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丑

合集下载

审美与审丑的关系论述

审美与审丑的关系论述

审美与审丑的关系论述审美与审丑,这就像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看似对立,实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审美好像那春天里盛开的花朵,人人都爱欣赏它的娇艳。

我们走在大街上,看到一个穿着时尚得体、打扮精致的人,心中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愉悦感。

这就是审美在起作用,我们对于美好的事物有一种本能的向往和喜爱。

就像蜜蜂总是朝着盛开的花朵飞去一样,我们的目光也总是被美好的东西所吸引。

那优美的画作,动人的音乐,壮丽的风景,都能让我们沉浸其中,感受到一种心灵的慰藉。

审美,让我们的世界充满了色彩和诗意。

那审丑呢?审丑可不是说我们就专门去看那些丑陋的东西来折磨自己的眼睛。

审丑更像是一面镜子,它反映出我们内心对于美的标准的另一面理解。

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些奇装异服,或者是行为怪异的人,第一反应可能是觉得丑。

但你仔细想想,这种“丑”为什么会引起我们的注意呢?是不是因为它违背了我们心中常规的美的标准呢?这就好像平静的湖面上突然扔进去一块大石头,打破了原有的平静,虽然这块石头在湖水中显得突兀、不和谐,也就是我们说的“丑”,但它却让我们重新审视湖面原本的平静,也就是我们常规的审美标准。

在艺术领域,审丑更是有着独特的地位。

有些画家会画出一些扭曲变形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看起来并不符合我们日常的审美。

可是,这正是艺术家在通过审丑来传达更深层次的思想。

这就好比是用一种逆向思维来引发人们的思考。

如果说审美是在描绘美好的梦境,那审丑就是在戳破那些虚幻的美好,让我们看到梦境背后的真实。

它让我们意识到,美并不是单一的、固定的,而是多元的、复杂的。

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比如说,一些喜剧演员会故意扮丑来逗观众发笑。

他们把自己的脸涂得花花绿绿,做出各种滑稽的动作。

这看似是一种审丑的表现,但实际上,观众在笑的过程中,也在感受着一种别样的乐趣。

这种乐趣来源于对常规审美的一种突破。

我们平时总是追求端庄、优雅,可当看到这些扮丑的表演时,就好像是从一个严谨的城堡里走出来,进入了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游乐场。

审丑文化浅谈

审丑文化浅谈

2.2 影视审丑
荧屏上的“丑”不外乎“黄”、“暴力”、“血腥”、 “恶搞”。“纯黄”影片在任何国家都是禁品。而掺杂在 所谓“艺术片”里的黄色片段则被冠以“艺术”美名。但 难保所有观众都有高尚的审美情操,都会用纯艺术眼观去 欣赏。而这不得不令人怀疑,制片人是否早知人性中有阴 丑的一面,并以此为他们提供“审黄”的冠冕堂皇的理由。 这也许就是完整版《色•戒》比删减后的受欢迎,《朗读者》 票房甚高的原因了。集“暴力”、“血腥”于一体的电影 首推《电锯惊魂》系列,把人性的阴暗,卑劣,残酷无限 放大,展露无遗,以刺激求票房。
在此且不重复以“芙蓉姐姐”为风向标的自学成才的“丑 角”后起之秀。尚在潜伏期的“丑雏儿”也不少。这些 “丑雏儿”有些是“丑角”的粉丝,一切以“丑角”的言 行举止为方向标,一旦“丑角”有什么风吹草动,他们绝 对是忠实的支持者与捍卫者。
3.审丑文化的影响
其实其他“美角”的粉丝也是如此,完全丧失了自己的思 想个性,在“丑角”,“美角”的后面亦步亦趋。而后自 己也成了一群毫无主见,个性丧尽的小丑,被别人“审” 着。另一部分的“丑雏儿”是一味模仿“美角”而终于失 去本色的雕塑,或者一味迎合大众审丑趣味而最终丧失自 我的“百变达人”。更可悲的是文学艺术界的个性失真。 个性是文学艺术的生命,“在艺术中,只是那些没有性格 的,就是说毫不显示外部的和内在的真是作品,才是丑 的。”今越来越多的挂着“文学家”,“艺术家”头衔的 精神生产者为分得“审丑”经济圈里的一杯残羹,于是万 卷文字都长着一张讨好读者的嘴脸。他们都是为求出名, 求个性而最终变成个性失真的奴隶。源自 THANKS!!审丑文化浅谈
组长:--组员:---
审丑文化:
1、什么是审丑文化 2、审丑文化的分类 3、审丑文化的影响 4、审丑文化的根源 5、对待审丑文化的建议

