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通信侦察对抗
电子对抗技术

2) 数字通信,对数字信号加密:
发送端 信码密码密信码
接受端 密信码密码信码
最低密钥量:战术保密级——106
战略保密级——1030
(5)使用定向天线,控制发射功率。
(6)使用跳频通信。
2、组织措施:
(1)制定严格的保密措施;
(2)控制无线电台发信;
跳频通信示意图
(3)进行无线电台伪装。 f
如变换呼号频率、改变联
4、使用各种武器加强防护,严防偷袭,提高防御能 力;
5、装备小型化,采用移动式电子设备等。
•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 10.2220 .10.22 Thursday , October 22, 2020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 2:36:55 02:36:5 502:36 10/22/2 020 2:36:55 AM
——使用干扰机发射欺骗性干扰信号对敌雷达造成
的干扰。
假目标
✈ ✈
1)距离欺骗
敌平面显示器
标 目 真
敌雷达
2)角度 (方向) 欺骗
敌显示器
✈ ✈
假目标 真目标
3、无源干扰(消极干扰) ——利用干扰器材反射或衰减敌方雷达
发射的电磁波造成对己方雷达的干扰。
(1)使用反射性器材实施的干扰
1)干扰箔条
形成干扰能力的
•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0.2202 :36:550 2:36Oc t-2022- Oct-20
•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02:36:5502 :36:550 2:36Th ursday , October 22, 2020
信息化战争中的电子对抗与无线通信技术

信息化战争中的电子对抗与无线通信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电子对抗和无线通信技术在信息化战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电子对抗和无线通信技术在信息化战争中的作用及其发展趋势。
一、电子对抗在信息化战争中的作用电子对抗是指敌对双方利用电子设备来争夺信息优势、干扰敌方通信和导航系统的一种战争方式。
在信息化战争中,电子对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干扰敌方通信网络:电子对抗通过干扰敌方的通信系统,使其失去信息的传递和指挥的能力,从而使敌方的作战行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2. 干扰敌方导航系统:电子对抗能够干扰敌方的导航系统,使其失去定位和导航的能力,从而阻碍敌方的作战行动。
3. 抑制敌方雷达系统:电子对抗能够通过干扰敌方的雷达系统,使其失去对我方行动的监测和侦察能力,从而保障我方的作战行动的隐蔽性和安全性。
4. 防御敌方电子攻击:电子对抗不仅可以对敌方进行干扰,也可以对我方进行保护。
通过建立强大的电子干扰系统,可以有效地防御敌方的电子攻击,提高我军的作战能力。
二、无线通信技术在信息化战争中的作用无线通信技术是信息化战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提供了便利。
以下是无线通信技术在信息化战争中的主要作用:1. 提供实时通信能力:无线通信技术能够实现即时的通信和信息传递,极大地增强了指挥系统的实时性和反应速度。
2. 增强信息传输的隐蔽性:无线通信技术相对于有线通信来说,更加隐蔽。
通过采用加密技术和抗干扰技术,可以有效地保护通信内容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3. 扩大通信范围: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克服地理位置限制,扩大通信范围。
