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羊妊娠管理
羊产后饲养管理的方法

羊产后饲养管理的方法母羊产羔时,做好接产与产后母仔的护理工作,对羔羊的成活与母羊的健康非常重要。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羊产后饲养管理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羊产后饲养管理的方法要做到科学放牧,合理补饲,营养全面,栏圈干燥。
羊群晴天阴天放牧,晚上补喂精料,平均每只250克,食盐每只10克,放在清洁的饮水中让羊自饮。
雨天雪天舍饲,白天3餐草料,2餐精料,先喂草料,后喂精料。
种公羊的饲养管理配种前1个半月加强营养,精料量按配种时期喂量的60%~70%喂给,配种时要全价营养,并加喂鲜鸡蛋或牛奶等,每只每天补精料1千克~1.5千克,并注意防止公羊角斗和相互爬跨。
放牧时避开灌木或树枝,要与母羊分圈饲养、放牧。
妊娠母羊的饲养管理母羊妊娠前期可少量补饲,进入妊娠后期,要采取放牧加补料的饲养方法。
放牧早出晚归,每天6小时左右,出牧前、放牧后要补饲。
每只羊每天补优质干草1千克、玉米青贮1千克、精料0.4千克~0.8千克。
怀双羔的母羊补饲量要加倍。
此外,每天补饲骨粉5克~7克,食盐5克~10克。
不喂冰冻霉烂饲料,不饮冰水,不跳沟壕,不爬陡坡,不走冰道,进出圈不拥挤。
产前一周留在近处放牧,昼夜注意观察,防止圈外产羔冻饿死亡。
哺乳母羊的饲养母羊产后要饮豆浆,喂大米粥,并加入少量米糠和食盐。
饲喂优质干草,补饲玉米、豆饼等精料,有条件的可喂胡萝卜、白萝卜等多汁饲料。
产后两周在产圈内饲养,每天定时饲喂和饮水。
单羔母羊日补干草1千克、青贮玉米1千克~1.5千克、精料0.4千克~0.5千克,双羔母羊日补干草1.5千克、青贮玉米1.5千克、精料0.6千克~0.8千克。
两周后可到附近牧地放牧,早上出牧前、中午和晚上收牧后要按时补饲。
产后1个月,母羊靠放牧获得营养,晚上补饲即可。
羔羊的培育对初生羔羊,羊圈地面要铺上垫草,温度保持在5℃以上,生后两小时要吃饱初乳。
母羊产后5天离开产圈,可在附近放牧,中午回圈喂奶,晚上母子合群。
10天以内的羔羊,每日哺乳5次~6次,10天~30天,每日哺乳3次~4次。
母羊 不同生理阶段 饲养管理要点

母羊不同生理阶段饲养管理要点引言母羊的饲养管理对于羊群的繁殖和产羔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母羊在不同的生理阶段需要不同的饲养管理措施,以确保其健康和繁殖效益。
本文将从母羊的发情期、妊娠期、分娩期和哺乳期等不同生理阶段,介绍相应的饲养管理要点。
发情期的饲养管理要点母羊的发情期是指其处于发情状态的时期,通常持续24到36小时。
在此期间,母羊会表现出明显的发情行为,如鸣叫、争斗、跳跃等。
以下是发情期的饲养管理要点:1.提供充足的饲料和水源:发情期的母羊需要更多的能量和营养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因此应提供高质量的饲料和新鲜的饮水。
2.确保充足的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母羊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助于发情的正常进行。
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和适当的运动设施,如草地或室内的运动场地。
3.定期观察发情行为:密切观察母羊的发情行为,包括鸣叫、跳跃、争斗等,以确定最佳的配种时机。
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授精等,提高繁殖效益。
妊娠期的饲养管理要点母羊的妊娠期是指从受精到分娩的时间段,通常为145到155天。
在此期间,母羊需要特殊的饲养管理来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和母羊的健康。
以下是妊娠期的饲养管理要点:1.提供适宜的饲料:妊娠期的母羊需要更多的能量、蛋白质和维生素,以满足胎儿的发育需求。
可以增加饲料的分配量和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
