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连接器产品标准
MTP光纤连接器

MTP光纤连接器的概念MTP光纤连接器是指MPO连接器与光纤光缆加工后可生产出各种形式的光纤跳线。
MPO跳线可以有2~12芯设计,最多可以是24芯,目前使用最多的是12芯的MPO连接器。
MPO连接器的紧凑设计,使MPO跳线芯数多,体积小。
MTP光纤连接器被广泛应用于在布线过程中需要高密度集成光纤线路环境中、FTTX及40/100GSFP、SFP+等收发模块或设备内外部的连接应用。
MTP光纤连接器的发展背景为了满足高速大容量光通信系统的高密度和高效率的光缆衔接需求,MTP光纤连接器被研发出来出现在市场上。
作为一种新技术,MPO光纤系统的高端拾取密度能够增加光纤的数目和光纤衔接器的应用,不再仅仅12芯或24芯,也许是72芯。
MTP / MPO 高密度布线系统是将高密度光纤跳线与工厂的带状光缆,在现场完成端接、测试和装备,即插即用,赞同迅速配置,是用户数据中心在陆续增加高容量接线的背景下,满够数据中心需求的理想处理方案。
它具有安装简单、施工速度快、设计紧凑、精度高、即插即用等特色。
MTP光纤连接器的常见类型MTP光纤连接器按应用分为MPO主干光纤跳线和MPO分支光纤跳线。
MPO主干光纤跳线作为MTP/MPO模块的永久性连接,它们可以灵活地改变在光纤面板的连接形式。
MPO分支光纤跳线提供一个过渡,在多光纤跳线到单根光纤跳线或双工连接器之间。
这些光纤跳线为需要100G模块,包括CFP 、CFP2和CFP4系列的所有的网络和设备,提供各种应用。
MTP光纤连接器按连接类型分为转接型与非转接型,转接MTP光纤连接器的种类繁多,有带状MTP光纤连接器、束状MTP光纤连接器,通过分支器(圆形或方形)扇出的MTP光纤连接器,一般可以转接出2~24芯0.9或2.0光缆分支,连接头类型由客户指定,推荐选用亚太品牌的多接口:FC、LC、SC以及ST等类型,各种形式的MTP光纤连接器产品,皆符合Telcordia-GR-326、IEC标准及Rohs要求。
光纤通信标准

标题:光纤通信标准及其应用引言:光纤通信作为一种高速、大容量、抗干扰性强的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保证光纤通信系统的互通性和稳定性,制定了一系列的光纤通信标准。
本文将介绍光纤通信标准的定义、分类、应用以及标准化组织等方面的内容。
一、光纤通信标准的概念光纤通信标准是对光纤通信系统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和规范进行明确和统一的文件或指南。
它们旨在确保不同厂商生产的设备和系统能够互操作,并提供一致的通信质量和性能。
二、光纤通信标准的分类1. 物理层标准:物理层标准主要关注光纤通信系统中的传输介质、连接器、接口等硬件设备的规范。
例如,光纤接口标准(如FC、SC、LC等)、光纤连接器标准(如ST、MPO等)等。
2. 链路层标准:链路层标准主要涉及数据传输的控制和管理。
它规定了数据的格式、帧结构、错误检测与纠正等内容。
常见的链路层标准有以太网(Ethernet)、光纤通道(Fibre Channel)等。
3. 网络层标准:网络层标准主要关注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和路由。
它定义了数据在不同网络之间的传递方式、寻址机制、路由协议等。
典型的网络层标准包括Internet协议(IP)、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等。
4. 应用层标准:应用层标准规定了光纤通信系统中各种应用的通信协议和接口规范。
例如,多媒体传输标准(如H.323、RTSP 等)、网络安全标准(如SSL/TLS)等。
三、光纤通信标准的应用1. 通信设备互操作性:光纤通信标准为不同厂商生产的设备提供了一致的技术规范,确保了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使得用户可以选择符合标准的设备组建自己的通信系统。
2. 系统性能保证:光纤通信标准规定了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确保了系统具备良好的通信质量和性能。
例如,光纤传输距离、信号损耗、误码率等参数都有相应的标准要求。
3. 网络安全保障:光纤通信标准中的网络安全相关标准对数据的加密、认证和防护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提供了一定的保障措施,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光纤技术要求及指标

十、中国移动光跳纤主要技术要求和指标点对点应答附件1:光跳纤主要技术要求和指标目录1. 概述2. 光纤连接器性能3. 尾纤及软光纤跳纤性能4. 铠装跳纤5. 外观6. 材料7. 使用环境条件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1 概述1.1 本文件为中国移动光跳纤的主要技术要求和指标..应答:满足1.2投标方对本招标文件的每一条款必须逐条作出明确的答复;并写出具体技术数据和指标;否则视该条回答无效..应答:满足1.3 本文件的解释权属于招标方..应答:满足2 光纤连接器性能2.1 光纤连接器型号主要有:C/PC型UPC型、SC/PC型UPC型、LC型;具体连接器型号及尾纤长度将根据工程需要确定..应答:满足;光纤连接器型号有:C/PC型UPC型、SC/PC型UPC型、LC型2.2 光纤连接器光学性能要求应符合表2.2-1的要求..应答:满足2.3 光纤连接器端面几何尺寸应符合表2.2-2的要求..应答:满足2.4 对于尾纤;应通过与其它尾纤熔接;并与适配器组成光纤连接器;其性能应能符合表1D 点抗拉试验除外及表2中的技术要求..应答:满足;尾纤通过与其它尾纤熔接;并与适配器组成光纤连接器;其性能符合表1D点抗拉试验除外及表2中的技术要求2.5 光纤连接器重复使用的稳定性的要求:要求连续插拔10次后插入衰耗指标应具有一致性..应答:满足;连续插拔10次后插入衰耗指标一致2.6 光纤连接器寿命:插拔1000次仍能满足表3.3-1的性能要求..应答:满足;插拔1000次仍能满足表3.3-1的性能要求3 尾纤及软光纤跳纤性能3.1 尾纤及软光纤外径尾纤护套外径:标称值为2.0mm单芯、3.0mm单芯;最大值偏差不超过标称值的10%..软光纤的护套外径:①标称值2.0mm;最大值2.2mm②标称值3.0mm;最大值3.3mm..应答:满足;尾纤护套外径和软光纤的护套外径标称值为2.0mm单芯、3.0mm单芯;最大值偏差不超过标称值的10%3.2 尾纤及软光纤的2m截止波长λc≤1250nmG.652光纤、λc≤1470nmG.655光纤应答:满足3.3、尾纤及软光纤机械性能:带SC、FC连接器的尾纤及软光纤机械性能应满足下表要求..表3.3-1 连接器的尾纤及软光纤机械性能参数性能指标环境条件振动△IL〈0.2dB 3个平面;6小时;10-55Hz曲绕△IL〈0.2dB 2磅压力下100次扭转△IL〈0.2dB 2磅;0.5扭转;9次张力纵向△IL〈0.2dB 0度时15磅;90度时7.5磅碰撞力△IL〈0.2dB 从1米高处下落8次注:△IL表示附加插入损耗..应答:满足4 铠装跳纤铠装跳纤由光纤; Kevlar纤维;不锈钢金属软管; 不锈钢金属编织丝与阻燃PVC护套披覆构成..4.1 铠装跳纤主缆结构:铠装跳线采用金属铠装结构对光纤进行保护; 结构构成为下图中的一种;投标方应明确本次投标的铠装跳纤为何种类型..光纤接头光纤Kevlar纤维金属软管金属编织网PVC护套图4.1-1 结构类型2:铠装跳纤应答:满足;铠装跳纤为结构类型2光纤接头光纤金属软管Kevlar纤维金属编织网PVC护套4.2 铠装跳纤的技术要求4.2.1 铠装跳纤的光连接器性能应符合3.1项的要求..应答:满足4.2.2 铠装跳纤的光纤性能应符合3.2项的要求..应答:满足4.2.3 铠装跳纤的光缆特性除与光纤相同外;还应符合下列条件:(1)衰减:≤0.4dB/km单模1310nm;≤0.4dB/km单模1550nm;应答:满足;衰减:≤0.4dB/km单模1310nm;≤0.4dB/km单模1550nm(2)外径不圆度:≤10%应答:满足;外径不圆度:≤10%(3)护套厚度:≥0.4mm应答:满足;护套厚度:≥0.4mm(4)最小弯曲半径:30mm应答:满足;最小弯曲半径:30mm(5)光缆允许承受的拉伸力:≥200N应答:满足;光缆允许承受的拉伸力:≥200N(6)光缆允许承受的压扁力:≥3000N/100mm应答:满足;允许承受的压扁力:≥3000N/100mm(7)光缆阻燃性应能通过成束燃烧试验;光缆燃烧时释出的烟雾应使透光率不小于50%;产生的气体的PH值应不小于4.0;电导率应不大于10μS/mm应答:满足;光缆燃烧时释出的烟雾应使透光率不小于50%;产生的气体的PH值应不小于4.0;电导率应不大于10μS/mm(8)温度特性:-40℃~+80℃时;光缆附加衰减≤0.30dB/km多模;≤0.10dB/km单模..