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致变色示温材料

合集下载

温度变色材料

温度变色材料

温度变色材料温度变色材料是适应温度变化而产生颜色变化的一类材料,其使用范围涉及到许多领域:从日常生活中的温度计、变色龙杯,到科学研究中的温度检测、热成像等。

温度变色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对温度的感知。

其中,最常见的温度变色材料是热敏涂料,它主要由胶体液体、颜料和稳定剂等组成。

热敏涂料的颜色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这是因为涂料中的胶体液体和颜料在温度升高时会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导致颜色的改变。

例如,当温度升高时,涂料中的颜料分子会发生构象变化,导致吸收的光波长发生改变,从而使颜色发生变化。

与常温下的颜色相比,热敏涂料在不同温度下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这样就可以通过颜色的变化来判断温度的高低。

温度变色材料的工作原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光学原理,利用材料的吸收光谱发生变化来实现温度感知。

这种原理下,温度变色材料的颜色是通过吸收的光波长发生变化来实现的。

一种是基于热电偶效应,利用材料热敏性的变化来实现温度感知。

这种原理下,温度变色材料的颜色是通过热敏性材料的电阻率、电导率随温度变化而改变而实现的。

温度变色材料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医学领域,温度变色材料可以用于体温检测、发热诊断等。

在食品行业,温度变色材料可以用于食物的烹饪、冷冻和贮存过程的温度监测。

在航空航天领域,温度变色材料可以用于飞行器的温度监测,确保其运行正常。

在建筑行业,温度变色材料可以用于检测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效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除此之外,温度变色材料还有许多其他应用,如环境监测、能源管理、消防安全等。

总的来说,温度变色材料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

它不仅可以实时监测温度,还具有快速响应、响应准确等特点。

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温度变色材料的性能将进一步提高,应用范围也将更加广泛。

相信未来,温度变色材料将在更多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热敏变色材料

热敏变色材料

热敏变色材料
热敏变色材料是一种能够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的材料,它在现代科技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热敏变色材料的原理是利用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在受热后发生结构变化,从而引起颜色的改变。

这种材料不仅在温度检测、温度显示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还在一些特殊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热敏变色材料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温度显示。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温度变色贴纸等产品,都是利用热敏变色材料制成的。

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热敏变色材料会随之改变颜色,从而让人们直观地感知到温度的变化。

此外,热敏变色材料还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温度报警器、温度控制系统等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便利。

除了温度显示外,热敏变色材料还在一些特殊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比如在医疗领域,热敏变色材料可以用于体温贴的制作,通过贴在患者的额头或腋下,即可实时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为医生提供及时的参考。

在工业生产中,热敏变色材料也被应用于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系统等方面,保障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热敏变色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热敏变色材料的性能也在不断提升,其应用领域也将进一步扩大。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热敏变色材料将会在更多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热敏变色材料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在温度显示、医疗、工业生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它的出现和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也为科技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热敏变色材料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惊喜和便利。

vo2热致变色机理

vo2热致变色机理

vo2热致变色机理
VO2热致变色机理。

VO2是一种具有独特性质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它在温度变化时
表现出引人注目的热致变色特性。

这种材料在室温下是黑色的,但
当温度升高到约68摄氏度时,会突然变成金属光泽的蓝色。

这种热
致变色性质使得VO2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智能窗户、
温度传感器和光学开关等。

VO2的热致变色机理可以追溯到其晶体结构的变化。

在室温下,VO2具有单斜晶体结构,其中金属离子和氧离子的排列方式使得材
料呈现出黑色。

然而,当温度升高时,VO2会经历相变,晶体结构
从单斜相转变为金属相,这导致了材料的颜色从黑色变为蓝色。

这种相变是由于VO2中电子的行为发生了改变。

在室温下,VO2
是一个绝缘体,电子无法自由传导。

但当温度升高时,电子开始在
晶格中移动,使得材料成为了一个金属。

这种电子行为的改变导致
了光学性质的变化,从而呈现出了热致变色的特性。

除了温度,VO2的热致变色还可以受到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
比如压力和化学物质。

