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读书笔记样本
设计读书笔记

设计读书笔记【篇一: 设计类读书笔记】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读书汇报(读书笔记)学院: 艺术学院课题名称: 广西南宁市东方外国语学院片区景观计划设计专业(方向): 环境艺术设计班级: 09-09学生: 梁艳梅指导老师: 黎勇日期: 4.27日期: 年 04 月 28日日期: 年 04 月 30 日日期: 年 05月 01 日日期: 年 05月 06 日【篇二: 设计理论读书笔记】设计中设计拿到这本书我首先注意到就是它封面, 书面上除了黑色字就是白色封皮, 很简单大方, 给人留下很深印象。
一翻开书, “设计到底是什么?”作者原研哉在第一章就抛出了这么一个问题, 也是大家一直在问自己问题, 在这一章里她回顾了现代设计起源及发展, 及日本在设计里历史, 从中不难发觉设计是伴随时代推进应运而生, 产品是与经济亲密相关, 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 充足生活才可能实现, 也才能表现设计意义。
作者在书中不停提到设计起源于生活, 这一点也没错, 很多人总认为设计是什么高深东西, 认为设计很抽象, 离她们很远, 其实不然, 设计离不开生活, 设计服务于生活, 一个好设计肯定是起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 其实每个人都能够是设计师, 区分只在于你有没有仔细发觉生活, 感悟生活, 发明生活。
设计也应用于生活, 它就是不停地从生活中找出新问题来处理, 我们平时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设计。
想象一下当生活中没有了设计会是怎么样?可能我们将寸步难行。
在书中, “re-design”再次设计也被作者强调了, 一样东西从无到有是设计, 而从原本就有熟悉东西再经过思索得来新产品也是设计。
再次设计不一定能替换原本设计但往往更能表现一个新追求及理念, 这也是再次设计真正意义所在。
书中坂茂卫生纸让人印象深刻, 她设计四角形纸管不像平时卷筒形, 但却能够使纸巾消费量降低, 从而节省能源, 而且在运输过程中比通常卷筒卫生纸更能节省空间, 当然这种设计不可能真正大规模利用于生活, 因为它并不符合商业设计目, 但它是一个概念, 一个设计意义而已。
大专毕业设计读书笔记

单片机的结构特点(第一篇)杨振江.《单片机应用与实践指导》.西安:西安大学电子出版社,2010.3由于单片机把多种功能的模块电路集成于一体,内部采用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结构.减少了电路之间的连接,因此其干扰小、功能强。
目前,碎片机有两种基本的结构形式:一种是在通用微型汁算机中广泛采用的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合用一个存储空间的结构,称为普林斯顿(Princeton)结构成冯*诺依曼结构;另—种是将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截然分开而分别寻址的结构,称为哈佛结构。
通常单片机多采用哈佛结构。
内部数据总线的宽度一般分为4位、8伙、16位及32位等。
单片机的中央处别器(CPU)和通用微处理器基本相同,只是增设了“面向控制”的处理功能,例如位处理、查表、多种跳转、乘除法运算、状态检测、中断处理等功能,增强了摔制的实用性和灵活性。
单片机内部均有丰富的指令系统,能够实现各种复杂的计算与控制。
除了内部特有的总线结构外,对外,单片机有多种接口方式,可以适用各种需求。
单片机共有以下特点:(1)体积虽小,但五脏俱全,系统配置典范,易于产品化,能方便地设计成各种智能化仪器仪表。
(2)面向控制,能针对性地解决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类控制任务,因此能获得最佳性价比。
(3)抗干扰能力强,可在各种恶劣环境下可靠工作。
(4)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多机控制,使整个应用系统的效率大为高。
(5)改变控制对象时基本不用改变硬件电路,只要重新编写相关程序就能获得满意结果。
心得体会:通过对杨振江.《单片机应用与实践指导》这本书的学习,我了解了单片机的基本机构,在往后的实际应用中可以有一定的思维构造。
在本书中,对单片机的结构与应用讲解的很详细,可以很明了的看的明白。
我知道了单片机的种类和结构有很多种,在不同的领域方面都有不同的应用。
单片机内部都有丰富的指令系统,它能够实现各种复杂的计算与控制。
除了内部特有的总线结构外,对外,单片机有多种接口方式,可以适用各种需求,这使是对单片机有了更一深刻的理解。
读书报告读书笔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读书报告(读书笔记)学院:课题名称:结构办公楼建筑、结构设计专业(方向):班级:学生:指导教师:日期: 2013年3月28日读书报告毕业设计是总结我们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是对我们大学阶段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通过毕业设计的实践,我们能够了解、学习并掌握和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全过程,锻炼我们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查阅资料以及阅读中、外文文献的能力,提高我们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通过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我们对相关设计规范、手册、标准图集以及实际工程中常用的知识能有较系统的认识。
