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模式探讨

合集下载

“互联网+”实验室管理模式探讨

“互联网+”实验室管理模式探讨

“互联网+”实验室管理模式探讨【摘要】实验室高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加强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室及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已经引起院校、教师和学生的广泛关注,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校园一卡通平台是学校教育信息化、数字化的载体,“互联网+”成为教育变革的一个新的契机,将二者结合起来运用在实验室管理上,将是实验室管理的趋势。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互联网+;校园一卡通一、引言高等院校的实验室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也是增强教师实践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摇篮,在衡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实验室内具备相对专业的仪器设备和实验用品等,随着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实验室工作负荷的不断提高,传统的主要以手工、纸质记录的管理模式已经捉襟见肘,只有高效便捷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1.1现有实验室管理现状目前,高校实验室数量大,类型多,功能各异,根据其功能可分为三大类:以教学为目的的实验室、以科研为目的的实验室、省级或国家级专业实验室【1】。

目前这些实验室的管理多是以人工方式进行,而且管理内容多数是偏向于实验设备,而实践教学、开放性实验、实验过程等动态信息的管理目前尚属空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仪器使用记录。

目前学生在使用实验仪器设备时需要对使用情况做详细的手工登记,多数是由实验室管理人员完成,对于实验仪器设备数量大的基础教学类实验室的管理人员来说是个不小的工作量,而且容易出错,对于仪器的使用时间等内容也不够精确,一旦发生仪器设备损坏等情况很难确定到使用者。

2.开放性实验室管理。

多数的实验室都是需要在专业教师的监督指导下,学生才能进入实验室进行实践活动,这样限制了实验室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也禁锢了学生自发进行实践活动的思想,而目前的实验室开放性管理对管理人员的需求量比较大。

3.学生签到。

传统课堂的学生考勤模式都是教师人工核对学生情况,既占用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又不便与分析数据,管理人员还须监管学生的出入情况,整体管理工作程序繁琐、效率低下,对学生实验状态难以有效地管理与控制【2】。

浅谈高校开放式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维护与管理

浅谈高校开放式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维护与管理

浅谈高校开放式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维护与管理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维护和管理问题。

文章主要阐述了高校开放式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在维护和管理方面的最佳实践,包括服务器、设备、安全、实验室设置和人权等方面。

关键词:高校开放式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实验室维护;管理;最佳实践正文:高校开放式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是一个实用的教学环境,它允许学生们直接在实验室中使用网络设备来进行实验室实验,进行技能培训和有效地完成任务。

然而,这种开放式计算机实验室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维护和管理问题。

因此,有必要研究高校开放式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维护和管理方法,以保障其运行的流畅性和安全性。

1. 服务器:高校开放式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服务器应采用可靠的操作系统,并定期添加最新补丁,以防止漏洞的发生。

此外,为了保证服务器的正常运行,需要不断监控服务器的资源使用情况,并及时清理阻塞服务器性能的垃圾文件。

2. 设备:对于实验室中的设备,应定期测试其是否可用,以确保实验可以顺利进行。

此外,为了确保设备的有效性,应定期检查设备的电源供给,硬件的完整性以及设备所在的环境,如温湿度等。

3. 安全:实验室的安全防护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实验室应定期做网络安全扫描,以发现漏洞,并应拒绝UDP和ICMP等未授权访问。

此外,还要定期备份数据,以防止发生故障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 实验室设置:为了提升实验室的实验效果,实验室的设置应严格遵守安全法规,尽量减少实验室内的机器数量。

同时,还应考虑了实验室的空间利用率,避免浪费空间。

5. 人权:高校开放式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管理者应考虑学生们的合法权益,例如允许学生们利用实验室的设备和资源,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发展,等等。

综上所述,高校开放式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维护与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必须在不同方面综合考虑,才能确保实验室的安全性、可持续性和有效性。

实验室管理者应采取多部门合作的方式,加强协作,维护实验室资源。

具体而言,学校应邀请基础设施部门、科研部门、教务部门和技术支持部门等,共同制定合理的实验室管理措施,加强内部协调,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体系。

