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主体倾斜监测技术方案

合集下载

基坑开挖周边建(构)筑物施工监测方案

基坑开挖周边建(构)筑物施工监测方案

基坑开挖周边建(构)筑物施工监测方案一、建筑物变形观测的内容和常规的建筑物变形观测相比,基坑施工过程中对周边建筑物变形情况与基坑施工的工况、工期的长短等均有很大关系。

在基坑施工结束后的一段时期内,建筑物的变形将会逐渐趋于缓和直至恢复正常。

施工前应对影响区域内的建筑物进行拍照存档和各项观测的初始值进行取测。

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程》的要求,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内容一般有沉降观测、水平位移观测、倾斜观测和裂缝观测等,而建筑物的倾斜和裂缝等情况往往是由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在建筑物变形观测的内容中,沉降观测是最重要的一项内容。

二、建筑物变形观测的方法1、沉降观测根据甲方提供的水准高程控制点为水准点,沿基坑周边、道路等附近布设沉降观测点,以形成一个高程控制观测网对周边环境进行沉降观测。

采用水准仪按水准监测方法施测,采用中丝读数进行闭合观测。

土方开挖过程中,每周对各观测点进行1~2次的沉降观测,观测应在标志稳定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发现观测数据有错或者有怀疑时,必须重测并注明原因,观测完毕,在现场计算闭合差,若超限应立即重测。

2、倾斜观测建筑物的主体倾斜观测,应测定建筑物顶部相对于底部的水平位移与高差,从而计算出建筑物整体的倾斜度和倾斜方向。

一般采用经纬仪投点法、测水平角法或前方交会法。

受施工场地的影响,很多情况下不方便采用以上直接测量方法,采用测定基础沉降差法来计算建筑物的倾斜。

计算公式:建筑物倾斜=δ*H/Lδ为两测点的沉降差,L为两测点间水平距离,H为建筑物的高度。

3、水平位移观测基准点是必须设在变形区以外的点,以大于50m为宜,观测点则沿基坑周边布置,采用瑞士T2经纬仪方向观测法测角度,钢尺测量距离的方法进行支护结构的顶部水平位移检测。

⑴基坑开挖过程中,每周观测1~2次,观测时取每边一基点架设经纬仪,后视另一基点,设置准直线以观测点,各观测点相对于准直线的垂直偏移量。

⑵要尽量减少仪器的对中,照准误差和调焦误差的影响。

倾斜监测实施细则

倾斜监测实施细则

倾斜监测实施细则测量专业作业指导书倾斜监测实施细则文件编号:版本号:分发号:编制:批准:生效日期:倾斜监测实施细则1. 检测目的通过对建筑物进行倾斜监测,随时掌握建筑物的倾斜状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更改设计和施工中的不足。

2. 检测依据2.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2.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3.设备仪器3.1中纬ZT80+全站仪;3.2吊锤;3.3卷尺。

4. 检测条件4.1测量精度:测距2mm+2ppm ,测角2"。

4.2 工作环境宜在天气晴朗,气温应在10℃―30℃下进行。

5.检测前的准备5.1 检测仪器和计量器具必须满足精度、等级要求,并应有主管计量部门定期检验的合格证书。

5.2 开工前应先检查仪器电池电量是否充足,仪器箱背带及手提是否牢固。

6.操作步骤6.1 按测量要求检验好仪器,准备观测仪器工具。

6.2 到测站后打开仪器箱,晾置30分钟左右,使仪器温度和环境温度基本一致。

6.3 将仪器从箱中取出,安置在三脚架上,进行精确整平。

6.4全站仪物镜对准房屋上部一个边角。

6.5照准房屋某一底部边角,固定全站仪的水平制动螺旋,缓慢向上转动全站仪物镜,观测房屋上部边角。

6.6 用卷尺直接量取偏移量,记录在记录表上。

6.7 盘左结束后到转望远镜进行盘右测量,此为一测回。

6.8 一测站结束后,搬往下一站重复上述步骤。

7. 计算方法建筑物主体的倾斜观测,应测定建筑物顶部观测点相对于底部观测点的偏移值,再根据建筑物的高度,计算建筑物主体的倾斜度,即倾斜测量主要是测定建筑物主体的偏移值ΔD 。