由于毕业设计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全面,在深入完成毕业设计之前我们必需熟悉毕业设计的内容,要求对毕业设计涉及到的知识点至少有一个总体上的了解,所以读书便是一个非常直接的切入口。
首先我认真翻阅了《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房屋建筑工程分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大致了解了框剪结构毕业设计的整体流程及设计步骤和要求,便开始着手做开题报告。
在使用AutoCAD及天正建筑绘图软件绘制建筑图之前,我翻阅了《房屋建筑学》,李必瑜、王雪松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2008年(第3版)(教材),注重环境主体——人;城市载体——建筑;城市心肺——自然三者的协同,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处处服务于人,给人们实惠的指导思想,在各方面充分考虑了现代生活的办公模式,使办公便利。
平面分区布局合理,办事人员和办公人流不交叉,房间间隔合理,电梯厅与疏散楼梯布置合理,交通流线短,便于形成高效的办公环境。
考虑防火分区及防烟分区,设置地下室,车流与人流分开设置,满足人防要求,兼顾布置配电房、空调机房、通风机房、储物仓库等附属用房,同时使建筑基础埋置于良好地基土层中。
地下室为本办公大楼工作人员停车场;底层架空分隔出多功能大厅和一个较大型商店;二层作为展厅及大型商铺使用;其余层可同时作为办公及住宅用途。
设计类读书笔记

设计类读书笔记设计类读书笔记【篇一:设计类读书笔记】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读书报告(读书笔记)学院:艺术学院课题名称:广西南宁市东方外国语学院片区景观规划设计专业(方向):环境艺术设计班级:09-09学生:梁艳梅指导教师:黎勇日期: 4.27日期:2013 年04 月28日日期:2013 年04 月30 日日期:2013 年05月01 日日期:2013 年05月06 日【篇二:读书笔记《外部空间设计》】读书笔记——《外部空间设计》从文化站到别墅,在接触、学习并不断熟悉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我很明显地认识到自己对外部空间的考虑有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只考虑建筑本身到开始凭感觉增加一些环境,再到有意识地依据地形及建筑形态添加一些景观及灰空间。
我对外部空间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加深。
《外部空间设计》这本书的确让人意识到外部空间的重要性、多变性及趣味性,一.关于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积极、消极空间是外部空间的基本概念引申出的思考,书中写到:“空间基本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产生的。
这一相互关系主要是根据视觉确定的,但作为建筑空间考虑时,则与嗅觉、听觉、触觉也都有关。
即使是同一空间,根据风、雨、日照的情况,有时印象也大为不同了。
”“外部空间是从自然当中由框框所划定的空间,与无限伸展的自然是不同的。
外部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
”“外部空间不是无限延伸的自然,而是‘没有屋顶的建筑’。
”正因为空间是人与物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也就有了积极与消极的区别。
建筑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即每一个建筑所追求的是给予人积极的影响。
外部空间作为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自然也如此。
设计时以人为中心,将周围的景观通过不同的处理方式收入人的视野,这时美景才是有价值的:美景给予人积极的能量,人回馈美景相应的赞美、珍惜、保护,这样的合作才是双赢的。
这样创造的空间应是高于自然景观的,这样的设计自然是协调统一的。
设计类读书笔记

设计类读书笔记【篇一:设计类读书笔记】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读书报告(读书笔记)学院:艺术学院课题名称:广西南宁市东方外国语学院片区景观规划设计专业(方向):环境艺术设计班级: 09-09学生:梁艳梅指导教师:黎勇日期: 4.27日期: 2013 年 04 月 28日日期: 2013 年 04 月 30 日日期: 2013 年 05月 01 日日期: 2013 年 05月 06 日【篇二:读书笔记《外部空间设计》】读书笔记——《外部空间设计》从文化站到别墅,在接触、学习并不断熟悉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我很明显地认识到自己对外部空间的考虑有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只考虑建筑本身到开始凭感觉增加一些环境,再到有意识地依据地形及建筑形态添加一些景观及灰空间。
