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说明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得意义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单元检测卷 第九章 青藏地区(测能力)

新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单元检测卷 第九章 青藏地区(测能力)

第九章青藏地区(测能力)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2020年11月,丁真因一脸纯真朴素的笑容意外走红网络,被网友称为“甜野男孩”,走红后的丁真已成为理塘县的旅游大使,为当地旅游贡献力量。

下图是理塘县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从丁真的穿着和他家乡的位置来看,他可能属于()A.壮族B.藏族C.苗族D.高山族2.丁真黝黑的脸颊带着特有的高原红,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其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紫外线强B.濒临海洋,紫外线强C.炎热干燥,降水稀少D.纬度较低,阳光强烈读“西藏相关地理事物分布图”,完成3-4题。

3.根据图中信息,对西藏人口分布的推断,正确的是()A.西北部少,东部、东南部多B.西北部多,南部少C.东北部多,西南部少D.中部多,四周少4.由上图可看出西藏的青稞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主要原因是河谷地带()A.光照更强烈B.平原面积广大C.热量更充足D.黑土土壤肥沃下图是我国一个特殊的地区,读图回答5-6题。

5.对图中农业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布的主导因素是灌溉水源B.主要种植喜温凉的青稞、小麦等作物C.由于气温低,农作物产量低D.由于昼夜温差小,作物养分积累小6.以下旅游景点不在图示地区的是()A.三江源自然保护区B.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C.青海湖、措那湖D.大三巴牌坊下图是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读图,完成7-9题。

7.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主要特点是()A.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B.南方与北方气温差异大C.气温最高区域在黑龙江省D.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与西部气温差异大8.据图可知,拉萨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地形因素C.经度位置D.海陆位置9.暑假中如果有机会乘坐火车从北京到拉萨进行一次雪域高原之旅,出发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及其原因是()A.熟悉伊斯兰教的教规教义——方便与当地广大居民交流B.须带上羊毛衫、保暖内衣等——当地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C.了解赛马、射箭、摔跤等知识——观摩藏族传统的那达慕节D.带上防晒霜——当地干旱少雨,戈壁沙漠广布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搭”。

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地位和可持续发展

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地位和可持续发展

目录1、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地位2、三江源地区面临的生态危机3、三江源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内容摘要】随着国家生态保护一号工程——《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的实施,三江源愈益引起是人的关注。

本文第一部分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三江源的生态地位,认为三江源的生态环境好坏不仅对青藏高原,而且对全国乃至整个东南亚都具有重要影响;第二部分阐述了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现状及面临的生态危机;第三部分从人口、资源、环境三方面提出了三江源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三江源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论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地位与可持续发展一、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地位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行政区域设计省内玉树、果洛、海南和黄南4个藏族自治州的16个县和格尔木市的唐古拉乡。

区域面积占青海省国土总面积的50.4%;人口近71万,藏族人口占90%以上,牧业人口2/3以上;人口密度小于4人/㎞²。

全区16个县中有14个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贫困人口占人口总量的70%以上。

经济一草地畜牧业为主,2008年牧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明显低于青海省(2358)和全国(3587)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平均水平。

平均海拔3600米以上,大部分地区海拔4000米以上,有些山峰海拔甚至高达6000米以上。

这些高耸的高原山峰通过动力和热力作用,极大地改变了北半球的大气环流形势,对全球气候环境产生着重要影响。

不仅如此,三江源地区还以及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拦截了西南气流带来的大量水汽而形成充沛降水,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提供了丰富水源,并用此孕育形成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另外,三江源地区气候环境独特,人类活动稀少。

许多地区至今还是无人区,即为吸血古老物种躲避第四纪冰川提供了天然避难所,也为近代一些物种免受人类的毁坏创造了条件,该地区因此成了我国重要的珍稀物种繁衍中心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生物基因库之一。

由此可见,三江源地区不仅是青藏高原最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而且对整个中国及东南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中华大地的生态屏障,是孕育华夏民族的生命之源具体来看,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地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三江源是中国及东南亚的江河之源三江源地区因其位置独特,海拔高峻,成为全球现代冰川集聚地之一,冰川总面积达1812.74平方千米。

