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能源与环境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合集下载

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

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

区域分布与差异
区域分布不均
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在不同地区的分 布不均衡。东部地区由于经济较为发达 ,能源消费量较大;中西部地区由于地 形复杂、气候寒冷等原因,能源消费量 相对较小。
VS
城乡差异明显
城市居民的能源消费量普遍高于农村居民 ,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居 住条件以及能源设施等方面与农村存在较 大差异。
产业结构
不同产业对能源的需求和消耗也不同,产业 结构的变化也会影响居民生活能源消费。
气候条件与地理位置
要点一
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对能源消费也有影响,例如寒冷地区冬季需 要消耗更多的能源来取暖。
要点二
地理位置
不同地区的能源资源禀赋和交通条件也会影响居民生 活能源消费。
能源价格与政策
能源价格
能源价格直接影响居民生活成本,进而影响居民生活能 源消费。
02
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现 状
消费总量与结构
总量持续增长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从2000年的 XX亿吨标准煤增长到2020年的XX亿吨标准煤。
结构不断优化
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逐渐向清洁、低碳、高效的方向转型。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 重逐步提高,煤炭等传统能源的消费比重逐渐下降。
技术进步与创新
能源利用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的能源利用技术将不断涌现, 如分布式能源、储能技术、智能家居等,这些技术将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从而减少居民生 活能源消费。
新能源技术
中国在新能源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如太阳 能、风能、水能等,这些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中 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型,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化石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化石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化石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建议摘要:介绍了当前我国化石能源发展面临的总体供需宽松、化石能源达峰、创新智能发展、高质量发展四个形势,分析了化石能源发展中存在的供需逆向分布、资源约束严重、清洁利用水平偏低、油气设施建设缓慢、化工产品竞争力不足、体制机制改革较慢等6个主要问题,并从优化煤炭生产布局、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稳油增气保障供应、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炼油化工健康发展、油气体制机制改革、海外多元供应等7个方面,提出了化石能源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化石能源; 高质量发展; 形势; 挑战; 措施建议;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要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能源的高质量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能源行业处于向高质量发展的全面转型期。

化石能源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很高,约85%以上。

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动力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约束的危机和碳减排的压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对化石能源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和生态文明的要求不断提高,化石能源同样面临着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发展要求。

正确分析能源发展特别是化石能源发展所面临的形势、问题和挑战,科学判断化石能源发展方向并提出对策建议,对于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乃至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 化石能源发展面临的形势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适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和生态文明要求的不断提高,当前能源格局发生了较大调整,供需形势相对宽松,创新、低碳、智能、绿色成为新一轮能源变革加速推进的特征。

1.1 化石能源供需形势相对宽松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预计国内外能源供需形势相对宽松,发达国家能源需求稳中趋降,发展中国家能源需求平稳增长,全球能源消费增速趋缓【2】。

全球化石能源供给能力较为充裕,煤炭供应潜力充足,石油天然气储量、产量将稳定增加,加上新能源快速发展,将在更大程度上满足新增用能需求,能源供需将总体保持宽松态势。

我国能源现状及某些重要战略对策

我国能源现状及某些重要战略对策
能 源 系 统 中找 到 “ 适 的位 置” 合 。 关键 词 :能源 挑 战 ;可持 续 发展 ; 多联 产 ; 减 排 CO 中图分类号 : K 1文 献标识码 : 文章编 号 :0 3 2 5 (0 8 l —0 5 0 T 0 A 1 0 —3 52 0 ) 20 0 —5
Ab ta t E tr gte2 “c nuy Chn s a igf emao h l n e ee eg il : n r y sr c : nei h e t r, iai fcn i j r al g si t n ryf d e eg n 1 v c e nh e
我 国能源 现 状 及 某 些 重 要 战 略 对 策
倪 维斗 ,陈 贞,李 政
( 华大 学热 能 工程 系, 北 京 1 0 8 ) 清 0 0 4
摘要 :进 入 2l世 纪, 中 国能源 面 临着 5大 严峻 挑 战 : 源供 应 紧 张 ;液体 燃 料 短缺 ;环境 污 能
染严重; 温室气体排放 ; 农村和城镇清洁 能源供应等,严重制约了我 国的可持续发展。我 国以煤 为 主 的能源 格 局仍 将持 续, 控 制 能源 生产 和 消 费 总量, 节 能减排 , 提 高 能源 的综 合利 用 效 率, 大 力发 展 现 代煤 化 工 、 可再 生 能源 以及 核 能是 我 国 能源发 展 的 重 要趋 势 。本 文提 出 以煤 气 化为 核 心 的 多 联产 系 统是 我 国 能源 发 展 的 战略 方 向, 各 种 能 源 ( 石 能 源和 可再 生 能源 )都 应 在 广 义 化

