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早期尸体现象在刑事侦查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法医学在刑事司法中的作用与意义

法医学在刑事司法中的作用与意义

法医学在刑事司法中的作用与意义法医学是一门应用自然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法律、法规规定的刑事案件中特定问题进行科学鉴定的学科。

在刑事司法中,法医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通过科学的手段对案件进行调查、鉴定和破案,为司法机关提供科学、准确的证据,保证司法公正。

本文将探讨法医学在刑事司法中的作用与意义。

一、鉴定尸体身份及死因在刑事案件中,尸体的鉴定是核心工作之一。

法医学通过尸体的外部和内部特征、组织学、生物化学等手段,对尸体进行全面细致的检验与研究,以确定尸体的身份和死因。

这对于破案、估算死亡时间、找寻凶手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法医学的尸体鉴定工作直接关系到犯罪的认定和判罚,为司法机关提供客观、科学的证据,对于确保司法公正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一起凶杀案中,法医学通过对死者尸体的检验与研究,确定了死者的身份以及死亡原因是被他人所杀。

这为刑事司法机关确定案件的性质、认定犯罪行为、追查凶手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二、检验和分析痕迹物证痕迹物证是指案件发生时留下的微小痕迹,如血迹、毛发、指纹等。

法医学通过科学的手段对这些痕迹进行采集、检验和分析,以确定物证是否存在、物证的来源以及物证的性质等。

这为破案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举个例子,假设一起强奸案中,法医学通过对受害者体内采集的精液样本进行检验,从中分离出嫌疑犯的DNA,通过DNA比对确认了嫌疑犯的身份,并与案件现场采集到的其他物证进行比对,最终帮助刑事司法机关成功破案。

三、分析刑事案件的伤情程度在刑事案件中,伤情程度是判决的重要依据之一。

法医学通过对受害者或嫌疑人的伤情进行检查和分析,评估伤情的严重程度、致伤方式等,为司法机关判定犯罪行为的轻重提供科学依据。

以一起故意伤害案件为例,法医学通过对受害者身体各部位的伤情进行系统研究,确定了伤情的轻重以及致伤手段是何种,从而帮助刑事司法机关做出合理的判决。

四、评估精神状况和病因在一些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精神状况与案件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精神病鉴定。

尸体现象在现场勘查中的运用

尸体现象在现场勘查中的运用

尸体现象在现场勘查中的运用
尸体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有着一定的规律性,正确地认识和运用尸体现象的规律和特点,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例如根据尸体现象就可以确定人是否已经死亡,推断出死亡的时间,判断死亡时尸体的位置和姿势,死后有无移尸,有时还可以推测死亡原因和死亡时的情况等,所以正确运用尸体现象对现场勘查有着重要的价值。

根据尸体是否腐败把尸体现象分为早期尸体现象和晚期尸体现象。

在早期尸体现象时,尸体会出现肌肉松弛、尸冷、尸斑、尸僵、局部干燥、角膜混浊和自溶等八种现象。

所以在现场勘查时,通过利用肌肉松弛这一特点,就可以借压扁的部位来推断尸体的位置有无变动,也可以根据压痕的特征来推断死后停放在何种物体上,进一步判断死后有无移尸,查明死亡时的原始现场;尸体温度的下降有一定的规律性,根据这一规律,对推断死后经过时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尸斑的出现是印证死亡的一项指标,通过尸斑可判断人是否已经死亡,也可以根据尸斑的发展程度推断出死亡时间,根据尸斑的分布可以判断出死亡时尸体的位置和姿势及死后有无移尸,并且通过异常的尸斑颜色,可以推断某种毒物中毒或分析死因提供参考;尸僵的出现可以印证是否已经死亡,推断死亡时间,推断临死时的姿势和分析死亡原因;局部干燥、角膜混浊和自溶现象则能够推断死亡的时间。

晚期的尸体现象主要是出现尸体腐败,根据尸体腐败的发生发展,可推
断出死后经过时间及某些死因。

在保存型尸体现象中,由于尸体得以长期保存,因此像干尸和尸蜡可保留个人的特征和暴力痕迹,对识别死者和揭露犯罪具有重要意义,甚至可为推断死亡时间做参考;在毁坏的尸体现象中,可以判断出人为的毁坏、自然的毁坏和动物的毁坏,为揭示犯罪具有一定的意义。

