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索洛模型的我国经济增长实证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索洛斯旺增长模型

索洛斯旺增长模型

术进步。
对于生产函数Y=F(K,AL)主要做出了三个假设:社会生产的规模报酬 不变、资本投入的边际收益递减、满足稻田条件。 1.规模报酬不变
对于规模报酬不变假设,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第一层含义是说经济足 够大,使得专业化和社会分工的好处能被经济社会全部得到。第二层含义 是认为除了资本、劳动和知识之外,其他投入要素在生产中相对来讲都不
谢 谢!
• (3)人均产出(Y/L)的增长来源于人均资本存量和技术进步 ,但只有技术进步才能够导致人均产出的永久性增长。
• (4)通过调节储蓄率可以实现人均最优消费和最优资本存量的 “黄金律”增长。
• (5)储蓄率的变化只会暂时性地影响增长率,而不会永久性地 影响;储蓄率的显著变化对平衡增长路径上的产出变化只有较 小的影响,且作用缓慢。
经济中的技术进步可表述为劳动密集型,即生产函数可写为:
Y(t) = F(K(t), A(t层重要含义。
第一,时间因素不是以直接的方式,而是以间接的方式通过资本因素K、劳动因
素L和知识因素A进入生产函数关系之中的。
第二,知识与劳动连带进入生产函数。这种形式的技术进步就是劳动密集型技
劳动和知识的进化,使得有效劳动数量在增长,其增长率为:
d A ( t) L ( t) d t A ( t) L ( t) A ( t) L ( t) A ( t) L ( t) g n
A ( t) L ( t)
A ( t) L ( t) A ( t) L ( t)
2.关于资本K进化的假设
消费者的储蓄率为常数s,国内储蓄S=s ·Y等于国内投资I,这样, 资本存量的变化(即净投资)等于总投资减去折旧:
Kt sYtKt
s:储蓄率(外生);
:折旧率(外生)。

索罗模型

索罗模型

精品 感谢下载载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

一、问题的提出 1.什么因素决定了经济增长? 2.经济增长的一般趋势是什么? 3.为什么国家或地区之间存在着收入差异? 4.穷国能否赶上富国?

二、生产函数 1.投入与产出的函数形式 ))()(),(()(tLtAtKFtY 其中,Y为产量,K为资本,L为劳动力,A为知识或劳动的有效性,t表示时间 注意:AL为有效劳动,此种形式的技术进步为“劳动增进型”或“哈罗德中性” 思考:如果知识进入的形式不是Y=F(K,AL)(哈罗德中性),而是Y=F(AK,L)(索洛中性)或Y=AF(K,L)(希克斯中性),结果会有何不同? [只有劳动增进型技术进步被证明与稳态的存在相一致] 精品 感谢下载载 2.生产函数的特性假设 (1)规模报酬不变: F(cK,cAL)=cF(K,AL),对于c≥0 含义:经济足够大,专业化收益被穷尽;其他投入品(如自然资源)相对不重要

令c=1/AL,则),(1)1,(ALKFALALKF

令有效劳动的人均资本k=K/AL,有效劳动人均产量y=Y/AL,则y=f(k),总产量Y=ALf(k) (2)边际产品递减: f(k)满足f(0)=0,f’(k)>0,f”(k)<0,f’(k)是资本的边际产品 【证明】 Y=ALf(k)两边分别对K、L求导数:

资本的边际产品为:)('1)('kfALkALfKY 有效劳动的边际产品为: )(')(])()[(')()(2kkfkfALKkALfkfALY

(3)稻田条件: )('limkfok,0)('limkfk 精品

感谢下载载 一个满足上述条件假设的新古典生产函数图示 f(k)

k 一个特殊的生产函数:C-D生产函数 )(),(1ALKALKF

,10

kALKALKFkf)()1,()(

思考:试证明C-D生产函数满足3个特性假设。 3.生产投入品的变动 假设时间t是连续的(非离散的) (1)劳动力的增长:ntLdttdLtLtL•)(/]/)([)(/)(