应答:满足;-40℃~+80℃时;光缆附加衰减≤0.30dB/km多模;≤0.10dB/km单模4.2.4铠装跳纤披覆材质:PVC;光缆护套的表面应圆整光滑;其断面上应无目力可见的裂纹、气泡和砂眼等缺陷..应答:满足;PVC;光缆护套的表面圆整光滑;无其断面上无目力可见的裂纹、气泡和砂眼等缺陷4.2.5 投标方应提供各种芯数铠装光缆护套外径..应答:满足4.3 铠装跳纤其他物理性能4.3.1 光缆采用不锈钢铠装软管保护;确保光纤免受损伤;光缆柔软度高;应答:满足;光缆采用不锈钢铠装软管保护4.3.2 光缆内含芳纶增强纤维;增加强度;应易于施工和接续;应答:满足;光缆内含芳纶增强纤维4.3.3 具备可抵抗不当的扭转损坏;具高抗拉、高抗压、防鼠咬;应答:满足5 外观5.1 外观必须平滑、洁净、无油污及毛刺;无伤痕和裂纹;一致性好;各零部件组合平整;插头与适配器的插入和拔出需平顺、轻松..应答:满足5.2 单模软跳线及尾纤护套颜色为黄色;多模软跳线及尾纤护套颜色为橙色..应答:满足;单模软跳线及尾纤护套颜色为黄色;多模软跳线及尾纤护套颜色为橙色5.3 对于铠装跳纤;投标方应明确铠装跳纤PVC外护套的颜色..应答:满足;确铠装跳纤PVC外护套的颜色为蓝色6 材料6.1、连接器所采用的材料及光纤光缆必须保证无老化现象;阻燃;并符合环保要求..能经受所需的试验条件;制作连接器所使用的粘结材料对连接器结构无不良影响;其物理、化学及光学特性与光纤匹配..应答:满足6.2、投标方应提供本次投标的FC/PC型光纤连接器、SC/PC型光纤连接器和LC光纤连接器所采用的材质类型..应答:满足;FC/PC型光纤连接器为金属套圈、SC/PC型光纤连接器为塑质套圈;LC光纤连接器为塑质插头6.3、光纤连接器的燃烧性能应能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试验样品没有起燃;(2)试验样品离火后持续有焰燃烧时间不超过10s;并且火焰或从试验样品上掉落的燃烧或灼热颗粒未使燃烧蔓延到放在试验样品下面的底层..应答:满足7 使用环境条件工作温度:-40℃~+80℃;相对湿度:5%~90%..应答:满足;工作温度:-40℃~+80℃;相对湿度:5%~90%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8.1 标志:连接器应表明连接器类型、商标或生产厂家的标记..跳纤应有标识;表明产品的型号、长度、商标、生产单位、出厂日期..产品包装盒上应标有产品型号、生产批次、生产日期、厂商名称..应答:满足;产品包装盒上标有产品型号、生产批次、生产日期、厂商名称8.2包装:产品应包装好;跳纤连接器的插头应用保护帽盖好;盘卷好;盘卷直径应不小于尾部光缆直径的25倍..应答:满足;8.3 运输:产品运输时;需用木箱或纸箱做外包装;在箱上注明不能大力抛甩、碰、压;应有防雨标志;以免损坏产品..应答:满足;外包装箱上注明不能大力抛甩、碰、压;有防雨标志8.4 贮存:跳纤应存放在干燥的仓库中;其周围不应有腐蚀性气体存在;贮存温度应在其工作温度范围内..应答:满足。
光纤光缆标准精选(最新)

光纤光缆标准精选(最新)G7424.1《GB/T7424.1-2003 光缆第1部分:总规范》G7424.2《GB/T 7424.2-2008 光缆总规范 第2部分:光缆基本试验方法》G7424.3《GB/T7424.3-2003 光缆第3部分:分规范-室外光缆》G7424.4《GB/T7424.4-2003 光缆第4部分:分规范-光纤复合架空地线》G7424.5《GB/T 7424.5-2012 光缆 第5部分:分规范 用于气吹安装的微型光缆和光纤单元》G9771.1《GB/T 9771.1-2008 通信用单模光纤 第1部分: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G9771.2《GB/T 9771.2-2008 通信用单模光纤 第2部分:截止波长位移单模光纤特性》G9771.3《GB/T 9771.3-2008 通信用单模光纤 第3部分:波长段扩展的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G9771.4《GB/T 9771.4-2008 通信用单模光纤 第4部分: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G9771.5《GB/T 9771.5-2008 通信用单模光纤 第5部分: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G9771.6《GB/T 9771.6-2008 通信用单模光纤 第6部分:宽波长段光传输用非零色散单模光纤特性》G9771.7《GB/T 9771.7-2012 通信用单模光纤 第7部分:接入网用弯曲损耗不敏感单模光纤特性》G12357.1《GB/T12357.1-2004 通信用多模光纤:A1类多模光纤特性》G12357.2《GB/T12357.2-2004 通信用多模光纤:A2类多模光纤特性》G12357.3《GB/T12357.3-2004 通信用多模光纤:A3类多模光纤特性》G12357.4《GB/T12357.4-2004 通信用多模光纤:A1类多模光纤特性》G12507.1《GB/T12507.1-2000 光纤光缆连接器:总规范》G12507.2《GB/T12507.2-2000 光纤光缆连接器:F-SMA型连接器分规范》G13993.2《GB/T13993.2-2002 通信光缆系列:核心网用室外光缆》G13993.3《GB/T13993.3-2001 通信光缆系列:综合布线用室内光缆》G13993.4《GB/T13993.4-2002 通信光缆系列:接入网用室外光缆》G13265.1《GB/T13265.1-1997 纤维光学隔离器:总规范》G13265.2《GB/T13265.2-1997 纤维光学隔离器:空白详细规范》G13993.1《GB/T13993.1-2004 通信光缆系列第1部分:总则》G13993.2《GB/T13993.2-2002 通信光缆系列:核心网用室外光缆》G13993.3《GB/T13993.3-2001 通信光缆系列:综合布线用室内光缆》G13993.4《GB/T13993.4-2002 通信光缆系列:接入网用室外光缆》G13997《GB/T13997-1999 光缆数字线路系统光端机技术要求》G15941《GB/T 15941-2008 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进网要求》G15972.1《GB/T15972.1-1998 光纤总规范:总则》G15972.2《GB/T15972.2-1998 光纤总规范:尺寸参数试验方法》G15972.3《GB/T15972.3-1998 光纤总规范:机械性能试验方法》G15972.4《GB/T15972.4-1998 光纤总规范: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试验方法》 G15972.5《GB/T15972.5-1998 光纤总规范:环境性能试验方法》G15972.10《GB/T 15972.10-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总则》G15972.20《GB/T 15972.20-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尺寸参数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光纤几何参数》G15972.21《GB/T 15972.21-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尺寸参数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涂覆层几何参数》G15972.22《GB/T 15972.22-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尺寸参数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长度》G15972.30《GB/T 15972.30-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机械性能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光纤筛选试验》G15972.31《GB/T 15972.31-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机械性能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抗张强度》G15972.32《GB/T 