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农业产业规划

农业产业规划

农业产业规划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农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此次发展的重点是制定一份农业产业规划,以促进业界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国家经济实力和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办法就是制定一个农业产业规划。

农业产业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业技术发展、农业政策和制度发展、农业生产技术改进、农业生产组织改进、农业营养调理和用药改进、农业贸易体系改进、农业财务管理制度发展以及农业经济效益的有效管理。

第一,通过技术进步,加强农业技术的研究,提高农业产品的质量,增加农业供给,实现规模化种植等。

其中,以精准农业为抓手,开展科技改革,把传统农业发展到现代农业,以提高农业技术水平。

另外,就是加强农资和机器设备及园艺材料等农业生产要素的开发利用,从而推动农业生产及其服务业的规模化发展,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提高农业产值。

第二,加强农业政策和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加大投入,为发展农业提供更多的支持。

政策上要坚持依法行政,落实农业政策,如农业保险、种植技术改进、农业合作社改革、农业专业化种植等。

另外,要加强农业财务管理制度,加大投入,增加农业支出,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第三,需要加强农业生产技术改进,借助科学技术及信息化,建立新型农业经营管理模式,结合本地实际拓展科技创新,满足社会经济需求。

因此,要积极推动农业技术改革,把农业生产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四,需要加强农业生产组织改进,完善农业生产组织制度,从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两个方面,着力改善农业生产组织的质量和效益。

主要方面包括:加强农业合作社的建设,完善农业合作社的管理体制;加强农业团体组织建设,完善农民组织管理体制;改善农业供应链管理模式,完善农机用品、兽药、施肥、种子等农业产业化供应链;加强农业服务面向社会的能力建设,建立农业及其服务业的公共服务平台等。

第五,需要加强农业营养调理和用药改进,主要方面如下:加强农业劳动力的营养调理;科学合理使用肥料,提高农作物的营养质量;合理使用药物和化肥,改善农作物的质量;合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制药工艺和药物分析手段,加强动植物药制造加工技术;科学发展农业用药管理,提高农药使用的效率和安全性,减少药剂残留;建立有效的害虫防制技术,改进农业植物保护技术;开展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减少农药残留;开展农业植物保护技术,实现农作物的健康发展等。

农业规划的农村一二三产业布局

农业规划的农村一二三产业布局

农业规划的农村一二三产业布局农村一二三产业布局是指在农业规划中,合理安排农村的第一、二、三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

农村一二三产业布局的合理规划对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进行农村一二三产业布局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应该根据当地农村资源禀赋和优势产业进行布局,充分发挥土地、水资源等农村特色资源的优势。

同时,需考虑农村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合理划分农村的功能区和发展区,使不同地区的产业能够互补协调发展。

其次,应该注重农村一二三产业的产业链衔接和产业的升级转型。

一产业即农业作为农村的基础产业,应该注重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推动农业的绿色有机化。

二产业即农村的加工制造业,应该注重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加强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协同发展。

三产业即农村的服务业,应该注重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服务业,提高农村居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最后,农村产业布局的规划需注重兼顾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民的生计安排。

合理调整农村的土地利用结构,确保农田的保有量和农用地的质量,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农民提供良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在实施农村一二三产业布局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帮助,通过产业扶持政策和金融支持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经济的发展。

政府应该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如道路、桥梁、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加强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的投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水平。

此外,还需要注重农村一二三产业布局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衔接。

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是必然趋势,农村一二三产业布局需要与城市规划相衔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可以通过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吸引城市人才和企业投资,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农业规划的农村一二三产业布局是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目标通过合理规划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实现农产品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与升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影响力。

原则1. 分区布局: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优势农产品区域,形成专业化生产和产业集群。

2. 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各地的特色资源,促进资源的共享与整合,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3. 产业协同:在区域内建立健全产业链条,促进农业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4. 市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合理调整农产品区域布局,精准匹配需要。

布局规划根据以上原则,提出以下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方案:1. 东北优势农产品区域:主要以黑龙江、吉林、辽宁为主,以大豆、玉米、水果等特色农产品为主要产业。

