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批评
文学批评方法

文学批评方法文学批评是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揭示作品的内在意义和艺术价值。
文学批评方法是指在进行文学批评时所采用的具体手段和原则。
在文学批评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需要根据具体作品的特点和研究目的进行灵活运用,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文学批评方法。
首先,文学批评方法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文本分析。
文本分析是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语言、结构、风格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作品内在的意义和艺术特点。
在文本分析中,可以对作品的语言运用、叙事结构、人物形象、意象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揭示作品的深层含义和艺术价值。
其次,历史批评是文学批评方法中的另一重要手段。
历史批评是通过对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进行研究,揭示作品与时代的关系和作品所反映的历史意义。
在历史批评中,可以对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作品与时代思潮等方面进行具体考察,从而揭示作品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
另外,心理批评也是文学批评方法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心理批评是通过对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表达进行研究,揭示作品所反映的人性和情感世界。
在心理批评中,可以对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情感变化、心理动机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揭示作品所反映的深刻人性和情感世界。
此外,比较批评也是文学批评方法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比较批评是通过对不同作品之间的异同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作品的独特之处和共通之点。
在比较批评中,可以对不同作品的题材、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具体比较,从而揭示作品的独特魅力和艺术特点。
综上所述,文学批评方法是文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它包括文本分析、历史批评、心理批评、比较批评等多种手段和原则。
在进行文学批评时,需要根据具体作品的特点和研究目的进行灵活运用,从而揭示作品的内在意义和艺术价值。
希望以上介绍的文学批评方法能够对文学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文学批评的八种方法

文学批评的八种方法
文学批评主要的八种方法:社会历史批评、心理批评、文体学批评、文本批评、性别批评、文化批评、读者批评和道德批评。
这几种方法并不是文学批评方法的全部,文学批评方法将会在文学发展中不断地推陈出新。
(1)社会历史批评,主要是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研究文学和社会生活的关系。
(2)精神分析抨击,主要分析作家作品的无意识,尤其就是性的性欲。
(3)语义批评,立足于文学文本,尤其是诗歌,对其中语言意义的阐释。
(4)故事情节抨击,分析叙事文尤其就是小说的描述方式和故事情节结构。
(5)性别批评,是从女性意识的角度来观照所有的文学作品。
(6)读者生产抨击,研究做为抨击主体的读者在抨击活动中的创造性促进作用。
(7)文化批评
(8)道德抨击
1、有洞见必然有盲视,没有一种批评方法具有万能的效应,每一种批评方法都有它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2、在抨击实践中,须要根据抨击对象的相同特征选择相同的抨击方法,同时也可以使用多种抨击方法,形成对文学现象的多侧面、多层次的研究。
