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炎《解连环·孤雁》阅读答案及赏析

合集下载

孤雁古诗词鉴赏

孤雁古诗词鉴赏

孤雁古诗词鉴赏孤雁古诗词鉴赏孤雁古诗词鉴赏1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怳然惊散。

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

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

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

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

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南宋词坛的名家姜白石推崇前蜀词人牛峤的《望江南·衔泥燕》为咏物而不滞于物是说咏物要切合物,但又不能停留在物上。

假如咏物而只停留在物上的话,即使你写得怎么维妙维肖,境界也不高,意义也不大。

这个说法是颇有道理的,历代著名的咏物词的确也大都如此。

被张炎《词源》推为“真是压倒今古”的和韵词,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是通过咏杨花来写爱情的;也是被张炎《词源》评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的姜白石的《暗香》,是通过咏梅来怀旧的,《疏影》是通过咏梅来写兴亡之感的。

这都是咏物而不滞于物的。

张炎自己的这首《解连环·孤雁》也正是这样的咏物词。

这首词上片的“楚江空晚”、“离群万里”、“自顾影”、“沙净草枯”、“水平天远”极力描绘出一个空阔、黯淡的境界来衬托雁的孤单,紧接着用“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把失群的雁排不成雁阵和《汉书·苏武传》雁足传书的故事巧妙地融化为一,进一步点出雁的孤单。

据孔行素《至正直记》说:“张叔夏《孤雁》有‘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人皆称之曰‘张孤雁’。

”可见这在当时也是受称赞的。

转入下片,作者用重笔以绵绵不断的旅愁,以汉武帝弃置陈皇后的寂寞凄凉的长门冷宫,以桓伊抚筝歌“怨诗”的凄清声调来渲染孤雁羁旅哀怨之情。

水穷云起。

在极端哀怨中,它想到失去的伴侣,想到失去的伴侣的栖止,想到失去的伴侣的心情。

从失去的伴侣的心情又幻想到有朝一日忽然重逢的惊喜和坚贞的操守。

描写是那么的细致、曲折而又自然,没有给人刻意为之的感觉。

张炎在《词源》中说:词的“末句最当留意,有有馀不尽之意始佳。

解连环·孤雁(张炎)(2)原文

解连环·孤雁(张炎)(2)原文

解连环·孤雁(张炎)(2)原文但是,张炎这首词并不只是单纯描摹孤雁的形、神及其境遇,而是把雁和人巧妙地融化为一,写雁的孤单就是写人的孤单,写失群孤雁及其困苦是用来比喻他自己国破家亡后,南北奔走,羁旅漂泊,过着和过去翩翩然飘阿锡之衣,乘纤纤之马(戴表元《送张叔夏西游叙》)显然不同的、困苦、凄凉、孤独的悲痛生活。

这正是他在《清平乐》中写的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在《甘州》中写的零落一身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当然,张炎这首词也并不仅只是用失群孤雁来比喻自己的漂泊生涯,他在上片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之后,又重复用苏武的故事: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前后同用一事,而词意不显得重复,这既说明玉田文字技巧的惊人,更表现了他感情的沉痛。

在这里,他显然既是怀古,更是伤今。

这时在大都还囚禁着被掳北去的那些坚持民族气节的者,他非常怀念他们,崇敬他们,就像他怀念、崇敬苏武一样。

其实不止于此,就是对那些隐居不仕的宋朝遗民,他也是怀念、崇敬的,在他自己说动黍离之感的《月下笛》中,他念念不忘的犹倚那树的翠袖佳人,就是这些遗民。

词下片末尾的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则又明显地是指投降元蒙统治者而得到高官厚禄的南宋状元宰相留梦炎之流,在这些飞黄腾达的败类面前,词人虽困苦而未羞,这表现了他的坚贞,也表现了他对坚持民族气节者的肯定,对屈膝投敌的败类的鄙视,同时也表现了词人对故国的感情,对现实的态度。

我们可以说,张炎这首《解连环》咏的是孤雁,但它没有拘于孤雁,而是曲折地表达了作者身世家国之感的。

是咏雁也是咏人,是亦雁亦人,浑化无迹的佳作。

(马兴荣)【】《解连环孤雁》是宋亡后之作,是一篇著名的咏物词。

它构思巧妙,体物较为细腻。

在写其外相的同时,又寄寓了深微的含意。

这首词可以透视出张炎词深厚的艺术功力。

作者揉咏雁、怀人、自怜而为一,抒发了他的家国之痛,漂泊之苦,凄婉动人。

词咏孤雁,实则借孤雁寄托作者宋亡后的,也反映了宋遗民普遍生活体验及感触,具有典型意义。

解连环(张炎)(2)

