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访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稿

日前,我们就上海住房建设和住房制度改革问题,专程采访了业界前辈——80岁的吴盛裕老人。吴老于1986年至2000年任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1991年至2000年任上海住房委员会委员,主管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相关金融服务工作,在全国打响了房改“第一炮”,首创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个人住房商业贷款、个人住房组合贷款等业务。亲身经历了市委、市政府制定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整个决策、实施过程。

采访当天一早,分行领导及相关人员陪同吴老一起来到上海房产经济学会。谈起上海公积金制度建立的往事时,吴老思路敏捷,满含感情。

住房紧张,上海三大困难之首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存在三大困难: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而住房紧张是上海三大困难之首。

1949年前以及1949年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上海住房比较紧张。上海的舞台曾经上演过一出滑稽戏,叫作“72家房客”,说的是上海的里弄住宅居民:一个门牌号,里面却住了72户人家。

1949年后上海住房由房管部门统管,企业不能以房屋提取折旧资金,利润留存减少,住房建设资金缺乏。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刚开始考虑住房制度改革时,房管部门专题研究为什么上海住房困难那么突出。总结下来,原因是上海80%的房子都交给了房管部门,相比之下武汉80%的房子都在各单位手里。住房都交给房管部门来管,当然有好处,但企业管住房也有其必要性;职工在企业工作,下班后需要有住处休息,第二天才能有精力好好工作。从再生产的角度来看,一旦住房被交给房管部门管理,房子就不能保留在企业内,就不能提折旧,而且需要财政经费来提供补贴,由房管部门进行维修、管理。“大跃进”时上海建设了很多工厂,如彭浦机器厂、上海汽车厂等。盖了厂房以后,需要为职工盖住房。我们是搞经济的,知道如果成本里面没有住房折旧的开支,企业就没有折旧基金。我曾经同时分管建行上海分行的财务会计和行政办公事务。1987年分行曾在虹口区买了一批房子分配给职工。这些房子是企业拿钱买的,房子也应该是企业的,但当时虹口区政府说,房子按规定要交给区房管局管。我当时跟市房管局的领导商量,说能不能让我们进行试点,把这些房子保留在建行,我们可以提折旧,以后房屋管理维修可以由我们自己出资金。市房管局领导说,你这个说法有道理,可以进行试点。我就赶紧安排职能部门与区房管局联系。安排好以后,我被派去中央党校学习了一段时间。我回来后一问,说问题没解决,区房管局没有接受这个改革试点。分行职能部门的同事说,如果房子不交给房管局,住户就不能报户口。没办法,只能把房子交给房管局管理。

上海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访谈

口述/吴盛裕

[编者按]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1991年5月上海在全国率先实施住房公积金制度并在次年开始了住房公积金个贷,为普通百姓购买自住公房和商品房助力,从此拉开了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的大幕。吴盛裕

老人时任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主管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相关金融服务工作,亲手描绘了这一段辉煌历史。

September 2019

2

September 2019

3

稿

我在党校学习的时候,经常在校内散步,一件事引起了我的注意:党校职工宿舍门牌从1号到104号,按照当时的会计规定,折旧一年提5%,这样一年的折旧金就可以盖5栋房子,20年就可以盖100栋,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啊。上海市政府辛辛苦苦为老百姓操心,但是企业住房没有折旧,政府只能拿财政的钱来补贴房屋的管理维修。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40多年,上海实行房管局统管的办法,出发点是好的,但从经济角度来说是造成损失的。企业不提折旧,这部分利润都交给财政部门,由财政部门交到中央。虽然上交的利润多了,但留下来的问题也多了,从1949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40年来少提了很多资金,还给自己增加了麻烦。

此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出现的上海知青回城潮,他们回沪后要居住、要结婚,都需要房子,上海原本就紧张的住房问题变得更加紧张了。

记得在1990年的4月20日晚上,时任上海市长朱镕基陪李鹏总理到金山上海石化总厂参加20周年厂庆,上海石化总厂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国家建设的最大的石化企业。从金山石化回市区的路上,朱镕基请总理到居民家里看看。那时候居民住的大多是平房,他们敲路边居民的房门;第一户居民说睡觉了,没开门;敲开第二户家门进去一看,十几平方米的房间祖孙三代人同住,屋内小床给老母亲睡,夫妻俩就睡在自搭的搁楼上,小孩子睡在晚上才打开的帆布折叠床上;第三户家人家的状况也差不多,李鹏总理和朱镕基市长都没有办法走进房间。上海市民的居住困难由此可见一斑。1990年下半年,朱镕基带队到新加坡去考察公积金制度,考察后认为,解决上海住房资金缺乏问题可以借鉴新加坡公积金制度的成功经验。

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助力住房制度改革

1990年下半年,上海成立推进住房制度改革研究小组,小组由市委书记兼市长朱镕基直接领导,考察新加坡公积金制度后草拟了《上海市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经过市人大讨论,在1991年2月,国务院批准并要求在5月实施。这份在全国率先推出的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总结下来为五句话:建立公积金,提租给补贴,配房买债券,买房给优惠,成立住房委员会。

最初指定由建设银行提供住房公积金服务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当时上海的金融机构主要有工、农、中、建、交五家银行。农行的网点都在郊区,市区网点很少;中国银行以前主要是搞外汇进出口贸易,在市区网点也很少;交通银行刚成立不久,网点也不多。真正有条件适合提供住

房公积金服务的只有建行和工行,而建行的积极性更高。

建行承担住房公积金业务时,内部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建行的网点还不够多,5月1日启动的话,时间很紧,项目接下来了也做不了;另一种意见认为,即使做了试点,到时候也不一定会让建行一直做下去。

建立公积金的金融服务系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员和设备,这需要得到总行的支持。那时王岐山刚调任建行总行

副行长,除分管人事以外,也分管建筑经济和房地产信贷。我们向总行提要求,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手不足的问题,我们需要500个员工名额。王岐山很支持,同意了。然后我说,公积金系统不能手工记账,数据量太大了,需要出资500万元购买计算机。他也同意了。那时候一套两室房才6万元,500万元是一笔非常大的资金。

从总行回来以后,我和分行房贷部门的同志去找建委。建委领导说,你们总行支持,这件事情看起来能行。后来

市领导也说,既然建行愿意,就交给建行吧。于是我们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