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的教育思想[优质ppt]

合集下载

历史名人王阳明 ppt课件

历史名人王阳明 ppt课件

8、总督两广
• 嘉靖六年(1527年),思恩、田州的民族首领卢苏、
王受造反。王阳明再度出山。
• 招抚王受和卢苏 • 思想教育 • 剿灭断藤峡和八寨盗贼
9、病逝归途
• 平乱后,王阳明因肺病加重,向朝廷上疏乞求告老还
乡。
• 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卯时(1529年1月9日8时)
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庚县青龙港(今江西省大余县境 内)舟中。临终之际,弟子问他有何遗言,他说: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隆庆时追赠新建侯,谥 文成。万历十二年从祀于孔庙。
• 宁王造反是经过严密计划且有重兵扶持的,而王阳明却只
能在事发突然的情况下四处征集有限的兵马来加以应对, 实力悬殊由此可见。但这并没有妨碍王阳明在短短四十三 天之内平定叛乱并活捉朱宸濠。
• 总结起来,他成功的原因无非以下几点:
• 第一,知己知彼,善用心计。王阳明知道朱宸濠并没有什
么实战经验,遇到紧急情况一定会自乱阵脚。于是他屡出 险棋,让举棋不定的朱宸濠只能意气用事,作出错误决策。
3、步入仕途
• 二十岁时,王守仁在浙江乡试中金榜题名。然而,在随后
的京城 会试中却落榜了,而且落榜的悲剧一再重演。
• 弘治十二年(1499年),二十八岁的他参加礼部会试,
因考试出色,举南宫第二人,赐二甲进士第七人,观政工 部。出治葬前威宁伯王越,回朝上疏论西北边疆防备等八 事,随后授刑部主事,在江北等地决断囚狱,随后因病请 求归乡。久之,起用授兵部主事。
• 1504年,他和好友湛若水在京城倡导身心之学并开班讲
学,这算是他创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必不可少的前奏。
4、龙场悟道
•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冬,被杖四十,谪贬至
贵州龙场(贵阳西北七十里,修文县治)当龙场驿栈 驿丞。

北京大学哲学系精品课程PPT系列026王守仁

北京大学哲学系精品课程PPT系列026王守仁
“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作两件,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 未曾行,却不去禁止。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 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 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传习 录下》)
4. 致良知
“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 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 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 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 (《答顾东桥书》)
二. 心外无理
“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而必曰穷天下之理,是 犹析心与理而为二也。” (《答顾东桥书》)
“夫物理不外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遗物 理而求吾心,吾心又何物耶”?(同上)
“忠与孝之理,在君亲身上,在自己的心上?若在自己心 上,亦只是穷此心之理矣。”(《传习录上》)
三. 心外无物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生 于公元1472年(明宪宗成化八 年),死于公元1528年(明世 宗嘉靖七年),浙江余姚人。 他早年曾任兵部主事,反对过 宦官刘瑾,被贬为贵州龙场驿 丞(公路站长)。后来累升为 右副都御史。皇室贵族宁王朱 宸濠起兵企图篡夺帝位,王守 仁对之进行讨伐,在短期内就 生擒了宸濠,为明代封建朝廷 平定了内乱,升南京兵部尚书, 受封为新建伯。
2.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 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传习录》上)
3. 知是行之主意,行是知之功夫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 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传 习录上》)
五. 思考
谈谈王一”思想? 谈谈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

第五节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第五节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第五节王守仁的教育思想自制课件第五节王守仁的教育思想主讲:张莹P256-P260自制课件一、王守仁的生平和教育活动王守仁( ),汉族王守仁(1472-1529),汉族,),汉族,浙江余姚余姚人字伯安,浙江余姚人。

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

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阳明。

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

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

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之集大成者,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儒家、佛家、道家,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够统军征战,见的全能大儒。

先儒” 见的全能大儒。

封“先儒”, 奉祀孔庙东庑第58位孔庙东庑第奉祀孔庙东庑第位。

自制课件一、王守仁的生平和教育活动曾被贬至贵州龙场驿(今贵阳市修文县境内),驿曾被贬至贵州龙场驿(今贵阳市修文县境内),驿贵州龙场驿修文县境内), 馆破败不可居住,乃居于馆旁山洞,馆破败不可居住,乃居于馆旁山洞,其洞因而得名阳明洞,是贵阳名胜古迹之一。

