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肺真菌病诊治指南解析

合集下载

2024侵袭性肺曲霉病诊疗

2024侵袭性肺曲霉病诊疗

2024侵袭性肺曲霉病诊疗侵袭性肺曲霉病(invasivepu1monaryaspergi11osis,IPA)是曲霉感染引起的一类威胁生命的感染性疾病,病理下表现为无显著组织反应的实质坏死,内含大量曲霉菌丝。

本文总结了IPA的临床表现和诊疗要点,以飨读者。

01高危人群及危险因素AIPA通常发生于免疫功能严重低下的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10天以上、血液系统肿瘤、造血干细胞移植、长期大量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接受B细胞或T 细胞免疫抑制剂治疗、慢性肉芽肿病、STAT3缺乏、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均为IPA的易患因素。

A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肝硬化、实体器官肿瘤、获得性免疫缺陷、实体器官移植术后、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等系统性疾病也被证实为曲霉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A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住院次数增多、严重烧伤、长期滞留监护室、营养不良、心脏手术后、严重的流感感染等。

A此外,一些环境因素也是IPA的潜在风险因素,包括建筑工程、地理气候因素、烟草的使用、空气、食物或香料的污染、园艺活动或职业。

02临床表现IPA分为急性侵袭性肺曲霉病(AIPA)或称血管侵袭性(angioinvasive)肺曲霉病、亚急性侵袭性肺曲霉病(subacuteinvasivepu1monaryaspergi11osis z SAIA)和气道侵袭性曲霉病(airway-invasiveaspergi11osis,AIA),各种亚型临床表现有所不同。

AAIPA病情发展快,可以在数日之内发生症状和影像学显著改变。

症状通常较严重,发热气急症状多见,早期可出现呼吸衰竭。

胸部CT上可表现为结节影或团块影,较大结节周围伴有磨玻璃影,称为晕轮征。

近胸膜处有楔形实变影,肺泡实变影。

器官移植等人群CT也可表现为反晕轮征、空洞、空气新月征或磨玻璃样改变等。

ASAIA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在数周时间内发生显著变化,可与肺炎或肺结核表现类似,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痰、胸痛、咯血、气急和呼吸困难等。

侵袭性真菌感染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

侵袭性真菌感染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

侵袭性真菌感染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概述】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是指侵袭深部组织和内脏以及全身的真菌感染,包括深部组织感染和真菌血症以及血行播散导致的全身皮肤黏膜感染,过去称为深部真菌感染或系统性真菌感染,现统一命名为IFI。

【IFI诊断】儿科IFI的诊断尚无标准。

根据2010《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制定的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IFI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2009年《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制定的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治指南以及欧美国家有关诊治指南,IFI诊断采用分级诊断模式。

分级诊断由宿主(危险)因素、临床证据、微生物学证据和组织病理学4部分组成,诊断分为确诊、临床诊断和拟诊三个级别:1.确诊:宿主(危险)因素+临床证据+组织病理学和(或)有确诊意义的微生物学证据;2.临床诊断:宿主(危险)因素+临床证据+有临床诊断意义的微生物学证据;3. 拟诊:宿主(危险)因素+临床证据。

【IFI治疗药物】1. 两性霉素B及其含脂制剂:适应症:可用于曲霉菌、假丝酵母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等引起的感染。

用法:1)静脉滴注:①两性霉素B 0.5~1mg/(kg.d),开始先以0.1mg/(kg.d)给药,逐渐增加到足量。

②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适用于无法耐受两性霉素B患者;肾功能严重损害不能使用两性霉素B常规制剂的患者。

目前有3种制剂,包括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ABLC)、两性霉素B胆固醇复合体(ABCD)、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