远程开放式实验室的研究与应用

远程开放式实验室的研究与应用

远程开放式实验室的研究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虚拟实验、远程实验等新型实验方案逐渐被广泛应用。

其中,远程开放式实验室让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

本文将从远程开放式实验室的概念、特点、研究及应用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远程开放式实验室远程开放式实验室,是利用网络技术将实验室设备与学生分离,使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远程访问实验室设备并进行实验操作。

远程开放式实验室一般包含硬件设备与软件平台两个方面,硬件设备包括测量仪器、控制器、机械装置等;软件平台包括实验指导、实验数据处理等,能够有效提高实验效率和学生动手能力。

二、远程开放式实验室的特点1.时间灵活:远程开放式实验室无须时间限制,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实验学习,使学习过程更加自由和灵活。

2.空间自由:远程开放式实验室的物理实验设备与学生所在地不受限制,学生可以在家中、办公室等任何地方进行实验学习。

3.实验共享:远程开放式实验室可以让学生之间共享实验设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也能够共享开放的实验指导和数据处理等学习教育资源。

三、远程开放式实验室的研究远程开放式实验室的研究主要包括实验内容开发、实验指导方式、实验数据处理等方面。

针对实验内容开发,需要根据教学计划设计不同类型的实验,满足教学需要;针对实验指导方式,需要对不同实验类型进行指导,提供丰富的实验指导资源;针对实验数据处理,需要提供与实验内容相适应的数据处理方法,方便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四、远程开放式实验室的应用1.教育领域:远程开放式实验室是教育领域中普及的虚拟实验方案之一,有利于促进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

2.工业培训领域:远程开放式实验室利用虚拟实验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实验设备与学员隔离,以合适的时间和节奏为学员提供全方位的实验培训。

3.科研领域:远程开放式实验室可以提供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实验设备,借助实验数据分析和研究实验。

五、总结远程开放式实验室作为一种新型的实验教学方案,具有时间灵活、空间自由、实验共享等特点,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和尝试的机会。

基于信息化管理的高校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信息化管理的高校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信息化管理的高校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现状的分析,探讨了信息化管理在其中的作用,并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及措施,并结合案例分析加以说明。

最后通过总结研究成果,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关建议,为高校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提升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文章综合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入剖析了此问题,对高校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关键词】高校、开放式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管理现状、问题分析、对策建议、案例分析、总结、展望、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开放式实验室是为了满足学生自主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而设立的重要实践平台。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信息化管理已成为高校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的重要手段。

目前高校开放式实验室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管理方式落后、设备资源利用率低等。

对于如何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作用,提升高校开放式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高校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信息化管理在其中的作用,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及措施,以期为高校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的改进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高校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结合信息化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提出对策建议和措施,以期为高校开放式实验室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借鉴。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高校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的现状,了解存在的问题和挑战;2. 探讨信息化管理在高校开放式实验室管理中的作用和应用;3. 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找出根源并提出解决方案;4. 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和具体措施,以提高高校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水平;5. 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和教训,为其他高校开放式实验室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以帮助高校提升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和科研成果的产出。

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实验的系统管理模式研究

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实验的系统管理模式研究

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实验的系统管理模式研究【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互联网相关技术的持续革新,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实验的系统管理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本文从对开放性实验系统管理模式进行概述入手,对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实验的系统管理模式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开放性试验;系统管理模式众所周知互联网现今正在极大程度的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这在许多开放性实验中也有着明显的体现,在这些实验中工作人员通过引入相应的计算机网络来确保系统管理模式的科学性、可行性、可靠性。

从而在此基础上有效提升开放性试验系统的管理效率。

因此在这种前提下对于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实验的系统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就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开放性实验系统管理模式概述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实验系统管理模式有着较强的独特性,这主要体现在系统管理模式优越性、实验系统技术基础、实验系统管理模式特点等环节。

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开放性实验系统管理模式进行了概述。

1.系统管理模式优越性系统管理模式的优越性是互联网技术在这一模式中得以应用的重要体现。

通常来说在许多开放性的实验系统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处理工种类繁多的数据和报表,并且可以确定的是手工处理的方法和模式已经很难跟上现代化的实验系统管理步伐。