解连环(张炎)(2)

解连环(张炎)(2)《解连环孤雁》是宋亡后之作,是一篇著名的咏物词。

它构思巧妙,体物较为细腻。

在写其外相的同时,又寄寓了深微的含意。

这首词可以透视出张炎词深厚的艺术功力。

作者揉咏雁、怀人、自怜而为一,抒发了他的家国之痛,漂泊之苦,凄婉动人。

词咏孤雁,实则借孤雁寄托作者宋亡后的,也反映了宋遗民普遍生活体验及感触,具有典型意义。

上阕前三句写孤雁失群;接着写失群后的孤独。

楚江空晚。

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

以困顿惆怅的情怀起笔,伴孤雁一起飞来。

起句境界暗淡、空旷、寂寥、肃杀。

楚江,指湖南地方。

衡阳有回雁峰,又雁多经潇湘。

潇湘、衡阳皆楚地。

作者把雁置于这空阔的空间,不惟反衬雁之孤小,且为全词定下低沉的基调。

惟其空,才愈见离群雁之孤;惟其晚,才更显离群雁之凄冷:可谓中含情。

这特定的审美感受,却是通过自然而平常的四个字,由视觉贯通了读者的触觉来传达的,下笔不可谓不空。

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

离群而散,已觉恍然,而万里,更足可悲,这怎能不使孤雁在惊悸之余感到怅然若失呢?仅一传神之怅字,写事更写情,它把离前之可恋,离时之痛苦,离后之茫然的复杂的感情,曲折婉转地表达出来了。

这三句写出了孤雁之遭际,使人意识到了作者心绪之凄惨。

南宋末年,国势垂危,生于此时的词人,对于时局自己深感无能为力,不胜忧愤,只好借物抒怀以寄托一腔幽怨。

既离群万里,则渺渺天地间惟一孤雁而已,自顾其影则不免生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之感,故只有另寻栖身之所,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是这种孤栖自爱神态的写照。

顾影,表示有深自珍惜。

特别是一欲字,更是对这种想下未下、犹豫迟疑的神态的深刻把握和维妙维肖的刻划。

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

在惊魂未定之际,目光所到之处,只有寒水暮天相接,漠漠荒沙、瑟瑟衰草,依然荒寥而已。

来亦孤单,去也孤单,只好徘徊顾影,使人进一步体味它的孤独。

写不成书两句,是写雁群飞行,排成一字或人,孤雁单飞排不成字,故说写不成书信,只能成一点,带回一点相思。

从而巧妙地表达出前朝对遗民的思念。

《解连环·孤雁》原文及翻译

《解连环·孤雁》原文及翻译

《解连环·孤雁》原文及翻译本文是关于《解连环·孤雁》原文及翻译,感谢您的阅读!一、《解连环·孤雁》原文楚江空晚。

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

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

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

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

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

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

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二、《解连环·孤雁》原文翻译在空阔的楚江夜晚,我痛心突然被惊散后,自己已脱离雁群万里之远。

顾影自怜,想到飞下寒塘,只见地面一片眼前草枯沙净,江水平阔伸向遥远天边。

孤单一只的我无法排成字形,只能寄去相思情意的一点。

还生怕这样徘徊迁延会耽误北地吞毡嚼雪的故人,传达他们眷念故园的心愿。

有谁会可怜我长途飞行的艰难?让我想起深夜孤居长门宫的皇后,锦筝弹着心中无限的幽怨。

料想自己的伴侣还栖宿在芦花中,他们是否正惦念我在春前,会转程从旧路飞回北边。

我仿佛听到他们在暮雨中声声呼唤,只怕在边塞突然相见。

这样当双燕归来后栖息于画帘半卷的房檐,我也不会羞惭。

三、《解连环·孤雁》作者介绍张炎(1248-约1320),南宋最后一位著名词人,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

临安(今浙江杭州)人,祖籍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

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

祖父张濡,父张枢,皆能词善音律。

前半生富贵无忧。

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南宋亡,张炎祖父张濡被元人磔杀,家财被抄没。

此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长期寓居临安,落魄而终。

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精练:(8)古代诗歌阅读·词 含解析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精练:(8)古代诗歌阅读·词  含解析

古代诗歌阅读·词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①【南宋】姜夔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②边,拟共天随③住。

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①丁未:即公元1187年(宋孝宗淳熙十四年)。

吴松:即今吴江市。

②第四桥:城外的甘泉桥。

③天随:陆龟蒙自号天随子,身处晚唐末世,举进士不第,只好退隐江湖。

1.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一二两句写鸿雁南飞,随云而去,自由自在,反衬词人漂泊江湖,身不由己的凄冷、苦楚。