2.定期体重监测:定期监测母羊的体重变化,以确保其体重增长符合正常范围。
如果体重增长过快或过慢,应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
3.定期产前检查:在分娩前的几周,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包括孕检、胎儿位置和胎盘情况等。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请兽医进行处理。
4.提供安静的环境:妊娠期的母羊需要一个安静、无干扰的环境,以减少压力和提高胎儿的生长发育。
分娩期的饲养管理要点母羊的分娩期是指胎儿从母体中娩出的过程,通常持续2到6小时。
以下是分娩期的饲养管理要点:1.提供干净的分娩环境:在分娩前,应确保分娩舍的干净和卫生,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简析繁殖期母羊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简析繁殖期母羊饲养管理技术要点母羊是羊群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繁殖期的饲养管理对羊群的繁殖和产羊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母羊繁殖期的饲养管理中,需要注意许多技术要点,本文将针对这些要点进行简析。
一、合理饲养管理1.注意饲养环境:母羊在繁殖期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母羊的产羔和幼崽的生长发育。
2.科学配饲:母羊在繁殖期需要充足的营养来支持胚胎和胎儿的生长,因此需要根据母羊不同的繁殖阶段和体重,科学配饲不同的饲料,确保其获得足够的营养。
3.定期体检:母羊在繁殖期需要定期进行体检,确保其健康状况良好,预防疾病的发生,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二、注意保健工作1.定期驱虫:母羊在繁殖期需要定期进行驱虫工作,避免寄生虫对母羊的影响,保证母羊的健康。
2.疫苗接种:母羊在繁殖期也需要定期接种疫苗,提高其对疾病的防御能力,降低疾病的发病率。
3.保持卫生:母羊饲舍的卫生情况直接关系到母羊的健康和生产效率,因此需要定期对母羊饲舍进行清洁、消毒,保持干燥和通风。
三、注意繁殖管理1.精确记录:母羊在繁殖期的配种、妊娠期、产羔情况都需要进行精确记录,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配种管理:母羊在配种期需要选择优质的公羊进行配种,确保母羊的后代具有优良的遗传品质。
3.妊娠管理:母羊在妊娠期需要进行适当的运动和饲养管理,避免母羊因为运动不足或过度疲劳导致胎儿死亡。
1.分娩前期准备:母羊在分娩前期需要进行饲养管理、饮水管理等准备工作,确保母羊分娩时有充足的体力和产羔顺利。
2.分娩监护:母羊分娩时需要有专人进行监护,帮助母羊产羔,确保母羊和幼崽的安全。
3.产后护理:母羊产羔后需要适当的护理,包括清洁母羊、喂食等工作,确保母羊和幼崽的健康。
在母羊繁殖期的饲养管理中,合理饲养管理、保健工作、繁殖管理和分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技术要点,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保证母羊的健康和繁殖效率,为羊群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山羊养殖如何科学合理地饲养管理繁殖母羊?

山羊养殖如何科学合理地饲养管理繁殖母羊?繁殖母羊是羊群正常发展的基础,饲养的好坏是羊群能否发展、品质能否改善和提高的重要因素,其生产性能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羊群的生产水平,生产上要给予精细的饲养管理,使其能顺利完成配种、妊娠和哺乳过程,提高生产性能。
根据繁殖母羊所处不同生理时期,可将繁殖母羊的饲养管理分为空怀期、妊娠期和哺乳期3个阶段。
(1)空怀期的饲养管理空怀期是指从羔羊断奶到母羊再次配种前的时期,也称恢复期。
此时期主要是恢复体况,抓膘复壮,以利配种,在饲养管理上相对比较粗放,其日粮供给略高于维持日常需要的饲养水平即可,可以不补饲或只补饲少量的干草。