因此针对这一情况下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普及能够有效改善传统管理模式的困境。

2.实验系统技术基础实验系统技术基础对于开放性实验系统管理模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通常来说在开放性实验系统管理模式中较为重要的技术基础是基于网络引擎的实验用PHP程序,并且通过将这一程序驻留在计算机内存中,工作人员在进行该程序的访问过程中就不必进行程序的重新编译和多次编译了。

即互联网代码的运用为该实验系统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3.实验系统管理模式特点工作人员在基于互联网开放性实验系统管理模式的应用过程中应当对这一模式的特点有着清晰的了解。

例如在这一管理模式的运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网上预约功能的应用来优化实验的具体安排,即通过这一功能的应用工作人员可以将实验的安排主动权由自己进行管理。

基于web的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web的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web的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随着实验室管理的需求不断增加,采用基于web的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本文将针对基于web的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做一介绍。

第一步,理清实验室管理系统的需求。

实验室管理系统一般需要管理的事项包括设备管理、实验课程管理、实验室预约管理等。

这些管理项目需要有对应的数据库进行支撑并实现相应的功能。

第二步,选取合适的编程语言及框架。

基于web的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开发需要选用合适的编程语言及框架,Java语言的Spring框架、Python语言的Django框架、PHP语言的ThinkPHP框架都是较为流行的选择。

第三步,设计数据库及表结构。

根据实验室管理系统的需求设计数据库及表结构是系统开发的关键环节,需要针对不同的管理项目进行合理的设计,保证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第四步,实现系统功能。

在完成数据库及表结构的设计后,需要针对每个管理项目分别进行功能实现。

比如,在设备管理中需要实现设备统计、设备借还等功能;在实验课程管理中需要实现课程添加、课程修改、课程删除等功能;在实验室预约管理中需要实现预约查看、预约取消等功能。

第五步,系统测试与上线。

完成前期开发后,需要进行系统测试以保证系统功能及性能的稳定性,如果存在问题,需要进行修复才能上线。

通过上述步骤的实现,基于web的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就完成了。

这种系统具有可扩展性、管理便捷、信息共享等优势,对于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和信息化有重要作用。

基于物联网架构的高校开放性智慧实验室管理系统研究

基于物联网架构的高校开放性智慧实验室管理系统研究

基于物联网架构的高校开放性智慧实验室管理系统研究摘要:随着实验室管理工作量的不断增大,实验室的建设、使用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新的技术,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建设高水平的开放性智慧实验室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本文阐述了基于物联架构建设高校开放性智慧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内容与实施方案,对推进实验室管理水平、提升实验室教学能力、实现实验室开放性智能化、智慧校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实验室;开放性;管理系统1引言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国内高校基本实现了实验室设备管理、实验教学管理和实验资源管理的在线信息化,大大提高了高校信息化管理的普及程度。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城市和智慧校园建设中的推广,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大学实验室管理,为进一步提高大学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水平提供了新的途径,基于物联网架构的智慧型实验室将成为实验室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物联网IoT全称是Internet of Things,即万物互联的意思,是通过RFID(射频识别)、红外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GPS)与激光扫描仪等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技术连接到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网络。

基于物联网技术为主要基础建设智慧校园,将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开放性智慧实验室管理是一种创新实验室管理模式,智慧校园建设中重要的一环。

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教师和学生的实验环境提供了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使实验室实现智能、安全的可视化管理和资源、设备、人员的互联互动,开放实验室设备资源和教学资源,实现高度共享。

基于物联网架的高校开放性智慧实验室管理系统是一个基于物联网、大数据技术、ZigBee技术、Android移动端开发等技术的综合信息平台。

利用物联网终端节点采集目标数据,将数据实时发送到远程服务器,对实验室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大量的数据感知,同时进行全面的智能分析,支持学生、教师和各级管理者的行动和决策,实现实验室数据决策功能的优化配置;开放实验预约功能能够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供教师、学生使用;手机客户端和PC客户端与ZigBee-WiFi网关模块通信来实现智能远程控制。