在信息化战争中,将军队各个部队分散在不同地域的情况下,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现远距离通信,提高作战指挥效率。
4. 多样化通信手段: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来进行通信,如无线电、卫星通信、无线网络等。
这样可以根据作战需要选择最适合的通信方式,提高通信质量和效率。
军事理论 电子对抗技术

Electronic Warfare
本章重点
无线电对抗
类型不特点
雷达对抗
类型不特点
概述
电子对抗亦称“电子戓”,更确切的名称是“电 磁戓”。 概念:利用电磁能和定向能以控制电磁频谱戒用 电磁频谱攻击敌斱的任何军事行劢。 具体:使用己斱电子设备戒器材,戔获、辨识、 干扰、破坏敌斱电子设备収出的电磁波,使敌斱 电子设备工作困难、性能降低、失效,直至被摧 毁,同时保护己斱电子设备工作正常,充分収挥 戓斗效能。
特点
作用距离进 获叏的目标多而准 预警时间长 隐蔽性好
局限性
获得情报完全依赖亍雷达的収射 只能测向,丌能直接测距
雷达干扰
含义:利用雷达干扰设备収射干扰波,戒利用 能反射戒能衰减无线电波的器材反射戒衰减雷 达波。
分类:
有意的有源的干扰 有意的无源的干扰 无意的有源的干扰 无意的无源的干扰
无线电通信压制性干扰
瞄准式干扰
通常用亍干扰敌短波通信 种类:断续、连续、自劢、试探性
阷塞式干扰
通常用亍干扰敌超短波通信
半瞄准式干扰
无线电通信干扰
通信干扰机的原理及组成 设备及运用斱式
干扰设备:普通无线电収射机、干扰附加器(仅 是一个信号源)和与用干扰机三种。 运用方式: • 固定式 • 车载式 • 背负式 • 飞航式 • 投掫式
雷达无源干扰戓例
1943年7月25日,英国 空袭德国汉堡,投放了 近40吨、250万盒箔条, 实斲雷达无源干扰。在 德国防空雷达显示器上, 英军的746架轰炸机, 发成了11000架飞机的回 波,使德国汉堡地面指挥 所根本弄丌清哪是真目标, 哪是假目标。升空了的德国歼击机丌知往什么斱 向飞,高射炮也只有毫无目标的向空中乱射,徳 军的防空系统全部瘫痪。工业重镇汉堡在英国狂 轰滥炸下,遭到严重破坏。
电子对抗的基本手段是什么

电子对抗的基本手段是什么电子对抗的基本手段是电子对抗侦察、电子干扰和电子防御。
电子对抗侦察是指通过收集和分析敌方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信号,获取其技术参数、位置、类型、用途等信息的侦察。
是电子对抗的一个组成部分。
电子干扰系统是利用电子干扰设备和器材,在敌方电子设备的频谱中施放压制性干扰或欺骗性干扰,使敌方电子设备无法正常工作,造成通信中断、指挥瘫痪、雷达失明、武器失控等。
根据电子设备的类型,电子对抗可分为雷达对抗、无线电通信对抗、导航对抗、制导对抗、光电对抗和水声对抗。
按配置位置可分为外空对抗、空中对抗、地面(包括海面)对抗和水下对抗。
机载电子战系统是现代电子对抗的主要手段。
随着弹道导弹和卫星的发展,外层空间是一个新的战场,电子对抗将在未来现代战争的战略攻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丹麦正向乌克兰提供美制“鱼叉”反舰导弹,俄海军黑海舰队迎来新对手。
据参考消息网5月27日报道,据法新社报道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宣布,丹麦已承诺向乌克兰提供“鱼叉”式岸舰导弹,以对抗俄罗斯海军对乌克兰敖德萨港的围困。
自从俄乌战争爆发以来,北约的空中侦察力量就频繁在黑海上空出没,为乌克兰军队提供关于俄海军在黑海行动的情报。
导致俄海军在黑海频繁遭受打击,这都与北约的情报支持密不可分,其中就包括俄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的沉没,明显与北约脱不了干系。
现在,北约又要将更先进的“鱼叉”反舰导弹提供给乌克兰,将赋予乌军一定的对海和对地打击能力,这些“鱼叉”导弹可以躲在远离海岸的内陆,在距离俄海军舰艇更远的地方发动攻击,将成为俄黑海舰队的重大威胁。
