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封装工艺介绍
集成电路封装工艺流程

集成电路封装工艺流程集成电路封装是将完成芯片设计的集成电路芯片封装在封装底座上的过程。
根据芯片的不同要求,有多种封装方式,如插针式(DIP)、贴片式(SOP)、无引脚式(BGA)等。
然而,无论采用何种封装方式,整个封装过程都有一套相对固定的工艺流程。
首先,封装前的准备非常关键。
这包括封装材料的准备、底座的选择和准备、以及芯片的测试。
为了确保封装材料的质量和稳定性,需要从可信的供应商购买标准封装材料,如胶水、密封剂等。
底座的选择也要根据芯片的封装方式和尺寸进行合适的选择,并进行必要的清洁处理。
此外,对芯片进行必要的测试,检查其性能和功能是否正常,以消除不合格产品。
接下来是封装材料的应用。
首先,在底座的合适位置上涂抹胶水或敷设密封剂。
然后,将芯片放置在底座上,并确保芯片正确地与底座对中。
接下来,进行必要的焊接和接线,以确保芯片与底座的连接牢固可靠。
此外,还需要进行封装材料的固化,以保证封装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这一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时间和温度,以确保封装材料可以有效地固化。
完成封装后,还需要进行质量检验和测试。
这包括对封装的外观进行检查,确保没有明显的缺陷和损坏。
同时,还需要对封装后的芯片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验证芯片的正常工作和满足设计要求。
这些测试可以通过连接芯片的引脚和仪器进行,如测量信号的电压、电流和频率等。
如果芯片不合格,将进行必要的修复和调整,直到通过测试为止。
最后,封装后的芯片需要进行包装和存储。
这包括将封装的芯片放置在特定的包装盒或封装胶袋中,并进行合适的标记和标签。
同时,还需要将封装后的芯片存放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以确保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这一过程需要注意防潮、防尘和防静电等措施,以保护封装后的芯片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总的来说,集成电路封装工艺流程是一个细致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以确保封装的质量和可靠性。
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满足设计需求的优质封装芯片,为各种电子产品的生产和应用提供坚实的基础。
集成电路封装技术-封装工艺流程介绍

第二章 封装工艺流程
2.4.2 载带自动键合技术
TAB的关键技术
芯片凸点制作技术
TAB载带制作技术
载带引线与芯片凸点的内引线焊接和载带外引线 焊接技术
第二章 封装工艺流程
2.4.2 载带自动键合技术
TAB的关键技术--芯片凸点制作技术
一般工艺方法 将芯片反面淀积一定厚度的Au或Ni,同时在焊盘上淀积
Au-Pd-Ag和Cu的金属层。然后利用合金焊料将芯片焊接在 焊盘上。焊接工艺应在热氮气或能防止氧化的气氛中进行。
硬质焊料
合金焊料
软质焊料
第二章 封装工艺流程
2.3.3 导电胶粘贴法 导电胶是银粉与高分子聚合物〔环氧树脂〕的混合物。银
第二章 封装工艺流程
2.3.1共晶粘贴法 预型片法,此方法适用于较大面积的芯片粘贴。优点是
可以降低芯片粘贴时孔隙平整度不佳而造成的粘贴不完全 的影响。
第二章 封装工艺流程
2.3.2 焊接粘贴法
变形方式的不同,继而产生的各种应力。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不能产生位移时,它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将发
在一点的集度焊称为接应粘力〔贴St法res是s〕利。物用体合由于金外反因而响变进形时行,芯在物片体粘内各贴局的部之方间法产生。相优互作点用是的内力, 应变方向平热行,传而导切应性力好的方。向与应变垂直。按照载荷〔Load〕作用的形式不同,应力又可以分为拉伸压
这三种连接技术对于不同的封装形式和集成电路芯片集成度的限制各有 打线键合适用引脚数为3-257;载带自动键合的适用引脚数为12-600;
第二章 封装工艺流程
2.4.1 打线键合技术
打线键合技术
超声波键合(Ultrasonic Bonding ,U/S bonding)
集成电路封装技术

集成电路封装技术一、概述集成电路封装技术是指将芯片封装成实际可用的器件的过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封装技术不仅仅是保护芯片,还可以通过封装形式的不同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集成电路封装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主要封装类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内容。
二、发展历程集成电路封装技术随着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逐渐成熟。
最早的集成电路封装形式是引脚直插式封装,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出现了芯片级、无尘室级封装技术。
如今,随着3D封装、CSP、SiP等新技术的出现,集成电路封装技术正朝着更加高密度、高性能、多功能的方向发展。
三、主要封装类型1.BGA封装:球栅阵列封装,是一种常见的封装形式,具有焊接可靠性高、散热性好等优点。
