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物理八上第一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教案2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9.关注个体差异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10.教学评价,持续改进: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学生反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如冰花、雾凇、衣物晾晒等,引发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2.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的现象?这些现象与之前我们学习的物态变化有什么关系呢?”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些现象都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升华)或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凝华)的过程。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提高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亲身感受升华和凝华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升华和凝华的规律,提高逻辑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4.通过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物质变化的规律,增强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对物态变化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升华和凝华这两种特殊的物态变化过程,可能还缺乏深入的认识。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熔化、凝固、汽化、液化等物态变化,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但在实际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往往不易被察觉,学生可能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现象相结合。因此,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帮助他们建立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此外,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北师大版八年级全一册《升华和凝华》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八年级全一册《升华和凝华》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理解文本中的「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掌握「升华」和「凝华」在文本中的运用,并通过理解作品的表达、描写、叙述等手法发掘出升华和凝华的体现;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对文本中升华和凝华的运用进行解读;2.掌握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概念;3.发掘文本表达方式等手法所体现的升华和凝华。
教学难点:1.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进行深入理解;2.对作品中升华和凝华的运用进行彻底剖析;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
1.3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1.听说结合;2.合作学习法;3.问答法;4.归纳法。
1.4 教学过程1.学生活动(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凝华和升华的定义,并鼓励学生在纸上自己写下自己的理解,最终进行讨论,交流个人对词汇的理解与想法。
2.听说结合(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并请学生在朗读时做好听读笔记。
然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出三个升华和凝华的例子,并进行解析。
3.合作学习法(15分钟):学生完成讲解小组,以此来加深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
4.问答法(10分钟):教师出示所展示的课文上没有提到的一些词汇,要求学生举出词汇所代表的意思。
同时,教师也会问学生一些和文章有关的问题,以此来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5.归纳法(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总结性的ppt,总结之前所学的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运用的方法和意义,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掌握知识。
1.5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针对《升华和凝华》这一单元设计的,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多个方面都对课堂教学进行了详述。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教师首先在课前先行将课文中的升华与凝华进行了解释,并让学生在上课前写上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此举可以带动课堂氛围并且能够激起学生思考的热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接下来,在听说结合、合作学习法、问答法以及归纳法方面都给予了很好的运用,丰富了课堂的知识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认知的能力。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一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1.教师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强调它们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和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2.结合课本,教师通过图示和实例,向学生介绍升华和凝华的特点,如吸热和放热等。
3.教师运用热力学原理,讲解升华和凝华过程中热量变化的规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热量与物态变化的关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知识点的掌握,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列举生活中至少三个升华和凝华的实例,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2.完成课本第24页的练习题,特别注意第3、第4题,要求学生运用升华和凝华的规律进行分析和解答。
2.学生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师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和讲解,巩固升华和凝华的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特点、热量变化规律等。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实验和讨论过程中的收获。
3.教师强调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实验器材,让学生进行升华和凝华的实验观察。