偏移值ΔD 的测定一般采用经纬仪投影法。

用尺子,量出在X 、Y 墙面的偏移值ΔA 、ΔB ,然后用矢量相加的方法,计算出该建筑物的总偏移值ΔD ,即:根据总偏移值ΔD 和建筑物的高度H 即可计算出其倾斜度i 。

建筑物变形监测五项技术要点

建筑物变形监测五项技术要点

建筑物变形监测五项技术要点导言为保证建筑物在施工、使用和运行中的安全,以及为建筑物的设计、施工、管理及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在建筑物施工和运行期间,需要对建筑物的稳定性进行观测。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1.常规大地测量方法常规大地测量方法的完善与发展,其显著进步是全站型仪器的广泛使用,尤其是全自动跟踪全站仪,有时也叫测量机器人,为局部工程变形的自动监测或室内监测提高了一种良好的技术手段,它可以进行一定范围内无人值守、全天候、全方位的自动监测。

实际工程试验表明,测量机器人监测精度可达亚mm级。

最大的缺陷是受测程限制,测站点一般都在变形区域的范围之内。

2.地面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技术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虽然起步较早,但是由于摄影距离不能过远,加上绝对精度较低,使得其应用受到局限,过去仅大量应用于高塔、烟筒、古建筑、船闸、边坡体等的变形监测。

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数字摄影测量和实时摄影测量为地面摄影测量技术在变形监测中的深入应用开拓了非常广泛的前景。

3.特殊的测量手段光、机、电技术的发展,研制了一些特殊和专用的仪器可用于变形的自动监测,它包括应变测量、准直测量和倾斜测量。

例如,遥测垂线坐标仪,采用自动读数设备,其分辨率可达0.01mm;采用光纤传感器测量系统将信号测量与信号传输合二为一,具有很强的抗雷击、抗电磁干扰和抗恶劣环境的能力,便于组成遥测系统,实现在线分布式监测。

4.GPS空间定位技术GPS用于变形监测的作业方式可划分为周期性和连续性(EpisodicandContinuousMode)两种模式。

5.3D激光扫描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的一项高新技术,是继GPS空间定位系统之后又一项测绘技术新突破。

它通过高速激光扫描测量的方法,大面积高分辨率地快速获取被测对象表面的三维坐标数据。

可以快速、大量、高精度地获取空间点位及其变化信息。

基坑变形监测1.基坑施工监测方法施工前,应对周围建筑物和有关设施的现状、裂缝开展情况等进行调查,拍照、摄像作为施工前的档案资料并作详细记录;对于同一工程,监测工作应固定观测人员和仪器,采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线路,在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施测。