2.QFN封装:裸露焊盘封装,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尺寸要求严格的应用场合。
3.CSP封装:芯片级封装,在尺寸更小、功耗更低的应用场合有着广泛的应用。
4.3D封装:通过将多个芯片垂直堆叠,实现更高的集成度和性能。
5.SiP封装:系统级封装,将多个不同功能的芯片封装在一起,实现更复杂的功能。
四、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兴起,集成电路封装技术也将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集成电路封装技术将朝着更高密度、更低功耗、更可靠、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同时,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将为集成电路封装技术带来更多可能性。
五、结语集成电路封装技术是集成电路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集成电路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集成电路封装技术也在不断演进,为各个领域的技术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集成电路封装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MIP封装工艺

MIP封装工艺
MIP封装工艺是一种高效、可靠的集成电路封装技术。
它采用了先进的微影技术,能够在一个芯片上集成多个功能模块,从而实现芯片的高度集成和多功能化。
MIP封装工艺的主要特点包括:高密度、高可靠性、高集成度、低成本、高性能等。
其中,高密度是指MIP封装工艺可以在一个芯片上集成大量的功能模块,从而实现芯片的高度集成;高可靠性是指MIP封装工艺的焊点可靠性非常高,能够保证芯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失效问题;高集成度是指MIP封装工艺可以将多个芯片的功能集成在一个芯片上,从而实现芯片的多功能化;低成本是指MIP封装工艺比传统封装工艺更加节省成本;高性能是指MIP封装工艺可以实现高速传输、高带宽、低功耗等优秀的性能表现。
在MIP封装工艺中,最关键的是微影工艺。
通过微影工艺,可以将多个功能模块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并且实现高密度的焊点布局。
同时,MIP封装工艺还采用了金属化技术和电子束焊接技术等先进技术,实现了焊点的高可靠性和高精度。
此外,MIP封装工艺还可以实现多层封装,从而进一步提高芯片的集成度和可靠性。
总之,MIP封装工艺是一种先进、高效、可靠的封装技术。
在集成电路领域,MIP封装工艺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 1 -。
集成电路封装技术封装工艺流程介绍

集成电路封装技术封装工艺流程介绍集成电路封装技术是指将芯片封装在塑料或陶瓷封装体内,以保护芯片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并且方便与外部电路连接的一种技术。
封装工艺流程是集成电路封装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其质量和工艺水平直接影响着集成电路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下面将对集成电路封装技术封装工艺流程进行介绍。
1. 芯片测试首先,芯片在封装之前需要进行测试,以确保其性能符合要求。
常见的测试包括电性能测试、温度测试、湿度测试等。
只有通过测试的芯片才能进行封装。
2. 芯片准备在封装之前,需要对芯片进行准备工作,包括将芯片固定在封装底座上,并进行金线连接。
金线连接是将芯片的引脚与封装底座上的引脚连接起来,以实现与外部电路的连接。
3. 封装材料准备封装材料通常为塑料或陶瓷,其选择取决于芯片的性能要求和封装的环境条件。
在封装之前,需要将封装材料进行预处理,以确保其表面光滑、清洁,并且具有良好的粘附性。
4. 封装封装是整个封装工艺流程的核心环节。
在封装过程中,首先将芯片放置在封装底座上,然后将封装材料覆盖在芯片上,并通过加热和压力的方式将封装材料与封装底座紧密结合。
在封装过程中,需要控制封装温度、压力和时间,以确保封装材料与芯片、封装底座之间的结合质量。
5. 封装测试封装完成后,需要对封装产品进行测试,以确保其性能和可靠性符合要求。
常见的封装测试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焊接质量检查、封装材料密封性测试等。
6. 封装成品通过封装测试合格的产品即为封装成品,可以进行包装、贴标签、入库等后续工作。
封装成品可以直接用于电子产品的生产和应用。
总的来说,集成电路封装技术封装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精密的设备和严格的工艺控制。
只有通过合理的工艺流程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才能生产出性能优良、可靠性高的集成电路产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集成电路封装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集成电路封装技术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先进封装的四大工艺?

