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1 列举两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a)(复习课件)解剖
合集下载
考点22 列举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举例说明它们给社会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业革命开 布机
始)
国家 英国 英国
1785年瓦 特改进蒸 汽机,使 其具有实 用性
英国
①1814 年英国人 ②1807年 史蒂芬孙 美国人富 发明蒸汽 尔顿制造 机车(火 蒸汽轮船 车)
英国
美国
冶铁 技术
煤焦 冶铁 技术
图示
8.扩展:19世纪初,工业革命从英国扩展到德国、法国、美国等国。 19世纪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 个工业国家,被称为世界工厂。
19世纪后半期,在科学 理论的指导下,技术发 明层出不穷。19世纪70 年代,工业革命进入了 一个新阶段,被称为第 二次工业革命。
领先国家
英国
美国、德国
突出特点 (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成为
工业革命的标志,人类进 入了蒸汽时代。 h
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 进入了电气时代。 3
第一次
纺 织 工 具
①珍妮纺纱机 (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②水力纺纱机; ③蒸汽纺纱机 (制造出蒸汽机之后)。
三、两次工业革命给社会生产、生活带 来的 A.工业化 P82第一、二、三段
①工业化和城市化
B.城市化 P82第四段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
我②们工应业理化性和、城科市学化地的对利待弊工业A化.利与城力 人 人市,民类产生文化品活明,更水不加平断顺丰提进富高步,,。
10.工业革命的启示: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家富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②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新阶段)
1.时间: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2.标志(最突出的特点):
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机,成为机 器的主要动力,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领域,人类迈入 了电气时代。
两次工业革命专题复习

【走进生活】
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
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蒸汽机在英 国的广泛使用,英国的机器大工业迅速发展 起来,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但与此同时, 英国许多城市的环境日益恶化,首都伦敦成 为世界闻名的“雾都”。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 2)结合实际和所学知识,谈谈科学技术对
社会生活的影响。
精选2021版课件
28
3、习题训练:掌握科学的答题方法
精选2021版课件
2
中考说明:
知道发明珍妮机的故事,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 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
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 工厂生产中的作用。
简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铁 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 命的特点。
15.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的变化,下
列符合实际情形的是 B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 D.电话成为人们的重要通讯工具
精选2021版课件
11
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史蒂芬孙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在1814年发明了一台蒸汽机车, 1825年蒸汽机车拖着三十多节小车厢正式试车。这就是最初人们看到的火 车。1807年,富尔顿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艘汽船。 材料二:1885年,卡尔本茨制成一辆三轮汽车。此后汽车发展迅速,成为 陆地上重要的交通工具。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制 成了飞机。 请回答: 材料一中的火车、汽船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它们以什么为动力机器? 使用的新能源是什么?
精选2021版课件
16
第一次科技革命时,中国处于清朝中后期,受闭关 锁国政策影响,对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方式具有本能的 排斥性。
两次工业革命 PPT

A 【解析】本题侧重于考查学生的时间概念。1889年属 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这时电灯(1879年)、电话(1876 年)、内燃机(19世纪七八十年代)都已出现,只有飞机是 1903年出现的,所以排除③。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高考改编题)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不断增加。目前,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 直到18世纪初,人类主要使用水力和木材等可再生能源, 但这时英国一些冶铁炉因为木炭短缺而不得不停产。工 业革命初期,水力比煤炭更为廉价,许多英国纺织厂仍 然依靠水力;由于煤炭运输成本较高,一些新工业企业 不得不建在煤田附近。
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世界性 难题。从反思人类工业化进程的角度命题将是一个长效 热点。注意掌握煤和蒸汽机,石油和内燃机的对应关系, 并将它们和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环境危害形成系统化知 识。
(2010·泾县中学模拟)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 态文明的目标。下列诗句、观点或现象与当今生态文 明观最为贴近的是( ) A.“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B.“风吹草低见牛羊” C.“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 D.“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B 【解析】A项与生态文明无关,可先排除;C、D 两项对生态有破坏作用,不符合。B项体现了对生态较 好的保护。
时间: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教训:加大对开采和利用 石油资源的监管力度,提高开采和利用石油等资源的技 术水平;减少对石化能源的依赖,转向发展和利用可持 续的能源;保护环境,珍爱地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重难点 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发明来源:科学同技术、生产紧密结合,极大地推动 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发生范围:工业革命在几个国家同时发生,新技术发 明超出一国范围,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高考改编题)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不断增加。目前,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 直到18世纪初,人类主要使用水力和木材等可再生能源, 但这时英国一些冶铁炉因为木炭短缺而不得不停产。工 业革命初期,水力比煤炭更为廉价,许多英国纺织厂仍 然依靠水力;由于煤炭运输成本较高,一些新工业企业 不得不建在煤田附近。