de e op e ,e c i d o n r i ss u d fnd is“ p o i t ” p a e i h om p e n i e e e g yse . v l m nt a h k n fe e g e ho l i t a pr pra e l c n t e c r he s v n r y s t m K e o ds n r y c le e ; u t i a l e e op e ; ol ge e a i yse ; O2m ii to y w r :e e g ha l ng s s s a n b e d v l m nt p y— n r ton s t m C tga i n

未来我国环境保护的挑战及对策

未来我国环境保护的挑战及对策

未来我国环境保护的挑战及对策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期和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深化期,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严峻复杂,环境管理的体制机制、管理方式和思路等转型需求更为迫切,妥善应对难度明显加大。

认真分析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对制定未来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策略,指导环境保护,破解资源环境约束,推动环保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 未来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大规模污染治理从“九五”淮河治污和“两控区”二氧化硫治理开始,历经多年持续治污,取得了一定成效。

《国家“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确定的7项约束性指标中,除了NOx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之外,其他指标都已经于2014年提前完成。

但是我国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根据美国耶鲁大学环境法律与政策中心、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地球科学信息网络联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环境绩效指数(EPI)报告显示,中国GDP总量在世界排名由2006年第4名上升到目前第2名,而环境绩效指数从2006年的56分下降到2014年的43分,排名从第94名下降到2014年的第118名。

环境绩效指数一直处于后排,最受公众关注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状况依然令人忧虑。

1. 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挑战1.1空气污染据《2014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的161个城市中,有16个城市空气质量年均值达标,145个城市空气质量不能达标,全国90%的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估计约有6亿人口生活在有害于健康的空气中。

根据美国耶鲁大学发布的2014年全球环境绩效指数(EPI)报告显示,我国空气质量(18.81分)、在参评的178个国家中排名176名,倒数第2位,其中PM2.5平均暴露水平(2.44分),倒数第1位,PM2.5超标率(0分)。

我国能源领域消费问题对策论文

我国能源领域消费问题对策论文

我国能源领域消费问题浅析及对策研究一、背景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社会得以繁荣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与人类认识和利用能源的历史密切相关。

文化科学、工程技术愈进步,社会愈发展,人类对能源的依赖程度就愈强烈。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备受世界瞩目。

基于第一个20年(1981—2000年)我国实现“能源消耗翻一番,经济总量翻两番的可喜成就,国内外一些权威部门对我国2020年能源需求做了预测。

在国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drc)和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中心(eri)在国际能源专家的协助下2000年对中国2020年的能源消费需求按照不同的情景做了权威的预测,预计通过提高能源效率、采用相关先进技术和生活方式等措施,2000—2020年之间我国年均能源消费增长保持在3.3%—4.8%之间,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在24.7亿吨(绿色增长情景)与33亿吨(普通措施情景)标准煤之间。

国际上,一些机构在20世纪末也对此做过类似预测,如美国能源部门研究认为21世纪前20年我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长在3.5%—4.9%之间, 2020年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24.3亿—32.2亿吨标准煤。

显然,中国经济发展对能源的实际需求超出了上述机构对中国未来能源需求的预测,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挑战。

那么,我国未来能源需求量到底有多大?我国的能源约束状况到底如何,是否存在潜在的能源危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到底该如何走?本文选取近些年的中国能源经济发展的现实数据,尝试对此问题进行研究。

二、我国能源消费现状(一)消费总量、增长率特征分析从能源消费总量来看,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总体处于一个上升趋势,且上升的速度从加快的趋势,这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相关联的。

自1990年以来能源消费量不断扩大,从1990年的98703万吨标准煤增长至2008年的285000万吨标准煤。

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21世纪以来,世界许多国家都更加关注能源安全问题。

2006年7月,能源安全又被列为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的"八国集团"峰会的主题。