索洛模型检验及在我国的实际应用探讨

索洛模型检验及在我国的实际应用探讨

1 索 洛 模 型 基 本 假 设 检 验
从 长期 经 济 稳 定 来 看 , 个 国 家 的 富 裕 水 平 与 该 国 的 一
列 相 关 性 , 仍 存 在 自相 关 。可 能 是 模 型 设 定 出 现 错 误 , 但 作 出 如 下 假 设 。假 设 一 : 为 柯 布 — — 道 格 拉 斯 生 产 未 考 虑 因

当思考一 国经 济政 策 问 题 时可 以用上 述 理 论来 指 导 , 速 增 长 , 地 产 业 已 成 为 国 民 经 济 的 一 个 新 的 支 柱 性 产 业 。 房 如 果 经 济 是 在 资 本 小 于 黄 金 律 稳 定 状 态 下 运 行 , 据 边 际 住 房 消 费 直 接 挤 压 了个 人 的 其 他 日常 消 费 。 二 是 积 极 的 财 根 产 量 递 减 可 得 , 时 必 定 有 MP 此 K一 6 n g > + 。在 这 种 情 况 政 政 策 。从 19 9 8年 到 2 0 0 4年 7年 间 , 国债 投 资 的 累 积 效 应 下提高投资率有 利于达到 更高 消 费的稳 定状 态 。然而 如果 逐 步 显 现 出 来 , 成 强 烈 的 投 资 惯 性 。 此 外 , 着 城 镇 化 进 形 随 经济 以太多资本运行 , 么 MP 那 K一8 +g 投 资率 就应 该 程 的 加 快 , 市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和 危 旧 房 屋 改 造 投 资 也 大 幅 <n , 城 降低 。要 了解我 国现 阶段资本 存 量是 否合 理最 重要 的是 求 度 增 加 。 三是 重 工 业 加 速 发 展 我 国 正 处 于 工 业 化 进 程 之
差 。用 ei 对 其 进 行 广 义 差 分 法 修 正 后 , 果 不 存 在 序 v ws e 结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萨缪尔森经济增长的“四个轮子”理论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萨缪尔森经济增长的“四个轮子”理论

宏观经济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萨缪尔森经济增长的“四个轮子”理论杨 羚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摘要:很多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增长与四个因素有关: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与技术。

萨缪尔森称之为经济增长的“四个轮子”。

本文从影响经济增长因素的四个方面出发,选取不同的指标进行分析,比较这四个因素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大小程度。

发现人力资源中劳动力素质对经济增长起着主要的作用,自然资源的合理使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紧随其后,资本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对次之,而科学技术、劳动力数量相对于前面三者而言作用相对较弱。

关键词:经济增长模型;四个轮子;劳动力素质;科学技术;资源中图分类号:F0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1-000001-02一、引言经济增长问题一直是国内外经济学者关注的热点。

经济增长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一方面,经济增长关系到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另一方面,经济增长有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本文以中国经济增长为研究对象,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以及它们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程度大小做出计量分析。

在已有的文献中,关于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经济学教授多马(Domar,1946)在《资本增长、经济增长率和就业》中探讨了美国短期经济衰退与投资之间的关系,索洛(1956)对经济总体的增长贡献设定为由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三者组成,并提出了著名的索洛模型。

巴罗和萨拉·伊·马丁(Barro&amp;Sala-I-Martin,1997)认为,对外贸易是促进技术扩散从而是决定经济增长收敛及其速度快慢的主要因素之一。

姜照华(2003)测量了制度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度。

史学家兰德斯(Lands,1998)认为一些价值观,比如说节约、诚实、忍耐、努力工作等文化因素对经济增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提出了经济增长的“四个轮子”理论,认为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取决于四方面的因素: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与技术。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 I l e i s e n , 2 0 0 2 ; M a c K e l l a r , 2 o o 4 ) 。中国的人 口老龄化是否会
如欧洲和 日本等 国家一样对经 济等方 面的增长未起到促 进作用?为此 , 有必要认真研究 中国人 口老龄化对经济发
展的长期影响。

