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民间剪纸艺术
剪纸文化的传承及艺术特色

剪纸文化的传承及艺术特色剪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同时也是一种普及性强、易于传承的民间艺术门类。
剪纸可以用于装饰、祭祀、娱乐、纪念和表达祝福等多种场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剪纸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既保护了文化遗产,又提升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
剪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一直流传至今,是一种以剪刀和纸张为材料,采用手工剪刻方式,利用对称、重复、空间等基本造型元素,通过掌握刀法技艺和创新精神,制作出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艺术品。
剪纸凭借其线条简洁、构思精巧、色彩鲜艳、符号意义深刻的特点,被誉为纸雕艺术之花。
自1949年建国以来,我国对剪纸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保护和传承,促进了其发展。
剪纸文化的艺术特色表现为:一是造型特点。
剪纸造型图案丰富多彩、姿态各异,动态感十足,可以根据不同场合和需求定制不同的造型,包括生肖、花卉、神话传说、历史人物等。
二是色彩特点。
剪纸多采用红色、金黄色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其寓意显著,展现了中华民族的鲜明个性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是技术特点。
剪纸的技法包括割、切、描、贴等多种技巧,需要配合精湛的创作思路和手工艺术操作,才能制作出精美的作品。
四是传统习俗的载体。
剪纸文化贴近中国传统节日和习俗,可以用于纪念祖先、婚嫁喜庆、生肖年份等,是民间传统文化的珍贵载体。
为了保护和传承剪纸文化,我们应该加强对剪纸技艺的研究和学习,通过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剪纸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推动剪纸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我们可以通过将剪纸与现代科技和生活方式相结合,探索剪纸文化的新领域和新模式,让剪纸文化持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创意。
总之,剪纸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剪纸文化,让其持续发扬光大,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创新

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创新1. 引言1.1 民间剪纸艺术的起源民间剪纸艺术起源于中国古代,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世纪的汉代。
据史料记载,最早的剪纸作品是由汉代的一位名叫曹史的宫廷宦官所创作,他用剪刀在纸上剪出各种形状的图案,以装饰宫殿和祭祀场所。
随着时间的推移,剪纸艺术逐渐传播到民间,成为一种普及的民间艺术形式。
民间剪纸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民间传说和民俗习惯。
据说,剪纸艺术最初是由普罗大众自发创造的,在农历新年、婚嫁等重大节日或仪式上,人们用剪纸来装饰庆祝活动,以求福祉和吉祥。
逐渐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
民间剪纸艺术的起源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通过剪纸艺术,人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智慧和审美情趣,体验到民间传统的温暖与祥和。
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当代社会仍然得到传承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长河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技艺。
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民间剪纸艺术在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继承了传统剪纸的技艺和艺术特点,同时又与现代艺术相结合,使得民间剪纸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无数的曲折和风雨,但它仍然坚守着传统的精髓和文化底蕴。
通过世代传承和创新,民间剪纸艺术在当今社会中得以传承并继续发展。
从技艺上看,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只有通过对传统技艺的深入研究和练习,才能将传统剪纸的精华传承下去。
在当今社会中,传统剪纸作品所体现出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也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赞誉,这也为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2. 正文2.1 剪纸艺术的技艺和特点剪纸艺术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其独特的技艺和特点使其在艺术界备受瞩目。
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创新

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剪纸艺术的传承,有着绵延不绝的源头。
相传,在中国古代,有一位名叫蔡伦的人,他发明了造纸术,这项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剪纸艺术的发展。
剪纸艺术在各地的农民、手工艺人中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剪纸风格。