3、文学批评方法本身具有未完成性。
这几种批评方法只是展示了认识文学的几个角度,并不是文学批评方法的全部,批评方法将会在文学发展中不断地推陈出新。
文学批评的类型与方法

文学批评的类型与方法一、文学批评的类型文学批评的类型是文学批评原则的具体运用的结果,是指文学批评论著所体现的评价取向形态。
1、鉴赏型批评是一种侧重于鉴定和欣赏文学作品的人文情趣、审美品位和笔墨韵味的批评类型。
2、认知型批评是一种侧重于学理地评析文学现象、体现认知冲动的批评类型。
3、实用型批评是一种侧重于从社会教化效果评论文学现象、适应社会整合需求的批评类型。
4、消遣性批评是一种侧重于报导文学的相关新闻轶事、投合读者休闲需要的批评类型。
二、文学批评的方法文学批评方法,是指文学批评过程所呈现的批评视角、阐释重心和评价系统等的综合轨迹。
1、传记批评方法一种注重探寻作品与作者经历和人格的联系的批评方法。
2、社会历史批评方法一种通过考察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而评价作品的批评方法。
3、感兴批评方法一种侧重呈现作家创作感兴并唤起读者相同感兴的批评方式。
4、语言批评方法一种依托现代语言学而发展起来的关注文学的语言组织及其在文化中的功能的批评方法。
20世纪初期关注“文学性”及“陌生化”的俄国形式主义20世纪20-50年代注重文本语言分析的英美“新批评”20世纪50-70年代运用语言学模型从事文学的语言结构分析的法国结构主义20世纪60-80年代致力于文本“解构”的法国和美国的解构主义或后结构主义。
5、心理分析批评方法20世纪由弗洛伊德开创的从事文本无意识语言分析的批评方法。
弗洛伊德,荣格,拉康6、读者反应批评方法20世纪70-80年代盛行于德国和美国的一种以读者接受为重心的批评方式,强调文学批评的任务就是解释读者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接受或反应及其在文学活动中的主动作用。
德国:“接受美学”姚斯、伊瑟尔美国:“读者反应批评”菲什、卡勒7、意识形态批评方法8、20世纪60-80年代欧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注重文学的意识形态特性和社会政治效果的批评方法。
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霍克海默、阿多诺、本雅明、马尔库塞等法国的阿尔杜塞美国的杰姆逊英国的伊格尔顿9、文化批评方法20世纪9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注重文学的文化特性的批评方法,它是英国20世纪60年代后期“文化研究”学派在北美及世界上其他地区扩展的结果。
第十二章 英美新批评文论 (《西方文学理论》PPT课件)

第一节 艾略特、瑞恰慈和燕卜逊
4、【客观对应物】
为了做到“逃避感情”和“逃避个性”,艾略特在《哈 姆雷特》一文中,提到了著名的“客观对应物”的观点, 认为应该寻找客观对应物来表达作者的感情,借以成为 诊治浪漫主义情感放纵的药方。
客观对应物是指,诗人寻找到的把自身情感外在转化后 的某种媒介。
艾略特提出“客观对应物”的概念,是试图克服19世纪 文学中出现的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的对立,也是浪漫主 义与现实主义的对立。
西方文学理论
英美新批评文论
概述
一、【英美新批评】
英美新批评,也被称为“本体论批评”“文本批 评”“客观主义批评”等,是20世纪20年代肇始于英国、 30年代至60年代兴盛于美国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流派。
它将文学批评的重点由时代合作者转向作品,认为文学 作品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倡导对文本的形式结构和意义 进行细读,推崇“科学化的”解读和客观主义批评。
概述
四、【英美新批评的代表人物】 英国: 艾略特、瑞恰慈、燕卜荪。 美国: 兰色姆、退特、布鲁克斯。
第一节 艾略特、瑞恰慈和燕卜荪
一、非个性与客观对应物
1、【艾略特】
艾略特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诗人和批评家之一,出生于 美国,定居于英国。
注重对具体诗人的评价和鉴赏,也注重对文学全面、整 体的思考。
“张力”是新批评用来进行文本意义结构分析的一个概 念,由退特在《论诗的张力》一文中提出,用来概括诗 的突出性质和考察、评价诗的意义创造。