这种特性使得VO2成为了一种非常有趣的材料,可以在许多领域中发挥作用。

总的来说,VO2的热致变色机理是由其晶体结构的相变和电子行为的改变所导致的。

这种特性使得VO2在许多应用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和创新。

热致变色聚合物 nature

热致变色聚合物 nature

热致变色聚合物nature什么是热致变色聚合物?热致变色聚合物(Thermochromic polymers)是一种特殊的聚合物材料,其颜色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这种聚合物材料属于智能材料的一种,其主要的特点是当温度发生改变时,会引起化学结构或电子结构的变化,从而导致颜色变化。

热致变色聚合物是由具有热致变色性质的染料或色素与聚合物基质混合而成。

这些染料或色素随着温度的变化会发生吸收光谱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颜色变化。

因此,热致变色聚合物的颜色变化多半是可逆的,即变色多次不会引起性质的损失。

热致变色聚合物主要用于颜色指示、温度控制和温度敏感器等方面,目前已经应用于热感应包装、智能玩具、医药、涂料等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那么热致变色聚合物如何实现颜色的变化呢?热致变色聚合物的颜色变化主要是通过热致变色染料或色素的光谱响应来实现的。

这些染料或色素通常具有一个分子结构,这个分子结构是一种叫做"芳香环"的结构。

当受热致变色材料温度变化时,这个芳香环的构象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分子的吸收光谱发生变化。

颜色的变化就是由于分子吸收光谱变化的结果。

另外,热致变色聚合物的颜色变化还与其化学结构和物理结构相关。

例如,当聚合物分子结构中的某些官能团发生改变时,可能会引起颜色变化。

同时,材料物理结构的变化也可能导致颜色的改变。

例如,材料的哑光效应、玻璃化状态等都会影响颜色变化效果。

因此,热致变色聚合物的颜色变化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有哪些具体的应用?热致变色聚合物目前在诸多领域都有应用,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应用。

1. 食品包装:热致变色聚合物可以用于食品包装中。

例如,为了避免食品在不合适的温度下保存,可以用热致变色聚合物制作食品保鲜盒,当达到一定温度时,盒子颜色就会变化,提醒人们注意。

2. 细菌检测:可以将热致变色聚合物制成细菌检测纸条,纸条在与细菌接触时,会引起颜色变化。

这种检测方法非常方便,根据颜色变化就能判断是否存在细菌。

温度纸原理

温度纸原理

温度纸原理温度纸,又称变色龙纸,是一种能够根据温度变化而改变颜色的特殊纸张。

它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用于测量水温、温度监测等方面。

那么,温度纸是如何实现根据温度变化而改变颜色的呢?接下来,我们将从温度纸的原理入手,来探讨这个有趣的科学现象。

首先,温度纸的变色原理与温度敏感材料的特性密切相关。

温度纸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称为热致变色材料的物质,它具有特殊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热致变色材料的分子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导致颜色的变化。

这种特性使得温度纸能够根据温度的不同而显示出不同的颜色,从而实现温度的可视化显示。

其次,温度纸的变色原理还与光学效应有关。

热致变色材料中的分子在不同温度下会呈现出不同的排列方式,这种排列方式会影响光的折射和反射,进而影响人眼所感知到的颜色。

因此,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热致变色材料的分子排列发生改变,导致光学效应的变化,从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这也是温度纸能够根据温度变化而改变颜色的重要原理之一。

除此之外,温度纸的变色原理还与化学反应有关。

在温度发生变化时,热致变色材料中的化学键可能会发生断裂或重组,导致分子结构的改变,从而引起颜色的变化。

这种化学反应也是温度纸实现变色的重要原理之一。

综上所述,温度纸能够根据温度变化而改变颜色,其原理主要包括温度敏感材料的特性、光学效应和化学反应。

这些原理相互作用,共同作用于温度纸上,使得它能够实现温度的可视化显示。

通过对温度纸原理的深入了解,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使用温度纸,还能够更好地理解温度变化背后的科学原理。

总之,温度纸原理的探讨不仅有助于我们对温度纸的工作原理有更深入的理解,也能够启发我们对其他温度敏感材料的应用和研究。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一起探索科学的奥秘,更好地应用科学知识于实际生活中。

