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建筑在中国的发展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建筑场所精神之美感研究

・ 2 1 l ・
哈尔滨 中华 巴洛克建筑场所精神 之 美感研究
赵广 宇 程 志 军
( 东北农业 大学 园艺学院, 黑龙 江 哈 尔滨 1 5 0 0 3 0 ) 摘 要: 如今 , 哈 尔滨的中华 巴洛克建筑作为一个群落而被整体性的保护起来 , 形成 了一个独具特 色的旅游 区, 并在全 国范围内具有 了一定知名度 , 其建筑价值 已不是 简单 的形 式美 , 而是具有深刻 内涵的场所精神之 关 , 研 究其场所精神之 美的具体 内容 对整个街 区的保 护和丰富旅 游项 目有 着十分重要的现 实意义。 关键 词 : 哈 尔滨 中华 巴洛克 ; 场所精神 ; 美感人们从 喧嚣 的城市空 间引入一个 相对 活交 往 的世 俗 之 美 。 2中华 巴洛克环境空间的情感 审美体验 幽静 的空间 , 仿佛进入 了世外桃源一般 。芦原义信 的《 街道的美学》 情感审美体验是场所精神不可或缺 的, 是指人们和所处对象交 书 中曾经讲到 : 商业街 区道路宽度与两旁建筑之 比 D / H等于 1时 , 流过程 中, 感知 、 融合 、 理解 、 共鸣 与升华 , 达到最好状态从 而得到情 空间 的高度与 宽度存 在均衡 性其 尺度也最理想 ; 当 D / H小于 1 时, 感满足时所表现的一种体验形式 。 情感审美 体验从特指与泛指两个 给人 的感觉较压迫想进入下一个 空间的感觉 ; D / H 大于 1 时 ,空间 特指的情感审美体验是指特定建 筑环境 空间对 特定 的 的封 闭感 随着数值 的增 大强度渐渐下 降。美 国的规划设 计师理查 方 面上理解 , 人们所含有的某种 情感 意味 , 泛指的情感 审美体验是指从一 系列 的 德・ 海德 曼 认 为好 的街 道 比例 为黄 金 分割 比 ,即是 D / H等于 1 : 体验归纳 中所得出的一种人情化 的情感满 足心理状态。 1 . 6 1 8 , 这种 比值 最符合人们 的视觉要求 。而在当时的社会条件状况 2 . 1 特指 的情感审美体验 下, 只需要满足车 、 马、 轿子 、 行人 的交通需要 , 因此老道外街 区比较 中华 巴洛克建筑空 间环境特指 的情感审美体 验是指 中华 巴洛 窄 ,一般 在 8 — 1 0米 ,而街巷两边 2 — 4层 的中华 巴洛克建筑 高度为 比如说 自小 1 0 — 1 4米 , D / H在 0 . 8 — 1 . 4之 间 , 因此 这 种 空 间 尺 度无 论 是 从 芦 原 克建筑环境空 间对特定 的人们所含有的某 种情感 意味 , 生活在道外 区 , 曾经居住 , 生活在中华 巴洛克建 筑空 间环境 的居 民 , 义信还是理查德 ・ 海德曼的街道 空间 比例来看 , 街道尺度均较匀称 , 他们 都会对生活 的房屋和环境 空间留下非常深刻的 ( 下转 2 7 9页 ) 既不显得过于狭窄 , 又不失亲切 的舒适感和视觉美感 。
哈尔滨市中华巴洛克三期改造项目浅谈

哈尔滨市中华巴洛克三期改造项目浅谈发布时间:2022-11-30T07:35:20.809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22期作者:刘通1 范美玲2[导读] 目前国内只有北京、哈尔滨等地还保有“中华巴洛克”建筑群[1],而哈尔滨保留的建筑面积最大。
1.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市1500002.哈尔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黑龙江哈尔滨市150000摘要:本文在国家大力推行老旧小区改造的背景下,结合哈尔滨市道外区中华巴洛克街区改造项目,重点论述项目背景、已完成重点工作、下一步工作计划及存在问题,为项目推进提供解决方案,也为国内其它城市历史风情街区改造项目提供经验分享。
关键词:中华巴洛克、改造、市政基础设施一、背景目前国内只有北京、哈尔滨等地还保有“中华巴洛克”建筑群[1],而哈尔滨保留的建筑面积最大。
哈尔滨市政府希望通过对该建筑群的保护更新,为哈尔滨打造个性突出的城市名片[2]。
