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考作文题目与《钱江晚报》“众议”选题不谋而合
浙江省历年高考作文

浙江省历年高考作文2023年:新课标I卷“故事”试题内容: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年:“创新”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近年来,浙江省着力强化创新驱动,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深入实施“鲲鹏行动”“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人才工程,全省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新时代浙江青年,在各行各业、不同领域开拓创新。
如95后姑娘徐枫灿,在空军航空大学刻苦训练、满分通过考核,成为我国陆军首位初放单飞的女飞行员;90后青年工人杨杰,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成长为“浙江工匠”,获得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团队,35岁以下成员占比近九成,勇闯国内智能超算领域“无人区”,斩获超算应用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戈登贝尔奖……以上材料对你未来发展有什么启示?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2021年:“得”与“失”试题内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2020年:谈谈“人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2022浙江卷高考作文

2022浙江卷高考作文•相关推荐2022浙江卷高考作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浙江卷高考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备注】2022高考作文将于6月7日语文高考考试结束后公布,以下内容为2021高考作文,我们及时更新2022浙江卷高考作文内容!以供大家参考。
【作文题目】浙江卷:得与失的思考(2021年)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范文:每一次得失都是新的起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既然是求索,自然会有得有失。
比如,你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可又怎样?难道接下来的四年里,你就可以“躺平”?大学只该是你人生的一个新起点,继续学海泛舟,继续提升自己的才学,才是你最应有的选择。
可惜有些青年不懂,以为考上了大学就万事大吉,浪费大好时光,好不容易“混”了一个毕业证,却还未毕业就已经失业,“持证失业”岂不悲哉?又或者你投资失败,可那又如何?难道就意味着你的人生从此就“前途无亮”了吗?须知,只要你懂得反省,吸取经验教训,失败就是成功之母。
吃一堑,长一智,咸鱼都能翻身,“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只可惜,有些人轻易就被命运击垮,一次失败就一蹶不振,甚至走上绝路。
能有得,当然是“信可乐也”,是可以歌以咏之的。
暂时的收获是可喜的:它可以帮你积累足够丰富的经验,它可以让你站在更高的平台,它还可以帮你攒下走得更快、更远的资本。
写小说出名了的刘慈欣开始接触影视行业,说相声的郭麒麟也开始拍电影、电视剧,这就是曾经的“得”带来的效应。
所以,珍惜每一次的“得”,珍惜每一次取得的成绩,然后继续奋然前行。
没有人愿意有所“失”,所以每一次的失去总是让人忧伤:忧伤于爱情的离去,忧伤于突然而来的疾病的缠绕,忧伤于昔日风光的不再……人生总是有那么多的不如意,伤心总是难免的。
高考作文浙江卷解析(带范文)

高考作文浙江卷解析(带范文)2021作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依照要求作文。
(60分)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一辈子新起点,你有如何样的体验和摸索?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说明:命题方向浙江思想:国家认同浙江精神:社会责任浙江文化:人文积淀审题限制性1.“作为浙江学子”这是地域限制,又是摸索的动身点——引导学生要站在自身立场,以自省自审的方式来看待这几句话。
专门要提醒户籍在浙江外省学子,也要纳入那个范畴考虑。
2.“站在人一辈子新起点”属于时刻限制。
暗示学生高考终止走向新一征程,确信会有全新的思索。
3.“体验和摸索”则可归属为文体限制。
专门关注两个词语中间的“和”!“体验”当源于考生的生活经历,即在生活中得到的感受领会;“摸索”则是自己基于感性“体验”后的理性思索。
开放性1.“作为浙江学子”中的一员,你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方法感受,写出符合自己特色的作文:发挥自己的文体特长,写自己最有“体验和摸索”的内容。