推荐剂量:ABLC为5mg/kg,ABCD为3~4mg/kg,L-AmB为3~5mg/kg。

亦主张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增量,缓慢滴注。

2) 椎管内注射或脑室内注射:限于治疗隐球菌脑膜炎病情严重或静脉滴注失败的病例。

儿童鞘内注射:首次0.01mg,用蒸馏水稀释后缓慢注入。

以后每天1次,剂量渐增,约1周内增至每次0.1mg。

以后每隔1~3天增加0.1mg,直至每次0.5mg为止,不超过0.7 mg。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指南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指南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指南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IPFI)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器官移植、恶性肿瘤化疗、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

以下将介绍IPFI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一、诊断指南:1.临床症状与体征:IPFI的典型症状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和胸痛。

体格检查可发现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干湿性啰音、杂音等。

2.影像学表现:胸部X线检查可显示肺内斑点状或片状浸润阴影,也可见空洞形成。

CT检查能更好地显示病变的范围和性质。

3.病原学检查:支气管镜或胸腔镜检查可取得病灶组织或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真菌学检查,如涂片、培养和PCR等。

4.其他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培养、经导管心脏超声检查等,以排除其他感染和判断病情。

二、治疗指南:1.患者管理: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症状变化和实验室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2.抗真菌药物治疗: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米卡芬净等。

根据患者的病情,可单药治疗或联合应用药物。

3.免疫增强治疗: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应积极调节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

常用的免疫增强治疗包括使用重组人白介素-2、肠内营养、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补充等。

4.营养支持:合理的营养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适当的高能量、高蛋白饮食,必要时可辅以肠内外营养支持。

5.手术治疗:对于病情较重、药物治疗无效或有支气管阻塞等情况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包括外科切除病变组织、支气管扩张术、胸腔引流术等。

6.病程监测:定期进行影像学、真菌学和临床症状的监测,评估疗效和调整治疗方案。

以上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指南,旨在提供一些参考依据,但由于每位患者情况不同,请在临床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处理。

2020年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指南(PPT课件)

2020年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指南(PPT课件)
• 次要特征: • ⑴肺部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 (2)影像学出现新的肺部浸润影; • (3)持续发热96 h,经积极的抗菌治疗无效。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指南
11
IPFI的诊断因素
宿主因 素
临床特征 微生物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指南
12
微生物学检查:
1. 合格痰液经直接镜检发现菌丝,真菌培养2次阳性(包括 曲霉属、镰刀霉属、接合菌);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指南
16
确诊IPFI的微生物学或组织病理学依据
• 霉菌: • 肺组织标本用组织化学或细胞化学方法检出菌丝或球形体 (非酵母菌的丝状真菌),并发现伴有相应的肺组织损害。 肺组织标本、胸液或血液霉菌培养阳性,但血液中的曲霉 菌属和青霉属(除外马尼菲青霉)真菌培养阳性时需结合 临床,要排除标本污染。
20
拟诊IPFI
• 至少符合1项宿主因素 • 肺部感染的1项主要或2项次要临床特征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指南
21
诊断IPFI的三个级别
宿主因素
确诊

临床诊断

拟诊

临床特征 + + +
微生物学 + + -
组织病理学 + - -
注:*原发性者可无宿主因素,△肺组织、胸液、血液真菌培养阳性(除外肺孢
10
临床特征:
• 主要特征: • ⑴侵袭性肺曲霉感染的胸部X线和CT影像学特征为: • 早期出现胸膜下密度增高的结节实变影, • 数天后病灶周围可出现晕轮征, • 约1015d后肺实变区液化、坏死,出现空腔阴影或新月征; • ⑵肺孢子菌肺炎的胸部CT影像学特征为: • 两肺出现毛玻璃样肺间质病变征象,伴有低氧血症。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诊断标准
2、抗体检测: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以确定是否发生感染。抗 体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但需要时间较长,且无法区分既往感染和现 行感染。
诊断标准
3、影像学检查:通过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手段,以确定感染部位、范 围及严重程度。影像学检查对于肺感染、尿路感染等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早 期感染可能无明显异常表现。
3、联合治疗
(3)监测不良反应:联合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监测各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调 整用药方案。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患者男性,65岁,因发热、咳嗽、咳痰伴气促入院。肺部CT显示双肺多发结 节影和斑片状影,诊断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根据病原学检测和影像学检查, 选用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联合治疗。治疗过程中,患者症状逐渐缓解,肺部病变明 显吸收。但治疗第7天,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不良反应,考虑为药 物副作用引起,调整用药方案后患者症状好转。
谢谢观看
概述
概述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医院内 获得但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感染的疾病谱非常广泛,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 染、真菌感染等。医院感染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以及医疗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病原学检测:通过采集患者的体液、分泌物、组织等样本进行培养、检测 和鉴定,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类型。病原学检测是医院感染诊断的重要手段,但 需要一定时间,且敏感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诊断标准
1、病原学检测
1、病原学检测
病原学检测是诊断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金标准。患者痰液、支气管肺泡灌 洗液、肺组织活检等标本中,通过培养、病理学检查,发现真菌存在即可确诊。 病原学检测需注意以下几点: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简介侵袭性真菌感染是指由真菌引起的一种严重感染,常见于免疫抑制的患者,如重症肝炎、肿瘤等患者。