比如山东闪似剪纸、河北扁剪纸、陕西窟窿剪纸等,这些不同地方的剪纸风格都表达了当地人们对于生活、自然和文化的独特理解。
传统的剪纸艺术在现代社会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尤其是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传统手工艺品的市场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而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逐渐减弱。
如何将剪纸艺术传承下去,并在传承的过程中注入新的创意和活力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需要加大对传统剪纸艺术的保护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鼓励传统剪纸艺术家参与保护工作,促进传统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应该引导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关注,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活动等多种途径向年轻人宣传传统剪纸艺术的魅力和历史渊源,激发他们的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我们还可以通过将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新出更加多样和富有表现力的剪纸作品,从而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
在创新方面,我们可以从题材、形式、工艺等多个层面进行思考和实践。
首先是题材的创新,传统剪纸艺术多以花鸟鱼虫、人物传说等为主题,可以以当下社会热点、时事话题为素材进行创作,使作品更具时代感和表现力。
其次是形式的创新,可以尝试将剪纸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比如与书法、绘画等相结合,创作出更具艺术感和观赏性的作品。
再者是工艺的创新,可以尝试使用新的工艺技术和材料,比如3D打印技术、激光切割技术等,为传统剪纸艺术注入新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
现代社会的多样化需求也为传统剪纸艺术的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比如在文化创意产品领域,传统剪纸艺术可以被运用于生活用品、装饰品、礼品等产品的设计和制作中。
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剪纸艺术家及相关机构也在积极探索传统剪纸艺术的再生产,比如推出了剪纸贺卡、剪纸书签等产品,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销售。
剪纸文化的传承及艺术特色

剪纸文化的传承及艺术特色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喜爱和传承。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艺,成为中国国粹之一,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喜爱和赞誉。
剪纸文化的传承及艺术特色是一个深远而值得探讨的话题。
剪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古老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一直传承至今。
剪纸作品以其精致的线条和独特的造型,表现了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在历史长河中,剪纸艺术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被世界各国人民所热爱。
剪纸文化的传承不仅仅在于技艺的传承,更在于其精神内涵的传承。
剪纸技艺需要通过世代相传,艺人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摸索才能掌握精湛的技艺。
剪纸作品的题材也是与生活、民俗、传统文化等紧密相连的,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因此传承剪纸文化也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剪纸文化的艺术特色体现在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上。
剪纸作品在造型、线条上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尤其是在中国民间艺术中更加丰富多彩。
在内容上,剪纸作品的题材多样,有花鸟鱼虫、传统节日、神话传说、戏曲人物等,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
用剪纸艺术来表现这些题材,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承。
剪纸文化传承及艺术特色也在当代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发展。
近年来,剪纸艺术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不仅在传统绘画展览中有所体现,还有更多的现代形式与媒介的结合,如剪纸动画、剪纸衍生产品等,使得剪纸艺术更贴近现代生活。
一些文化机构也在积极开展剪纸艺术的传承和推广活动,使得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得以继续传承下去。
剪纸文化的传承及艺术特色不仅仅是一个文化的传承问题,更是我们要关注的国粹传承和发展的问题。
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通过对剪纸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剪纸文化的传承及艺术特色也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传统民间艺术之中国剪纸