B.下片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的心愿,他十分向往陆龟蒙浮游于江湖上自得其乐的闲居生活。

C.“今何许?”一句是反问。

诗人正是在这反问中,表达了怀念故人、伤时忧世的情怀,也寄寓了自己不得志的身世之感。

D.最后一句描写词人凭栏怀古,吹凄凄冷风,看残柳飞舞,一派参差凌乱、凄冷萧索景象,以景结情,表达出词人感慨身世、忧心国家的复杂感情。

2.请简要赏析“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两句。

2、古代诗歌阅读浣溪沙·和无咎韵【注】陆游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

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

客中无伴怕君行。

【注】①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闰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陆游与韩元吉在镇江相聚,那时,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韩元吉则是来镇江省亲暂住。

两位朋友相聚两月,彼此唱和的诗词作品共有三十多首。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玉瓶”指酒瓶,首句是说因为将要与友人分别,词人就邀约友人一起话别、喝酒。

B.“夕阳”是所见之景,“吹角”是所听之声,视听结合,定格离别的画面。

C.“吹角”点出了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正与金对峙。

D.尾句中的“客”指词人自己客居镇江,“无伴怕君行”点出诗歌写作主题。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鹧鸪天·惜别严仁一曲危弦①断客肠,津桥捩拖②转牙樯③。

身世之感 家国之恨——评张炎咏雁词《解连环·孤雁》

身世之感 家国之恨——评张炎咏雁词《解连环·孤雁》
《 亭 怨 慢 . 》 同被 称 为 咏雁 名 词 三 鼎 足 。其 阔 在 这 样 ~ 个 空 阔而 辽 远 . 长 雁 暗淡 而 寂 静 的大 背 中 , 宋 张 炎 的 《 连 环 ・ 雁 》 以其 独 特 个 性 景 下 . 加 衬 托 出孤 飞 之 雁 的孤 独 和 寂 寞 接 着 南 解 孤 又 更
从 艺 术 技 巧 看 .张 炎 此 词 堪 称 咏 物 典 范 。 作 。 黍 离 、 秀 之 悲 , 说 则 浅 , 说 则 深 。 ③ “ 麦 明 暗 ” 张
“ 物词 . 忌 说 出题字 ” . 首 词 词 题为 “ 咏 最 ②这 孤 炎属 于南 宋婉约派词 人 . 当宋季 。 生 经历 了宋元 雁 ”但 是 全 词 没 有 出 现 一 个 “ ” . 是 围 绕 易 代 的 沧 桑 巨变 . 元 朝 的强 制 统 治 之 下 . 许 . 孤 字 而 在 有
身世之感
家 国之恨
仝 波
评 张炎咏雁 词《 解连环 ・ 孤雁》
■ 江 苏省 睢 宁 高 级 中学
在 中 国 词 史 上 ,南 宋 张 炎 的 《 连 环 . 解 孤 时 至 秋 季 . 草 连 连 一 个 “ ” 和 一 个 “ ” 枯 平 字 远
雁 》 明代 高 启 的《 园春 ・ 》 清代 朱彝 尊 的 字 , 水 与 天 连 接 在 一 起 . 画 面 愈 发 辽 远 而 空 、 沁 雁 和 将 使

处最 广 大 . 文 教学 中应 该 重视 它 。” 语
教 师 的指 导 要 避 免 廉 价 的 表 扬 .根 据 学 生 的真
以事 实为依据 . 以严 谨 审慎 、 实 不 同学 生 的 分 层 指 导 主 要 是 提 出不 同 的 让 实水平 和能力 , 充分肯定 的同时 . 巧妙地 指出不 学生努力一下就能达到的要求 比如对阅读的感 事求是 的态度 .

孤雁最精辟的十首诗

孤雁最精辟的十首诗

孤雁最精辟的十首诗一、孤雁诗的魅力孤雁在古诗中可是很有特色的意象呢。

咱先来说说崔涂的孤雁。

1. 崔涂孤雁出处:崔涂是晚唐的一位诗人,他这首诗就很出名。

原文:“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注释:“矰缴”(zēng zhuó),系着丝绳的箭,古代用来射鸟。