刑侦医学知识点归纳

刑侦医学知识点归纳

刑侦医学知识点归纳刑侦医学是一门旨在利用医学科学知识来解决和研究刑事案件的学科。

在刑侦工作中,各种医学证据常常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刑侦医学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刑事案件,并从中获取相应的证据。

以下是一些刑侦医学的常见知识点。

1. 尸体的生物学特征在刑事侦查中,尸体的发现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尸体的生物学特征能够帮助鉴定尸体的身份,确认死亡时间,并为相关案件的进一步侦破提供线索。

在对尸体进行解剖时,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其外貌特征、气味、体温、肌肉僵硬程度等多个方面来确定死亡时间。

2. 窒息和溺水的鉴定窒息和溺水是常见的暴力犯罪手段。

窒息是指由于窒息物阻塞气道或压迫颈部而造成气道阻塞,导致死亡。

溺水则是指人体被液体阻塞呼吸道,造成窒息而死亡。

通过对窒息和溺水的鉴定,分析窒息物的种类和程度,可以确定死因以及相关的案发过程。

3. 骨折和鉴定在暴力犯罪案件中,骨折是常见的伤害形式之一。

通过鉴定骨折的类型、形状和位置等特征,可以帮助判别骨折是在生前还是死后所致,鉴定涉嫌伤害案件的暴力程度以及相关的伤害方式。

4. 器官移植和犯罪器官移植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犯罪嫌疑。

例如,非法器官交易和器官盗窃等现象。

刑侦医学可以通过对供体和受体的医学检查和鉴定,来确定器官移植是否合法,以及是否存在非法器官交易等犯罪嫌疑。

5. 鉴别伤害与自杀在一些刑事案件中,伤害和自杀之间的鉴别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伤害的部位、方式和特征等进行分析,可以帮助确定是否存在他杀或自杀的嫌疑。

此外,对受害者的背景、心理、行为等方面的调查也是判别伤害和自杀的重要途径之一。

6. DNA分析和鉴定DNA分析是现代刑侦医学中常用的技术之一。

通过对可疑物品上的DNA进行提取和比对,可以帮助刑侦人员锁定嫌疑人或者辨认出一些无法观察到的证据。

同时,DNA分析也能够为相关案件的侦破提供科学依据。

7. 麻醉药物的检测和鉴定在某些刑事案件中,麻醉药物的使用往往是犯罪嫌疑人侵害他人或进行违法行为的手段之一。

论早期尸体现象在刑事侦查中的作用

论早期尸体现象在刑事侦查中的作用

论早期尸体现象在刑事侦查中的作用摘要:本论文主要介绍了早期尸体现象有:超生现象、尸冷、尸僵、尸斑、肌肉松弛、皮革样化、角膜混浊、尸体痉挛、自溶和自家消化等,通过全方位介绍各种早期尸体现象的种类,了解各种早期尸体现象发生的机制,以及各种早期尸体现象的程度、位置、形状、状态、颜色等等,从而推敲出尸体死亡的时间、尸体死后停放的姿势、有无移尸、判断是他杀还是自杀、甚至可提示死亡原因等。

在刑事侦查过程中,早期尸体现象为查明案件事实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早期尸体现象、侦查作用、提供线索、死亡时间。

一、前言在人类死亡后,各器官和机能以及细胞的生命活动都趋向停止,尸体受包括温度、湿度、外力、化学作用、生物因素等内外因素的作用下,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改变和物理学、化学以及形态学上的变化,我们称之为死后变化。

由于这些变化所产生的尸体的特有现象,我们将之命名为尸体现象。

根据尸体现象发生的时间顺序,法医学上通常将尸体现象分为早期尸体现象和晚期尸体现象两种,通常的分类,我们将在自然环境下(即室温20摄氏度、湿度40%、没有其他物理作用),尸体死亡后24小时内发生的尸体变化称作早期尸体现象,24小时之后发生的尸体变化称作晚期尸体现象。

但这种划分方法并不绝对,因为尸体的变化受各种外界因素影响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和改变,所以这种划分仅仅是限于在一种理想状态下进行的。