能源安全的概念,既包括能源供应和需求,也包括影响能源安全的诸多因素,即全球地缘政治、经济、外交、军事、资源、社会发展、人口、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等。

全球油价不断攀升,已引起大多数国家的不安。

一些国家在充分研究全球油气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已着手研究"石油何时将会枯竭"和如何应对"后石油时代"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

1世界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1.1石油需求持续增长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率达5.1%,创近30年来新高。

同年,世界石油日消费量突破8000万桶,达8076万桶,同比增长3.2%;2005年,又增加至8360万桶/日。

据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30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量将达1.3亿桶。

1.2油价攀升引起国际社会严重担忧从2004年5月到2006年5月,国际油价几乎增加了1倍。

2006年7月中旬,国际石油市场油价冲向每桶80美元。

有专家预计,油价高位震荡的情况还将持续下去。

高油价对今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已构成严重困扰。

同时,石油涨价已引起各类能源、原材料价格的全面上扬,各国经济运行成本明显增加。

1.3全球能源竞争更趋激烈一些大国为维护自身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加紧了对原来已被他们掌握的全球主要油气资源的控制;许多发展中国家为发展经济,摆脱贫穷,也在积极寻找更多的能源,并加强了对本国资源和能源企业的控制。

世界范围内的能源争夺愈演愈烈。

近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其他一些国家对中国崛起仍抱有怀疑和恐惧心理。

围绕占有全球石油储量73.4%的中东地区,以及其他能源产地的能源输出和通道的安全问题,已进一步引起许多国家的高度关注。

国际恐怖主义活动、伊拉克战争、伊朗核问题、大国和地区之间出现的矛盾等,实际都直接或间接、或多或少地与控制和反控制能源资源的争夺有关。

电力企业在低碳经济中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电力企业在低碳经济中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电力企业在低碳经济中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摘要:电力行业可以说是工业行业中最高的碳排放量单位,目前也处在全球最好的状态。

在此背景下,能源的转变也将遇到一系列困难与危机。

为此,能源工业需要全面评价低碳机制对能源工业引进的物流管理的作用,及时编制项目经营计划,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解决困难,为中国能源工业的低碳经营奠定理论依据,使能源产业转变的运行方式完成新时代低碳的环境文明的转变。

关键词:电力企业;低碳经济;挑战;应对策略引言低碳经济下的电力企业,存在着非常多的政策风险。

重点是如何进行低碳排放量的管理,以及如何引进碳交换制度并对低碳排放配额赋予相应的标准,以及未来将会实施什么减排政策,以及如何推出碳税的财政政策,以及政府对各种低碳产品的政策扶持将会有哪些。

因为机组使用的寿命长,发电厂一般为20~30年。

所以,政府在作出决策时,必须长期考虑政策走向,以避免政策风险,而这些宏观政策的变动和不确定性将对发电公司的正常运营和收益能力形成重要影响。

一、我国电力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1.金融危机对行业的影响仍在继续自世界金融危机出现以来,复杂多变的国际宏观经济环境对中国当前宏观经济状况以及实体经济运行形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财务危机已经成为在中国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力的支柱产业,对中国电力行业以及相关下游企业都形成了重要负面影响,从而给中国电力行业的市场供需、成本、价格、资金、投资、监管等运营管理造成了巨大压力。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国家财务危机的蔓延与发展也将日益加剧。

面临的情况复杂,所面对的问题也具有挑战性,但有压力,才有动力。

而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和复杂化,电力企业也应该充分运用它所带来的积极因素和有利因素,并以此为契机,谋求最大的发展,赢得最大的投资机会。

2.电网企业的资源配置能力仍需加强首先,由于核电、生物质能、风电等洁净的可再生能源,在总发电结构中所占比重一直较少,因此洁净火电的发展趋势也必须逐步完善。

我国 双碳目标

我国 双碳目标

我国双碳目标一、引言1.1 背景介绍双碳目标是指中国政府提出的,在碳达峰的基础上力争碳中和的目标。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重,各国纷纷加入减排行列,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1.2 目标意义实现双碳目标对中国乃至全球都意义重大。

首先,减缓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其次,提升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最后,促进全球合作,加强国际气候治理。