传统民间艺术之中国剪纸中国剪纸艺术是中国民间独具特色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剪纸作为一种以剪刀为主要工具,以纸张为材料,通过剪、雕、折等方式进行创作的艺术形式,已经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剪纸艺术的起源、发展、特点以及对民间文化的贡献等方面的探讨,带领读者进入传统民间艺术之中国剪纸的魅力世界。
一、起源与发展中国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
剪纸最早的形式是将纸张折叠多层后再进行剪刻,古代人们将剪纸作为一种仪式、迷信或庆典的表现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剪纸艺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富有创意和艺术价值的民间艺术形式。
在宋代,剪纸艺术开始进入民间,成为了人们娱乐和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二、特点与技法中国剪纸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技法。
首先,剪纸作品注重对形象的简洁和纹饰的丰富,以几何图形和抽象花纹为主要表现方式,给人以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感受。
其次,中国剪纸艺术以剪画、剪窗花、剪福字等形式多样,涉及到人物、花卉、动物等各个方面。
不同地区的剪纸还有各自的特色,如山东的泰山剪纸、河北的唐山剪纸等。
最后,剪纸艺术的创作技法多样,包括剪、刻、雕、金、贴等多种工艺手法,丰富了作品的层次和立体感。
三、中国剪纸与民间文化中国剪纸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不仅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承载了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
剪纸艺术作品中的形象、纹饰和寓意都与中国传统文化、宗教信仰和人们的生活习俗息息相关。
比如,在过年期间,人们会用剪纸装饰家居,希望能够祈福、驱邪、辟邪等。
同时,剪纸艺术也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表达情感的渠道,成为了一种较为普遍和直接的民间表达方式。
四、传承与保护传统民间艺术之中国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中国剪纸艺术所面临的困境也日益突出。
因此,发扬剪纸艺术、保护剪纸文化成为了当代社会的共同责任。
剪纸文化的传承及艺术特色

剪纸文化的传承及艺术特色1. 引言1.1 剪纸文化的重要性剪纸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民族情感。
剪纸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它通过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了中国人民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剪纸作品中常见的吉祥图案和传统文化元素,如花鸟鱼虫、五福捧寿等,寄托着人们对幸福、平安、和谐的美好期盼。
1.2 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剪纸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得以传承与发展。
从古代至今,剪纸艺术一直在不断地传承和创新,融合了各个时代的文化元素,成为了中国传统的国粹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剪纸艺术也逐渐走向世界舞台,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与推崇。
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承技艺,更是传承着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传统。
在当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观念的变化,剪纸艺术也在不断地创新与发展。
许多剪纸艺术家们不断探索新的表现方式和风格,使剪纸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当代社会,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只有不断传承创新,才能使剪纸艺术保持活力,继续传承下去。
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活动,更是一种文化责任,一种情感传承。
通过传承与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到剪纸艺术所传达的价值和魅力,让这一美好的传统文化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2. 正文2.1 历史渊源随着时间的推移,剪纸艺术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不仅在中国,其他国家如日本、韩国、印度等也有自己独特的剪纸文化。
每个国家的剪纸艺术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展现出不同的民俗文化和审美情趣。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剪纸艺术也得到了新的发展。
不仅传统的剪纸工艺得到了传承和发展,还出现了许多新颖独特的剪纸作品。
剪纸艺术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张和剪刀,还结合了现代科技和艺术手段,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
剪纸文化的历史渊源丰富多彩,各个时期都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产。
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创新

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创新民间剪纸艺术源远流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古代,剪纸被广泛应用于祭祀、庆贺、装饰和民间传统节日等各个方面,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项古老的手工艺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随着文化的重视和传统文化的复兴,剪纸艺术也得以重新得到重视和传承。
