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新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研究_兼论人民币国际化_百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着重探讨了当前牙买加体系的运行状况及新世纪以来表现出的新特征。研究发现,当前国际货币体系除存在软约束的储备货币增长、货币危机的频繁发生和国际收支调节的低效等问题外,还表现出全球通货膨胀不断、美元悖论、新兴市场崛起、外汇储备分配失衡、美元相对地位下降等新特征。而这些都源于牙买加体系固有的内在缺陷,因此,本文简要勾勒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趋势。最后,本文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和路径选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国际货币体系;牙买加体系;人民币;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F83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

200809-0015-05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新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研究

———兼论人民币国际化

一、前言

国际货币体系就是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支付的需要,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式的总称。国际货币体系具有三方面的内容和功能:一是规定用于国际间结算和支付手段的国际货币或储备资产及其来源、形式、数量和运用范围,以满足世界生产、国际贸易和资本转移的需要。二是规定一国货币同其它货币之间汇率的确定与维持方式,以确保各国间货币的兑换方式与比价关系的合理性。三是规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以纠正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确保世界经济稳定与平衡发展。

国际货币体系一百多年来的演变历史,实质上是国际货币形态和汇率制度的变化过程。国际货币形态更替反映了经济霸权力量转移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汇率制度从固定走向浮动甚至无序,既反映出世界各国对于稳定货币秩序的渴求,也反映出各国特别是大国之间利益矛盾的不可调和性。这样的矛盾还将在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演变中持续下去。目前,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之下,美元持续贬值。而在利益和责任不对等的条件下,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使得其他国家和地区无法控制风险,尤其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着诸如危机转嫁、货币错配、货币政策两难困

境等风险。这引起了更多人对美元地位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变局的思考。考察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进过程,并研究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框架、运行状况,尤其是近年来表现出的新特征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有助于我们在更大的背景下理解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

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牙买加体系1976年的“牙买加协定”和“IMF 章程第二次修正案”宣布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终结,也是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牙买加体系的开端。从国际货币体系的三大支柱看,牙买加体系无本位货币及其适度增长约束,无统一的汇率制度,也无国际收支协调机制,实质是国际放任自由制度,因而被称为“无体系的体系”。

(一运行框架

1.储备货币多元化。牙买加体系下国际货币本位已经与实物价值完全脱钩,多种强势国家的信用货币,如美元、欧元、日元等充当世界货币的角色。它们在世界外汇储备总额中各自所占比例主要由其经济实力和国际商业习惯决定,不同时期会有一些变化。主要表现为美元在储备货币中仍占主导地位但其地位不断削弱,而欧元、日元以及特别提款权(SDRs 等作为储备资产的地位不断提高。需要指出的是,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有所削弱,但仍然是最主要的国际计价单位、支付手段和国际价值储藏手段。

杨小军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上海200439

作者简介:杨小军(1982-,男,安徽当涂人,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

鉴于美元的地位,因此也有人认为牙买加体系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延伸。

2.汇率安排多样化。“牙买加协定”允许成员国自由做出汇率安排,它们既可以继续实行固定汇率制,也可以实行浮动汇率制,还可以实行盯住某一种主要货币或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等。就选择结果看,全球汇率制度呈现出明显的中心——

—外围架构。发行国际通货的少数发达国家位于这一架构的中心,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向外部输出货币,接受来自外部的实体性资源。广大发展中国家位于外围,多采用固定汇率制度,通过持有中心国家的货币满足支付需要,同时向中心输出资源。因此,一些西方学者将这种多元化的汇率安排,称为“无体制的体制”或“混合体制”。

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多渠道。在牙买加体系下,由于实行以浮动汇率制为主体的多元化的汇率制度,更强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协调作用。因此,成员国可以灵活运用汇率机制、利率机制、IMF的短期贷款与干预、国际金融市场及商业银行的融资等多种手段对国际收支进行调节。不过,自牙买加货币体系建立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未对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做出明确的规定,在制度上无任何设计和约束来敦促或帮助逆差国恢复国际收支平衡,完全由逆差国自行调节国际收支的失衡。

(二运行状况

鉴于国际货币制度的三大功能,国际经济学理论认为,评价国际货币制度的效率标准有三个:一是清偿能力,也称国际储备的适度性和稳定性,即能否提供一个有效的结算和融资中介。二是市场信心,表示国际金融市场对汇率稳定性的相信程度,即它能否使交易者避免不必要的风险。三是调节效率,用于衡量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成本大小以及各国调节责任的分布是否公平合理。牙买加体系总体上运转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可以从这三方面进行分析。

1.储备货币的适度性和稳定性。牙买加体系下,由于欧元、日元等强国货币同美元一起共同充当世界货币,国际储备的分散化趋向,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调换储备币种的余地。这固然解决了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但也使得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与否不再仅仅取决于美国的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而且还取决于其它相关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因此,若要保持一个多元化货币体系及世界货币供应量的稳定,大国间应进行货币协调,就世界货币的增长做出规定;在财政政策方面达成概括性

的协同制约协议(McKinnon,1984。而从多年的实践看,当世界经济形势普遍趋好时,各主要储备货币国家尚能做到经济同步发展以及保持经济政策的基本协调;反之,相关各国都会为了维护国家利益而放弃维护国际货币体系稳定的责任。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政府汇率政策的导向,及其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的不佳表现,便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此外,在国际储备以及国际清偿多元化的前提下,由于储备货币国采取浮动汇率,各种经济实体以及各类投资者都愿意并能够储存或持有币值坚挺的储备货币,以便为资本找到一个相对可靠的栖息地,从而避免汇率风险。然而,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追逐强势货币、抛售弱势货币的行为必将加剧汇率的起伏,汇率的大幅度波动转而又促进不同货币之间的币种转换,这必然造成外围国家储备管理的困难。虽然货币当局可以通过储备资产的多样化来减少浮动汇率带来的风险,但在预期汇率变动的情况下,储备货币持有者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或避免可能的风险,就必然会在不同货币之间进行币种转换。这种相互推动的恶性循环,最终会影响储备资产的稳定性。

2.货币危机发生情况。良好的国际货币体系应该提供一种稳定的汇率环境,而牙买加体系下的货币和金融危机依然时有发生。如二十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90年代后期的亚洲金融危机及随后墨西哥、俄罗斯和阿根廷等国出现的金融危机,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十余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

一方面,在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一些国家盲目开放资本账户。由于国内资本的相对短缺和金融管制、利率水平较高,银行、企业便大量借入外资,甚至是短期资本,然后投入房地产、股票市场,引起房地产和股票价格暴涨,形成虚假繁荣。虚假繁荣的结果是严重误导一国的财政货币政策,为货币和金融危机埋下祸根。

另一方面,近年来,全球游资增长迅速,规模日益庞大,流动日益频繁,加剧了危机爆发的规模和频率。过去20年里,全球GDP的平均增长速度是3.58%,全球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是6.58%;而全球国际资本流动增长的速度平均每年是13.67%,全球外汇交易量每天超过两万亿美元左右,其中98.5%是没有任何贸易背景和生产背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