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位于福建省中西部
基于SWOT分析的三明绿道景观建设探究

基于SWOT分析的三明绿道景观建设探究一、引言绿道是指利用城市郊区和乡村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遗产和地域特色等资源,沿河、湖、海、湿地、山地及城市河道、城市主次干道、高速公路、城郊旧路等,设计建设一种宜于行人、非机动车辆流通、休闲娱乐和体育锻炼,兼顾自然生态保护功能的相对连续、便捷绿地交通网络。
目前,绿道建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热点之一,为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提供了重要支持。
本文将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三明市绿道景观建设进行探究,以期为相关城市绿道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二、SWOT分析1. 优势(Strengths)(1)地理位置优越:三明市处于福建省中西部,地处闽、粤、赣、湘四省交界处,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重要的交通节点。
(2)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如清澈的江河、茂密的森林和迷人的山水景色。
(3)完善的城市规划:三明市在城市规划方面已经有了初步规划,为绿道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4)社会支持度高:市民对绿道建设的支持度较高,愿意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和建设。
2. 劣势(Weaknesses)(1)基础设施滞后:目前三明市的一些基础设施仍然滞后,如交通、餐饮等;(2)环境污染严重:三明市的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但是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重;(3)缺乏对绿道的系统规划:目前对于绿道的规划还较为粗糙,需要更加系统的规划以保障其长期的健康发展;(4)投资短缺:目前绿道建设还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引入投资。
3. 机会(Opportunities)(1)国家政策扶持:国家政策对于绿道建设给予了较多的扶持,三明市可以通过政策,吸引更多的投资;(2)提升城市形象:绿道建设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以及外来人口;(3)发展旅游业:绿道建设可以为三明市的旅游业带来新的机遇,吸引更多的游客。
4. 威胁(Threats)(1)交通安全问题:由于绿道建设涉及到交通规划,可能会对城市交通带来一定的影响,需要加强交通安全规划;(2)环境保护问题:绿道建设可能会对周边的自然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3)经济问题:受经济情况影响,绿道建设可能会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需要引入更多的投资。
三明地理

三明地理地理位置:三明地处福建省中西部,位于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之间,介于东经116°22′~118°39′,北纬25°29′~27°07′之间。
西依武夷山脉与江西交界,北邻南平市,东接福州市,东南与泉州相接,西南与龙岩市毗邻,是福建沿海经济开放区重要的经济腹地。
行政区划和面积:三明市面积为2.29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1/5,居全省第二位。
现辖1个县级市(永安市)、2个市辖区(梅列区,三元区)、9个县。
市人民政府驻地设在梅列区。
市区位于三明市的中部,是我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人口:2003年底,三明市人口为270.03万,占全省总人口的7.74%,居全省第八位。
人口密度较小,约为每平方千米115人,不及全省平均值的一半。
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在溪河两岸的河谷盆地人口密集,而边远山区人口则较为稀少。
移民文化:客家先民从中原地区迁徙到闽、粤、赣交界山区,其中宁化石壁是客家人早期的聚散中心,被称为“客家祖地”。
三明市有很多传统习俗,泰宁县至今还保留着3000多年前的原始傩舞,是古越族文化的“活化石”。
素有“肩膀上的民间艺术奇葩”美誉的沙县肩膀戏,是沙县独有的民间传统艺术。
还有像宁化鱼生、将乐擂茶、沙县小吃等特色饮食,也是三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形:山地丘陵多,平原、盆地少,其中山地占63.17%,高丘占22.37%。
位于建宁、泰宁交界的白石顶海拔1857.7米,是我市的最高峰。
我市的最低点在尤溪县的尤溪口,海拔仅50米。
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略似马鞭形。
山脉之间的河谷盆地,如沿沙溪河串珠状分布的永安盆地、梅列盆地和沙县盆地,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是我市人口稠密、经济繁荣的地方。
河流:我市的河流都发源于山地,干流大致由西南向东北流去,它们流程短,落差大,水流急,含沙量少。
沙溪是我市第一大溪,为闽江三大支流之一。
发源于宁化县安远乡的金溪,因上游溪中产砂金而得名,是我市第二大溪。
三明市自然资源