投点法在建筑物的倾斜测量中的应用

投点法在建筑物的倾斜测量中的应用
1 概 述 通 过地表 打孔注浆等 措施 , 已控制住 楼体 的倾 斜 , 该楼 顶部 相 近 年来 , 各 地区高层建筑 物不断增多 , 由于其基础 的不均匀沉 对 于底部 向东倾斜最大量 2 9 mm, 向南倾斜最大量 3 1 mm。 降 或受 风力 的影 响 , 建筑 物在水平方 向上会发生倾斜 , 当倾 斜达 到 3 结 论 定程 度时会影 响建筑物 的安全 , 因此 , 我们必 须对其进 行倾斜监 建筑 物 的倾斜 观测方法很 多 , 例如 , 测水平 角法 、 前方 交会法 、 投点法 、 激光铅直仪观测法 、 正、 倒垂线法 、 吊垂球法等 。 对于方法 的 测。 2工 程 实例 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 择。 对于投点法来说 , 在观测时 , 要保证全 某建筑物 主体 为住宅楼 , 框架结构 , 高度 3 7 . 5 m, 由于地表水 的 站仪严格水平。对于基准点的使用 , 尽量保 证同一点 。 参考文献 渗入及地基土处理不当 , 导致基础 下沉 。建 筑物底层 门窗洞 口角部 出现斜裂缝或八字型裂缝 , 有 的位置 的已发 展到二层和三层 。为 了 [ 1 墙 桂 才, 陈添保. 前方交会 法在 大坝位移 变形监测 中的应用探 讨[ J ] . 交通科技与经济, 2 0 0 6 , 5 . 监测该建筑物的倾斜量 , 采用经纬仪投点法进行 观测 。 2 . 1将建筑物垂直相连 的两墙体顶端设置两观测点 M、 J ,观测 『 2 1 徐 卫 国, 张永, 肖鸾. 前方 交会 法监测位 移对基 线边精度要 求的讨 点 的设 置要 求坚 固 ,观测 方便 。观测 仪器 的选择 上 采用 L E I C A 论『 J ] . 工程 地 球 物 理 学报 , 2 0 0 5 , 5 . [ 3 1 蒋志坚. 昆明某小区高层建筑 变形测量[ J ] . 城 市勘测, 2 0 0 7 , 4 . T C A 2 0 0 3 全站仪 ( 测角精 度 0 . 5 ”) 。 2 . 2基准点地 面设置 2个 , 1 点和 2点 , 基准 点距住宅 的距 离为 2 倍 的楼高。首先将全站仪安置在地 面 1 点上 , 瞄准建筑物 I 墙面 上部的观测 点 M, 用 盘左 、 盘右分 中投点法 , 定 出下 部 的观测 点 N。 所谓盘左 、 盘右分 中投点法 , 指将全站仪 放置基准点上 , 严格 整平 、 对中 , 用盘左 、 盘右分别 瞄准建 筑物上面的 M点 , 水平制 动 , 纵 转照 准部 , 使其提供一条 垂线 , 相交于建筑物底部 基准线上 , 同理 , 盘 右 也在基 准线上刻划垂线 , 两条垂线在水平基准线上取 中值 。同样 的 方法 , 在与 I 墙 面垂 直的 Ⅱ墙面上利用基准点 2定 出上观测点 J和 下观测点 Q 。M、 N和 J 、 Q即为首次观测标志的位置。 2 3 在下一个监测周期 , 在原 固定 测站上 , 安置全站仪 , 分别 瞄 准上 观测 点 M和 J , 用盘 左 、 盘右分 中投点法 , 得到 N 和 Q 。如 果, N与 N 、 Q与 Q 不重合 , 说 明建筑物发生了倾斜。 用 尺子量 出 在 I、 Ⅱ墙 面两个观测点 的偏移值 △A、 △B, 然后 用矢量 相加 的方

建筑物变形监测

建筑物变形监测
37
提交资料水平位移观测成果表
38
提交资料水平位移曲线图
39
三、倾斜观测
◆基本概念 ◆目的和意义(为何要做?) ◆常用方法简介(怎么做?方法和步骤) ◆实施观测的准备(何时做?) ◆提交资料(如何体现?)
第二章 水准测量
40
基本概念
倾斜——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中指建筑中心线 或其墙、柱等,在不同高度的点对其相应底部点的偏移 现象;
30
测边角法测定位移
31
确定地面点位置的方法
为了确定地面 的位置 ,必须测量水平角 和水平距离.
32
用经纬仪进行水平角测量时产生的误差
在用经纬仪进行水平角测量时,有多种观 测误差都会影响到测量的结果,主要有: 照准误差、读数误差、整平误差、对中误 差.
33
用交会法和极坐标法测坐标算位移
34
极坐标法
投点法示意图1:
52
经纬仪投点法
投点法示意图2:
53
经纬仪投点法
观测步骤:
1 将全站仪设置在距建筑物1.5~2.0倍目标高度的固定位
置M点,严格整平、对中,用盘左、盘右两个度盘分别
进行投影,取中点,并量取上、下标记投影点在视线
MP方向上的偏移值a1; 2 将全站仪转移至与原观测方向成90°角的方向NP上,
5、配备满足精度的仪器设备,经送检和自检合格;
6、配备有相应资格证并熟悉业务的项目组.
上述各项准备好,且现场具备埋点和观测条件后即可埋点 后观测根据目的不同,实施的时间也不同.
23
水平位移的观测方法
1、测定特定方向上的水平位移时可采用视准线 法、小角度法、投点法等;
2、测定监测点任意方向的水平位移时可视监测 点的分布情况,采用极坐标法、前方交会法、后 方交会法等;

