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养殖场粪污处理沼气工程技术与模式

合集下载

盘点养殖业的9种粪污处理方式

盘点养殖业的9种粪污处理方式

养殖业的9种粪污处理方式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会同农业部制定了《全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工作方案(2018-2020年)》,整合中央投资专项,重点支持畜牧大县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全国畜牧总站组织征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典型技术模式,在全国共收集了29个省239种技术模式,经专家筛选评审,总结提炼出种养结合、清洁回用及达标排放3个方面9种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主推技术模式。

一、种养结合1、粪污全量还田模式对养殖场产生的粪便、粪水和污水集中收集,全部进入氧化塘贮存,氧化塘分为敞开式和覆膜式两类,粪污通过氧化塘贮存进行无害化处理,在施肥季节进行农田利用。

主要优点:粪污收集、处理、贮存设施建设成本低,处理利用费用也较低;粪便、粪水和污水全量收集,养分利用率高。

主要不足:粪污贮存周期一般要达到半年以上,需要足够的土地建设氧化塘贮存设施;施肥期较集中,需配套专业化的搅拌设备、施肥机械、农田施用管网等;粪污长距离运输费用高,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施用。

适用范围:适用于猪场水泡粪工艺或奶牛场的自动刮粪回冲工艺,粪污的总固体含量小于15;需要与粪污养分量相配套的农田。

2、粪便堆肥利用模式(包括条垛式、槽式、筒仓式、高(低)架发酵床、异位发酵床)以生猪、肉牛、蛋鸡、肉鸡和羊规模养殖场的固体粪便为主,经好氧堆肥无害化处理后,就地农田利用或生产有机肥。

主要优点:好氧发酵温度高,粪便无害化处理较彻底,发酵周期短;堆肥处理提高粪便的附加值。

主要不足:好氧堆肥过程易产生大量的臭气。

适用范围:适用于只有固体粪便、无污水产生的家禽养殖场或羊场等。

3、粪水肥料化利用模式养殖场产生的粪水经氧化塘处理储存后,在农田需肥和灌溉期间,将无害化处理的粪水与灌溉用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进行水肥一体化施用。

主要优点:粪水进行氧化塘无害化处理后,为农田提供有机肥水资源,解决粪水处理压力。

主要不足:要有一定容积的贮存设施,周边配套一定农田面积;需配套建设粪水输送管网或购置粪水运输车辆。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五种技术模式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五种技术模式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五种技术模式“三分离一净化”模式。

“三分离”即“雨污分离、干湿分离、固液分离”,“一净化”即“污水生物净化、达标排放”。

一是在畜禽舍与贮粪池之间设置排污管道排放污液,畜禽舍四周设置明沟排放雨水,实行“雨污分离”;二是猪场干清粪清理至圈外干粪贮粪池,实行“干湿分离”,然后再集中收集到防渗、防漏、防溢、防雨的贮粪场,或堆积发酵后直接用于农田施肥,或出售给有机肥厂;三是使用固液分离机和格栅、筛网等机械、物理的方法,实行“固液分离”,减轻污水处理压力;四是污水通过沉淀、过滤,将有形物质再次分离,然后通过污水处理设备,进行高效生化处理,尾水再进入生态塘净化后,达标排放。

这种模式是控制粪污总量,实现粪污“减量化”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适用于中小规模养殖户。