推特所说的张力是逻辑术语,是逻辑术语的外延和内涵 去掉前缀形成的,外延和内涵原本分别指概念的适用范 围和在概念中反映出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在退特的引申 中,外延指的是诗的一项之间概念上的联系,内涵指的 是诗歌的感情色彩或联想意义等,
9个流派名词解释

9个流派名词解释1.俄国形式主义是20世纪西方第一个重要的批评理论流派,是指1915年到1930年在俄国—苏联出现的一种以考察文学形式为中心的文学批评潮流。
代表人物:罗曼·雅各布逊和什克洛夫斯基。
2.新批评又称“本体批评”、“文本批评”。
是专指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英美崛起并流行的以文学文本词语及其关系为中心,倡导文本细读的批评理论流派。
它的理论和方法论先驱是理查兹和艾略特。
创始者是兰色姆。
新批评的主要批评术语:含混反讽悖论隐喻张力3.心理分析批评,又称为精神分析批评,是由弗洛伊德于20世纪初开创,随后盛行于欧美的以探究文本的无意识结构及文化功能为中心的批评理论流派。
代表人物:卡尔·荣格和雅克·拉康。
4.结构主义批评是发端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并在60年代勃兴于欧美的一种把文化现象视为符号结构加以分析的文化思潮。
它源于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理论,创始人是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
代表人物:罗兰·巴特,福柯。
结构主义之父”是列维-斯特劳斯法国结构主义“五巨头”:列维-斯特劳斯阿尔都塞福柯拉康罗兰·巴特5.解构批评主要是指20世纪60、70年代在以德里达为代表的解构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阅读方法、哲学策略和文学批评。
代表人物:美国耶鲁大学的批评家保罗·德曼、哈罗德·布鲁姆。
6.阐释—接受批评,是指20世纪60、70年代相继兴盛于德国并波及欧美的以读者阐释或接受为中心的批评流派。
代表人物:德国的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尧斯、伊瑟尔。
7.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是指20世纪兴起于欧美,在马克思主义原理基础上借鉴其他种种思潮而从事当代文化与文学批判的批评流派。
代表人物:卢卡契、阿多诺、本雅明、马尔库塞、哈贝马斯。
8.新历史主义批评,又称文化诗学,是指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兴盛于美英的一种注重考辨文本历史因素的批评理论流派。
代表人物:葛林伯雷。
批评文本分析

批评文本分析nguistics),旨在把语言和语言使用与其意识形态意义联系起来的一种分析,使读者认识到语言和社会实践的辩证关系。
批评语篇分析本质上是对语篇特别是大众语篇和官方话语进行的一种社会分析,以提高读者对语言的敏感程度,使他们认识到语言和现代社会生活之间微妙的关系以及语言运用和不平等的社会权力关系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促使读者实现批评阅读(critical reading)。
作为维也纳学派(Vienna School)的代表Wodak指出critical就是指不把任何语言理所当然化,就深入分析文本蕴含的复杂性,去除简化论,教条主义,二歧论乖影响,在研究中不断自省,使权力关系结构和透明化。
三、理论框架正如黄国文指出的,话语分析虽然没有公认的分析步骤,但语篇分析者都会运用一定的分析方法,遵循一定的步骤进行研究。
同样的,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者们也往往会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在不同的理论框架下进行分析。
CDA最初都是对西方主流语言学和早期社会语言学的批判,将文本分析和社会理论相结合,但因为语言学基础不同,分析的理论框架也不尽相同,国外批评语篇分析的主要流派包括以Fairclough为代表的兰卡斯特学派(Lancaster School)的社会变革论,以Wodak为代表的维也纳学派(Vienna School)的语篇历史法,以Kress和Van Leeuwen为代表的社会符号学,以Van Dijk为代表的社会认知法等等。
国内代表有辛斌,陈中竺,丁建新,廖益清,田海龙,张迈曾,徐立新等,多是引进理论,并积极结合中国社会现状进行分析。