建筑倾斜观测报告

建筑倾斜观测报告

建筑倾斜观测报告:观测倾斜报告建筑变形观测报告倾斜观测实验报告倾斜观测的目的篇一:建筑主体倾斜观测6(2 建筑主体倾斜观测6(2(1 建筑主体倾斜观测应测定建筑顶部观测点相对于底部固定点或上层相对于下层观测点的倾斜度、倾斜方向及倾斜速率。

刚性建筑的整体倾斜,可通过测量顶面或基础的差异沉降来间接确定。

6(2(2 主体倾斜观测点和测站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 当从建筑外部观测时,测站点的点位应选在与倾斜方向成正交的方向线上距照准目标1(5,2(0倍目标高度的固定位置。

当利用建筑内部竖向通道观测时,可将通道底部中心点作为测站点;2 对于整体倾斜,观测点及底部固定点应沿着对应测站点的建筑主体竖直线,在顶部和底部上下对应布设;对于分层倾斜,应按分层部位上下对应布设;3 按前方交会法布设的测站点,基线端点的选设应顾及测距或长度丈量的要求。

按方向线水平角法布设的测站点,应设置好定向点。

6(2(3 主体倾斜观测点位的标志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建筑顶部和墙体上的观测点标志可采用埋人式照准标志。

当有特殊要求时,应专门设计;2 不便埋设标志的塔形、圆形建筑以及竖直构件,可以照准视线所切同高边缘确定的位置或用高度角控制的位置作为观测点位;3 位于地面的测站点和定向点,可根据不同的观测要求,使用带有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墩或混凝土标石;4 对于一次性倾斜观测项目,观测点标志可采用标记形式或直接利用符合位置与照准要求的建筑特征部位,测站点可采用小标石或临时性标志。

6(2(4 主体倾斜观测的精度可根据给定的倾斜量允许值,按本规范第3(0(5条的规定确定。

当由基础倾斜间接确定建筑整体倾斜时,基础差异沉降的观测精度应按本规范第3(0(5条的规定确定。

6(2(5 主体倾斜观测的周期可视倾斜速度每l,3个月观测一次。

当遇基础附近因大量堆载或卸载、场地降雨长期积水等而导致倾斜速度加快时,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

施工期间的观测周期,可根据要求按照本规范第5(5(5条的规定确定。

建筑物主体倾斜监测的方法

建筑物主体倾斜监测的方法

建筑物主体倾斜监测的方法喂喂喂,各位亲爱的业主大大们、工程师小哥们,还有对这方面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今儿我们来聊个五毛钱的——咱们心爱的房子或者办公楼要是“歪了脖子”,咱们该咋办?别慌,小编今天就来给大家普及一下怎么给你的房子“看相”,也就是咱们说的建筑物主体倾斜监测方法。

