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产阶级发展史(社会主义)

合集下载

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概述

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概述

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概述内容提要:在人类刚刚跨人21 世纪之际,世界局势千变万化,动荡不安。

正确回顾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展望新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对于我们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进一步增强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从19 世纪40 年代(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已有一个半世纪了,回顾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大体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胜利到多国实践,从低谷中重新奋起再次显示出强大的活力这样四个发展时期。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繁荣发展现状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1)经济条件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生产和市场的相互需求下,18世纪欧洲掀起了近代第一次科技革命。

以蒸汽动力为标志的科技革命带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

"欧洲主要国家的产业革命不仅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而且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1]。

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诞生提供了社会经济条件。

(2)社会阶级基础资产阶级越是发展,无产阶级的队伍就越是从其他阶级中得到补充。

小工业家、小商人、小食利者、手工业者和农民,纷纷降落到无产阶级的队伍中来。

19世纪30~40年代在英、法、德等国,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先后发展成声势浩大的政治运动。

"这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起义无产阶级显示了自己的伟大实力,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要求。

它表明工人阶级已经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昂首阔步的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开辟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新纪元"。

[2](3)、理论前提“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科学的材料和论据。

产生于17世纪下半叶而完成于19世纪初叶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为剩余价值学说的产生提供了有益材料。

19世纪三大空想家的思想则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来源。

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

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
劳工阶级反抗资本家阶级剥削与 压迫的工人运动,
思想启蒙运动
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莫尔与 《乌托邦》
康帕内拉与 《太阳城》
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摩莱里与《自然法典 》
马布利与《福克翁谈 道德与政治的关系》
19世纪初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空想社会主义者依靠谁来实现理想社会? 为什么找不到正确的途径呢?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苏联国旗
苏联国徽
苏联,1922年底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阿塞拜 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四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组成苏维埃社会 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以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 达维亚等加入。苏联共由十五个加盟共和国组成。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苏联剧变和解体
“八月政变”使叶利钦 成为俄罗斯的最高领导 人。
苏联剧变和解体
1991.12月,明斯克协定: 俄、乌、白,宣布成立“独 立国家联合体”; 1991年12月21日,11个共 和国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首 都阿拉木图发表《阿拉木图 宣言》,宣布苏联不复存在 。
东欧剧变中的主要国家:
①波兰 ②民主德国 ③罗马尼亚 ④匈牙利 ⑤捷克斯洛伐克 ⑥保加利亚 ⑦阿尔巴尼亚 ⑧南斯拉夫
推倒柏林墙 德国签订统一条约
苏东剧变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西方欧美 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剧变最先在波兰出现,后来扩展 到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前 华沙条约组织国家。这个事件以苏联解体告终,一般被认为 标志着冷战的结束。苏东剧变的实质是东欧各国的政治体制 和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东欧八国: 亚、罗马尼亚、波兰、捷克斯洛
伐克、匈牙利、民主德国

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姓名于霞学号工作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化工学院邮政编码730070甘肃兰州姓名于霞学号西北师范大学化工学院邮政编码730070摘要:社会主义革命亦称“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劳动人民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

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最彻底的革命。

它与过去的一切革命根本不同,不是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而是要彻底消灭一切剥削制度。

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前,社会主义革命的中心任务是通革命斗争彻底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要镇压阶级敌人的反抗,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消灭剥削阶级及其政治思想影响,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彻底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存在的条件,最后实现共产主义。

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

关键词:革命;阶级;制度;政权1、前言社会主义革命亦称“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劳动人民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

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最彻底的革命。

它与过去的一切革命根本不同,不是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而是要彻底消灭一切剥削制度。

