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红色之旅学习心得体会
红色之旅学习5篇

红色之旅学习5篇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红色之旅学习5篇,欢迎阅读参考!红色之旅学习心得体会(一)延安,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
巍巍的宝塔山、绵绵的延河水,犹如圣景一样印照在我的记忆之中。
每每说起延安,一种崇高的敬意就会油然而生,总想有一日能亲临延安去瞻仰它的风采。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院里专门组织的新进干警赴延安参观学习的红色之旅,短短几日,我受益良多,感慨颇深。
到了延安,我不禁有些吃惊,这座印象当中贫困、蔽塞的陕北小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鳞次栉比,街道宽敞笔直,高档酒店、大型商场一应俱全。
我心中不免产生疑问:这块贫瘠的黄土地是如何快速的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的呢?革命圣地延安是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摇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那里留下了超多革命文物和遗址,我们满怀景仰地驻足在杨家岭的窑洞旁、聚集在党的七大会址中、缅怀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里……透过一个个红色遗迹的传承,追昔抚今。
在杨家岭革命旧址,看到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简陋的故居我不禁感慨万千,他们就是在这样狭小、阴暗的窑洞里,以雄才大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了一场又一场至关重要的伟大战役,取得了一次又一次震惊世人的光荣胜利,就是在这昏暗的油灯下,斑驳的桌椅旁写下了一篇又一篇指引着中国革命前进方向的光辉著作,看到这些,我对艰苦奋斗的传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在党的七大会址,我们认真聆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诞生及深远影响,对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和枣园遗址,延安干部管理学院的王教授为我们现场讲授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的事迹,“人民的骆驼”任弼时的事迹等,从事迹中我深受教育和启迪。
这次活动我们还参观了秦始皇陵、乾陵等。
观秦始皇兵马俑,我们的先辈们创造的伟大的奇迹,可谓世界之最,看乾陵,面积广阔,气势宏大,这些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中华历史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让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感到自豪。
参观延安心得体会(最新)

参观延安心得体会范文参观延安心得体会范文【1】20**年6月19日、日学校组织全体党员赴延安参观学习,整个行程安排20紧凑,19日首先参观壶口瀑布,感受母亲河气势磅礴,咆哮奔腾的震撼场面。
然后参观南泥湾和清凉山革命旧址,晚上观看大型红色文艺演出《延安颂》,20日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和枣园革命旧址强烈的震撼陪伴着整个旅程。
伟大的时代育了伟大的精神——“延安精神”,她诠释了我们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到我们民族在复兴的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革命实践的精神积累,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崭新表现。
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之所以能燎原,归根结底得益于延安革命摇篮里培育出来的“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毛主席指出:“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党我军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这也是我们在革命战争年代从弱到强、从小到大并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这必将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终取得胜利的,“法宝”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从事着教书育人,为祖国培养人才的神圣工作,我一定要在工作中践行延安精神,在现今各种思潮泛滥,拜金主义盛行的时候坚定立场,坚决贯彻学校的各项决定,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一个共产党人的价值。
“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当时的延安贫困落后、条件十分艰苦。
面对国民政府的重重封锁,毛泽东同志号召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
部队战时作战,闲时种地。
多年下来,红米饭、南瓜汤不但没有将根据地军民饿垮,反而铸就了延安军民的铮铮铁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我们学校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作为党员一定要发扬“延安精神”,团结周围同志,做好宣传工作,在铸造我校核心价值观活动中起模范带头作用,体现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延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延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延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延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之旅红色心得体会延安,我心中久仰的圣地。
几十年了,我只能从书本里、影视中、报刊上了解到它光辉的历史,看到它雄伟的身影。
总想有一日能亲临延安去瞻仰它的风采,感受老区人民淳朴的风情和崇高的风范。