2021-2022学年湖南省郴州市某校初二(下)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1)详细答案与解析

2021-2022学年湖南省郴州市某校初二(下)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1)详细答案与解析

2021-2022学年湖南省郴州市某校初二(下)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一、选择题1. 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区域的等高线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白水河干流的流向大致是()A.从西北流向东南B.从东南流向西北C.从东北流向西南D.从西南流向东北(2)图示山峰的海拔可能为()A.787米B.837米C.887米D.937米(3)与乙居民点相比,甲地居民点的规模较大,原因可能是甲地()A.河流流速更快B.耕地面积更大C.平均海拔更高D.年降水量更多2. 下图示意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地球上的昼与夜。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A.地球自西向东自转B.地球自西向东公转C.地球是不规则球体D.太阳围绕地球升落(2)图示日期,太阳直射的纬线是()A.20°NB.北回归线C.20°SD.南回归线(3)此时位于昼半球的甲点坐标是()A.20°S,140°WB.20°S,140°EC.20°N,140°ED.20°N,140°W3. 下表为欧洲西部四个“袖珍国”的相关资料。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是()A.摩纳哥B.圣马力诺C.列支敦士登D.安道尔(2)安道尔境内地形较为单一,根据资料推断其地形主要为()A.地势低平的平原B.起伏和缓的低矮丘陵C.海拔较高的山地D.地面平坦的高原4. 新西兰甲地(左图)传统民居(右图)以一层或两层的木结构房屋为主,底部不用墙而用柱子支撑,“漂浮”在地面上。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有关图示房屋的叙述,正确的是()A.表明这里是政治、经济中心B.反映的是一个乡村景观C.周边交通发达、商业聚集D.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2)新西兰传统民居以低矮的、质量较轻的木结构房屋为主,目的是为了防御()A.洪涝 B.台风 C.泥石流 D.地震(3)新西兰传统木结构房屋“漂浮”在地面上是为了防潮,说明当地气候()A.炎热干燥B.温和多雨C.寒冷干燥D.冬冷夏热5. 芬兰(下图)位于欧洲北部,冬季寒冷漫长,约三分之一的国土在北极圈以北,人口主要居住在南部。

试说明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得意义

试说明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得意义

试说明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得意义关键字: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意义三江源的地理位置及其发挥的作用:1;青海省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总面积36.3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所建立自然保护区中高海拔地区跨流域最广,湿地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3大河流的发源地,也是我国和亚洲最重要河流的上游关键源区。

素有“江河源“之称,被誉为“中华水塔”3条江河每年向下游供水600亿立方米,源区湖泊湿地总面积在1万平方千米以上,其中扎陵湖——鄂陵湖是黄河干流上最大的两个淡水湖,具有巨大的调节水量功能。

地表径流主要补给源有大气降水,冰雪融水等,以降水为主。

三江源地区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青藏高原群山起伏,河流众多,有着独特的高原特色。

这里的湖泊湿地面积在10000km以上,其中面积在500km以上的河流80多条,是重要的产流区和水源涵养源,号称“中华水塔”。

长江源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特点最显著的地区,被誉为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

三江源地区具有独特而典型的高寒生态系统,为中亚高原高寒环境和世界高寒草原的典型代表。

植被类型有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草甸、草原、沼泽及水生植被、垫状植被和稀疏植被等9个植被型,可分为14个群系纲、50个群系。

区内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油麦吊云杉、红花绿绒蒿、虫草3种,列入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的兰科植物31种;青海省级重点保护植物34种。

野生动物有兽类85种,鸟类237种(含亚种为263种),两栖爬行类48种。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69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有藏羚、野牦牛、雪豹等1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岩羊、藏原羚、棕熊、猞猁、盘羊等35种,珍稀鸟类黑颈鹤、金雕、藏雪鸡等。

另外,还有省级保护动物艾虎、沙狐、中国长江、黄河下游地区生态环境严重退化,如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黄河下游断流。

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干旱缺水已严重制约中下游地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江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心腹大患,而这些又与上游和江河源头地区生态退化、植被破坏密切相关。