虽然各学派的语言学甚而不同,但共同的目标都是实现话语分析的批评性,以其中最有影响的Fairclough为代表的社会变革论。
Fairclough(1995)提出三维分析框架(three-dimentional framework),将包括系统功能语法在内的多种语言学、符号学理论与社会学理论结合起来。
文艺批评的五种模式

文艺批评的五种模式
文艺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的一种学术活动,它可以采取不同的模式来进行批评。
以下是五种常见的文艺批评模式:
1. 传统批评模式:传统批评模式注重对文学作品的形式、结构、语言技巧等方面进行评价。
它关注作品的美学价值、艺术手法和形式符号的解读,常常采用文学理论和批评范式进行分析。
2. 主题批评模式:主题批评模式侧重于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意义和价值观。
该模式关注作品所涉及的社会、心理、文化等主题,通过对作品的主题内容进行解读和思考,揭示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3. 结构批评模式:结构批评模式注重作品的结构、组织和叙事方式的分析。
它关注作品的情节结构、时间结构、人物形象的构建等方面,探讨其对故事发展和读者的情感体验所起的作用。
4. 历史批评模式:历史批评模式关注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文化语境对其创作和接受产生的影响。
它通过考察历史事件、社会风貌、文化思潮等来解读作品的时代特征和作者对时代的回应。
5. 异质文本批评模式:异质文本批评模式将文学作品置于更广泛的文化和社会语境中进行分析。
它关注与作品相关的其他文本、艺术形式和文化现象,通过跨学科的研究和对比来解读作品的意义和影响。
这些批评模式不是互相独立的,常常会相互交叉和综合运用。
不同的批评者和学派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模式来进行文艺批评,以达到更全面深入的理解和评价作品的目的。
艺术批评的分类

艺术批评的分类
在艺术批评史上出现过多种批评类型,主要都是围绕“客体世界”、“艺术家”、“艺术作品”、“读者(接受者)”等艺术活动要素进行的。
常见的艺术批
评类型:社会历史批评、心理学批评、文本批评、接受批评。
①社会历史批评立
足于“客体世界”来评价艺术,强调艺术作品必然自觉或不自觉地打上这个社会
历史环境的印记。
艺术作品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它对社会历史生活的深刻反映程度
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
如19世纪法国丹纳在其《艺术哲学》中从种族、环境
和时代三要素出发,进行艺术批评。
②心理学批评从创作主体――艺术家的精神
世界入手来评价艺术。
它既可以从艺术家的创作动机、创作中的心理活动来理解
艺术作品,也可以从艺术作品折射出的心理因素出发来反观艺术家的心理状态。
如20世纪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运用精神分析方法来研究艺术现象和艺术作品。
③文本批评认为艺术作品本身是一个自足的整体,其意蕴和魅力需要从文本去寻求。
尤其注重艺术作品的文本语言和物质媒介。
如20世纪西方符号学强调对艺术
作品本身或艺术符号的研究。
④接受批评模式强调从接受者的角度研究艺术活动,认为观众、听众和读者的接受过程才是艺术研究的中心所在。
这种模式突出了接
受者在鉴赏艺术作品过程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如20世纪60年代出现在德国的以
尧斯和伊塞尔为代表的接受美学强调从接受者的角度研究艺术作品和艺术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读法
细读法: 细读法:建立在对文本语义的细致分 析的基础上, 析的基础上,指对文学作品中的语言 和结构要素作尽可能详尽的分析和解 释。 前提:选择短的且意蕴丰富的文本。 前提:选择短的且意蕴丰富的文本。 要求: 要求:批评者对诗歌中的词语尤其是 中心词的直接意义及所有内涵意义的 敏感度。 敏感度。
解构文本
修辞性阅读(保罗·德曼) 修辞性阅读(保罗 德曼) 德曼 德曼对卢梭《忏悔录》 德曼对卢梭《忏悔录》片断的分析
第四节 深刻的片面
一、文本批评的价值 二、文本批评的内在矛盾
一、文本批评的价值
坚持以文本为中心的批评理念使文本 批评更接近文学本身; 批评更接近文学本身; 将现代语言学崭新的语言意识引入文 学批评, 学批评,为文学批评提供了研究对象 和研究方法上的新质; 和研究方法上的新质;