尸体现象在刑事案件的调查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在确定人死亡与否,死亡时间以及死亡原因和是否尸体发现场所即为第一现场等方面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尸体现象既能反映出尸体死亡过程中或者死亡前的某种状态,也能够破坏生前状态或者某种损伤和病变。

甚至死后的尸体现象有时候会被误认为损伤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的直接死因。

因此正确的熟悉和认知尸体现象对于刑侦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本论文主要介绍早期尸体现象在刑事侦查中的作用。

二、早期尸体现象(一)超生反应个体死亡后,某些器官、组织、细胞还保持短暂生命力,并能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的现象,称为超生反应。

法医学基础在刑事侦查中的应用

法医学基础在刑事侦查中的应用

法医学基础在刑事侦查中的应用一、引言在刑事侦查过程中,法医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

法医学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对尸体和物证等进行科学鉴定,可以帮助警方还原案件的真相,为刑事案件的侦破和司法判案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本文将探讨法医学基础在刑事侦查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在犯罪事实认定、案件证据分析和死因鉴定等方面的重要性。

二、犯罪事实认定1. 尸体鉴定法医学通过尸体的解剖学、病理学和法医鉴定学等相关知识,对尸体进行检验和分析,帮助侦查人员确定死者的身份、死亡原因以及死亡时间等重要信息。

通过目视检查、切割和取样等方式,法医可以获得死者的生前伤病情况、死因、毒物检测结果等,从而进一步推断犯罪发生的过程和嫌疑人的行为特征。

2. 现场勘查法医学在现场勘查中的应用,主要通过物证的检验和分析,为侦查人员提供重要的刑事证据。

法医通过对现场的血迹、指纹、纤维、尘土等物证进行鉴定,可以帮助警方确定犯罪手段、凶器使用情况、涉案人员的身份等重要信息。

同时,法医学还通过对现场状况的观察和分析,对案件的发生经过进行还原,为案件的进一步侦破提供线索和方向。

三、案件证据分析1. DNA分析DNA是每个人独特的遗传物质,通过对犯罪现场留下的DNA进行提取和分析,可以确定现场的涉案人员。

法医学的DNA分析技术可以对提取的样本进行扩增和测序,最终与嫌疑人的DNA进行比对,从而确定其是否与犯罪现场的DNA匹配。

这种方法在破案过程中起到了事实认定和证据确凿的作用。

2. 理化鉴定法医学通过对案发现场或物证进行理化鉴定,可以识别和鉴别各种物质的性质和成分。

例如,在毒品犯罪案件中,法医学可以通过对涉案物品进行毒化学分析,确定其是否为毒品,对各类毒品进行鉴别和定性分析;在火灾犯罪案件中,法医学可以通过对火源的分析,确定起火的原因和方式。

理化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可以为案件的侦破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四、死因鉴定在刑事案件中,死因鉴定是法医学的重要领域之一。

极有侦破价值的早期尸体现象

极有侦破价值的早期尸体现象

极有侦破价值的早期尸体现象一、肌肉松弛练气功最讲究的是入静,做到全身上下各关节、各肌肉群都松弛。

其实绝对的松弛,是任何活人都做不到的,只有死人才可能做到。

人死后,通常出现的第一个尸体现象,就是肌肉松弛,那是绝对松弛,一点都不紧张。

法医上的肌肉松弛,也叫肌肉弛缓,是指人死后,由于神经活功停止,肌张力丧失而出现的全身肌肉松驰、变软的现象。

其最主要的和首先的表现,就是面部表情丧失,瞳孔散大,眼微睁,口微张,皮肤失去弹性,全身肌肉普遍松弛,各个关节容易屈曲,四肢能作被动运动,以及小便、精液可能外溢等。

肌肉松弛现象一般可以持续1~2小时,待尸僵出现以后就结束。

民间常说:“人都死便了!”就是指的死者经过肌肉松弛后,尸体出现尸僵变硬的状况。

凡是经过肌肉松弛阶段的尸体,姿势都基本相同。

如果尸体处于仰面平卧状态、则尸体姿势通常是上肢微弯曲,头微倾于一侧,下肢伸直,足尖略向外翻,拇指向掌心弯曲并被其余四指覆盖,手呈半握拳状态。

尸体背面如肩部、背部、臀部、小腿后面等柔软而凸出的部位与尸体的衬垫硬面接触后,因死后肌肉松弛而被压成扁平状态,并且不容易恢复原来的凸度。

如果凸出部位与花纹的硬面接触,则尸体接触面的皮肤上便可形成与接触物硬面相应的压痕,如草席纹等。

这些压痕即使在变动尸体位置后也往往不易消失,只有到尸体腐败时才消退。

以上这些在法医学鉴定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邦助我们判断是否死后移尸,查明死亡时的原现场,从而帮助我们侦破案件。