其学说世称“ 阳明洞,是贵阳名胜古迹之一。

其学说世称“心学继承陆九渊之‘心学’并加以完善) (继承陆九渊之‘心学’并加以完善)”。

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古代有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中国以及东南亚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如今位于贵阳城东扶风山麓,始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东扶风山麓,始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的阳明祠”就是为了纪念“王阳明”先生而修建的。

“阳明祠”就是为了纪念“王阳明”先生而修建的。

自制课件一、王守仁的生平和教育活动他十岁就能作诗,他十岁就能作诗,表现出非凡的想象能力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年轻时他出游边关,练习骑马射箭,文化素养。

年轻时他出游边关,练习骑马射箭,博览各种兵法秘笈,览各种兵法秘笈,遇到宾客常用果核摆列阵法作为游戏。

王守仁ppt

王守仁ppt

正德十二年(1517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王守仁举兵勤王,在袁州(今江西宜春)聚兵,先是用计迷惑朱宸濠,使朱宸濠以为朝廷早有防备,叛军在南昌不敢行动,为集结兵力争取了时间,朱宸濠发现中计后率兵攻打安庆,王守仁趁宁王后方空虚攻占了南昌,最终双方在鄱阳湖决战,经过三天的激战,宁王战败被俘,宁王叛乱历时43天后宣告结束.王守仁于54岁时,辞官回乡讲学,在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宣讲“王学”,并在天泉桥留心学四句教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嘉靖六年(1527年),思恩、田州的民族首领卢苏、王受造反。

总督姚镆不能镇压,朝廷才发布诏书让守仁以原先的官职兼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并兼为巡抚。

