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景观治理概念设计.-共22页

合集下载

景观河道整治方案

景观河道整治方案

景观河道整治方案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社会的各种活动导致河流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水资源被浪费和污染,导致城市生活环境受到威胁。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和保护生态系统,景观河道整治成为一项重要的城市环境工程。

目标景观河道整治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改善水体质量和抗洪能力;•提升沿岸环境和景观;•增加公共空间和文化活动场所;•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方案景观河道整治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恢复景观河道整治首先要恢复自然水文过程和水资源的生态系统功能。

主要措施如下:•科学规划河岸、湿地等生态景观;•排查现状生态系统,建立生态指标体系和监测体系;•恢复自然水系,提高河流的水量和水质;•重新布置城市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设施,避免污染和滞留。

2. 土地利用改进景观河道整治需要在土地利用上进行优化和改进,促进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规划和平衡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主要措施如下:•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计划,避免自然资源浪费;•构建绿色生态经济体系,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优化道路交通和城市布局,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

3. 沿岸公共空间景观河道整治要把沿岸关注度提高到公共的视野中,打造宜人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空间。

主要措施如下:•利用河流资源,在河畔打造安全、干净、舒适的公共空间;•在城市化背景下,突显文化、历史和地方色彩;•建成商业广场、文化艺术街区等,吸引人群和增加商机。

4. 应急管理河道整治后需要科学高效地管理,改善防汛抗洪和应急救援能力,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主要措施如下:•完善保护措施,防止洪水灾害、土石方灾害和其他自然灾害;•增加应急救援设备,建立管理和指挥体系;•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应急管理意识和能力。

结论景观河道整治方案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工程,有利于城市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改善、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方案的实施需要充分地贯彻环境、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原则,建立科学完善的长效机制和管理体制,确保整治方案的可持续发展。

河道景观治理概念设计

河道景观治理概念设计

河道景观治理概念设计威海市河道景观治理概念设计“⼀个城市,有了⼀条河,顿时变得与众不同……”“任何⼀个能解决⽔问题的⼈将只得授予两次诺贝尔奖⾦——⼀次为和平⼀次为科学”-约翰.F.肯尼迪题记⼀、前⾔当社会经济⾼速发展过后现代城市改造运动在国际范围内迅速开展起来,⼈们开始反思那些曾经被他们忽略的空间与场所,特别河道作为地表最主要现象之⼀的⼤地景观,成了城市内垃圾污⽔集中的沟壑;在环保意识开始增强的今天,河道在城市中的⽣态和景观作⽤越来越被⼈们重视,良好的⽔体资源成了⼤到⼀个城市,⼩到具体的开发的地段最炙⼿可热的景观卖点,滨⽔景观改造与利⽤成了城市运动的⼀个主题。

威海是⼀个三⾯沿海,背对青⼭的美丽⼭⽔城市,吸引着⽆数游客向往,许多⼈定居、⼯作在这座宜居滨海⼩城;⽽由于市内⼏条河流未形成城市的景观廊道,与城市整体的风貌相脱节,如何利⽤得天独厚的⽔资源,使之周边植被良好,恢复河⽔⾃然的⽣态功能,为当地市民创造更舒适优美的沿河开放空间并提供更多的⽣态、经济效益,成为本次项⽬的主要任务,探索能结合本⼟实际的⽣态化发展模式是设计师的基本责任、是需要迫切研究的课题。

⼆、景观设计理念除了有着严格的城市河道控制法规及防污效果外,成功的河道景观整治都基于周密的规划和富有特⾊的城市景观设计。

本次河道设计的理念为;2.1 恢复河道基本功能,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建设“⽣态的河”;打造⾃然⽣态河道堤岸,进⾏河流回归⾃然的恢复与⽣态的系统设计,是融现代⽔利⼯程学、环境科学、⽣物科学、⽣态学及景观美学等学科为⼀体的系统⼯程,它是以“保护、创造⽣物良好的⽣存环境和⾃然景观”为前提,原有的河堤改造成为⽔体、⼟体和⽣物相互涵养、具有可持续⽣态循环,趋于⾃然状态的河道,是⼀种新的河道治理理念。