三明市自然资源
三明市位于中国福建省中西部,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地区。
首先,三明市地处闽西山区,拥有大片原始森林和丰富的植被资源。
这些森林不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当地提供了珍贵的木材资源。
同时,三明市还拥有多条河流穿城而过,水资源丰富,为农业生产和城市供水提供了重要保障。
其次,三明市地质构造复杂,地下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包括铁矿、铜矿、金矿等多种金属矿产,以及煤炭、石灰石等非金属矿产。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除了森林和矿产资源,三明市还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
得益于气候条件和土壤肥沃,三明市的农产品种类繁多,有“福建粮仓”之称。
种植业、畜牧业等农业产业发达,为城乡居民提供了丰富的粮食和农副产品。
总的来看,三明市自然资源丰富多样,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未来,应当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全面发展。
我眼中的三明

我眼中的三明在祖国东南,福建省中西部,有一片令人赏心悦目的绿野。
她山青、水秀、林深、洞险、石奇……这就是三明。
三明位于福建省中西北部,辖永安市、三元区、梅列区和明溪、清流、宁化、大田、沙县、尤溪、将乐、泰宁、建宁等九个县。
市域东依福州市,西毗江西省,南邻德化县、永春县,北傍南平市,西南接长汀县、连城县、福建漳平市。
境域以中低山及丘陵为主,北西部为武夷山脉,中部为玳瑁山脉,东南角依傍戴云山脉。
全市总人口280多万人,三明的山地占总面积82%,耕地占8.3%,水域及其他占9.7%,故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现在的三明市是在1970年才成立的,但是三明的历史并不止40年,早在周朝时期三明属七闽地,是战国时属楚国地。
在三国时期吴国在将乐县建制,属建安郡。
在两晋时期,由于由于连年战乱,灾害频繁,中原百姓纷纷南渡江淮避乱,三明变成了一块避乱乐土,经历代辛勤经营,使闽西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人口获得迅速发展,市井逐渐繁荣,辟圩设镇,最终三明发展成为现在的样子。
三明,是旅游资源富集地,正如陈运和诗所云“夹缝意识使这城市跳出穷山沟”。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现有世界级旅游品牌1个,国家级旅游品牌24个,省级旅游品牌51个,确立了三明“中国绿都”旅游整体形象。
泰宁世界地质公园、沙溪滨河城市休闲游景区、宁化客家祖地三大旅游品牌,品牌影响日益扩大,在全省旅游业发展中凸显高品位的品牌优势。
极具特色的岩溶地貌形成了闽洞奇景的将乐玉华洞、宁化天鹅洞群、沙县七仙洞、明溪玉虚洞等;而丹霞地貌又形成了泰宁金湖、永安桃源洞等奇妙画境,火成岩地貌更形成了瑞云山风景区之奇观。
三明,是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和美丽的山水园林城市是全省重要的生态旅游区,素有“绿色宝库”之誉,全市森林覆盖率76.8%,被誉为“中国最绿省份的最绿城市”,有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之冠的“宁化古杉木王群”;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格氏栲天然林区──三元莘口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和将乐龙栖山、沙县萝卜岩楠木林、永安天宝岩等四个自然保护区,并以珍稀动植物繁多而驰名。
三明