我对外部空间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加深。
《外部空间设计》这本书的确让人意识到外部空间的重要性、多变性及趣味性,一.关于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积极、消极空间是外部空间的基本概念引申出的思考,书中写到:“空间基本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产生的。
这一相互关系主要是根据视觉确定的,但作为建筑空间考虑时,则与嗅觉、听觉、触觉也都有关。
即使是同一空间,根据风、雨、日照的情况,有时印象也大为不同了。
”“外部空间是从自然当中由框框所划定的空间,与无限伸展的自然是不同的。
外部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
”“外部空间不是无限延伸的自然,而是‘没有屋顶的建筑’。
”正因为空间是人与物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也就有了积极与消极的区别。
建筑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即每一个建筑所追求的是给予人积极的影响。
外部空间作为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自然也如此。
设计时以人为中心,将周围的景观通过不同的处理方式收入人的视野,这时美景才是有价值的:美景给予人积极的能量,人回馈美景相应的赞美、珍惜、保护,这样的合作才是双赢的。
这样创造的空间应是高于自然景观的,这样的设计自然是协调统一的。
毕业设计课题 读书笔记

暑假我一共阅读了20多有关毕业设计课题的文献,感触颇多,用一句话说就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我阅读的主要是砂性土的性质,桩-土界面力学特性,摩擦以及直剪试验等Clough和Duncan(1971)用直剪试验研究土与混凝土接触面的力学特性,认为接触面剪应力和相对位移成双曲线关系。
Desai(1972)对不同密度的砂样进行砂一混凝土接触面的直剪试验研究,并将结果用于桩土相互作用有限元分析;Desai(1997)研制了多自由度循环剪切仪(CYMDOF)来进行土与结构材料接触面的静力学和动力学的个性研究。
Brandi(1985)用大型盒式直剪仪研究了土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的力学特性,认为接触面附近土体的逐渐破坏会对应力位移关系曲线产生影响,指出刚塑性模式可能是最真实的接触面破坏模式。
陈银(1998)在对摩擦桩基桩土间极限摩阻力取值问题探讨中,通过对广珠东线高速公路横沥大桥的试桩及土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总结出影响摩擦桩基桩土间极限摩阻力取值的一般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张明义和邓安福(2002)通过在改进的试验仪器上进行的室内试验,研究了桩.土滑动摩阻力在粘性土中具有明显的时效性,滑动摩阻力随时问呈双曲线状增长,与桩的承载力增长曲线相吻合。
这为静压桩沉桩过程的数值模拟和承载力分析打下了基础。
元宾和佴磊(2004)通过室内中型剪切摩擦试验确定桩与地层间的C、9值,依据莫尔一库仑准则确定桩侧摩阻力。
桩侧法向应力采用桩土上部荷载引起的作用于桩身的侧向应力。
桩端承载力通过室内三轴试验确定,两者之和即为单桩承载力。
钟闻华(2005)为了研究桩土接触面的物理力学特性,进行了室内混凝土与粉土接触面的模型剪切试验。
不同含水量土样的剪切试验显示,含水量对桩土界面的力学特性影响很大。
随着含水量的增加,桩土接触面上摩阻力先增加,然后又减少,即存在一个最优含水量,此时桩土界面的摩擦力为最大;小变形情况下的剪切试验结果表明:在剪切初试阶段,桩土界面的剪切模量较大,随着剪切位移的增大,剪切模量相应减少。
毕业论文读书笔记模板

毕业论文读书笔记模板一、文献综述。
在这一部分,我将对所选读书笔记的文献进行概括和综述,包括作者、出版年份、主要观点和结论等内容。
通过对文献的综述,我将为接下来的分析和讨论做好铺垫。
二、读书笔记。
1. 文献标题,《《活着》读后感》。
作者,余华。
出版年份,1993年。
主要观点,小说通过主人公福贵的一生,展现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沧桑变迁,以及人性的善良与坚韧。
结论,小说通过福贵的命运,让人们深刻反思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2. 文献标题,《《百年孤独》读后感》。
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
出版年份,1967年。
主要观点,小说通过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故事,揭示了拉丁美洲的历史、政治和文化,以及人类的孤独和命运。
结论,小说以奇幻的笔触展现了现实世界的荒诞和无奈,引人深思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常。
3. 文献标题,《《1984》读后感》。
作者,乔治·奥威尔。
出版年份,1949年。
