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沙康唑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有效性和安全性Meta分析
泊沙康唑国内外临床研究介绍(1)

Cornely OA et al. N Engl J Med. 2007;356:348-359.
12
结论
对于因急性髓性白血病/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而接受化疗的 患者,泊沙康唑较伊曲康唑或氟康唑能更好的预防侵袭性 真菌感染的发生,并且泊沙康唑的使用可以改善上述患者 总体的生存率。
Cornely OA et al. N Engl J Med. 2007;356:348-359.
设计 开放性、前瞻、对照、多中心 13 岁;预计出现粒缺 (绝对中性粒细胞数 ≤500 cells/mm3) 7 天;因新诊断或复发的AML/MDS使用了密集化疗方案 N=602 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 200 mg TID 氟康唑口服混悬液 400 mg QD 伊曲康唑 口服混悬液 200 mg BID
严重不良事件泊沙康唑与标准唑类相当
*不良事件的统计是从患者随机化至最后一次用药后30天。由于部分患者出现上述不良反 应不止一次,因此不良反应的统计仅按照病例数而非不良事件发生的次数. †该表中包括了本次研究中所有的严重不良反应.
9
Cornely OA et al. N Engl J Med. 2007;356:348-359.
26
治疗失败率泊沙康唑低于氟康唑
因接受系统性抗真菌治疗/临床诊断及确诊IFI导致的治疗失败,泊沙康唑组 显著低于氟康唑组。
Yang Shen et 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 2013,51(9):738-745
24
治疗期泊沙康唑组临床诊断/确诊IFI 发生率低于氟康唑
9.4%
3.42%
11/117
泊沙康唑说明书

使用前请充分振摇本品。
建议在每次给药后和储存前用水清洗量匙。
必须在进餐期间服用本品,或者对于无法进餐的患者,可以伴随营养液或碳酸饮料(如:姜汁汽水)服用本品。
为了增加泊沙康唑的口服吸收并且优化血浆浓度:1.必须在进餐期间或进餐后立即(20分钟内)服用本品。
对于无法进餐的患者,可以伴随营养液或碳酸饮料(如:姜汁汽水)服用本品。
而对于无法进餐或不能耐受口服营养液或碳酸饮料的患者,考虑采用其他抗真菌治疗或对患者出现的突破性真菌感染进行密切监测。
2.在出现重度腹泻或呕吐的患者中,必须对突破性真菌感染进行密切监测。
3.通常应避免可导致泊沙康唑血浆浓度降低的联合用药,除非获益超过风险。
如果需要使用这类药物,必须对患者出现的突破性真菌感染进行密切监测。
3.肾功能不全单次服用400 mg口服混悬液后,轻度(CLcr:50 ~80 ml/min/1.73m2,n = 6)和中度(CLcr:20~49 ml/min/1.73m2,n = 6)肾功能不全对于泊沙康唑的药代动力学不存在显著的影响,因此,在轻度至中度肾功能受损患者中,不需要进行剂量调整。
在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CLcr:< 20 ml/min/1.73m2)中,平均血浆暴露水平(AUC)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CLcr:> 80ml/min/1.73m2)相似;然而与其它肾功能受损组(变异系数< 40%)相比,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中,AUC估计值范围存在较高的变异性(变异系数= 96%)。
由于暴露水平存在变异性,必须对重度肾功能受损患者出现的突破性真菌感染进行密切监测。
4.肝功能不全在轻度(Child-Pugh A级,N = 6)、中度(Child-Pugh B级,N = 6)和重度(Child-Pugh C 级,N = 6)肝功能不全患者中,单次口服泊沙康唑400 mg后,平均AUC与肝功能正常的受试者(N = 18)相比分别升高43%、27%和21%。
泊沙康唑预防再生障碍性贫血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观察

·论著·基金项目: 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基金(16010050621);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5A030313727)。
作者单位: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内科,广州 510180。
作者简介: 黎宇苗(1981—),女,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血液系统疾病诊疗、造血干细胞移植 。
通信作者:张玉平,E- mail :jnzhangyuping@ 。
泊沙康唑预防再生障碍性贫血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观察黎宇苗, 王顺清, 周 铭, 吴亮亮, 王彩霞, 毛 平, 张玉平摘要: 目的 评价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预处理期间应用泊沙康唑口服液预防侵袭性真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4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所有患者在移植预处理期间服用泊沙康唑200 mg 每日3次,直至移植后中性粒细胞植活。