肌肉松弛的人死亡后的一种普遍的尸体现象,但是也有例外,也有一些尸体不发生肌肉松弛现象。

例如,人在死亡的那一瞬间,灾然发生尸体痉挛。

由于在这种情况下全身肌肉立即发生强直收缩,关节不能屈曲,因而不发生肌肉松弛。

二、尸体温度的下降有人对北京1030名正常人体温进行统计,结果是:口腔温度平均值为37.19℃,正常范围为36.7~37.7℃;直肠温度平均值为37.47℃,正常范围为36.9~37.9℃;腋窝温度平均值为3 6.79℃,正常范围为36~37.4℃。

法医学在犯罪侦查中的应用

法医学在犯罪侦查中的应用

法医学在犯罪侦查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犯罪形式愈加复杂多样,传统的侦查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破解复杂的犯罪案件。

在这种情况下,法医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犯罪现场和尸体信息的科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法医学在犯罪侦查中的应用。

一、法医学在犯罪现场勘查中的应用犯罪现场是破案的关键,因为在现场留下的痕迹和物证往往能够提供重要线索。

法医学在犯罪现场勘查中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尸体勘查和尸体解剖:法医学鉴定尸体的死亡原因和尸体的身份,通过对尸体的解剖和分析,可以确定凶手的攻击方式以及犯罪现场的状况。

尸体勘查是破案的重要环节,因为尸体上的痕迹和伤口可以提供许多关键信息。

2. 判断死亡时间:法医学通过对尸体进行病理学和化学分析,可以精确判断死亡时间。

这对于确定犯罪发生的时间以及犯罪嫌疑人的可疑行动时间段非常重要。

3. 痕迹检验:法医学可以对犯罪现场的各种痕迹进行检验和分析,包括血迹、指纹、纤维等。

通过对各种痕迹的鉴定,可以确认犯罪现场的主体以及其他可能的参与者。

二、法医学在法庭证据分析中的应用在犯罪侦查的过程中,法医学不仅在现场勘查中发挥作用,同时也在法庭证据分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 遗传学鉴定:遗传学鉴定是法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观察和比对DNA的样本,可以从生物学上确定一个人的身份。

遗传学鉴定在犯罪侦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因为通过对嫌疑人和犯罪现场的DNA进行比对,可以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身份。

2. 毒物分析:对怀疑中毒的人或死者进行毒物分析,可以确定中毒的原因和毒物的类型。

通过对中毒原因的鉴定,可以推断出犯罪动机和手段,从而帮助侦破案件。

3. 鉴定和分析其他物证:法医学可以通过对各种物证进行鉴定和分析,包括弹道学、病理学、毒理学等。

这些物证可以提供给法庭重要的证据,帮助法官作出正确的判决。

三、法医学在犯罪心理学中的应用除了在犯罪现场的勘查和法庭证据分析中发挥作用之外,法医学还在犯罪心理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论早期尸体现象及其法医学意义

论早期尸体现象及其法医学意义

作者: 战福众
出版物刊名: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页码: 46-48页
主题词: 早期尸体现象 法医学意义 尸体痉挛 尸僵 推断死亡时间 局部干燥 角膜混浊 死后经过时间 红蛋白 氧合血
摘要: 人死后,尸体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称为死后变化,由于变化所呈现的现象称尸体现象。

按死后现象出现的早晚不同,可分为早期尸体现象和晚期尸体现象。

早期尸体现象是指死后24小时以内尸体未腐败时所发生的尸体现象。

对于确定人是否死亡,死亡时间、死亡性质、有无移尸等,具有很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常见的早期尸体现象有:肌肉松驰、尸冷、尸僵、尸斑、局部干燥、角膜混浊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早期尸体现象在刑事侦查中的作用摘要:本论文主要介绍了早期尸体现象有:超生现象、尸冷、尸僵、尸斑、肌肉松弛、皮革样化、角膜混浊、尸体痉挛、自溶和自家消化等,通过全方位介绍各种早期尸体现象的种类,了解各种早期尸体现象发生的机制,以及各种早期尸体现象的程度、位置、形状、状态、颜色等等,从而推敲出尸体死亡的时间、尸体死后停放的姿势、有无移尸、判断是他杀还是自杀、甚至可提示死亡原因等。