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世界性 难题。从反思人类工业化进程的角度命题将是一个长效 热点。注意掌握煤和蒸汽机,石油和内燃机的对应关系, 并将它们和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环境危害形成系统化知 识。
(2010·泾县中学模拟)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 态文明的目标。下列诗句、观点或现象与当今生态文 明观最为贴近的是( ) A.“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B.“风吹草低见牛羊” C.“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 D.“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B 【解析】A项与生态文明无关,可先排除;C、D 两项对生态有破坏作用,不符合。B项体现了对生态较 好的保护。
时间: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教训:加大对开采和利用 石油资源的监管力度,提高开采和利用石油等资源的技 术水平;减少对石化能源的依赖,转向发展和利用可持 续的能源;保护环境,珍爱地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重难点 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发明来源:科学同技术、生产紧密结合,极大地推动 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发生范围:工业革命在几个国家同时发生,新技术发 明超出一国范围,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第二次工业革命_课件 PPT

第二次工业革命
温故知新: 开始时间 首发国 开始部门
最重要的发明 进入新时代 使用的能源
交通工具的发 明 启示
(说明道理) 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简表 18世纪60年代 英国 棉纺织业—珍妮纺纱机 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蒸汽时代 煤炭
蒸汽机车、汽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要实施科 教兴国战略。 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 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等。
电讯技术的兴起
贝尔
早期法国凡尔赛宫的电话
电讯技术的兴起
1876年3月9日,贝尔研制电话成功了。该图表现了它 的助手(右)兴奋地冲进实验室,告诉贝尔他在电话中听 到了贝尔的声音。
电讯技术的兴起
马可尼
马可尼在实验室
电讯技术的兴起
马可尼的简陋实验室。在这里工作时,他才20岁;世 界上第一台实用的无线电装置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电力的广泛应用 科学家、工程师
重工业 首先从美国、德国开始
启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极大地推动了
经济的发展,我们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
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
课堂小结
电力的应用与 电讯技术的兴起
1、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2、电磁学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电气产 品先后问世; 3、电力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4、贝尔发明电话和电话通讯事业的发展; 5、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1)汽车的发明:
1885年,德国人本茨设计并制造出第一辆以汽油为能源的 汽车,标志着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诞生。
(2)石油工业的建立:
汽车的发明促使了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工业迅速发展起来。
汽车与飞机
亨利·福特
亨利·福特和他发明的四轮汽车
温故知新: 开始时间 首发国 开始部门
最重要的发明 进入新时代 使用的能源
交通工具的发 明 启示
(说明道理) 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简表 18世纪60年代 英国 棉纺织业—珍妮纺纱机 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蒸汽时代 煤炭
蒸汽机车、汽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要实施科 教兴国战略。 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 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等。
电讯技术的兴起
贝尔
早期法国凡尔赛宫的电话
电讯技术的兴起
1876年3月9日,贝尔研制电话成功了。该图表现了它 的助手(右)兴奋地冲进实验室,告诉贝尔他在电话中听 到了贝尔的声音。
电讯技术的兴起
马可尼
马可尼在实验室
电讯技术的兴起
马可尼的简陋实验室。在这里工作时,他才20岁;世 界上第一台实用的无线电装置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电力的广泛应用 科学家、工程师
重工业 首先从美国、德国开始
启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极大地推动了
经济的发展,我们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
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
课堂小结
电力的应用与 电讯技术的兴起
1、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2、电磁学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电气产 品先后问世; 3、电力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4、贝尔发明电话和电话通讯事业的发展; 5、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1)汽车的发明:
1885年,德国人本茨设计并制造出第一辆以汽油为能源的 汽车,标志着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诞生。
(2)石油工业的建立:
汽车的发明促使了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工业迅速发展起来。
汽车与飞机
亨利·福特
亨利·福特和他发明的四轮汽车
两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启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社会的进步;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2.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生产力方面: 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使资本主义各国经济迅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2)生产关系方面: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垄断组织的产生,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世界格局方面:工业革命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 东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4)都有负面影响。