三江源知识(精选五篇)

三江源知识(精选五篇)

三江源知识(精选五篇)第一篇:三江源知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西南与西藏自治区接壤,东部与四川省毗邻,北部与青海省格尔木市、都兰县相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覆盖玉树、果洛全境和海南、黄南、海西的部分地区,包括17个县市,占青海省土地总面积的43.88%,总人口占55.72万,居民以藏族为主,总面积36.6万平方公里。

保护区划分18个核心区,核心区面积达15.3万平方公里,这不仅是目前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和生态最敏感的地区。

三江源区是青海南部的高原主体,昆仑山及其支脉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唐古拉山等众多雪山的冰雪融化后,汇流成哺育中华民族的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大江大河,形成了我国最重要的水源地,因此,这里被称为“中华水塔”。

三江源特殊的地理位臵、区域性涵养水源的重要功能以及对整个流域生态环境的直接影响,使其成为生态建设的战略要地。

但是,由于自然、地理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三江源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致使雪线上升、草地退化、湿地萎缩、湖泊干涸、植被日少、沙漠化面积扩大、鼠虫害严重,已对上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日趋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有四个显著特点:(1)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2)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

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之美誉,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

(3)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

(4)三江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地区,它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河的发源地。

历史文化: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主要表现在:冰川退缩,湖泊、沼泽萎缩,地下水位下降;气候反常,自然灾害加剧,冰雹、霜冻、干旱、雪灾等次数有增无减;草地沙化严重;虫鼠危害严重,三江源地区10%以上的面积有鼠害,虫害面积占3.73%;水土流失严重,占三江源地区的11%由于盗猎等行为,野生动物锐减,生物多样性遭破坏。

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太原市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质量监测地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字母标号填人下表相应位置)人类能够从自然环境中获得自然资源用于生产和生活。

图1示意非可再生资源的储量与可利用量。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地热能B.土地资源C.核燃料D.气候资源2.影响非可再生资源经济上可开采储量的主要因素是A.产业结构B.政策法规C.环保意识D.科学技术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的南麂列岛(图2),其海域贝类区系组成复杂,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贝类(以藻类等浮游生物为食)并存,是中国贝藻混养示范区,有“世界贝藻王国”之称。

长期以来,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不断加大立法保护与科研监测力度,有效保护了南麂列岛的生态环境。

据此完成3-5题。

3.南麂列岛海域贝类区系组成复杂的主要原因是A.距河口近B.寒暖流交汇C.水质清澈D.阳光充足4.与单一贝类养殖相比,当地贝藻混养有利于A.抵御台风灾害B.增强生态修复能力C.增加养殖空间D.提高村民养殖技术5.对该海域水质实时、动态监测时主要利用A.遥感技术B.地理信息系统C.采样调查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22年山西省首个风电供暖惠民工程在太行山区北部的大同市灵丘县落户,替代了当地传统的燃煤供暖。

该工程已保障当地2312户居民与135个商业用户温暖过冬。

据此完成6-7题。

6.灵丘县利用风电供暖的主要优势是A.地形平坦开阔B.风能资源丰富C.用暖需求量大D.基础设施完善7.与传统燃煤供暖相比,灵丘县采用风电供暖利于A.工业发展B.供热平稳C.生态恢复D.增加收入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要稳步推进节能降碳工作,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

下表为2020年中国、美国、印度和俄罗斯四国CO2,排放状况统计。

据此完成8-9题。

8.俄罗斯人均CO2,排放量远高于印度是由于A.经济发展水平高B.石油消费总量大C.能源利用效率低D.人均能源消费高9.我国减少碳排放的关键措施是A.优化能源消费结构B.提高国民生产总值C.加快经济增长速度D.增加植被覆盖面积三沙市是我国最年轻的地级市。

新高考地理湖泊瀑布沼泽考点

新高考地理湖泊瀑布沼泽考点

考点精编“湖泊沼泽”考点【专题解析】【拓展提升】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地区,区内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水质清澈、苇草肥美,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

黑龙江省政府将扎龙自然保护区作为全省重要的保护对象。

(1)简析扎龙湿地形成的自然条件。

(2)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功能,试分析扎龙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