在刑事侦查过程中,早期尸体现象为查明案件事实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早期尸体现象、侦查作用、提供线索、死亡时间。

一、前言在人类死亡后,各器官和机能以及细胞的生命活动都趋向停止,尸体受包括温度、湿度、外力、化学作用、生物因素等内外因素的作用下,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改变和物理学、化学以及形态学上的变化,我们称之为死后变化。

由于这些变化所产生的尸体的特有现象,我们将之命名为尸体现象。

根据尸体现象发生的时间顺序,法医学上通常将尸体现象分为早期尸体现象和晚期尸体现象两种,通常的分类,我们将在自然环境下(即室温20摄氏度、湿度40%、没有其他物理作用),尸体死亡后24小时内发生的尸体变化称作早期尸体现象,24小时之后发生的尸体变化称作晚期尸体现象。

但这种划分方法并不绝对,因为尸体的变化受各种外界因素影响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和改变,所以这种划分仅仅是限于在一种理想状态下进行的。

尸体现象在刑事案件的调查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在确定人死亡与否,死亡时间以及死亡原因和是否尸体发现场所即为第一现场等方面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尸体现象既能反映出尸体死亡过程中或者死亡前的某种状态,也能够破坏生前状态或者某种损伤和病变。

甚至死后的尸体现象有时候会被误认为损伤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的直接死因。

因此正确的熟悉和认知尸体现象对于刑侦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本论文主要介绍早期尸体现象在刑事侦查中的作用。

二、早期尸体现象(一)超生反应个体死亡后,某些器官、组织、细胞还保持短暂生命力,并能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的现象,称为超生反应。

超生反应的存在表明人死亡后经过的时间不长,是生物学死亡期的早期。

到生物学死亡期的晚期,全身所有的组织细胞相继死亡,超生反应消失,并开始出现尸冷、尸斑、尸僵等早期尸体现象。

(二)肌肉松弛人死后肌张力消失,肢体呈软瘫状,称为肌肉松弛。

肌肉松弛是最早出现的尸体现象,它几乎与死亡同时甚至在濒死期已经发生,待尸僵发生即自行消失。

1,、肌肉松弛的表现:无表情面容,瞳孔散大,眼微睁,下颌下垂,口微开,肢体变软,关节易弯曲,肌肉松软,皮肤失去弹性,在受压处的皮肤表面可形成与压迫物体表面形状相应的印痕。

膀胱、肛门括约肌松弛时可出现大小便溢出。

2、肌肉松弛的法医学意义:发生肌肉松弛的尸体以为皮肤和肌肉失去肌张力,在受压部位可形成与接触表面形态特征相吻合的压痕。

这种压痕在物体出去后仍能保持存在。

如绳索压迫颈部时所反映出的花纹。

在尸体的突出部位与较硬物体发生接触时会被压成扁平状。

据此对帮助推测死后有无移尸和判断尸体死后停放的姿势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皮革样化尸体局部表面,尤其是湿润的伤面和粘膜面水分蒸发较快,导致局部干燥变,呈现淡黄色或者黄褐色,如羊皮纸样的变化称为皮革样化,也称局部干燥。