在河道治理⽅⾯,相对与以往的⼈⼯混凝⼟筑砌的河道来说,⽣态河道具有“增强⽔体⾃净、适合⽣物⽣存繁衍、调节⽔量、滞洪补枯”的多重⽣态效果。

以“堵疏结合,蓄泄并重”的先进理念,使河流在流量、泥沙输移、宽深⽐等⽅⾯达到动态平衡。

论城市河道生态景观治理工程设计

论城市河道生态景观治理工程设计

论城市河道生态景观治理工程设计摘要:随着现代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人们越来越关注城市的生态环境,建立生态型城市已经成为人们的一个共识,在生态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河道的水环境综合治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论述了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原则和工程设计的要点,结合工程实例,对生态护岸进行了详细分析,供同类工程参考。

关键词:河道;生态景观;治理;工程设计Abstract: along with the progress of modern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city, and establish ecological city has become a consensus of people, in the cours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city, river water environment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spec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design in rivers and engineering design points,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engineering, the ecological riverbank on detailed analysis, for similar projects.Keywords: river; Ecological landscape; Management; Engineering design1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原则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是一项很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要想设计出一个理想的河道生态景观工程,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是安全性和自然性。

城市河道整治及景观生态的设计

城市河道整治及景观生态的设计

城市河道整治及景观生态的设计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规模不断的扩大,出现了大量生活污水像经过管道流入河道,对河流水质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因为工业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对河道水体的自净能力造成了破坏,长久以往,严重不利于水质的自我净化。

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城市河道整治及景观生态的设计。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河道整治;景观生态;设计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大量的人类活动中,自然生态环境受到威胁和干扰,明显发生变化地是河流的生态环境。

在传统的治理河道过程中,通常注重防洪、排水,而忽略了河道的其它功能,这是非常片面的解决方式。

致使多数河道硬化、直化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破坏了河道的生态系统。

相关部门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响应全社会对河道的生态环境关切,并付诸实践。

1河道整治原则1.1生态与防洪同治,防洪为本结合区域发展需求,确保防洪排涝达标整治,保障防洪安全。

在遵循防洪安全前提下,努力维持河流自然形态,宜弯则弯,宜滩则滩,恢复河流自然功能。

充分考虑河流生态、自净、景观等多项功能,保持水体循环流畅,保持河道生态基流,维护河流健康生命[1]。

1.2尊重自然规律,修复为主尊重历史洪水和自然河形,实施河道生态修复。

对河道进行生态整治的过程中尽量维持河流的自然形态,注意结合生态学的相关知识,充分发挥河流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进行河道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根本目的是在不破坏总体生态平衡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自然景观美化处理,河道景观设计应满足生物的生存需要,适宜生物生息繁衍,尽量保留原有生物群落及其栖息地,实现城市河道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2]。

1.3保护与利用并举,保护为要人工修复和自然恢复措施并举,充分利用现状河道的形态、地形、水文等自然禀赋条件,将整治作为保护的手段,将保护作为整治的前提,尽量减少大挖大填、大拆大建,减少工程硬化,避免过度整治。

经过人居河段要采取一段一案精细化整治,将河道保护与人居环境、旅游休闲、安全防护有效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生态环境的改善[3]。

河道治理景观 CAD图纸

河道治理景观 CAD图纸
11消力池84.68301954300780081.68瓜子球,间距1.5m柳树,间距5m满铺草皮挡水高、宽均为100mm挡水高、宽均为100mm瓜子球,间距1.5m柳树,间距5m1002005003003001120030020030060030020028001200120012001200400030012100现状水陂线6006006006006003003500290050084.6881.68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0883.4882.8882.2881.68拆除线C25砼C30W6抗渗砼28001-1剖视图1:50}平面图1:100}表镶河卵石粒径采用100mm~200mm1:1.7321:1.7说明:\P1、图中尺寸单位高程为m,其余为mm。\P2、采用原有陂面宽与高程,跌水级及陂顶表层镶河卵石,粒径采用100~200mm。\P3、岸边绿化长度:水陂上下游均为200m(河道长)。说明:\P1、图中尺寸单位高程为m,其余为mm。\P2、采用原有陂面宽与高程,跌水级及陂顶表层镶河卵石,粒径采用100~200mm。\P3、岸边绿化长度:水陂上下游均为200m(河道长)。绿化带宽1m500500800溢洪道宽800mm,深600mm4500600300300300300C25砼高300mm陂头踏步详图1:50}踏步30012003005005005001200R2187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景观规划设计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景观规划设计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景观规划设计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景观规划设计[摘要]本文对邢台市茶棚沟的景观规划设计进行探讨。