二、碳达峰2.1 什么是碳达峰?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顶峰后开始逐渐下降。

实现碳达峰是双碳目标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里程碑。

2.2 碳达峰的挑战实现碳达峰面临诸多挑战。

一方面,中国经济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能源需求依然巨大;另一方面,中国能源结构仍以化石能源为主,能源消耗效率有待提高。

2.3 碳达峰的策略为实现碳达峰,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包括加强能源消费管理、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大碳市场建设力度等。

三、碳中和3.1 什么是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通过采取措施将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吸收的二氧化碳达到平衡状态。

实现碳中和是双碳目标的最终目标,也是一个更为艰巨的任务。

3.2 碳中和的挑战实现碳中和面临的挑战较为复杂。

一方面,碳中和需要大量的技术投入和研发,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碳中和涉及到多个领域和行业,需要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产业链条。

3.3 碳中和的策略为实现碳中和,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战略和举措。

包括发展低碳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碳汇建设等。

四、实现双碳目标的路线图4.1 2020年-2030年在2020年至2030年期间,中国将努力实现碳达峰。

通过加快能源绿色转型、增加可再生能源比重、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等措施,逐步降低碳排放。

4.2 2030年以后在2030年以后,中国将进一步努力实现碳中和。

积极发展碳捕集利用和碳储存技术,加大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应用,推动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中国能源与环境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 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政策建议
从中国能源发展的趋势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来看,实现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要长期实施节能优先战略,推进能源结构“绿色化”进程,大力发展环境友好能源和氢能源,推行农村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实行节能优先政策。

节能政策是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的战略,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长期实施节能优先的战略就是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首选政策。

建议加快理顺节能管理体制,政府机构应率先示范节能,促进节能与清洁生产一体化。

利用排污收费政策促进节能政策的实施。

促进能源结构“绿色化”。

建立环境友好的能源结构调整是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长期任务,也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

建议逐步降低城市能源煤炭使用比例,大力发展低碳无碳能源、氢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依靠技术进步削减污染。

一方面利用环境标准推动能源技术进步、降低单位经济活动的能源消费,实现发电排放绩效与发电煤耗标准、环境标志与能效标准、汽车排放标准与燃料经济性标准的衔接。

另一方面,大力开发低污染排放发电技术、零排放技术以及高效脱硫脱氮技术,加快提高汽车排放标准,发展低排放甚至零排放汽车。

运用经济手段促进环境友好能源。

在未来20年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过程中,应全面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控制污染,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市场手段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利用硫税、氮税、生态环境补偿、电力环保折价等税收价格政策实现能源活动环境成本内部化,二是利用排污交易、绿色电力市场、可再生能源配额信用等市场交易手段降低削减污染的社会成本。

由于不同政策的作用时间和实施的作用范围不同,因此,在政策实施的优先级和时间序列上会有所不同。

如节能优先战略是中国应该长期坚持和贯穿于各个领域的基本政策,电力行业排放绩效标准的引入则是特定于某一领域和时间的一般性政策。

2. 若干重要能源政策方案建议加快电力脱硫进程:电力行业(尤其是火电)将是中国未来20年能源行业发展最快的行业。

火电行业未来20年削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将直接影响国家二氧化硫总量控制目标的实现。

电力污染控制将是中国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的重点。

目前火电厂减排二氧化硫的主要途径有:煤炭洗选、洁净煤燃烧技术、燃用低硫煤和烟气脱硫。

各种技术的选择和减排方式的组合是一种综合性的判断和决策过程。

根据电力行业目前二氧化硫控制现状和管理基础以及二氧化硫排放控制目标的要求,各阶段的减排技术路线为:2005年前,燃用低硫煤和脱硫工程措施起步阶段;2006年~2010年,低硫煤和烟气脱硫的混合阶段;2011年~2020年,全面烟气脱硫阶段。

在环境经济政策与管理措施方面,目前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方面,实施的经济政策就是排污收费制度;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开展了环保折价标准研究;同时,有些省市开展了排污交易方面的试点研究。

各项经济政策对二氧化硫排放控制都会起到促进作用,但其作用方式及实施基础各不相同。

建议以排污收费制度和排污交易为基本政策组合方向,资金扶持为辅助手段,折价标准是对排污收费制度的补充或完善。

具体建议措施有: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实施电力环保折价标准;实施严格的电力行业排放标准;引入发电排放绩效管理机制;推行电厂环境信息公告制度;加强监督管理能力的建设等。