走起!首先啊,得明白一个理儿,建筑物倾斜可不是什么小事,这就跟咱们站久了还得伸伸腿呢,房子它要一直站那儿不活动,时间长了,万一地基小兄弟撑不住,那可就麻烦大了。

所以啊,定期给房子检查一下身体,很有必要哦。

那么咋检查呢?下面咱就来讲讲几种常见的招数:1. 水平仪大法:这个简单粗暴,就跟咱们平时用的水准仪差不多,贴地上一放,一看气泡是不是在中间,就知道地面平不平了。

不过这个得自己操作,小心别闪了腰。

2. 激光扫描术:哎呦喂,这可就高级多了,跟玩儿科幻似的。

拿个激光测距仪一扫,数据哗哗的,电脑里一输,模型立马就出来了。

哪里高了哪里低了一目了然,就像给房子来了个全身CT。

3. GPS定位法:这个更牛,直接上卫星。

在建筑物上搞几个GPS接收器,天上的卫星哥哥一定位,误差小得很,跟拿尺子量似的。

4. 惯性导航系统:听起来是不是挺玄乎?其实就是个小装置,戴在建筑物上,通过加速度计、陀螺仪这些高大上的玩意儿来感知建筑物的姿态变化。

5. 光学测量法:这个也蛮有意思,就是在建筑物上贴一些反光的小贴纸,然后用特殊的相机拍拍拍,分析反光点的位置变化,就能知道建筑动了多少。

6. 传统手工测量:说了这么多高科技,其实老祖宗留下的手艺也不能丢。

拿个尺子,拉个线,量一量,虽然费时费力,但也不失为一种直观的办法。

当然了,实际操作中,这些方法往往会结合使用,互相验证,毕竟房子这事可开不得玩笑。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问了:“这么多高大上的工具,我哪儿会用啊?”别急,这时候你就得找专业的测量公司或者物业来帮忙了。

他们手里的家伙事儿全,技术也好,比自己折腾强多了。

最后呢,如果发现房子真的有倾斜的迹象,千万别慌张,也别想着自己动手解决。

建筑物水平位移及倾监测

建筑物水平位移及倾监测

39
目的和意义
1、主体施工检核;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2002中有相应的规定);
2、施工区打桩施工对周围有潜在扰动时(挤土效应);
3、施工区支护对周围有潜在扰动时(挤土或取土);
40
目的和意义
4、施工区取土卸载对周围有潜在扰动时;
5、有潜在的倾斜趋势,为安全使用需监控时;
的测量。
17
水平位移的基本概念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中特指建筑产生的非 竖向位移 建筑位移观测可根据需要,分别或组合测定建筑主体倾 斜、水平位移、挠度和基坑壁侧向位移,并对建筑场地 滑坡进行监测。 水平位移方向的测定可分为:
1、特定方向上的水平位移(理解)
2、任意方向的水平位移(理解)
4、选设观测基准点、工作基点、观测点或观测标志。 标志应牢固、适用、美观。若受条件限制或对于高 耸建筑,也可选定变形体上特征明显的塔尖、避雷 针、圆柱(球)体边缘等作为观测点。对于基坑等临时 性结构或岩土体,标志应坚固、耐用、便于保护;
5、配备满足精度的仪器设备,经送检和自检合格; 6、配备有相应资格证并熟悉业务的项目组。 上述各项准备好,且现场具备埋点和观测条件后即可埋 点后观测(根据目的不同,实施的时间也不同)。
18
点位概念
1、基准点:进行变形测量而布设的稳定的、需长期保 存的测量控制点;
2、工作基点:为直接观测变形点而在现场布设的相对 稳定的测量控制点; 3、观测点:布设在建筑地基、基础、场地及上部结构 的敏感位置上能反映其变形特征的测量点,亦称变 形点。
19
目的和意义
1、定位(有挤土效应的工程桩施工时的位置确定); 2、施工区打桩施工对周围有扰动时; 3、施工区支护对周围有扰动时; 4、施工区取土卸载对周围有潜在扰动时; 5、有潜在的滑移趋势,为安全使用需监控时;Leabharlann 22水平位移的观测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物主体倾斜现场试验
监测技术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批准日期: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1.2建筑物结构形式
第二章建筑物主体倾斜监测布点及监测方法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是测定建筑物本身的倾斜量,以了解建筑物施工阶段不同时期基础桩的稳定程度。