生产有机肥料模式。

好氧堆肥发酵是目前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的主要模式。

畜禽粪便进入加工车间后,根据其含水率适当加入谷糠、碎农作物秸、干粪等有机物调节水分和碳氮比,增加通气性,接入专用微生物菌种和酶制剂,以促进发酵过程正常进行。

并配备专用设备,进行匀质、发酵、翻抛、干燥。

对大型养殖场可自建有机肥厂,对养殖户数多、规模小、密度大、消纳地紧张的畜禽高密度养殖区,可建专门有机肥厂,将粪污统一收集、集中处理。

微生物发酵床模式。

一是内置式发酵床养殖。

主要用于发酵床养猪。

选择碎秸秆、锯木屑、稻壳等通透性和吸水性较好的原料做垫料,垫料可反复利用3-5年;饲养密度根据个体大小、环境温度确定,育肥猪一般2-4头/m2为宜。

二是外置式发酵床粪污降解。

在畜禽舍外建造发酵床,用于畜禽粪污发酵降解。

根据养殖规模确定床体大小,商品猪0.2-0.3头/m2,宽度在4-6m、深度40-60cm。

用稻壳、碎农作物秸秆加适量米糠做载体,每2-3天添加一次粪污,每天旋翻机旋翻2-4次载体。

消纳地紧张的中小规模养殖场(户)均可采用该模式。

沼气工程模式。

将污水排入沼气池中,通过厌氧菌发酵,降解粪污中颗粒状的无机、有机物,产生的沼气可作为能源用于发电、照明和燃料。

天水市标准化奶牛场粪污处理及循环利用技术

天水市标准化奶牛场粪污处理及循环利用技术
关键词: 牛粪; 处理 ; 循环 利 用
中 图分 类 号 : S 8 1 1 . 5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1 9 1 l 1 ( 2 0 1 3 ) 0 1 — 0 0 9 1 0 2
随着奶 牛 养殖 业 规模 化 、 集 约 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迅 速发 展 , 奶
件; 完 善 的原料 预处 理 和发 酵环境 控 制 系统 , 保 障发 酵系 统稳定 ; 沼 气 热 电联 产 在 利用 沼气 获 取 电能 的
化氢 、 醇类、 酚类 、 醛类 、 氨、 酰 氨类 等污 染物 ] , 粪 尿
中含有 大 量 的易 传 播 疾 病 的病 原 菌 和 细 菌 , 通 过 风
中国牛业 科 学 2 0 1 3 , 3 9 ( 1 ) : 9 1 — 9 2 C h i n a C a t t l e S c i e n c e
科 技转 化
天 水 市 标 准 化 奶 牛 场 粪 污 处 理 及 循 环 利 用 技 术
王 健 , 王 国琪
( 甘 肃 省 天水 市 畜 牧 技 术 推 广 站 , 甘 肃 天水 7 4 1 0 0 0 )
牛 场粪 污及废 弃 物造 成 的环境 污染 等 一 系列 问 题 也 E t 益严重, 未 经 处 理 的 牛 场粪 污 会 产 生 大 量 的量 硫
池; 浓 缩液体 有 机肥转 运 车 ; 事 故应 急缓存 池 。
1 . 4 技 术 特 色
机 械化清 粪及 转运 , 降低劳 动强 度 , 改善 劳 动 条
嘉信 牧业 有 限责任 公 司 良种 奶牛 繁 育场 每 天产 生 牛 粪 6 7 m。 , 经 天水 润 德 沼气 开发 有 限责任 公 司处 理 , 每年 产生 有机 肥 3 3 3 3 . 3 t , 年产 沼气 9 0万 m。 , 年发 电量 2 0 0多万 度 , 年产 综 合 效 益 8 0 8万 元 。通 过 对 奶 牛 场粪 污 的综 合循 环 利 用 , 每立 方 牛 粪 可 产 生 综

畜禽养殖粪污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畜禽养殖粪污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畜禽养殖粪污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作者:闫剑王力来源:《新农村》2018年第08期随着畜禽规模化养殖的发展,虽然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养殖户的经济收入,促进了畜牧养殖产业发展。

但每天产生的大量粪污如果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同时还会威胁到人类生命健康和养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全新历史时期,提高畜禽养殖废物的处理效率,积极实施资源化利用,对转变养殖模式,提高养殖效益,减少废物污染,减少动物疫病传播都有着很大帮助。

本文首先分析了畜禽养殖粪污的处理方法,然后论述了几种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以期对同行有所帮助。

