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口镇水稻抛秧技术推广总结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及推广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及推广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1年第6期杜尧水稻抛秧栽培技术具有生产效率高、保证农时、增产增收等优点。
一、水稻抛秧栽培的关键技术水稻抛秧栽培技术实质就是采用钵体盘早育苗,经抛秧机或人工将秧苗抛向田间,靠秧苗上轻下重下落的惯力立苗。
只要整地质量好,抛秧足够高,直立苗和倾斜苗就可达到80%以上,而平躺苗3—5天后也可自行直立。
水稻抛秧栽培的技术,一是要把好育苗关,培育适宜抛秧的矮壮秧苗;二是要把好抛秧关,提高抛秧的均匀度和直立苗的比重;三是要把好本田管理关,控制杂草和无效分蘖。
1、育苗阶段选择本田附近、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田块作秧田;钵体盘以352型或434型为宜,每个孔播2粒芽种;为防止秧苗串根,要做到秧盘中泥土低于孔口,盘面孔口外不留泥土;要求秧苗健壮,叶龄4.5~5叶,苗高17cm左右,秧龄在40-45天,带蘖率100%,每株带蘖2.5—3个为宜。
播种至出苗期,棚内温度控制在30 - 32℃为宜;出苗至一叶一心期,棚内温度不超过28℃;秧苗一叶一心期至二叶一心期,棚温不超过20—25℃,严防高温烧苗和秧苗徒长;秧苗二叶一心期至三叶一心期,棚温控制到200C,并加大通风炼苗,有利于培育出壮苗;移栽前3—5天,与外界气温相等.遇到低温时,要增加覆盖物,及时保温。
2、抛秧阶段抛秧前要精细整地,田面平整,高低不差2-3厘米;水分管理做到“寸水不露泥、不积水”,有利于扎根立苗,抛后秧苗能迅速生长;要求在土壤沉实后抛秧,以防深抛、倒苗、浮苗,但砂质土田要随整随抛;抛秧后2—3天不灌深水,保持浅水。
抛秧时要选适宜天气,最好是在阴天或晴天傍晚进行,这样可使抛后秧苗快速立苗。
要注意定面积、定盘抛秧。
秧苗要随起随抛,以防失水枯萎。
抛时要有一定的上抛高度,使秧根泥块入土深1~1.5厘米,提高立苗比例。
先抛2/3的秧苗,再用1/3的秧苗补空处、稀处。
对过密过稀的地方,做适当匀苗,扶正倒苗,力求抛秧均匀、直立、合理稀植。
水稻机械化抛秧推广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水稻机械化抛秧推广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水稻机械化抛秧是指利用机械设备完成水稻抛秧的过程,相比传统的人工抛秧方式,具有省力、高效、准确等优势。
在水稻机械化抛秧的推广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改进措施。
存在机械设备不普及的问题。
目前,水稻机械化抛秧的设备价格高昂,较多小农户和贫困地区无法负担购买这些设备。
有必要采取降低机械设备价格的措施,如政府购买设备提供给小农户租借,或者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集中购买设备后向农户提供服务。
存在机械设备技术性能不稳定的问题。
由于机械设备生产厂家的技术水平和质量参差不齐,有些设备在实际使用中出现故障率较高、抛秧不准确等问题。
需要加强对机械设备技术性能的监管,对生产厂家进行准入审核,承诺质保期限,并对设备进行验收和检测。
存在操作技术不熟练的问题。
水稻机械化抛秧对操作人员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需要熟练掌握操作要领和技巧。
但由于农民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农户在使用机械设备时存在操作错误,导致抛秧效果不佳。
需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并在农民使用设备时进行现场指导。
也存在耕地条件不适宜的问题。
水稻机械化抛秧需要平整的耕地和适合机械设备行驶的土地条件,而一些地区的土地条件不足以满足机械设备的使用需求。
需要加强对土地的改造和整治,提高耕地利用率,为机械化抛秧提供更好的土地条件。
还存在财务困难的问题。
水稻机械化抛秧需要一定的财力支持,包括购买设备、维修设备、培训农民等方面的费用。
对于一些小农户和贫困地区的农民来说,缺乏足够的财力支持,难以推广机械化抛秧。
需要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提供财务支持,降低他们使用机械设备的经济压力。
水稻机械化抛秧在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机械设备不普及、技术性能不稳定、操作技术不熟练、耕地条件不适宜、财务困难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降低设备价格、加强监管和质保、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改善土地条件、提供财务支持等改进措施,推动水稻机械化抛秧的普及和发展。
水稻机械化抛秧推广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水稻机械化抛秧推广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摘要】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机械化抛秧在水稻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
推广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农民缺乏对机械化技术的了解,导致推广困难。
机械设备成本较高,限制了农民购买和使用。
推广后期缺乏技术支持,影响了机械化抛秧的效果。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提高他们对机械化技术的认识;降低机械设备的成本,增加农民购买的积极性;建立健全的售后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水稻机械化抛秧的推广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这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各方合作,提升水稻机械化抛秧的推广效果,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水稻机械化抛秧推广、农民、农业现代化、技术培训、机械设备、成本、售后服务、政府、企业、改进措施、问题、技术支持。
1. 引言1.1 水稻机械化抛秧推广的背景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正在不断加快,水稻机械化抛秧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正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水稻机械化抛秧技术将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主流。
加强水稻机械化抛秧技术的推广和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科学管理能力,将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2 水稻机械化抛秧的重要性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机械化抛秧作业是水稻种植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传统的耕种方式下,农民们手工插秧需要费时费力,而且效率低下,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