温度变色材料

温度变色材料

温度变色材料
温度变色材料是一种特殊的材料,它可以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

这种材
料在许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比如温度检测、温度感应器、防伪标识等。

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热致相变效应或者热致颜色效应,当温度发生变化时,材料的结构或者颜色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温度变色材料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基于热致相变效应的材料,另一种是
基于热致颜色效应的材料。

前者的典型代表是热致相变涂层,它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在不同的相变温度下发生相变,从而改变颜色。

而后者的典型代表是热致颜色粉末,它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在不同的温度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温度变色材料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温度检测领域,它可以被用于温度传感器中,通过颜色的变化来指示温度的变化,这在一些特殊环境下非常有用。

在防伪标识领域,温度变色材料可以被应用于一些高端产品的防伪标识中,通过温度变色来验证产品的真伪。

此外,在艺术领域,温度变色材料也可以被应用于一些特殊的艺术品中,通过温度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增加了艺术品的观赏性。

温度变色材料的制备方法也多种多样。

常见的制备方法包括溶液法、溶胶-凝
胶法、共沉淀法、溶剂热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

总的来说,温度变色材料是一种非常有趣且实用的材料,它在许多领域都有着
重要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温度变色材料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乐趣。

温变颜料

温变颜料

晨美温变颜料晨美温变颜料有低温到高温多种温度区间,根据温度不同大体分为低温变色(10℃左右)、手感变色(30℃左右)、高温变色(40℃、50℃、60℃、70℃、80℃)等材料;温变粉有色到无色、无色到有色系列,品种有消(发)色红、桃红、金红、玫红、黄、金黄、蓝、黑、灰、宝石蓝、墨绿、草绿、孔雀绿等。

可用于制作防伪油墨(丝印、胶印、凹印、柔印)、涂料及注塑等用途温度变色粉晨美温度变色粉又称热变色粉、热敏变色粉,此类颜料分二大类:常温下显示其特定颜色。

经加温后颜色退去变成无色,冷却后立即恢复到原有颜色,因其变色过程可逆,称为“有色变无色可逆温变颜料”;在常温下显示无色,经加温后变成另一种颜色,冷却后又恢复原来的无色,因其变化过程可逆,称为“可逆温变发色颜料”(无色变有色)温变防伪材料有低温到高温多种温度范围,根据温度不同大体可以分为:低温变色(6—10℃左右)、手感变色(30℃左右)、高温变色(40—80℃)等材料。

温变粉有:无色到有色、有色到无色系列,品种有消色和发色两种,颜色分为:红色、黄色、兰色、黑色、灰色、墨绿、草绿、玫红、金红等。

以上由专业生产销售温变粉的晨美颜料有限公司收集整理。

光学变色颜料光学变色颜料(简称光变颜料变色龙色粉OVP)通过对光线的选择性反射而形成鲜明、奇特的随角异色效果,在观察角度和光线入射角不同的情况下,每片颜料会反射出缤纷的色彩变化。

如红色到黄色、金绿到蓝色。

光变颜料能用油墨、涂料的常规方法混合涂覆到到各种基材上,如塑料、木材、金属、纸张、陶瓷、玻璃等,使用方法简单类似珠光颜料、片状金属颜料,已广泛应用于车辆的车身或车身部件、塑料制品、家具、鞋具、人造革、工艺品、运动器材、高档服饰、化妆品高档包装、以及涂饰行业中;此外可应用于印刷品的防伪。

光变颜料与另一作为补色调的颜料相混合使用,以此着色的部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产生无穷的色彩变幻。