素材能够自己撷取,内容能够自己剪裁,况且体裁又不受限制,能够说,每个考生都能脱口而出地说出一些东西来。
2.“站在人一辈子新起点”,事实上沿袭了2021年的“门与路”,当学生走完一段路之后,站在了一扇新的门前,现在此刻,内心的兴奋澎湃、万千感叹自是不在话下。
只是,弱水三千,考生只能取一瓢饮——针对某一核心问题开展文章。
3.“体验和摸索”看似记叙和议论,事实上,考生假如注意到两词之间的“和”,那么,他就会综合到两者的有机结合——叙议的有机结合而又以某一表达方式为主。
4.那个材料具有专门强的现实意义,你既能够联系当今,叙写如何落实浙江思想,发扬浙江精神,也能够上联过往,讲述如何样传承浙江文化,甚至将它发扬光大。
浙江卷高考作文2021范文(共11篇)

浙江卷高考作文2021范文篇1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 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浙江卷高考作文2021范文篇223.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1)曾子曰:“__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________________,不亦重乎?”(《论语》)(2)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3)__________________,下有冲波逆流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 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4)春花秋月何时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5)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旅夜书怀》)【答案】 (1). 士不可以不弘毅 (2). 仁以为己任 (3). 羡长江之无穷 (4). 挟飞仙以遨游 (5).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6). 猿猱欲度愁攀援 (7). 往事知多少 (8). 小楼昨夜又东风 (9).星垂平野阔 (10). 月涌大江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弘、羡、挟、遨、猱、攀援、涌。
浙江卷高考作文2021范文篇3就像光影共生,得失同样共存。
往往,我们得到成绩,意味着失去了玩乐的机会,得到名利,就得放弃陪伴的时光。
更无论时光无情,我们得到成长,就要告别童年;走向成熟,只能挥别年少。
人生的单行道上,我们得选择,以何所失,换何所得。
得失的囹圄中,困着很多人。
有人为得一沓纸币,日拼夜拼,忘了背后的亲情;有人为得学术盛名,剽窃钻营,抛弃尊严和道德。
【高考作文.亮点提升(1).标题】立意与观点齐飞才华共文学一色

【高考作文.亮点提升(1).标题】立意与观点齐飞才华共文学一色立意与观点齐飞才华共文学一色——浅谈考场对称性标题的拟写(作者谋生的徽州古城)【解题】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双眸大多能读懂他人的灵魂;标题是作文的眼睛,审读标题基本可知晓文章的主题。
要想让阅卷老师眼里有你,能获得期盼的高分,作文的拟题显得至关重要。
任务驱动型作文、新材料作文,是当今作文考试的重要方向。
在命题上,往往都是“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根据此写一篇文章。
”这样文字,是提醒写作角度的开放性,人生阅历和生活感悟,知识积累和文学才华,决定着考场作文的审题立意的角度和作文呈现的方式。
对称性的作文题为何吸引阅卷者?是对称和谐美,是它的容量内涵,是它的文学生动,是它的情怀激扬,是它的稳重大气。
在此,笔者以近两年高考满分作文中出现的对称性标题,做一些分析和解读。
【考场典例】一、直达观点,凸显立意。
在议论文独步作文考场的当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显得非常重要。
在标题中,直接呈现观点,独到而全面,肯定吸引人。
如:《两代人,一个梦》(2018年全国1卷)《追梦路上,我们同行》(2018年全国1卷)《以劳动之光成国家之荣》(2019年全国1卷)《展劳动风采筑中国梦想》(2019全国1卷)前两个全国1卷的作文标题,18岁的考生写给2035年18岁的青年,文章的标题很是明确的结合当今的中国梦,进行阐述和思考,引发阅读者思考。
每一代中国人,都在追寻着梦想,在追求着美好的生活。
类似的,还有《一路成长,逐梦前行》《为梦前行,自带光芒》。
后三个标题,明确提出“劳动”与个人、国家的关系。
类似的标题还有《奋斗可幸福,实干可兴邦》《怀勤劳之心,做有志青年》《识得劳动苦,方知生活甜》等。
二、巧用名句,生动形象。
作为高中生,都积累了一定的诗歌名句,在高考作文中要懂得选用、仿写和化用,可以给文章增色不少。
在拥有原来诗意的基础上,融入考生的意识和思想,从而令人眼前一亮,心领神会。
202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猜题及范文

202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猜题及范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许多人渴求名声,认为名声代表自己的努力被肯定,获得名声会让人感到幸福。