这里是说孤雁虽然不一定会遇到射鸟的危险,但独自飞行总是让人担心。

翻译:几行大雁都飞回塞北了,想你这只孤雁独自要去哪里呢?傍晚的雨中你呼唤失散的伙伴,在寒塘边想要落下又很迟疑。

小洲上的云很低,你暗暗飞过,边关的月亮冷冷地跟随着你。

你不一定会遇到箭的射击,但独自飞翔本身就很可疑虑。

赏析:这首诗把孤雁那种孤独、彷徨的状态写得特别到位。

从“几行归塞尽”开始,就和成群归塞的大雁形成了对比,衬托出这只孤雁的孤单。

“暮雨相呼失”就像是在描绘一个孤苦伶仃的人在困境中寻找伙伴的场景,很能引起咱们情感上的共鸣。

就好像我们有时候在人群中也会觉得孤单,找不到自己的同类一样。

而且“寒塘欲下迟”里的这个“迟”字用得很妙,把孤雁那种犹豫、不安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

二、鲍当的孤雁1. 出处:鲍当是宋初的诗人。

2. 原文:“天寒稻粱少,万里孤难进。

不惜充君庖,为带边城信。

”3. 注释:“庖”就是厨房的意思。

4. 翻译:天气寒冷,稻子和高粱这些食物很少,你这只万里孤雁很难前行。

我不吝惜自己被用来充实您的厨房,只是为了能带去边城的消息。

5. 赏析: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赋予了孤雁一种使命感。

本来孤雁是很可怜的,面临着食物缺乏、独自飞行的艰难处境,但是它却想着能为边城带去消息。

这就像我们生活中那些虽然自己处境不好,却还想着为他人做点什么的人,有一种悲壮的美。

三、杜甫的孤雁1. 出处:杜甫,大家都很熟悉的大诗人啦。

2. 原文:“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解连环·孤雁(张炎)(4)原文

解连环·孤雁(张炎)(4)原文

解连环·孤雁(张炎)(4)原文
这首词咏孤雁,实则借孤雁寄托作者宋亡后的伤感,也反映了宋遗民普遍生活体验及感触,具有典型意义。

上阕前三句写孤雁失群;接着写失群后的孤独。

写不成书两句,是写雁群飞行,排成一字或人,孤雁单飞排不成字,故说写不成书信,只能成一点,带回一点相思。

从而巧妙地表达出前朝对遗民的思念。

下阕承前,叹息北去的南宋宫室艰难险恶的处境。

而孤雁只能在夜雨中哀鸣,若是能在玉门关重新见到离失的伴侣,该是何等的惊喜!全词多处用典,堪称咏雁佳句。

【作者介绍】
张炎(1248~1320?),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

祖籍凤翔成纪(今甘肃天水),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

他是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也是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父张枢,精音律,与周密为结社词友。

张炎前半生在贵族家庭中度过。

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落拓而终。

曾从事词学研究,著有《词源》,有《山中白云词》,存词约三百首。

文学史上把他和另一著名词人姜夔并称为姜张。

他与宋末著名词人蒋捷、王沂孙、周密并称宋末四大家。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炎《解连环·孤雁》阅读答案及赏析
解连环孤雁
张炎
楚江空晚。

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

自顾影、却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

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

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

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

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

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注释】①张炎(1248-1319)南宋词人。

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

祖籍凤翔成纪(今甘肃天水),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

前半生在贵族家庭中度过。

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落拓而终。

②长门:汉武帝时,陈皇后被打入长门冷宫。

1.孔行素《至正直记》载:张炎尝赋孤雁词,有云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

人皆称之曰张孤雁。

其中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一句该怎么理解?(分)
2.这首词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
1.该句是说雁群飞行能排成一字或人,而孤雁单飞排不成字,故说写不成书信,只能成一点,带回一点相思。

2.词作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词人身世飘零之感与家国之痛。

全词紧扣一孤字展开描写,烘托渲染,以物喻人,将咏物与抒情合而为一,通过对孤雁的描绘,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感尽蕴含在对孤雁这一形象的描绘中。

注释
⑴楚:泛指南方。

⑵恍(huǎng)然:失意貌。

②自顾影:对自己的孤独表示怜异之意。

⑶自顾影:顾影自怜,对自己的孤单表示怜惜。

⑷下寒塘:崔涂《孤雁》诗: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⑸写不成书:雁飞行时行列整齐如字,孤雁而不成字,只像笔画中的一点,故云。