1 畜禽养殖粪污处理现状规模化养殖场每天会产生大量粪便和污水,而这些粪便和污水,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随便向外排放流入农田,河流渗入土壤以下,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危害。

近些年,随着畜禽养殖向着集约化方向发展,养殖规模增加的同时,畜禽粪污的产生量逐渐提高,高密度的粪便污水污染性更强,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

现阶段,由于国家关于畜禽养殖粪污垃圾管理和处理的政策法规不完善,使得很多养殖场出现无序管理局面,粪便、污水得不到妥善科学利用。

而很多养殖场缺乏粪便污水处理技术和相关污染物处理技术人员,传统处理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发挥一定作用,但整体效果不明显,使得大量畜禽粪便资源浪费。

由于养殖户过分重视养殖规模,忽视粪污处理,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导致畜禽粪便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污染源。

2 畜禽养殖粪污处理措施2.1 积极推广先进养殖技术,提高粪污管理技术水平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了解国内外先进废物处理技术和管理经验,并借鉴先进的粪污治理管理经验和本地区养殖现状,探索全新的粪污处理模式。

积极应用现代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提高粪污管理效率和资源化利用水平。

在提高对粪便污水处理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

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还要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及时发现畜禽粪污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改进,切实提高粪污管理水平和处理水平。

畜禽养殖粪污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标准

畜禽养殖粪污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标准

畜禽养殖粪污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标准粪污治理要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生态至上,以人为本,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饲养规模、场区所在地周边种植业结构的自然条件等具体环境因素,建设相关设施,通过产前、产中、产后控制,使畜禽粪污处理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一、粪便贮存处理设施粪便贮存处理设施主要有储粪池和沼气池。

储粪池一般应选在生产区的下风向,靠近污道,便于粪便的清运。

一般为地上式、半地上式,也有采用全地下式。

地上式一般高出地面1.5-2米,半地下式一般地面上下各1米,储粪池一般为长方形和正方形,设有进、出粪口,要求两个单元以上,可做到轮换使用。

由钢筋水泥底(15厘米左右)、四周砖墙(三七墙)和钢筋混凝土(20厘米左右),并进行防水处理,底部留有渗沥液排出口通向污水池,上覆开放式或半开放式防雨上盖。

在干清粪方式下,粪便堆放场所容积为:每10头猪(出栏)约1立方米,每1头肉牛(出栏)或每2头奶牛(存栏)约1立方米,每1000只肉鸡(出栏)或每250只蛋鸡(存栏)约1立方米。

沼气池采用沼气池处理粪便,沼气池容积:每1头猪(存栏)应为0.5-1立方米,每1头牛(存栏)2-3立方米,每100只鸡(存栏)2-4立方米。

沼气池具体建设标准和使用应按新能源技术指南操作。

二、污水处理设施污水池可分为舍边的一级沉淀池、流通过程的二级沉淀池和最终汇集的三级沉淀池。

一级、二级沉淀池要靠近污道,三级沉淀池应选在生产区的下风向的储粪池附近,便于粪便的清运。

三级沉淀池为全地下式,深度在2--2.5米,一般为上大下小的梯形,设有进污口和清污口,建成3个以上梯度单元,由水泥底(25厘米左右),并进行防水处理,加盖防雨,做到“防雨、防渗和放溢流”三防要求。

为避免沼气产生应注意留有通风口。

三级沉淀池体积应容纳2个月以上的污水尿液产生量,每出栏1头生猪(肉牛和奶牛可以按照相应关系换算,出栏1头肉牛或存栏2头奶牛相当于出栏10头猪)三级沉淀池体积不少于0.3立方米。

山东省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利用实施方案

山东省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利用实施方案

山东省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利用实施方案为深入推进全省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利用,有效防治养殖污染,防控动物疫病,保护和改善环境,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制定本方案。