2.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冰冻乒乓球变小、樟脑丸逐渐消失等。
3.各小组针对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分析升华和凝华的规律,总结实验结论。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具有生活气息的练习题,如:“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室内的窗户玻璃上会出现冰花?”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四升华和凝华教案设计(pdf)(新版)北师大版

7.升华和凝华的实验操作
-实验原理:利用升华和凝华现象进行实验观察。
-实验器பைடு நூலகம்:加热器、冷凝器、实验容器等。
-实验步骤: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实验观察等。
-实验注意事项:安全操作、准确观察、合理分析等。
8.升华和凝华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科学研究:物质的状态转化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4.物态变化的应用
-生活中的实例:冰融化、水蒸气凝结、霜的形成等
-科技应用:空调制冷、冰箱保鲜、衣物烘干等
5.物态变化的观察和分析方法
-观察法:观察物态变化的现象,记录变化过程
-实验法:设计实验,控制变量,观察物态变化过程
-分析法: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物态变化现象进行解释和推理
6.升华和凝华的实验操作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升华和凝华技能。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知识点,掌握相关技能。
本节课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提高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包括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科学交流能力和科学情感态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培养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物态变化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提高科学思维能力;能够与同学进行有效的科学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探究过程,提升科学交流能力;同时,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体会科学的乐趣,形成积极的科学情感态度。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升华和凝华教案

升华和凝华教学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分析以及实验现象的观察,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升华过程吸热、凝华过程放热。
2.能在物态变化中识别升华和凝华现象。
3.通过升华吸热现象的分析,知道用升华可以获得低温环境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条件。
难点:会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案1:问题引入2010年12月11日以来,内蒙古出现大范围降雪并遭遇大风降温天气。
呼伦贝尔市根河市最低气温达零下45 ℃,创入冬以来最低气温。
室外行走的人的眉毛、胡子都挂满了白霜,这些白霜的形成属于什么现象?这其中包含了怎样的物态变化?方案2:多媒体引出播放录像:烈日当空,久旱无雨,为了解决旱情,过去人们往往摆起香案,祈祷“龙王爷”恩赐,结果滴雨未下;而现今,用飞机在高空投撒了一些固态物质,顷刻间下起了大雨。
学生不由产生疑问:这种固态物质是什么呢?它为什么能促使雨的形成?推进新课学生交流回答:这是凝华现象,是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在高空投撒的是干冰,干冰升华吸收热量。
师生共同总结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实验:碘的加热。
【提出问题】它们果真是直接转变的吗?【提醒】控制碘量:只需少许碘粒。
控制温度:需要缓慢加热。
强调观察无液态碘的出现。
玻璃片要和烧瓶口密封。
在学生分组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可以询问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对于没有达到预期观察目的的学生,可以对操作、观察作适当指导。
【讨论】大家看到什么现象?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烧杯内原来有一些固体物质,加热之后这些固体物质的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中间过程中物质有变成液态的吗?此现象说明了什么?在师生共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①给固态的碘加热后,烧杯内出现了紫色的碘蒸气,没有液态的碘出现,说明固态的碘受热后能直接变成气态的碘蒸气。
②停止加热冷却后,烧杯壁和玻璃盖片上出现了紫色的碘颗粒,没有液态的碘出现,说明气态的碘蒸气遇冷后又可直接变为固态的碘。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四、升华和凝华》_19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比较贴近生活实际,绝大部分内容学生比较熟悉,所以采取学习小组自主学习方式实行,在学习升华凝华现象时,通过实验探究突破重点难点—升华过程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分析,以及实验的观察,知道什么是升华、凝华。
理解升华是凝华的逆过程。
2.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知道升华过程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
3.通过本节教学活动,能在物态变化中识别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升华吸热现象分析,知道用升华的方法能够获得低温的环境。
2.通过度析日常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及使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升华和凝华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2.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感受物理是有用的,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本节主要介绍相关升华和凝华的知识,包括探究碘升华与凝华的特点,用升华的方法能够获得低温的环境等。
升华和凝华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
本节通过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让学生经历一个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进一步掌握升华吸热、凝华放热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常见的热现象中的道理。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教学难点:在物态变化中识别升华和凝华现象。
四、教学策略为了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实验机会,提升学生对实验探究是物理学常用的方法之一的理解,在本节课中,对于升华和凝华内容比较贴近生活实际绝大部分学生比较熟悉,通过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实验,从中发现问题,启发学生对实验现象实行分析研究,找出其中的规律,学生在实验中采用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实行实验探究,通过观察、讨论,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多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