热致变色

热致变色

由三芳甲烷类热致变色色素制成的热致变材料其基本成分有三种: 由三芳甲烷类热致变色色素制成的热致变材料其基本成分有三种: 1.热致变色色素,它决定了材料自身的颜色和变化后的颜色 热致变色色素, 热致变色色素 2.可提供质子的羟基类化合物,如双酚 ,它影响颜色的深度 可提供质子的羟基类化合物, 可提供质子的羟基类化合物 如双酚A, 3.具有极性的有机溶剂,如高级脂肪醇,它控制变色温度 具有极性的有机溶剂,如高级脂肪醇, 具有极性的有机溶剂 由各种醇控制的变色温度 高级醇 正辛醇 正癸醇 月桂醇 肉豆蔻纯 鲸蜡醇 硬脂醇 正二醇 变色温度/ 变色温度 0C -28~-21 -10~-3 7~14 26~31 35~40 39~45 48~57
上述材料主要用于电器设备发热部位的安全界限指示, 上述材料主要用于电器设备发热部位的安全界限指示,机械设备过热部件的 故障指示,转轴等摩擦部件发热的早期发现, 故障指示,转轴等摩擦部件发热的早期发现,加热器件表面温度分布的测定 等。
有机热致变色材料
有机热致变色材料因为其毒性较小且颜色变化明显,受到广泛关注。 有机热致变色材料因为其毒性较小且颜色变化明显,受到广泛关注。 液晶和 两大类。 实用化的有机热致变色材料主要有液晶 荧烷两大类 实用化的有机热致变色材料主要有液晶和荧烷两大类。热致变色液晶 是利用液晶的螺旋状体系受热发生螺距变化而引起颜色变化的性能, 是利用液晶的螺旋状体系受热发生螺距变化而引起颜色变化的性能, 颜色随温度变化产生连续性的改变。荧烷类有机热致变色色素, 颜色随温度变化产生连续性的改变。荧烷类有机热致变色色素,主要 用于热敏记录纸,防伪印刷品,工艺品,玩具等。 用于热敏记录纸,防伪印刷品,工艺品,玩具等。 具有热致变色性能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有三芳甲烷类 荧烷类, 三芳甲烷类, 具有热致变色性能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有三芳甲烷类,荧烷类,螺吡喃 席夫碱类,由于所处介质的酸碱变化而引起分子结构变化, 类,席夫碱类,由于所处介质的酸碱变化而引起分子结构变化,以致 发生了颜色变化,也有受热产生结构变化的。 发生了颜色变化,也有受热产生结构变化的。前三类化合物变色的化 学原理是分子体系中的一个碳原子由sp 杂化态转为sp 杂化态, 学原理是分子体系中的一个碳原子由 3杂化态转为 2杂化态,使原 先被隔离开的π体系转变为完整的大 体系, 体系转变为完整的大π体系 先被隔离开的 体系转变为完整的大 体系,进而使化合物从无色变 为有色。含邻羟基的席夫碱类热致变色物质, 为有色。含邻羟基的席夫碱类热致变色物质,其化学结构存在烯醇式 和酮式两个构造, 和酮式两个构造,它们的变色是由于这两个互变异构体之间存在一个 对温度敏感的平衡。 对温度敏感的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致变色示温材料
现在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测温技术简单、快速、方便准确, 新型的示温
材料便应运而生, 它们可以用在难以处理的危险地区或暂时不能接近的地方。

国内外研制示温材料多年, 并已取得相当成就, 开发了许多用于示温的在温度变化时
颜色产生明显改变的热色性材料。

目前, 科学家们已在无机物、有机物、聚合物以及液晶等各类化合物中发现大量具有热致变色特性的物质, 它们的颜色变化人们
通过肉眼即可观察到, 热色性材料主要用于合成新型的可变色颜料或示温涂料。

2 示温涂料
示温涂料主要包括相变涂料和色变涂料, 相变涂料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一种是通过选用规定温度下能熔融的结晶物质作温度指示剂, 利用熔融前后涂层颜色发
生变化来测定物体表面温度。

某些物质在室温下是固体状态时呈乳白色, 温度升高达到熔点时, 该物质熔化, 变成无色透明状态, 例如硬脂酸盐熔融成无色透明液体, 如果把它们涂到深色物体上, 低于100℃是白色,高于100℃时会呈现物体本来的颜色。

另一种是吸收型, 选用具有固定熔点的热敏物质与有色颜料混合, 达到熔点温度时, 由于有色颜料吸附, 体系颜色发生变化, 达到测温目的。

例如, 二甲基氨苯偶氮苯15份,二氧化钛4.5份,二甲基纤维素2.5份, 水, 于114℃下熔融, 由黄色变为橙色。

还有一些熔融物质, 如脂肪族高级醇类, 脂肪酸类, 氨基酸, 酯、醚等在某一温度发生凝固熔融现象, 控制显色剂成分的电子接受反应, 使其可逆
变色; 例如当高级脂肪醇在孔雀绿内酯和4—羟基香豆素混合制成可逆示温涂料时, 其显色消色是随生成物凝固熔融而产生的, 低温时变色剂孔雀绿内酯供给4—羟基
香豆素电子而显色, 而在高温时发生熔融, 孔雀绿内酯保留电子而成很淡的颜色。