1、常见部位:(1)口唇、阴囊、大小阴唇等皮肤较薄的部位。

(2)皮肤褶皱处,如婴幼儿颈项部的皮肤褶皱处。

(3)表皮剥脱区、索沟、烫伤面等损伤处。

2、影响因素:皮革样化的颜色主要依赖于发生的部位和程度。

3、法医学因素:(1)皮革样化可使擦伤更明显。

有的生前损伤在损伤当时或损伤后短时间内形态变化不易被观察到,若在数小时后发生局部干燥、变硬、颜色加深,则易于检见。

(2)皮革样化可保留某些损伤的形态。

如机械性窒息死者颈部的绳索花纹,指甲的半月形或类似于半月形的抓痕。

(3)有时根据皮革样化的数目、分布及形态特征,有助于推测案件的性质和作案人的意图。

如强奸案被害人大腿内侧因擦伤而造成的皮革样化等。

(4)可帮助生前擦伤和死后擦伤。

生前擦伤由于容易伤及小血管,皮革样化颜色较深,后者颜色较浅。

(四)尸冷人类死亡后,由于新陈代谢的停止,体内停止继续产生热量的生理活动,尸体内部的热量(就是俗称的体温)随肌肉、皮肤向外传导和对流,直至辐射、蒸发,于是尸体逐渐变冷,直至和周围环境温度相一致,这种尸体现象我们称之为尸冷。

尸体温度的下降有一定的规律性。

在春秋季节的室温下,普通成人死后10小时内尸体温度平均每小时下降1摄氏度左右;10小时以上则每小时下降0.5摄氏度。

尸体温度降至与周围环境温度相同一般约为24小时。

1、影响因素[1]:(1)周围环境:环境温度越低,通风越良好,尸冷越快,出现的也越早,反之亦然。

一般成人在室温为30度上下时,尸体温度每小时下降0.5度,如果环境温度高达40摄氏度,那么尸体不但不会发生尸冷,还会升高。

水中或者土中的尸体在隔绝氧气的情况下比空气中的尸体冷却的要快一些。

(2)尸体衣着和被盖情况:死者衣着越多,尸冷越慢,裸体则快。

(3)个体差异:成人、肥胖者、破伤风或者士的宁类药物中毒等死前发生强烈痉挛的死者、急性传染病、败血症等急性热型病死亡者由于死前组织内大量产热,所以死后尸体温度下降相对较慢。

相反,体弱多病,营养不良的人和老人、少儿则尸体温度下降的快一些。

(4)死因:死之前有高热或颅脑损伤或者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死者尸体温度下降较慢,且可能会发生尸体温度短暂上升的情况。