2. 华北优势农产品区域:主要以河北、山西、山东等地为主,以小麦、玉米、苹果等特色农产品为主要产业。

3. 华中优势农产品区域:主要以湖南、湖北、江西等地为主,以水稻、油菜、柑橘等特色农产品为主要产业。

4. 华南优势农产品区域:主要以广东、福建、海南等地为主,以稻米、水果、茶叶等特色农产品为主要产业。

5. 西南优势农产品区域:主要以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为主,以茶叶、烤烟、花卉等特色农产品为主要产业。

6. 西北优势农产品区域:主要以陕西、甘肃、新疆等地为主,以玉米、小麦、苹果等特色农产品为主要产业。

实施措施1. 完善农业支撑政策,提供资金扶持和技术支持,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进入优势农产品区域。

2.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打造知名品牌,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3. 加强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渠道建设,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市场覆盖率。

4.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5. 加强农产品安全监管,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农业产业园规划方案

农业产业园规划方案

农业产业园规划方案第1篇农业产业园规划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园作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载体,日益受到国家及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为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农民增收,特制定本农业产业园规划方案。

二、规划目标1.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2.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技术水平;3. 建立完善的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4.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农民增收;5. 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三、规划原则1. 合法合规:确保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政策法规要求;2. 突出特色: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产业;3. 创新驱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技术水平;4. 环保优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5. 利益共享: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

四、规划内容1. 产业布局(1)主导产业:根据地区资源优势,确定主导产业,如粮食、蔬菜、果品、畜牧、水产等;(2)辅助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休闲农业等产业,完善农业产业链;(3)产业园区布局:根据产业特点,合理规划产业园区布局,实现产业集聚发展。

2. 技术创新与推广(1)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引进、研发和推广农业新技术;(2)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3)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管理水平。

3. 基础设施建设(1)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灌溉条件;(2)完善道路交通设施,保障农产品运输畅通;(3)加强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降低农产品损耗。

4. 生态环境保护(1)实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2)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3)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5. 农民增收与利益共享(1)引导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园建设,提高农民收入;(2)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农民合理收益;(3)加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农村耕地保护与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农村耕地保护与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农村耕地保护与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农村耕地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减少的问题。

然而,农村耕地保护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农村耕地保护与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农村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农村耕地是农民的生命线,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农村耕地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农村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

粮食是国家的战略物资,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的首要任务。

而农村耕地的保护直接关系到粮食生产能力的稳定和增长。

其次,农村耕地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基础。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产业的兴盛,而农业产业的兴盛离不开耕地的保护。

农村耕地的保护不仅关系到农民的生计,也关系到乡村经济的繁荣。

再次,农村耕地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耕地的保护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紧密相连,只有保护好农村耕地,才能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村耕地保护面临的挑战然而,农村耕地保护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城市化进程加速导致农村耕地的减少。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量的农村耕地被用于建设工业园区、住宅区等,导致农村耕地的减少。

其次,农村耕地的质量下降。

由于长期的过度耕作和不合理的施肥,农村耕地的质量逐渐下降,土壤肥力降低,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再次,农村耕地的利益诱惑。

一些地方政府和农民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盲目扩大非农建设用地,导致农村耕地的流失。

三、农村耕地保护与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的整合为了解决农村耕地保护面临的挑战,必须将农村耕地保护与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进行整合。

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耕地保护规划。

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农村耕地的利用方式和区域布局,合理划定农村耕地保护红线,确保农村耕地的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

其次,要加大农村耕地保护的力度。

加强对违法占用农村耕地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惩处违法占用农村耕地的行为,确保农村耕地的保护得到有效执行。

再次,要加强农村耕地的管理和利用。

农村产业发展规划10篇完美版

农村产业发展规划10篇完美版

《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农村产业发展规划(一):一、xx村基本状况我村耕地面积2600亩,其中苹果种植1800亩,人均1.3亩,苹果平均每亩收入5100元,当地苹果已成为广大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辖4个村民小组,312户,1105人。

利用水资源充足,加快发展养殖业,目前各类养殖户200户,规模养殖户5个,猪羊存栏1800多头、养鸡3500只,利用丰富有机肥源,建成沼气池300口,初步构成果、畜、沼良好生态园生产模式。