15972.32-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机械性能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涂覆层可剥性》G15972.33《GB/T 15972.33-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机械性能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应力腐蚀敏感性参数》G15972.34《GB/T 15972.34-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机械性能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光纤翘曲》G15972.40《GB/T 15972.40-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衰减》G15972.41《GB/T 15972.41-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带宽》G15972.42《GB/T 15972.42-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波长色散》G15972.43《GB/T 15972.43-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数值孔径》G15972.44《GB/T 15972.44-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截止波长》G15972.45《GB/T 15972.45-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模场直径》G15972.46《GB/T 15972.46-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透光率变化》G15972.47《GB/T 15972.47-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宏弯损耗》G15972.49《GB/T 15972.49-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微分模时延》G15972.50《GB/T 15972.50-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环境性能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恒定湿热》G15972.51《GB/T 15972.51-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环境性能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干热》G15972.52《GB/T 15972.52-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环境性能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温度循环》G15972.53《GB/T 15972.53-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环境性能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浸水》G15972.54《GB/T 15972.54-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环境性能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伽玛辐照》G16529《GB/T16529-1996 光纤光缆接头:构件和配件》G16529.2《GB/T16529.2-1996 光纤光缆接头:光纤光缆接头盒和集纤盘》G16529.3《GB/T16529.3-1996 光纤光缆接头:光纤光缆熔接式接头》G16529.4《GB/T16529.4-1996 光纤光缆接头:光纤光缆机械式接头》G16530《GB/T16530-1996 单模纤维光学器件:回波损耗偏振依赖性测量方法》 G16531《GB/T16531-1996 半柔软同轴电缆组件分规范》G16814《GB/T 16814-2008 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测试方法》G16849《GB/T 16849-2008 光纤放大器总规范》G16850.1《GB/T16850.1-1997 光纤放大器:增益参数的试验方法》G16850.2《GB/T16850.2-1997 光纤放大器:功率参数的试验方法》G16850.3《GB/T16850.3-1997 光纤放大器:噪声参数的试验方法》G16850.4《GB/T 16850.4-2006 光纤放大器试验方法基本规范:模拟参数-增益斜率的试验方法》G16850.5《GB/T16850.5-2001 光纤放大器:反射参数的试验方法》G16850.6《GB/T16850.6-2001 光纤放大器:泵浦泄露参数的试验方法》G16850.7《GB/T16850.7-2001 光纤放大器:带外插入损耗的试验方法》G17570《GB/T17570-1998 光纤溶接机通用规范》G18308.1《GB/T18308.1-2001 纤维光学转接器:总规范》G18309.1《GB/T18309.1-2001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总则》 G18310.1《GB/T18310.1-2002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试验-振动(正弦)》G18310.2《GB/T18310.2-2001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配接耐久性》G18310.3《GB/T18310.3-2001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静态剪切力》G18310.4《GB/T18310.4-2001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光纤/光缆保持力》G18310.5《GB/T18310.5-2002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试验-扭转/扭绞》G18310.6《GB/T18310.6-2001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锁紧机构抗拉强度》G18310.7《GB/T18310.7-2002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试验-弯矩》G18310.8《GB/T18310.8-2003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试验-碰撞》G18310.9《GB/T18310.9-2003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试验-冲击》G18310.10《GB/T18310.10-2003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试验-抗挤压》G18310.11《GB/T18310.11-2003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试验-轴向挤压》G18310.12《GB/T18310.12-2002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试验-撞击》最大输入功率》G18311.16《GB/T 