审丑读后感

审丑读后感

审丑读后感摘要:一、引言1.提到审丑这一概念2.表达对审丑的看法二、审丑的定义及来源1.审丑的定义2.审丑的来源三、审丑的意义1.对于个人审美的提升2.对于社会审美趋势的影响四、审丑在当代社会中的体现1.网络审丑现象2.现实生活中的审丑现象五、审丑的积极作用1.促进创新思维2.丰富审美多样性六、审丑的消极影响1.误导审美观念2.可能引发恶劣的社会风气七、结论1.对审丑进行总结2.提出如何正确对待审丑的建议正文:审丑,顾名思义,是指对于丑陋事物的欣赏和审美。

提到审丑,许多人可能会嗤之以鼻,认为这是对审美的一种亵渎。

然而,在深入了解审丑的内涵后,我们会发现,审丑实际上是一种独特且具有深意的审美方式。

审丑的定义并不难理解,它是指对那些不符合传统审美标准的事物或现象进行审美。

而审丑的来源则可以追溯到古代,古代的艺术家们就已经开始尝试突破传统的审美框架,去发掘那些被忽视的美。

审丑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首先,审丑有助于个人审美观念的提升。

通过审丑,我们可以发现那些被忽视的美,拓宽我们的审美视野。

其次,审丑对社会审美趋势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当审丑成为一种被广泛认可的审美方式时,它将推动社会审美趋势的多元化发展。

在当代社会中,审丑的体现是多样的。

网络审丑现象层出不穷,从恶搞图片到网络段子,都反映出人们对于审丑的关注。

而在现实生活中,审丑也在各种领域都有所体现,如建筑、设计、艺术等。

审丑并非全然消极,它也有着积极作用。

首先,审丑可以促进创新思维。

当人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审美标准时,便能够更加自由地进行创新。

其次,审丑丰富了审美多样性。

在这个审美多元化的时代,审丑无疑是其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然而,审丑也存在消极影响。

过分追求审丑可能导致人们审美观念的扭曲,甚至可能引发恶劣的社会风气。

因此,我们在欣赏审丑的同时,也需要保持理性和辨别力,避免陷入审丑的误区。

总之,审丑作为一种审美方式,既具有积极意义,也存在消极影响。

简论审丑的历史演变及美学意义

简论审丑的历史演变及美学意义


简论审丑的历史演变 及美学意义
【 摘要 】 从近代开始, 丑作为一个独立的审美范畴, 越来越受到重视 丑在美学中的独立
地位 是 在人 类 审 美意识 和 审美 实践 的发 展 中逐 渐 确立 的, 通过 对 审丑 的历 史 演 变和 不 同 历 史时期 美 学家对丑 的论 述 , 讨丑 的存 在价值 , 探 美学 意义, 其对 人 类生存 的 重要 意义 。 及