但也有人在获得名声后,抱怨名声带来了沉重负担,因而感到不幸福。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本作文题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材料、引导语和写作要求。
(一)对材料的理解材料由四句话组成。
第一句话陈述社会上、生活中的一种现象——人们对“名声”渴求。
“名声”,指名誉声望,也指在社会上流传的评价。
现实生活中“名声”很重要,名声代表着一个人在社会上的信誉度和他人的认同度,名声也关系到一个人的生存空间、交际范围和生活质量。
拥有好的名声就会得到人们的敬重,而坏的名声就会使人退避三舍,不愿与之接触。
材料中的“名声”显然指向的是“好名声”。
材料在引出现象之后,紧接着诠释人们渴求名声的原因:“认为名声代表自己的努力被肯定,获得名声会让人感到幸福。
”其中,“获得名声会让人感到幸福”这句话点出了“名声”和“幸福”的关系,这正是我们在写作中要思考、辨析的话题。
而“努力被肯定”是名声让人感到幸福的重要原因。
在写作中,我们除了从“名声代表自己的努力被肯定”这个角度来探讨“名声会让人感到幸福”外,还可以从其它角度切入,如名声可以让自己结交到更多志同道合之人,名声可以让自己接触到更多更广泛的资源,名声可以让自己快速获得他人的认同,名声可以获得更多欣赏的目光增加自信等,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当然,我们在写作中要注意概念的辨析。
首先,材料中的“名声”是指好的、正向的名声,它可以是社会对个人总的评价,也可以是社会对个人某一方面的评价。
材料中的“努力”也是指人们的正当的、有价值的行为表现。
材料中的“幸福”是一种大众普遍认同的感受,即达到某种标准、获得某些东西便可产生的感受,并不单指个体的主观感受。
如,某个人物通过努力有所成就而得到大众的认可,我们就认为这个人会中获得幸福感,而不必去追问他个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高考作文题目与《钱江晚报》“众议”选题不谋而合
新高考新视野
2012-06-08 2236
5cc149a20102dyot
浙江省高考作文题目与《钱江晚报》
“众议”选题不谋而合
2012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在博文上说,她上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是却被全班学生全票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善良、好相处、守信用、好相处等。
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
‛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博文引起了广大网民的热议。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网民乙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
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都应该肯定。
从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得少于800字。
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2年5月18日《钱江晚报》“众议”版“有一说二”栏目——《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http///html/2012-05/18/content_1518059.htm?div=-1
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本期主持董碧辉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这句话,出自台湾女作家刘继荣的一篇博文。
整篇文章的大概意思是,上中学的女儿,学习成绩一直是中等,但是却被全班学生全票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很多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
妈妈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
‛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
其实这是一年多前的一篇博文,这几日却在微博上又火了起来。
孩子愿做普通人,父母该怎么看?
别把路边的孩子硬拉到马路中间
钱报网网友百文不如一剑一个被全班同学全票评选为‚最欣赏的同学‛,学习成绩竟然只是中等,这不能不让我们大跌眼镜。
尽管这个孩子具有乐观助人、守信用、好相处、幽默等优点,可在‚不输在起跑线‛、‚唯分数是
举‛、‚高考指挥棒决定一切‛等观念大行其道的现实社会,大多数家长往往会陷入一个习惯性的思维怪圈儿,就是只有成绩好才是真的好。
在这些家长眼里,学习成绩好了可以一俊遮百丑,学习成绩不好也可以将其他任何优点一笔勾销。
不过,‚不想当英雄‛的孩子并不是孤立的,他们已经受到了同龄人的欣赏,这种情势也迫使我们的家长对这类问题进行重新思考,我们还有必要在孩子的人生问题上越俎代庖吗?为什么不能让孩子自己决定自己的人生走向呢?