本由人 口转变带来 的“ 人 口红利” 将会削弱甚 至是 消失。
2 0 1 4年 第 2期 《 发晨研究》
人 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
— —
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杜 雨婷 林 永然
[ 内容提要] 第六次全国人 口普查的数据显示, 我国已经完全进入人 口老龄化阶段 , 这一人 口结构的变化
势必对我 国经济发展 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基于 2 0 1 X ) - - -  ̄l 1 年全国3 1 个省的面板数据 , 运用拓展 的索洛模 型以 及在 C —D生产函数与索洛增长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的回归方程, 对我国人 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影响进行实证分
着我国已经完全进入人 口老龄化阶段。众所周知, 欧洲和
产物 , 它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 社会保 障体制、 代际福利
等方面有着重大 的影响。针对老龄化以及 由此产生 的经
济社会问题 的研究已经非常广泛 , 众多学者从不 同的角度
对人口老龄化 和经济发展关 系进行 了研究 , 包 括研 究角 度、 研究方法和研究 内容 , 取得 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 部分学者从人 口转变和人 口红利的角度进行研究 , 着 重分析人 口老龄化造成的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 以此进一步 论证我国经济发展 中比较优势的变化和老龄化对经济增 长的影响。林毅夫、 李永军认为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
我国第六次全国人 口普查的数据显示 , 截止到 2 0 1 0年 l 1 月 1日, 我国大陆人 口6 0岁及以上人 口为 1 . 7 8 亿人 , 占 我国总人 口的 l 3 . 2 6 %, 6 5 岁及以上人 口为 1 . 1 9 亿人 , 占总 人 口的 8 . 8 7 %。与前五次人 口普查不 同的是 “ 六普” 标志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动态相关性实证研究——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动态相关性实证研究——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右 边 的变 量 相 关 。无 约 束 条 件 V R模 型 等 A 式 的 右 边 仅 仅 有 内 生 变量 的 滞后 期 ,不 存 在 同期 相 关 性 问题 ,因此 可 用普 通 最 小 二
乘 法 ( S) 广 义 最 /  ̄ 法 ( S) OL 或 J-乘 \ GL 得
4)1( 2 ( ) 、中南财 12
金 全 、刘 志 刚 ( 0 5 ) 我 国 从 1 9 — 20 对 0 9
上 ,本文采用了 M2 。原 因是 :首先 ,M2
是 广 义 货 币 ,构 成 了货 币 总 量 ,货 币总 量 又构成了总需求 , 需求又与总产出对应。 总
二阶单整序列 ,即都是 I 2) ( ,满足协 整分 析的条件 ,可 以进行协 整分析来 判断两变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动态相关性实证研究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理论中国经济增长率中国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增长数据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模 型 。V R ( 模 型 的数 学 表 达 式 是 : A P)
I Yt ① Y_1+ + ① Y +Hx+ E ( =1 = l _ tp f ,
表1 中可 以看 出 , 在5 %的置信水平 , 两个
变 量 在 原 水 平 下 都 是 非平 稳 的 ,而在 二阶 差 分 后 都 是 平 稳 的 说 明这 两个 变量 都 是
文 献 回 顾
货 币 供应 量 与 经 济 增 长 之 间 的 关 系 一 直 是 经 济 学 界 争 论 的 热 点 。 在 理 论 研 究 上 ,主 要 有 两 种 观 点 :货 币 中性 与 货 币 非 中性 。在 我 国 货 币供 应 量 和 经 济 增 长 的 实 证 研 究 中 ,同 样 存 在 着 争 议 。郭 明星 、刘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理论概述-最新年文档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理论概述-最新年文档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理论概述-最新年文档索洛经济增长模型理论概述一、模型的推导1.假设条件资本边际产品递减;规模报酬不变;劳动力参与率不变;忽略政府作用;封闭经济;家庭收入储蓄比例S,消费比例1-S;固定的人口增长率n;外生中性技术进步。

2.生产函数的推导1928年,美国经济学教授道格拉斯与数学家柯布提出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简称CD模型),其基本形式为Y=At?KαLβ,其中α、β分别代表资本弹性和劳动弹性,At表示第t年的技术水平,这个参数在短期内是个常量。