一、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现状(一)畜禽粪污产生情况。

1.畜禽养殖量大。

我省是畜禽养殖大省。

据初步测算,2015年,全省畜牧业总产值2500亿元,居全国第一位;生猪存栏2849.6万头,居全国第4位;牛存栏503.6万头,居全国第5位;羊存栏2235.7万只,居全国第2位;家禽存栏6.1亿只,居全国第1位。

全省畜禽总存栏合计9490万个标准猪单位。

每平方公里土地负荷604.7个标准猪单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4倍;每公顷耕地负荷12.6个标准猪单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9倍。

2.粪污产生量多。

全省畜禽养殖每年约产生粪尿2.7亿吨,其中粪1.8亿吨、尿0.9亿吨。

分品种看,猪为1.0亿吨,占36.3%;牛为0.9亿吨,占32.6%;羊为0.3亿吨,占12.0%;家禽为0.5亿吨,占19.1%。

3.分布差异显著。

从生猪和奶牛粪尿产生量看,产生量比较大的前5个市是临沂、潍坊、菏泽、泰安、济宁,粪尿产生量为9080万吨,占全省的52.2%。

从畜禽粪尿产生总量看,比较大的前5个市是德州、菏泽、临沂、潍坊和聊城,粪尿产生量为1.31亿吨,占全省的48.9%。

从单位耕地面积负荷看,粪污产生量最为集中的地区为泰安、德州和济南,每公顷耕地负载达到50吨以上,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多。

综合评价,德州、泰安、济南、临沂、潍坊、菏泽、聊城等畜禽养殖处理利用的任务比较繁重。

(二)粪污处理利用情况。

1.利用取得较大进展。

近年来,各级政府把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摆上重要议程,逐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规划布局,推广适宜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

目前,全省畜禽粪便利用率达到92%,处理利用率70%,污水处理利用率46%。

2.主要模式得到推广。

一是自然发酵处理。

主要用于家禽和散养牛羊、生猪,粪便堆积发酵、污水沉淀降解后还田,约占畜禽粪污处理量的30%;二是垫料发酵床处理。

关于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规范方案

关于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规范方案

关于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规范(试行)第一条本规范适用于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的指导和评估。

第二条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是指在畜禽粪污处理过程中,通过生产沼气、堆肥、沤肥、沼肥、肥水、商品有机肥、垫料、基质等方式进行合理利用。

第三条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应坚持农牧结合、种养平衡,按照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对源头减量、过程控制和末端利用各环节进行全程管理,提高粪污综合利用率和设施装备配套率。

第四条畜禽规模养殖场应根据养殖污染防治要求,建设与养殖规模相配套的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并确保正常运行。

第五条畜禽规模养殖场宜采用干清粪工艺。

采用水泡粪工艺的,要控制用水量,减少粪污产生总量。

鼓励水冲糞工艺改造为干清粪或水泡粪。

不同畜种不同清粪工艺最高允许排水量按照GB18596执行(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标准,水冲粪工艺下,每天最高允许排水量,存栏1头生猪冬季≤25升,夏季≤35升;存栏1只鸡,冬季≤0.8升,夏季≤1.2升;存栏1头牛,冬季≤200升,夏季≤300升。

干清粪工艺下,每天最高允许排水量,存栏1头生猪冬季≤12升,夏季≤18升;存栏1只鸡,冬季≤0.5升,夏季≤0.7升;存栏1头牛,冬季≤170升,夏季≤200升。

污染物最高允许日均排放浓度分别为:五日生化需氧量(BOD)150毫克/升,化学需氧量(COD)400毫克/升,悬浮物200毫克/升,氨氮80毫克/升,总磷8毫克/升,粪大肠菌群数1000个/100毫升,蛔虫卵2个/升)(干清粪,COD一般情况为4000-8000,水冲粪、水泡粪,COD一般为8000--15000)。

