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通信侦察系统的灵敏度和作用距离

合集下载

无人机技术基础与技能训练 第5章 无人机其他系统

无人机技术基础与技能训练 第5章 无人机其他系统
发射与回收系统
第5章 无人机其他系统
2.回收方式 (3)撞网回收 撞网回收指的是无人机在地面无线设备和自动引导设备的引导下,逐渐降低高度,减小速度,然后正对着拦截网飞去,从而达到回收的目的。 (4)绳钩回收 绳钩回收指的是利用绳索抓捕无人机翼尖小钩来实现回收的一种方式,主要由回收绳、吸能缓冲装置、导引装置等组成,占用空间小,且不易受天气影响。 (5)气囊方式回收 气囊不仅可以配合降落伞使用,也可以单独作为一种着陆方式使用。这种方式不需要起落架和降落伞,无人机在着陆前打开气囊,然后直接触地即可借此实现缓冲目的。
地面站和任务规划系统
第5章 无人机其他系统
2.任务规划系统 (1)任务规划概念与目标 无人机任务规划是指根据无人机需要完成的任务、无人机的数量以及携带任务载荷的类型, 对无人机制定飞行路线并进行任务分配。 任务规划的目标是依据地形信息和执行任务的环境条件信息, 综合考虑无人机的性能、到达时间、耗能、威胁以及飞行区域等约束条件,为无人机规划出一条或多条自出发点到目标点的最优或次优航迹,保证无人机高效、圆满地完成飞行任务, 并安全返回基地。
发射与回收系统
第5章 无人机其他系统
1.发射方式 (3)母机空中发射 许多无人机,尤其是靶机是装载在固定翼飞机上从空中发射的,这些无人机通常都具有较高的失速,由涡轮喷气发动机提供动力。
发射与回收系统
第5章 无人机其他系统
1.发射方式 (4)火箭助推发射 有些无人机通常也在地面上利用火箭助推发射。火箭助推发射方式为使飞行器达到起飞速度通常需要有效作用距离上施加一个发射力,但一般要求在一段很长距离内把发射力施加在飞机上,以使其达到飞行速度。 (5)车载发射 就是将飞机及其配件装载在发射车顶上,鼓足劲儿驾车飞驰。 (6)轨道发射 有些无人机通过导轨或轨道加速到发射速度的装置称为轨道发射器。

通信原理(第5章)

通信原理(第5章)

2、若m(t)的频带限于 w wc 则:
H m(t ) cos( wct ) m(t ) sin( wct ) H m(t ) sin( wct ) m(t ) cos( wct )
ˆ (t ) jM ( w) sgn( w) F m
ˆ ( w) 3、M
载波信号
频域表达式
SAM(ω) = πA0[δ(ω -ωc) +δ(ω +ωc )
6
5.1 幅度调制(线性调制)的原理
时域波形图
m(t) t A0 + m( t ) cosωct t t
当满足条件: |m(t)|max ≤ A0 时,其包络与调制信号的 波形相同,因此用包络检 波法可以容易地恢复原始 调制信号。
20
5.1 幅度调制(线性调制)的原理
一般情况下SSB信号的时域表达式 调制信号为任意信号时SSB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
1 1 ˆ (t )sin ct SSSB (t ) m(t ) cos ct m 2 2
式中,
m( ) ˆ (t ) m d t ˆ ( ) 1 m m(t )=- d t 1
1 = 2
1 2 Am
cos(ωc+ ωm)t + Am cos(ωc -ωm)t
1 -2 1 +2
上边带信号的时域表达式
Amcosωm t cosωc t Amcosωm t cosωc t
Amsinωm t sinωc t Amsinωm t sinωc t
下边带信号的时域表达式
SUSB(t) =
BDSB = 2 fH
② 功率:
PDSB
1 2 Ps m (t ) 2