1957年,索洛将技术进步引入生产函数,提出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函数Y=A(t)?F(K,L),具体形式为:Y=A0eλt?Kα?Lβ,其中A0为基期的科技水平,λ为科技进步系数或技术进步率,α、β为资本弹性和劳动弹性。

对上述方程取对数再对时间t求导,得:1/Y?dY/dt=λ+α/K?dK/dt+β/L?dL/dt。

由于实际经济活动及统计数据的非连续性,所以用差分替代微分,且dt=1,得:ΔY/Y=λ+α?ΔK/K+β?ΔL/L (1)令y=ΔY/Y,k=ΔK/K,l=ΔL/L,即得索洛增长速度方程:y=λ+αk+βl (2)从上式可以看出,索洛模型中认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技术进步率、资本以及劳动。

通过测算出α和β的值,可以得出这三者对经济的贡献程度。

3.增长模型的推导在上文中,技术进步率可以用ΔA/A来表示,则方程(1)可以写为:ΔY/Y=ΔA/A+α?ΔK/K+β?ΔL/L (3)在模型推导过程中,暂定ΔA/A=0。

根据规模报酬不变,当ΔL/L=1,ΔK/K=1时,ΔY/Y=1,即α+β=1。

因此,公式(3)可写为:ΔY/Y=ΔA/A+α?ΔK/K+(1-α)?ΔL/L (4)定义y=Y/L,又Δy/y=ΔY/Y-ΔL/L,Δk/k=ΔK/K-ΔL/L 对公式(4)进行移项,得出ΔY/Y-ΔL/L=α?(ΔK/K-ΔL/L),最终得出:Δy/y=α?Δk/k。

索罗模型

索罗模型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一、问题的提出1.什么因素决定了经济增长2.经济增长的一般趋势是什么3.为什么国家或地区之间存在着收入差异4.穷国能否赶上富国二、生产函数1.投入与产出的函数形式AttKtFYL()))(),(()(t其中,Y为产量,K为资本,L为劳动力,A为知识或劳动的有效性,t表示时间注意:AL为有效劳动,此种形式的技术进步为“劳动增进型”或“哈罗德中性”思考:如果知识进入的形式不是Y=F(K,AL)(哈罗德中性),而是Y=F(AK,L)(索洛中性)或Y=AF(K,L)(希克斯中性),结果会有何不同[只有劳动增进型技术进步被证明与稳态的存在相一致]2.生产函数的特性假设(1)规模报酬不变: F(cK,cAL)=cF(K,AL),对于c ≥0含义:经济足够大,专业化收益被穷尽;其他投入品(如自然资源)相对不重要令c=1/AL,则),(1)1,(AL K F ALAL K F =令有效劳动的人均资本k=K/AL ,有效劳动人均产量y=Y/AL ,则y=f(k),总产量Y=ALf(k)(2)边际产品递减:f(k)满足f(0)=0,f’(k)>0,f”(k)<0,f’(k)是资本的边际产品 【证明】Y=ALf(k)两边分别对K 、L 求导数:资本的边际产品为:)('1)('k f ALk ALf K Y ==∂∂有效劳动的边际产品为:)(')(])()[(')()(2k kf k f AL Kk ALf k f AL Y -=-+=∂∂ (3)稻田条件:∞=→)('lim k f o k ,0)('lim =∞→k f k一个满足上述条件假设的新古典生产函数图示f(k)k一个特殊的生产函数:C-D 生产函数)(),(1AL K AL K F αα-=,10<<αααk ALKAL K F k f ===)()1,()( 思考:试证明C-D 生产函数满足3个特性假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C格式. 基于索洛模型的我国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迅速,研究我国经济增长的源泉就显得格外重要。基于索洛模型利用新古典增长理论对我国1982-2009年的数据进行收集,实证分析了资本,劳动,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关键词:经济增长;索洛模型;贡献率;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的的话题一直以来都是众多学者热议的对象,学者们可以从多个视角来对经济增长研究,比如从外贸角度,消费角度,投资角度,人力资本角度等等来探究经济增长的来源。而本文主要是从新古典增长理论的索洛模型出发研究经济增长的来源,利用计量经济学分析了资本,劳动,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少学者也从对此进行了实证分析,俞林(2011)利用索洛模型选取1978-2009年数据建立了我国经济增长的生产函数模型,得到技术进步、资金投入、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得出技术进步是我国经济保持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源泉。鑫(2008)基于索罗模型,收集了1988-2005年省的数据,根据索罗模型,对影响省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表明,制约省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是国外投资,劳动和资本在现实中不能完全相互替换。立杰、于海滨、喜波(2007)利用索洛模型选取1978-2004年数据,实证研究了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说明资金投入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占据主要地位,其次是技术进步,劳动投入相对较小。本文主要不同 DOC格式.