规划中重点对河道进行整治改造,疏通河道,加固护坡,增加河道两岸的景观绿化,增设市民健身设施,辅以灯光、小品、雕塑等,美化城市河道景观。

[关键词] 河道治理茶棚沟河道景观设计生态1、项目概述茶棚沟源于邢台桥西区孔村东,因沟旁曾设茶棚而得名,流经桥西区3公里,原为城市另一内河——小黄河附沟,常年干涸,现为桥西区重要的排污干渠。

民间传说中,茶棚沟作为邢台古时的主要商贸通道,记载着古时邢台商业、经贸形态发展的演变过程。

茶棚沟是邢台市区范围内重要的水系,同小黄河、围寨河及牛尾河共同组成城市的内网水系,规划区段为水系的西半部,周围多为城中村和农田。

由于河道年久失修,同时途径村庄距离较长,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和垃圾乱倒,造成河道堵塞,垃圾成堆,两侧绿化景观极少。

2、项目设计构思(1)安全性。

安全性是指河道景观要满足城市防洪的要求。

河道景观应符合工程等的要求,保证行洪的安全。

河道景观设计的任务就在于满足包括防洪功能在内的河流功能后,还能使设施及环境构成一个良好的风景区。

(2)自然性。

自然性是指河道景观要体现河流的自然形态,保护河流的自然要素。

河道景观设计可运用曲流、浅滩、深潭、河漫滩等手段,使城市河流重归“近自然”状态。

(3)生态性。

生态性是指河道景观应满足生物的生存需要,适宜生物生息、繁衍。

城市河道景观要有生气就必须建立在生态基础之上。

在天然环境中,靠河流维持生命的生物的种类和个体数量都是非常惊人的,动物和微生物无不藉水泽和树林等生长和繁殖。

(4)观赏性。

河流具有较好的景观,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从而具备可供观赏的性能。

对于城市河流,美学考虑尤其重要。

从河流的视觉景观形象出发,任何河道景观都应考虑其视觉景观上的审美要求,在河流空间中形成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景观物。