钱报网网友野岭跑狼‚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一个孩子能对自己的母亲说出这样一句话,可以肯定是肺腑之言,但这种想法却很难为我们所接受,因为大多数人过去更信奉那句‚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个不想成为英雄的人怎么能算是优秀的人呢?但我们在平时却忽视了这样一个问题,孩子才是自己人生的主人,别人包括父母根本就没有权利为他安排一切。
眼前这个孩子的想法和我们大家不一样,不像我们这么世俗,似乎有点另类。
但其实能真正做一个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又有什么不好呢,那不也同样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吗,我们为什么非要把这个孩子拉到马路中间来呢?是希望这个孩子在马路中间被纷乱的人流车流所淹没吗?所谓‚不输在起跑线‛的说法才是最没道理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生活的,而不是为了‚跑‛的。
‚跑‛只是万千生存状态中的一种,但未必是最好的一种,更不会是唯一的一种。
社会需要普通人
钱报网网友程绍德坊间有句顺口溜‚外国流行艾滋病,中国流行爱子
病‛。
中国人爱子女,除了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之外,更体现在望子成龙上。
不久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社会心态蓝皮书》,指出,望子成龙成为中国人生活首要动力。
作为家长,尤其是一些社会地位不高而又不甘心做普通人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出人头地,给自己‚长脸‛,这种心情可以理解。
但是,人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考虑孩子的实际天赋,一厢情愿地给孩子树理想、定目标,只能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压力,这既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也有可能给子女、家庭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
鲁迅先生曾说过‚孩子长大,尚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
‛老舍先生教育子女的章程中,也赫然立有‚不必非考一百分‛和‚不必非上大学不可‛两条。
的确,精英有精英的价值,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作用,社会需要精英也需要普通人。
顺其自然,每个孩子将来在社会上都会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让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这才是爱子女的表现。
钱报网网友陈爱兵在常人看来,台湾女作家刘继荣的女儿不仅平凡,甚至可以说有些平庸、不思进取。
但就是这么一位小女孩却被全班全票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这促使我们对于弥漫社会的‚成功路径‛进行反思。
在传统的中国式思维中,孩子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考试分数的高低,而成年人的成功则大多与官阶大小、财富多寡相关。
这种成功标准的单一不仅使社会迷失在拜金主义、官本位的泥淖中无法自拔,而且戕害到本应与天真为伴的未成年人世界。
君不见,一句出处未明的‚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多少孩子失去了天
真、输光了人生。
从这个意义上讲,刘继荣女儿的‚成功经验‛,最大的亮点和启发在于,在一个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中,公众对于成功标准的设定理应也实行多元化。
毕竟,谁都无法否认,相比用硫酸泼熊的清华高材生,职校出身的吴菊萍才是‚最美榜样‛。
钱报网网友烟雨一蓑‚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多么真实的内心独白。
而现实生活中的诸多家长面对孩子如此真实的心声,又会作何反应?易中天对当前的家庭教育怪象曾做过一个概括‚望子成龙,望子成材,望子成器。
‘龙’是怪兽,‘材’是木头,‘器’是东西,结果是家长逼着孩子成怪兽、成木头、成东西,就是不要成人。
‛如果孩子对家长说我只想做个普通人,那么家长一定会责骂其没出息。
家长只会把眼睛盯在考试的分数上,一旦落后,就会不顾孩子的感受,利用周末拉着孩子在各色辅导班之间奔忙。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心灵已经麻木、扭曲,最后家长培育出来的,只能是易中天所说的‚怪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