于以往学者的地方在于在计量经济学模型中加进了技术数据,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指代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源泉进行分析,探究资本、劳动、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后得出结论。 1 经济增长的概述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较早的文献中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实现的增长。总产出通常用国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对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度量,通常用经济增长率来表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要素供给的增加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要素供给投入的增加包括资本和劳动供给的增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则包括要素组织和要素配置效率的改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规模经济、制度和技术创新等。但是资源配置的改善、制度创新和规模经济只能看作是集约式经济增长的过渡性因素,唯有技术进步能持续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2 对经济增长的来源分析 在这里,我们使用生产函数来研究经济增长的来源。生产函数提供了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数量联系,作为一种简化,我们假定劳动(l)和资本(k)是仅有的重要投入,则:假定规模报酬不变,要素市场完全竞争的基础上,总量生产函数为:yaf(k,l)。 从上面这个公式我们得出:总产出的增长率来源于三个部分,劳 DOC格式.

动投入的增长率,资本投入的增长率以及技术进步率。 3 有关索洛模型的介绍 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罗伯特·索洛为代表学者的研究创造了新古典增长理论,此理论将注意力集中于资本积累以及它与储蓄决策等的联系方面;将经济的长期增加归结于技术进步,更中性的说应该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1)新古典增长理论从一个简单的假定开始,假定没有技术进步。这意味着经济达到了一个长期的产出水平与资本水平,这被称为稳态均衡,基本方程为: 由此得出结论:稳态增长率不受储蓄率的影响至于人口增长率n有关。 特别指出一点:各国在某一阶段若不处在稳态均衡状态,会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自动回到稳态;但是各国所处的稳态水平水平,因为具有不同的储蓄率和人口增长率,所以各国具有不同的人均收入。 (2)在考虑技术进步的情况下,1957年,索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如下改进的c-d生产函数模型:ya(t)kαlβ(1)(假设a(t)a0eλt,其中y、k、l分别表示产出、资金投入量和劳动力的投入量,t变量代表时间,α,β分别代表资金的产出弹性系数和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且α+β值可以大于1、小于1、等于1,即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或规模报酬不变。) 对(1)进行类似上文中的推导可得: DOC格式.

4 利用索洛模型对我国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 本文选用1980年-2008年我国的相关数据,有全国社会总产值y,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k,就业人数n,并且在此基础上引入技术进步t作为变量。利用eviews5.0软件,建立如下方程:从而分析研究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分析我国经济增长的源泉和阻力。 1980年-2008年全国生产函数模型样本数据 注: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这些数据中,总产出以国生产总值gdp(亿元)来反映;劳动要素l的投入以就业总人数(万人)来反映;物质资本投入k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来反映;技术进步t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亿元)来反映。其中,α、β、θ分别表示物质资本、劳动、技术进步的弹性。 对参数进行估计中,首先,在对模型检验和分析之前,分别对全国的生产产值y(亿元),物质资本k(亿元),劳动要素l(万人)以及技术进步t(亿元)求对数。以lny代表全国的gdp,以lnk代表全国的物质资本,lnl代表全国的劳动要素,lnt代表技术进步。 利用eviews5.0软件对所收集的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进行相应的变量代换后得到最终的回归结果为: ln(gdp) 0.681861 ln(l) +0.256874ln(k)+0.220448 ln(t)- 1.560052。 DOC格式.