18311.16-2007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球面抛光套管端面半径》G18310.17《GB/T18310.17-2003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试验-低温》G18310.18《GB/T18310.18-2001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干热-高温耐久性》G18310.19《GB/T18310.19-2002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试验-恒定湿热》G18310.21《GB/T18310.21-2002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G18310.22《GB/T18310.22-2003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试验-温度变化》G18310.26《GB/T18310.26-2003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试验-盐雾》G18310.42《GB/T18310.42-2003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试验-连接器的静态端部负荷》G18310.48《GB/T 18310.48-2007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试验 温度湿度循环》G18311.34《GB/T18311.34-2003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随机配接连接器的衰减》G18310.39《GB/T18310.39-2001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对外磁场敏感性》G18310.45《GB/T18310.45-2003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试验-浸水耐久性》G18311.1《GB/T18311.1-2003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测量程序:外观检查》G18311.3《GB/T18311.3-2001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衰减和回波损耗(多路)》G18311.4《GB/T18311.4-2003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衰减》 G18311.5《GB/T18311.5-2003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衰减对波长的依赖性》G18311.6《GB/T18311.6-2001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回波损耗》G18311.20《GB/T 18311.20-2007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分路器件的方向性》G18311.26《GB/T 18311.26-2007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角偏差的测量》G18311.28《GB/T 18311.28-2007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检查和测量 瞬间损耗》G18311.30《GB/T 18311.30-2007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抛光角度和光纤位置》G18311.31《GB/T 18311.31-2007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光源耦合功率比测量》程序:检查》G18478《GB/T18478-2001 纤维光学环行器》G18480《GB/T18480-2001 海底光缆规范》G18898.1《GB/T18898.1-2002 掺铒光纤放大器C波段掺铒光纤放大器》G18898.2《GB/T 18898.2-2008 掺铒光纤放大器 L波段掺铒光纤放大器》G18899《GB/T18899-2002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G18900《GB/T18900-2002 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的试验方法》G20184《GB/T 20184-2006 喇曼光纤放大器技术条件》G20186.1《GB/T 20186.1-2006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 第1部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G20186.2《GB/T 20186.2-2008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 第2部分:改性聚丙烯》 G20244《GB/T 20244-2006 光学纤维传像元件》G20440《GB/T 20440-2006 密集波分复用器/解复用器技术条件》G21022.1《GB/T 21022.1-2007 纤维光学连接器接口 第1部分: 总则和导则》 G21645.1《GB/T 21645.1-2008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要求 第1部分:体系结构与总体要求》G28518《GB/T 28518-2012 煤矿用阻燃通信光缆》G29233《GB/T 29233-2012 管道、直埋和非自承式架空敷设用单模通信室外光缆》GJ915《GJB915A-1997 纤维光学试验方法》GJ1427A《GJB1427A-1999 光纤总规范》GJ1428A《GJB1428A-1999 光缆总规范》GJ1659《GJB1659-1993 光纤光缆接头总规范》GJ2454《GJB 2454A-2003 军用光缆填充膏规范》GJ4411《GJB 4411-2002 光缆组件通用规范》GJ5024《GJB 5024-2003 军用光缆阻水纱规范》GJ5865K《GJB 5865-2006 K 线性令牌传递多路数据总线有效性测试方法》GJ5866K《GJB 5867-2006 K 航空单芯多模光纤光缆连接器规范》GJ5931Z《GJB 5931-2007 军用有中继海底光缆通信系统通用要求》GJ6411K《GJB6411-2008 K 光纤通道航空电子环境》GJ6919Z《GJB6919-2009 Z 导电纤维丝束性能测试评价方法》YD901《YD/T 901-2001 核心网用光缆——层绞式通信用室外光缆》YD943《YD/T943-1998 外导体内径为5.6mm、3.8mm及2.8mm射频同轴连接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YD980《YD/T980-2002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YD1069《YD/T1069-2000 扁平型光纤带室内光缆第1部分:单光纤带光缆》 YD1113《YD/T1113-2001 光缆护套用低烟无卤阻燃材料特性》YD1114《YD/T1114-2001 无卤阻燃光缆》YD1115.1《YD/T1115.1-2001 通信电缆光缆用阻水材料第一部分:阻水带》 YD1115.2《YD/T1115.2-2001 通信电缆光缆用阻水材料第二部分:阻水纱》 YD1118.1《YD/T1118.1-2001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第一部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YD1118.2《YD/T1118.2-2001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第二部分:改性聚丙烯》YD1258.1《YD/T 1258.1-2003 室内光缆系列 第1部分:总则》YD1258.2《YD/T 1258.2-2003 室内光缆系列 第2部分:单芯光缆》YD1258.3《YD/T 1258.3-2003 室内光缆系列 第3部分:双芯光缆》YD1272《YD/T 1272-2003 光纤活动连接器 第1部分:LC型》YD5024《YD/T 5024-2005 SDH本地网光缆传输工程设计规范》YD5025《YD 5025-2005 长途通信光缆塑料管道工程设计规范》YDN042《YDN042-1997接入网用馈线光缆技术要求》YD5043《YD 5043-2005 长途通信光缆塑料管道工程验收规范》YD5044《YD/T 5044-2005 SDH长途光缆传输系统工程验收规范》YD5066《YD/T 5066-2005 