近日,外服党委组织了延安红色之旅去参观学习,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几天下来,感慨多多,一言难尽!延安,陕北的一个小城,这里留下了党的战斗足迹。
翻开中国的现代革命史,延安这个名字永远都闪耀着光辉,对它的功绩,怎么评价也不会过分。
陕西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开展革命运动较早的地区之一。
1931年以后,刘志丹、谢子长等,在陕甘宁边区和陕北领导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使这里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保存的一块较大的红色区域。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与西北红军和先期到达陕北的红25军胜利会师,最终成为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诚如毛所言:“没有这块土地,我们就下不了地”。
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被后世称为“延安时代”。
中共中央和毛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的革命活动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和遗址,这里是我们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摇篮。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到王家坪、杨家岭、枣园参观了毛、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央领导的故居和中央机关办公地。
就是在这样狭小、阴暗、简陋的窑洞里,毛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雄才大略,运筹帷屋,决胜千里,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就是在这窑洞的小油灯下,他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定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
延安,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圣地而永载史册。
这次活动我们还参观了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秦始皇陵等。
关于延安革命遗址观后感

关于延安革命遗址观后感延安革命遗址观后感篇1 7月6日清晨,大雨如注,我们小记者团在《关心下一代》周报编辑叔叔和阿姨的带领下,坐车去参观雨花台纪念馆和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当我们到达雨花台纪念馆时,雨渐渐小了,淅淅沥沥。
空气中笼罩着一种哀伤的氛围。
我们下了车,只见雨花台纪念馆是一座松柏环绕的山冈,高约100米,长约3。
5千米,顶部呈平台状,有三个紧紧相依的山冈组成,显得庄严肃穆,安详厚重。
走进雨花台纪念馆,首先引入眼帘的是正对着的两块竖立的石板,一前一后,分别刻着《国歌》和《国际歌》。
《国际歌》歌词雕刻了五个国家的语言。
《国际歌》石板两旁又各刻着一位男子和一位女子,像一对天使维护着国际和平。
继续向前走,来到纪念碑脚下,两边的石梯中间,用花朵摆出了“不忘初心”这四个字。
走上100级的石梯,我们来到纪念碑旁,它坐落在主峰峰顶,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
纪念碑高42。
3米,碑体是方形,宽7米,厚5米,正面镌刻邓小平手书“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八个金字。
碑前列有烈士铜像,高5。
5米,代表着所有的战士,名为“宁死不屈”。
走近他们,我似乎能听到他们血战沙场的呼号,似乎能看见他们冲锋陷阵的身影,似乎触摸到他们那颗赤诚的爱国心……不知何时,铜像肩上神奇地站着一只刚刚飞来的和平鸽,它仰望着蓝天,像一个高傲的将士。
随后,我们给烈士送上花圈,低头默哀,再绕纪念碑一周,往回走,又走进了纪念馆。
一进去,“信仰的力量”这五个大红字就展现在眼前,下面,“雨花烈士生平事迹展”这几个字金光闪闪。
纪念馆内分十个展厅,按四个历史时期陈列了牺牲在雨花台及南京地区的127位烈士的珍贵史料,展出了许多照片、文物、图画、浮雕……有的烈士才十几岁,就壮烈牺牲了;有的战士们抱着枪冲向敌人,丝毫不惧怕任何的危险;那些破旧的遗物深深地钻进了我的心……让我们将“弘扬先烈精神,献身四化大业”作永远的行动指南,奋斗目标。
午餐过后,我们坐车前往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来到馆内,看到那一幅幅雕塑,那一具具尸骨,刺痛着我的心,我们的同胞饱受着欺凌,我们崇敬的战士们正在血战,我心中燃起了愤怒的火焰,恨不得将日本夷为平地。
延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延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延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20xx年x月x日早晨坐上开往西安的大巴,正是开始了延安红色之旅。
延安,在课本里、电视里见到无数次的名字,提到它就想到窑洞、红色革命、伟人思想光芒的绽放地。
这是一次文明之旅,寻根之旅,更是一次团队精神之旅。
到达杨家岭和枣园。
放眼望去,环境不错,现在也不容易找这么大的原生态庄园,盖的小楼也挺别致的,飞机楼;窑洞确实很朴素,设施也很简陋,门前的石桌和石凳给人一种休闲氛围,伟大理想是从石凳上人的交谈中形成的。
就是在这里,在这种环境中,我们的先驱为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中枢和心脏供给了不尽的能量和血液。
十三载春秋南瓜汤、小米饭使一代天之骄子挥斥方酋,使一个个民族精英驰骋疆场。
山还是那样的山,土还是那样的黄,干旱还是一样。
可延安啊,这儿的沟沟梁梁,处处闪耀着耀眼的灵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延安啊,正因为它承载着民族精神的魂魄,汲取了一代伟人们的精灵,才使它在新世纪插上了奋进腾飞的翅膀,有了今天花果飘香,石油翻浪,乌金滚滚,人流熙熙的繁荣景象。
我被延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淳朴的民风而感染。
勤劳勇敢的老区人民用生命和鲜血,哺育了中国革命,用他们的普通,成就了这一方不普通的圣地;看到当地那些普通的老百姓,心中顿时肃然起敬,延安是民族精神的浓缩和凝聚,是近代中华民族腾飞的伊始,在延安,你总能感到延安人民的那一股浓浓的淳朴之风洋溢在你的身旁,安塞腰鼓、信天游,似乎我们民族的灵气就聚集在它的上空,充斥着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使你震撼,使你感慨。