浅谈基于网络的高校开放实验室的教学管理

浅谈基于网络的高校开放实验室的教学管理

浅谈基于网络的高校开放实验室的教学管理针对传统高等院校本科开放实验管理上的不足,介绍了实验室开放教学的模式,浅析实验室开放的管理问题,提出了建立基于网络的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必要性,重点阐述了基于网络的实验室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开发基于网络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意义。

标签:网络;实验室开放;教学管理多年来,我国高校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整班教学,整体安排教学实验,实验时间的安排往往比较集中,仪器设备在学生整体实验时间被过度频繁的使用,在其他时间相对比较空闲,使得仪器设备整体上使用率不高,学生人均直接操作仪器设备的时间较少,达不到技能培养和训练目的。

加之,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助理实验师需要提前进行实验准备工作,而学生往往对实验的准备参与不足,对实验的连贯性和各种实验手段的融合掌握程度较差。

通常情况下,学生只是在教师照本宣科的指导下,在规定时间及配备好的仪器设备上,按照实验指导上的实验步骤机械地完成实验任务,使实验教学变得枯燥无味,导致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较低[1]。

加之,传统实验教学附属于理论课教学,不但实验学时有限,而且学生只能在规定的时间才能进入实验室,大大阻碍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和科研兴趣的培养。

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很好的选择就是在搞好传统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实验室开放工作[2],为学生提供更加自由和便利的实验学习条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对实验和科学研究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现代化人才。

1.实验室开放的模式近年来,国内大部分高校都纷纷积极地开展实验室开放工作。

高校实验室开放对本科教学的意义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3][4]。

实验室开放内容主要是指高校各类实验室在完成计划内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利用现有师资、仪器设备、设施条件等硬件资源,面向学生开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总体来说,高校实验室开放的模式有三种:教学实验项目型、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型和学生研究课题型[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创新教育研究, 2017, 5(4), 334-339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7 in Hans. /journal/ceshttps:///10.12677/ces.2017.54051Exploration of Management Model in OpenLaboratory Based on “Internet+”Wei Zhou1,2,3*, Tao Jiang1,2,3, Guocheng Wang1,2,3, Yun Gao1,2,31Education Key Laboratory for the Green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 Materials, Wuhan Hubei2Hubei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Advanced Organic Chemical Materials, Wuhan Hubei3Faculty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ubei University, Wuhan HubeiReceived: Sep. 27th, 2017; accepted: Oct. 11th, 2017; published: Oct. 19th, 2017AbstractThe open laboratory management, based on Internet plus technology, realized the dynamic man-agement to book laboratory work ahead of schedule and the network management to laboratory resources, by taking the 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as the frame, assorting stu-dent safety access system, intelligent door access system, experiment booking management system, experimental charging system, as well as the platform of experimental data storage and sharing.The practice showed that, open laboratory which was established by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could break the traditional closed laboratory management concept. Students could check the labor-atory’s resource distribution at any time, so they could arrange their experiment time more freely and reasonably, the efficiency of laboratory resources could balance and adjust more effectively too.At the same time, it could realize the management of all kinds of data statistics and information, such as laboratory teaching, laboratory opening,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and so on. All of these could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scientific and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laboratory system.KeywordsInternet+, Laboratory Management, Open Laboratory, Management Model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模式探讨周威1,2,3*,蒋涛1,2,3,王国成1,2,3,高云1,2,31功能材料绿色制备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2有机化工新材料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武汉3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通讯作者。

周威 等收稿日期:2017年9月27日;录用日期:2017年10月11日;发布日期:2017年10月19日摘要基于“互联网+”技术而建立的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模式,以实验信息化管理平台为架构,通过配套的学生安全准入系统、智能门禁管理系统、实验预约管理系统、实验计费系统,以及实验数据存储和共享平台,实现了对实验室工作的提前预约动态管理和实验室资源的网络化管理。

实践表明,通过“互联网+”技术而建立的开放式实验室,在某种意义上打破了实验室传统、封闭的管理观念,使学生可以随时查看实验室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情况,以达到更加自由、合理地安排实验时间的目的,能有效平衡和调节实验室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实现了全校实验教学、实验室开放、仪器设备等各类数据统计与信息的管理,有效促进了实验室系统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关键词互联网+,实验室管理,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模式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licenses/by/4.0/1. 引言实验室作为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已逐渐发展成为集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基地。