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有对传统剪纸技艺的传承,也有对剪纸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使其成为了一门正在焕发活力的艺术形式。
剪纸艺术在传统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手工艺,更是一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剪纸艺术作为中国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充分展示了其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剪纸艺术大师们世代相传,将剪纸技艺和文化内涵融为一体,让这一古老的手工艺得以传承和发展。
在当代社会,剪纸艺术的传承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许多剪纸艺术大师不仅致力于将传统剪纸技艺传授给后人,更是将其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创造出更具时代特色和现代感的作品。
这种传承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很多大师们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诸多探索和创新,通过结合当代艺术元素和创意,赋予了剪纸艺术新的生命力和表现形式。
他们用现代的思维和手法,对传统剪纸进行深度挖掘和重构,创作出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剪纸作品。
除了传承以外,创新也成为了剪纸艺术发展中的重要部分。
传统剪纸艺术在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审美追求的基础上,结合了当代的审美需求和表现方式,使得剪纸艺术脱离了过去的沉闷和局限,呈现出更为多元化的艺术特点。
剪纸艺术的创新不仅仅体现在形式上,更体现在对于内容和主题的创新上。
很多剪纸作品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花鸟鱼虫和神话传说,还涌现出了诸如人物肖像、城市风光和抽象艺术等主题,这些作品在传统基础上进行深度的延伸和拓展,使得剪纸艺术更加具有大众性和时代感。
浅析中国的民间剪纸艺术及特征剪纸艺术传承的意义

浅析中国的民间剪纸艺术及特征剪纸艺术传承的意义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国悠久的传统手工艺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富有装饰性和实用性,还具有深厚的民族情感和历史意义。
剪纸艺术的传承对于保护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的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
剪纸艺术是一种以剪刀和纸为材料的手工艺,通过剪刀的巧妙运用,将纸张剪成各种形状的图案,形成各种具体的艺术品或装饰物。
中国的剪纸艺术具有多样而丰富的特征。
首先,剪纸艺术在图案设计上注重以寓意为主,通过图案的形状、线条的曲折和整齐有序来表达特定的寓意。
例如,“福”字和“喜”字是最常见的剪纸图案,寓意着幸福和喜庆。
其次,剪纸艺术注重对称性和对比性。
图案通常都是左右对称的,形成一种平衡美。
同时,剪纸艺术还善于利用不同颜色的纸张和不同形状的图案进行对比,使作品更加生动和美观。
另外,剪纸艺术注重细节和精密度。
剪纸艺术作品通常都是小型的,需要用心细致地进行剪刀操作,形成精密的图案。
同时,作品中的纹理线条和花纹设计也是非常细致和丰富的。
最后,剪纸艺术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征。
中国各地的剪纸艺术各具特色,如北方的剪纸以形状简单、线条粗犷为主,而南方的剪纸则注重线条流畅和图案繁复。
此外,剪纸艺术还常常融入中国传统节日和民俗风情,形成独特的风格和特征。
剪纸艺术传承的意义在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剪纸艺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古代智慧和美学的结晶。
通过传承剪纸艺术,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此外,剪纸艺术还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剪纸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手工艺,它要求艺术家通过剪纸的形状、线条和色彩等元素进行创作,培养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剪纸艺术的细致和精密度也能提升人们的观察力和专注力,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
剪纸艺术传承还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民间剪纸艺术
一、艺术历史
从一些考古遗存发现,剪纸至迟在北朝(386-581)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当时的剪纸技艺已经相当精熟。
隋唐以后,剪纸艺术日趋繁荣。
唐代还出现了专门描述剪纸的诗句。
《采胜》诗写到:"剪采赠相亲,银钗缀凤真。
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
描绘出了唐代佳人剪纸的优美动作和剪出的花鸟草虫的美丽效果。
到了宋朝,开始出现了剪纸行业和剪纸名家。
宋代,剪纸开始普及;明清时代,是剪纸的高峰期。
二、表现形式
剪纸的表现形式
剪纸是民间艺术的一种。
是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
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由于剪纸材料(纸)和所用的工具(剪刀和刻刀)决定了剪纸具有它自己的艺术风格。