岸舰版“鱼叉”是一款比较罕见的反舰导弹,麦道公司(现在属于波音)研发的“鱼叉”导弹大部分是舰舰,空舰和潜舰版本。
由于美国及其盟友的岸舰导弹需求不多,因此岸基“鱼叉”导弹岸的销路不大,目前仅在丹麦、西班牙、韩国和埃及埃及和韩国使,数量不太多。
“鱼叉”岸舰导弹近些年的最大订货是在2020年美国向台出口100套“鱼叉”岸防导弹系统,包括100辆发射器运输车、411个导弹集装箱、404枚“鱼叉”导弹以及25辆雷达指挥车。
无形的战争--电子对抗技术

无形的战争--电子对抗技术电子对抗技术又称电子战技术,是敌对双方利用无线电电子设备、武器和器材,为争夺电磁频谱的使用权和控制权所采用的技术。
电子对抗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内容十分丰富。
按技术应用可分为通信对抗技术、雷达对抗技术、光电对抗技术和计算机对抗技术等;按作战形式可分为电子侦察与反侦察技术。
电子干扰与反干扰技术。
电子摧毁与反摧毁技术。
电子对抗技术诞生后,世界上就出现了一个崭新的作战领域,即电磁空间,它是与陆地、海洋和空中作战相并列的“第四维战场”。
电子战将成为未来战争的重要形式。
“顺风耳”受阻1904年,爆发了日俄战争,日本和俄国为了争夺我国的旅顺港,展开了一场狗咬狗的争斗。
4月14 H凌晨,日军装甲巡洋舰“春日”号和“日进”号对占踞旅顺岸上的俄军进行炮击。
为了有的放矢,日军派出一些小型船只靠近岸边观察弹着点,并用无线电通信向舰上报告射击校准信号。
俄军的一名无线电报务员偷听到日军的信号,马上用火花发射机进行电磁干扰,使日军通信中断,“顺风耳”受阻。
从此电子对抗技术进入了现代战争的门槛。
1905年5月,在对马海峡战争中,日军比俄军更有效地使用电子对抗技术,取得了巨大胜利,使俄军死伤上万人,有近20艘军舰被击沉。
人们从战争中认识到使用无线电通信对抗技术的重要性,并且在战争中不断发展它。
比如,使用无线电接收设备和探向设备查明敌方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工作性能、技术参数、类别、数量和配置位置,以及了解敌方的联络信号和通信指挥关系等,从而可以判断其兵力部署和作战企图,为军事指挥官制定作战方针、拟制作战计划提供依据。
使用无线电干扰发射机发射干扰信号,可使敌方通信中断、指挥失灵或通信联络困难,迫使其重复发信,延长通信时间,有利于己方侦察。
针对日益增强的无线电通信侦察和干扰,人们又采用很多行之有效的技术与其对抗。
如使用新的通信频率,甩开敌人的侦察、干扰;使用快速通信,使敌方难以捕捉信号;使用保密通信手段,使敌方难以识别真的通信内容;采取无线电通信伪装,迷惑敌人等等。
《通信对抗》课件

加强与安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共同应对安全和隐私方面的挑战 。
05 通信对抗未来发展趋势
CHAPTER
高频段通信对抗技术的发展趋势
01
高频段通信对抗技术将更加注 重高速数据传输和超宽带技术 ,以满足现代战争对高速、实 时的信息传输需求。
02
高频段通信对抗技术将更加注 重信号处理和干扰算法的优化 ,以提高通信干扰和抗干扰能 力。
03
高频段通信对抗技术将更加注 重隐身和反隐身技术的研究和 应用,以提高通信系统的生存 能力。
人工智能在通信对抗领域的应用前景
人工智能技术将应用于通信信号的自动识别和分 类,提高通信对抗的智能化水平。
人工智能技术将应用于通信干扰的智能决策和自 适应调整,提高通信干扰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人工智能技术将应用于通信网络的安全监测和预 警,提高通信网络的防御能力。
深入研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通 信对抗活动合法合规。
倡导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为通信对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 供法律保障。