同时整个河道景观空间的构成也要满足人的整体视觉观赏需要,从而形成一个赏心悦目的景观环境。

河道景观设计ppt课件

河道景观设计ppt课件
4
区域生态环境
宁波地处长江平原常绿林生态区的南部,生态区内间歇性河 流形成的湖盆,周围发育着大片常绿橡树林和芦苇沼泽。但由于 长期的农耕作业和城市发展,湿地和水生生境大面积减少。现存湿 地仍然是候鸟和水生生物重要的栖息地,如东方白鹳、天鹅、白枕 鹤,水生生物有白鳍豚、扬子鳄、獐子和水獭。设计团队深知湿地 和水生生境对这片生态区意义重大,因此尽其所能恢复湿地,针对 地域特点进行干预符合新时代的生态意识,具有历史和文化意 义。 实地调查 宁波运河系统一直以来承担着防洪、灌溉和运输三项任务。生态走 廊区内的运河由于转作工业用途,又缺乏有效分区和对污染的控制, 导致运河水质严重恶化。随着工厂大量兴建,施工挖掘出的受污染 的土壤被非法任意倾倒,工厂污水未经处理就随着雨水径流排入运 河,并滞留在河水里。要想达到预期效果,需要掌握大量数据。因 此,主要的景观设计师协同相关顾问(水质学家、湿地专家和水文 工程师)展开详细彻底的调查分析,充分了解当地状况、测绘出水 文循环图和自然水流分布图、对潜在的协同效应进行预判。
实施——打造“活体过滤器” 通过分析,设计师和相关专家提出了修建微型长江生态区的构想。在地势相对较低的山 坡间建造水道网络以改善运河水质,将雨水径流引入新开发区域,修建河岸带为野生生 物提供栖息地,为新居民提供兼具休闲娱乐和教育教学功能的场所。 水文:蜿蜒的新水道提升水文功能 目前缺乏系统规划的无出口运河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许多自由流动的小河、小溪 还有池塘、沼泽。它们水流蜿蜒而缓慢,几乎还原了低地河漫滩的原始状态,以辅助重 建原生生态环境。通过创新的生物修复技术模拟本土生态过程,新建成的水道可以改善 运河水质,目前运河中的水属于最差的第V类水,仅适于工业用水和农田灌溉,净化后 可达到适宜生态修复和人们休闲娱乐使用的第III类水。 地形:丘陵山谷系统引导水流方向 通过对周边开发区的开挖与填埋,整个生态走廊区就成了地势起伏的山丘和山谷。这些 山丘山谷都是精心排布的,顺着山谷形成的水道不仅可以通过沉积、曝气和生物过程去 除污染物,还为含水层的补给提供了保障,在其流动过程中,也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水体 形态。 植被:本地植物净化水质,营造生活环境 在地势起伏的景观区,落叶树种和常绿树种的战略布局体现了设计师对美学、规划、生 态和气候的综合考虑。大力种植本地植被将帮助走廊重建多样的植被群落,吸引野生动 物栖息于此。河岸的植被、生物洼地和雨水花园可以净化来自附近开发区、其他建筑区 等硬质景观的雨水。植物选择营造了独特的地域感:随着地势的变化,植被种类呈现组 群差异,根据植物的不同高度、形态和颜色呈现出独特的空间格局。 与城市结构融为一体 生态走廊支撑着宁波新城的开放空间系统,将土地划为多种用途,并将它们联系在一起。 生态走廊全长3.3千米,与周围城市结构和自然体系完美相合。这条绿色丝带与周围景观 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宁波生态走廊通过修复该区生态网络为原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改善了公共环境,为 当地和附近居民营造出一个乐趣无限的公共空间,表明中外可持续发展已经走上了一个 新的台阶。

生态河道堤岸景观设计

生态河道堤岸景观设计

生态河道堤岸景观设计1、生态河道治理1.1 什么是生态河道治理所谓生态,就是指有生命的,适合生存的状态,这种状态既要适合人类的生存,也必须保持动物、植物的多样性。

人类与多种动物、植物互相依存,才可能呈现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

而任何人造的生硬、呆板的环境,都不可能实现这种生物的多样性,其生命力是有限的。

对于河流来说,要提供这样一种生态环境,其水流必须是清洁的,这是保证动植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其流势必须是自然的,蜿蜒曲折,既有浅滩,也有深潭,时快时慢,时动时静;河中要有供植物扎根的土壤,河岸要创造保持空气、水分流通、交换的利于植物生长的环境。

同时这种多生物形态的河道必须能够抵御洪水的冲刷,完全没有防护功能的天然河道亦不能满足要求。

根据这些思想,我们必须对那些已变成臭水沟、垃圾场、排水渠的城市河道进行第二次改造,使其回归自然,重新发挥其在城市总体生态环境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城市污水治理步伐不断加快,也为生态河道治理的实践提供了基本保证。

1.2 生态河道治理的历史生态河道治理古已有之,尽管当时人们并没有将这种实践活动冠之以“生态”这一19世纪才出现的专有名词。

在中国,早在周代,已有沟渠堤岸景观设计植树的制度;战国时,《管子》主张“大者为之堤,小者为之防……树以荆棘,以固其地,杂之以柏杨,以备决水”;明代刘天和总结堤岸景观设计植柳经验,归纳为“植柳六法”。