该感染的致病菌数种,如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等,均为普通环境微生物。

重症患者因身体免疫力差,易受侵袭性真菌感染困扰,提高了治疗难度,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

因此,本文将介绍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对该疾病进行诊治。

诊断流程病史采集重症患者因抵抗力较弱,更易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侵袭,医生在病史采集时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高危因素,如免疫抑制,长期使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等。

临床表现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症状多样,如体温升高,白细胞减少等。

医生需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判断是否存在真菌感染,同时也需要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表现相似的症状。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非常重要,主要侧重穿刺刮取病灶等样本进行真菌培养和PCR检测,以确定病种并确定真菌感染的病灶。

治疗指南治疗方案权威机构如CDC(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和IDSA(美国感染病学会)等已制定了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指南,包括选择治疗药物等方面的内容。

治疗原则是尽早进行抗真菌药物治疗,同时联合抗生素等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抗真菌药物抗真菌药物是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药物。

针对不同的致病菌需要选择不同种类抗真菌药物,例如曲霉菌侵袭者需要选择伊曲康唑、氟康唑、甲氧苄啶等治疗药物,白色念珠菌可以使用伊曲康唑、氟康唑等。

联合治疗联合治疗是针对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的重要策略之一。

通过对感染症状、细菌药物敏感性及患者情况进行综合判断,选择正确的抗真菌药物及联合其他药物一起进行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预防措施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非常重要。

针对重症患者,建议加强住院环境的消毒清洁等工作,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对患者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治疗。

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较为困难,治疗过程中需要严格依照治疗指南进行个性化治疗,且患者的各项指标也需要时刻监测。

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治指南

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治指南

微生物学证据
有临床诊断意义的微生物学证据: ①合格痰标本直接镜检发现菌丝,且培养2次以上分离到同种
真菌; ②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经直接镜检发现菌丝,真菌培养阳性; ③合格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直接镜检或培养发现新生隐
球菌; ④血液标本曲霉菌半乳甘聚糖(GM)实验连续2次吸光度指数
值(GMI)>0.8或单次GMI>1.5; ⑤血液标本真菌细胞壁成分1,3-B-D葡聚糖抗原(G试验)
•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各类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尤其 是联合免疫缺陷病、细胞免疫缺陷病和慢性肉芽肿 病等
• 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 抗肿瘤药物导致外周血中性 粒细胞减少,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 以及其他免疫抑制剂;骨髓移植和器官移植后以及 HIV感染和其他严重病毒感染等。
• 侵入性操作: 包括血管内留置导管、留置导尿管、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腹膜透析、血液 透析和胃肠外营养等。
血行感染或肺部感染发生播散者, 多呈弥 漫粟粒状阴影
肺炎曲霉菌病典型影像学表现
早期出现胸膜下密 度增高影的结节实 变影和(或)楔形 实变影、团块阴影, 病灶周围有晕轮征。
数天后肺部实变区液化、坏死, 出现空腔 阴影或新月型空气征。
肺炎隐球菌病典型影像学表现
免疫功能正常儿童: 多见结节状阴影,单发或多发, 常位于胸膜下,大小不一。 免疫功能低下儿童: 多见斑片状或大片状实变,单侧 或多侧,与其他病原学肺炎难以区别。
抗真菌常用药物适应征
真菌 药物
氟康唑
念曲 珠霉 菌菌
+-
伊曲康唑 + + 伏立康唑 + +
卡泊芬净 + + 两性霉素B + +