主要观点,小说通过对极权主义社会的描绘,警示人们对权力的警惕和对自由的珍惜。
结论,小说以悲观的笔触揭示了极权社会的恐怖和荒谬,呼吁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和对专制的抵抗。
三、思考与反思。
在这一部分,我将对以上文献进行深入思考和反思,结合自身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对所读书籍的主题和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以及对自己的人生和价值观进行反思和思考。
四、总结与展望。
通过对以上文献的综述、读书笔记的分析和思考反思,我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提供了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在接下来的写作中,我将继续深入挖掘文献的观点和主题,结合自身的研究兴趣和学术素养,撰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以上就是我对毕业论文读书笔记模板的一些思考和总结,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学习、思考和总结,提高自身的学术素养和写作水平,为将来的学术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读书报告(读书笔记)

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读书报告(读书笔记)系 ( 院 ):所属教研室:课题名称:专业(方向):班级:学生:指导教师:日期:高层建筑是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多、建设可用地的减少、地价的不断高涨、科学技术的进步、钢铁和水泥的应用、电梯的发明、机械化和电气化在建筑中的应用等诸多因素而得到发展的。
高层建筑是近代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至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
今天,高层建筑作为城市经济繁荣、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建造业主实力雄厚的象征,受到广泛关注。
高层建筑不仅要考虑结构受力,还要考虑建筑功能、文化、经济和设备等因素,使其发挥出最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高层建筑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城市的建筑布局,而且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带动作用。
高层建筑的发展,得益于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力学分析方法和分析手段的发展、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进步以及现代化机械和电子技术的飞跃。
随着高性能材料的不断研制和开发,结构形式合理性的进一步研究,可以预见,在今后的土木工程领域,高层建筑仍将是世界各国在城市建设中的主要形式,扮演重要的角色。
因此,掌握高层建筑的设计知识,是对土木工程领域技术人员的基本要求。
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体系(简称框剪结构体系),筒体结构体系,框架一筒体结构体系和巨型结构体系等。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与布置原则一、高层建筑的承重单体与抗侧力结构单元建筑结构是一个空间的结构整体,它的作用是承受建筑及结构本身的重量以及其他多种多样的荷载和作用。
一般来说,建筑的上部结构由水平分体系和竖向分体系组成。
水平分体系在能够承受局部竖向荷载作用的同时,尚需承受水平荷载并将荷载传给竖向分体系并保持其界面的结合形状。
竖向分体系在传递整个恒载的同时,将水平剪力传给基础。
竖向分体系必须由水平分体系联系在一起,以便有更好的抗弯和抗压曲能力。
水平分体系作为竖向分体系的横向支撑将其连接起来,减少其计算长度并影响其侧向刚度及侧向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PLC的啤酒生产过程控制研究与实现
文章主要介绍了啤酒发酵的现状,控制水平, 不足以及生产过程, 其中主要研究了啤酒发酵过程中麦芽烘干过程以及发酵环节的温度控制( 如何用控制系统更好的实现) 。
1)啤酒的生产过程:
a:糖化(包括粉碎、糖化、糊化、过滤、煮沸以及 CIP等工序)
b:发酵(包括麦汁充氧、酵母添加、酵母扩培和酵母回收、酒发酵、修饰、清酒、硅藻土过滤以及 CIP、冷/热脱氧水的制备等工序)
c:灌装()
2)啤酒发酵国内的技术水平与控制水平:
技术水平: 自控水平差; 能耗多; 品种单一; 发展空间大。
控制水平:
a:手动阀门包括各模拟量的检测控制都由人工现场控制, 不确定因素太多, 生产出的产品质量的不到保证。
b:半自动阀门为电动, 各模拟量由数据采集器收集, 生产能够满足一般的工艺要求, 当前被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所应用。