和静穆 的伟 大 ” 为美 学理想 , 是艺 术创 作 成 美
定论 。
外在 世界 与 内在世 界的 对立 和; 突 。 中 然而 , 笔 的重要尺 度, 逐渐被 边缘化 。 丑则
第 二, 作 为美 的 陪衬 , 现 出与 美相 反 丑 体
者认 为除了上述 区别 以外 , 丑还应 该有独 特的 中世纪 是 欧 洲文 明 中最 黑暗 的时代 , 宗 的美学 价值 , 即体现 一种 负面 的价值 。 就是说 , 内 涵— — 与 “ ” 相关 的其 他 内 涵。 美 不 从形 态 教 对精 神世界 的控 制使得 审美 标尺 与神性 混 如果美是 人的本质 力量 的对象化 , 那么丑就 是 上来看 , 术 中的丑 多表 现 为生理 上 的畸形 、 为一谈 。 艺 艺术 中只许展 现 美, 则代 表魔 鬼和 人 本质力量 的歪 曲和否定 。 谟认 为: 丑 休 “ 虽然 美
于是否 适合 目的 的, “ 在赛 跑 当中是美 的东西 . 在拳击 中却 是丑 的。 反过 来也一 样 。 因为任 何 可 怕 的。 出土的青 铜面具 、 器图 案以及 岩 从 陶 件东 西如 果它能 很好 的实现 它在 功用方 面 画中部 可 以看 出原 始先祖 把器物 丑化 的形 式 的 目的 . 同 时是 善 的又 是美 的, 则就 同 它就 否 特征 , 出对象世 界的恐怖 和神秘 。 体现 时是恶 的又是 丑的 。 [] ” 斯宾 诺莎也 曾说 : 4 “ 最 到 了 古希 腊 罗 马 时期 , 着 生产 力 的发 美 的手 , 显微 镜下看 l 显得 很可怕 。 随 在 也会 当我 展 , 不再 是充 满恐 怖又 危机 四伏 的 。 类 们 近距 离 看 的时候 , 们 以 为是 美的 , 中很 世界 人 我 其 文 明进 入 到 了新 的时 期 , 学艺 术 获 得 了相 多 原来 是丑 的。 [] 文 ” 总之 , 为 审美范 畴 的丑 5 作 其 随 对 独立 的地 位 。 决 了生 理上 的 温饱 危机 之 其 内涵 是相 对 的 , 审美意 义也 是 相对 的, 解 后, 们开始 追求精 神上 的愉悦 , 贵 的单 纯 着 审美主体 的实践 背景 、 人 “ 高 经验 等等 变化 , 有 没

浅谈美学中审丑的思想与价值

浅谈美学中审丑的思想与价值

浅谈美学中审丑的思想与价值摘要:现在我们广泛的对于“丑”的定义,往往将它作为美的对立面。

不仅在人们的思想中如此,在艺术作品创作中也是这样的。

但现在我们观赏一些艺术作品中不但出现令人视觉不适的元素,借以衬托主体的优美,较为极端的作品也将这种“不适”作为表现的主题。

本文将与大家讨论在艺术创作中表现“美”是否为作品的唯一表达形式,“丑”的存在及其内在与价值。

关键词:丑学;美学;艺术;审美价值;一、丑与美丑陋的生活现象如何在艺术作品创作中带给人以美感呢?人们对这个问题的提出与探讨最早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但几千年来人们仍然没有得出一个较为一致的看法,也仍然没有跳脱出当时讨论的范围。

丑及其丑学的独立突现是由19世纪中后期开始的,伴随着西方后现代艺术的兴起,“丑”在艺术中开始取代“美”而占据了主角的位置,赋予了作品独立的审美价值。

伴随着这股审美潮流,丑学便如此诞生了。

当我们大众在谈论到“丑”的存在价值时,仍脱离不了以丑衬美、以丑显美和化丑为美的观点,简而言之“丑”即为“美”的对立面;而从哲学的视角看,黑格尔的异化理论中对社会丑恶的批判和否定,传达了由西方现代化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多元化,才有了新兴艺术中“丑”的审美价值体现。

至此我们对于“丑”和“美”两者的界定处于两难的境地,其一要强调其在美学中的存在意义,使其成为与美学相对的丑学;其二又要揭示其的审美价值,由此可见丑学仍是美学的一部分,既要丑,又要美,最后对于“丑”的存在价值还是落脚在化丑为美上。