加快深入开发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立足打造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都市旅游景观和哈尔滨市城市记忆名片[3],哈尔滨市中华巴洛克三期改造项目于2022年3月被列为“黑龙江省百大”项目[4],项目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中部,南起南勋街-丰润街,北至同发街-升平街-友谊东路-地灵街,西起景阳街,东至十道街,占地面积约二十万平方米,改造总建筑面积约十四万平方米。
配套改造市政基础设施(包含排水、供水、燃气、供电和道路)等工程;此外还配套建设景观工程,含园林绿化、铺装小品等。
项目投资估约三十亿元,项目资金来源为政府专项债券23.36亿元,5.84亿元由地方政府配套解决。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委托哈尔滨市城市建设城投集团作为代建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项目全过程咨询及设计单位。
二、项目已完成重点工作(一)规划编制工作哈尔滨市中华巴洛克三期改造项目规划用地范围约20.41公顷,规划提出了“业态+空间”的规划思路,将三期范围建设单元控制在约80个院落和三条主要步行街区域内,对院落单元提出了初步的业态布局。
山墙建筑艺术形式的类型与演变

山墙建筑艺术形式的类型与演变作者:何洲华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20年第06期摘要:山墙是石库门建筑的结构主体和装饰重点。
石库门的山墙包括了传统中式、巴洛克式和现代式,各式山墙与石库门的各个发展阶段相对应,部分样式的影响力一直持续至今。
石库门山墙演变见证了上海的文化起源与发展。
对上海石库门山墙做调查、分类和演化研究有助于理清石库门的发展脉络,还原石库门建筑的文化身份并为石库门遗产的修缮和复原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石库门山墙;巴洛克;观音兜山墙;马头墙;人字形山墙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上海市社区教育系列微课一等奖项目《走进石库门》系列微课开发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上海石库门的起源与建造上海开埠以后,小刀会起义占领上海县城以及太平军三次进攻上海,使得江浙皖各地的豪绅、富商、地主及大量贫民相继涌入上海租界,住房严重缺乏。
外国侨商抓住时机,建起大量毗连式简陋木板房高价出租牟利。
毗连式木板屋设施简陋,防火性能差。
1869年租界工部局颁布《上海洋泾浜北首租界章程》,取缔租界内易燃的简易联排木板房,这成为上海石库门诞生的标志[1]。
石库门单体脱胎于江南传统天井院民居,仿英国联排住宅纵横联列成高密度里弄住宅,在后期的发展中渐渐融入了各种西式建筑元素并逐渐演变为新式里弄住宅。
最早的石库门由租界外商投资,出租给租界内的华人,之后民族资本及官僚资本也参与投资。
石库门的建造者主要是上海水木作工匠。
上海本地的水木作分为绍兴与浙甬(宁波)两派。
其中,宁波帮在上海的人最多,1823年成立水木作公所,参加公所的还包括上海、绍兴籍工匠[2]。
1909年,石志相等创办浙甬同业公会,位于闸北裕通路。
绍兴同业公会由杨斯盛于1906年创办,位于湖北路安仁街硝皮弄。
后来,两所合并成立上海市营造厂同业公会[3]。
两派水木作祖籍绍兴与宁波毗邻,文化同源。
上海租界由移民起步,早期的上海移民中,宁波籍移民占70%。
从建造者和居住者两方面可以推断上海石库门主要起源于宁波,本文对早期石库门山墙研究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从巴洛克到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演变

从巴洛克到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演变建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不仅满足人们居住、工作、娱乐的需求,同时也承载着社会历史、文化传承和艺术表现等多重功能。