其变色温度是组成物中熔融性化合物的熔点附近的温度, 熔融性物质是起显色与
消色的作用而存在, 能作为熔融性化合物的物质很多, 主要是有机化合物, 其中
脂肪族高级醇类更好。

这类示温涂料组分之一的电子给予组分是具有释放电子性和
显色性的有机化合物, 另一组分是电子接受组分, 大多数是带有羟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和酚羟基化合物或衍生物, 作用是吸收释放电子。

这两组分是氧化还原电位接近, 利用温度变化时, 两者的氧化还原电位相对变化程度不同, 使得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能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色变涂料主要是利用温度变化时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的热色性材料的颜色变化来指示温度, 热色性材料的变色性能起决定性作用, 无机热色性材料主要用于制成色变涂料。

3 无机热色性材料
无机热色性材料变色机理较多, 有的还比较复杂, 其中一个重要的机理是晶型转变机理, 结晶物质加热到一定温度, 从一种晶型转变到另一种晶型, 导致颜色改变, 冷却到室温后, 晶型复原,颜色也随之复原。

大多数金属离子化合物具有这一机理, 例如CuHgl4,Ag2Hgl4等。

无机类热色材料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耐温性, 但可逆性和灵敏性较差, 它们晶型改变出现的颜色变化滞后于温度变化, 同时复原过程的颜色变化滞后现象更为明显, 当温度降低过快时, 有时可能出现颜色“僵化”现象。

因此研制开发温度应答性好, 颜色变化的程度与温度变化线性关系好的无机变色材料对拓展其应用范围是有积极意义。

无机变色材料大多数具有同质多晶现象, 而晶型改变又分为重建型转变和位移型转变。

破坏原子键合,改变次级配位使晶体结构完全改变原样的转变型称为重建型转变。

虽有次级配位的转变, 但不破坏键使结构发生畸变或晶格常数改变,这类转变称为位移型转变。

它具有转变时需较低热量, 转变迅速的特点。

科研人员研制的许多可逆热致变色材料属于这一转变, 钒酸盐、铬酸盐及它们的混合物是主要的, 三价铬离子具有热色现象, 温度变化时离子晶格膨胀或收缩, 在化合物中铬
离子占据八面体或似八面体格点阵, 温度变化时, 它与中心离子的距离发生变化, 此时导致颜色改变, 在混合体中, 随铬含量改变,晶格常数也发生变化, 导致颜色变化, 因此目前无机热色材料最多的是铬酸盐及其混合物, 如PbCrO4。

日本近年来研制了一些亲型含Cr可逆无机变色材料。

这种材料是多种金属氧化物的多晶体,组成为: (1) Pb2-yMyCr1-xNXO5,M为Mo、W、S、Se、Te、N为Ti、Zr、Hf、Ta、Nb、Sn等原子, 0≤x<1, 0<y<0.3,如Pb2CrO5; (2)Tl2xM2(1-x)CrO4, M为Na、K、Rb、Cs等, x为0~1之间的实数, 如Tl2CrO4; (3)MCrO4,M为Na2、K2、Rb2、Cs2、Sr2、Tl2、1/3(Tl2MG2)、1/2(Tl2Sr)、1/2(Tl2Ba)、Tl2Ba(CrO2)2等。

中科院电子研究所的计秉彝以镧系元素的铬酸盐为基料, 钨酸盐为添加剂, 按一定的重量比混合便得到了一系列的热变色示温材料, 它避免使用毒性大的铊盐, 且具有多个变色温度, 耐高温、无毒、无腐蚀性, 可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例如, 铬酸镧:钨酸钾=95:5时制得的一示温材料, 其颜色与温度的关系如下: 许多科研人员在研制无机变色材料注意到了掺杂、加添加剂具有积极的作用。