为设计和施工部门提供相关的参考数据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达到安全施工、杜绝隐患的目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中高层建筑物的数量越来越多,建筑物主体倾斜测量作为建筑物变形监测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

《规范》中规定在建筑物外部进行建筑物主体倾斜测量,测站点距建筑物主体应在1.5-2倍建筑物高的范围内,但对高层建筑物进行倾斜观测时其施工场地一般受限严重,传统的经纬仪正交垂直投点标定法已很难顺利实施,而使用免棱镜全站仪进行建筑物倾斜监测的方法也存在
监测点位难以确定等问题,难以保证测量精度。

鉴于以上问题,笔者提出基于全站仪反射片技术的高层建筑物倾斜测量方法,对高层建筑物倾斜测量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鉴于高层建筑物主体直接倾斜变形难以测量的问题,我们采用全站仪反射片技术的高程建筑物倾斜测量方法,同时分析了高层建筑物主体倾斜产生的原因并给出简明的治理办法。

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同时,能够很好的完成高层建筑物主体倾斜监测工作,同时最大程度的解决建筑场地狭小无法完成正交垂直投点标定法倾斜测量的
问题。

2.1作业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2.2基准点埋设,观测点埋设
在建筑物外侧35m左右,且在建筑物外立面延长线上布设监测基准点,按照矩形的建筑物来布点的话,应布设4个稳定的基准点。

观测点采用与全站仪配套的反射片,布设在建筑物外立面上,并顶底对应布设。

2.3选用测量仪器
测量仪器应采用2“的免棱镜全站仪。

2.4观测方法
按照《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二级变形测量等级要求,水平角观测2测回,竖直角2测回,测距2测回,每测回4个读数。

基于全站仪反射片技术的高层建筑物倾斜测量是在被测建筑物所在工业场地上建立独立坐标系, 使用全站仪反射片在建筑物待测面上布设监测点,通过高精度全站仪直接观测建筑物上倾斜监测点三维坐
标,获取建筑物主体或各层间监测点的x方向和y方向的偏移量。

继而
计算建筑物整体倾斜和位移。

图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计算方法示意图
1. 测出建筑的高度h(如反射片安装在建筑物顶部和底部,即以反射片的垂
直距离作为建筑物高度)。

2. 测出顶底反射片水平夹角a。

3. 测出基准点到建筑物的水平距离s
4. 则建筑物主体倾斜量d=s*tan(a)
5. 主体倾斜率l=d/h
6. 主体倾斜度v=arctan(d/h)
7. 下一次测量同样计算出倾斜率,按照测量的时间和两次倾斜率的差别计算
出倾斜速率。

2.5监测点清单
第三章监测频率
3.1监测频率
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一般每1个月监测1次,可根据监测点的变形情况适当地加大或减少监测频率,重点监测变形较大的监测点,如遇到监测值达到预警值时监测加密。

第四章控制标准与险情预报
4.1确定预警值
沉降及倾斜作为施工安全判别标准。

4.2险情预报
监测数据超过预警值代表结构出现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工程措
施。

为了明确结构是否安全,分析造成不安全趋势的原因,拟定保证工程安全的施工措施,需要对监测数据进行进一步的进行分析,预测结构下一个施工阶段的变形与内力变化情况,判断结构是否安全,对改变施工工艺与流程后的结构响应进行反馈。

第一我们及时准确的提供测量成果,并提供分析说明;第二我们将提供测量、勘察、岩土、结构方面的专家,为建筑物主体的安全提供咨询。

第五章监测工作组织机构与质量保证措施
5.1组织机构
针对本工程监测项目的特点成立监测组,监测组由项目经理、总工程师及监测现场负责人和施测人员组成,监测项目经理由具有相应资质并有类似工程经验的注册岩土工程师承担,监测主管及人员由具有丰富施工经验,具有较高结构分析和计算能力的专职监测工程师担任。

5.2组织人员
表7-1项目管理人员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