对此有不少人认为:“艺术中的美就是美,丑就是丑,美不可能是丑,丑也不可能是美。

‘美’与‘丑’是两种根本不同的东西。

”为什么大众认为艺术中只有美而没有丑呢?我们首先要明白两点,一是艺术不等同于美;二是视觉上的丑与丑的借以传达的背后形象的文化价值并不等同。

二、丑的形成及展开纵观艺术发展的历程中,艺术早期从大众劳动中被分离出来。

在艺术的朴素理解中,历史的推进与人们使用工具并将其从粗糙打磨到光滑密不可分,艺术的发展从实用到后期产生艺术审美转变也伴随着这样的打磨。

简论审丑的历史演变及美学意义

简论审丑的历史演变及美学意义

简论审丑的历史演变及美学意义作者:陈思羽来源:《电影评介》2010年第07期[摘要]从近代开始,丑作为一个独立的审美范畴,越来越受到重视。

丑在美学中的独立地位是在人类审美意识和审美实践的发展中逐渐确立的,通过对审丑的历史演变和不同历史时期美学家对丑的论述,探讨丑的存在价值,美学意义,及其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丑审丑历史审美范畴,又称审美类型或审美形态,是对美学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关系的概括分类,与审美现象、审美活动、审美经验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可以说,人类审美活动所面对的世界有多丰富多彩,审美范畴就有多纷繁复杂。

美学家们喜欢以对称的形式将审美范畴成对研究。

例如美对丑、崇高对滑稽、悲剧对喜剧等等。

但事实上,这些不同的范畴并非恰好是以成对的面貌出现,而是各自具有不同的形态与内涵。

历史上,丑首先是作为美的对立面,以“美”的形态和内涵的反面来加以定义。

然后,丑与其他审美范畴的关联不断得到关注和重视,并最终确立为一个独立的审美范畴。

概括的说,丑是审美主体把握和体验世界的一种重要形式。

传统的观点认为美是和谐,是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必然与自由、内容与形式以及形式中诸元素之间的协调一致。

反之,丑则是不和谐、反和谐,是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外在世界与内在世界的对立和冲突。

然而,笔者认为除了上述区别以外,丑还应该有独特的内涵——与“美”不相关的其他内涵。

从形态上来看,艺术中的丑多表现为生理上的畸形、道德上的败坏、精神上的怪癖、扭曲,即“极度不和谐的形式”;从审美经验上,丑常常引起不安、痛苦、恐怖的情感,并且“这种情感立即和我们所能够得到的满足混合在一起,形成混合的情感,一种带有苦味的快感,一种染上了痛苦色彩的快乐。

”一审美活动是特殊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所具有的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地域性在审美活动中都有所体现。

因而,审美范畴是一个开放性的概念,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社会形态甚至不同民族、地域背景下都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审丑的例子

审丑的例子

审丑的例子
(最新版)
目录
1.审丑的定义和概念
2.审丑的例子
3.审丑的积极意义
4.审丑的负面影响
5.如何正确对待审丑
正文
审丑,是指在审美过程中,人们对于丑陋事物的关注和欣赏。