泰 宁 金 湖
将乐玉华洞
永 安 桃 园 洞
七仙洞-玉女池
烧卖
小东西
粿姣
此乃尤溪“当家小生”也, 是尤溪梅仙镇的特色食品. 它以白粿作皮的饺子,特别 Q。别看粿饺酱色身子、肥 嘟嘟的,人家肚里可有料哩! 香脆可口的笋丝,肥瘦相间 的肉丁,绿油油的葱末,营 养又可口。包成大半月形饺 子状,蒸热后外表再抹上酱 油、味精、老酒、葱头油配 合而成的调料---真是色香味 俱全!
拌面
这是尤溪传统的面食 之一,逢年过节居家 必备。由于此面条有 较粗的特征,外地人 品尝后便形象地称之 为“大条面”
清汤面作为尤溪的名小吃小吃, 自有其不凡处。除了上好的面 粉原料外,还得在适当的时候 佐以上佳的地瓜粉助其一臂之 力。这样加工出来的面条才有 劲道,有嚼头;其次,就是清 汤面的高汤杭州特色小吃,听 说是用去了皮的上好带骨猪肉 以温火慢熬,这样制成的汤才 具有独特的清香,且鲜而不腻, 回味无穷。有了汤、下了面, 最后撒上些许葱花南京特色小 吃,一碗上好的清汤面就端在 你面前了 。据说当年省长卢展 工到尤溪调研还特意去尝了.
福建省三明市简介
☆ 三明市位于福建省中西北部,三明(市区)、 永安、沙县通行闽中方言,尤溪、大田通行 闽南方言,宁化、清流通行闽西客方言,建 宁、泰宁、将乐、明溪通行闽赣方
主要旅游风景区有: 泰宁金湖、上青溪,将乐玉华洞、金华洞、 龙栖山,永安桃源洞、鳞隐石林,明溪滴水 岩,宁化天鹅洞,沙县七仙洞、淘金山,清 流狐狸洞、七星岩,三明市区格氏栲自然保 护区、龙泉山、瑞云洞。
沙县小吃
扁肉(也称“扁食”)皮薄馅大,味道鲜美,扁肉在福 建省各地广泛流传,扁肉汤煮大连特色小吃,汤中有淡 淡的中药味道南京特色小吃,除蒸饺,拌面之外,沙县 的炖罐都是药膳。扁肉吃起来,肉馅嫩、鲜、脆、爽, 汤有淡淡的当归气息上海特色小吃,特别是肉馅的脆爽 劲,咀嚼起来让人感觉到一种源于南国的享受。
三明研究报告

三明研究报告1. 研究背景三明市位于中国福建省中西部,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丰富。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于三明市的发展情况和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报告将重点分析三明市在经济、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的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三明市的可持续发展。
2. 经济状况分析2.1 产业结构三明市的产业结构主要以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为主。
其中,农业是三明市的传统支柱产业,但受到气候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影响,农业面临一定的挑战。
工业方面,三明市以建材、纺织和化工为主要产业,但能源消耗和环境问题也亟待解决。
服务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具体细分行业仍需要加强。
2.2 经济增长三明市的经济增长保持了较快的速度,国内生产总值在过去五年中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然而,增长速度相对其他地区较慢,需要进一步加大经济发展的力度。
2.3 人均收入虽然三明市的人均收入在过去几年中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差距。
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是三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3. 环境状况分析3.1 空气质量三明市的空气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在工业区附近。
工业废气排放和汽车尾气等因素导致了空气污染的加剧,需要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3.2 水资源利用三明市的水资源相对充足,但也存在水污染和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必要的。
3.3 生态环境保护三明市具有丰富的森林、湿地和山水资源,有着较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然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需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4. 社会问题分析4.1 教育问题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但三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欠发达。
学校数量不足,教育质量有待提高。
政府需要加大投入,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水平。
4.2 就业问题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三明市的就业压力逐渐增大。
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高,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解决就业问题。
三明林改实施方案