第七章
文本批评
文本批评的概念
产生背景:20世纪索绪尔的语言 产生背景:20世纪索绪尔的语言 世纪索绪尔 学革命和哲学的“语言学转向” 学革命和哲学的“语言学转向”
索 绪 尔
文本批评的概念
“文本”,顾名思义是以文为本,文学应 文本” 顾名思义是以文为本, 文本 回到它的本体。 回到它的本体。 在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中,“文本” 在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中, 文本” 不仅是一个常用概念, 不仅是一个常用概念,而且是一个发展 中的概念。 中的概念。
叙述时间分析
时限主要包括五种叙述运动:等述、 时限主要包括五种叙述运动:等述、 概述、扩述、省略、静述。 概述、扩述、省略、静述。 突破性的尝试,如托尔斯泰的中篇小 突破性的尝试, 托尔斯泰的中篇小 伊里奇之死》 说《伊凡·伊里奇之死》。 伊凡 伊里奇之死
解构文本
双重阅读(德里达《 双重阅读(德里达《人文科学话语中 的结构、符号和嬉戏》 的结构、符号和嬉戏》): 力求破译文本,希望找到真实或本 力求破译文本, 即致力于文本的客观解释和复述; 源,即致力于文本的客观解释和复述; 不再追寻本源, 不再追寻本源,以游戏的态度对待文 解构理论更重视后者。 本。解构理论更重视后者。
一、俄国形式主义述略
“形式主义理论在若干方面证明它已 形式主义理论在若干方面证明它已 经走在20世纪文学理论中的一些最 经走在20世纪文学理论中的一些最 20 重要的思想之前。 重要的思想之前。” ——安·杰弗森 安 杰弗森
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
雅各布森 艾亨鲍姆 什克洛夫斯基
二、新批评述略
“新批评”的由来 新批评” 新批评 发展概况:新批评从艾略特的“非个性论” 发展概况:新批评从艾略特的“非个性论”、 瑞恰兹的科学语言与文学语言划分,到兰塞 瑞恰兹的科学语言与文学语言划分, 姆提出的“本体论”的批评主张, 姆提出的“本体论”的批评主张,形成了以 文本为中心的批评理念,再经过威姆萨特、 文本为中心的批评理念,再经过威姆萨特、 韦勒克等人的努力, 韦勒克等人的努力,从而成功地完成了由外 在研究向内在研究的转变。 在研究向内在研究的转变。
第三节 文本批评的 运作方式
诗歌分析与 诗歌分析与细读法 叙事文分析 解构文本
分析诗歌的相关术语
含混: 含混:文学语言的多义形成的复合意 义(燕卜逊)。 燕卜逊)。 反讽: 反讽:“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 歪曲” 布鲁克斯语)。 歪曲”(布鲁克斯语)。
分析诗歌的相关术语
隐喻:一种衍生第三义的言说方式。 隐喻:一种衍生第三义的言说方式。 张力:外延是文词的“词典意义” 张力:外延是文词的“词典意义”或 指称意义,内涵是暗示意义或附属于 指称意义, 退特)。 文词上的感情色彩 (退特)。
视角分析
在阅读和分析叙事文中, 在阅读和分析叙事文中,确认视角的 位置、追寻视角的观察轨迹十分重要。 位置、追寻视角的观察轨迹十分重要。 观察视角的移位是视角分析的又一方 面。 视角的变异:限制和突破。 视角的变异:限制和突破。
叙述者形象分析
根据叙述者与所叙述的对象之间的关系, 根据叙述者与所叙述的对象之间的关系,可 区分出异叙述者和同叙述者两种类型。 区分出异叙述者和同叙述者两种类型。 示例:鲁迅的《孔乙己》 示例:鲁迅的《孔乙己》 根据文本中叙述层次的不同, 根据文本中叙述层次的不同,又可将叙述者 划分为外叙述者和内叙述者 外叙述者和内叙述者。 划分为外叙述者和内叙述者。 示例:鲁迅的《狂人日记》 示例:鲁迅的《狂人日记》
三、结构主义批评述略
最重要的成果: 最重要的成果:结构主义叙事学 (热奈特的《叙事话语》) 热奈特的 叙事话语》
四、解构批评述略
德里达: 德里达:《人文科学话语中的结 符号和嬉戏》 构、符号和嬉戏》与《语音与现 论文字学》 象》、《论文字学》、《文字与 差异》 差异》 美国知音: 耶鲁学派” 美国知音:“耶鲁学派”,以保 德曼、 米勒、 罗·德曼、希利斯 米勒、哈罗德 布 德曼 希利斯·米勒 哈罗德·布 鲁姆和杰弗里·哈特曼为代表。 哈特曼为代表 鲁姆和杰弗里 哈特曼为代表。
异延
相关的术语: 相关的术语: 播撒( 播撒(dissemination), 增补(supplement), 增补( 删除下书写 ),踪迹 踪迹( (ecrire sousrature),踪迹(trace)等
异延
知识建立在差异的基础上,万物无 知识建立在差异的基础上, 一不在自我解构中变化、延续。 一不在自我解构中变化、延续。
细读法