第六条畜禽规模养殖场应及时对粪污进行收集、贮存,粪污暂存池(场)应满足防渗、防雨、防溢流等要求。

固体粪便暂存池(场)的设计按照GB/T27622执行(畜禽粪便贮存设施设计要求,宜采用地上带有雨棚的“n”型槽式堆粪池,地面为混凝土结构,坡度1%,做防渗处理,坡底设有排水沟和污水池相连;墙高≤1.5米,砖混并水泥抹面或混凝土结构;雨棚下玄与设施地面净高≥3.5米)。

新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介绍

新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介绍

王爱芳/新疆天山畜牧生物育种有限公司 830002 罗勇/新疆豪子畜牧公司 150060 罗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总站 830004 葛建军/新疆呼图壁种牛场有限公司 831203摘 要:牧业绿色发展的趋势和目标,其应用效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0年度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为88%,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题。

鉴于此,本文整理适应新疆的两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案例模式—种养结合、集中处理模式,希望给予从事畜禽管部门借鉴,促进各地畜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以此更为有效推进新疆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

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种养结合;集中处理推动绿色发展,减少污染排放,是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要求。

根据新疆《关于促进新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新政办发〔2020〕82号)要求,新疆畜牧业养殖要坚持推进绿色发展,重点抓好坚持畜牧业生态化发展、推进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三项工作。

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牲畜年末存栏5075.1万头(只),活禽5675.5万羽,但2020年新疆畜禽粪污产生量也达到2.44亿t,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已达到88%,但目前新疆区域内畜禽养殖仍存在养殖规模化率低,散养水平仍然较高,同时存在粪污资源化利用基础设施不足、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薄弱等问题,近年来新疆各地努力探索各种畜禽养殖资源化利用技术,总结发现种养结合模式与集中处理模式具有操作简便、推广易的特点,与新疆现有畜禽养殖结构匹配度较高。

因此本文着重介绍以下两种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案例。

1 种养结合模式1.1 概念 种养结合是将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有机物作为生产加工有机肥的基础,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来源,同时种植业生产的作物又能够给畜禽养殖提供饲草料来源的一种有机结合模式。

1.2 优点1.2.1 促进资源转化利用 一是养殖业可将农产品转化为价值量更高的畜产品;二是种植业生产的大量有机物质只有25%左右能被人类直接利用,其余75%可作为动物饲料,通过养殖业转化为畜产品;三是种植业加工后的副产品如糠麸、酒糟、粉渣等废弃物,可通过养殖业转化,提升其使用价值;四是家畜在将饲料有机物质的15%~30%转化为畜产品的同时,其余70%有机质作为粪尿被排泄出去,这部分有机质可通过处理后还田,为种植业利用,进而转化为农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奶牛养殖场粪污处理沼气工程技术与模式 摘要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奶牛养殖场沼气工程技术应用现状,分析了牛粪沼气发酵潜力和三种主要沼气发酵工艺的技术特点。 关键词 奶牛场; 粪污; 处理; 沼气工程技术