(4.638701) (5.653791) (4.779144) (-1.087582) r2 0.997908 f 3975.242 d.w.0.544178 上式中,变量lnk,lnl,lnt检验在显著水平1%下均通过,可决系数为0.997908,拟合优度较高。 用软件计算出y0.6,k0.,l0.1;分别表示我国国总产值、资金投入和劳动力投入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9.5576598826%,21.285423523%,2.2259239291%。 资金投入的贡献率为:eka k /y*100%57.2072238%; 劳动投入的贡献率为:elβl/y*100%15.8801499%; 技术进步的贡献率为:e (y-a k-βl)/y*100%26.9126263%; 由上可知资金的投入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最大,为57.2072238%。 下面对1985-2008年的数据再度回归: 最后得出如下结果: ln(gdp) 0.611362 ln(l) +0.220980ln(k)+0.268805 ln(t)- 0.708301 (3.841243) (4.173833) (4.700088) (-0.447938) r2 0.996595 f 1951.286 d.w. 0.556085

上式中,变量lnk,lnl,lnt 检验在显著水平1%下均通过,可决系数为0.996595,拟合优度高。 用软件计算出y0.,k0.,l0.9;分别表示我国1985-2008年国总产值、资金投入和劳动力投入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 DOC格式.

9.295884436%,20.839537057%,1.9881109099%。 资金投入的贡献率为:eka k /y*100%49.5393518%; 劳动投入的贡献率为:elβl /y*100%13.0751998%; 技术进步的贡献率为:eλ(y-a k-β l)/y*100%37.854484%; 由上可知:资金的投入对我国经济的贡献最大,为49.5393518%;但是和1980-2008年的资金贡献率57.2072238%相比,资金的影响降低了,这说明随着年份的推移资金对经济的影响逐步减弱。而劳动投入的贡献率为13.0751998%,与1980-2008年的劳动影响率15.8801499%相比,劳动的影响同样减弱了;而技术的影响增加了,1985-2008年技术的贡献率为37.854484%,而1980-2008年的技术贡献率26.9126263%,这说明随着年份的推移,技术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 根据模型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模型的拟合优度之高表明,经济增长的来源基本是来自资本,劳动两要素的投入和技术进步,而文章先前的简化以资本和劳动代替所有的要素,是有依据的。当然在某些特定的时间和场合下,资本与劳动以外的投入可能会起很大的作用,比如自然资源,人力资本,但是资本与劳动在某些围可以囊括这些要素,所以劳动和资本再加上技术进步对基本上可以解释经济增长的所有来源。 (2)基于1980-2008年的数据模型的结果表明,资本的投入较于劳动的投入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由此得出,资本投入占据重要地位,它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 DOC格式.

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对资本的利用没有到达到一个完全游刃有余的阶段,仍属于发展阶段,因此我国应在以后的发展中,加强对资本的运用,做到对资本运筹帷幄,提升资本在我国的影响力,更好的促进经济发展。与此同时,我国还是个人口大国,存在劳动力相对过剩,并且存在大量的农民工劳动生产率不高的情况,由 此导致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大,然而这也从侧面也反映了我国已不是当初的农业国,不是单靠劳动力发达的落后国家。所以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应将提高的劳动生产率放在第一位,注重对农民工的培训,以提高劳动投入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 (3)基于1980-2008年的数据模型的结果与基于1985-2008年的数据模型的结果相比较可看出:技术进步在后者的贡献率明显大于前者,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进步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说明在未来的发展术进步的重要性将会进一步增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充分说明技术进步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将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对于今后的发展,更要关注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对先进的技术,先进的文化要给予更大的关注,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在发展中的作用,在保证高质量的资本投入和高生产率的劳动投入的前提下,大力提倡技术进步的重要性。 5 结论 增长理论的目的是解释经济长期增长。索洛模型说明了经济的这种长期增长归因于技术进步,但是未能解释决定技术进步的经济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