20世纪早期,用捆扎的树枝稳固斜坡的技术,控制沿黄河的洪水和侵蚀。

在欧洲,特别是德国,生态河道治理方法(主要是生物工程技术)的运用,有150多年的历史。

美国有记载的生物工程的运用,开始于20世纪20~30年代,常用于稳固河流堤岸景观设计,伐木道和修复斜坡。

二战后,随着技术的进步、新的坡地稳固结构和擒住控制方法的发展,这一方法几被遗忘。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日益关注河流系统生态及水文功能的丧失及其产生的严重后果,生态设计方法被重新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海市河道景观治理概念设计“一个城市,有了一条河,顿时变得与众不同……”“任何一个能解决水问题的人将只得授予两次诺贝尔奖金——一次为和平一次为科学”-约翰.F.肯尼迪题记一、前言当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过后现代城市改造运动在国际范围内迅速开展起来,人们开始反思那些曾经被他们忽略的空间与场所,特别河道作为地表最主要现象之一的大地景观,成了城市内垃圾污水集中的沟壑;在环保意识开始增强的今天,河道在城市中的生态和景观作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良好的水体资源成了大到一个城市,小到具体的开发的地段最炙手可热的景观卖点,滨水景观改造与利用成了城市运动的一个主题。

威海是一个三面沿海,背对青山的美丽山水城市,吸引着无数游客向往,许多人定居、工作在这座宜居滨海小城;而由于市内几条河流未形成城市的景观廊道,与城市整体的风貌相脱节,如何利用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使之周边植被良好,恢复河水自然的生态功能,为当地市民创造更舒适优美的沿河开放空间并提供更多的生态、经济效益,成为本次项目的主要任务,探索能结合本土实际的生态化发展模式是设计师的基本责任、是需要迫切研究的课题。

二、景观设计理念除了有着严格的城市河道控制法规及防污效果外,成功的河道景观整治都基于周密的规划和富有特色的城市景观设计。

本次河道设计的理念为;2.1 恢复河道基本功能,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的河”;打造自然生态河道堤岸,进行河流回归自然的恢复与生态的系统设计,是融现代水利工程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生态学及景观美学等学科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它是以“保护、创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前提,原有的河堤改造成为水体、土体和生物相互涵养、具有可持续生态循环,趋于自然状态的河道,是一种新的河道治理理念。

在河道治理方面,相对与以往的人工混凝土筑砌的河道来说,生态河道具有“增强水体自净、适合生物生存繁衍、调节水量、滞洪补枯”的多重生态效果。

以“堵疏结合,蓄泄并重”的先进理念,使河流在流量、泥沙输移、宽深比等方面达到动态平衡。

采用复式断面,加大过水断面,保持河流主槽常年布淤积,增加视觉美感,防洪治水与因造生态景观共进。

2.2 标本兼治、以水美城、控制河流污染,在此前提下开发美化河流,以河美城、以城护河,和谐共处。

在规划和城市景观设计中,将滨水河道周围作为连续的公共空间,沿整个水边地带布置近水公共空间,可保证滨河地带的共享性和城市景观性。

以水造景,把河流景观带融入城市景观,水、绿、空立体结合,塑威海生态水环境,充分考虑城市河流沿岸居民和游客的活动需求及环境感受,以“绿”和“水”作为空间基质,构成经管开敞的亲水性人文活动空间,为市民游客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和富有情趣的滨水生态环境。

在规划和城市景观设计中,将滨水河道周围作为连续的公共空间,沿整个水边地带布置近水公共空间,可保证滨河地带的共享性和城市景观性。

强化城市设计大纲,并把握住整个沿河层面上的风格统一,防止在地块层面上各自为政的局面。

三、成功案例——他山之石3.1 美国纽约炮台公园发达国家的滨水河道设计都位于市中心,纽约的炮台山公园项目是滨水项目的成功案例之一,在纽约市的总体规划中,就严格的将沿着赫德逊河21米宽的用地作为公共公园绿地,与整个曼哈顿地区紧密相连。