发达的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标志,乳及乳制品占畜产品的比重是衡量畜牧业发达与否的重要指标。规模化养殖业在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随着粪污和冲洗水相对集中排放,也带来系列的环境问题。据有关资料,2002年全国奶牛饲养量为679万头,年产生的粪尿总量近亿吨。由于技术和经济的原因,我国有相当数量的奶牛养殖场粪污没有得到有效处理,粪污处理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自身的持续发展,粪污综合治理迫在眉睫。由于沼气技术(厌氧消化)在实现奶牛粪污资源循环利用、改善农村能源、环境、卫生条件和有利于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的独特作用,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诸多因素将使沼气技术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一)奶牛粪组分、对环境的污染特点及其产沼气潜力 1?奶牛粪组分和环境的污染特点 奶牛鲜粪浓度一般在12%~18%TS范围,挥发性固体约占80%。 未经处理的牛场粪污会产生大量硫化氢、醇类、酚类、醛类、氨、酰氨类等污染物,而粪尿中含有的大量病原菌极易传播疾病,细菌和有害气体随风扩散,使污染范围扩大。粪尿聚集区,易于蚊蝇等昆虫滋生,严重地影响了周围地区的卫生。未经处理的奶牛场粪污经雨水冲刷或直接流入江河,使水中硝态氮、硬度和细菌总数超标,水质恶臭。奶牛场粪污中含有较高的氮、磷养分,如果过量还田,进入土壤后会转化为硝酸盐、磷酸盐,破坏土质。另外,目前在饲养牛时大量使用添加剂。添加剂中含有重金属,奶牛食用后只有少量被吸收,大多数随粪便排出,如未经处理直接进入土壤被农作物吸收,人食用后在体内产生富集,影响健康。 奶牛场粪污产生的恶臭气味会影响人和动物的生理机能,刺激嗅觉神经与三叉神经对呼吸中枢发生作用,影响人、动物的呼吸机能。刺激性臭味会使血压与脉搏发生变化,产生不愉快的感觉。对于奶牛场恶臭气味的治理也是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 2?奶牛粪产沼气潜力 奶牛粪是非常好的发酵原料,据研究表明,奶牛粪的原料转化率高于猪粪和鸡粪,奶牛粪的产气特点见表1。 表1奶牛粪的产气特点 发酵原料总固体(TS)产沼气潜力M3/KgTSM3/吨新鲜料实际转化率%牛粪18~200?25~0?3048~6085 (二)国内奶牛场粪污沼气工程 我国早期的中小型奶牛养殖场沼气工程是在户用水压式沼气池技术的基础上发展的,地埋式、50~200m3,由数个单池组合而成,无单独的储气柜。如绵阳市农科所农场沼气工程(1980年),以牛粪为原料,12个单池,总容积1 519m3,常温发酵,沼气以集中供气的方式,解决了近百户职工生活燃料。 1982年建成的成都凤凰山畜牧园艺场沼气工程我国最早的农场大型沼气工程。该工程可以说是我国畜禽粪便处理工程的开端,即使从目前的国内技术水平来讲,该工程的综合水平也不落后。该工程由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设计,采用射流搅拌的全混合发酵工艺。工程日处理1 000头奶牛粪污,装置总容积4×300m3,隧道式,中温发酵,进料浓度6%TS,HRT60天,有机负荷1?0kgTS/m3?d,池容产气率0?238m3/m3?d。日产沼气1 000m3,其中300m3用作沼气发电(50KW4125C沼气-柴油发电机),其余用于1吨锅炉和职工生活燃料。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上海农垦系统建设了一批我国数量最多的牛场沼气工程,多数采用全混合发酵工艺。由于上海工业微生物研究所和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的介入,也研发了一些新的发酵工艺和装备。如上海交大在上海“五四”农场建成同心圆折流反应器,由于增加了原料在装置中的流程,提高了牛粪原料的降解率,在近中温发酵条件下,装置池容产气率达到1?1m3/m3?d。 