巴洛克和现代主义是两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建筑风格,二者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艺术理念的演变。
本文将从巴洛克建筑的诞生、特点及其演变到现代主义建筑的兴起和主要特征,探讨从巴洛克到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演变过程。
一、巴洛克建筑的诞生与特点1.1 巴洛克建筑的起源巴洛克建筑起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是以哥特式建筑为基础,并受到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建筑风格。
它的典型代表是意大利的圣伯多禄大殿和法国的凡尔赛宫,巴洛克建筑在欧洲大陆迅速传播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1.2 巴洛克建筑的特点巴洛克建筑注重对称感和动态感的表现,追求视觉效果上的震撼和夸张。
其特点包括:(1)曲线和弧线的应用:巴洛克建筑采用了大量的曲线和弧线,使建筑形式更加流畅优美。
(2)浮雕和雕塑的运用:在建筑表面广泛运用浮雕和雕塑,丰富了建筑的装饰效果,营造出雄伟壮观的氛围。
(3)壮丽的装饰细节:巴洛克建筑以富丽堂皇的装饰细节闻名,使用大量的石雕、壁画、壁柱等,给人一种华丽、富贵的感觉。
二、巴洛克建筑风格的演变2.1 巴洛克建筑在欧洲的传播与变化随着巴洛克风格的快速传播,不同地区的建筑师纷纷加入到巴洛克建筑的创作中,使其在各地产生了丰富多样的变化。
比如在意大利,巴洛克建筑更加注重景观效果,如圣伯多禄大殿的巨大圆顶和宏伟的广场;而在法国,巴洛克风格则更加侧重对称和几何形状的运用,如凡尔赛宫的庄严和谐。
2.2 巴洛克风格在殖民地建筑中的演绎巴洛克建筑也在殖民地地区得到了广泛运用,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格。
比如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由于受到土地、气候和当地文化的影响,巴洛克建筑在此地形成了与欧洲巴洛克不同的风格,兼容了土著文化的元素。
三、现代主义建筑的兴起与特点3.1 现代主义建筑的起源现代主义建筑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建筑风格,它是对传统建筑形式的反叛和革新。
十巴洛克建筑

• 巴洛克建筑的主要特征(186页) • 1 炫耀财富 • 2 追求新奇 • 3 趋向自然 • 4 有庄严隆重和充满欢乐的气氛
• 这些特征是文艺复兴晚期手法主义的发展
巴洛克教堂的兴建
• 社会背景:
• 宗教与现实有了密切联系 • 在中小型为主的教堂中投入了感情因素 • 建筑和艺术处理多样化,追求自由表现
(3)立面上,打破16世纪与17世纪惯用的双层立面构图定 势,以巨大的科林斯壁柱支撑着一个大山花,其内再由两 颗独立的爱奥尼立柱支撑着圆弧形门廊,充满强烈的动态 感。
教堂前有一微型小广场,像是有意模仿圣彼得教堂广场。
以巨大的科林
斯壁柱支撑着 一个大山花, 其内再由两颗 独立的爱奥尼
圣 安 德
立柱支撑着圆
罗 马 的 圣 卡 罗 教 堂
立面山花断开,檐部水平弯曲,墙面凹凸度很大,装饰丰富, 有强烈的光影效果。
罗 马 的 圣
卡 罗 教 堂
罗
内部借助椭圆形的藻
马
井形成一个神奇美丽
的
的空间,内部墙面几
圣
乎没有直角,完全是
卡
由曲面构成,凹凸变
罗
化,动感十足。
教
堂
罗 马 的 圣
卡 罗 教 堂
3、罗马圣安德烈教堂
罗 马 的 西 班 牙
大 台 阶
广 场
圆弧形的阶梯由低 向高延伸,宽大 而松散,极具动
罗 马
态效果,它的走
的
向对轴线做了略 微修正,以便和 教堂之间的方尖
西 班
碑相互对位。
牙
大
台
阶
广
场