泌乳力高或带多羔的母羊,在哺乳期内的营养消耗大、掉膘快、体况弱,必须加强补饲,以尽快恢复母羊的膘情和体况。
管理上应尽量选择草质好的草场放牧,延长放牧时间,给予适当补饲,每日补饲0.2~0.3千克的混合精料,达到中等以上营养水平,以促进发情,提高受胎率和双羔率,按时完成配种任务。
(2)妊娠期的饲养管理妊娠期可分为妊娠前期和妊娠后期两个阶段。
妊娠前期,即妊娠期的前3个月,其特点是胎儿增重较缓慢,所增重量仅占羔羊初生重的10%左右,此时所需营养与空怀期基本相同。
在夏秋季节,妊娠前期母羊的饲养一般以放牧为主,不补饲或补饲少量精料。
在冬春季节应适当补些精料或青干草。
在管理上要避免吃霜草和霉烂饲料,不饮冰水,不使其猛跑,不暴力驱赶,以免发生流产。
妊娠后期,即妊娠期的后2个月,此时胎儿生长发育迅速,妊娠期胎儿增重的80%~90%是在此阶段完成,营养物质的需要量明显增加,应给母羊提供营养充足、全价的饲料。
如果此期母羊营养不足,体质差,产后缺奶,将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导致羔羊初生重小,生理功能不完善,体温调节能力差,抵抗力弱,极易发生疾病,造成羔羊成活率低。
此时,妊娠母羊除放牧外,需补饲一定的混合精料和优质青干草,根据母羊放牧采食情况,每天可补精料0.3~0.5千克、青干草1.0~1.5千克、胡萝卜0.5千克、食盐10克、骨粉5~10克。
繁殖母羊的饲养和管理技术 - 养羊技术

繁殖母羊的饲养和管理技术-养羊技术为充分发挥繁殖母羊的生产力,应创造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以提高母羊的受胎率、多胎多羔率和产羔成活率。
繁殖母羊饲养管理的好坏与母羊的繁殖性能、羔羊的成活率、肉羊养殖场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关系。
因此,在饲养与管理的过程中要进行合理饲喂,科学管理。
确保母羊的健康,加强妊娠期和哺乳期母羊的饲养管理,增强体质,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繁殖母羊的饲养和管理技术。
母羊的繁殖性能对于通过自繁自养饲养方式下的规模化肉羊养殖来说非常重要,而繁殖母羊包括妊娠期母羊和哺乳期母羊的饲养管理对于提高母羊的繁殖性能、提高羔羊的成活率、增加肉羊养殖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饲养管理的过程中要针对处于不同生理阶段的生理特点、营养需求给予科学的饲养管理。
从增强母羊的体质和抗病能力出发,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从而保证妊娠母羊的健康,进而促进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提高羔羊的成活率。
1、妊娠期母羊的饲养管理妊娠期母羊的营养需求不但要满足自身的维持需要,还要给胎儿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以及为哺乳期泌乳功能的发挥做好充足的营养储备,因此,在营养的供应上要注意保证饲料优质,且营养全面,配比均衡。
在青绿饲料丰富的夏秋季节应以饲喂新鲜的青饲料为主,配合饲喂一定量的精饲料,在冬春青饲料短缺时则可以饲喂青贮饲料、氨化饲料或者微贮饲料等,无论是饲喂何种饲料都要保证其质量,严禁饲喂发霉、变质、掺有杂质的饲料。
母羊在妊娠期不同阶段的生理特点不同,其饲养管理要点也不同。
在妊娠前期,为母羊怀孕后的前3个月,这一阶段胎儿的生长发育速度较为缓慢,营养的供应能够维持母羊基本需求即可,一般要求维持配种时的体况,不宜过肥,也不宜过瘦。
这一阶段可以饲喂优质的秸秆饲料来替代青干草,同时还可补饲一部分的优质干草或者青贮料等。
精料的饲喂量则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提供,注意保证优质饲料中各营养物质均衡,不可忽略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添加。
【养羊】秋冬季节,怀孕母羊管理要点

秋冬季节,怀孕母羊管理要点!喂料应满足营养需要在天气寒冷时对停止产奶的怀孕羊,要特别加强饲养管理。