在很多情况下,审丑是一种主观的心理现象,它与个人的审美观念、价值观和文化背景有关。

审丑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首先,审丑常常出现在人们对于艺术品的欣赏中。

比如,有些现代艺术作品以抽象、怪异和丑陋的形象为特点,观众在欣赏这些作品时,往往会对它们的独特性和创新性表示赞赏。

另外,在一些文学作品中,作者也会通过描绘丑陋的人物形象来突显故事的主题和人性。

比如,《巴黎圣母院》中的钟楼怪人卡西莫多,就是一个审丑的典型例子。

其次,审丑也出现在人们对于自然景观的欣赏中。

在一些自然景观中,人们常常会欣赏到一些形态奇特、色彩斑斓的石头、植物和动物。

比如,我国的黄山奇松怪石,就是一种典型的审丑景观。

然而,审丑也有其负面影响。

过度的审丑可能会导致人们的审美观念扭曲,进而影响社会的审美风气。

比如,在一些网络平台上,有些人为了博取关注和流量,会刻意制造一些低俗、恶心的内容,这就是一种不健康的审丑现象。

因此,对于审丑,我们应该持一种理性的态度。

在欣赏审丑的同时,
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品味,避免陷入过度的审丑中。

论审丑之维度

论审丑之维度

形 象来 源 于伊 比利 亚 石像 的 形象 和原 始 时期 的面 具 , 画家 被这 野 蛮 的 尊伊 比利 亚 石像 迷得 神 魂颠 倒 , 因为这 些 石像 代表 了西班 牙 第一 章 丑 的本 身—— 内容 丑 丑 的 本 身 主 要 表 现 在 内容 方 面 ,指 的 是 生 活 中丑 的事 物 和 的文 化 根源 。从 画 中人 物 的X 光 片 里 能够 看 出,这 幅 作 品 里人 物 现 象 , 生 活 中丑 的事 物 相 当之 多 ,如 排 泄物 、腐 烂 的 尸体 、糜 烂 的形象 正 是受 这 些 民俗博 物 馆里 面石 像 和面 具所 影 响 ,毕 加索 想 的水 果 、满 身 黏糊 的 昆虫等 等 ;丑 的现 象也 数 不胜 数 : 战争 、犯 使 野蛮 的东 西变 得美 丽 ,使 作 品里 的人 物 形象 具有 一 种野 蛮 的美 罪 、歧视 、谎言 等等 ,这类 常 常容 易跟 恶联 系在 一起 。 感。 蒙 克 是 一个 经历 了太 多坎 坷 、遭 遇 了太 多痛 苦 的社 会 底 层 第 二章 丑 的形 式— — 形式 丑 丑 与 美 一 样 ,有 形 式 美 , 就会 有 形 式 丑 ,形 式 上 的丑 指 的 人 民。这 位 可怜 的长 期 生活 在惊 恐之 中的天 才 画家 蒙 克 ,对 于人 是整 体 的 各部 分 之 间缺 乏均 衡 、 失调 、 呆板 、畸形 等 。例 如 :枯 生有着 太 多 强烈 的痛 苦 体验 了。他 的代 表 作 《 呐 喊》 呈现 出了强 藤 、老 树 、残 花 、败 柳 等等 。就 好 比我 们在 街 上看 到 一 个只 有几 烈的 视觉 冲 击力 ,人 物 形象 丑 的震 撼人 心 ,这 样 一个 具有 震 撼力 颗 牙 齿 的 人 ,另 我们 感 到不 愉 悦 的不 是 他仅 剩 的几 颗 牙 齿 ,也不 的 、扭 曲 了的一 个正 面 人物 的形 象 , 没有 明显 的 性别 感 ,形 象酷 是他 嘴 唇 的形 状 ,而 是 一个 他 的牙 齿 本 应该 在他 嘴 里 的事 实 ,对 似 骷髅 ,极 具丑 陋 ,我 们看 不 出是 男是 女 , 留给 我们 的只 有 一种 于这 个 整 体 的不 完整 、不连 贯 ,缺 乏 均 衡 ,失 调 ,我 们 可 以说这 过 目不 忘的 呐喊 的表 情 。这 样 一个 人物 形 象 的来源 其 实是 出 自一 具像 婴 儿般 蜷 曲双手 抱 头 的秘 鲁木 乃伊 的形象 。正是 由于蒙 克经 张脸 是 丑 的。 第三 章 丑 的 艺术表 现 方式— — 艺术 丑 历 的 磨难 太 多 ,才会 如 此歇 斯底 里 的表 达 自己, 才使 他 的作 品表 艺 术 领 域 中 的丑 和 前 面 两 者 有 所 不 一 样 ,他 可 以表 现 在 内 现 出强 烈的 具有 悲剧 性 的美 。