预防结束后1周、2周及4周复查真菌检测1,3-β-D 葡聚糖检测(G 试验)、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 试验)及胸部CT ,未发现真菌感染征象者,判定为真菌预防成功。
结果 46例患者移植后干细胞植入前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 )谷值的中位数为0.02(0~0.05)×109/L ,中性粒细胞植活的中位时间为10(8~19)d ,使用泊沙康唑口服液预防性治疗的中位时间为26(15~41)d 。
其中45例出现了粒细胞缺乏伴发热事件,发热持续时间的中位数为5(1~13)d 。
其中6例(占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的13.3%)虽经广谱抗菌药物经验性治疗,但仍持续发热7 d 以上,短期改给予静脉广谱抗真菌药的经验性治疗,后G 试验、GM 试验和胸部CT 扫描均呈阴性结果,无一例达到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诊断和确诊标准,不考虑突破,重新给予泊沙康唑口服液预防。
46例患者在泊沙康唑口服液预防结束后1周、2周及4周分别行G 试验、GM 试验及胸部CT ,均未发现真菌感染征象,可判定为真菌预防成功。
泊沙康唑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一级预防侵袭性真菌病的效果及安全性

125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l.18 No.8·疗效评价·许多肿瘤患者由于进行长期化疗和放疗等治疗手段,导致自身中性粒细胞大量减少,在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到正常水平,同时在治疗中使用一些免疫抑制剂和抗菌药物导致患者免疫力大大降低,在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时感染上侵袭性真菌病(IFD)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
因此,为了减少IFD感染的可能性,许多患者在allo-HSCT前采用一些药物预防,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但若移植不成功引发IFD的几率仍旧很大,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情况。
本次研究为预防IFD感染采用的药物为第2代三唑类抗真菌药泊沙康唑,它相比于第1代三唑类抗真菌药,有着较好的抗真菌作用,不仅对普通的真菌有较好的杀菌作用,对一些罕见的菌群也有着广谱杀菌的作用,对于预防IFD 的感染起到了较好的作用[1]。
本研究选入108例allo-HSCT的患者(入院时间为2019年1月~2019年6月)作为研究对象,特此研究泊沙康唑对于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时侵袭性真菌病感染效果做出讨论,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9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8例allo-HSCT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54例。
观察组,男36例,女18例;年龄21~62岁,平均(39.34±1.34)岁。
对照组,男34例,女20例;年龄22~61岁,平均(40.01±1.67)岁。
在108例患者中,分别患有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其各有27例、26例、25例、9例、13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泊沙康唑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一级预防侵袭性真菌病的效果及安全性魏志杰,岳冠岚,高康,杨荣(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移植科,河北廊坊 065201)【摘要】目的 观察泊沙康唑药物对于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中一级预防侵袭性真菌病(IFD)的效果及安全性。
泊沙康唑预防和治疗侵袭性真菌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流行病学特征
近年来因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所致的发病和死亡人数 逐年增多。 IFI的感染率: 1. 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年发病率为178.3/100万[1].
2. 1999到2003年在对血液科病人回顾性队列调查发现, IFI的感染率约为5% [2].