在集成电路领域,先进封装通常指的是在芯片嵌入封装阶段采用的先进工艺。
以下是四种常见的先进封装工艺:1. System-in-Package(SiP):System-in-Package 是一种先进封装技术,将多个芯片、模块或组件集成在一个封装里。
这些芯片和模块可以是不同功能的,通过堆叠或集成在同一个封装内,实现更紧凑的物理尺寸和更高的集成度。
SiP 提供了低功耗、高速度、高度集成的解决方案,在多种应用中广泛使用。
2. Flip-Chip:Flip-Chip 是一种将芯片翻转并倒置安装在基板上的封装技术。
芯片的连接引脚(Bond Pad)直接与基板上的焊球(Solder Ball)连接,提供更短的信号路径和更高的速度。
Flip-Chip 技术适用于复杂的高密度互连需求,特别是在处理器和高性能芯片中广泛使用。
3. 2.5D/3D 封装:2.5D 封装和3D 封装是一种将多个芯片或芯片堆叠在一起的先进封装技术。
2.5D 封装是通过在芯片上放置硅插板(interposer)来实现不同芯片之间的连接。
3D 封装是将多个芯片堆叠在一起,并通过集成通孔(Trough Silicon Via,TSV)实现芯片之间的互连。
这些技术可以提供更高的集成度、更短的信号路径和更低的功耗。
4. Wafer-Level Packaging(WLP):Wafer-Level Packaging 是一种在晶圆尺寸尺度上进行封装的先进工艺。
它利用晶圆级别的工艺步骤,在晶圆上直接构建和封装芯片。
WLP 可以提供更高的集成度、更小的尺寸和更好的性能,特别适用于移动设备和便携式设备。
这些先进封装工艺在提高芯片性能、减小尺寸和实现更高的集成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通信、计算、消费电子等。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先进封装领域也在不断发展和演进,新的封装工艺也在不断涌现。
集成电路封装工艺介绍

为什么要对芯片进行封装?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道理,芯片封装的意义又体现在哪里呢?从业内普遍认识来看,芯片封装主要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固定引脚系统、物理性保护、环境性保护和增强散热。
下面我们就这四方面做一个简单描述。
1.固定引脚系统要让芯片正常工作,就必须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而封装最重要的意义便体现在这里。
当然,我们不可能将芯片内的引脚直接与电路板等连接,因为这部分金属线相当细,通常情况下小于1.5微米(μm),而且多数情况下只有1.0微米。
但通过封装以后,将外部引脚用金属铜与内部引脚焊接起来,芯片便可以通过外部引脚间接地与电路板连接以起到数据交换的作用。
外部引脚系统通常使用两种不同的合金——铁镍合金及铜合金,前者可用于高强度以及高稳定性的场合,而后者具有导电性和导热性较好的优势。
具体选用何种引脚系统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2.物理性保护芯片通过封装以后可以免受微粒等物质的污染和外界对它的损害。
实现物理性保护的主要方法是将芯片固定于一个特定的芯片安装区域,并用适当的封装外壳将芯片、芯片连线以及相关引脚封闭起来,从而达到保护的目的。
应用领域的不同,对于芯片封装的等级要求也不尽相同,当然,消费类产品要求最低。
3.环境性保护封装的另一个作用便是对芯片的环境性保护,可以让芯片免受湿气等其他可能干扰芯片正常功能的气体对它正常工作产生不良影响。
4.增强散热众所周知,所有半导体产品在工作的时候都会产生热量,而当热量达到一定限度的时候便会影响芯片正常工作。
而封装体的各种材料本身就可以带走一部分热量。
当然,对于大多数发热量大的芯片,除了通过封装材料进行降温以外,还需要考虑在芯片上额外安装一个金属散热片或风扇以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集成电路封装工艺介绍(上)电子封装是一个富于挑战、引人入胜的领域。
它是集成电路芯片生产完成后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是器件到系统的桥梁。
封装这一生产环节对微电子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都有极大的影响。
集成电路封装的主要流程

集成电路封装的主要流程一、集成电路封装的概述集成电路封装是指将芯片通过一系列工艺步骤,将其封装在塑料、陶瓷或金属外壳中,以保护芯片并方便使用。