这 是 一种 敢 于 与时 代抗 衡 的悲 壮力 容 上 ,也 可 以表 现在 形 式上 ,也 可 以是 两者 的统 一 。但 是生 活 中 量 ,~种 用毁 灭去 换取 美 的奇迹 。 原 始丑 的形态 和 形 式上 的 丑是 不 能 直接 成 为艺 术 丑 的 。如垃 圾 、 达利 《 内战 的预 感 》使 人 感觉 更 加诡 异 ,达 利所 采用 的超现 粪便 、鼻 涕等 只会 让 人 恶心 难 受 ;贪 污 、打 架 、 杀人 、放 火 这些 实的 手段 揭 示 了战争 的血腥 、残 酷 , 以及 给人 类 带来 的恐 怖 、痛 丑 的现 象 也只 会 让人 鄙 视和 厌 恶 。但 是 如果 这 些丑 的 事 物和 现象 苦 、还有 思 考 。这看 似 疯狂 其 实颇 具 美学 意义 的 作 品 ,把 丑 的本 符 合美 的 规律 ,再经 过 艺术 家 的 主观 加 工处 理 , 就能 转 化为 艺 术 身和 形 式丑 赤裸 裸 的揭 示 了 出来 ,通 过艺 术 的丑 ,还 原 了一 个丑 的 丑 。 比如看 到 一 个天 真 浪漫 的 小孩 儿 打 了一 个 喷嚏 , 呼 出一 个 的本 来 面 目,这 种表 达 丑 的过 程 ,就 具有 美 的属 性 ,正如 车 尔尼 鼻涕 泡 ,人们 只会 觉 得 这个 纯 洁 的孩 子 给人 产 生 了愉 悦 之感 。再 雪夫 斯基所 说 的 : “ 了解丑 之为 丑 ,那是 一件 很愉 快 的事情 。” 如 毕加 索 1 9 3 7 年 创 作完 成 《 格 尔 尼卡 》 ,表 现 的是 1 9 3 7 年德 国空 人类 对 艺术 丑 问题 不 断 的探 索 、 思考 ,使 得 丑在 当代 艺 术 中 军疯 狂 轰 炸西 班 牙 小城 格 尔尼 卡 的暴 行 。表 现 了 战争 的 残暴 、恐 处于 一 个雄 霸地 位 。人 们 不仅 认识 到 了现 实 中的 丑经 过 艺术 处 理 怖 、痛 苦 、绝 望 、死 亡 和呐 喊 。 画 面中 曲线 和 锐角 对 比交错 ,支 以后 , 可 以使人 获得 快 感 ,也 认识 到 了 ,丑 可 以使美 愈加 丰 富 多 离破 碎 的 层次 组 合 ,描 绘 了动 乱 和暴 力 的情 景 。错 综 复 杂 的黑 、 彩。 白、灰 ,让整 个 画面 更 恐怖 、更 沉重 、更哀 伤 。那 些 变 了形 的种 种 形象 发 出 了无 声 的控 诉 ,它 的 声音 大 过 声音 本 身 ,震 撼 了观 者 注 释 : . 寿觉生. 《 艺术随笔 》, 《 福建艺术 》,1 9 9 6 年 第5 期 ,第2 7 页 的心 。难 道我 们 能说 这 幅 画不 美 吗 ?它 的美 正 是通 过 内在 的真 实 1 和形 式 体 现 出来 的 。这 就 是丑 的 事物 本 身通 过 艺术 家 的 加工 ,转 2 . 车尔尼 雪夫斯基. 《 文学论文选 》,人民文学 出版社 ,第1 1 8页 化成 了艺术 丑而 产 生 了巨大 的 艺术 美 。 同样 ,形 式 丑 也 可 以 转 化 为 艺 术 丑 ,进 而 产 生 艺 术 美 。 最 经典 的 案 例莫 过 于 罗丹 的 《 欧 米埃 尔 》 ,通 过 这尊 雕 塑 ,人 们可 以领 悟 到 青春 易逝 的伤 感 以及 对妓 女生 活 的艰 辛和 命 运 悲惨 的 同 情 。罗 丹 说 : “ 艺术 之 源 ,在 于 内在 的 真 ,你 的 形 ,你 的色 ,都 要 传 达 情 感 。 ”这 种 传 达 了画 家 深刻 情 感 的作 品 ,是 多 少艺 术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审丑
摘要丑作为一种审美范畴,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由亚里士多德引入了,而从近代工业文明发展以来,审丑现象日益增多,滥觞于19世纪末并繁荣于20世纪初的西方现代艺术,以丑为其审美核心,可以说是一种丑的艺术。

