (2)以矿物为原料的加工品,如秋石、轻 粉、芒硝等; (3)动物或动物骨骼的化石,如石燕、龙 骨等。
19
石韦
20
皮类
皮类中药通常是指来源于裸子植物或被子 植物的茎干、枝和根的形成层以外部分 的药材。 其中大多为木本植物茎干的皮,少数为根 皮或枝皮。如:杜仲、黄柏、丹皮、肉 桂、厚朴等。
21
根皮类
22
干皮和枝皮
23
藤类
茎类中药,包括木本植物的茎藤,如关木 通、海风藤、大血藤、鸡血藤等; 草本植物茎藤,如首乌藤、天仙藤;茎枝, 如桂枝、桑枝、桑寄生等;茎刺,如皂 角刺; 茎的翅状附属物,如鬼见羽; 也有仅用茎的髓部,如通草、灯芯草等。
中药材的分类与储存
中药分类的意义
• 中草药的种类很多,根据近年的初步统计, 总数约在8000种左右,常用中草药亦有700 种左右。 • 如此繁多的种类必须按照一定的系统,分 门别类,才便于学习、研究和应用。药物 分类的方法是根据人们对于药物认识的逐 渐深化而不断发展的。
最早的分类
汉代本草代表作《神农本草经》把当时常用 的365种药物按照毒性强弱和用药目的不同 分成上、中、下三品:
5
药用部位分类法
• • • • • • G H I L S J 菌和藻类 茯苓、冬虫夏草、昆布 动物类 蜈蚣、五灵脂、乌梢蛇 矿石类 白矾、紫石英、寒水石 叶类 紫苏叶、艾叶、大青叶 树脂类 醋乳香 醋没药 血竭 其他类 儿茶、血余炭、海金沙叶
6
根和根茎类
根和根茎的区别 根茎包括根状茎、块茎、球茎及鳞茎等, 药材中以根状茎多见。在外形上与地上 茎一样有节和节间,单子叶植物尤为明 显;侧面和下面有细长的不定根或根痕。
33
药品的分类储存
4.按自然属性要求“四分开”或“五分存” (1).药品与非药品分开; (2).内用药与外用药分开; (3).品名和外包装易混淆的品种分开; (4).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开; (5).中药材、中药饮片以及危险品等应与其他药品分开存放; (6).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 品应当专库或专柜存放。
24
金银花
25
木类
木类中药是指木本植物茎形成层以内的木 质部部分入药,通称木材。木材又分为 边材和心材,边材形成较晚,含水分较 多,颜色稍浅;心材形成较早,位于木 质部内方,蓄积了较多的物质,颜色较 深,质地较致密。木类中药多采用心材, 如沉香、降香、苏木等。
26
沉香
27
树脂类
树脂类中药是一类较常用的药物,均为天 然产物,大多数来源于植物体。树脂一 般认为是由植物体内的挥发油,经过复 杂的化学变化作用所形成的。常见的树 脂类中药材有松香、苏合香、乳香、没 药、阿魏、安息香、藤黄、血竭等。
28
菌藻类
藻类、菌类、地衣类均为低等植物,在形 态上无根、茎、叶的分化,是单细胞或 多细胞的叶状或菌丝体,可以分枝或不 分枝,在构造上一般无组织分化,无中 柱和胚胎。常见的菌、藻、地衣类中药 有海藻、冬虫夏草、银耳、灵芝、茯苓、 猪苓、雷丸、马勃等。
29
冬虫夏草
30
动物类
动物类中药是指取材于完整的动物体(如蜈 蚣、土鳖、白花蛇等)
• 上品120种为君,无毒,主养命,多服久服不伤人, 如人参、阿胶; • 中品12种为臣,无毒或有毒,主养性,具补养及 治疗疾病之功效,如鹿茸、红花; • 下品125种为佐使,多有毒,不可久服,多为除寒 热、破积聚的药物,主治病,如附子、大黄。
本草纲目
明代李时珍编的《本草纲目》一书,把 药物分为水、火、土、石、草、谷、菜、 果、木、器、虫、鳞、介、禽、兽、人 等十六部,又把各部的药物按照其生态 及性质细分为六十类。 当时最完备的分类系统。
4
药用部位分类法
• 按药用部分分类——如根类、叶类、花类、 皮类等。 • A 根和根茎类 香附、茜草、紫草 • B 果实和种子类 决明子、白果、乌梅 • C 全草类 益母草、泽兰、肉苁蓉 • D 花类 玫瑰花、雪莲 金银花 • E 皮类 白鲜皮、山合欢皮、厚朴 • F 藤木类 首乌藤、刺五加、大血藤
花类
花类中药通常包括完整的花、花序或花的 某一部分。 如:红花、辛夷、丁香、槐米(花蕾)、 款冬花、夏枯草、玉米须、松花粉、蒲黄 等。
16
丁香和母丁香
17
草蒲黄和蒲黄
18
叶 类
叶类中药一般多用完整而已长成的干燥叶, 也有只用嫩叶的,如苦竹叶。在叶类中 药中,有的带有部分嫩枝,如侧柏叶。 常见的叶类中药有大青叶、枇杷叶、艾 叶、桉叶、罗布麻叶、泻叶等。
32
药品的分类储存
1.按温度要求分为:常温库、阴凉库、冷藏库。药品批发 和零售连锁企业应根据所经营药品的储存要求,设置 不同温、湿度件的仓库。其中冷库温度为2~10℃;阴 凉库温度不高于20℃;常温库温度为10~30℃;各库 房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5~75%之间。 2.按药品的性质分为:内用药库、外用药库、易窜味药库、 中药材库、中药饮片库、非药品库。 3.按药品的状态分为:发货区(绿色)、待验区(黄色)、 合格品区(绿色)、退货区(黄色)、不合格品区 (红色)、中药零货称取区(绿色)。
7
根和根茎类
根类中药包括药用部位为根或以根为主带 有部分根茎的药材。 根茎是一类变态茎,为地下茎的总称,包 括根状茎、块茎、球茎及鳞茎等,药材以 根状茎多见。根茎类中药系指地下茎或带 有少许根部的地下茎药材,鳞茎则带有肉 质鳞叶。如:大黄、贯众、狗脊、苍术、 半夏、黄连、贝母等。
8
根和根茎类
根和根茎的区别 根茎包括根状茎、块茎、球茎及鳞茎等, 药材中以根状茎多见。在外形上与地上 茎一样有节和节间,单子叶植物尤为明 显;侧面和下面有细长的不定根或根痕。
9
香附 根茎
10
人参 根和根茎
11
柴胡 根
12
果实种子类
果实类中药通常是采用完全成熟或将近成 熟的果实。 种子类中药大多采用成熟的种子,包括种 皮和种仁两部分;种仁又包括胚乳和胚。
13
全草类
全草类中药又称草类中药材,大多为干燥 的草本植物的地上部分,如广藿香、淫 羊藿、益母草等; 亦有少数带有根及根茎,如细辛、蒲公英 等;或小灌木草质茎的枝梢,如麻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