封装后的芯片可以直接安装在电路板上,从而实现电子产品的制造。
二、集成电路封装的主要流程1. 芯片切割首先需要将晶圆切割成单个芯片。
这一步骤需要使用专业设备进行操作,以确保切割精度。
2. 焊盘制作接下来需要在芯片上添加焊盘。
焊盘是连接芯片和电路板的重要部分。
通常使用化学蚀刻或光刻技术制作。
3. 封装材料准备根据产品需求选择合适的封装材料,如塑料、陶瓷或金属等。
同时需要准备好其他辅助材料,如导线、引脚等。
4. 芯片安放和连接将焊盘与导线连接,并将芯片安放在封装材料中。
这一步骤通常需要借助自动化设备进行操作。
5. 封装材料固化对于塑料封装,需要进行固化处理。
通常采用高温烘烤或紫外线照射等方式,以确保封装材料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6. 引脚整形对于某些封装方式,如QFN、BGA等,需要对引脚进行整形。
这一步骤需要使用专业设备进行操作。
7. 测试和质检完成封装后,需要进行测试和质检。
测试包括功能测试、可靠性测试等,以确保芯片的性能符合要求。
质检则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等,以确保产品符合标准。
8. 包装和出货最后将芯片包装,并出货给客户。
包装方式通常有盘式、管式、卡式等多种选择。
三、集成电路封装的常见类型1. DIP(双列直插式)DIP是一种常见的集成电路封装方式,具有双列引脚,可以直接插入电路板上的孔中。
2. QFP(方形扁平式)QFP是一种较为流行的表面贴装型封装方式,具有方形外观和扁平引脚。
该种封装方式通常用于中小功率芯片。
3. BGA(球形网格阵列式)BGA是一种高密度表面贴装型封装方式,具有球形引脚和网格状排列。
该种封装方式可以实现更高的芯片密度和更好的散热效果。
4. CSP(芯片级封装)CSP是一种新型的封装方式,将芯片直接封装在塑料或陶瓷基板上,无需添加导线和引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固定引脚系统
要让芯片正常工作,就必须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而封装最重要的意义便体现在这里。当然,我们不可能将芯片内的引脚直接与电路板等连接,因为这部分金属线相当细,通常情况下小于1.5微米(μm),而且多数情况下只有1.0微米。但通过封装以后,将外部引脚用金属铜与内部引脚焊接起来,芯片便可以通过外部引脚间接地与电路板连接以起到数据交换的作用。
陶瓷封装是继金属封装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封装形式,它象金属封装一样,也是气密性的,但价格低于金属封装,而且,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改进,陶瓷封装的性能越来越好,尤其是陶瓷流延技术的发展,使得陶瓷封装在外型、功能方面的灵活性有了较大的发展。目前,IBM的陶瓷基板技术已经达到100多层布线,可以将无源器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等都集成在陶瓷基板上,实现高密度封装。陶瓷封装由于它的卓越性能,在航空航天、军事及许多大型计算机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占据了约10%左右的封装市场(从器件数量来计)。陶瓷封装除了有气密性好的优点之外,还可实现多信号、地和电源层结构,并具有对复杂的器件进行一体化封装的能力。它的散热性也很好。缺点是烧结装配时尺寸精度差、介电系数高(不适用于高频电路),价格昂贵,一般主要应用于一些高端产品中。
集成电路封装工艺介绍(上)
电子封装是一个富于挑战、引人入胜的领域。它是集成电路芯片生产完成后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是器件到系统的桥梁。封装这一生产环节对微电子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都有极大的影响。按目前国际上流行的看法认为,在微电子器件的总体成本中,设计占了三分之一,芯片生产占了三分之一,而封装和测试也占了三分之一,真可谓三分天下有其一。封装研究在全球范围的发展是如此迅猛,而它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也是自电子产品问世以来所从未遇到过的;封装所涉及的问题之多之广,也是其它许多领域中少见的,它需要从材料到工艺、从无机到聚合物、从大型生产设备到计算力学等等许许多多似乎毫不关连的专家的协同努力,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新型高科技学科。