第二次IFD
移植过程及环孢菌素浓度监测
移植过程顺利,移植+8天曾合并肛周感染,体 温37.5 ℃ ,没有出现侵袭性真菌病情况 移植过程中,环孢菌素浓度稳定
移植时间 -9 -8 -7 -6 CTX -5 CTX -3 90 -2 113 -1
环孢菌素浓度(ng/ml)
-
-
-
Flu+Ara-C Flu+Ara-C
三唑类药物的化学结构
所有三唑类抗真菌药物都共有一个通用基团(红色) 泊沙康唑和伊曲康唑有一个延长的侧链(绿色) 延长的侧链可以和受体部位紧密而稳定的结合,减少耐药的风险 氟康唑 泊沙康唑
HO CH3 O N N F N N N O H F F F N N O N N
N
N OH N N N
接合菌病: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
接合菌包括许多不同菌种,在非洲、东南亚、和南美洲的发病率较高
主要感染途径:吸入至鼻窦和肺、口服进入胃肠道和通过皮肤创伤
根霉菌是最常见的菌种 常见于实体器官移植、HIV、血液肿瘤、糖尿病和创伤/烧伤 未治患者死亡率接近100%* 两性霉素B(只有静脉制剂)是唯一的治疗选择,肾毒性的副作用 严重限制了其长期使用
泊沙康唑预防或挽救性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研究

泊沙康唑预防或挽救性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研究泊沙康唑属于新型广谱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主要用于免疫缺陷患者侵袭性真菌病(IFD)的预防性治疗,被批准的适应证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及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患者IFD的预防。
泊沙康唑具有广泛的抗菌活性,对念珠菌属、曲霉菌属,甚至既往唑类药物不敏感的接合菌属(如毛霉菌等)等均具有良好的作用,在国外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由于泊沙康唑在我国被批准应用于临床的时间较短(2013年6月批准注册),国内文献尚鲜见其用于IFD预防或治疗的临床报道。
我们回顾性分析25例接受泊沙康唑预防或挽救性治疗IFD的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共有25例血液病患者接受了泊沙康唑预防性或挽救性治疗,平均年龄32.6岁(16~ 64岁)。
其中18例接受了泊沙康唑预防性治疗,包括急性白血病患者8例[6例为AML, 2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均为化疗后严重骨髓抑制期(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HSCT患者10例,其中非血缘脐血移植7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合同胞PBSCT及非血缘PBSCT各1例。
10例HSCT患者接受泊沙康唑预防性治疗主要是由于移植前3个月曾发生过侵袭性肺部真菌病(IPFD),经过伏立康唑治愈(7例)(即泊沙康唑二级预防)或出现Ⅲ~Ⅳ度急性GVHD(aGVHD)(3例)。
7例患者接受了泊沙康唑挽救性治疗,其中4例为HSCT患者,1例为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接受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环孢素(CsA)免疫抑制治疗联合脐血输注,1例为ALL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间),1例为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
所有接受泊沙康唑挽救性治疗的患者均是在伏立康唑预防期间出现肺部真菌感染的突破或IPFD治疗无效(6例)或不耐受(1例)者。
泊沙康唑预防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减少期患儿真菌感染的疗效研究

•临床研究•泊沙康E预防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减少期患儿真菌感染的疗效研究高海丽,刘炜(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河南郑州450000)[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减少期患儿泊沙康)治疗对真菌感染的预防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135例接受化疗的恶性血液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化疗后粒细胞减少期预防性口服泊沙康)(泊沙康)组,70例)与口服氟康)(对照组65例)患儿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率$结果泊沙康)组患儿中发生真菌感染8例,发生率为1143%,其中临床诊断3例,拟诊5例$对照组患儿中发生真菌感染21例,发生率为32.30%,其中实验室确诊2例,临床诊断10例,拟诊9例。
泊沙康)组患儿真菌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患儿粒细胞减少期口服泊沙康)能有效降低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率,不良反应轻微$[关键词]血液肿瘤;粒细胞缺乏;真菌;感染;泊沙康)%预防DOI:10.3969/j.issn.1009-5519.2020.15.040中图法分类号:R725.5;R379文章编号:10095519(2020)15243603文献标识码:B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是儿童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粒细胞减少期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造成患儿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真菌感染的预防对此类患儿非常重要。
有研究表明,泊沙康哩在IFI的预防治疗中优势明显'1(;但多为成人患者,有关儿童的研究较少。
本研究对135例恶性血液病患儿化疗后粒细胞减少期口服泊沙康哩和氟康哩2种药物作为真菌感染的一级预防,探讨了恶性血液病患儿粒细胞减少期泊沙康哩治疗对真菌感染的预防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减少期患儿135例,其中男70例,女65例;平均年龄(6.8士5.5)岁;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69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29例,急性混合细胞性白血病7例,淋巴瘤白血病15例,神经母细胞瘤15例;化疗期间接受泊沙康哩口服溶液抗真菌预防治疗70例(泊沙康哩组),接受氟康哩抗真菌预防治疗65例(对照组)泊沙康哩组患儿中男38例,女32例;平均年龄(5.7士4.6)岁。