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工程设计规范》YD5072《YD 5072-2005 通信管道和光(电)缆通道工程施工监理规范》YD5080《YD/T 5080-2005 SDH光缆通信工程网管系统设计规范》YD5091《YD 5091-2005 光传输设备抗地震性能检测规范》YD5092《YD/T 5092-2005 长途光缆波分复用(WDM)传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YD5093《YD/T 5093-2005 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工程验收规范》YD5095《YD/T 5095-2005 SDH长途光缆传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YD5102《YD 5102-2005 长途通信光缆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5113《YD/T 5113-2005 WDM光缆通信工程网管系统设计规范》YD5119《YD/T 5119-2005 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MSTP)本地网光缆传输工程设计规范》YD5123《YD 5123-2005 长途通信光缆线路工程施工监理暂行规定》YD5124《YD 5124—2005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监理暂行规定》SJ10663《SJ/T10663-1995 光纤设备与部件测量方法》SJ11116《SJ/T11116-1997 光纤预制棒总规范》SJ20723《SJ20723-1998 GG6001型脉冲信号光电隔离组件详细规范》SJ20724《SJ20724-1998 GG240型多路高速数据光电隔离组件详细规范》SJ20773《SJ20773-2000 野战光缆开口引接系统通用规范》SJ20860《SJ 20860-2003 军用光缆引接设备通用规范》J8310《JB/T8310.1~3-1996 光缆连接器》DL767《DL/T767-2003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用预绞式金具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DL788《DL/T788-2001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DL832《DL/T832-2003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DL5344《DL/T 5344-2006 电力光纤通信工程验收规范》YB098《YB/T 098-2012 光缆增强用碳素钢绞线》JJF1197《JJF1197-2008 光纤色散测试仪校准规范》。
光纤技术要求和指标

十、中国移动光跳纤主要技术要求和指标点对点应答附件1:光跳纤主要技术要求和指标目录1. 概述2. 光纤连接器性能3. 尾纤及软光纤(跳纤)性能4. 铠装跳纤5. 外观6. 材料7. 使用环境条件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1 概述1.1 本文件为中国移动光跳纤的主要技术要求和指标。
应答:满足1.2投标方对本招标文件的每一条款必须逐条作出明确的答复,并写出具体技术数据和指标,否则视该条回答无效。
应答:满足1.3 本文件的解释权属于招标方。
应答:满足2 光纤连接器性能2.1 光纤连接器型号主要有:C/PC型(UPC型)、SC/PC型(UPC型)、LC型,具体连接器型号及尾纤长度将根据工程需要确定。
应答:满足,光纤连接器型号有:C/PC型(UPC型)、SC/PC型(UPC型)、LC型2.2 光纤连接器光学性能要求应符合表2.2-1的要求。
应答:满足2.3 光纤连接器端面几何尺寸应符合表2.2-2的要求。
应答:满足2.4 对于尾纤,应通过与其它尾纤熔接,并与适配器组成光纤连接器,其性能应能符合表1(D点抗拉试验除外)及表2中的技术要求。
应答:满足,尾纤通过与其它尾纤熔接,并与适配器组成光纤连接器,其性能符合表1(D 点抗拉试验除外)及表2中的技术要求2.5 光纤连接器重复使用的稳定性的要求:要求连续插拔10次后插入衰耗指标应具有一致性。
应答:满足,连续插拔10次后插入衰耗指标一致2.6 光纤连接器寿命:插拔1000次仍能满足表3.3-1的性能要求。
应答:满足,插拔1000次仍能满足表3.3-1的性能要求3 尾纤及软光纤(跳纤)性能 3.1 尾纤及软光纤外径尾纤护套外径:标称值为2.0mm (单芯)、3.0mm (单芯),最大值偏差不超过标称值的10%。
软光纤的护套外径:① 标称值2.0mm ,最大值2.2mm② 标称值3.0mm ,最大值3.3mm 。
应答:满足,尾纤护套外径和软光纤的护套外径标称值为2.0mm (单芯)、3.0mm (单芯),最大值偏差不超过标称值的10%3.2 尾纤及软光纤的2m 截止波长λc ≤1250nm(G.652光纤)、λc ≤1470nm(G.655光纤) 应答:满足3.3、 尾纤及软光纤机械性能:带SC 、FC 连接器的尾纤及软光纤机械性能应满足下表要求。
监控光纤规范标准最新

监控光纤规范标准最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监控光纤作为数据传输的重要媒介,在安防监控、网络通信等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监控光纤规范标准的制定,旨在确保光纤通信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监控光纤规范标准的最新概述:引言监控光纤技术的发展对提高数据传输速率、降低信号衰减和增强网络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光纤技术的不断进步,相关的规范标准也在不断更新,以适应新的技术需求和应用场景。
光纤类型监控光纤主要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两种。
单模光纤适用于长距离传输,而多模光纤则适用于短距离传输。
规范标准中对光纤的类型、规格和性能参数有明确要求。
光纤性能参数1. 衰减:光纤的衰减系数是衡量光纤性能的重要指标,规范标准要求衰减值在特定波长下应满足一定的标准。
2. 带宽:光纤的带宽决定了其传输数据的能力,规范标准中对不同类型光纤的带宽有具体要求。
3. 色散:色散会影响信号的传输质量,规范标准对光纤的色散特性有明确规定。
光纤连接器光纤连接器是实现光纤与设备连接的关键部件。
规范标准对连接器的类型、尺寸、插损和回损等性能参数进行了详细规定。
光纤熔接与分光器熔接技术是实现光纤连接的重要手段,规范标准对熔接的损耗、反射和机械强度等有明确要求。
分光器用于实现光纤信号的分配,规范标准对分光器的分光比、插入损耗和稳定性等性能参数进行了规定。
光纤敷设与保护规范标准对光纤的敷设方式、环境要求、保护措施等进行了详细规定,以确保光纤在实际应用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光纤测试与验收光纤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严格的测试和验收。
规范标准对测试方法、测试设备和验收标准等进行了规定。
安全与环保光纤产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需要符合环保要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规范标准对光纤材料的环保性能和回收利用等进行了规定。
结语监控光纤规范标准的制定和更新,对于推动光纤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规范标准也将不断完善,以适应新的技术需求和市场变化。
tia568b3光纤标准

tia568b3光纤标准1. 介绍1.1 目的本标准制定了光纤布线系统(如:线缆、连接头等)所用器件及传输质量的要求。
线缆指50/125μm、62.5/125μm多模光缆和单模光缆。
1.2 标准分类根据EIA工程出版物EP-7B,标准分为两类:强制性标准和建议性标准。
本标准中用"必须"表述强制性标准,用"应该"、"可以"或"最好"表述建议性标准。
强制性标准通常用于安全、性能、管理和兼容性方面的要求,它们做出的规定是对布线系统的最低要求。
建议性标准提高了对布线系统的要求,使布线系统能在预期的应用中稳定工作。
文本、表格和图形中的注释、强调提供了有信息价值的建议。