安全与隐私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
加强安全防护和加密技术的应用 ,确保通信内容不被窃取和篡改 。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挑战:通信对抗活动可能涉及到 安全和隐私的问题,如信息泄露 、网络攻击等,需要采取有效的 措施保障安全和隐私。
通信对抗
目录
CONTENTS
• 通信对抗概述 • 通信对抗技术 • 通信对抗应用场景 • 通信对抗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通信对抗未来发展趋势
01 通信对抗概述
CHAPTER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通信对抗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对敌方通 信系统进行侦察、干扰、欺骗和摧毁 ,以削弱或破坏其通信能力,保护己 方通信系统不受干扰和破坏的过程。
以通信机房为例介绍现场侦察目的内容及步骤

以通信机房为例介绍现场侦察目的内容及步骤
通信侦察概述
通信侦察是通信对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通信干扰的前提和基础。
通信侦察利用专门的电子接收机截获目标辐射源的无线电通信信号,检测分析通信辐射源信号的特征参数和技术体制,测量通信辐射源的方向和位置,判断目标的类型及其搭载平台的属性,为通信干扰提供技术支持,或者获取军事通信情报。
通信侦察的分类
通信侦察按照不同的条件和方法,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
按照侦察任务分类:
通信支援侦察
通信支援侦察属于战术情报侦察,其任务是监视当前战场上敌方通信辐射源的位置、工作参数、技术参数和变化态势,并且判断其威胁程度,为指挥员和有关的作战系统提供技术情报,作为指挥系统的辅助决策依据。
通信支援侦察需要测量的信号特征和技术参数有工作频率、调制方式、电平、方位、网台属性等。
电子对抗技术PPT课件

电子对抗技术
.
1
一、概述:
1、定义: 电子对抗是指敌对双方利
用电子设备或器材所进行的电
磁斗争。
电子对抗的主要内容包括无
线电通信对抗、雷达对抗、制导对抗、
水声对抗、火力对抗和红外、激光对
抗等。
.
2
2、电子对抗的目的:
一是破坏和削弱敌方电 子设备的效能,使其不能正 常工作。
二是保障自己的电子设
压制性干扰可分为:
1、 瞄准式干扰。 2、半瞄准式干扰。 3、. 阻塞式干扰。 17
通信干扰
发射台
收信台
侦收引导台 .
干扰台 18
B、 欺骗性干扰
欺骗性干扰就是发出和敌 方通信十分相似的信号形成干 扰,使敌人真假难辩扰乱敌人 指挥。
.
19
2、雷达干扰:
就是用雷达干扰设备或器材 发射、反射或衰减无线电波,破 坏敌方雷达的正常工作。
备免遭敌方的破坏和干扰,
充分发挥其效能。
.
3
3、电子对抗的产生与发展:
1)二十世纪初, 无线电通信出现 后便开始在军事上应用, 从而产 生了电子对抗。
主要形式:通信侦察与反侦察
~ 干扰与反干扰
2) 二次大战期间全面形成。
从通信对抗扩大到雷达对抗。
.
4
3)二战后电子对抗技术发展到新 阶段。
出现了: 制导对抗; 激光对抗等。
4)目前,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战 场的多维化,电子对抗正向
全方位; 立体化; 全频谱; . 自动化发展。 5
二、电子对抗的分类:
(一)按技术应用可分为:
通信对抗; 雷达对抗;光电对抗。
(二)按作战应用可分为:
电子侦察与反侦察; 电子干扰与反干扰; 电子摧毁与反摧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号与系统作业
无线电通信侦察对抗
何为通信对抗?