现有果业专业合作社1个,果农协会1个,从事果业技术推广的持证农民技术员25名,果品销售经纪人26人,年销果品2000吨以上。

广大果农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很高,果园管理技术规范,村两委会一班人用心探索,思路明确,为一村一品苹果产业发展带给了坚实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主导产业发展现状我村围绕苹果产业发展,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注册成立了岭前镇种家福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完善了内部分配、民主管理等制度,建立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果农专业合作社在苗木带给、病虫防治、果品销售、信息服务等方面为果农带给产前、产中和产后全程服务,深受果农欢迎。

目前,电脑购置及互联网宽带接入工作正在用心的筹备和协调之中,即将实现及时发布果业产销信息,在生产、销售关键时期,及时带给技术咨询和供求信息服务,为果品生产带给强有力的保障。

充分发挥果农协会作用,扩展带动全镇果业发展,同时用心加快中早熟新品种更新换代,尽超多地增加果农收入,使我村苹果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近年来,我村依托苹果优生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坚持以苹果产业作为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优势产业来抓;以推广四项关键技术为重点,强化果园管理,狠抓结构调整,建全服务体系,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以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壮大产业为指导,按照增优生、稳适生、减次生的原则,坚持超多发展早熟,适度发展中、晚熟,增加晚熟的思路,努力加快苹果产业的开发步伐,使我村果业区域布局得到了优化,品种结构得到了调整,初步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500亩。

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

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

产业 发展的 内外 部 境 ,得I f I“ 十■ l 『 i ”时期址离 特 色农业现代化 补 扳 、分 础
人有 r 1 『 为的 匝嘤战略机遇期 的综 合判断
第二章 为总体要求 。明确 产 发腱的指 导心 、发展原 i J ! l J 和发腱 H标 指 导心想 足 :深 人吸 H I - - 1 ; I 』 . J 落实党 的 ‘ 八大 、 f ‘ 八届 l { 1 、p U f 、 丘中伞会 币 l 】 宙委 ) L i f t ¨‘ 7 欠个 = 会 精神 ,以 J 近 总 { S 号察 南晕 要 } J l = 精f l } { 为指 ,牢同树0 和认 落 “ 创新 、
“ 十三五”产业 展规训
着 力推进重 点产业发 展的若 干意见 》部 署 ,加快推进生猪 、牛羊 、蔬菜 、中药材 、茶
叶 、仡卉 、核桃 、水果 、咖啡和 食用菌 f ‘ 大重点产业 发展 ,高原特色现代农业 产业推
第一章 为发展 环境 。从基础 条什 、机遄挑战 个 力 ‘ 而综合分析 高原特 色现代农 、 I
协蒯 、绿 、 放、 。 ”五大发 腱 念 ,以推进 、 【 供 给f { J ! 『 j 结构 改 卜 线 ,以

排 部 一 署 为 , 广 泛 《 云 宣 南 传 农 省 , 委 I k 省 》 月 政 刊 府 专 的 门 方 开 针 辟 政 高 策 原 和 特 决 色 策 现 部 代 署 农 , 业 统 重 筹 点 全 产 省 业 高 推 原 进 专 鬯 栏 代 , 农 逐 期 瞪 报 道 各 特 色 产 业 蕞 榫 的 具 斓 体 自 规 划 霍 及 各 地 在 良 癔 产 镧 蹰
《 芸
进组 编 制的 《 柯肯I 原特 色现代 农 、 l l ,“卜

农业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课件PPT

农业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课件PPT

式,降低融资成本。同时,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
03
整合社会资源力量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乡村振兴事业,引导企业加大投资力度,支持农村教
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同时,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
,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02 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
主导产业选择与培育
01
02
03
确定主导产业
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农业生产效率相对较低,存在资源浪费和环境污 染等问题。
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多元化需求难以满足
相比城市,农村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且农村市场需求日益多元化,对 优质、特色、绿色农产品需求不断增长。
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城乡之间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农业农村产业发展乡 村振兴战略规划
汇报人:XXX
2024-03-27
目录
CONTENTS
• 战略规划背景与意义 • 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 • 基础设施建设与改善 • 人才培养与引进策略 • 金融服务创新与支持政策 • 组织实施与监测评估机制
01 战略规划背景与意义
农业农村现状分析
农业基础地位稳固,但生产效率有待提高
新和成果转化。
推广新型业态
积极推广互联网+农业Hale Waihona Puke 智能农 业、休闲农业等新型业态,为产
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培育创新主体
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培育一 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和科技型 中小企业,增强产业创新活力。
03 基础设施建设与改善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规划
灌溉系统建设与升级
规划新建、扩建和改造灌溉设 施,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和保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庙安乡特 色 农 业 产 业