1.3 美国惯用尺寸与公制尺寸的转换在本标准中多数的公制尺寸是美国惯用单位的转换值,例如:100毫米(mm)是4英寸。
1.4 本标准适用期限标准中的条款会修订、更新以适应建筑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
2. 范围2.1 适用性本标准针对布线中用到的光纤器件(如:光缆、连接头、连接硬件、光纤跳线和现场测试设备)规定了最低要求。
2.2 标准参考制定本标准参考下段文本中所列标准,所列标准在公布时已核对过。
所有标准都与版本关联,以本标准为依据的一方应该调查使用所列标准的最新版。
ANSI和TIA记录了他们出版的最新的国家标准。
·ANSI/EIA/TIA-455-A-1991 标准化测试程序,针对光纤、光缆和变频器、传感器、连接与终端设备,及其他光纤组件等·ANSI/ICEA S-83-596-1994 建筑物内光缆·ANSI/ICEA S-87-640-2000 室外通信光缆·ANSI/TIA/EIA-526-7-1998 安装单模光缆的光损耗测量PLANT-OFSTP-7·ANSI/TIA/EIA-526-14-A-1998 安装多模光缆的光损耗测量PLANT-OFSTP-14A·ANSI/TIA/EIA-598-A-1995 光缆颜色编码·ANSI/TIA/EIA-604-3-1997 FOCIS 3光纤连接器件的匹配标准·ANSI/TIA/EIA-606-1993 商业建筑物电信基础构造的管理标准3. 定义,缩写,度量单位3.1 概要本条款定义了具有专有意义或本标准使用的特定术语、缩写。
(完整版)连接器常用标准汇总

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1GB 13140.3-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低压电路用的连接器件第2部分:作为独立单元的带无螺纹型夹紧件的连接器件的特殊要求无螺纹型夹紧件的连接器件的特殊要求2GB 13140.4-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低压电路用的连接器件第2部分:作为独立单元的带刺穿绝缘型夹紧件的连接器件的特殊要求3GB 13140.5-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低压电路用的连接器件第2部分:扭接式连接器件的特殊要求4GB 13140.6-2000家用和类似用途低压电路用的连接器件第2部分:端子或连接器件用(端接和/或分接)接线盒的特殊要求5GB 17196-1997连接器件连接铜导线用的扁形快速连接端头安全要求6GB 17464-1998连接器件连接铜导线用的螺纹型和无螺纹型夹紧件的安全要求7GB 19651.3-2008杂类灯座第2-2部分:LED模块用连接器的特殊要求8GB 4453-1984消火栓连接器9GB/T 11313.1-2000射频连接器第1-1部分:单或多系列空白详细规范10GB/T 11313.2-2007射频连接器第2部分:9.52型射频同轴连接器分规范11GB/T 11313.24-2001射频连接器第24部分:75Ω电缆分配系统用螺纹连接射频同轴连接器(F型)12GB/T 11313.33-2001射频连接器第33部分:BMA系列射频连接器分规范13GB/T 11313.36-2006射频连接器第36部分:特性阻抗为50Ω的搭锁连接微小型射频同轴连接器(MCX型)14GB/T 11313.4-2007射频连接器第4部分:外导体内径为16mm(0.63in)、特性阻抗为50Ω、螺纹连接的射频同轴连接器(7-16型)15GB/T 11313-1996射频连接器第1部分:总规范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16GB/T 12272-1990射频同轴连接器耐射频高电位电压测试方法17GB/T 12507.1-2000光纤光缆连接器第1部分:总规范18GB/T 12793-1991电连接器接触件嵌卸工具总规范19GB/T 13536-1992飞机地面供电连接器20GB/T 13881-1992牵引车与挂车之间气制动管连接器21GB/T 14313-1993精密硬同轴线及其精密连接器总规范22GB/T 14865-1993SMB型射频同轴连接器23GB/T 14947-1994声系统设备互连用连接器的应用24GB/T 15125-1994信息技术数据通信25插针DTE/DCE接口连接器及接触件号分配25GB/T 15157.14-2007频率低于3MHz的印制板连接器第14部分:音频、视频和音像设备用低音频及视频圆形连接器详细规范26GB/T 15157.2-1998印制板用频率低于3MHz的连接器第2部分:有质量评定的具有通用安装特征基本网格 2.54mm(0.1in)的印制板用两件式连接器详细规范27GB/T 15157.7-2002频率低于3MHz的印制板连接器第7部分:有质量评定的具有通用插合特性的8位固定和自由连接器详细规范28GB/T 15157-1994印制板用频率低于3MHz的连接器第1部分:总规范一般要求和编制有质量评定的详细规范的导则29GB/T 15212-1994广播及类似声系统用连接器的应用30GB/T 15396-1994射频电缆和连接器用六角和正方形压模腔体、压头、标准规、外导体压接套和中心接触件压接导线筒的尺寸31GB/T 15644-1995视听系统设备互连用连接器的应用32GB/T 15886-1995C型射频同轴连接器33GB/T 15887-1995SMC型射频同轴连接器34GB/T 15888-1995UHF型射频同轴连接器35GB/T 15889-1995SSMA型射频同轴连接器36GB/T 15890-1995SSMB型射频同轴连接器37GB/T 17183-1997数据终端设备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用的高速25插针接口暨可替换的26插针连接器38GB/T 17535-1998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在S和T参考点上定位的ISDN基本接入接口用的接口连接器和接触件分配39GB/T 17559-1998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26插针接口连接器配合性尺寸和接触件编号分配40GB/T 17562.1-1998频率低于3MHz的矩形连接器第1部分:总规范一般要求和编制有质量评定要求的连接器详细规范的导则41GB/T 17562.8-2002频率低于3MHz的矩形连接器第8部分:具有4个信号接触件和电缆屏蔽用接地接触件的连接器详细规范42GB/T 17959-2000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50插针接口连接器配合性尺寸和接触件编号分配43GB/T 18123-2000音频、视频及视听系统视频系统Y/C连接器的应用和优选电配接值44GB/T 18310.42-2003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2-42部分:试验连接器的静态端部负荷45GB/T 18311.30-2007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3-30部分:检查和测量单套管多芯光纤连接器抛光角度和光纤位置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3-34部分: 46GB/T 18311.34-2003检查和测量随机配接连接器的衰减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3-40部分: 47GB/T 18311.40-2003检查和测量带保偏光纤尾纤连接器的消光比有质量评定的直流和低频模拟及数字式高速数据处理设备用连接器48GB/T 18501.1-2001第1部分:总规范直流和低频模拟及数字式高速数据处理设备用连接器第2部分:有49GB/T 18501.2-2001质量评定的圆形连接器分规范电子设备机械结构482.6mm(19in)系列机械结构尺寸第3-104部50GB/T 19520.15-2009分:基于连接器的插箱和插件的接口尺寸连接器件电气铜导线螺纹型和非螺纹型夹紧件的安全要求适用51GB/T 20636-2006于35mm2以上至300mm2导线的特殊要求道路车辆牵引车和挂车之间的电连接器第1部分:24V标称电压车52GB/T 20716.1-2006辆的制动系统和行走系的连接道路车辆牵引车和挂车之间的电连接器第2部分:12V标称电压车53GB/T 20716.2-2006辆的制动系统和行走系的连接54GB/T 20717-2006道路车辆牵引车和挂车之间的电连接器24V15芯型55GB/T 20718-2006道路车辆牵引车和挂车之间的电连接器12V13芯型56GB/T 21021-2007射频连接器、连接器电缆组件和电缆互调电平测量57GB/T 