炮台公园区的滨水地带成为整个城市的广场正如总体规划的前提是:城市滨水地区的公共空间,不仅仅是娱乐消遣的公园,而应该是城市工作和居住生活的延续。

从1910年至今,曼哈顿的全景中,依然保留着沿河的城市绿带和被林木覆盖的炮台公园,炮台公园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建筑评论家曾认为炮台公园区是纽约最好的建成区:除了拥有良好的建筑形体之外还能将公园、滨水散步带等景观艺术如此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这个巨型的综合体向我们传达了一个信息,那就是公共空间的重要性。

——炮台公园及周边许多区的城市设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3.2 托来多(TOLEDO)托来多市是北美的一个工业城市,城市中有一条内河——麻密河(Maumee River),城市沿着这条河展开,假日公园等河滨公园就是沿河主要的公共绿地,在此范围内几乎没有任何污染源,公共绿地主要供居民散步、集会、观光等功能;护岸及公园散步道、广场等场地为台阶式和台阶绿地,设计尺度适宜,小品、水池及雕塑等大方,与河道环境相互融合,为整个城市街区提供了非常好地景观和视野,成为这座城市的形象代表。

3.3印第安那波力斯(INDIANAPOLIS)印第安那波力斯为印第安那州的首府,怀特河(White River)由东北向西南横穿过这座城市,是一条人工航运河,由于水位随着当地降水量的变化而不同,当地政府一直在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河内水位,并加大力度保护原有河道的形态和自然环境。

在河岸的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视河道沿线的景观设计,包括桥梁、绿化植被及路灯等。

由于河道的河床和水位都处在较低的位置,因此开发时将河岸分成两个不同的竖向标高层,低的岸线基本与常年水位相平,并在不同的河段设置堤坝,将四季不同的水位维持在相对一致的高度上,较低的岸线设计为步行和慢跑的散步道,河岸宽度时宽时窄,富有变化,环境非常优美,滨水地区附近的居民有一个好的环境,且容易走到河边接近自然享受自然,因此也被美国中西部地区城市复兴的典范。

3.4 匹兹堡(PITTSBURGH)匹兹堡正好处在Monongahela、Allegheny和Ohio三条河流交汇处,被誉为“三条河的城市“在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着手城市改造,而其改建的重点就在滨河地区。

1976年,匹兹堡在河滨地区将原来铁路分理站场改建为以旧铁路为主题的“车站公园”,这次改建时美国城市中最早在滨水地区改变用地使用功能的改建开发之一。

相继的开发规划统一组织了滨水地带,提出了中央区的设计要求及政策,包括:建议将滨水地区相连的街道设计成为具有步行尺度的观光滨河道;完善公园的旅游休闲功能及步行和自行车系统;尽可能设计两个不同的沿岸标高,一个与水面相平,另一个与周围建筑相近;沿河冰河地区的景观设计必须是一个有序、和谐的整体;沿滨水地区在可能的条件下,沿河岸兴建公共广场;在河滨地区不允许修建停车场和停车楼;不允许建重工业项目;等等在一系列的建设举措下,今天的匹兹堡中心已成为全美城市中自然风景最集中,最优美的城市中心之一。

1.5 圣安东尼奥(San Antonio)圣安东尼奥位于美国的最南部,有一条流经这里的河流——“圣安东尼奥河”(17世纪中叶印第安人命名)。

圣安东尼奥被著名旅游杂志誉为全美第二为全球第九位最受喜爱的旅游城市,除了其渊源已久的西班牙古建筑至今成为吸引人的景点外,其次就是以其繁荣而又绿意盎然的河畔步行风景线而闻名于世,从城里街道望眼河谷地带,只见满河谷的大树,蔚为壮观。

这条河畔步行景观带总用地面积为6.3万平方米,长4.5公里,整个河畔景观带和步行街穿过21个城市街坊,有35座桥梁,桥头都通向桥下的步行街,步行街上覆盖着棕榈、橡树、加州柏及各种热带灌木,犹如一个植物园。

在设计方面,充分利用了地形高差,将步行街布置在河谷近水而又和车行交通相隔,是一个十分成功的城市设计作品。

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圣安东尼奥河畔风景步行街,是罗斯福新政的产物,政府为了拉动城市经济,创造就业机会,结合社会资金将原来貌不惊人的一条小河改造成了国际著名的旅游热点。