二○一四年三月五日
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
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庙安乡特
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一、规划的背景
宣汉县庙安乡地处位于宣汉西南部,是达州市高效农业基
地、达州市30强进步乡之一,也全县产业结构调整示范乡,距达
州市21公里、宣汉县城23公里,交通便捷。目前,全乡通车里
程达90余公里,有4条出境公路,即庙磐路、庙东路、庙洋路、
庙天路。2014年完成了对庙磐路的拓宽,正在进行其它三条路的
拓宽;对全乡实现了100%的村、100%的社通水泥路。庙安乡乡域
区位优势明显,平均海拔700米,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适宜
种植水果。
二、农业产业概况
庙安乡辖1个农村社区,5个行政村,总人口约7000人,是典型
的山区农业乡。近年来,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庙安乡
党委、政府的具体操作下,宣汉县庙安乡不断探索经济发展道
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重抓了西瓜、脆红李、梨等特色产业,
特别是2011年以来,脆红李产业在全乡得以突破性发展,已成为
全乡的特色支柱产业,2013年,全乡脆红李销售收入突破300万
元,创历史新高。2014年全乡脆红李扩种3000亩,15万株,连
片种植猕猴桃500亩,为做大做强水果产业,组建成立了庙安乡
水果专业合作社,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的作用,在
庙安水果专业合作社的努力下,庙安水果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
册,并正在进行有机食品认证,成为展示庙安的平台与名片。与
此同时,庙安乡的发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认可,给庙安乡带
来了水保工程项目,依托产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通过招商等
办法建乡村酒店、露营地、绿林居拟把庙安乡打造成为“春观
花、夏品瓜、秋摘果、冬赏雪”和“山乡李海、瓜甜心醉”的
“巴山特色花果山、乡村旅游体验区”。
三、规划目标
加大特色农业产业建设项目的推介、宣传,发挥特色农业产
业龙头项目的幅射、示范作用,进一步转变农户的经营理念,丰
富庙安特色产业种类,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实现农
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规划的期限、范围和建设内容
规划期限:2014年至2017年。
规划范围:庙安乡1个农村社区,5个行政村。
建设内容:
1、特色种植业。扩种脆红李2000亩,,种植黄瓜2000亩,
种植西红柿3000亩,优质小麦育种4000亩,种植脱毒马铃薯、
红薯2000亩,大路蔬菜2000亩。
2、经济林。规划种植107杨树3000亩,种植花卉、苗木
1000亩。
3、中药材。规划种植金银花1000亩,种植牛蒡1200亩,种
植菊苣1000亩。
4、高产粮。种植高产小麦、玉米55000亩。
5、养殖业。建设连片经营养殖小区1-3处。
六、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
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以农民
增收、农业增效、产业发展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特色农
业基地为基础,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以项目为载体,
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逐步建立起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体系。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进创新一切有利于发展思维
体制和机制,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特色农业,走循环、高效、可
持续的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生态高效的原则。依托苑庄的生态优势,重点发展
经济效益高、环境污染少的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
展。
2、坚持市场取向的原则。充分考虑市场因素,瞄准现实和
潜在两种需求,立足多样化、优质化,重点发展市场占有率高、
市场前景广阔的特色优势农产品。
3、坚持特色竞争的原则。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快农业
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深度挖掘地方特色农产品,突出重点,优
中选优,走特色化、差异化竞争之路,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优
势农业。
4、坚持科技创新的原则。在汲取继承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应
用现代科学技术设备,现代的市场营销管理进行创新和发展,转
变农业增长方式,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优势农
产品内在品质,提高特色农业产品的优势和经济效益。
5、坚持统筹发展的原则。把特色农业发展纳入全镇国民经
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全面提高整个区域发展的协调程度,坚持
规划目标的适当超前性,规划措施的可操作性,加大对各类资源
要素的整合力度,实现优化配置。
6、坚持体制机制创新的原则。不断完善农村经营制度,消
除影响和束缚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积极探索促进农业增
效、产品增值、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增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活