党员延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党员延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延安是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曾给中国带来光荣与神圣。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延安红色之旅有什么样的心得体会呢?下面XXxx就跟大家普及一下。
篇一延安,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
巍巍的宝塔山、绵绵的延河水,犹如圣景一样印照在我的记忆之中。
每每说起延安,一种崇高的敬意就会油然而生,总想有一日能亲临延安去瞻仰它的风采。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去延安参观学习的红色之旅,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无论是从宝塔山到枣园,还是杨家岭,这一个个历史的丰碑,篆刻下伟人们为了新中国奋斗的痕迹,仿佛把我的思绪拉回到那个遥远的年代,使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是接受了一堂生动的党课教育。
作为一名党员,我深知此次延安之行对于我思想上的帮助非常巨大,于是我如同海绵吮吸水分一样吸取着这块神奇的土地所能带给我的启示。
细细品来,这一路的参观学习,竟如同一次党性教育的心路历程,让我心潮澎湃,受益良多。
延安,这个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曾给中国带来光荣与神圣,也令世界诧异与震惊。
过去的延安老区是荒山秃岭、贫穷落后。
1936年党中央、毛主席进驻延安后,这座黄土高原上的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全中国和世界关注的红都,中国革命也从此由胜利走向胜利。
当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摆脱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历经种种艰难险阻到达陕北的时候,延安正是以母亲般宽大而温暖的胸襟接纳了这些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小米饭滋养着八路军的指战员,他们在这里休养生息,自力更生,开辟出了陕甘宁根据地。
巍巍宝塔山见证了那个风云突变而又豪情万丈的时代。
时至今日,潺潺的延河水宛如一位慈祥的母亲向每一个人诉说着当年的革命故事。
正是基于这样的情感,当我随着同事一同踏上红色之旅的征程时,归家的喜悦自是现于言表。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在经历了这次延安之行红色之旅后,我深刻地感受到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散发着一种神奇的力量,革命圣地给了我一次关于党性和党的知识的教育,让我意识到,只有永保延安精神的本色,踏踏实实地为人民服务,才能把工作切实搞好。
延安精神心得体会3篇精选

7月上旬,我们一行50多人赴延安参观学习,这是一次典型的红色之旅。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故园,是催生新中国的革命圣地。
延安精神的最显著特征是艰苦奋斗。
这种精神是由我党我军在井冈山时期和长征中所表现出来的举世闻名的特别能吃苦的革命精神开展而来的。
延安的宝塔山下,我们参观了枣园、杨家岭、延安文艺座谈会址和党的七大会址,增强了对延安精神的感受,提高了对党的认识水平,更加坚决了共产主义信仰。
延安时期,是从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转变的关键时期,其中心任务是:拯救国家,拯救民族,驱除外侮,恢复主权。
延安精神是紧紧围绕这一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酿造而成的,延安精神的主要内涵是:坚决正确的政治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敢于胜利,艰苦创业。
其核心和主题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延安精神是我党长期培育开展起来的传统作风和革命精神的凝聚和表达,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
这种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无疑是直接由我党我军在井冈山时期和长征中所表现出来的举世闻名的特别能吃苦的革命精神开展而来的。
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和人民军队历经艰难困苦,不断开展壮大,战胜了最凶残的日军,并为全国解放奠定了坚实根底的时期;是我们党对中国人民百年奋斗的经验和教训进行系统的、科学的总结,党的指导思想——_思想得到系统的、多方面的展开,从而到达成熟的时期。
这一时期伟大革命实践的结晶,人们把它亲切地称为“延安精神〞。
延安时期是艰苦卓绝的斗争时期。
经过千辛万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初抵延安时,人民军队的主力缺乏三万余人,白区的工作几乎损失殆尽,我党几乎陷入绝境。
紧接着我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进入了空前残酷的阶段:一方面,日寇对抗日民主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清乡〞、“蚕食〞、“扫荡〞,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妄图缩小以至摧毁我抗日根据地。
另一方面,留在敌后的国民党军队大批投降日寇后,大肆向解放区进攻,国民党顽固派也加强了对解放区的封锁,企图把解放区军民“困死〞。
延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延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延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延安,我心中久仰的圣地。
虽然已经去过两次了,但听说集团公司党办要组织党员同志们去延安参观学习,我还是非常兴奋,非常想再去看看那片神奇的土地,能再次亲临延安去瞻仰它的风采,感受老区人民淳朴的风情和崇高的风范。
短短的两天下来,感慨颇多,心灵又一次受到震荡,真是一言难尽!巍巍宝塔山,清清延河水。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延安这个名字不但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人淡忘,反而更加鲜亮,她如一座丰碑久久伫立于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