三明林改实施方案三明市林业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三明市位于福建省中西部,是一个山多地少的地区,森林资源丰富。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林业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林业改革实施方案,对于三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设定1. 提高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效率,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2. 加强林业产业的发展,促进林业经济的增长;3.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三、实施方案1.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1)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保护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保护森林资源,严禁乱砍滥伐,加大对非法采伐的打击力度;(2)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提高森林火灾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减少森林火灾对森林资源的破坏;(3)加强森林资源监测和评估工作,建立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及时掌握森林资源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合理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2. 推动林业产业发展(1)加大林业科技创新力度,提高林业生产技术水平,推广先进的林业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林业生产效率;(2)加强林产品加工和销售,发展林业产业链,提高林产品的附加值,拓展林业产业发展空间;(3)加强林业经济合作,引导和支持林业企业开展合作经营,提高林业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3.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推动农林一体化发展,发展林下经济和林下种植,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2)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推动农村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3)加强农村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林业生产和生活设施,提高农村林业生产水平。
四、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林业改革实施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统筹协调;(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各方力量参与林业改革实施;(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林业改革的认识和支持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明旅游景点自驾全

三明旅游景点自驾全
三明市位于福建省中西部,是一个集自然风光、文化遗址、历史古迹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
以下是三明市的一些旅游景点,适合自驾游览:
1. 大观山景区:位于三明市区南部,是一个以山岳风光为主的旅游景点,包括山岳、峡谷、瀑布等自然景观。
2. 温泉度假区:位于三明市区东南部,是一个以温泉泡汤为主的度假区,拥有多个温泉度假村和温泉浴场。
3. 三元古镇:位于三明市区北部,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保留了许多古建筑和传统手工艺,是体验古代文化的好地方。
4. 千年古村:位于三明市区西南部,是一个保存完好的传统古村落,有着独特的民居建筑和深厚的历史文化。
5. 圣山福严禅寺:位于明溪县境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拥有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艺术。
6. 黄岗山风景区:位于将乐县境内,是一个以山岳风光和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区,有着壮丽的山峰、奇特的岩石和丰富的红色历史遗迹。
7. 福建白水洋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尤溪县境内,是一个生态环境优美的自然保护区,有着丰富的鸟类和湿地植物资源。
以上仅是三明市的一部分旅游景点,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地方,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时间进行选择。
请注意,自驾游时要遵守交通规则,确保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三明市位于福建省中西部
前言三明市位于福建省中西部,总土地面积 22928. 8km2。
全市辖有三元区、梅列区、明溪县、清流县、宁化县、永安市、大田县、尤溪县、沙县、将乐县、泰宁县、建宁县等十二个县(市、区) 。
共有 135 个乡镇, 13 个街道办事处, 1731 个行政村。
全市现有人口 268. 13 万人,耕地面积 247. 31 万亩, 2005 年全市生产总值 392. 08 亿元,财政总收入 38. 91 亿元。
三明市地形属山地丘陵地带,具有海洋性季风气候特点,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1500~2100mm,多年平均气温 17. 0~19. 4℃。
境内山峦叠嶂,河网稠密,汇成了沙溪、金溪、尤溪三大主要河流。
由于受地理位置、自然气候及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的影响,易发生洪、涝、旱等严重的自然灾害情况。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水利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关心指导和三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通过社会各界和广
1 / 3
大水利干部职工的长期共同努力,全市兴建了一大批以增强防洪抗灾能力为重点的水利基础设施,形成一定规模的蓄、引、提并举,除害兴利并重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利抗灾防御体系,在抵御洪涝和旱情灾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城乡基本供水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气候原因,旱涝灾害、区域性水资源短缺(工程性缺水) 、水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仍然是影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
十一五规划是落实党中央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我国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入 WTO 过渡期满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十一五期间,随着三明各项建设条件的改善,新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将提升三明在全省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明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水利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水利部新时期治水思路,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六水六千一配置的治水方略,在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政府水资源管理职能上下功夫,保障饮水安全、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水生态环境安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根据省水利厅、市政府办、市发改委关于十一五水利发展规
---------------------------------------------------------------最新资料推荐------------------------------------------------------ 划工作的部署,市水利局依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已有的水利规...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