宋文学研制了BiVO4热色材料, 为可逆多变色型, 变色范围: 黄(室温)→橙(120℃)→红(200℃), 南化集团公司研究院的陈建梅等通过控制Bi与V的比, 通过掺入耐高温白色氧化物, 碳酸盐或氢氧化物等提高了变色材料的灵敏性和耐热性,制得变色温度低, 滞后时间短的Bi—V系无机可逆热变色材料, 110℃可由黄色变为橙红色, 可逆重复性好,变色滞后时间小于1分钟。

通过在PbCrO4中分别掺入Ti、Zr、Bi和Mn的氧化物, 使得变色材料的变色温度有所降低, 化学稳定性也提高了。

还有将Pb2CrO5与具有热色性的Pb2MO5(M=Mo、W、S、Se、Fe)形成固溶体, 以Pb2Cr1-xO5表示, 在铬的位置上有微量的空格存在, 向该空格中引入前述M元素
化合物,既使量引入很少, 其热致变色性也会增加, 随温度的升高, 色调从橙色→赤橙→茶色, 且热跟踪性好, 这种材料耐温、耐久, 有足够的可逆重复寿命。

晶型的可逆转变较困难, 因此目前理想的可逆型无机变色材料较少, 而不可
逆示温的无机变色颜料种类繁多, 主要是铅、镍、钴、铁、镉、锶、锌等的硫酸盐、硝酸盐、铬酸盐、硫化物等。

一般说来, 氧化物用作较高温度(800℃以上)陶瓷变
色颜料, 它们的变色机理涉及热分解、氧化或固相反应。

无机变色材料虽然有较好的耐温性, 但是变色温度偏高,在低温领域使用受到
限制。

目前低温无机变色材料(100℃以下)主要是带结晶水的Co、Ni无机盐, 变色机理主要是结晶水的得失导致颜色变化。

还有一类物质主要是金属配合物示温材料, 常见的是有机含氮的碱性物与
Cu2+或Ni2+的配合物也是很好的低温变色材料。

例如, [(C2H5)2NH2]2CUCL4, 在43℃下由绿色转变成黄色,这类物质变色机理较多, 主要是结构或配位数的变化。

例如, [(CH3)2CHNH2]CuCl3在52℃以上时, 显橙色, 而在52℃以下时显棕色, 这
是由于温度升高时,CuCl3-阴离子中配合物几何构型改变。

Pariyachandi报道了一
种配合物[CuL2(NO3)2],L=反式—1,2—双胺环已烷具有可逆热致变色现象, 机理
是由于半配位的NO3-与CuN2平面之间轴的相互作用。

Ferbinteanu,Marilena报道一种典型无机热致变色材料, 它也是一种配合物, [Ni(AA)3-n(BB)n][PdX4](AA
或BB=2,2—联吡啶和C12H8N2(二氮杂菲);n=0,1;X=Cl,Br)。

它的变色机理是在Ni2+与Cu2+的配位区域之间配位体Cl和AA发生相互迁移, 最后, 配合物变成两中性配合物的混合物, [Ni(AA)3-n(BBnCl2]而导致颜色变化。

人们在研制无机热性材料时还发现热色特性具有一定的继承性, 如VO2、WO3
具有一定的热色性, 因此钒酸盐、钨酸盐具有热色性的就多一些。

这一现象也为研制无机热色性材料提供了一条重要的思路。

能作示温的热色性材料还有高分子体系, 和液晶型的材料, 液晶的显色是利
用不同晶相对光的反射、折射、吸收不同, 而造成颜色的变化, 属物理过程。

液晶
型示温涂料的变色灵敏度在所有示温材料中是最高, 但液晶材料的使用受到两个
因素的制约, 一是必须包囊(微胶囊)方可使用, 二是目前价格较高。

4.结束语
示温材料的应用已拓宽到非测温领域, 研制开发越来越多的新型热色性材料、进一步提高变色稳定性和温度敏感度, 对于大大拓宽其应用领域和应用方式, 促
进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若能用理论去指导研制和生产并适当应用一些物理技术, 一定能尽快开发出更多更好的热色性材料, 从而生产出性能更优越的热致变色示
温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