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1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导入情景
患者,张女士,54岁,高血压伴右侧肢体偏瘫5年。 主诉:发烧、头痛、咽痛2天,在家中测体温38.5℃, 服用退热药物后未见明显好转,来医院就诊。入院时 患者神志清楚,面色潮红,精神较差,焦虑,检查咽
喉部红肿。
工作任务
1.正确地为患者测量生命体征。
2.正确地评估患者病情,提供相关的护理措施。
8-1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一、体温的产生与调节
(一)体温的产生 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而产 生的能量,50%转化为热能;50% 储存(ATP)供给机体利用,最终仍 转化为热能。
8-1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一、体温的产生与调节
(二)产热与散热过程 1.产热过程 人体以化学方式产热。
产热的主要方式有
进食、寒战、 骨骼肌运动、 交感神经兴奋、 甲状腺素分泌 增多等。
8-1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三、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一)体温过高 体温过高又称发热,是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体 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升高超过 正常范围。 发热可分为两类 • 感染性发热:主要由各种病原体感染引起。 • 非感染性发热:由病原体以外的各种物质引起。
8-1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基础护理技术
基 础 护 理 技 术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 呼吸的评估与护理 血压的评估与护理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态度目标
•掌握生命体征的 正常值及生理变化。 •熟悉异常生命体 征的评估和护理。 •了解生命体征的 形成、调节及影响 因素。
2.散热过程 人体通过物理方式散热。散热
途径有皮肤,呼吸和排泄。散热的方式有
基础护理学教案-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理论课教案授课章节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授课对象护理学本科生授课时数6学时授课时间第三学年秋季学期授课地点教学楼多媒体教室教学目的与要求1.描述影响生命体征的因素2.说出正常值、解释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3.评估生命体征的异常,对异常的病人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4.正确的技术测量T、P、R、BP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命体征正常和异常的判断及异常的护理,T、P、R、Bp的测量方法。
难点:对生命体征异常者进行有效的护理。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在复习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讲授。
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录像光盘、生命体征测量用物教学步骤1.介绍教学目标 5分钟2.评估T、P、R、BP,介绍正常值及异常反应 120分钟3.对异常病人护理措施 105分钟4.小结及布置思考题 10分钟思考题或作业1.生命体征的测量意义?2.生命体征的正常值?3.高热病人的护理?外文词汇Body temperature radiation evaporatron constant fever remittent fever intermittent fever irregular fever m hytothermia mercury thermometer Fahrenheit thermometer教学法参考《新编护理学基础》姜安丽(上二医)《护理学基础》段磊(人卫《护理学基础》白继荣(协和)《基础看护技术》氏家幸子(日本)课后分析与小结讲稿讲授内容注解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第一节体温的评估与护理体温(body temperature)定义又称体核温度(core temperature),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
一、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一)体温的形成(二)产热与散热1.产热过程2.散热过程: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三)体温调节1.温度调节器2.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前部:散热中枢后部:产热中枢(四)体温的生理变化1.正常体温2.生理变化(1)昼夜(2)年龄(3)性别(4)肌肉活动(5)药物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一)体温过高(hyperthermia)1.定义又称发热(fever)是指任何原因引起产热过多、散热减少、体温调节障碍、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并超过正常范围。