通信对抗原理第1章 绪论

通信对抗原理第1章 绪论
1) 该阶段从通信对抗首次使用开始,持续到20世纪的第二次 世界大战,除测向设备外,基本上没有专用的通信对抗装备,
第1章 绪论
也基本没有进行通信对抗理论、体制和专题技术的研究,差 不多都是使用现成的通信电台或改装的通信设备,即直接采用 通信设备监视敌方的通信信号,监听通信内容,使用测向设备 测量通信发射机的方位,获取情报信息。必要时,用通信发射 机发出噪声调制干扰或语音欺骗干扰,甚至还用过电火花的调
第1章 绪论
1.3 通信对抗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1.3.1通信对抗系统的组成 由于实际电磁环境中存在各种波段、各种调制方式的通信
设备,因此通信对抗不是一台干扰机对一台通信设备的对抗,
通信对抗系统是指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把各种通信对抗设备 有机地连接在一起,进行统一指挥协调的通信对抗的综合体。 因此,通信对抗系统也称战术通信对抗的指挥、控制和通信 系统(command,control,communicationsystem)
第1章 绪论
3) 通信测向分系统用以对通信信号的测向和定位。对通信信 号的测向是利用方向性天线在空域范围内搜索,或用多天线组 成的天线阵测量信号到天线阵的幅度差、相位差或到达时间差 实现的。原理上,通信侦察分系统的天线也可进行测向,但通 信侦察天线的波束宽度宽,测向精度低。因此,为了保证对通 信信号的空域截获概率,目前的通信对抗系统中都有独立的通 信测向分系统。测向分系统的组成如图1.3-3 对通信信号的定位通常由两个测向站用交叉定位方法实现。 对通信信号的测向、定位可初步判定通信电台的部署,引导反 辐射武器摧毁重要的通信节点,也可引导干扰机在方向上瞄准,
第1章 绪论
通信对抗原理第1章 绪论
第1章 绪论
1.1 通信对抗概述
在信息化社会里,信息既是财富又是宝贵的资源。在军事 斗争中,信息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战场是信息化 战场,在信息化战场中,部队的作战指挥、武器控制既依赖 于敌我双方的兵力部署、军事意图和武器作战能力的信息,也 依赖于敌我双方的信息传输能力。因此,争夺信息的优势的斗 争,即保证己方信息安全传输和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对方信息并 破坏对方信息传输的斗争,成了现代战争的焦点。

第5章 网络侦查

第5章  网络侦查
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系《刑法修正案(七)》新增加的罪名,它是指对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以外 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非法控制,情节严重的行为,侵害的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是一种新类型犯罪。 公安机关受理的黑客攻击破坏活动相关案件平均每年增长110%。司法实践中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侵入和攻击计算机信息系统的 犯罪增长迅速,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犯罪日趋增多。网络虽为虚拟世界,但绝不能触犯法律 的底线。
1、进入木头超级字典生成工具集主界面,如图5-19所示。主要功能在主界面左侧按扭式排 列,可同时打开多个子窗口
图5-19 木头超级字典生成工具集主界面
2、启动捕获
• 单击“Capture”下的“Stop”,即停止捕获,可以分析捕获到的以太网帧,也可以在捕获的 同时进行分析
• 如图5-15所示,Wireshark可以帮助使用者分析多种协议
图5-15 Wireshark 协议分析图
5.3 口令破解
• 5.3.1 利用x-scan破解口令 • 5.3.2 利用木头超级字典生成器制作密码字典
第5章 网络侦查
• 5.1 网络扫描 • 5.2 网络嗅探 • 5.3 口令破解
案例一:一名男子认罪非法入侵天主教计算机造成 危害
被告MICHAEL LOGAN,34岁,2001年9月25日在美国三藩市认罪曾违法入侵一个受 保护的计算机网络因而带来危害。他被指控有二项起诉,一是非法进入一个计算机并带来危 害,另一为使用州际通信系统企图危害他人。在指控的犯罪中,Michael Logan承认在没有 任何授权的情况下,1999年11月28日,他进入了一个天主教西部健康关怀机构(“CHW”) 计算机系统。特别是,他承认他从事了计算机入侵,并且发送电子邮件给大约3万名 (“CHW”)员工和有关人员。这些邮件以一个(“CHW”)员工的名义发出,内容包含了对 这个被指名的员工和其他员工的侮辱性的句子。