(3)近年来因扎龙湿地退化迫使部分鸟类迁移,请你为此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答案】(1)河网密布(水源充足);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有冻土分布(土质黏重),地表水不易下渗;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

(2)调节局地气候,减小温差;调节径流,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净化水源;美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3)人工引水,补充湿地水量;禁止采伐芦苇等湿地植被;控制或迁移湿地核心地区的人口;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分析】(1)湿地是指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

形成条件:所处地区降水较为丰沛,气温较低,蒸发微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表有多条径流汇集;地下有隔水层或冻土,不利于地表水下渗。

分析图文信息可知:扎龙湿地所处地区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水源充足;位于东北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所处地区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弱,有冻土发育,阻止地表水下渗。

(2)湿地生态系统是湿地植物、栖息于湿地的动物、微生物及其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

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在时空上可分配不均的降水,通过湿地的吞吐调节,避免水旱灾害。

沼泽湿地具有湿润气候、净化环境的功能,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沼泽湿地象天然的过滤器,它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当含有毒物和杂质(农药、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

一些湿地植物能有效地吸收水中的有毒物质,净化水质。

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对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关系的启示

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对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关系的启示

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对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关系的启示摘要:青海省不仅通过合理利用土地取得可观的生态效益,也从中得到大量的物质利益。

例如,最近三四年全国家喻户晓的冬虫夏草就是来自青海。

青海既成为冬虫夏草的主产区,年产量占全国的60%;又是全国冬虫夏草的重要集散地,每年销往全国和世界各地的冬虫夏草超过80吨。

青海省冬虫夏草协会会长拉加才旦透露,目前省内经营冬虫夏夏草的公司和个人约三千多个,以2010年不变价计算,青海省虫草年交易额约八十亿元人民币,产品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这充分证明,合理利用土地不仅可以保护生态,还可以创造可观的生态经济。

关键词:土地生态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启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迅速发展,在经济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此同时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其中之一就是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资源的掠夺。

《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2006)》显示:在一些原先较为洁净的乡村,污染的严重程度可能已经超过了城市。

据统计,每年产生的约1.2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超过2500万吨的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中国农村有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恶性肿瘤死亡率逐步上升。

如今,人们已经认识到这种粗放的发展方式对我们生存环境的破坏,环境保护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

1、土地生态概念及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关系"土地生态,即土地生态系统,是土地各组成要素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制约所构成的开放的、动态的、分层次的和可反馈的系统。

该系统是一个由土地、自然环境、技术、政策、人等生态因子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系统中的任何一种因子的变化都会使自然界原有的土地生态平衡被打破,尽管土地生态系统自身具有一定的恢复功能,但这个功能是有他自身的限度的,超过了这个限度将不能恢复。

"土地生态以陆地土壤、地形、水文和大气为环境介质和一定作用于其上的群体影响组成的一个紧密实体的生态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说明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得意义
关键字: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意义
三江源的地理位置及其发挥的作用:
1;青海省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总面积36.3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所建立自然保护区中高海拔地区跨流域最广,湿地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3大河流的发源地,也是我国和亚洲最重要河流的上游关键源区。

素有“江河源“之称,被誉为“中华水塔”3条江河每年向下游供水600亿立方米,源区湖泊湿地总面积在1万平方千米以上,其中扎陵湖——鄂陵湖是黄河干流上最大的两个淡水湖,具有巨大的调节水量功能。

地表径流主要补给源有大气降水,冰雪融水等,以降水为主。

三江源地区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青藏高原群山起伏,河流众多,有着独特的高原特色。

这里的湖泊湿地面积在10000km以上,其中面积在500km以上的河流80多条,是重要的产流区和水源涵养源,号称“中华水塔”。

长江源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特点最显著的地区,被誉为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

三江源地区具有独特而典型的高寒生态系统,为中亚高原高寒环境和世界高寒草原的典型代表。

植被类型有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草甸、草原、沼泽及水生植被、垫状植被和稀疏植被等9个植被型,可分为14个群系纲、50个群系。