1991年建成的上海星火农场大型奶牛场沼气工程是当地的标志性工程,也是20世纪90年代国内最大的畜禽场沼气工程。该工程由上海市工业微生物研究所和上海城乡建筑设计院共同设计。处理系统包括6×450m3厌氧消化塔、7×200m3储气柜和固液分离机(HWL-400型8~10m3/hr)。装置日处理来自2000多头牛的80吨粪污和20余吨其他粪污。装置平均产气率1?2m3/m3?d,最高达到2?0m3/m3?d。其发酵装置内部设置有软性纤维填料,发酵工艺类似于UBF反应器;针对奶牛粪中草多、浮渣多的特点,装置设计中尤其考虑了除浮渣装置。发酵温度28~30℃。进料COD浓度37 673mg/l,出料COD 7 723mg/l,去除率79?5%。进料TS5?2%,出料TS3?4%,TS分解率35%。HRT14天,容积负荷3?7KgTS/ m3·d。装置平均沼气产率为1?2m3/m3·d,最高2?0m3/m3·d,所产沼气供应2 868户职工家庭作生活燃料使用。沼渣用制花肥,经处理沼液或喷洒还田,或再经过鱼塘处理后排放,出水COD在100mg/l以下。 近年来随着集约化奶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沼气工程发展较快,但是客观来讲工程技术进步不明显。以下是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在四川一处720头奶牛场沼气工程的设计方案,试图在处理流程上有所创新,见图1。奶牛场污染物包括牛粪和圈舍冲洗水两类。前者浓度高,但是量仅为冲洗水的约1/7。如果将两类粪污放在一起发酵处理,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将很高,发酵条件也很难满足,比如要将冲洗水采用中温发酵就很满足。而且由于牛粪和冲洗水的污染程度不一样,无害化的处理要求也不一样。为此,我们在处理工艺设计中,对于奶牛场废水实行干清粪工艺,干粪和冲洗水清污分流、分别处置,综合利用,分别达标,将解决这一问题。高浓度粪污(7%TS),来自牛粪和冲洗水沉淀粪浆,每天约50m3,粪污中COD、BOD、NH-N、TP、粪大肠菌值等的浓度均很高,属于容易生化的废水,主要通过高浓度发酵罐处理。牛舍冲洗水(0?2%TS)每天约144m3,主要通过冲洗水处理系统处理,经过沉淀、厌氧池和兼氧滤池处理后,COD将降低到400mg/L以内,再经过几十天滞留期以上的氧化塘处理,将能够全部满足《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 图1720头奶牛场粪污处理工艺流程图 (三)国外奶牛场粪污处理沼气工程技术与模式 在欧洲、美国等养殖业发达国家,奶牛粪污最常规的处理方法是囤集较长时间后还田(半年以上),称为自然处理。但是近年来调查发现,污染问题并没有很好解决。据资料显示,在养殖业集中的区域,附近农田的氮、磷和重金属元素超标的情况已经非常普遍。在欧洲国家,如德国、荷兰、比利时,25%以上的地下水的硝酸盐超过50mg/L。在美国虽然有较多的农田供粪污消纳,但是50%以上的湖泊和27%以上的河水养分超标。一旦雨季,地表水被畜禽养殖粪污污染,导致BOD超标的现象比比皆是。尤其引起发达国家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原因是卫生问题。近年来由于人畜共传病,如疯牛病、禽流感、血吸虫病的猖獗传播,促使这些国家加强污染治理力度,而沼气技术被认为是一种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 欧洲是目前农场沼气工程技术最发达、推广数量最多,技术最成熟的地区。欧洲沼气工程数量较多的国家是德国、丹麦和英国。欧洲处理农村废物的沼气装置分为两类。一类称为农场沼气池(on?farm AD plants),另一类称为集中厌氧消化系统(Centralized Anaerobic Digestion, 简称CAD),后一类近年来发展很快。集中厌氧消化系统代表了目前欧洲沼气工程的发展趋势。即将一定区域内相临的农场畜禽粪便和其他有机废物收集、运输到一处沼气站集中处理,集中厌氧消化装置的优点是具有规模经济效益、可采用较先进的厌氧消化处理工艺和装置设备从而处理效率更高。 集中厌氧消化系统最早于在1980年代末从丹麦开始运作,目前已经建成20座大型的CAD沼气装置,运行良好。