在靠近弧形梯段逐渐的 弧形栏杆的怀抱下, 一座方尖碑拔地而起, 成为大台阶与顶部圣 三一教堂的过渡元素, 使之成为一个和谐的 整体,在这个环境中 大台阶作为一个通往 广场和教堂的功能构 件,已升华为整个广 场空间的艺术主体和 视觉中心,也成为罗 马城市设计中最富有 艺术特色的开放空间, 并巧妙地连接了两个 不同高度的空间,形 成一个更大的城市空 间。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建筑外装饰特征研究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建筑外装饰特征研究》摘要:在“中华巴洛克”建筑的立面装饰与设计中,广泛运用了“巴洛克”式建筑的绘画、雕塑、浮雕等多种造型手段和创作技法,使建筑物外观,形成了华丽、精美与富丽堂皇的的装饰效果,“中华巴洛克”建筑在哈尔滨、武汉、北京等城市都有遗存,但目前最大、最完整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则在哈尔滨市道外区,”作为哈尔滨开埠最早的街道,道外区靖宇街成为“中华巴洛克”建筑最集中的地区,形成鱼骨状的老街(图1),西起景阳街、东至十道街,北起升平街、南至南勋街,面积53.11公顷,被誉为“中华巴洛克建筑博物馆”摘要:近代哈尔滨在道外区有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对这种建筑的典型代表纯化医院从建筑特征和外装饰效果进行剖析,运用多角度观察,逐层深入的方法研究其细部装饰特点和装饰的主题趣味,总结出创作者心理的追求和情感。
并通过对中西文化融合的特征总结,提出在异质文化“入侵”时,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建筑因表现出包容、融合、吸收的态度,而形成了这种特殊的形式。
关键词:“中华巴洛克”建筑装饰特征纯化医院一、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建筑理论基础“巴洛克建筑”的概念最早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及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而“中华巴洛克”这一名词在中国最早被提及的是日本学者西泽泰彦。
他在《哈尔滨近代建筑的特色》一文中写道:“在哈尔滨近代建筑中,中国系样式包括两类:一是符合中国古代建筑样式规范的,可称为‘中国样式’;一是基于中国工匠对西洋古典建筑样式的理解而造就出来的,可称之为“中华巴洛克”建筑。
”“中华巴洛克”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一种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风格的折衷。
《巴洛克风格》课件

巴洛克艺术的动态和情感表达启 发了浪漫主义艺术家,如德拉克
洛瓦等。
巴洛克艺术在19世纪末和20世 纪初的复古主义潮流中再次受到 重视,影响了许多艺术家和设计
师。
03
巴洛克建筑风格
巴洛克建筑的特点
丰富的细节
巴洛克建筑注重细节的装饰,常 常使用雕刻、浮雕和壁画等手法 来增加建筑的视觉效果。
光线和阴影的运用
巴洛克建筑善于运用光线和阴影 ,通过精心设计的窗户和光影效 果来营造神秘和神圣的氛围。
01
动态与复杂的外观
巴洛克建筑强调动态和复杂的外 观,通过使用曲线、涡卷和复杂 的装饰来创造动态感。
02
03
宏伟的规模
巴洛克建筑追求宏伟和壮观,通 过庞大的规模和气势来展现权力 和宗教的威严。
04
巴洛克建筑的代表作品
对建筑和室内设计的影响
巴洛克绘画所呈现出的富丽堂皇的效 果,也对建筑和室内设计产生了影响 ,成为欧洲宫廷和教堂建筑的重要风 格之一。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伦勃朗 (Rembrandt)
荷兰画家伦勃朗也是巴洛克绘画的重要代表,他的作品以深邃的光影处理和情感表达著称 。
巴洛克绘画的影响
对后世绘画的影响
对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巴洛克绘画对后世绘画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成为欧洲艺术史上重要的流派 之一。