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前,社会主义革命的中心任务是通革命斗争彻底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要镇压阶级敌人的反抗,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消灭剥削阶级及其政治思想影响,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彻底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存在的条件,最后实现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代表人物:摩莱里(1720-1780)
马布利(1709-1785) 巴贝夫(1760-1797)
(三)、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法 国 资 本 主 义 制 度 的 确 立
英 国 工 业 革 命 的 发 展
圣西门(法)
傅立叶(法) 欧 文(英)
3.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1) 圣西门(1760-1825)的“实业制度” 他认为,实业制度是使所有人享受最大自由和福利、 保证社会得到最大安宁的制度。
社会主义是科学理论、现实运动和社会 制度的统一体。社会主义即科学社会主 义,亦即共产主义,都是无产阶级的革 命理论。
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 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 飞跃 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 跃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及历史 地位
(一)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1.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此时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往往披上宗教 神学的外衣,采取虚幻的文学游记形式 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表现出“共产主 义思想的微光”。
2.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这一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是不再使用乌托邦的梦 幻般的文学描写形式,开始从理论上论证社会主义的原则, 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终于发展为“直接共产主义的理论”。
一是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已消 失,脑体劳动对立消失。 二是劳动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成为 生活的第一需要。 三是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 力也极大地增长起来。
四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第二节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通过无产阶 级革命实现的。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 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 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这是因为: 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 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 第二,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 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第三,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 的运动。 第四,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国际视野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国际视野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国际视野社会主义是一种以共同财产制、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体所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自19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无产阶级的觉醒,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系列社会主义运动,这些运动标志着社会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与发展。

本文将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国际视野进行探讨。

一、19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19世纪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无产阶级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阶级地位,并开始奋起抵抗资产阶级的剥削。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共产党宣言》的出版,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和无产阶级运动的发展。

各国的工人运动兴起,组织形成了社会主义政党和工会,并在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知识分子的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反抗资本主义的斗争。

二、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20世纪是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国家的崛起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标志。

苏联的十月革命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榜样和支持。

此后,社会主义革命在一些国家如中国、古巴、越南等也取得了胜利,社会主义运动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态势。

三、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国际视野社会主义发展史不仅仅是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还是一个国际关系和国际对抗的历史。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进行了长期的竞争和对抗。

冷战时期,世界分为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两大阵营,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进行了政治、经济以及军事等各个领域的斗争。

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和矛盾,尤其是在意识形态方面。

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国际形势的变化,社会主义运动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的社会主义运动需要更加注重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

同时,社会主义国家也需要适应和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坚持自身特色和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发展史课程资料

社会主义发展史课程资料

社会主义发展史课程资料社会主义发展史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主要研究社会主义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

本文将从社会主义的起源、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以及社会主义的现实挑战等几个方面来探讨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相关资料。

社会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的欧洲。

当时,工业革命的兴起使得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严重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对立。

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认为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化,才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目标。

这一理论奠定了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

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与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初,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成功夺取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苏联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社会主义国家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包括中国、古巴、朝鲜等国家相继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不断探索着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是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社会主义思想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影响。

马克思主义成为了世界上许多国家无产阶级解放的旗帜,各国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政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开展了坚决的斗争。

此外,社会主义思想还通过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社会主义国际等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

然而,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现实的挑战。

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

其中包括经济建设与改革的难题、政治体制与人权的平衡、社会公平与个人发展的矛盾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政党保持与时俱进的思维,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一门广泛而深入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主义的起源、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以及社会主义的现实挑战等方面。

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点,为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社会主义发展历程ppt课件

社会主义发展历程ppt课件

数过万的共产党有36个,执政的共产党
有5个(中国、越南、老挝、朝鲜、古
巴),参政的共产党有17个。
31
西方国家的共产党
近些年来,共产党的情况在一些发
4
1、空想社会主义
三个阶段
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18世纪,空想平均社会主义
19世纪初,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5
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莫尔与《乌托邦》
康帕内拉与《太阳城》 6
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摩莱里与《自然法典》
马布利与《福克翁谈 道德与政治的关系》
7
19世纪初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事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影响: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存在了40多年的两极格局最终结束。世 界政治格局趋于多极化 。
29
1、21世纪社会主义阵营的现状
21世纪,社会主义阵营仅存5个国家 欧洲:无 亚洲:中国、老挝、越南、朝鲜 美洲:古巴
30
2 、21世纪社会主义政党的现状
力量依然雄厚的共产党
事件:1917年11月7日,列宁和布尔什维 克党领导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群众,通 过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建立了苏维埃俄国,史称“十月革命”。
16
※“十月革命”的意义
1、“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上的新纪元, 苏维埃俄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理论付诸于 实践,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从而完成了社会主 义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飞跃。
12
1、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建 立
暴力革命——最基本的形式 无产阶级革命
和平过渡——可能的形式
13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起源与背景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起源与背景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起源与背景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理念,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