力。
(三)发展目标
按照以长养短、以长促短的发展目标,以短期产业发展为重
点,以长期产业发展为目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加快产
业转型,促使全镇农村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
七、总体布局
根据庙安乡的气候、土质、地理特征、农业生产条件等,对
全镇特色农业产业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特色
农业产业带。
(一)特色经济林产业带。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
发展特色经济林种植带。
1、规划发展107杨树种植3000亩,主要分布在毕村、演
马、尹村、田村等村。
2、规划发展花卉、苗木种植1000亩,在大秦村、白西、小
秦村、前苑村实施。
(二)特色种植业产业带。通过区域化布局,调整优化结
构,以庙安乡前小秦2000亩蔬菜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以辣椒、
黄瓜、西红柿、脱毒马铃薯、红薯等特色种植业为重点的绿色、
无公害、高效农业,建设绿色、高效农业示范带,使特色农产品
全部达到无公害生产标准。
1、全镇规划辣椒种植2000亩,在小秦村、官庄村实施。
2、规划黄瓜种植2000亩,分布在前小秦村、官庄、王庄
村。
3、规划西红柿种植3000亩,2012年起每年种植1000亩,
分布在前小秦、后小秦、王庄村。
4、规划优质小麦育种4000亩,在王庄村、中演马实施。
5、规划脱毒马铃薯种植2000亩,2012-2015年实施,主要
分布在朱村、周村、后小秦村、官庄村、大秦村。
6、绿色大路蔬菜2000亩,主要在演马村实施。
(三)中药材种植加工业产业带。
1、规划菊苣种植1000亩,每年种植200亩,在中演马实
施。
2、规划金银花种植1000亩,2012-2016年在后小秦村实
施。
3、规划牛蒡种植1200亩,2013-2016年实施,分布在郑楼
村、大秦村 。
(四)养殖业小区产业带
依托畜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强化品种改良,扩大规模养
殖,加强饲养技术培训,积极扶持种养大户,进一步壮大地方农
户养殖规模,提高养殖质量,进一步推动我镇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主要在镇西南部高村附近建立集中的畜牧养殖小区。
八、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镇党委、政府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实行“统一协
调,分工负责”制。加强组织协调,定期检查和评审考核规划实
施情况。做好宣传工作,积极引导全社会主动参与规划实施。
(二)努力增加农业投入。大力引导社会投资,充分发挥市
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适当运用经济的、政策的手段,积极
吸收社会资本参与我镇特色农业产业建设,推动我镇特色农业产
业健康发展。
(三)优化农业发展环境。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
充分发挥政府在特色农业产业建设中的能动作用,为特色农业产
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四)狠抓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抓好辣椒、黄瓜、西红柿等
特色产业建设项目,以无公害蔬菜种植为龙头,积极推进公司加
农户的生产模式,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五)大力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在坚持土地承包期长
期不变的前提下,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农户
土地承包权入股等办法,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积极推进农
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六)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中介组织。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
的基础上,鼓励农民自愿依法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
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以资金、技术、实物等入股,依法兴办
各类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帮助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按照法
律、行政法规成立各种行业协会。
(七)完善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扩大龙头企业的科技带动
作用,通过 “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组织+农户”、“企业+
协会+基地”模式,积极扶持宣汉县新丰苑蔬菜有限公司、宣汉县
圣苑蔬菜种植合作社、苑丰蔬菜种植合作社,发展庙安乡中药材
种植加工协会,在规模生产中提高科学种殖水平,推动现代化农
业建设。提供高效设施农业建设全套服务体系,建设产品产—加
—销产业化服务体系,确保高效设施农业产业化进程。
(八)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推进产业经营,选择组织形式和
利益机制,都要充分尊重农民和企业的意愿和经营决策权。引导
企业和农民增强法制观念和契约意识,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办
事,规范和保障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
庙安乡特色农业种植规划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