尤其是身体尚未成熟而怀孕的母羊,需要偏料偏草、精心喂养。
以优质干类饲料为主,适当配合少量青绿料,搭配些玉米面、麸皮及饼类精饲料。
怀孕后期,胎儿需要母体供给大量的营养,因此要逐渐增喂些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丰富的精料和多汁饲料,一般可增1至 1.5公斤精料。
但至产羔前3天应控制精料用量。
总之,在整个怀孕期间喂用的饲料,既要富含营养物质,又不能使羊体质过肥,还要容易消化。
饲喂要定时、定量。
管理要精心对圈舍要勤起勤垫,保持干燥、温暖和卫生。
绝对避免踢打、惊吓,防止与它羊或其它动物相斗或互相挤压。
如无大风雪,应每天坚持适量运动或放牧,运动时注意不能走得太快,不要走陡坡和跨沟越壕。
不要打冷鞭。
应与公羊分开,以防强配。
孕后两个月应停止挤奶,以保证母羊体质健壮和胎儿发育良好。
搞好饲养管理不喂发霉变质、酸度大、冰冻和有毒的饲料,不饮冷水和脏水,更不能空腹加水。
羊舍饲槽要定时定期消毒,注意天气变化,防止突然大风和寒潮使怀孕羊患病。
平时要注意观察孕羊精神、饮食、行动和排泄粪便情况,发现异常要立即治疗。
对有早期流产症状的孕羊,要注意早用药,要注射黄体酮10至30毫升,每日一次,直至症状消失。
秋冬季节的饲料尤其要注意霉变,在饲料中添加脱霉素,能显著提高羊羔的成活率。
怀孕母羊管理进入冬季以来,已进入母羊管护重要时期!因天气寒冷、营养条件等母羊对营养的要求较之前水平要高;繁殖母羊肩负着配种、妊娠、哺乳等各项任务,养羊人如想实现多胎、多产、多活、多壮的目的,应加强对母羊良好的营养水平,尤其在妊娠期做好母羊保胎、分群、保膘的工作十分必要。
一般羊妊娠期为150天,分为妊娠前期和妊娠后期。
妊娠前期是母羊怀孕后的前3个月,此时胎儿发育较慢,对母羊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处于配种时的体况,满足所需营养。
怀孕母羊对粗饲料消化能力较强,过冬草料缺乏,弥补母羊营养可以用优质秸秆部分代替干草来喂,还应考虑补饲优质干草或青贮饲料。
养殖技术-如何对繁殖母羊进行管理?

养殖技术-如何对繁殖母羊进行管理?繁殖母羊分为空怀期、妊娠前期(妊娠3个月内),妊娠后期(妊娠4~5个月),哺乳前期和哺乳后期5个阶段。
妊娠前期胎儿发育较慢,需要的营养物质和空怀期相差不多;妊娠后期和哺乳前期是胎儿迅速生长时期和羔羊成活的关键时期,要重点做好这两个时期的饲养管理工作。
根据农村的饲养条件,对母羊的饲养可采取不同的饲养方式。
应采用以补饲为主、以放牧为辅的饲养方式。
日粮配合要按精、粗、青比例配合,一般加工成粉料,饲喂时可调制成湿料,料水比例的确定以用手捏而不出水滴为宜。
其营养标准以风干物计算:空怀母羊和妊娠前期母羊每天应喂给含可消化粗蛋白60~105克、食盐8~12克、钙2.5~4.5克、磷1.8~3.0克、胡萝卜素10~15毫克的饲料0.95~1.4千克。
妊娠后期母羊或泌乳前期母羊,每只每天应喂给可消化粗蛋白95~210克、食盐10~15克、钙6.5~9.6克、磷3.2~5.8克、胡萝卜素15~20毫克的饲料1.0~2.1千克,其饲喂量应根据母羊的体重大小适当调整。
繁殖母羊的分娩。
母羊在妊娠后期要加强管理,防止拥挤。
放牧的羊只应选择在距暖棚羊舍较近且平坦、牧草丰盛的草场放牧。
暖棚舍内应设置产羔栏,并做好接羔的准备工作。
助产方法:助产人员应先将指甲剪短磨光,手臂用肥皂水洗净、消毒,涂上润滑剂,然后进行助产。
胎儿过大时应将母羊阴门扩大,把胎儿的两前肢拉出来送回去,反复三四次后,一手拉前肢一手扶头,随母羊努责用力将羔羊拉出。
胎位不正时,应随母羊努责将胎儿推回腹腔,复位后在协助产出。
母羊产羔后因过度疲劳而口渴,应饮淡盐水或温米汤,水温在12~15℃为宜。
第一次饮水量以1~1.5升为宜。
为防止母羊患乳房炎,在母羊产羔期应减少饲料喂量,只喂给优质青干草或块根类饲料。
待产后第三四天起,逐渐加喂精料、多汁料和青贮料。
怀孕母羊饲养管理技术

摘要:怀孕母羊又被称为妊娠母羊,是繁殖母羊进入生产阶段的一个特殊时期,这个阶段的母羊需要满足自身生长和胎儿生长发育所需,所以需要构建特殊的养殖管理方案,确保母羊能够顺利地度过怀孕期,避免母羊在妊娠过程中出现不明原因的流产,降低养殖场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确保短时间内扩大养殖规模,增加养殖效益。
