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县人民医院

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

为了规范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院内交叉感染,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特制定本办法:

一、按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规定,在门诊大厅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分诊点,并负责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由科主任负责进行组织管理。

二、预检分诊点标识、流程醒目明确,预检分诊点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标准防护程序,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三、各科室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注意询问病人有关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四、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同期和流行趋势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医院当接到卫生部和省市地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后,或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必要时设立相对独立的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处,并引导分诊病人首先到预检处检诊,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五、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应依法采取隔离或控制传播措施,并按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页脚内容1

六、医院不具备传染病救治病人能力时,应及时报告科主任及医务科,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院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院。

七、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病人时,应按规定使用专用车辆。

八、感染性疾病科应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九、科主任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应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及传染病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从事传染病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及有关工作制度。

十、医务科加强对预检分诊工作的监督管理,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应依法查处。

预检分诊处人员工作职责

从事传染病预检分诊的工作人员要掌握感染性疾病病人诊疗流程,熟悉各种法定传染病的特点。

对来院就诊的每位患者进行询问病史,并按病种进行分诊。

凡体温在38℃以上呼吸道症状的病人,免费提供一次性口罩,先就诊后挂号。

页脚内容2

分诊处工作人员应将发热呼吸道疾病介绍到发热门诊并做好登记工作。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体温计一用一消毒,接触要求进行消毒隔离处理。

预检分诊处工作人员应知应会

一、发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到专用隔离诊室或引导至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治疗,可能污染的区域应及时消毒,及时采取隔离措施,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进行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二、加强医务人员的卫生,在诊疗护理病人后,特别是直接接触病人的分泌液,血液,口腔黏膜,皮肤疱疹等高危操作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遇污染时要随时清洗消毒,病人流量多时需要增加清洁次数。

三、医护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按照六部洗手法用流动水洗手

1.接触病人前后,特别接触有破损的皮肤,粘膜和侵蚀性操作前后;

页脚内容3

2.进行无菌操作前后,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TCU,新生儿室,烧伤病房,感染性疾病等重点部门时,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

3.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4.脱手套后。

四、医护人员下列情况下应进行手的消毒

1.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

2.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物品后;

3.接触特殊感染病原后;

具体方法为用快速消毒剂揉搓双手或用消毒剂浸泡双手。

预检分诊处患儿及陪人所产生的生活用品一律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等)和寄生虫(原虫或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两者都属于感染性疾病,但感染性疾病不一定有传染性,其中有传染性的疾病才称为传染病。

页脚内容4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有传染性,流行性,免疫性,病原体。

构成流行过程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或动物。包括①患者、②隐性感染者、③病原携带者、④受感染的动物等。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其中有:①空气、飞沫②水、食物、苍蝇等③手、用具、玩具④吸血节动物⑤血液、体液、血制品⑥土壤。

易感人群: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的比例决定该人群的易感性。

传播方式有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飞沫传播。

我国传染病分类及病种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计38种。

甲类传染病(2种):为强制性管理的传染病。发现后城镇6小时上报。

包括:1.霍乱 2.鼠疫共2种

乙类传染病(25种):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发现后要求12小时内上报。

包括:3.传染性非典型型肺炎4.艾滋病5.病毒性肝炎6..脊髓灰质炎7.人感染致病性禽流感8. 麻疹9. 流行性出血热10. 狂犬病11. 流行性乙型脑炎12.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13.伤寒与副伤寒14.淋病15.梅毒16.百日咳17.白喉18.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9.猩红热20.钩端螺旋体病21.布鲁氏菌病22..炭疽23. 血吸虫病24. 疟疾25登革热26肺结核. 27. 新生儿破伤风

页脚内容5

丙类传染病(11种):为监督管理传染病。发现后要求24小时内上报。

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除霍乱、痢疾、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

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都可成为肝炎的传染源。其中甲型和戊型肝炎的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未见报道,作为传染源的可能性极少。甲型和戊型肝炎患者都仅从粪便中排除病原体。乙、丙、丁、庚、TTV等则通过血和/或体液而排除病原体。

肝炎病毒类型有:甲型肝炎(HAV)、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丁型肝炎(HDV)、戊型肝炎(HEV)、己型肝炎(HFV)、庚型肝炎(HGV)、及输血传播性肝炎病毒(TTV)。

页脚内容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