实验室管理水平影响着学校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创新水平和管理水平[1]。

建设开放式实验室是当前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2],而在开放式实验室的建设中,实现实验室信息化管理首当其冲。

实现开放式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其目的在于利用网络平台,为实验教师提供便捷、高效的管理和服务,为实验室建设和设备的有效利用提供有效手段,为学生的各种校内外实践活动提供条件支撑,为实验室所服务的高校提供更多的信息共享[3] [4]。

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下简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筹建于2003年,通过整合材料科学与技术学科群相关的优势实验教学资源,依托软硬件资源雄厚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2007年经湖北省教育厅评估验收,正式被批准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7年经湖北省教育厅评估批准为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及信息化建设工作,为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资源优势、提高利用效率、推进协作共建、实现共享开放,2014年起建设完成了基于“互联网+”模式的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信息化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大型仪器设备网络预约、刷卡开机、自动计时计费等信息化管理。

通过该系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服务师生人次/数、送检样品数、校外用户及服务次数大幅增长,科研成果显著增加,横向测试收入取得突破[5] [6]。

2. “互联网+”在开放式实验室建设中的运行前提2.1. 相关政策保障及措施为了保障“互联网+”模式能在开放式实验室建设中顺利运行,近年来湖北大学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与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相关的政策和管理制度,如“湖北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周威等量的办法”、“湖北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等;同时强化、完善实验室管理的各项制度,如:“湖北大学实验室工作规定”、“湖北大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湖北大学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办法”、“湖北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进一步规范了中心的管理。

同时,在实验室的运行机制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立了运行高效的信息化实验教学与管理平台。

中心在校院两级管理下,实行实验教学中心主任负责制,通过信息化管理,统筹调配实验教学资源。

建立了开放式实验室平台预约系统、仪器设备管理系统、运行计费管理系统、毕业论文选题系统等网络化管理平台,实现了实验平台的高效管理和运行。

2.2. 基于“互联网+”构建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实验教师提供便捷、高效的管理和服务,为实验室建设和设备的有效利用提供有效手段,为学生的各种校内外实践活动提供条件支撑,为中心所服务的高校提供相应的信息和实践服务。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于“互联网+”而建立的实验信息化管理平台如图1所示,其中涉及架构包括教师管理平台、创新创业实验平台、创新创业实验平台和学生交流平台等几个方面。

同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目前采用管理模式是半开放的责任制管理模式。

所谓的半开放,是指对外开放时间的半开放:即在开设有本科实验教学的时间段内,为了保证本科教学的课堂质量,该实验室不对外开放,除去这个时间段,实验室全天候(包括节假日)实行预约开放;所谓的责任制,是指实验设备操作人员的责任制,即需独立操作实验设备(尤其是大型检测实验仪器)的学生,先需经导师书面同意后,由实验设备管理人员进行现场操作培训,考核合格后,由培训老师颁发合格证,学生才能持证独立操作设备,对于实验仪器设备及实验过程的安全管理,学生、导师和实验设备管理人员共同承担相关责任。

2.3. 高素质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真正做好开放式的实验室管理系统,除了要精心策划外,还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室管理队伍[7] [8],实验员则是实验室管理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员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实验室管理工作能否有序、高效地运行。

尤其是随着实践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验课程在高校课程安排中的比重逐渐加重的大变革下,实验室员的角色与定位也由以前的后勤保障人员逐渐转变成集行政、后勤和科研与一身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人员,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9]。

图1. 基于“互联网+”的实验信息化管理平台架构周威等对于高素质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养工作,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内部在职培训为主要手段,不定期举办各类实验室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工作总结会等;同时结合“请进来、走出去”的联合培养模式,先后多次聘请相关先进实验室的管理专家来中心进行指导培训,邀请实验设备生产厂家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培训,派员参加各级实验室管理工作培训班等,培训内容涉及质理管理、程序文件、作业指导、实验室专业技术、实验室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全方位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