21022.1-2007纤维光学连接器接口第1部分:总则和导则58GB/T 23469-2009坠落防护连接器59GB/T 4982-2003真空技术快卸连接器尺寸第1部分:夹紧型60GB/T 4983-2003真空技术快卸连接器尺寸第2部分:拧紧型61GB/T 5053.1-2006道路车辆牵引车与挂车之间电连接器7芯24V标准型(24N)62GB/T 5053.2-2006道路车辆牵引车与挂车之间电连接器7芯12V标准型(12N)63GB/T 5053.3-2006道路车辆牵引车与挂车之间电连接器定义、试验方法和要求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8部分:连接器、64GB/T 5095.8-1997接触件及引出端的机械试验65GB/T 5964-2008核仪器用同轴电缆连接器66GB/T 6643-1986通用硬同轴传输线及其法兰连接器总规范非广播磁带录象机测量方法第5部分:宽带录象机-- 包括具有Y/C 67GB/T 7397.5-2000视频连接器的宽带录象机(PAL/NTSC)微处理器系统总线8位及16位数据(MULTIBUS I) 第2部分:对带68GB/T 7497.2-2008有边缘连接器(直接配合)的系统总线配置的机械与引脚的描述69GB/T 7497.3-2008微处理器系统总线8位及16位数据(MULTIBUS I) 第3部分:对带有插针与插座连接器(间接配合)的欧洲板配置的机械与插针的描述70GB/T 9393-1988ST3型电子测量仪器用连接器信息技术数据通信37插针DTE/DCE接口连接器和接触件编号分71GB/T 9950-2008配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34插针DTE/DCE接口连接72GB/T 9951-2008器的配合性尺寸和接触件编号分配73GB 13140.1-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低压电路用的连接器件第1部分:通用要求家用和类似用途低压电路用的连接器件第2部分:作为独立单元的74GB 13140.2-2008带螺纹型夹紧件的连接器件的特殊要求75GB/T 14370-2007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76GB/T 5335-2008汽车液压制动装置压力测试连接器技术要求77GB/T 5922-2008汽车和挂车气压制动装置压力测试连接器技术要求信息技术数据通信15插针DTE/DCE接口连接器和接触件编号分78GB/T 9952-2008配79GB 11313-1989射频同轴连接器总规范80GB 11314-1989N型射频同轴连接器81GB 11315-1989BNC型射频同轴连接器82GB 11316-1989SMA型射频同轴连接器83GB 12321-1990船用16~125A插头插座和连接器84GB 12507-1990光纤光缆连接器第1部分:总规范(可供认证用)85GB 13140.1-1997家用和类似用途低压电路用的连接器件第1部分:通用要求家用和类似用途的固定电气装置的连接器件连接铜导线的无螺纹86GB 13140.2-1995端子的特殊要求家用和类似用途低压电路用的连接器件第2部分:作为独立单元的87GB 13140.2-1998带螺纹型夹紧件的连接器件的特殊要求家用和类似用途低压电路用的连接器件第2部分:作为独立单元的88GB 13140.3-1998带无螺纹型夹紧件的连接器件的特殊要求家用和类似用途低压电路用的连接件第2部分:作为独立单元的带89GB 13140.4-1998刺穿绝缘型夹紧件的连接器件的特殊要求家用和类似用途低压电路用的连接器件第2部分:扭接式连接器件90GB 13140.5-1998的特殊要求91GB 4728.3-1984电气图用图形符号导线和连接器件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八部分:连接器、92GB 5095.8-1986接触件及接端的机械试验93GB 5146-1985音响设备用圆形连接器型号命名方法94GB 5818-1986音响设备用圆形连接器总规范(可供认证用)95GB 5819.1-1986音响设备用圆形连接器详细规范YS1型圆形连接器(可供认证用) 96GB 5819.2-1986音响设备用圆形连接器详细规范YS2型圆形连接器(可供认证用) 97GB 5819.3-1986音响设备用圆形连接器详细规范YC型圆形连接器(可供认证用) 98GB 5819.4-1986音响设备用圆形连接器详细规范YL型圆形连接器(可供认证用) 99GB 6644-1986通用硬同轴传输线及其法兰连接器详细规范100GB 8286.4-1987矿用隔爆型移动变电站高压电缆连接器101GB 9021.1-1988SL10型视频连接器102GB 9021.2-1988SL12型视频连接器103GB 9021.3-1988SL16型视频连接器104GB 9024-1988印制板用频率低于3MHz的连接器总则和制订详细规范和导则105GB 9539-1988DC2型带状电缆连接器详细规范106GB/T 12270-1990射频同轴连接器电气试验和测试程序屏蔽效率107GB/T 12271-1990射频同轴连接器射频插入损耗测试方法108GB/T 12507.2-1997光纤光缆连接器第2部分:F-SMA型光纤光缆连接器分规范109GB/T 13949-1992视频系统中21芯连接器的应用特性110GB/T 14370-2000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111GB/T 14557-1993射频同轴连接器电气试验和测量程序反射系数信息处理数据通信使用25插针连接器的DTE/DCE接口备用控112GB/T 15123-1994制操作113GB/T 15158-1994音响设备用连接器系列和品种114GB/T 5053.1-1985汽车与挂车之间24N型电连接器115GB/T 5053.2-1985汽车与挂车之间12N型电连接器116GB/T 5053.3-1985汽车与挂车之间电连接器的试验方法与要求117GB/T 5335-1985汽车制动装置液压试验的连接器118GB/T 5922-1986汽车和挂车气压制动装置压力测试连接器119GB/T 5964-1986核仪器用高压同轴连接器微处理机系统总线I8位及16位数据第二部分:采用边缘连连接器120GB/T 7497.2-1987(直接配合)作为系统总线配置的机械及插针的微处理机系统总线I8位及16位数据第三部分:采用插针和插座连121GB/T 7497.3-1987接器(间接配合)作为系统总线配制的机械及插122GB/T 9020-1988视频连接器总规范123GB/T 9538-1988带状电缆连接器总规范124GB/T 9950-1988数据通信37插针及9插针DTE/DCE接口连接器和插针分配125GB/T 9951-1988数据通信34插针DTE/DCE接口连接器和插针分配126GB/T 9952-1988数据通信15插针DTE/DCE接口连接器和插针分配127GJB 101-86小圆形快速分离耐环境电连接器总规范128GJB 101A-97耐环境快速分离小圆形电连接器总规范129GJB 1216-91电连接器接触件总规范130GJB 1217-91电连接器试验方法131GJB 1308-91滤波电连接器要求132GJB 142/1-97机柜用外壳定位小型矩形电连接器详细规范133GJB 142A-94机柜用外壳定位小型矩形电连接器总规范134GJB 143-863CX型气密封耐辐照圆形电连接器总规范GJB598耐环境快速分离圆形电连接器的绝缘安装板接触件孔135GJB 1610-93位排列GJB599耐环境快速分离高密度小园形电连接器的绝缘安装板136GJB 1611-93接触件孔位排列GJB600螺纹连接圆形电连接器的绝缘安装板接触件孔位排137GJB 1612-93列138GJB 1717-93通用印制电路板电连接器总规范139GJB 176-86耐环境线簧孔矩形电连接器总规范140GJB 176A-98J7系列耐环境线簧孔矩形电连接器规范141GJB 177-86压接接触矩形电连接器总规范142GJB 177A-99压接接触件矩形电连接器总规范143GJB 1784-93电连接器附件总规范144GJB 198-86火炮与牵引车间的电连接器的试验方法与要求145GJB 199-86火炮与牵引车间的12N型电连接器146GJB 200-86火炮与牵引车间的24N型电连接器147GJB 201-86火炮与牵引车间的电连接器在牵引车后横梁上的安装148GJB 2281-95带状电缆电连接器总规范149GJB 2292-95电连接器附件配合尺寸和要求150GJB 2293-95电连接器接触件配合尺寸和要求151GJB 2446-95外壳定位超小型矩形电连接器总规范152GJB 2447-95耐振音频电连接器总规范153GJB 2889-97XC系列高可靠小圆形线簧孔电连接器规范154GJB 