当器件的管脚数超过48时,DIP结构变得不实用并且浪费电路板空间。称为芯片载体(ch ip carrier)或quad的封装,四边都有管脚,对高引脚数器件来说,是较好的选择。之所以称之为芯片载体,可能是由于早期为保护多引脚封装的四边引脚,绝大多数模块是封装在预成型载体中。而后成型技术的进步及塑料封装可靠性的提高,已使高引脚数四边封装成为常规封装技术。其它一些缩写字可以区分是否有引脚或焊盘的互连,或是塑料封装还是陶瓷封装体。诸如LLC(lead chip carrier),LLCC(leadless chip carrier)用于区分管脚类型。PLCC(plastic leaded chip carrier)是最常见的四边封装。PLCC的管脚间距是0.050英寸,与DIP相比,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PLCC的引脚数通常在20至84之间(20、28、32、44、52、68和84)。还有一种划分封装类型的参数是封装体的紧凑程度。小外形封装通常称为SO,SOP或SOI C。它封装的器件相对于它的芯片尺寸和所包含的引脚数来说,在电路板上的印迹(foot print)是出乎寻常的小。它们能达到如此的紧凑程度是由于其引脚间距非常小,框架特殊设计,以及模块厚度极薄。在SO封装结构中,两边或四边引脚设计都有。这些封装的特征是在芯片周围的模封料及其薄,因而,SO封装发展和可靠性的关键是模封料在防止开裂方面的性能。SOP的引脚数一般为8、14和16。
DIP封装的管脚从封装体的两端直线式引出。DIP的外形通常是长方形的,管脚从长的一边伸出。绝大部分的DIP是通孔式,但亦可是表面贴装式。对DIP来说,其管脚数通常在8至64(8、14、16、18、20、22、24、28、40、48、52和64)之间,其中,24至40管脚数的器件最常用于逻辑器件和处理器,而14至20管脚的多用于记忆器件,主要取决于记忆体的尺寸和外形。
外部引脚系统通常使用两种不同的合金——铁镍合金及铜合金,前者可用于高强度以及高稳定性的场合,而后者具有导电性和导热性较好的优势。具体选用何种引脚系统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2.物理性保护
芯片通过封装以后可以免受微粒等物质的污染和外界对它的损害。实现物理性保护的主要方法是将芯片固定于一个特定的芯片安装区域,并用适当的封装外壳将芯片、芯片连线以及相关引脚封闭起来,从而达到保护的目的。应用领域的不同,对于芯片封装的等级要求也不尽相同,当然,消费类产品要求最低。
3.环境性保护
封装的另一个作用便是对芯片的环境性保护,可以让芯片免受湿气等其他可能干扰芯片正常功能的气体对它正常工作产生不良影响。
4.增强散热
众所周知,所有半导体产品在工作的时候都会产生热量,而当热量达到一定限度的时候便会影响芯片正常工作。而封装体的各种材料本身就可以带走一部分热量。当然,对于大多数发热量大的芯片,除了通过封装材料进行降温以外,还需要考虑在芯片上额外安装一个金属散热片或风扇以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四方扁平封装(QFP)其实是微细间距、薄体LCC,在正方或长方形封装的四周都有引脚。其管脚间距比PLCC的0.050英寸还要细,引脚呈欧翅型与PLCC的J型不同。QFP可以是塑料封装,可以是陶瓷封装,塑料QFP通常称为PQFP。PQFP有二种主要的工业标准,电子工业协会(EIA)的连接电子器件委员会(Joint Electronic Device Committee, JEDEC)注册的PQFP是角上有凸缘的封装,以便在运输和处理过程中保护引脚。在所有的引脚数和各种封装体尺寸中,其引脚间距是相同的,都为0.025英寸。日本电子工业协会(EIAJ)注册的PQFP没有凸缘,其引脚间距用米制单位,并有三种不同的间距:1.0mm,0.8mm和0.65mm,八种不同的封装体尺寸,从10mm*10mm到40mm*40mm,不规则地分布到三种不同的引脚间距上,提供十五种不同的封装形式,其引脚数可达232个。随着引脚数的增加,还可以增加封装的类型?同一模块尺寸可以有不同的引脚数目,是封装技术的一个重要进展,这意味着同一模具、同一切筋打弯工具可用于一系列引脚数的封装。但是,EIAJ的PQFP没有凸缘,这可能会引起麻烦,因为在运输过程中,必须把这些已封装好的器件放在一个特别设计的运输盒中,而JEDEC的PQFP只要置于普通的管子里就可以运输,因为凸缘可以使它们避免互相碰撞。EIAJ的PQFP的长方形结构还为将来高引脚数封装的互连密度带来好处。当引脚数大于256时,在0.100英寸间距的电路板上,长方形外形可达到较高的互连密度,这是因为周边的一些引脚可以通过模块下的通孔转换成平面引脚,达到PGA的互连密度。在正方形结构中,并非所有模块下的通孔均可以插入,必须有一些芯片的连接要转换到模块外形的外面,提高其有效互连面积。长方形结构可以使短边引脚数少于64个、引脚间距不大于0.025英寸(1mm)的所有引脚都插入模块底下的通孔中。PQFP最常见的引脚数是84、100、132、164和196。