如今的延安已经成为旅游圣地,成千上万的人们来到这里,追随伟人的足迹,重温那段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接受延安精神的熏陶与洗礼。
陕西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开展革命运动较早的地区之一。
1931年以后,刘志丹、谢子长等,在陕甘宁边区和陕北领导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使这里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保存的一块较大的红色区域。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与西北红军和先期到达陕北的红25军胜利会师,最终成为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诚如毛泽东所言:“没有这块土地,我们就下不了地”。
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被后世称为“延安时代”。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的革命活动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和遗址,这里是我们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摇篮。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王家坪、枣园、杨家岭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央领导的故居和中央机关办公地。
在杨家岭毛主席旧居前,我久久肃立,心情无法平静,窑洞里光线昏暗,简陋的木桌陈列在窗前,而正是在那张木桌上,毛主席撰写出了《论持久战》等大量远见卓识的政论著作,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道路,让中国人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就是在这样狭小、阴暗、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雄才大略,运筹帷屋,决胜千里,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就是在这窑洞的小油灯下,他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定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安红色之旅学习心得体
会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学习延安精神,争做优秀党员
—延安红色教育之旅心得体会
准能矸电公司 刘**平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低矮的窑洞,嘹亮的
信天游,是生活在农村的我对于延安的印象。随着年龄的
增长,我对延安的了解越来越多,对这个革命圣地也就越
来越向往。2017年9月16日,在公司组织党员参加红色
教育活动时,我终于踏上了中国革命圣地——延安。
这次红色之旅采用了参观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参观了宝塔山,并组织党员在宝塔山上朝鲜艳庄严的
党旗举行了宣誓仪式,再一次重温了入党誓词,追寻了革
命足迹,领略了宝塔山下、延河岸边孕育的延安精神。其
次在抗大旧址,枣园、杨家岭、王家坪、凤凰山麓等革命
旧址,大家参观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的故
居和中央机关办公地点,简朴的窑洞里,简单的家具陈
设、极具历史张力的照片和已经泛黄的书页,成为了见证
革命战争历史的宝贵文物。在抗大、西北局、延安革命纪
念馆,大家聆听了一段段包含深情地讲解,观看了一幅幅
生动的照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从
1935年到1948年走过的13年光辉历程,切身感受了老
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同时,还聆听了白求恩
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国际情
怀、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毛主席父子
情深的故事,深刻体会了共产主义革命战士的伟大和无
私。
延安,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
争的出发点。从1935年到1948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
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这十三
年是艰苦的十三年,奋斗的十三年,是中国共产党由小到
大、中国革命力量由弱到强、中国革命事业由挫折走向胜
利的十三年。十三年的风风雨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
党中央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始终坚持革命的崇高理想,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培育和形成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
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
更生、艰苦奋斗为主要内容的宝贵财富—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结晶,
是一个含义深邃,刻度精确的坐标,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
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旗
帜,精神的歌。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它都是中国共产
党人和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
延水悠悠,千年不断;延安精神,永放光芒。有了
“精神”这个法宝,人才变得有“精神”,事业才会有
“精神”,民族才能更“精神”。此次延安红色教育虽然
结束了,但学习、实践、发展、弘扬延安精神的历史使命
却远远没有结束,甚至才刚刚开始。我们,为了寻找一种
精神而来,带着一个坚定的信念而走,向着一个伟大的目
标而努力前行。今后,我们一定要把延安精神和工作实际
紧密地结合起来,克服一切困难,集思广益,开拓创新,
让公司焕发出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