区内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油麦吊云杉、红花绿绒蒿、虫草3种,列入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的兰科植物31种;青海省级重点保护植物34种。

野生动物有兽类85种,鸟类237种(含亚种为263种),两栖爬行类48种。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69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有藏羚、野牦牛、雪豹等1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岩羊、藏原羚、棕熊、猞猁、盘羊等35种,珍稀鸟类黑颈鹤、金雕、藏雪鸡等。

另外,还有省级保护动物艾虎、沙狐、
中国长江、黄河下游地区生态环境严重退化,如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黄河下游断流。

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干旱缺水已严重制约中下游地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江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心腹大患,而这些又与上游和江河源头地区生态退化、植被破坏密切相关。

但受严酷自然条件的制约,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由于自然因素和不合理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这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草场严重退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漠化面积扩大,冰川、湿地退缩,生物多样性锐减。

据1998年统计,这里有退化草地2.5×10,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37.8%,其中近10%的退化草地已沦为裸地,即“黑土滩”。

大面积优质草场的退化是这里面临的首要问题。

同时,鼠害肆虐加上土地沙化也不容忽视。

据调查,三江源地区每公顷高原鼠兔平均洞口为1624个,每公顷有鼠兔120只,每年消耗牧草
4.7×10?9kg,相当于286万只羊一年的食草量。

鼠害不仅消耗了大量的牧草,同时鼠类的啃食、掘洞等活动造成了大面积的裸地,加速了退化草地的发生。

另一方面,过度放牧和滥采乱挖,也加剧了土地严重退化、草场沙化。

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当地各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本地区畜牧业生产水平低而不稳,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程度不断加大,经济发展落后;同时还严重影响大江大河中下游地区以及东南亚国家的生存与发展。

历史上,三江源曾是水草丰美、湖泊星罗密布、野生动植物种群繁多的高原草甸区,被称为生态和生命的“净土”。

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令人惊醒。

近几十年来,由于天灾人祸等许多自然和人为的因素,整个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已在明显恶化,形势日益严峻。

目前,位于高原腹地的“三江源”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缩,众多江河、湖泊和湿地缩小、干涸;沙化、水土流失的面积仍在不断扩大;荒漠化和草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长期的滥垦乱伐使大面积的草地和近一半的森林遭到严重破坏;虫鼠害肆虐;珍稀野生动物盗猎严重;无序的黄金开采及冬虫夏草的采挖屡禁不止;受威胁的生物物种占总类的20%以上,远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部分地区的人类已难以生存,被迫搬迁他乡。

三江源保护的重要途径是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措施,自然保护区事业作为一项世界性的新兴事业,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

自然保护区的数量、类型、面积和管理现状,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自然保护事业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志。

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不仅是区域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21世纪整个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效益
(1)涵养水源
(2)防止水土流失
(3)防止草地退化和沙漠化
(4)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
大量裸露地表被覆盖减少风沙扬尘及水土流失;植物通过光和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杀灭细菌,吸收有毒气体,减少噪音,美化环境,提高人们生活生存的环境质量。

.3建立健全水资源补偿机制
三江源水资源对整个中华民族的贡献都是巨大的,江河水使中下游地区得以发展发达起来,但却没有从水资源的补偿角度给源头地区以回报。

三江源区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又处在特殊的高原自然环境之中,自然条件恶劣,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影响和限制了本区的经济发展,因此,在国家大力投资建设的同时,建立生态补偿制度,根据《森林法》,借鉴国际上生态效益补偿办法,尽快建立三江源保护资金和生态效益补偿、水资源补偿费等专项资金制度及相关条例。

在中下游地区征收水资源补偿费,用于源头地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

使建设者受益,享用者尽责。

5结语
三江源水资源涵养和保护区的建立是本区水资源及生态环境恶化、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所造成的危机进行痛苦反思之后,理应作出的明智决择。

也是响应西部大开发战略,保护水资源的重要举措之一。

水资源保护区的设立将使该地区水文生态环境免受干扰和破坏、恢复和保持水资源的良性循环、为三江源区水资源持续补给提供有利条件。

是西部大开发中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一大战略任务,功在当代,造福千秋,必将在国际国内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