北师大八年级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

[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通過對生活中昇華和凝華現象的分析以及實驗的觀察知道昇華和凝華的概念。
2.通過對生活中昇華和凝華現象的觀察與分析知道昇華過程要吸熱,凝華過程要放熱。
3.能在物態變化中識別昇華和凝華現象。
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昇華吸熱現象的分析知道用昇華的方法可以獲得低溫的環境。
2.通過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昇華、凝華現象,提高運用物理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昇華和凝華的物態變化的學習,使學生感受事物間相互聯繫、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2.通過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感受物理有用,從而使學生樂於探索一些自然現象中的物理學道理。
[重點難點]重點昇華和凝華兩種物態變化。
難點昇華吸熱,凝華放熱。
[教材分析]昇華和凝華現象是學生學習中容易忽略的兩種物態變化,儘管昇華和凝華現象並不罕見,但卻不易被學生注意。
常溫下樟腦塊昇華,下霜等現象進行得較為緩慢,且氣體又很難被直接觀察到。
而我們是根據觀察到的結果,間接分析推斷這一過程的,因而教學時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分析、推理、判斷的訓練。
[學情分析]對於昇華吸熱,學生較容易理解,但對於凝華放熱,學生不容易理解。
教師可以採用演示實驗結合講授的方式,來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
[教學過程簡述]本節我設計通過以下環節來完成。
.1.昇華與凝華的概念。
2.碘的昇華與凝華現象。
3.昇華與凝華現象的討論。
4.小結。
環節1 昇華與凝華的概念引入將物質的三種狀態寫下來,然後分析學過的四種物態變化,引出“自然界是否存在固態和氣態間的直接變化過程呢?”環節2 碘的昇華和凝華實驗觀察碘的昇華和凝華現象。
強調學生注意昇華或凝華時,期間有沒有液態碘出現。
觀察玻璃蓋片上的水珠是否蒸發。
環節3 實驗現象分析在實驗中,由於沒有發現有液態碘出現,因而可以推斷昇華或凝華是固態和氣態兩種狀態之間直接發生的物態變化。
加熱後,碘由於昇華變少;觀察到玻璃蓋片上的水在碘凝華時,冒“熱氣”,從而可知昇華吸熱,凝華放熱。
1.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①物质的状态转化:首先,我会介绍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包括熔化、凝固、汽化和凝结。这些都是物质状态变化的基本概念。
②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接着,我会详细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而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我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这两个过程,并给出具体的例子。
实验现象:在加热过程中,固态物质直接变为气态,发生升华现象。通过冷凝器时,气态物质直接变为固态,发生凝华现象。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发生。
题目5:
1.升华现象:冬天,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窗户玻璃时,会凝结成水珠。这是因为窗户玻璃表面的温度较低,使得水蒸气凝结成水珠。
2.凝华现象:当我们把湿衣服晾在室外时,衣服上的水分会逐渐蒸发,最终衣服变干。这是因为水分从液态转化为气态,发生凝华现象。
1.课堂管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容易分心。这可能是因为课堂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足够的互动和趣味性。
2.教学方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太理想,可能是因为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多样。例如,我可能过于依赖讲授和板书,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
3.评价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评价方式可能过于单一,主要依赖于学生的考试成绩。这可能使得部分学生只关注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4.科学态度: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对物理科学的兴趣。他们能够主动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乐于探索和解决问题。
5.合作交流: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们在小组讨论和实验环节中,培养了合作交流的能力。他们能够与同学们积极互动,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能够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北师大版物理八上第一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教案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升华中得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和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升华凝华现象及他们各自的吸放热情况
2、解释生活中得升华、凝华现象
3、了解升华凝华在日常升华中得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我们今天换个上课模式——竞争式课堂。
(展示电子计分板,说明计分比赛规则,分组竞争)
今天我们学习第四章第四节的《升华与凝华》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复习下前面学过得物态变化相关的内容。
(多媒体依次展示问题,请学生回答)
1、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几种存在状态有哪些
2、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
3、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呢?
4、汽化的两种方式
5、那我们来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态与气态是否能相互转化呢?请举例说明
(最先抢到问题的有回答权,答对课计一分,奖励一个笑脸)
(二)新课讲授
师:我们刚刚有同学说到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且也举了例子进行说明,这节课呢,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就在这里。
1、演示碘升华实验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小演示实验。
师:演示前,提出问题,同学们要带着问题去认真观察,
问题:(多媒体展示)
①碘是怎样变成气体的?
②什么是升华?
③碘升华过程中,我们必须给碘加热,这说明这是一个什么过程,吸热还是放热?
④什么是凝华,吸放热情况?
师展示:
展示介绍实验仪器,并进行实验,展示整个加热升华,离开热源凝华的过程。
展示完后,请学生回答实验前提出的问题。
2、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升华。
升华是吸热的过程。
3、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
凝华是放热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