无线电通信侦查

无线电通信侦查

2017年11月22日
获取情报比较及 时
侦察距离远,范 围广、准确
组织实施隐蔽安 全,不易被敌方 发现
较少受地形、季 节、气候等自然 条件的影响
无论平时战时都 可不间断地进行
中国现今的侦察 技术已经得到了 飞速的发展,跻 身世界先进水平, 侦查方式也愈发 丰富,先进。 相信通过我们一 代代人的努力, 中国会更加强大。
• 目标是敌方的无 线电电报、电传、 电视和传真等图 像信号
无线电 测向
• 通过专用设备对 敌方的无线电发 射机进行定位, 继而掌握敌方重 要目标的位置
无线电通信信号侦察
• 使用无线电收信器材,截收敌方各种无线电通话、通报信 号,通过对密码、密话的破译和通联特点的研究,以及对 电台进行测向定位,直接获取敌军兵力、部署、调动、作 战企图等情报
非通信信号侦察
• 通过对敌雷达、导航、制导、遥控遥测、干扰等无线电信 号的侦测、分析,查明其电子器材的类型、数量、用途、 位置及战术技术参数,进而判断敌方部队的部署及动向
可根据情报搜集任务和敌无线电波辐射情 况,由地面侦察站、电子侦察船、电子侦 察飞机、电子侦察卫星和投掷 小布红军总部时,毛泽 东、朱德还是非常高兴, 因为这毕竟是一部带着 “耳朵”可以收听情报 的电台,并因此立即下 了一道命令:“胜利后 须注意收缴敌之军旗及 无线电机不准破坏,并 须收集整部机器及无线 电机务员、报务员……”
一部半电台”起家
在龙冈大捷之后的 东韶战斗中,红军 在痛击谭道源师时 又缴获了一部电台。 这次,由于有了那 道命令的保障,红 军战士们将这部电 台完好无损地送到 了小布红军总部, 这样红军便开始有 了自己的电台,也 因此有了“一部半 电台”起家的说法
xxxxx

通信侦察系统的测向方法

通信侦察系统的测向方法

通信侦察系统的测向方法 无线电测向和定位就是确定通信辐射源的来波方向和位置。而对通信信号的测向和定位则是通信对抗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通信测向系统包括测向天线、接收机、处理器、控制器和显示器等设备。 测向天线主要用于接收电磁波信号,是由在空间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多个天线阵元构成,根据不同的测向方法,这些天线阵元排布成不同阵型,实现测向。

接收机主要是对天线系统送来的信号进行选择和放大,为随后的测向处理提供中频信号的幅度和相位信息,包括单信道和多信道的接收机。 处理、控制及显示设备的功能是对接收机送来的含有方位信息的测向信号进行模/数(ADC)变换、处理和运算,从信号中提取方位信息,并对测向结果进行存储、显示或输出。它兼具着控制测向设备各组成部分协调工作:例如测向天线的阵元转换、接收机本振及信道的控制、测向工作方式的选择、测向速度及其他工作参数的设置、测向设备的校准以及测向结果的输出等。通信测向和定位系统可以按照工作频段、运载平台和工作原理等进行分类。由于通信信号的来波方向可以从信号的幅度、相位、多普勒频移、到达时间等参数中获得,下面按照工作原理将测向方法分为以下几种:

振幅法测向 根据测向天线阵列各阵元(单元天线)感应来波信号后输出信号的幅度大小,即利用天线各阵元的直接幅度响应或者比较幅度响应,测得来波到达方向的方法称为振幅法测向,也称幅度法测向。

相位法测向

根据测向天线阵列各阵元之间的相位差,测定来波到达方向的方法称为相位法测向。如相位干涉仪测向、多普勒和准多普勒测向技术等。

多普勒法测向

利用测向天线自身以一定的速度旋转引起的接收信号附加多普勒调制进行测向的方法,称为多普勒法测向。多普勒法测向本质上属于相位法测向。

时差测向

根据测得的来波信号到达测向天线阵列中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位置的阵元的时间差来测定来波到达方向的方法称为到达时间差测向,简称时差测向。