如环境问题、交通拥堵问题。
1.两次工业革命异同点。
相同点: 两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 巩固了资产阶级在全世界的统治地位不同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大多来源于经验, 主要发明者是工匠,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终动力;3)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轻工业开始, 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从重工业的变革开始, 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第一次工业革命背景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2.资本-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3.劳动力-圈地运动;4.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的技术;5.市场-日不落帝国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1.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2.资金-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3.劳动力——具备一定劳动知识和技能4.技术-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5.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基本形。
第二次工业革命复习PPT课件

2.通讯手段的发明,电讯业兴起
莫尔斯(美)——有线电报 贝尔(美)——有线电话 马可尼(意)——无线电报
3.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
本茨(德)——内燃机和汽车 莱特兄弟(美)——飞机
4.石油化学工业兴起
电能和石油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后的新能源。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自然科学、技术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直 接动力。
说明一个人的成功既要有个人 因素,如敏捷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 力、活跃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也需要社会条件的支持与保护,如社 会生产与生活的需要、相对先进的技 术支持、社会舆论与社会制度对发明 创造的鼓励与保护等。
9、 (1) 为什么说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密切了世界各
地的联系? 提示: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创制,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
4、大大促进了企业和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5、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产生,垄断组织适应和促进了 社会生产力。
6、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了国家政治经济生活, 疯狂对外扩张,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7、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 德、英、法、日、俄等国)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 国主义阶段。
㈢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 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 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如辛亥革命等。
光反应
光反应包括多个反应,最重要的是发生在 两种叶绿素蛋白质复合体(光系统Ⅰ和光 系统Ⅱ)中的电子被光激发的反应。
• 2H2O→O2+4H++4e- ,水的光解产生的电子 和氢离子最终传递给什么物质,并生成了什
莫尔斯(美)——有线电报 贝尔(美)——有线电话 马可尼(意)——无线电报
3.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
本茨(德)——内燃机和汽车 莱特兄弟(美)——飞机
4.石油化学工业兴起
电能和石油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后的新能源。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自然科学、技术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直 接动力。
说明一个人的成功既要有个人 因素,如敏捷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 力、活跃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也需要社会条件的支持与保护,如社 会生产与生活的需要、相对先进的技 术支持、社会舆论与社会制度对发明 创造的鼓励与保护等。
9、 (1) 为什么说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密切了世界各
地的联系? 提示: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创制,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
4、大大促进了企业和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5、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产生,垄断组织适应和促进了 社会生产力。
6、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了国家政治经济生活, 疯狂对外扩张,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7、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 德、英、法、日、俄等国)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 国主义阶段。
㈢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 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 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如辛亥革命等。
光反应
光反应包括多个反应,最重要的是发生在 两种叶绿素蛋白质复合体(光系统Ⅰ和光 系统Ⅱ)中的电子被光激发的反应。
• 2H2O→O2+4H++4e- ,水的光解产生的电子 和氢离子最终传递给什么物质,并生成了什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件(37张PPT)

第
(1)电力的应用
二
次 2.成就 (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
工
业
(3)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革