侵袭性肺真菌病诊治指南解析

侵袭性肺真菌病诊治指南解析

发布时间:2012-03侵袭性肺真菌病诊治指南解析朱光发〔关键词〕侵袭性真菌病;诊治;新进展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曾经称为深部真菌感染或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是指穿透通常无菌状态的人体浅表组织,侵犯至人体深部组织器官的真菌感染,其发生取决于外界致病因素和人体免疫力的相互作用[1]。

近年来,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高强度免疫抑制剂和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应用,以及各种导管的体内介入、留置等,临床上IFD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侵袭性肺真菌病(i 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disease,IPFD)是IFD临床常见类型,已日益成为免疫抑制患者及其他危重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本文就IPFD的定义、流行病学、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阐述,以期对临床有所裨益。

1.侵袭性肺真菌病定义IPFD是指真菌引起的支气管肺部真菌感染,即真菌对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的侵犯,引起气道黏膜炎症和肺部炎症肉芽肿,严重者引起坏死性肺炎,甚至血行播散至其他部位。

但需注意的是,IPFD不包括真菌寄生和过敏所引起的肺部改变。

真菌寄生是指临床上患有慢性肺部疾病的免疫功能正常者,痰液真菌培养阳性,大多为真菌在呼吸道寄生,或称为定植;后者是指真菌作为过敏原引起支气管哮喘发作,如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

IPFD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2],前者指免疫功能正常、有或无临床症状的肺部真菌感染;后者指伴有宿主因素和(或)免疫功能受损的肺部真菌感染,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2.侵袭性肺真菌病流行病学绝大多数IFD患者有免疫功能异常,在经典高危人群如白血病、艾滋病、骨髓干细胞及实体器官移植等患者中,IFD的发病率高达20%~40%。

还有一部分内外科危重病患者,属于非经典人群,由于严重的基础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手术指征和范围的扩大、各种导管的体内介入与留置,以及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广泛应用等,导致患者免疫屏障受损与功能障碍引发IF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侵袭性肺真菌病诊治指南解析
作者:朱光发
作者单位:100029,北京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呼吸科
刊名:
心肺血管病杂志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and Pulmonary Diseases
年,卷(期):2012,31(2)
被引用次数:6次
1.De Pauw B;Walsh TJ;Donnelly JP Revised definitions of invasive fungal disease from 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cooperative group and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mycoses study group (EORTC/MSG) consensus group 2008
2.《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 2006
3.刘盛敏;朱光发;梁瑛重症加强治疗病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进展 2008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辑委员会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2007
5.Pappas PG;Kauffman CA;Andes 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andidiasis:2009 update by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2009
6.刘义宁;余丹阳;孙铁英中国1998--2007年临床确诊肺真菌病的多中心回顾性调查 2011
7.Walsh TJ;Anaissie EJ;Denning DW Treatment of aspergillosis: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f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外文期刊] 2008(3)
8.Limper AH;Knox KS;Sarosi GA;et al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fungal working group An official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statement:treatment of fungal infections in adult pulmonary and critical care patients 2011
9.何礼贤支气管肺念珠菌病的诊断和治疗 2009
10.中国真菌学杂志编辑委员会隐球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 2010
11.Perfect JR;Dismukes WE;Dromer F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ryptococcal disease:2010 update by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外文期刊] 2010(3)
1.方进琳降钙素原辅助诊断侵袭性肺真菌病4例报告[期刊论文]-内科 2014(2)
引用本文格式:朱光发侵袭性肺真菌病诊治指南解析[期刊论文]-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