对敌方无线电通信进行侦察,测定其技术参数,据此采用适当的无线电干扰手段,破坏和扰乱敌方的无线
电通信。实施有效的通信对抗,可降低敌方的通信、指挥效能。通信对抗是电子对抗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信对抗的研究领域,从波段来看,包括从超长波、长波、直到超短波、微波,并已扩展到光波的所有通信
波段。从通信方式来看,包括天波、地波、空间波等电波传播方式;包括调幅、调频、调相、单边带、脉冲调制
等调制方式;包括话音、电报、传真、电视等模拟和数字通信。军事应用来看,包括战术通信和战略通信。总之,
所有军事无线电通信都是通信对抗的对象。
通信对抗设备起初是单机工作形式。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设备工作频段展宽,沟通联络快,且无线电
通信在战术通信中大量使用,在战场上形成通信信号密集的环境。以手工操作单机的通信对抗方式已不能适应要
求。在电子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大量单机自动协调工作的各种通信对抗系统相继
产生。这些通信对抗系统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并可同时干扰多个通信网。
通信对抗包括通信侦察和通信干扰两部分
一、 通信侦查与截获、
(1)通信侦察
使用电子侦察测向设备,对敌无线电通信设备所发射的通信信号进行搜索截获、测量分析和测向定位,
以获取信号频率、电平、通信方式、调制样式和电台位置等参数,对其截听判别,以确定信号的属性。
通信侦察是通信干扰的支援措施,用以保障通信干扰的有效进行。一般包括信号搜索截获、信号测向定
位、信号测量分析、信号侦听、信号识别判断等侦察过程。
(2)信号搜索截获
采用侦察接收设备,在侦察频段上(如对战术超短波调频通信进行信号搜索,侦察频段为20~500兆
赫),从低频端(20兆赫)到高频端(500兆赫),按信道间隔(如25千赫),按顺序逐个信道进行搜索。当搜
索到某信道(如30.050兆赫)发现有通信信号时,即作记录。这样,可以截获敌方各个通信信号。然而,
通信信号瞬息万变,为了及时、准确地截获所要侦收范围内所有信号的情况,要求接收机具有宽的频率覆
盖,可用计算机或微处理机进行控制,使接收系统自动化,能迅速判定侦收范围内各信号的参数,区别出
信号的敌、我、友属性。对那些新出现的、具有威胁性的信号,应及时记录和分析。
天线的体制决定于侦收信号的频率和运载手段。定向侦察可使用定向天线。在短波波段,天线尺寸较
大,菱形和对数周期天线在固定台中使用较为普遍;但在移动使用时,就很难实现,只能以鞭状天线为主。
在超短波、微波波段,抛物面反射体天线和对数周期天线应用广泛。使用定向天线,可以增加天线的增益,
改善接收效果,但在方向上有局限性,有时只能使用低增益的全向天线
(3)信号测向定位
对敌方各个通信信号进行测向定位。一般由三个测向站协同进行。各测向站装有测向设备,当测向
设备调到某一通信信道时,接收敌方此信道的信号,通过测向设备的测量得出此信号的方向角θ。它是以
测向站所在地点为原点,一般以正北方向为0度。方向角是信号与测向站的连线和正北线的夹角,按顺时
针方向计算。如信号在测向站的正东方向,则方向角为90°。三个测向站同时对此信号测向,根据测得的三
个方向角,通过交叉定位计算即可确定电台的地理位置。对敌方通信信号进行逐个测向定位,可以掌握敌
方电台的地理分布情况。
(4)信号测量分析
用分析接收机测量敌方通信信号的技术参数,进而分析其工作方式。当分析接收机调到敌方某一通
信信道时,分析接收机测出信号的精确频率、调制方式、信号频宽等技术参数,还可记下信号出现和消失
的时间。如此不断地对各个信号逐个测量,可以掌握敌方电台活动情况。
(5)信号侦听
采用侦听接收机对敌方通信信号进行侦听。当侦听接收机调到敌方某一通信信道时,通过对信号解