本文在对怀孕母羊的生理机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怀孕母羊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希望能够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怀孕母羊;饲养管理;技术要点怀孕母羊饲养管理技术张民(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农牧和科技事业发展中心内蒙古呼伦贝尔021100)收稿日期:2023-10-26羊养殖产业是现代畜牧养殖业的重要组成,在保证羊肉和羊毛科学供给,增加养殖户经济收益,带动经济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羊的生长发育周期较长,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生理机能消化功能会存在较大差异性。
母羊怀孕阶段是生理机能代谢最旺盛的时期,同时也是应激刺激发生的高峰期,这个阶段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以及胎儿是否能够正常的生产,一旦饲养管理出现问题,将会导致母羊不明原因的流产,产下的胎儿死亡,甚至会导致繁殖母羊的利用年限大大缩短,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直接影响到养殖场经济效益的获取和养殖规模的扩大。
所以在羊养殖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一定要明确怀孕母羊的生理机能,加强对养殖场的环境管理营养调控,满足妊娠母羊的营养需求和胚胎的生长需求,确保胎儿能够健康生长,母羊能够顺利分娩。
1怀孕母羊的生理机能怀孕母羊的生理机能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变化来适应胎儿的生长和发育。
怀孕母羊的生殖系统经历了一系列变化来为胎儿提供发育所需的条件。
子宫壁增厚和血供增加,以支持胚胎的生长。
子宫颈在妊娠初期关闭,形成一种阻隔物,以保护胎儿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妊娠阶段母羊的内分泌系统会产生一系列激素变化。
黄体生成素的分泌增加,维持子宫内膜的稳定,使其适合着床和胎儿的发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羊妊娠管理
母羊自发情接受输精或交配后,精卵结合形成胚胎开始到发育成
熟的胎儿出生为止,胚胎在母体内发育的整个时期为妊娠期。妊娠期
间,母羊的全身状态特别是生殖器官相应地发生一些生理变化。母羊
的妊娠期长短因品种、营养及单双羔因素有所变化。一般山羊妊娠期
略长于绵羊。山羊妊娠期正常范围为142~161天,平均为152天;
绵羊妊娠期正常范围为146~157天,平均为150天。
(一)妊娠母羊的体况变化 1.食欲 妊娠母羊新陈代谢旺盛,食
欲增强,消化能力提高。 2.体重 因胎儿的生长和母体自身重量的
增加,怀孕母羊体重明显上升。 3.体况 怀孕前期因代谢旺盛,妊
娠母羊营养状况改善,表现毛色光润、膘肥体壮;怀孕后期则因胎儿
急剧生长消耗母体营养,如饲养管理较差时,妊娠母畜则表现瘦弱。
(二)妊娠母羊生殖器官的变化 1.卵巢 母羊怀孕后,妊娠黄体
在卵巢中持续存在,从而使发情周期中断。 2.子宫 妊娠母羊子宫
增生,继而生长和扩展,以适应胎儿的生长发育。 3.外生殖器 怀
孕初期阴门紧闭,阴唇收缩,阴道粘膜的颜色苍白。随妊娠时间的进
展,阴唇表现水肿,其水肿程度逐渐增加。
(三)妊娠期母羊体内生殖激素的变化 母羊怀孕后,首先是内分
泌系统协调孕激素的平衡,以维持妊娠。妊娠期间,几种主要孕激素
变化和功能如下: 1.孕酮 孕酮是卵泡在促黄体素(LH)作用下导致
排卵后,破裂卵泡处生成黄体,而后受生乳素(H,H)的刺激释放的一
种生殖激素,所以又称黄体酮。孕酮与雌激素协同发挥作用,是维持
妊娠所必需的。 2.雌激素 雌激素是在促性腺激素作用下由卵巢释
放,继而进入血液,通过血液中雌激素和孕酮的浓度来控制脑下垂体
前叶分泌促卵泡素和促黄体素的水平,从而控制发情和排卵。雌激素
也是维持妊娠所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