这是我们在判断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地方。

对于同一尸体、由于组织结构不同,尸体各部分的冷却速度也不一致,大致次序是:耳鼻——〉手指脚趾——〉四肢——〉躯干——〉胃部——〉腋下——〉直肠。

2、法医学意义:(1)尸体死亡的确证之一。

(2)尸温是帮助推断早期死后经过时间的重要指标之一。

(五)尸斑尸体血管内血液因循环停止,由于受到地球重力的影响,下沉至尸体的低下部位,坠积在未受到压迫部位的血管当中,并透过皮肤显示出边缘不清的有色斑痕,称为尸斑。

尸斑的出现最初为云雾状,条块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融合成片状(3-6小时)。

1、尸斑的发展:(1)坠积期:尸斑一般在死后1-2个小时开始出现,但也有在死后半个小时即出现,或者迟至死后6–8小时才出现的。

自尸斑开始形成至死后12个小时的时期均属坠积期。

如果用手指按压尸斑会退色。

在死后6小时左右,如果改变尸体的位置,则原尸斑将会消失,在新的低下部位会重新出现尸斑。

在死后6小时以后再改变尸斑的体位时,尸斑不再消失,而是在新的部位重新出现尸斑。

在这个时期如果切开尸斑处皮肤,可见血液从血管断面流出,容易用纱布擦去,并且血流不会停止。

(2)扩散期:尸斑发展到扩散期一般需要12个小时左右,快得在10小时以内也可以完成。

本期的尸斑用手指按压仅仅稍微退色。

如果改变尸体位置,原尸斑不消退,新尸斑也可形成,但颜色较浅。

如果切开尸斑处皮肤,可见血液从血管断面缓慢滴出,从组织间隙中渗出浅黄色或红色的被血红蛋白染色的组织液,组织被染色,不能被擦掉。

(3)浸润期:浸润期开始与死后第二天,持续时间比较长,以后转为尸体腐败。

本期尸斑完全固定,无论直接按压或改变体位,原尸斑不再褪色或消失,也不能形成新尸斑。

切开尸斑处皮肤则见皮下组织成紫色,没有血液从血管断面流出。

2、影响尸斑发展的因素:机械性窒息、急性中毒或猝死等,因为死后血液难以凝固,容易坠积,尸斑出现早而且程度强,成暗紫红色。

如果死于重症贫血,尸斑则出现迟甚至不出现。

尸斑的出现也与是否有外力压迫有关,如尸体呈仰卧,则和硬面接触的部位不见尸斑且皮肤苍白,在腰带结扎或衣服折叠的部位也不会产生尸斑。

水中尸体的尸斑不明显。

3、尸斑的法医学意义:(1)尸斑是最早出现的死亡征象之一。

(2)根据尸斑的发展情况可大致推测死亡的时间。

(3)尸斑浓、淡提示尸体的血流量和性状等信息。

(4)尸斑的颜色有时可提示某些死亡时间。

(5)根据尸斑的位置和分布情况可推测死亡时的体位及死后尸体位置有无变动。

(六)尸僵死后肌肉先松弛(见尸体肌肉松弛),但经过短时间后变为僵硬,使尸体各关节固定,形成一定的姿势,这种现象称为尸僵。

尸体僵硬是重要的早期尸体现象之一,只要有一部分肌肉出现尸僵即能确定死亡。

1、尸体僵硬出现的时间和顺序[2]:尸体僵硬一般于死后2小时左右开始出现,经由4到6小时扩延到全身,死后12到15小时尸僵发展到高峰,此后持续24到48小时开始缓解(冬季可能持续72小时或者更久),尸体完全缓解大约需要3到7天。

其发展顺序一般分为上行型和下行型,一般以下行次序多见。

现有下颌咬肌,颈肌开始,其次为颜面肌,以后为躯干,上肢以至下肢。

上行型次序正好相反,故而也称为逆行性尸僵。

尸僵缓解和消失的顺序与发生顺序相同。

在死后4到6小时内,用强力使已经发生的尸僵破坏,不久以后还可以再发生较弱的肌肉僵硬,称为再僵直。

但在死后6到8小时以上再人为破坏,则尸僵不再出现。

尸僵不仅见于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在死后也可发生强直,通常在死后的1到2小时内心肌就开始强直,持续1到2昼夜,左心肌较明显。

睫状肌和虹膜肌同时发生强直可以改变瞳孔的大小。

2、影响尸僵发展的因素:(1)环境因素:气温高,尸僵发生早、缓解快;气温低,尸僵出现迟、持续久;冬季尸僵可持续72小时或更久;而夏季仅36-48小时即可完全缓解。

(2)死亡原因:外伤和疾病引起的急性死亡者,寅肌肉中ATP等能量丰富,故尸僵发生迟、程度强。

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死者,尸僵发生早而弱;窒息、失血和砷,汞等中毒的死者,因缺血缺氧、ATP含量较少,尸僵发生也比较迟缓。

(3)个体因素:可因年龄、体型和死亡而异。

身体健康、肌肉发达者,因肌肉中的糖原ATP和磷酸肌酸储量较多,尸僵发生迟、程度较强,缓解慢。

婴幼儿、老人、体弱者的尸僵发生快强度弱,持续时间短。

3、法医学意义:(1)尸僵是死亡的确证。

(2)尸僵出现的时间、顺序、范围和强度可帮助推测死亡时间和原因。

(3)根据尸僵固定下来的尸体姿势,有助于分析死亡时的状态和尸体有无移尸,有助于判断是自杀还是他杀。

(七)尸体痉挛尸体痉挛是一种特殊的尸僵现象。

将死亡发生时刻的姿势和动作(未经肌肉松弛阶段)直接进入尸体僵硬状态,称为尸体痉挛。

1、发生机制:死前有剧烈的肌肉运动,或者精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死后肌肉未经松弛阶段立即发生僵直成为尸体痉挛。

尸体痉挛分局部和全身两种,以局部尸体痉挛更为多见。

它能够保存死者在声明最后时刻身体局部某些肌群的收缩状态,对分析案情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例见:战士身中数箭屹立不倒即死;溺死者手中紧抓水草或其他异物。

)其发生快、持续时间长,可保持到尸体腐败开始才缓解。

2、法医学意义[3]:确证死亡、推测死后经过时间、据尸体姿态分析死亡当时情况、据尸体痉挛分析案件的性质。

(八)角膜混浊人死后,角膜逐渐混浊,呈灰白色,无法透视瞳孔,成为尸体角膜混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