巴洛克绘画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戏剧性 ,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的动荡和变革 ,也影响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价 值观念。
总结词
巴洛克风格对欧洲艺术和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影响了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等后续艺术风格,还对现 代艺术和设计产生了影响。
详细描述
巴洛克风格在欧洲艺术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传统,又为古典主义和浪漫主 义等后续艺术风格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巴洛克风格中的一些元素也影响了现代艺术和设计,如现代建筑 中的曲线和动态构图等。
不同时期建筑风格分析

不同时期建筑风格分析巴洛克式建筑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
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巴洛克建筑的主要特点:第一,炫耀财富;大量使用贵重的材料,充满了装饰,色彩艳丽,一身珠光宝气。
第二,追求新奇;建筑师们标新立异,前所未见的建筑形象和手法层出不穷。
而创新的主要路径是,首先,赋予建筑实体和空间以动态,或者波折流转,或者少乱冲突;其次,打破建筑、雕塑和绘画的界限,使它们相互渗透;再次,则是不顾结构逻辑,采用非理性的组合,取得反常的幻觉效果。
第三,趋向自然;在郊外兴建了许多别墅,园林艺术有所发展。
在城里造了一些开敞的广场。
建筑也渐渐开敞,并在装饰中增加了自然材料。
第四,城市和建筑;常有一种庄严隆重、刚劲有力,然而又充满欢乐的兴致勃勃的气氛。
这些特征是文艺复兴晚期手法主义的发展。
17世纪罗马的巴洛克式城市设计,它的街道、广场、园林、等等也对欧洲各国有很广泛的影响。
在造园艺术领域。
所谓意大利式园林,就以意大利的巴洛克园林为主要代表。
巴洛克建筑主要分一下三种情况:●教堂,特点:第一、节奏不规则地跳跃,例如,爱用双柱,甚至以3棵柱子为一组,开间的宽窄变化也很大;第二、突出垂直分布,用的是叠柱式,却把基座、檐部甚至山花都做成断折式的,加强上下的联系,而破坏柱式固有的水平联系;第三、追求强烈的体积和光影变化,起初,3/4柱取代了薄壁柱,后来,倚柱又取代了3/4柱,墙上作深深的壁龛;第四、有意制造反常出奇的新形式;第五、制造建筑的动态,不稳定,空间流动(壁画和雕刻);●城市广场波波洛广场位于罗马北端波波洛城门南侧,是昔日北往门户,交通位置很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风 格 的 。如 上海 董家 渡 天主 教堂 (8 3 、汇 丰银 行 15) (8 0 、 岛总督府 医院 (9 3 等 。但 同时 传入 的还 有 18 )青 10) 罗曼 式 、 占廷 式 、 拜 哥特 式 、 文艺 复兴 式 、 古典 主 义式 、 折 衷主 义 式 、 民地 式 等 , 至 和 欧 洲几 乎 同步 出现 新 艺 殖 甚 术 风格 。由于 巴洛 克是 当时 国人 易接受 的一种文 化 。因 此 , 同期 中 国业 主 兴建 的所 谓“ 式 ” 筑 中, 在 洋 建 巴洛 克 及 变 体 占 了主 流 。重 要 实例 如 , 陆 军 部衙 署 (9 8 清 10  ̄
一
1 巴洛克建筑在 中国的传播与变异
巴教 堂 尚有残迹 外, 悉毁 。 从大 三 巴教 堂残壁 看 , 属早 期 巴洛 克风格 。 清 初 至 清 中 叶, 主教 传 播 受 到清 廷 限 制, 及 晚 天 不 明广泛 。乾 隆帝 受西洋 画 的启 发, 命意 大利 传 教 士朗世 宁 (. a t g i n , 6 8 l6 ) G C s i l o e 1 8  ̄ 7 6 、法 国传 教 士王致 诚
谓“ 中华 巴洛 克 ” 。在 中国传 统建筑 向近代 转 型 时, 巴洛 琉璃 瓦增 添 了 巴洛 克 的珠光 宝气 , 同时 也发现 不 同于 巴 克调 和 了若干冲 突 。 洛 克的一 种秩 序 。它有 一个 中心 , 观 水法 ” 即“ 台上 的宝 座 。景 区所有 建筑 被 围绕它 展 开 : 背 后用作 庇 护 的半 从