空间谱估计测向技术

空间谱估计测向是将测向天线阵列接收的信号分解为信号与噪声两个子空间,利用来波方向构成的矢量与噪声子空间正交的特性测向。

通信原理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

通信原理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
c (t) m (t)co (t)s t ((t))
幅度调制:调幅、双边带、单边带和残留边带 角度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
.
3
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
5.1幅度调制(线性调制)的原理
一般原理
表示式: c(t)Acosct0
设:正弦型载波为
式中,A — 载波幅度;
c — 载波角频率; 0 — 载波初始相位(以后假定0 = 0)。
通信原理
.
1
通信原理
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
.
2
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
调制的目的 提高无线通信时的天线辐射效率。 把多个基带信号分别搬移到不同的载频处,以实 现信道的多路复用,提高信道利用率。 (调频)扩展信号带宽,提高系统抗干扰、抗衰落 能力,还可实现传输带宽与信噪比之间的互换。
常见的模拟调制
t
时,其包络与调制信号波形相同, A0 mt
因此用包络检波法很容易恢复出原
始调制信号。
t 载波
否则,出现“过调幅”现象。这时用 t
包络检波将发生失真。但是,可以
采用其他的解调方法,如同步检波。sAM t
t
.
7
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
频谱图 由频谱m 可t 以看出,AM信号的频谱由
载频分量
t
上 下边 边A0 带 带mt
sm t
s p t LPF sd t
c t cosct
.
14
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
相干解调器性能分析
已调信号的一般表达式为
s m (t) s I(t)c o sc t s Q (t)sinc t
与同频同相的相干载波c(t)相乘后,得
sptsm(t)cosct

电子对抗

电子对抗

3)导航战
由于美军推行的是全球作战战略,以 GPS为代表的全球定位导航系统是其全球 作战的必不可少的基本系统。“导航战” 计划是美国国防部“先期概念技术演示” 的一部分,其研究细节极为保密。但据透 露,其研究内容主要是围绕GPS军用所需 的干扰/反干扰技术、作战技术以及在接收 机/卫星/卫星控制等方面的改进技术。
第四是美海军的“先进综合电子战系统” (AIEWS)计划。美海军自90年代初以来,除了 对其70年代开始投入使用的舰载标准电子战系统 AN/SLQ-32(V)不断进行改进升级计划外,并开 始组织实施水面舰艇全面换装SLQ-32(V)的新计 划。1994年初开始重新启动,1996年5月,美海 军决定取消AN/SLQ-32舰用电子战系统的改进 计划,加快实施“先进综合电子战系统” (AIEWS)新计划。
1)电子战系统的综合一体化
美军在电子战系统的综合一体化方面,从 概念到装备技术的研究均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财力, 目前,已有多项计划投入实施。
首 先 是 INEWS 即 综 合 电 子 战 系 统 计 划 。 INEWS最初是美国空军和海军联合研制的机载一 体化电子战系统,从1983年8月开始公开招标至 今仍在研制过程中,它是为适用90年后期和21世 纪初服役的新一代战斗机(空军F-22和海军的A -12战斗机)研制的至今最高水平的综合一体化 机载电子战系统。
1.1 基本概念及含义
要点: 含义及重要性 基本原理及主要技术特点 雷达对抗与电子战
1. 雷达对抗的含义
雷达对抗是一切从敌方雷达及其武 器系统获取信息(雷达侦察)、破坏或 扰乱敌方雷达及其武器系统的正常工作 (雷达干扰或雷达攻击)的战术技术措 施的总称。
2.雷达对抗的重要性
取得军事优势的重要手段和保证 典型战例1:二次世界大战的诺曼地登陆,盟军 完全掌握了德军德40多不雷达的参数何配置, 通过干扰何轰炸,使德军雷达完全瘫痪。盟军 参战的2127艘舰船,只损失了6艘。 海湾战争:多国部队凭借高技术优势,在战争 的整个过程中使用了各种电子对抗手段,使伊 军的雷达无法工作、通信中断、指挥失灵。双 方人员损失为百人比数十万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技术研究所