调,可收听敌方通信信息,从而了解敌台通信呼号和信息内容。利用信号侦听可以进一步判明敌台的性质。
(6)信号识别判断
通过通信侦察,特别是敌台地理位置的标定,经过分析,可以识别各个电台、各通信网的属性(如
师指挥网)、各指挥所的地理位置、敌军战斗配置、行动布署等情况。据此,军事指挥员可以确定,对哪
些信号继续侦听,对哪些信号实施干扰,以破坏敌指挥效能。干扰站根据通信侦察获得的敌通信技术参数,
选择适当的干扰方式,合理设置干扰参数,并发出足够的干扰功率,有效地对敌方通信进行干扰。在干扰
过程中,还可以通过通信侦察手段检查干扰效果,侦察敌方通信受干扰后采取的活动,以便及时通知干扰
站作相应调整,始终发挥最佳干扰效能 。
二、 通信干扰与压制
(1)通信干扰
根据通信侦察获得的敌方通信有关情况,运用电子干扰设备发射适当的干扰信号,破坏和扰乱敌方的
无线电通信。实施通信干扰,都要发射干扰电磁波,因而通信干扰属于有源干扰。通信干扰可分为欺骗性干扰和
破坏性干扰两大类。
(2)欺骗性干扰
干扰与敌方通信信号的特征吻合,使通信接收方误认干扰为信号。例如,敌方不通信时,另一方模拟
敌方通信员的口音,采用相同的呼号和波长,冒充敌台,向敌方发送假命令。因此,这种欺骗性干扰又称假通信。
(3)破坏性干扰
敌方通信时,使用干扰发射机发出干扰电磁波,破坏敌方通信联络,使其获得的有用信息量减少。当
干扰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有用信号的信息量基本上全遭破坏而无法通信。这种破坏性干扰可分为两种。①暴露
性干扰:施放干扰时,通信方能发觉受到了人为干扰。例如,用强功率干扰机破坏敌方的通信联络时,干扰强度
很大,敌方无线电员查觉遭受到人为干扰。因此,干扰一方即暴露,称暴露性干扰。②隐蔽性干扰:施放干扰时,
通信已遭到破坏,但通信方并未发觉。例如,用杂音调频波干扰敌方调频话音通信时,信号受到压制,与无信号
时接收终端输出的内部杂音相同,而误认为对方未发出信号。实际上,此时信号已被干扰,属隐蔽性干扰。
按干扰的频谱宽度通信干扰可分为:①瞄准式干扰:压制敌方一个确定信道的通信干扰。干扰频谱宽
度仅占一个信道频宽,准确地与信号频谱重合,而不干扰其他信道的通信。②阻塞式干扰:压制敌方在某一段频率
范围内工作的全部信道的通信干扰。其单机干扰频谱宽,但干扰功率比较分散,因此,同样的干扰功率比瞄准式
干扰的威力小。
通信干扰按调制方式可分为:用于干扰模拟通信的杂音调幅、调频干扰;用于干扰数字通信的脉冲调
制和频率键控干扰等。
按作用距离可分为:本地干扰,如投掷式干扰,干扰作用范围仅限于干扰机周围的较小区域;近距干扰,
如超短波干扰不超过视距范围;远距干扰,如利用天波传播的短波干扰。
按作用强度可分为:压制干扰,在通信接收端干扰场强大于信号场强,达到有效干扰;强干扰,干扰
场强接近信号场强,使通信很困难;弱干扰,干扰场强小于信号场强,熟练的无线电员仍能通信,但通信速度减
慢。
按运载工具可分为投掷式、摆放式、机载式、舰载式、车载式、固定式、背负式等干扰。
(4) 最佳干扰
扰乱敌方通信联络必须选用最合理的干扰手段,既达到干扰的目的,花费的代价又最小。因此,对最
佳干扰的研究,是通信对抗的中心问题。最佳干扰是在相同的干扰功率情况下对某种通信体制实施干扰时干扰效
果最佳的干扰样式,换言之,达到相同的有效干扰时,所需的干扰功率最小或所花费的代价最低的干扰样式。使
通信接收端抄收的数字报文的平均差错率大于50%时的干扰强度,称为有效干扰。
最佳干扰问题涉及以下各种因素:通信信号的信息特性,如报文的相关性、话音的频谱、音节的持续
时间和峰值因素等;各种信号的调制样式,如调幅、调频、单边带等;各种信号和干扰同时通过接收机信道各部
分时出现的响应;各种接收机接收信道的易扰性;各种通信终端的抗干扰能力,包括人耳的分辨力等。按照通信
干扰理论,通过大量的干扰样式试验,对各种通信方式施放有效干扰,各有其不同的最佳干扰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