《基础护理学》习题集及答案第八章生命体征

《基础护理学》习题集及答案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一.单选题 1.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D A.肝脏B.心脏C.肺脏D.皮肤E.肌肤 2.摄氏温度(℃ )与华氏温度(℉ )的换算公式为:B A. ℉ = ℃ ⅹ5/9+32 B. ℉ = ℃ ⅹ 9/5+32 C.℃= ℉ⅹ 5/9+32 D. ℉ =(℃-32)ⅹ 5/9 E. ℉ =℃+32 ⅹ 5/9 3.口温超过以下哪个范围为发热:B A.37℃ B.37.2℃C.37.5℃D.37.8℃E.38℃ 4.败血症病人发热的常见热型为:B A.稽留热 B.弛张热 C.间歇热D.不规则热E.以上都不是 5.感染肺炎双球菌的病人发热的常见热型为:A A.稽留热 B.弛张热 C.间歇热D.不规则热E.以上都不是 6.测量口温时,一般需将口表的水银端放入的部位是:B A.口腔中部 B.舌下热窝 C.舌上1/3处 D.舌上2/3处 E.舌下2/3处7.口温超过以下哪个范围属于超高热:C A.39℃ B.40℃ C.41℃ D.42℃ E.43℃ 8.提示高热病人退热期可能发生虚脱的表现是:A A.皮肤苍白、寒战、出汗 B.头晕、恶心、无汗 C.脉搏呼吸渐慢、无汗D.脉细速、四肢是冷、出汗E.脉速、面色潮红、无汗 9.个人体温正常生理波动范围是:C A.0.1-0.2℃ B.0.3-0.6℃C.0.5-1℃D.1-1.5℃E.1.5-2℃ 10. 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脉搏次数一般在下列哪个范围: D A.40-60次/分 B.40-80次/分 C.60-80次/分 D.60-100次/分 E.80-120次/分 11.下列哪项为诊断心动过速的脉搏次数: C A.>60次/分 B.>80次/分 C.>100次/分 D.>120次/分 E.>140次/分12.下列哪项为诊断心动过缓的脉搏次数: C A.〈40次/分B.〈50次/分C.〈60次/分D.〈70次/分E.〈80次/分 13.间歇脉多见于:D A.心动过缓 B.心动过速 C.窦性心律不齐 D.器质性心脏病 E.甲状腺功能亢进 14.脉搏短绌多见于:E A.心动过缓 B.心动过速 C.窦性心律不齐 D.甲状腺功能亢进 E.心房纤颤 15.以下哪种脉搏属于节律异常:E A.洪脉 B.丝脉C.水冲脉D.奇脉E.脉搏短绌 16.有期前收缩所产生的脉搏称为:E A.洪脉 B.丝脉 C.水冲脉 D.奇脉 E.脉搏短绌 17.测量脉搏常用部位是:D A.颞动脉 B.颈动脉 C.肱动脉 D.桡动脉E.足背动脉18.测量正常脉搏常用的时间为:C A.15s B.20s C.30s D.45s E.60s 19.需2个护士同时测量心率和脉率的是:E A.心动过缓 B.心动过速 C.窦性心律不齐 D.甲状腺功能亢进 E.心房纤颤 20.平均动脉压的值约等于:D A.1/3舒张压+1/3收缩压B.1/3舒张压+1/2收缩压C.1/2舒张压+1/3收缩压D.2/3舒张压+1/3收缩压E.1/3舒张压+2/3收缩压21.测血压时袖带下缘距离肘窝:B A.1-2cm B.2-3cm C.3-4cm D.4-5cm E.5-6cm 22.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范围为: D A.8-12次/分 B.12-16次/分C.14-18次/分D.16-20次/分E.18-22次/分 23.下列哪种病人不宜测肛温:C A.昏迷者 B.小儿 C.腹泻者 D.下肢损伤者 E.腹部手术后病人 24.有关体温测量描述错误的是: BA.经口呼吸者不宜测量口温B.口温多用于婴儿和昏迷病人 C.心脏病患者不宜测量直肠温度 D.腋温易受环境影响不够准确 E.腋窝如有汗液应擦干稍停片刻再测25.测量血压时,下列哪项因素不能引起测得的血压值偏高: D A.手臂位置低于心脏水平 B.膀胱充盈 C.袖带过宽D.吸烟E.进食 26. 不可能出现丝脉的疾病是: A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大出血 C.主动脉瓣狭窄 D.休克E.心功能不全27.张某女,32岁,以高热3天为主诉入院。
08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1.体温上升期
特点:产热 > 散热 表现:皮肤苍白、干燥无汗、畏寒、寒战 方式
骤升:数小时内升至高峰,见于肺炎球菌肺炎 、疟疾等
渐升:逐渐上升,在数天内升至高峰,见于伤寒 等
8-19
2.高热持续期
特点:
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趋于平衡
表现:
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脉搏加 快、头痛头晕、食欲不振、全身不适、软弱无 力
8-5
二、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体温的形成
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氧化分解而产生
产热与散热 体温的调节 体温的生理变化
8-6
(一)产热与散热
产热过程
化学方式产热
成年人以战栗产热为主 非战栗产热对新生儿尤为重要