1/ 2
(5.2-11)
28
5.2.3 侦察作用距离
注意:上述分析仅考虑自由空间的路径损耗,是一种较理想条 件。在实际中,除路径损耗外,还存在能量损耗、极化损耗 以及侦察系统自身的损耗。 能量损耗和极化损耗等通常用衰减因子表示,此时传播损耗有 关修正为: L=Lr+La (5.2-12) 其中:Lr是能量扩散损耗;La是除了能量扩散损耗外的其他损 耗因子。 对于直视条件自由空间传播情况,如空-空传播,近距离地- 空传播等,损耗因子La=2~10dB。
图5.2-1地面反射传播示意图
2012-9-25 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技术研究所 25 2012-9-25 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技术研究所 26
4
2012-9-25
5.2.2 地面反射传播模型
5.2.3 侦察作用距离
2
h h PR PT GT GR T 2R R
注意:
5.2.3 侦察作用距离 (5.2-10) 电波直视传播方程: 电波地面传播方程:
2012-9-25
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技术研究所
21
2012-9-25
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技术研究所
22
5.2.1 自由空间电波传播模型
自由空间的电波传播损耗:
5.2.1 自由空间电波传播模型
说明:接收信号功率与距离平方成反比,与信号频率成反比, 与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增益成正比。特别是,距离每增加1倍, (5.2-7) 信号功率减小1/4,或者说功率电平降低6dB。 【例子】:
L
分贝表示:
PR 2 GT GR PT 4πR 2
LdB=GT+GR-20lgf(MHz)-20lgR(km)-32.26 接收功率(dBm表示):
(5.2-8)
设发射功率为5W,GT=3dB,GR=8dB,R=350km,f=400MHz, 则接收功率为: PR=37+3+8-52.04-50.88-32.26 =-87.18dBm
PT Ae 4 πR 2
(5.2-2)
19
式中:GR是接收天线的增益。
2012-9-25 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技术研究所 20
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技术研究所
3
2012-9-25
5.2.1 自由空间电波传播模型
如果发射天线不是全向的,设增益GT,则修正为
5.2.1 自由空间电波传播模型
视距通信 视距通信:指发射和接收天线之间的距离满足视距条件 (5.2-5)

N F N F1
N F 2 1 G1
(5.1-4)
类似, n级级联总噪声系数为:
N 1 NF3 1 N Fn 1 N F N F1 F 2 G1 G1G2 G1G2 Gn1
2012-9-25 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技术研究所
(5.1-5)
7
2012-9-25
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技术研究所
N out GN int
(5.1-2)
N out N F 10 lg GN int 10lg N out 10 lg 10 G 10 lg 10 N in (dB)
(5.1-3)
即:输出总噪声功率Nout与其输入噪声功率经放大后的噪声功率 GNin的比。
2012-9-25 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技术研究所
h h PR PT GT GR T 2R R
当接收机功率为接收机灵敏度时,可计算通信侦察系统的最大 作用距离。 满足直视条件的自由空间侦察系统的最大作用距离:

27 2012-9-25
PT GT GR 2 Rmax 4π 2 P rmin

PR(dBm)=PT(dBm)+GT+GR-20lgf(MHz)-20lgR(km)-32.26 (5.2-9)
2012-9-25 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技术研究所 23 2012-9-25
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技术研究所
24
5.2.2 地面反射传播模型
5.2.2 地面反射传播模型 在超短波工作时,信号会沿地面传播,到达接收天线的信号有: 直射波、地面反射波、地面波。
5.2.2 地面反射传播模型
在地面传播方式下,由于地面反射波和地面波的影响,接收功 率近似为:
h h PR PT GT GR T 2R R
2
(5.2-10)
式中,hT、hR分别是发射和接收天线高度。 地面反射传播情况下,接收功率与距离的4次方成反比。如果 发射功率、天线增益不变,接收功率会比自由空间传播时小得 多,或者说传播损耗大得多。
5.1.1 噪声系数
接收机输出噪声由两部分构成:1. 接收机输入的噪声被放大后 的输出;2. 接收机内部产生的噪声。 故噪声系数总大于1,表 示输出信噪比恶化的程度。
S / N in N F in Sout / N out
若接收机增益为G, G=Sout/Sin, 则
(5.1-1)
对数形式:
NF
5.2 通信侦察系统的作用距离
目录:
5.1 通信侦察接收机灵敏度 5.2 通信侦察系统的作用距离 5.3 通信侦察系统的截获概率
信道是通信信号传播的途径。无线信道中电磁波的主要传播方 式有直接波、表面波、反射波、折射波、绕射波和散射波等。
在视距范围内的地-空、空-空通信的主要传播方式是直接波, 它的传播模型可以用自由空间传播模型描述。 地-地通信则复杂得多,可以采用地面反射传播模型描述。
注意:上式中的噪声带宽、噪声系数、输出信噪比必须在同一 个检测点计算。 如在中频放大器输出端检测,则三者分别是中放带宽、中 放噪声系数和中放输出信噪比。 若在信号处理器输出检测,则分别是信号处理器分析带宽、 中放输出信噪比,而噪声系数包括射频通道噪声、ADC量 化噪声、信号处理器截断噪声等在内的接收机总噪声系数。
2012-9-25
目录:
第五章 通信侦察系统的 灵敏度和作用距离
2012-9-25 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技术研究所 3 2012-9-25
5.1 通信侦察接收机灵敏度 5.2 通信侦察系统的作用距离 5.3 通信侦察系统的截获概率
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技术研究所
4
5.1 通信侦察接收机灵敏度
5.1.1 噪声系数 定义:衡量接收机内部噪声, 接收机输入信噪比与输出信噪比 之比, 即
2012-9-25 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技术研究所 5
表示输出信噪比恶化程度。 由于接收机内部噪声的存在, 其 输出噪声功率总是大于其输入噪声功率。
2012-9-25 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技术研究所 6
5.1.1 噪声系数
级联电路的噪声系数的计算: 输出噪声由内部放大器、 滤波器、 混频器等单元电路产生, 它们以级联方式完成接收机功能。 设两级联电路的噪声系数和增益分别为NF1、 NF2和G1、 G2, 则级联后其总噪声系数:
2012-9-25
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技术研究所
5.1.2 接收机灵敏度
分贝形式: Prmin= -174+10lg(Bn)+NF+SNRo(dBm) 为单位。 注意:此信噪比是检测信噪比,没有考虑信号处理的影响。 (5.1-9)
5.1.2 接收机灵敏度
Prmin= -174+10lg(Bn)+NF+SNRo(dBm) (5.1-9)
5.1.2 接收机灵敏度
信号处理增益: Prmin=-174+10lg(2×106)+12+8=-91(dBm) Prmin=-174+10lg(25×103)+12+8=-110(dBm) 信号处理提高了输出信噪比,接收机灵敏度提高了19dB。 本质:由于FFT分析的作用,等效噪声带宽由2MHz下降到 25kHz,使接收机灵敏度提高。

15 2012-9-25 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技术研究所 16
Prmin=-174+10lgBn+NF+SNRo-Gp (dBm)
其中:Gp是信号处理增益,它定义为信号处理输入、输出信 噪比改善比,即:
Gp
S / N o S / N i
(5.1-10)
2012-9-25
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技术研究所
8
1
2012-9-25
5.1.2 接收机灵敏度
接收机灵敏度 定义:在接收机与天线完全匹配的条件下,接收机输入端的最 小信号功率。接收机灵敏度与噪声系数有关。 接收机重要指标之一,也是通信侦察系统重要指标之一。 由噪声系数定义知:接收机输入端信号功率为:
5.1.2 接收机灵敏度
接收机灵敏度 当接收机与天线完全匹配时,接收机输入端噪声功率为: Nin=KT0Bn Bn接收机等效噪声带宽(Hz)。 接收机灵敏度定义为接收机输入端最小信号功率: (5.1-7) K=1.38×10-23(J/K)波尔兹曼常数;T0标准温度(290 K);
5.1.1 噪声系数
N Fn 1 NF 2 1 NF3 1 G1 G1G2 G1G2 Gn1
N F N F1
(5.1-5)
说明:当后级电路增益很高时,总噪声系数主要取决于前级电 路的噪声系数。为降低总噪声系数,需要适当提高第一级电路 增益,同时降低它的噪声系数。 接收机第一级通常是低噪声放大器,增益和噪声系数对于整个 接收机的噪声系数有极大影响。后级电路对总噪声系数的影响 较小,其位置越接近输出,影响越小。
S in N in N F
S out N out
(5.1-6)
Prmin S in min KT0 Bn N F
S out KT0 Bn N F SNRo (5.1-8) N ou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