黄绾借此机会上书争辩守仁的功绩,请赐给他铁券和岁禄,并评定以前讨伐宸濠的大臣们的功劳,世宗都答应。

嘉靖七年(1528年)二月,王守仁率湖广兵抵达南宁,而卢苏、王受刚归降,愿意立功自赎。

王守仁于是派遣大臣商议,并命湖广佥事汪溱、广西副使翁素、佥事吴天挺及参将张经、都指挥谢佩监湖广土兵,袭剿断藤峡叛军。

此后仍然总督分永顺兵进剿牛肠等寨,保靖兵进剿六寺等寨,约好以四月初二各至抵达地点。

当时,叛军听闻明军檄湖广土兵抵达,均逃匿深险之中;又听闻卢苏、王受归降,王守仁进驻南宁,故以为王守仁以散遣诸兵布阵,于是防备弛缓。

至此,湖广兵皆偃旗卧鼓驰马抵达,与明军一同突进,四面夹击。

叛军大败,于是退守保仙女大山,据险结寨。

官军攀木缘崖仰攻,并随后连连攻破油榨、石壁、大陂等地,直击断藤峡。

随后王守仁密檄诸将移兵剿仙台等贼,分永顺兵、保靖兵各自进剿,约定在五月十三日抵达巢穴。

叛军退守永安力山,仍然被王守仁围困的大军进攻得败,后溃军均为为防截参将沈希仪等所擒。

至此,断藤叛军几乎全尽。

正德十三年(1518年),王守仁恩威并施,平定为祸江西三年之久的民变祸乱。

正德十四年(1519年),王阳明在鄱阳湖中仿效赤壁之战,平定洪都的宁王朱宸濠之乱。

浅议王守仁的“自然教育”思想

浅议王守仁的“自然教育”思想

从现代社会的角度来看,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首 先,他的思想提醒我们要儿童的个性和兴趣,不要过度追求分数和成绩,而忽 略了儿童的全面发展。其次,王守仁主张的柔性管理方式对于现代儿童教育也 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在当今社会,许多家长和教师过于强调惩罚和约束,而缺乏对儿童内心世界的 了解和,这种管教方式可能会导致儿童的逆反心理和行为问题。而王守仁所提 倡的尊重和理解儿童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与儿童沟通交流, 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3、王守仁自然教育思想的特点 和意义
(1)尊重学生的个性:自然教育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天赋和兴趣,教育 应该尊重这些特点,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领域中获得发展。这种思想 对当今的教育具有重要启示,即要避免“一刀切”的教育方式,尊重学生的个 性差异。
(2)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自然教育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学生不仅需要学习 理论知识,还需要通过实践来锻炼自己的能力和技能。这种思想对当今的教育 具有重要启示,即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 仅揭示了自然的伟大和人类文明的局限性,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尊重自然和他 人、顺其自然的处事态度和行为方式。在当今这个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老 子的思想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让 “自然无为”的思想成为我们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各种关系的 重要指导原则。
在中学阶段,自然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例如,可以 通过开展各种社团活动和竞赛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通过社 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2、王守仁自然教育思想在教育中的具体实践案例:

封建社会思想家的学前教育思想--PPT课件

封建社会思想家的学前教育思想--PPT课件

• 慎择幼儿的教师应自慎择乳母开始。 • 必选求宽裕慈惠、温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为子师。
太子、皇孙
• 应效仿古之圣王教世子法,选拔端方正直,道术 博闻之士为太子师友。
第二讲
三、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三) 强调学“眼前事”
主要任务——“学其事”,学习眼前日用的事。包括“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 乐射御书数之文”和“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 教材——《小学》与《童蒙须知》 学习方法——注重道德行为操作的训练,要求儿童的学习由浅入深,自近及远,这 不仅符合 儿童认识发展与道德形成的规律,易为儿童掌握,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儿童 良好的道德习惯,养成践履笃实的作风。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 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
第二讲
四、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二) 循序渐进,量力而施
基本思想是:教育者在确定教育内容时,注意量力而施,符合 儿童的认识发展水平。
“从本原上用力,渐渐盈科而进” “精气日足,筋力日强,聪明日开”
第二讲
形成,可塑性很大。
• 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认真接受父母教育的习惯在内, 能够“使为则为,使止则止”。
第二讲
二、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二) 威严有慈
批评
“无教而有 爱”
主张
从小就要严 格要求,勤 于教诲
有效手 段
鞭挞体罚
第二讲
二、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关于早教的著述:《傅职》、《保傅》、《劝 学》、《胎教》诸篇。
第二讲
一、贾谊论早期教育
贾谊关于早期教育的论述
(一)早谕教

王阳明的教育思想概要课件

王阳明的教育思想概要课件

1. 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
• 王阳明多次强调要"随人分限所及",所谓分限,是指儿 童的认识水平和限度。他以走路为喻,婴儿只能扶着墙 壁学习站立、移步,幼童可以在庭院中走、跑、跳、登, 成人则可以出远门旅行千百里。儿童处于"精气日足, 筋力日强,聪明日开"的身心发展时期,学习必须是循 序渐进。负担一定不要过重。他主张:"量其资禀,能 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 厌恶之患,而有自得之美。"要使儿童经常保持精力有 余的状态,这是十分有价值的观点。看起来教学进度是 放慢了。而每个人的情况又不相同。他说:"人资质不 同,施教不可躐等。"教学就像治病一样,"初无一定之 方",根据病人体质、病情,"而斟酌加减,调理补泄之, 要在去病而已" 。王阳明的因材施教不仅要避短,而且 要扬长。他说:"圣人教人,不是束缚他通做一般,只 如狂者便从狂处成就他,狷者便从狷处成就他。"有尊 重和扶持个性发展的倾向,态度更为积极。
• 王阳明年轻时信奉程朱理学,但在修行中对朱熹的 为学之道产生了怀疑。他最终领悟到,"理"就在我 心中。于是与程朱理学分道扬镳,转向承袭陆九渊 的"心学",后人将他们的思想合称陆王心学,成为 理学中的重要派别,具有主观唯心主义的色彩。王 阳明死后,他的弟子后学继续传播和发展阳明学, 虽然在政治地位上取代不了程朱理学,但在思想界 的影响巨大,而且远播海外。
• 王阳明的语录、文录、杂文,由其弟子汇编成《王 文成公全书》(也称《阳明全书》)。其中反映其 教育思想的主要是《传习录》。
二、"致良知"的教育目的
• 王阳明的教育思想是以他的主观唯心主义的 "心学"为基础的。他认为,万事万物都是靠 心的认识而存在。万事万物都不在心外,而 在心中。所以他不承认有客观存在的"理", 认为"心即理",这就是王阳明哲学思想的核 心,万事万物及其运行规律,以至人类社会 的各种道德规范,都是心所固有的,是由心 派生出来的。