命 3.特点 (1) (2) (3) (4)
①时间 ②发明者 ③影响
4.影响
①时代 ②生产力 ③生产关系 ④国际关系 ⑤世界市场 ⑥社会生活
最限后423时分分分15分钟钟钟分钟钟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1.制度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科学技术——19世纪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并迅速转化为技术; 条件 3.资本——资本的进一步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 4.原料——亚非拉国家沦为原料产地; 5.市场——国内市场的统一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伦敦雾都
影响6(社会生活)
积极:改变人们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 局限:带来环境污染、贫富分化、资源过度利用等问题。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
影
生产关系:出现垄断组
响
织,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国际关系:各国政治经 济发展不平衡,矛盾突 出,最终爆发一战。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社会生活(时代):改变 人们生活方式,扩大了 人们的活动范围,人类 进入“电气时代”
内燃机的发明
德国人奥托 煤气内燃机
德国人狄塞 尔柴油内燃 机
德国人 戴勒姆 汽油内 燃机
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 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在这一 领域内引发了一场变革。
意义
内燃机的发明
作用
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 兴工业的发展,以它为动力的 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 陆续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 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特点发明2:基础几乎生在产实几践个的先总结进国家同自时然发科学生成,果处于领 不同先特点地时3位:间是在德一1英189国开世世些始纪纪和后--中-1法 期9美起世美德纪国的结俄中束;日期国1开0(0家始年遍两地次开1初9工3世花0纪业多)末年革至命20世同纪时进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件(34张PPT)

1869年美国人_海__厄__特__发明_赛__璐__珞__的__制__造__技__术___。 1884年法国人_夏__尔__多__内__发明__人__造__纤__维___。
四、特点
材料:在以前时代的大发明中,我们看 见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 步的成就,那就是说除了偶然发现所带 来的发明之外,需要常在发明之先。但 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为了追求纯粹的 知识而进行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 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 应用和发明…… 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 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当它走到前 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 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
五、影响
(四)对社会:造成了新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如贫富分化和环境污染
材料:从1860年到1910年的半个世纪,城市如 雨后春笋般在美国各地成长起来……商人、经 纪人、律师、银行家、制造商控制了越来越多 的城市财富,他们为了逃避城市中心区域的喧 嚣、嘈杂和脏乱,搬进坐落于富人区的宽敞住 宅,穷人住宅区内到处堆满垃圾。
——W.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四、特点
发明来源: 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范 围: 几个国家同时发生(美、德发展迅速) 进 程: 一些国家(俄、日),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开始部门: 开始于重工业和能源工业,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出现许多新兴工业部门:
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飞机制造业、电讯业等
材料:生产的集中引起了垄断组织 的产生:摩根和洛克菲勒两大银行 集团垄断着美国的整个银行业;德 国的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垄断了全 国 钢 铁 产 量 的 98% ; 英 国 的 盐 业 联 合 公 司 垄 断 了 91% 的 食 盐 生 产 ; 法 国 的 亚 麻 辛 迪 加 垄 断 了 90% 的 麻 织 品生产。
四、特点
材料:在以前时代的大发明中,我们看 见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 步的成就,那就是说除了偶然发现所带 来的发明之外,需要常在发明之先。但 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为了追求纯粹的 知识而进行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 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 应用和发明…… 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 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当它走到前 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 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
五、影响
(四)对社会:造成了新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如贫富分化和环境污染
材料:从1860年到1910年的半个世纪,城市如 雨后春笋般在美国各地成长起来……商人、经 纪人、律师、银行家、制造商控制了越来越多 的城市财富,他们为了逃避城市中心区域的喧 嚣、嘈杂和脏乱,搬进坐落于富人区的宽敞住 宅,穷人住宅区内到处堆满垃圾。
——W.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四、特点
发明来源: 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范 围: 几个国家同时发生(美、德发展迅速) 进 程: 一些国家(俄、日),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开始部门: 开始于重工业和能源工业,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出现许多新兴工业部门:
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飞机制造业、电讯业等
材料:生产的集中引起了垄断组织 的产生:摩根和洛克菲勒两大银行 集团垄断着美国的整个银行业;德 国的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垄断了全 国 钢 铁 产 量 的 98% ; 英 国 的 盐 业 联 合 公 司 垄 断 了 91% 的 食 盐 生 产 ; 法 国 的 亚 麻 辛 迪 加 垄 断 了 90% 的 麻 织 品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