它的起源和背景深受历史、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起源与背景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和阐述。

一、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起源社会主义的发展起源于对人类社会历史演进规律的认知和对旧有社会制度的批判。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政治和经济理念的集合体,从根本上追溯到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时期。

1. 工业革命和社会主义的崛起工业革命的兴起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工厂制生产的兴起导致了无产阶级的形成,劳动者面临着剥削和贫困的压迫,社会贫富分化日益加剧。

早期的社会主义思想家如圣西门、傅立叶等开始倡导工人阶级的解放和平等。

2.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逐渐得以建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着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里程碑。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撰写的《共产党宣言》(1848年)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和灾难,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

3. 巴黎公社的诞生巴黎公社的兴起是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大事件。

1871年,巴黎爆发了一场无产阶级起义,工人们组成了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试图建立起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

虽然这次起义没有成功,但它在社会主义思想和实践上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背景社会主义的背景包括资本主义的崛起、工人运动的兴起以及帝国主义的发展等多个层面。

1. 资本主义的崛起资本主义的崛起是社会主义发展的背景之一。

资本主义代替了封建主义,通过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运作,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加剧了阶级的矛盾和社会的不平等。

2. 工人运动的兴起工人运动的兴起也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工人阶级在工作条件恶劣、报酬低下的情况下,开始组织起来,争取自己的权益和尊严。

工会运动、罢工和示威活动等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力量。

3. 帝国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发展也为社会主义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巴黎公社运动:
1871年3月,资产阶级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起义者很快占领了全城,选举产生了巴黎公社。为保卫公社,5月21日至28日,公社战士同攻入巴黎城内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数以万计的公社战士牺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五月流血周”。标志着巴黎公社运动失败。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1966年,文化大革命是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被反革命集团(江青、林彪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遭受到破坏,人民生活基本上没有提高。
【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
随着二战结束,社会主义国家超出一国范围,世界上许多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由一战后的一国,发展到二战后的多国。20世纪50年代,形成了地跨欧亚12国的社会主义阵营。〖包括中国〗
【挫折发展】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以至破裂。苏联和东欧改革受挫。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6、古巴:1959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引发美苏争霸的“古巴导弹危机”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
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影响。
【认识】
1、世界上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历史从来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是这样,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也是这样,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出现曲折是正常的。
2、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而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中国已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道路。
【由空想到科学】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创立了科学理论,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由理想变成现实】
1871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并没有在马克思主义的直接指导下,但是在它的影响下的一次无产阶级的运动)1917年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
无产阶级发展史(社会主义)
1、马克思主义诞生: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内容:它分析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
《国际歌》:巴黎公社失败后不久,公社的领导人之一欧仁·鲍狄埃创作了《国际歌》的歌词。1888年狄盖特谱曲后,《国际歌》在全世界广泛传唱。
3、俄国十月革命(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1)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标志】:
1917年11月;彼得格勒;领导人:列宁;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结果:取得了胜利,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苏维埃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毛泽东:“十月革命一
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4)苏联:
斯大林:领导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反法西斯战争)。
(2)巩固政权措施:
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权;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1918年3月迁都到莫斯科;1918-1920年,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经过三年的国内战争,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3)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训】
要结合国情搞好改革,坚持走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要警惕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独立。
赫鲁晓夫:二战后美苏争霸时期苏联领导人,与美国总统肯尼迪较量。1962年导致出现“古巴导弹危机”
戈尔巴乔夫:美苏争霸时期苏联领导人,使美苏关系渐趋缓和。1991年底苏联解体。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1949、10、1开国大典(国庆节)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挫折: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内乱:文化大革命有中国特色: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941、10“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42-1943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苏德战场、二战的转折点;1945年参加雅尔塔会议、1945、4、26柏林战役使二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美苏争霸(冷战):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抗衡。1955年华约组织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改造的内容:个体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改造的方式:农业、手工业建立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是公私合营
改造的目的:实现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改造的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失误:1958年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左”倾错误在全国各地泛滥开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