知行合一王守仁ppt课件

知行合一王守仁ppt课件
28
刚柔
江彬就又来找麻烦了,他决定派一个锦衣卫 去杭州要人。 但是碍于面子,他还是给了点钱——五两银 子。 “我怕阁下来去辛苦,特备薄礼(确实够薄 ),没想到阁下竟如此廉洁,居然分文不取 !我这个人没有别的用处,就是会写文章, 今后必定为阁下写一篇文章,让天下所有的 人都知道阁下的高Βιβλιοθήκη 亮节!” 这个故事就是“知行合一”。
伍文定十分镇定,他果断地下达了命令——逃 跑。朱宸濠当即命令全军总攻
伍文定的退却是一个圈套。
五百伏兵从后面发动突然袭击。
上千士兵埋伏在敌军两翼
事后战果合计,叛军阵亡两千余人。
25
策略
王守仁善用兵法,诡计多端,在那个时代,他的智慧几 乎无人可望其项背。他意志坚定、心如止水,无法收买 也决不妥协,这似乎是一个没有任何弱点的人。
22
佛脚
没有朝廷的公文,他就自己临时草拟,没有正规军,他就 用民兵,只要是个人,能走得动,就算不能打仗,呐喊两 句口号也是好的。
七八万人,都头/衙役 “此心不动,随机而行。”我军龟缩不出,示弱于叛军, 使其主力出击,然后看准时机,一举围歼,必取全胜!
终于明白为什么王大人会有那个出名的评价——“狡诈专兵 ”
书院
官宦出身、前途光明的王守仁终于落到了 他人生的最低谷,坚持,还是退却?
王守仁卷起了袖子,要想长住在这里,必 须修一所房子。
手语:开设书院,教他们读书写字,告诉 他们世间的道理。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 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面对着一切的困难和痛苦,仍然坚定前行 ,泰然处之的人,才有资格被人们称为圣 贤。
贬官
哲学家王守仁先生不是一个只会整日空想漫 谈的人,他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和勇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 守 节仁 的 教 育 思 想
内容大纲
生平和教育活动 1 论儿童教育 4
3
2 论教育作用
论道德教育
第 一 部 分
王守仁的生平和教育活动
Part one
王守仁,字伯安,号 阳明,浙江余姚人。
职业:思想家、文学家、哲学 家、 军事家
主要成就:发展陆九渊心学, 提出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思想 。
二、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性情
一般来说,儿童的性情总是爱好嬉游,而厌恶拘束,就像草木 开始萌芽,顺应它就发展,摧残它就衰萎。
因此王守仁主张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身心特点,使他们 “趋向鼓舞”,“中心喜悦” 这样,儿童自然就能不断地长进,好比时雨春风滋润草木一 样,日张月化,生意盎然,而不是如冰霜剥落,生意萧索
体现了求实精神和向前看的态度,是可取 的
对道德教育的评价
王守仁的道德教育思想的根本目的虽然是 为了维护明王朝的统治,但他对于道德教 育的某些主张,反映了学校道德教育和道 德修养某些规律性的东西,对我们是有启 发的
内容大纲
生平和教育活动 1 论儿童教育 4
3
2 论教育作用
论道德教育
第 四 部 分
四、要“随人分限所及”,量力施教
王守仁认为,儿童时期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儿童的 精力、身体、智力等方面都在发展过程中
因此,教学必须考虑到儿童
王守仁还认为,儿童教学“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因此教学应该留有余地,使儿童不因为学习艰苦而厌学,而 乐于接受教育
内容大纲
生平和教育活动 1 论儿童教育 4
3
2 论教育作用
论道德教育
心即理