什么是电子封装(electronic packaging)?封装最初的定义是:保护电路芯片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包括物理、化学的影响)。所以,在最初的微电子封装中,是用金属罐(metal can)作为外壳,用与外界完全隔离的、气密的方法,来保护脆弱的电子元件。但是,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芯片钝化层技术的不断改进,封装的功能也在慢慢异化。通常认为,封装主要有四大功能,即功率分配、信号分配、散热及包装保护,它的作用是从集成电路器件到系统之间的连接,包括电学连接和物理连接。目前,集成电路芯片的I/O线越来越多,它们的电源供应和信号传送都是要通过封装来实现与系统的连接;芯片的速度越来越快,功率也越来越大,使得芯片的散热问题日趋严重;由于芯片钝化层质量的提高,封装用以保护电路功能的作用其重要性正在下降。电子封装的类型也很复杂。从使用的包装材料来分,我们可以将封装划分为金属封装、陶瓷封装和塑料封装;从成型工艺来分,我们又可以将封装划分为预成型封装(pre-mold)和后成型封装(post-mold);至于从封装外型来讲,则有SIP(single in-line package)、DIP(dual in-line package)、PLCC(plastic-leaded chip carrier)、PQFP(plastic quad flat pack)、SOP(small-outline package)、TSOP(thin small-outline package)、PPGA(plastic pin grid array)、PBGA(plastic ball grid array)、CSP (chip scale package)等等;若按第一级连接到第二级连接的方式来分,则可以划分为PTH (pin-through-hole)和SMT(surface-mount-technology)二大类,即通常所称的插孔式(或通孔式)和表面贴装式。
相对而言,塑料封装自七十年代以来发展更为迅猛,已占据了90%(封装数量)以上的封装市场份额,而且,由于塑料封装在材料和工艺方面的进一步改进,这个份额还在不断上升。塑料封装最大的优点是价格便宜,其性能价格比十分优越。随着芯片钝化层技术和塑料封装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在八十年代以来,半导体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进,芯片钝化层质量有了根本的提高,使得塑料封装尽管仍是非气密性的,但其抵抗潮气侵入而引起电子器件失效的能力已大大提高了,因此,一些以前使用金属或陶瓷封装的应用,也已渐渐被塑料封装所替代。
当引脚数目更高时,采用PQFP的封装形式就不太合适了,这时,BGA封装应该是比较好的选择,其中PBGA也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封装形式之一。BGA封装技术是在模块底部或上表面焊有许多球状凸点,通过这些焊料凸点实现封装体与基板之间互连的一种先进封装技术。广义的BGA封装还包括矩栅阵列(LGA)和柱栅阵列(CGA)。矩栅阵列封装是一种没有焊球的重要封装形式,它可直接安装到印制线路板(PCB)上,比其它BGA封装在与基板或衬底的互连形式要方便得多,被广泛应用于微处理器和其他高端芯片封装上。BGA技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应用,现在已成为高端器件的主要封装技术,同时,它仍处于上升期,发展空间还相当大。目前用于BGA封装的基板有BT树脂、柔性带、陶瓷、FR-5等等。在BGA封装中,基板成本要占总成本的80%左右。BT树脂是BGA封装中应用最广的基板,同时,随着BGA封装在整个IC封装市场地位的不断提高,也导致对基板材料数量和种类的需求不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