这里还暗用了苏武雁足传书的故事。

⑹因循:迟延。

⑺残毡拥雪:用苏武事。

苏武被匈奴强留,毡毛合雪而吞食,幸免于死。

这里喻指困于元统治下有气节的南宋人物。

⑻荏苒(rěn rǎn):展转不断。

⑼谩:漫,徒然的意思。

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时,陈皇后被打入长门冷宫。

这里用长门宫的寂寞冷落来形容孤雁的凄凉哀怨。

⑽锦筝:筝的美称。

古筝有十二或十三弦,斜列如雁行,称雁筝,其声凄清哀怨,故又称哀筝。

《晋书桓伊传》抚哀筝而歌怨诗。

⑾蓦地:忽然。

⑿玉关:玉门关,这里泛指北方。

译文
在空阔的楚江夜晚,我痛心突然被惊散后,自己已脱离雁群万里之远。

顾影自怜,想到飞下寒塘,只见地面一片眼前草枯沙净,江水平阔伸向遥远天边。

孤单一只的我无法排成字形,只能寄去相思情意的一点。

还生怕这样徘徊迁延会耽误北地吞毡嚼雪的故人,传达他们眷念故园的心愿。

有谁会可怜我长途飞行的艰难?让我想起深夜孤居长门宫的皇后,锦筝弹着心中无限的幽怨。

料想自己的伴侣还栖宿在芦花中,他们是否正惦念我在春前,会转程从旧路飞回北边。

我仿佛听到他们在暮雨中声声呼唤,只怕在边塞突然相见。

这样当双燕归来后栖息于画帘半卷的房檐,我也不会羞惭。

赏析:
《解连环孤雁》是宋末词人张炎在南宋灭亡后创作的的咏物词。

此词描写了一只离群失侣的孤雁独自在江野彷徨的凄苦情景,抒发了作者自己羁旅漂泊的愁怨,委婉地流露出故人之思和亡国之痛。

全词将咏物、抒怀、叙事紧密结合,构思巧妙,体物细腻,委婉缠绵,情意隽永。

这首词咏孤雁,实则借孤雁寄托作者宋亡后的伤感,也反映了宋遗民普遍生活体验及感触,具有典型意义。

上阕前三句写孤雁失群;接着写失群后的孤独。

写不成书两句,是写雁群飞行,排成一字或人,孤雁单飞排不成字,故说写不成书信,只能成一点,带回一点相思。

从而巧妙地表达出前朝对遗民的思念。

下阕承前,叹息北去的南宋宫室艰难险恶的处境。

而孤雁只能在夜雨中哀鸣,若是能在玉门关重新见到离失的伴侣,该是何等的惊喜!全词多处用典,堪称咏雁佳句。

楚江空晚。

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

以困顿惆怅的情怀起笔,伴孤雁一起飞来。

用孤雁写自身。

楚江,指湖南地方。

衡阳有回雁峰,又雁多经潇湘。

潇湘、衡阳皆楚地。

孤字,点出只雁离群万里。

这三句写出了孤雁之遭际,使人意识到了作者心绪之凄惨。

南宋末年,国势垂危,生于此时的词人,对于时局自己深感无能为力,不胜忧愤,只好借物抒怀。

以寄托一腔幽怨。

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

顾影,表示有深自珍惜。

在惊魂未定之际,目光所到之处,只是枯草平沙,一片寂寥。

来亦孤单,去也孤单,只好徘徊顾影,使人进一步体味它的孤独。

写不成书,古人常以雁为传书使者。

群雁飞行,常成一字排开,但这只孤雁却只能单飞,所以说只寄得、相思一点。

激起人们多少相思之苦与家国之苦,已无从分辨。

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这是为雁立传,可以看到作者思想轮廓。

表面上是说孤雁误了寄书,和苏武托雁寄书的心事。

残毡拥雪,用苏武武卧啮雪,与旃(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事表达心声。

因离群万里,因而谁怜旅愁荏苒。

荏苒表达迁延的意思。

有谁怜念这与日俱增的孤独的旅愁呢?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

说长门夜悄与锦筝弹怨。

典出汉武帝陈皇后罢退长门宫故事。

这里提出长门灯暗的宫廷,谩字,极度渲染孤雁的哀怨。

这里讲长门的夜哭,锦筝的清怨,表达作者的思旅的心绪。

想念远方伴侣,是不是犹宿芦花。

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

伙伴们春天到来之前,应该回北方去了。

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

随即是个飘渺的幸福的设想。

玉关春雨,北地黄昏,却是将怎样和旅伴们重见呢?怕字含意深微。

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长期的期待与渴望,一旦相见期近,反怕春期之骤至。

虽能相见也无愧于寄身画栋珠帘双双紫燕了。

张炎词善于咏物。

从咏物词的整个方法、风格和寄意来说,一首咏孤雁的《解连环》更有代表性。

张炎因此咏孤雁词人称张孤雁。

在咏物的方法上,这首《解
连环》最为出色。

通过对孤雁的描绘,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感尽蕴含在对孤雁这一形象的描绘中。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