泊沙康唑联用PPI_对恶性血液病患者血药浓度和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影响

中国药房
2023 年第 34 卷第 10 期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ime from the start of prophylaxis
to IFD onset, the fatality associated with IFD, treatment of
康唑血药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第 14 天,两组患者的泊沙康唑血药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泊沙康唑联用 PPI 可降低恶性血液病患者的血药浓度,增加 IFD 发生风险,临床应尽量避免二者联用或在治疗药物监测指导下
联用。
关键词
泊沙康唑;
质子泵抑制剂;
血药浓度;
050000,China;2. Hebe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linical Pharmacy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Shijiazhuang
050000,China;3. School of Pharmacy,Hebei Medic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 050000,China;4. Dept. of
QU
Ruochen1,2,YU
Jing1,2,WANG
Ziyang3,LIU
Minglin3,LIU
Jiahui3,LIU
Xinying4,CUI
Xinyu3,WANG
Ziyi3,
LIU Yan1,2(1. Dept. of Clinical Pharmacy, the First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ChinaPharmaceuticals2019年7月20日第28卷第14期Vol.28牞No.14牞July20牞201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犤81501730犦。
第一作者:李斐,女,大学本科,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为临床药学,(电话)010-66937226(电子信箱)life1127@126.com。
△通信作者:李德东,男,博士研究生,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为药理学及临床药学,(电子信箱)lidedong2005@163.com。
·临床研究·doi:10.3969/j.issn.1006-4931.2019.14.014侵袭性真菌感染主要发生于免疫缺陷患者,尤其是器官移植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进展快,预后差犤1犦。
美国传染病学会和欧洲传染病学会的指南均建议,应在高危情况下(如造血干细胞移植和持续化疗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进行抗真菌预防。
目前,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常用药物包括唑类、棘白菌素类和多烯类,其中唑类药物因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而被广泛使用犤2犦。
泊沙康唑是新一代唑类抗真菌药,对临床常见病原真菌(包括念珠菌、曲霉菌、接合菌和镰刀菌属)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犤3-4犦,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和我国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其主要用途均包括预防侵袭性曲霉菌和念珠菌感染。
虽然许多随机对照试验(RCT)表明了泊沙康唑的优势,但尚无其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犤5-10犦。
本研究中进行了相应分析,为临床更好地防治侵袭性真菌感染提供参考。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研究类型为RCT;研究对象为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风险较高(但尚未发生)的患者;干预措施为试验组患者使用泊沙康唑,对照组患者使用氟康唑等其他常用抗真菌药物;结果指标为有效性和安全性。
排除标准:实验室研究;缺乏对照组;非预防性用药;重复发表;泊沙康唑与其他药物联用;药代动力学研究或药物经济学评价。
1.2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数据库自建库至2018年6月的所有相关文献。
同时检索ClinicalTrials.gov,ISRCTNRegister,NederlandsTrialRegister,ChineseClinicalTrialRegistry,AustralianNewZealandClinicalTrialsRegistry和UMINClinicalTrialsRegistry等泊沙康唑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有效性和安全性Meta分析李斐,陈悦涵,李德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100853)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泊沙康唑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数据库自建库至2018年6月的泊沙康唑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系统评价。
结果共纳入4项研究。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氟康唑犤OR=0.43,95%CI(0.28,0.66),P=0.0001犦,伊曲康唑犤OR=0.74,95%CI(0.23,2.35),P=0.61犦或两性霉素B脂质体犤OR=0.17,95%CI(0.01,3.69),P=0.26犦相比,泊沙康唑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效果更好,体现为更低的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率、死亡率;泊沙康唑与唑类药物犤OR=0.91,95%CI(0.73,1.13),P=0.37犦或两性霉素B脂质体犤OR=0.54,95%CI(0.13,2.18),P=0.39犦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