1l~ 17) 7 5 7 4 设计监 造 了长春 园西洋楼 。 长 春 园 西洋 楼 吸 收 了 巴洛 克 为主 的西 方 园林 布 局 1 1 ) 北京 农事 试验 场 的大 门和 畅观 楼 (9 6 、 京瑞 90、 10 )北 和建 筑风 格 。同 时, 又遵 照 中 国皇 帝 的 旨意和 宫廷 礼仪 蚨祥 绸 布庄 (9 0 等 。从 建筑类 型看 , 10 ) 它涵 盖 了包 括办 典章 , 且施 工用 中国工匠 、 材料 和 工 艺 。这 样 , 洲 的 巴 公 、 业 、 院 、 校 、 欧 商 医 学 园林 建筑 等 主 要类 型 。从 传播 面 洛克 揉进 了 中国建筑 的秩 序, 细部 处理 和 工 艺特 征 中国 看, 甚至 播及 扩散 到村 镇 。
广东建材 21 年第4 00 期
建筑设计与装饰
巴洛克建 筑在 中 国的发 展
陈 秀 珍
( 东省建筑设计研究 院) 广
这 巴洛 克建筑 是 1 ~ 1 纪在 意大 利文 艺 复兴 建筑 终端用 于 收束 的北 山方 亭, 些 仍然 能感 受 到 中 国宫苑 7 8世 的秩 序和 趣味 。 远 瀛观— — 大水 法—— 观 水法 ” 区的 “ 景 基础 上发展 起来 的 一种建 筑和 装饰 风 格 , 其特 点 是外 形 自由 , 型追求 新奇 , 造 喜好 富丽 的装 饰 和雕 刻 、 烈 的色 建筑 最接 近于 巴洛 克 原貌, 布局 也酷 似 巴洛 克式 广场 。 强 彩, 常用 穿插 的 曲面 和椭 圆形 空 问 。巴洛 克建 筑在 中国 但仔 细 品评 ,不 仅 发 现 融汇 到 巴洛 克形 态 中 的重 檐 屋 宝顶 、 鼎炉 、 云纹饰 , 卷 发现 中 国的汉 白玉 雕 刻 、 五色 的传 播与 变异 过程 , 与 中国传 统建 筑合 流 , 成 了所 项 、 并 生
圆形 石屏 风, 到前 景大水 法 、 喷水 塔 , 以及 作 为远 景 的远 巴洛 克 建筑 1 7世 纪初 传 入 中 国 , O世 纪 3 2 0年 代 瀛 观 。这 ~ 中心使 巴洛 克流动 的 空 间凝 固化 了。长春 园 以后逐 步蜕 变消 失 。 巴洛 克建筑 传 入 中 国, 从 明末 耶 西洋楼 并 非孤例 。几乎 同 时, 州一 些私 家宅 园也受 到 是 扬 稣会 士来华 传教 开始 的 。从建筑 风 格 内部演 变 脉络 看 , 巴洛 克 的影响 。 是文艺 复兴 盛期 米开 朗琪 罗风格 的流变 。外 部 环境 , 则 清 中叶 以长 春 园为代 表 的西洋 楼 , 中 国首 次主动 是 是天主 教会 推波 助澜使 然 。 意大 利耶 稣会 传教 士 罗明坚 引入西 方 巴洛 克建筑 , 与 中 国传 统 建筑 繁缛 的细 部纹 它 (i h e e u g e i 1 4  ̄ 10 ) 首次 被奉 派 到 中 国, 饰 合流 , 国材 料和 施工 工艺 又使 国人 易摹仿 。在 以后 M c a 1 R g ir , 5 3 6 7 本 在 广东传 教 。此后 , 断有 天主 教耶 稣会 士 随 西方 商船 不 个 多世纪 中, 多呈“ 很 中华 巴洛 克 ” 风格 的所 谓洋 式建 来 华 。其 中较 有影 响 的如利 玛窦 、 华 民 、 尼 阁 、 龙 金 艾儒 筑 , 可 以从长春 园西洋楼 中找到 原型 。 都 略 等 。明末清 初, 国已有 l 省设立 了天主教 堂 。较 中 3个 追 逐洋风 , 中华 巴洛 克盛行 。 1 4 从 8 0年鸦 片 战争打 有 影响 的如澳 门大 三 巴教堂 (6 2 、 10 ) 上海 嘉 定天 主教 堂 开 了通 商 口岸 , 西方 建筑 随之 大量 涌入 中 国 。建筑类 型 (6 1 、 昌蛇 山天 主 教 堂 (6 8 、 12 ) 武 1 3 ) 北京 宣 武 门天 主 教 也不 再 限于 教堂 , 宽至 领 事馆 、 行 、 拓 U 洋 银行 、 部局 、 工 俱 堂 (6 0 和府右 街蚕 池 口天 主教堂 (6 2 。 今 除大 三 乐部 、 场 、 15) 19 ) 但 商 医院和 学校 等 。这批 建 筑 中, 些 是呈 巴洛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