剪纸艺术是一门“易学”但却“难精”的民间技艺,作者大多出于乡村妇女和民间艺人之手,由于他(她)们以现实生活中的见闻事物作题材,对物象观察,全凭纯朴的感情与直觉的印象为基础,因此形成剪纸艺术浑厚、单纯、简洁,明快的特殊风格,反映了农民那种朴实无华的精神。
三、剪纸作品
四、文化意义
民间剪纸是符合合民间习俗的必不可少一种艺术活动。
它的存在,就必定依附于民间特定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
家中有白事,窗户上不能贴得红红火火;娃娃不生病,老奶奶也不肯剪一串吊魂的小人人;用于摆衬礼品的,要看是办喜事、丧事还是做寿;一对老夫老妻的屋里如果贴上一对坐帐喜花,那肯定是年轻人的戏耍;久旱无雨,如果剪的不是求雨的“独女捣棒槌”,而是求晴的“扫天婆”,那不知要遭多少人的咒骂。
我们了解到了着一层文化意义就不会弄错而被贻笑大方或漫骂。
不仅如此,可以陶冶情操:
以陕北的巧手张林召和王兰畔为例,二人相距不过百里,年龄相近,风俗习惯基本一致。
张林召幼年家中富庶,喜看戏听书,受过封建中产阶层礼教的训育。
但一生多磨难,三次丧夫,四次嫁人,生过13个孩子全部夭折。
因之,外部性格忧郁、孤僻、不善言谈,对人生多唯心思想。
其创作是为了“能忘掉乱七八糟的事”,而很少受别人的干扰。
可见内心的焦辣苦疼与其含而不露性格的矛盾。
创作过程中急於通过情感的泄流,取得心理平衡。
王兰畔,她觉得“人活着就要忙忙活活,这样才快活。
”对人生和世界没有过高的奢望,而重视自身对社会的贡献,属于“知足者长乐”的类型。
她的老伴李新安是把苹果引进陕北高原的有功之臣,但她从没想到应该得到什么报答。
因之,其性格开朗活泼,直爽豁达,自信要强,任性好动,又往往不拘小节,
丢三拉四。
她剪花是因为“人家都让我剪,就是说我剪得好,是抬举我。
干别的没大本事,就能铰个花花,铰起花来心里就美美的。
”可见其内心世界有着强调自我价值的倾向。
她们的作品中,都有着个人形象和心灵明晰的影子,可谓“画如其人”。
这种个性的存在,毫不掩饰作者的精神世界,与文人艺术、宫廷艺术个性表达中的吞吞吐吐、无病呻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剪纸艺术不仅在生活中赋予了一定意义,而且能够填补劳动人们精神上的空缺,忘掉一切烦恼。
王平在《中国民间美术通论》中讲到“民间剪纸的文化意义,通过其传播知识、传承文化和广泛的教育作用而体现的。
”剪纸所表现出来的科学道理、人文知识和人生理想等都能使人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具有伦理教化功能。
同时,剪纸艺术率真、质朴、单纯、豪放的特征,可学习剪纸艺人对待人生的态度。
过度:
五、传承价值
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深刻的人文底蕴,其文化价值也越来越受重视。
它所表现出的形式特点体现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体现了“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
剪纸艺术来源于生活,是我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化和几千年来历史积淀的产物,是我国大地上以人为本,口传身授的活态文化传统。
体现了中国民间美术的造型意识、审美理想和哲学观念,同时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造型特征、形式美感和率真的
感受等,为我们开启了一个丰富多彩、博大深厚的文化基因库。
剪纸艺术具有强烈而鲜活的生命力,展现出一种“生命的形式”。
1.剪纸艺术越来越受到关注,对剪纸艺术的传承不仅是要学
会民间的剪刻技法,而应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好的作
品不仅要求技法娴熟、造型等各方面要有特色,而且也需
要有其深刻内涵,并能传达出作者的精神情韵。
对剪纸艺
术传承能够拓宽知识广度,接触到民间艺术生活,启发心
智。
2.同时,剪纸艺术能够给人以充分的自由想象空间,让思维
天马行空,丰富文化艺术的内容。
通过对剪纸艺术的精神
性、形式特征及象征意蕴等进行深层次的梳理,有利于更
好的传承剪纸艺术的层次结构,在实践中感知民间剪纸的
原汁原味;可从民间聘请剪纸艺人,学习剪纸的造型、色
彩、花纹等技巧,寻求创作灵感,拓展视野以提高审美情
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带动大家有意识的去探
寻民风民俗,增加思维深度。
3.剪纸是一种以民俗生活为基础而生存和发展的艺术形式,
作为民俗文化的载体,它深刻的反映了人们丰富多彩的民
俗生活,增添了无穷的生活乐趣。
它可为民俗研究、民间
文学研究和历史、戏剧、美术的研究提供直观的实物证据,
并为进一步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可资参考的形象资料。
“一种文化的传承、保存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文
化的拥有者具备怎样的将知识文化相传的能力。
”恰恰对传
承民族和民间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和启示。
民间剪纸内容形式
有很多,其纹样题材往往都直接生动的记录了广大民众中广
为流传的文化母体,不仅反映出传统文化心理、民间风俗和
审美情趣,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爱与憎以及对真善美的追
求,表现出深刻的文化意义。
对民间剪纸的基本知识的理解与总体的艺术把握,能够提高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
民间文化是一切文化的基础,是母体文化。
民艺学家张道一先生说过:“从文化的性质来看,它带有民族文化的基础性质。
也就是说任何上层的、高雅的文化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
”当代人对民间文化的了解程度不深,追求时尚,疏远本土文化,许多
民间艺术正被人们所遗弃,民间文化传承受到严重脱节,因此,要充分融入民族本土文化。
剪纸艺术承担了文化传播的载体和社会教科书的重要角色,形成厚重的民间文化,有人说,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是有其道理的。
民间剪纸作为民俗的一部分,在民间独自顽强地生长,延续到了如今的时代,显示了它生命力的旺盛不衰。
正是那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乡村巧手,他们的祖祖辈辈都在谱写着民族艺术史中无声的乐章。
因此,我们要好好保护传统民间艺术,传承民间文化!保护传承剪纸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