产热部位:肝脏、骨骼肌 体液因素和神经因素参与产热调节
就成为人体唯一的散热形式
8-9
(二)体温调节
自主性体温调节
温度感受器
外周温度感受器:热感受器、冷感受器 中枢温度感受器:热敏神经元、冷敏神经元
体温调节中枢
下丘脑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是体温调节 中枢整合的关键部位
8-10
(二)体温调节
行为调节
是人类有意识的行为活动 通过机体在不同环境中的姿势和行为改变而达
换算公式:
℉=℃×9/5+32 ℃=(℉-32)×5/9
8-12
(三)体温的生理变化
昼夜
周期性波动,清晨2~6时最低,午后1~6时最 高
年龄
儿童、青少年的体温高于成年人 老年人的体温低于青、壮年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 ,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而变化
最新《基础护理学》习题集及答案-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基础护理学》习题集及答案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一 .单选题1.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DA.肝脏B.心脏C.肺脏D.皮肤E.肌肤2.摄氏温度(℃)与华氏温度(℉)的换算公式为:BA. ℉ = ℃ⅹ 5/9+32B. ℉ = ℃ⅹ 9/5+32C.℃= ℉ⅹ 5/9+32D. ℉ =(℃-32)ⅹ 5/9E. ℉ =℃+32 ⅹ 5/93.口温超过以下哪个范围为发热:BA.37℃B.37.2℃C.37.5℃D.37.8℃E.38℃4.败血症病人发热的常见热型为:BA.稽留热B.弛张热C.间歇热D.不规则热E.以上都不是5.感染肺炎双球菌的病人发热的常见热型为:AA.稽留热B.弛张热C.间歇热D.不规则热E.以上都不是6.测量口温时,一般需将口表的水银端放入的部位是:BA.口腔中部B.舌下热窝C.舌上1/3处D.舌上2/3处E.舌下2/3处7.口温超过以下哪个范围属于超高热:CA.39℃B.40℃C.41℃D.42℃E.43℃8.提示高热病人退热期可能发生虚脱的表现是:AA.皮肤苍白、寒战、出汗B.头晕、恶心、无汗C.脉搏呼吸渐慢、无汗D.脉细速、四肢是冷、出汗E.脉速、面色潮红、无汗9.个人体温正常生理波动范围是:CA.0.1-0.2℃B.0.3-0.6℃C.0.5-1℃D.1-1.5℃E.1.5-2℃10. 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脉搏次数一般在下列哪个范围: DA.40-60次/分B.40-80次/分C.60-80次/分D.60-100次/分E.80-120次/分11.下列哪项为诊断心动过速的脉搏次数: CA.>60次/分B.>80次/分C.>100次/分D.>120次/分E.>140次/分12.下列哪项为诊断心动过缓的脉搏次数: CA.〈40次/分B.〈50次/分C.〈60次/分D.〈70次/分E.〈80次/分13.间歇脉多见于:DA.心动过缓B.心动过速C.窦性心律不齐D.器质性心脏病E.甲状腺功能亢进14.脉搏短绌多见于:EA.心动过缓B.心动过速C.窦性心律不齐D.甲状腺功能亢进E.心房纤颤15.以下哪种脉搏属于节律异常:EA.洪脉B.丝脉C.水冲脉D.奇脉E.脉搏短绌16.有期前收缩所产生的脉搏称为:EA.洪脉B.丝脉C.水冲脉D.奇脉E.脉搏短绌17.测量脉搏常用部位是:DA.颞动脉B.颈动脉C.肱动脉D.桡动脉E.足背动脉18.测量正常脉搏常用的时间为:CA.15sB.20sC.30sD.45sE.60s19.需2个护士同时测量心率和脉率的是:EA.心动过缓B.心动过速C.窦性心律不齐D.甲状腺功能亢进E.心房纤颤20.平均动脉压的值约等于:DA.1/3舒张压+1/3收缩压B.1/3舒张压+1/2收缩压C.1/2舒张压+1/3收缩压D.2/3舒张压+1/3收缩压E.1/3舒张压+2/3收缩压21.测血压时袖带下缘距离肘窝:BA.1-2cmB.2-3cmC.3-4cmD.4-5cmE.5-6cm22.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范围为: DA.8-12次/分B.12-16次/分C.14-18次/分D.16-20次/分E.18-22次/分23.下列哪种病人不宜测肛温:CA.昏迷者B.小儿C.腹泻者D.下肢损伤者E.腹部手术后病人24.有关体温测量描述错误的是: BA.经口呼吸者不宜测量口温B.口温多用于婴儿和昏迷病人C.心脏病患者不宜测量直肠温度D.腋温易受环境影响不够准确E.腋窝如有汗液应擦干稍停片刻再测25. 测量血压时,下列哪项因素不能引起测得的血压值偏高: DA.手臂位置低于心脏水平B.膀胱充盈C.袖带过宽D.吸烟E.进食26. 不可能出现丝脉的疾病是: AA.甲状腺功能亢进B.大出血C.主动脉瓣狭窄D.休克E.心功能不全27.张某女,32岁,以高热3天为主诉入院。
基础护理学_课程课件_8.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学习目标
1、了解:了解体温计、血压计的构造,氧 气表的结构和作用
2、熟悉:相关概念,体温、脉搏、呼吸、 血压的正常值及生理性变化
3、掌握: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评估 及异常的护理,促进呼吸功能的护理措 施,氧气吸入疗法的适应征、副作用及 吸氧方法
生命体征(vita1 signs )
生理性体温调节方式
1、温度感受器 (1)外周温度感受器 (2)中枢温度感受器 2、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其前①部血为管散①扩血张热管,中收使枢缩热,,量减经后少辐部辐射为射方散式产热散热。失中。 枢。