每座装置规模在2 000~4 000m3,中温或者高温,厌氧消化工艺主要是全混合沼气发酵(CSTR)和推流式发酵工艺(Plug flow),停留时间在12~20天,在对发酵原料预处理或后处理中,还包括一个巴氏灭菌高温消毒过程,以防止处理过程中病菌传播。沼气一般用于当地社区集中供热,或热电联用(CHP)。 美国发展沼气工程起步较晚,目前约有40个农场沼气工程投入运行(主要是处理奶牛场粪污。 印度是继中国之后户用沼气数量最多的国家,已经建成约300万口户用沼气装置。此外还实施了近2000个大中型沼气工程。印度的户用沼气装置主要用作生产农村能源,以牛粪为主要原料,沼渣沼液用作有机农肥。 国外奶牛场沼气工程发酵装置主要采用以下三种工艺: 1?推流式发酵工艺 近年来美国农场沼气工程发展很快,多数是采用的推流式发酵工艺。这类沼气装置多数采用半地埋式、上部用复合橡胶袋覆盖,主要用于处理干清粪式的奶牛粪污。沼气装置容积一般为2?5m3/头奶牛左右。进料浓度在10%~13%TS,HRT20天以上。沼气发酵后的沼液经过固液分离后,固体部分用于堆肥,液体部分经过氧化塘处理后排放或用于农业灌溉。处理工艺见图2。 目前在美国北方寒冷地区(纽约州、明尼苏达州,这里冬季平均气温低于摄氏零度)运行良好的6座奶牛场沼气工程中,有5座采用的是推流式发酵工艺,处理规模分别是1 000-2 400头牛,多数是2001年后建成的。全部采用了热电联用技术,发电机的规模在130-200kW,发电余热用于发酵装置增温。被认为,关于寒冷地区沼气装置的设计有几个要点, (1)原料池要防冻; (2)要有热电联用系统; (3)可以通过原料加温和罐体热交换两种方式加温、保温; (4)要加强进出水管道保温。 图2推流式沼气发酵处理系统流程示意图2?全混合发酵工艺 德国和丹麦的农场沼气工程大多数采用全混合发酵工艺、装置为钢板结构、热电联用为主要沼气利用形式。由于解决了搅拌、输送等机械设备问题,现在欧洲沼气装置的发酵浓度越来越高,可以达到11%TS以上。为了提升沼气装置的卫生效果,新建设的沼气装置多数采用高温发酵,HRT5天以上,这样有利于对人畜共患病菌的消毒和灭活杂草种子。中温发酵装置的最短HRT为15天。 美国奶牛场沼气装置采用全混合发酵工艺的不多,被认为主要适用于处理水冲式粪污,原料浓度在3%~8%TS范围。装置造价比推流式发酵装置高。在纽约的Matlink奶牛场2001年建设了一座全混合沼气发酵装置,中温发酵,HRT20天。除了处理700头奶牛粪污外,还有部分原料来自食品加工废水。该装置配置了1套130kW的发电机组,从2001年启动以来一直运行良好。发酵后出水的后处理方法与推流式发酵装置相似。 加拿大近年来也建造了处理几千头牛粪污的大型全混合沼气发酵装置。 3?厌氧过滤器发酵工艺 奶牛粪污水质的特点是悬浮物(SS)含量很高。如果沼气发酵前先经过固液分离,则可以采用厌氧滤器(AF),甚至采用UBF、UASB等发酵工艺。采用这些高效工艺可以缩短原料HRT,从而提高发酵效率,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能源化程度不高(部分原料未进入装置),卫生效果不好 (滞留时间太短)。 在美国弗罗里达州有一处500头奶牛场粪污沼气处理工程,455m3厌氧滤器、进料浓度大约为1%, HRT≤3d, COD去除率≥50%。 (四)结语 我国的农村大中型沼气工程数量已经达到1500处,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处理奶牛场粪污。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奶牛场粪污处理沼气技术还有一定差距,主要问题包括, (1)沼气工程的沼气发电率很低,不到2%,热电联用(CHP)更几乎是空白。热电联用技术既可以提高沼气工程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解决了沼气装置的增温问题,这对于在北方推广沼气工程技术尤其重要。 (2)我国沼气工程装备技术方面还有一些技术瓶颈,比如固液分离机械的效率、耐用性,高浓度输送和搅拌机械等等。 我国奶牛养殖中有相当高的比例是小型养殖场或养殖专业户,每处几头到几十头,要重视对这类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的沼气技术研究和开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