2905-97耐环境推/拉式快速分离圆形电连接器总规范155GJB 3159-98机柜和面板用矩形电连接器总规范156GJB 3234-98耐环境复合材料外壳高密度小园形电连接器及附件总规范157GJB 3517-99刀叉型接触件中心螺杆连接矩形电连接器总规范158GJB 3593-99耐强冲击螺纹连接圆形电连接器总规范159GJB 3780-99组合式电连接器及其零部件总规范160GJB 598-88耐环境快速分离圆形电连接器总规范161GJB 598A-96耐环境快速分离圆形电连接器总规范162GJB 599-88耐环境快速分离高密度小圆形电连接器总规范163GJB 599A-93耐环境快速分离高密度小圆形电连接器总规范164GJB 600-88螺纹连接圆形电连接器总规范165GJB 600A-2001螺纹连接圆形电连接器总规范166GJB 970-90防水快速分离重负荷电连接器总规范167GJB/Z 62.1-94军用电连接器系列型谱低频电连接器168GJB/Z 62.2-94军用电连接器系列型谱射频连接器169GJB/Z 62.3-94军用电连接器系列型谱插入式电子元器件插座170GJB/Z 79-96接口电连接器选型指南171GJB 101-86小圆形快速分离耐环境电连接器总规范172GJB 101A-97耐环境快速分离小圆形电连接器总规范173GJB 1212-91射频三同轴连接器总规范174GJB 1216-91电连接器接触件总规范175GJB 1217-91电连接器试验方法176GJB 1308-91滤波电连接器要求177GJB 142-86D系列矩形连接器总规范178GJB 142/1-97机柜用外壳定位小型矩形电连接器详细规范179GJB 142A-94机柜用外壳定位小型矩形电连接器总规范180GJB 143-863CX型气密封耐辐照圆形电连接器总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Folie 2
Contents
• Standard Types
• IEC Standard
• YD/T Standard
• Test Standard
• End-face Standard
• End-face Geometry
• Test Standard
• Reliability Standard
YD/T中对应光纤连接器标准:YDT 1272
A
Folie 5
Connector Standard
Type
DIN (LSA) E-2000(LSH)
FC LC MPO / MTP
MT-RJ MU SC
ST / BFOC
Coupling Type Screw Snap Screw Snap Snap
IEC中对应光纤连接器标准:IEC 61754
A
Folie 4
Connector Standard -YD/T
YD/T Standard • 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 规定了连接器接口的图形,配合面尺寸,光学性能指标要求 • 标准连接器指标要求 • 材料、环境及机械性能要求 • 测量和试验方法、质量评定程序 • 检验要求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要求。
Standard of Fiber Optical Connectors
Prepared by Jeff 2010.12.15
A
1
Background
WHY
• 标准化是“全球化”中一个基本规则 • 也是一个国家知识壁垒的重要手段
ACTION
• 跨国公司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进行积极活动 • 谋求根据本国利益与技术水平的国家标准为国际标准
IEC 61300-3-25
IEC 61300-3-26
IEC 61300-3-27
IEC 61300-3-33 IEC 61300-3-34
IEC 61300-3-35
Test Item
Visual examination Attenuation Return loss Engagement and separation forces Dome eccentricity of a convex polished ferrule end face End face radius of spherically polished ferrules End face angle of angle-polished ferrules Keying accuracy of an angled end face connector Ferrule compression force Concentricity of the ferrules and ferrules with fiber installed Measurement of the angular misalignment between fiber and ferrule axes
Snap Snap Snap Bayonet
Ferrule IEC Standard
Diameter
IEC 61754-3
2.5 mm IEC 61754-15
2.5 mm IEC 61754-13
1.25 mm IEC 61754-20
2.5×6.4m m
IEC-61754-7
2.45×4.4m m
Requirement
Measurement Regions
A
Folie 7
End-face Standard IPC-8497-1
Requirement
Measurement Regions
A
Folie 8
End-face Geometry
Requirement
Parameter Radius of curvature (mm)
IEC 61300-2-21
IEC 61300-2-22 IEC 61300-2-26 IEC 61300-2-27
Test Item
Vibration Mating durability Fibre/cable retention Torsion Tensile strength of coupling mechanism Shock Impact Torque strength of coupling mechanism Cold Dry heat - High temperature endurance Damp heat (steady state) Tests - Composite temperature/humidity cyclic test Change of temperature Salt mist Dust - Laminar flow
Apex offset (μm)
PC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PC
7 ≤ ROC ≤ 25
5 ≤ ROC ≤ 12
0 ≤ AO ≤ 50
Fiber height spherical (nm)
F(ROC) ≤ FHS ≤ 50
PC
APC
Reference:
GR-326-CORE Issue 3 September 1999 4.4.5 Geometry Requirements
• TIA /EIA 568-B
A
Folie 3
Connector Standard -IEC
IEC Standard • IEC 是由各国家电工委员会组成的世界性标准化组织。 • IEC的目的是促进电工电子领域标准化问题的国际合作。 • IEC 对涉及的问题尽可能的代表了国际上一致的意见 • 以标准的形式发布,以推荐的形式供国际上使用
IEC 61754-18
1.25 mm IEC 61754-6
2.5 mm IEC 61754-4
2.5 mm IEC 61754-2
A
YD/T Standard
YD/T 1272.4 YD/T 1272.1 YD/T 1272.5 YD/T 1272.2
YD/T 1272.3
Folie 6
End-face Standard IEC 61300-3-35
A
Folie 9
Test Standard -IEC
Environmental Test 61300-2-X
Standard
IEC 61300-2-1 IEC 61300-2-2 IEC 61300-2-4 IEC 61300-2-5 IEC 61300-2-6 IEC 61300-2-9 IEC 61300-2-12 IEC 61300-2-15 IEC 61300-2-17 IEC 61300-2-18 IEC 61300-2-19
Function Test 61300-3-X
Standard
IEC 61300-3-1 IEC 61300-3-4 IEC 61300-3-6 IEC 61300-3-11
IEC 61300-3-15
IEC 61300-3-16 IEC 61300-3-17 IEC 61300-3-18 IEC 6130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