②增②加减出少汗出和汗加,速通呼过吸交,感通神过经蒸直发接达抑到制散汗热腺目活的动。。 ③提③高降组低织细代胞谢代率谢,,增减加少组产织热的。氧化率 ④减少肌肉④活寒动战,,防增止加产产热热过多。
伴随症状
寒颤 淋巴结肿大 出血现象 肝脾肿大 结膜充血 单纯疱疹 关节肿痛 意识障碍
(二)体温过低
定义: 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减少或散热增 加导致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称体温过低。
判断标准:体温低于35 ℃
原因
散热过多 产热减少
体温调节 中枢受损
长重时度期营暴养露在不低良温 环在使热境寒机过极中冷体多度,环、产使境衰过热机 中竭快减体大;散量少
三、护理措施
(一)体温的测量 1、体温计的种类 (1)水银体温计 (2)电子体温计 (3)可弃式体温计 (4)红外成像快速测温系统 2、体温计的消毒和检查 3、体温测量的方法
发热病人的护理要点*
降低体温 病情观察 补充营养与水分 保证病人舒适 心理护理
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 的温度(体核温度)。
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实用文档
课程内容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第二节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 第三节 血压的评估与护理 第四节 呼吸的评估与护理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实用文档
14-2
生命体征 (vital signs)
体温 (body temperature) 脉搏 (pulse) 呼吸 (respiration) 血压 (blood pressure)
【操作前准备】
评估患者并解释 患者准备 护士准备 用物准备 环境准备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实用文档
14-40
(四)体温测量的方法
【步骤】
口温 部位 舌下热窝 方法 闭口鼻呼吸
腋温 腋窝正中 屈臂过胸
时间 3分钟
10分钟
肛温 直肠 润滑肛表插入 肛门3~4cm
3分钟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实用文档
8-32
(一)体温计的种类与构造
水银体温计(mercury thermometer)
➢ 口表、肛表、腋表 ➢ 摄氏体温计和华氏体温计
实用文档
8-33
(一)体温计的种类与构造
电子体温计(electronic thermometer)
➢ 采用电子感温探头测量体温,测得的温度值直 接由数字显示
(三)体温的生理变化
肌肉活动
剧烈活动可增加产热
药物 其他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实用文档
14-15
三、体温过高的评估及护理
体温过高(hyperthermia)
机体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病理性体温过高
发热 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 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护理学基础》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 A 〈40次/分
B 〈50次/分
• C 〈60次/分
D 〈70次/
分
E 〈80次/分
• 2 间歇脉多见于:
• A 心动过缓
B 心动过速
• C 窦性心律不齐 甲状腺功能亢进
D 器质性心脏病
E
• 3 脉搏短绌多见于:
• A 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不齐
B 心动过速
C
• D 甲状腺功能亢进 E 心房纤颤
测量脉搏的方法
③退热期
散热>产热;体温 下降
大量出汗 皮肤潮湿 皮肤温 度降低渐退 骤退
防止虚脱
热型
将体温绘制在体温单上;互相连 接;就构成了体温曲线;各种体温 曲线的形状称为热型;
1 稽留热 2 弛张热 3 间歇热 4 不规则热
1 稽留热
特点:
T 持续在39~40℃ 持续数天或数周 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
节律异常
• 二联律 三联律:每隔一个或二个正常脉搏 后出现一次过早搏动;前者称二联律;后者称 三联律
• 脉搏短绌: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 脉搏细速 不规则
− 心房纤维颤动
强弱异常
1 洪脉
高热 甲亢 主动脉关闭不全
2 丝脉
心功能不全 大出血 休克
3 交替脉 高血压性心脏病 冠心病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本章重点
• 稽留热 弛张热 间歇热 间歇脉 脉搏短绌 潮 式呼吸 间断呼吸 呼吸困难 高血压 低血压 的概念
• 体温 脉搏 呼吸 血压的正常范围 测量方法 注意事项
• 高热病人和呼吸困难病人的护理 • 体温单的填写绘制 • 脉搏短绌的测量技术
生命体征
• 定义:
——是体温 脉搏 呼吸和血压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