教 不同意朱熹将“心”、“理”区分为二,认为“理”并不在“心”外,
而是存在于“心”中

良知即天理

良知与生俱来,不学自能,不教自会

人人都拥有良知,不分圣愚,所以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天赋
条件
良知不会泯灭,也不会消失
良知在与外物的接触中,会受物欲引诱,会受昏蔽 所以,人人都应该受教育来除去物欲对良知的昏蔽作用

2
第 PART ONE
事上磨练
这是王守仁晚年提出的道德修养方法。他认 识到一味强调静坐澄心,会产生各种弊病, 容易使人“喜静厌动,流入枯槁之病”。因此 ,他提倡道德修养必须在“事上磨练”
“事上磨练”,即是结合具体事物,“体究践履 ,实地用功”。这是他“知行合一”思想在道德 修养方法上的反映

3
内容大纲
生平和教育活动 1 论儿童教育 4
3
2 论教育作用
论道德教育



Part one

论道德教育的四个主张

1
PART ONE

静处体悟
这是王守仁早年提倡的道德修养方法。他 认为道德修养的根本任务是“去蔽明心”。 因而,道德修养无须“外求”,而只要做静 处体悟的功夫
所谓的“静处体悟”,实际上就是叫人静坐 澄心,摒去一切思虑杂念,体认本心。 这是对陆九渊“自存本心”思想的继承和发 展,与佛教禅宗的面壁静思、“明心见性” 的修养功夫,也并没有根本区别
三、儿童的教育内容是“歌诗”、“习礼”和“读书”
王守仁认为,对儿童“诱之诗歌”,不但能激发他们的意志, 而且能使其情感得到正当的宣泄 “导之以礼”,不但能使儿童养成威严的仪容和仪表,而且通 过“周旋揖让”、等礼仪动作,也有利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总之,在王守仁看来,对儿童进行“歌诗”、“习礼”和“读书”教育, 是为了培养儿童的意志,调理他们的性情,在潜移默化中消除其 鄙吝,化除其粗顽,让他们日渐礼义而不觉其苦,进入中和而不知 其故,在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代表作品:《王阳明全集》、 《传习录》、《大学问》
➢ 1517年,他平定江西后,又平定南昌的宁王 朱宸濠之乱。两年后,又升任南京兵部尚书 受封“新建伯” ➢ 1527年(明世宗嘉靖六年),王守仁总督两 广军务,击溃瑶族和僮族等少数民族的地方 武装。两广役后,王守仁肺病加疾,上书乞归 ➢ 1529年元旦9日(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王守仁在归途中病逝于江西省南安舟中
对儿童教育思想的评价
消极影响: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目的是为了向儿童灌输封建 伦理道德
积极影响:但他反对“小大人式”的传统儿童教育方法和粗暴的 体罚等教育手段,要求顺应儿童性情,根据儿童的 接受能力施教,使他们在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 诸方面得到发展等主张,反映了其教育思想的自然 主义倾向。 早在15、16世纪提出来这一思想,实在是难能可贵。
论儿童教育
Part one
一、揭露和批判传统传统儿童教育不顾儿童的身心特点
王守仁指出当时从事儿童教育的教师,每天只是督促儿童读书习字, 责备他们修身,但不知道用礼义来引导;使他们聪明,但不知道用 善德来培养。对待儿童用鞭打,用绳缚,就想对付囚犯一样。认为 这种儿童教育的结果,与施教者的愿望相反。
不顾儿童的身心特点,把他们当作小大人,这是传统儿童教育的致 命弱点。这种揭露和批判,真可谓是入木三分,切中时弊。
通过视频来更好地认识王守仁
谢谢观看
畅想网络 Imagination Network 感谢观看!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PART ONE

省察克治
王守仁主张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和 检察,自觉克制各种私欲这是对儒家 传统的“内省”、“克己”修养方法的继承 和发展
其中所包含的强调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和主观能动性的合理因素,是可以批 地吸取的

4
第 PART ONE
贵于改过
王守仁认为,人在社会生活中总会发生这 样或那样一些违反伦理道德规范的过错, 即使是大贤人,也难以避免。要改过,首 先必须对过错要有认识,表示悔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