注重诗歌的结构、分析词语和修辞手 注重诗歌的结构、 段所形成的多重意义以及它们与作品 结构的关系。 结构的关系。 理论实践:钱锺书的 谈艺录》 理论实践:钱锺书的《谈艺录》、 宋诗选注》 《宋诗选注》。
叙事文分析
叙事结构分析 视角分析 叙述者形象分析 叙事时间分析
叙事结构分析
叙事结构分析就是将叙事作品作为一 个结构系统, 个结构系统,努力阐明该系统中各部 分之间的关系及其深层结构,发掘作 分之间的关系及其深层结构, 品的二元对立模式 。
本章导航
第一节 文本批评概述 第二节 文本批评的理论特征与 关键词 第三节 文本批评的运作方式 第四节 深刻的片面 本章小结
第一节 文本批评概述
俄国形式主义述略 新批评述略 结构主义批评述略 解构批评述略
一、俄国形式主义述略
俄国形式主义的概况及代表人物 理论主张:建立一种新的、能把文学 理论主张:建立一种新的、 研究变成科学的批评理论, 研究变成科学的批评理论,客观分析 艺术本身, 艺术本身,探求艺术内部各因素的组 合和转换规律。 合和转换规律。
二、突出语言的本体论地位
提出语言的诗性功能 在诗性功能中, 在诗性功能中,词语是一种自我 体现,目的是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 体现, 话语中独特的语言模式、 话语中独特的语言模式、措辞方式和 句法上来。 句法上来。文学语言就具有这种诗性 功能的特征。 功能的特征。
二、突出语言的本体论地位
致力于文本的语义阐释 将文学作品作为一种意义载体, 将文学作品作为一种意义载体, 特别重视挖掘文学语言的意义,但反 特别重视挖掘文学语言的意义, 对那种认为文本的意义可作详尽解释 的批评模式。 的批评模式。
二元对立
“神话素”的概念 神话素” 神话素 经典文本:列维经典文本:列维-斯特劳斯对俄底浦 斯神话的分析。 斯神话的分析。
异延
德里达: 异延” differance) 德里达:“异延”(differance) 异,即差异;延,为延宕。差异与异延 即差异; 为延宕。 的区别在法语中只能见于文字,无法从 的区别在法语中只能见于文字, 言语中体现出来。这正具有解构言语/ 言语中体现出来。这正具有解构言语/ 文字这一“语音中心主义”的意蕴。 文字这一“语音中心主义”的意蕴。
三、结构主义批评述略
理论资源:索绪尔的现代语言学理论; 理论资源:索绪尔的现代语言学理论;列维 -斯特劳斯的人类学和神话学研究。 斯特劳斯的人类学和神话学研究。 代表人物:列维-斯特劳斯、巴尔特、托多 代表人物:列维-斯特劳斯、巴尔特、 洛夫、格雷马斯、布雷蒙、热奈特等关注叙 洛夫、格雷马斯、布雷蒙、热奈特等关注叙 事文研究;注重对作品构成规律的宏观把握。 事文研究;注重对作品构成规律的宏观把握。
二、突出语言的本体论地位
建构结构分析模式 试图建构一种演绎性的分析模式, 试图建构一种演绎性的分析模式, 以说明文学作品的深层结构和普遍规 律。
三、文本批评的关键词
陌生化 语境 二元对立 异延
陌生化
陌生化: 陌生化:将对象从其正常的感觉领域 移出,通过施展创造性手段, 移出,通过施展创造性手段,重新构 造对对象的感觉,从而扩大认知的难 造对对象的感觉, 度和广度,不断给读者以新鲜感。 度和广度,不断给读者以新鲜感。
四、解构批评述略
理论特色:反叛西方传统文化, 理论特色:反叛西方传统文化,解 构对整体性概念和稳定性概念。 构对整体性概念和稳定性概念。
第二节 文本批评的关键词 与理论特征
推崇文学文本的独立自主性 突出语言的本体论地位 文本批评的关键词
一、推崇文学文本的 独立自主性
文本批评的文学观——文本之外一无 文本之外一无 文本批评的文学观 所有 拒绝文学作品是社会历史的反映; 拒绝文学作品是社会历史的反映; 反对文学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这一 表现论的观点。 表现论的观点。
一、推崇文学文本的 独立自主性
文本批评的文本理念——批评即阐释 批评即阐释 文本批评的文本理念 反对专注于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因 素的研究; 素的研究;竭力避免用作家的因素来 理解和解释文本, 理解和解释文本,主张文学文本独立 于作者之外; 于作者之外;反对根据个人的感受评 价作品的方式。 价作品的方式。
语境
语境理论具有十分开阔的视野, 语境理论具有十分开阔的视野,体 现了对文学语言的新的认识。 现了对文学语言的新的认识。
二元对立
列维-斯特劳斯: 列维-斯特劳斯:神话中无法回避的矛 盾难题所构成的二元对立模式正是神 话的深层结构。 话的深层结构。 神话研究的任务: 神话研究的任务:确定表面无秩序的 神话的内在秩序, 神话的内在秩序,分析隐蔽在神话内 部的纵向聚合的逻辑结构。 部的纵向聚合的逻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