但为什么产生这种现象?在这里不做太多的阐述,或许是物质的富有,精神的匮乏;或许是社会分工高度精密化,机械化,从而使人失落了存在的意义;也或许是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生存,这使得人们的理性王国轰然倒塌,精神无所寄托。

不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审丑已经对现代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美学审丑审丑的意义
在谈及审丑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们应知道什么是丑,丑是歪曲人的本质力量,违背人的目地、需要的畸形,片面,令人不快的事物特性。

与美相对,美学范畴之一。

其次,我们应该明确,审是人们对一切事物的美丑作出评判的一个过程。

由此可见,审丑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人们根据自身对某事物所作出的对一种事物的看法,因此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但它同时也受制于客观因素,尤其是人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会对人们的评判标准起到很大的影响。

如果按照丑的定义而言,丑可以说是完全消极不可取的,但是丑与其余所有美学范畴如喜剧、悲剧、崇高、荒诞都有某种内在联系,并作为一种必然的因素参与其中,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对于审丑的重视,那审丑对现代人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一、可以让人直面现实促使人警醒
丑与假,恶有着内在联系,构成事物的否定价值,但丑的不一定虚假,也不一定凶恶。

而且我认为,丑更能表现真实。

美和丑是一对孪生子,当人意识到美的时候,丑也就必然诞生了。

但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总喜欢趋向美的事物,为了造就美就不得不掩盖丑的因素,这时虚假就产生了。

就如开头所说,丑与假有着内在的联系,可为了掩盖丑刻意去制造美而产生的虚假却更让人厌恶。

在西方,现代艺术把目光投向丑,是因为他们感到置身其中的世界是丑的。

我们知道,人们只有弄清楚丑、恶,才能防止丑、恶。

隐蔽掩饰除了自欺欺人外,只能让丑、恶滋生繁育得更快。

现代艺术是要以真实的面容面对现代人自身的丑陋并引起人们的思考,由此,我们才会理解现代派何以那样热衷于追求肉欲和官能享受的描写,其用意在于警示现代人:人类何以造成并如何预防这些丑恶、荒诞事件的发生。

当然,在审视西方现代艺术时,我们不能否认少数人缺乏美学精神的“献丑”,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忽视这点同样是错误的。

这样看来,丑作为一种美学关怀,最为重要的是面对社会生活的无意义,现实的非人性,面对平庸、病态、畸形的社会现实,他们不再乞求用虚幻的所谓美的东西来安慰自己,而是在丑之中展示真实的人生。

二、通过反向思维来拓展疆域
人类的艺术早就高度的成熟。

原始社会古朴的的彩陶,夏商周时期庄严地青铜器,这些东西现代人可以仿制出来,但也只是技术上的仿制。

大名鼎鼎的文艺复兴打着的也只是回到希腊的口号。

可以这么说,追求美的艺术早就发展到极高的境界了,这时需要用丑来反抗和取代这种美。

杜尚的艺术创作就是在反叛美,他把便器提名《泉》放进画廊,或给《蒙娜丽莎》的脸上添两撇胡子,这些非理性的艺术可以称作是“丑”的艺术。

如果欣赏那些“丑”的作品在打动人心的同时还能引起了人们的反思,思索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

这时作品就有了更大的外延。

对于丑的研究也是审美领域的扩张。

雨果在他的《克伦威尔》序中说过:“……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她会发觉,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这里已经说明丑的独立身份了。

如果一味地固守传统,新生的现代艺术无疑是叛逆的,必然会受到批判。

就如波普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大地艺术等一系列艺术相继地产生,不断地被人批评,又不断地被人接受。

可以说,今日的新潮必然成为明天的传统,而现在的传统又何尝不是过去的反叛?那些反艺术的行为,取消艺术的态度无一例外地是在艺术的名义下做的。

换言之,他们想让艺术不再是艺术的时候,心里想着的却是要革新艺术,而不是当真放弃艺术。

因此,丑对美否定的同时也就标示着美学领域的不断拓展。

当然,以上两点并不能说,我们已完全概括了现代艺术“审丑”
的意义,但无疑地,它们可以证明丑并非全是毫无意义,毫无用处,完全消极的。

现代艺术家创造了一种反向性的艺术,以荒谬古怪的艺术表现来歪曲那曾被歪曲的美和意义,以丑的意象去揭示人类的尴尬处境,从而将人从异化的现实中唤醒出来,从而把艺术导向最真实的存在。

在自我痛苦和惶恐挣扎中,在失望和追求的煎熬中,现代艺术通过“丑”来震醒人们,从而获得更加深刻的有关于生命和人生的伟大价值。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
参考文献:
[1][2]美学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4):40.
[3]论文学.雨果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