3.6 日本、韩国河道改造过程中,景观工程在整个治理中承担着生态可持续性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张“生态河流’的建造方法,比如韩国的良才川自然型河流复原工程、望月川河流整治及清溪川复原工程等。

良才川是汉城南部汉江的支流,长度3.5km,2019年为了整治河流、调节洪水,引入了自然型河流组成方法。

一方面作为生态栖息地保持,另一方面加强治水能力的维持、保护。

根据每个河段的特点引入多种复原方法:蓄水路 (石袋施工法、木桩施工法、砌石施工法等)、蓄水湖岸 (绿化袋护岸施工法,栽柳枝施工法等)、河道内 v型浅滩施工法、蹬脚石施工法,是一处 (土壤、肥料、水分等)结合的施工工艺。

利用多孔质护岸模块进行的绿化实例,采用了多孔质护岸模块与绿化土喷射施工法等,并种植具有优秀水净化能力的水生植物或河岸植物。

从空间和时间角度考虑,建设不同空间、不同季节使用的自然复原系统,这些生态的软化的方式,一方面起到了蓄水防洪的效果,而且起到了卓越的河道景观治理效果。

不得不提的还有韩国的清溪川复原工程,人水相谐是清溪川复原工程中的重要理念之一。

在2019年又被从新开挖,历经数年污染、被柏油马路填埋消失了的河流,经过重新开挖整治,恢复了它原有的生命的河流,它就是韩国首尔的清溪川清溪川复原工程是首尔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步骤,其景观设计在直观上给人以生态和谐的感受。

河道设计为复式断面,一般设2-3个台阶,人行道贴近水面,以达到亲水的目的。

高程是河道设计最高水位,中间台阶一般为河岸,最上面一个台阶即为永久车道路面。

隧道喷泉从断面直接跃入水中,行走在堤底,如同置身水帘洞中,头上霓虹幻彩,脚下水声淙淙,清澈见底的溪水和嬉戏在水中的鱼儿触手可及。

清溪川上的景观沿着河道形成了空间序列。

河道虽长,但处处有景,让人在欣赏的过程中忘记了途中的寂寞。

上下游高程差约15米,由多道跌水衔接起来。

在较缓的下游河段,每两座桥之间设一道或二道跌水,在靠近上游较陡的河段处,两座桥之间采用多道跌水,形成既有涓涓流水、又有小小激流的自然河道景观。

跌水全部都用大块石修筑,间隔布置。

作跌水的大石块表面平整,用垂直木桩将大石块加固在河道内。

踏着横在河中的大石块,可跃过溪水,跳到对岸。

清溪川复原工程固然令我们称奇,但其复原工程建设中的人水相亲理念,工程建设与市民各阶层利益的协调都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日本河流的特点1流程短日本最长的河流是信浓川,全长约367公里。

其次是利根川,全长为322公里。

全国共有干流流程100公里以上的河流40余条,其中干流流程200公里以上的河流仅有10条。

流域面积小据官方统计,日本共有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64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5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河流有44条。

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是利根川(16840平方公里),然后依次是石狩川(14330平方公里)、信浓川(11900平方公里)、北上川(10150平方公里),余者皆不足10000平方公里。

落差大如前所述,由于日本地势多山且山势陡峭,山地与海岸之间的距离很短,河流从山地流出后很快流入海洋,加上日本雨量充沛,因而使河流的落差很大,水流湍急,激流和瀑布众多。

水流量因季节不同而有很大差别日本各地四季分明,都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季节之间降水量变化显著,因而使河流的水流量的季节性变化很大,有些河流夏秋汛期常常泛滥成灾,而到冬季则往往水枯断流。

3.7 国内国内也有许多河道整饬成功的例子,因为篇幅有限,只能简要叙述两个代表性的成功的例子,一个是浙江省的河道治理,另一个结合本土实际的生态化发展模式的北京温榆河生态走廊规划(朝阳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