结论与其他抗真菌药物相比,泊沙康唑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泊沙康唑;侵袭性真菌感染;有效性;安全性;Meta分析;系统评价中图分类号:R969.4;R97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931牗2019牘14-0040-04EfficacyandSafetyofPosaconazoleforthePreventionofInvasiveFungalInfections:AMeta-AnalysisLIFei,CHENYuehan,LIDedong(ChinesePLAGeneralHospital,Beijing,China100853)Abstract:ObjectiveTosystematicallyevaluatetheefficacyandsafetyofposaconazoleforthepreventionofinvasivefungalinfec tions.MethodsThe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aboutposaconazoleforthepreventionofinvasivefungalinfectionweresearchedfromPubMed,EmbaseandCochraneLibrarysincetheinceptiontoJune2018.TheMeta-analysiswasperformedbyRevMan5.0soft ware.ResultsAtotalof4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wereincludedinthestudy.Meta-analysisresultsshowedthatposaconazolewasmoreeffectiveinpreventinginvasivefungalinfectionsthanfluconazole犤OR=0.43,95%CI(0.28,0.66),P=0.0001犦,itraconazole犤OR=0.74,95%CI(0.23,2.35),P=0.61犦oramphotericinBliposomes犤OR=0.17,95%CI(0.01,3.69),P=0.26犦,whichreflectedlowerincidenceofinvasivefungalinfectionsandlowermortality.Theincidenceofadversereactionsofposaconazolewassimilartothatofazoles犤OR=0.91,95%CI(0.73,1.13),P=0.37犦oramphotericinBliposomes犤OR=0.54,95%CI(0.13,2.18),P=0.39犦.ConclusionComparedwithotherantifungalagents,posaconazoleismoreeffectiveandsafeinthepreventionofinvasivefungalinfections.Keywords:posaconazole;invasivefungalinfections;efficacy;safety;Meta-analysis;systemevaluation·研究·DrugResearch41ChinaPharmaceuticals2019年7月20日第28卷第14期Vol.28牞No.14牞July20牞2019泊沙康唑组30130424129对照组29929822123治疗方案例数(例)注:AML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DS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泊为泊沙康唑牗200mg,口服,3次/日牘,氟为氟康唑牗400mg,1次/日牘,伊为伊曲康唑牗200mg,2次/日牘,两为两性霉素B脂质体牗静脉注射,7.5mg/kg,1次/周牘。
表1纳入研究的基本情况及其质量评价泊沙康唑组泊,最长112d泊,最长12周泊,最长6周泊,最长12周病例特征≥13岁;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13岁;AML或MDS长期化学治疗导致粒细胞缺乏≥18岁;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后6个月内15~70岁;AML或MDS长期化学治疗导致粒细胞缺乏研究类型多中心双盲RCT多中心开放式RCT单中心开放式RCT多中心开放式RCT纳入研究ULLMANN2007犤7犦CORNELY2007犤8犦CHAFTARI2012犤9犦SHEN2013犤10犦质量评价牗分牘5232年龄范围(中位年龄,岁)13~72(41.0)13~82(53.0)21~70(55.5)15~68(40.0)男性犤例(%)犦390(65.00)318(52.82)19(41.30)107(42.46)对照组氟,最长112d氟或伊,最长12周两,最长6周氟,最长12周临床试验网站,查找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以获取未发表的数据。
检索词:运用逻辑符、通配符、范围算符等制订检索式,英文文献检索主题词包括“posaconazole”“Noxafil”“antimicotic”“antifungal”“mycoticinfection”“fungemia”“fungi”“Fungus”“fungousinfection”“fungalinfection”。
1.3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采用Jadad量表,分别从随机化、分配隐藏、盲法、随机序列产生、退出与失访5个方面评价RCT的质量,满分5分,1~2分为低质量,3~5分为高质量犤11犦。
由2名评价员分别筛选符合入选条件的文献,如有分歧则通过协商解决或经第3人裁定。
1.4统计学处理采用Cochrane协作网RevMan5.0软件统计和分析。
异质性检验行Cochraneχ2检验和I2检验,计数资料以比值比(OR)作为有效性、安全性评价的效应量。
各研究间若无统计学异质性(P>0.05,I2<50%)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有统计学异质性(P≤0.05,I2≥50%)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必要时行亚组分析。
Meta分析以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或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合并率差为效应尺度。
采用漏斗图检验发表偏倚。
2结果2.1文献检索结果初检到相关文献369篇,包括294篇已发表文献和75项未发表的在研临床试验。
排除117篇数据重复文献,根据标题和摘要排除226篇,再排除22篇不符合要求的文献,最终获得4篇文献。
2.2纳入研究一般情况及其质量评价共纳入4项RCT,1500例受试患者(男性占55.6%),纳入研究的一般情况及其质量评价见表1。
2.3有效性评价侵袭性真菌感染率:4项研究犤7-10犦均有考察。
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I2=0,P=0.54),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
结果显示,与氟康唑组相比,泊沙康唑组显著降低犤OR=0.43,95%CI(0.28,0.66),P=0.0001犦。
泊沙康唑组与伊曲康唑组犤OR=0.74,95%CI(0.23,2.35),P=0.61犦或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比较犤OR=0.17,95%CI(0.01,3.69),P=0.26犦均无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