c: PC 机+数据采集插卡方式控制过程中各信号传输到PC机, 同时PC机控制阀门的启停, 国内许多啤酒厂采用这种控制系统, 可是本身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较差, 且扩充性差不利于长期发展。
d: 分布式控制方式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与多层网络结构及先进控制算法对生产工序进行自动控制。
当前是国内啤酒厂的主流控制方法, 但需要大量资金。
3)自动控制的作用
a: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降低原料生产水平, 减轻工人工作强度
b:真实的记录了现场的数据, 有利于改进生产工艺
c: 能够更准确的记录水, 电, 气的消耗量, 方便成本的控制和管理
4)自动控制的意义与不足
意义: 成本太贵, 节流是关键; 工人的工资在涨, 大量的劳动力太耗费; 自动控制是趋势, 否则企业必将淘汰。
不足: 自动控制不足; 产品之间的耦合问题; 在线检测问题包括锅炉车间自控问题等等。
5)工业控制过程的一般特征
a: 纯滞后特性包括输入延时( 控制介质需要传输一定的距离才能作用于被控对象, 其间会产生输入延时) 和状态延时。
b: 时变特性( 时变性是指对象特性随时间发生变化的现象) , 例如啤酒发酵中温度控制。
6)啤酒生产过程工艺简介
6.1: 啤酒生产过程可分为麦汁制备、发酵、啤酒处理、清酒、灌装、麦芽
的回收、脱氧水制备、热水制备、 CIP、冷冻、空气压缩等的烘干、 CO
2
等。
6.2: 糖化: 主要目的是将原料中的非水溶性物质转化成水溶性物质, 特别是可发酵性糖, 此为麦汁发酵生成啤酒的前提条件。
整个糖化过程主要包括原料粉碎( 对麦芽和大米进行机械破碎的过程) 、糊化和糖化( 淀粉分解转化为糖) 、过滤( 尽最大可能使麦汁( 浸出物的水溶液叫”麦汁”) 与麦糟( 浸出物非水溶性物质) 分离) 、煮沸( 煮沸是一项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 其主要目的是稳定麦汁成分) 、沉淀和冷却( 将麦汁中的冷、热凝固物分离) 等生产工序。
6.3: 发酵过程( 即使把麦汁转换为啤酒的过程) , 其中包括麦汁充
氧、酵母添加、发酵、过滤、修饰以及酵母培养等等。
7) PLC 在啤酒生产麦芽烘干过程中的应用( 以PLC为控制的燃油循环式谷物烘干机)
7.1 麦芽烘干流程如下:
麦芽到提升机, 干了到排粮仓, 未干经上绞龙, 调质仓, 干燥仓, 排粮仓, 下绞龙再到提升机, 直到麦芽烘干为止。
7.2 系统硬件设置
可选用 S7-200-CPU224 型PLC作为控制器它具有14个输入点和10个输出点。
总的输入点为开关量 9 点。
模拟量 1 点, 输出点为开关量 6 点。
PLC 的 I/O
定义如表 3.1 所示。
表 3-1 PLC 的 I/O 定义表
7.3 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主要对麦芽水分检测和燃油机进行控制, 水分检测每隔一定的时间进行一次, 将检测到的水分与给定值进行比较, 如果水分不大于给定值, 则控制燃油机熄火, 反之则控制燃油机点火燃烧。
结构图如下:
8)啤酒发酵中的温度控制
啤酒发酵是啤酒生产工艺流程中关键环节之一, 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在发酵罐内发生并释放大量热量的生化放热反应过程。
同时还会产生种类繁多的中间代谢产物, 这些代谢产物的含量虽然极少, 但它们对啤酒质量和口味的影响很大, 中间代谢产物的生成取决于发酵温度。
啤酒发酵的温度控制就是利用冷媒介质对罐内温度按工艺要求进行分段控制。
发酵罐的形状一般为圆锥状, 容积较大, 当前国内大多数啤酒企业采用的是露天发酵罐, 材质一般为碳钢或不锈钢。
在设计中, 采用圆锥底角为 60°~85°的倒圆锥体, 圆筒直径与高 D: H=1: (1~2.5), 罐体直径在5~6m 之间。
发酵罐的结构如图所示:
为了有利于热量的散发, 在发酵罐上、中、下部有 3 个冷却带, 相应有3 个冷媒阀门, 经过控制流过冷却带的冷媒流量, 控制发酵罐的温度。
国内啤酒企业首选的冷媒制剂为乙醇或 25%的乙二醇。
冷媒阀门在发酵自动控制情况下, 一般采用电磁开关或气动开关阀。
当啤酒的发酵温度高于工艺要求的温度时, 打开冷媒, 经过啤酒罐罐壁的冷带给啤酒降温; 当发酵温度低于工艺要求的温度时, 关闭冷媒, 则啤酒按工艺要求继续发酵, 整个发酵过程大约 20 多天完成。
因此, 控制好啤酒发酵过程中温度及其升降速率是决定啤酒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关键。
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曲线: ①自然升温段: 控制系统不工作, 任其自然升温; ②恒温段: 经过控制冷媒开关阀, 保持发酵罐内温度恒定; ③降温段: 经过控制冷媒开关阀, 以指定速度降温。
在不同发酵时期, 酵母活力不同, 罐内流体的运动状态有很大差异。
9)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下位机的选择:采用可编程控制器( plc)
plc的优点:
1、稳定性高, 抗电磁干扰、抗恶劣环境的能力强, 平均故障时间长。
2、配套齐全, 功能完善, 适应环境的能力强。
3、编程简单, 易学易用, 维护也相当方便。
下位机一般采用手动—自动双控制电路:
SA打到手动, 由SB人工控制电路;
SA打到自动, 由PLC输入信号控制电路。
上位机的选择: 操作站采用工控机( IPC)
IPC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