建设西电东送绿色工程:“十五”期间,国家将重点加快实施“西电东送”南线的电源和输电线路建设。

按照“西电东送”南部通道的战略规划建议,
“十五”期间,在云、贵两省交界的狭长地带内将新建10余座火电厂,新增供电能力600万千瓦,如果“十五”期间不采取任何措施,贵州省火电项目将新增二氧化硫排放量20.17万吨,云南省火电项目将新增二氧化硫排放量13.68万吨。

如此集中地在滇东和黔南酸雨控制区及周围的区域建设大规模的火电厂,若不采取严格环境保护措施,将对当地和周边地区的大气质量以及我国“十五”期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的实现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建设“西电东送”项目的同时应加大二氧化硫治理的投入,采取有力的治理措施,确保二氧化硫排放满足国家和地方“十五”期间总量控制的要求,空气质量能够有所改善,实现建设“西电东送”绿色工程的目标。

建议国家逐步提高二氧化硫排污收费标准并扩大收费范围,使其接近或高于治理成本,真正使污染控制成本成为产品总成本的组成部分,形成谁污染谁就会在经济上受损失的机制,促使排污企业积极增加投入,主动治理污染。

在云、贵两省试行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制度,发挥市场机制在二氧化硫控制方面的作用。

在实行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的前提下,逐步建立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制度,使全社会二氧化硫与酸雨污染防治的成本不断降低。

国家应尽快组织开展云贵两省“西电东送”火电项目的脱硫可行性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二氧化硫削减计划和方案,以最低成本实现二氧化硫的削减目标。

同时,建立一定的监督机制,确保二氧化硫减排目标的实现和国家有关二氧化硫污染与酸雨防治目标的实现。

一体化削减交通环境污染:机动车是整个交通运输系统的一部分,面对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机动车污染问题的解决,除了加强机动车管理,使用清洁燃料等正对机动车本省的解决方案外,必须从整个交通体系的完善和燃料结构的改善入手,从根本上较少机动车污染的排放。

主要措施有:善综合运输体系,发展低耗能、少污染的运输方式;制定不同运输方式与环境协调的发展政策;利用新技术,改善交通能耗结构;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合作。

机动车带来的城市环境污染主要是尾气。

对汽车尾气治理的目的是使车辆的排放水平达到一定的标准,使空气质量不影响人类的健康,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制定条件许可的、符合经济和社会承受能力的综合性战略措施。

建议的政策主要有:发挥“三架马车”的作用,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合理有效地控制机动车交通运输量的发展;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工具和无污染的交通工具;实施机动车的全过程控制与生命周期管理;运用税收等经济手段鼓励清洁、节能运输方式的发展;采取部门协调,加强综合决策。

大力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未来10年或者20年中国农村能源环境保护的目标,一是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促进农民实现小康社会;二是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三是有利于降低农村室内空气污染,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

解决中国农村能源环境污染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适合农村的现代可再生能源,减少污染环境、危害健康和破坏生态的柴薪和秸秆能源使用。

农村能源的发展目标主要是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保障农民的身体健康,促进农民小康社会的实现。

在大力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迫切需要解决支持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问题,尤其是如何尽快降低农民低收入群体“享受”可再生能源的费用。

目前,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在农村能源发展领域都实施了一系列计划或行动项目,对促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这些计划包括:乘风计划、光明工程、农村能源综合建设、秸秆气化示范工程、全国百县小水电计划、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等。

这些计划或工程都是发布在不同的政府管理部门,尽管计划的目标各自有所侧重,但在农村能源建设方面的目标是相同的。

建议在综合这些农村能源计划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国家农村绿色能源计划》。

在《国家农村绿色能源计划》中,重点放在提高农村能源使用能效方面,提倡节水灌溉技术,鼓励使用高效、
低毒、低残留农药,组织农民开展合理施用技术的培训。

以生态富民计划为基础和突破口,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如综合利用沼气等。

在中国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过程中,如果目前农民低收入群体“享受”清洁、昂贵和现代的可再生能源的问题不能有效地得到解决,那么农村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就会走入“死胡同”,而且也会影响农民实现小康社会的进程。

为此,国家应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支持农村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让农民真正建得起并且用得起这些昂贵、清洁、现代的可再生能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