机械化抛秧作业的推广和应用,能够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人力劳动成本,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机械化抛秧能够提高水稻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机械化设备进行抛秧作业,可以加快作业速度,减少人工劳动,提高种植效率,保证抛秧的质量和均匀度。
机械化抛秧可以减少人力劳动成本,提高农民的种植收益。
传统的手工插秧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而机械化抛秧可以减少人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机械化抛秧作业还可以减少农业劳动力的流失,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水稻机械化抛秧推广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水稻机械化抛秧推广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水稻机械化抛秧是指利用机械设备将水稻幼苗从育秧田中抛撒到稻田中的一种作业方式,是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技术手段。
机械化抛秧可以提高抛秧效率,并减轻劳动强度,节约人力物力成本,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目前在我国农村地区,水稻机械化抛秧推广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推广水稻机械化抛秧技术,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分析水稻机械化抛秧推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水稻机械化抛秧技术的推广提供更好的参考。
一、存在的问题1. 技术水平不够: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水稻机械化抛秧技术推广还处于起步阶段,农民对此技术的了解和掌握还不够,存在技术水平不足的问题。
由于水稻机械化抛秧涉及到机械设备的操作和维护,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
许多农民缺乏相关技术培训和指导,导致其无法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影响了机械化抛秧的效果和效率。
2. 设备不足:由于农村地区经济落后,许多农民家庭的生产设备条件还比较困难,很多农户缺乏水稻机械化抛秧所需的相关设备,如抛秧机、拖拉机等。
在一定程度上,这限制了水稻机械化抛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3. 成本较高:尽管水稻机械化抛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但是目前相关设备的价格仍然较高,这使得农民无法轻易承担这一成本。
机械化抛秧所需的燃料、维护等成本也比传统方式更高,这也成为推广该技术的一大难题。
4. 地域适应性差:水稻机械化抛秧设备的适应性较差,不同地区的水稻生长环境和地形地貌不同,导致同一款抛秧设备不够通用,需要针对性的改进和调整。
目前,缺乏地方性的研究和改进方案,使得很多地区无法有效利用水稻机械化抛秧技术。
二、改进措施1. 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应当加大水稻机械化抛秧技术的培训力度,通过开展培训班、现场演示等形式,向农民普及水稻机械化抛秧技术的操作和维护知识。
由政府和相关农业机构组织专业人员深入田间开展指导工作,帮助农民正确掌握机械化抛秧技术,提高技术水平。
水稻机械化抛秧推广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水稻机械化抛秧推广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 引言1.1 水稻机械化抛秧的重要性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水稻机械化抛秧是水稻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机械化抛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降低劳动成本,同时还能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机械化抛秧,可以实现大面积、高强度、高效率的农业生产,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
水稻机械化抛秧还可以减少人工操作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提高生产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从而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稻机械化抛秧也越来越趋向智能化、自动化,能够实现更精细化的管理和操作。
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可以保证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水稻机械化抛秧不仅提升了生产水平,还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水稻机械化抛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必须加大推广力度,促进其在农业生产中更广泛地应用。
1.2 当前水稻机械化抛秧推广的现状当前水稻机械化抛秧推广的现状并不乐观,虽然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广泛,但机械化抛秧的推广程度仍然较低。
现阶段,农村地区大部分农民仍然依靠传统的人工方式进行水稻抛秧,这种劳动密集型的种植方式效率低下,并且容易出现农民劳动力短缺的情况。
目前,虽然水稻机械化抛秧的设备逐渐普及,但由于投入成本较高,许多农民并没有购买和使用相关的机械设备。
另外,技术培训不足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许多农民缺乏相关的抛秧技术知识,导致他们无法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
此外,当前水稻机械化抛秧的推广政策也存在不完善的情况。
部分地区的政府在机械化抛秧方面并没有制定详细的扶持政策,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难以引导农民采用新的种植方式。
农民的观念和意识也是影响水稻机械化抛秧推广的重要因素。
部分农民对机械化种植方式持保守态度,认为传统的人工劳动方式更为可靠,从而影响了机械化抛秧的推广。
2. 正文2.1 存在的问题一:机械设备不普及在当前水稻机械化抛秧推广过程中,一个显著的问题是机械设备的普及率不高。
水稻机械化抛秧推广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水稻机械化抛秧推广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每年的收成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水稻机械化抛秧逐渐成为农村产业升级和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
然而,在水稻机械化抛秧推广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亟待从政策、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一)技术问题1. 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机械化抛秧的技术设备不够完善,农机化程度低。
由于水稻是亚热带和热带作物,暴晒后容易受损,且幼苗敏感,易挤压、折断。
因此,抛秧机械的结构、性能和使用方法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以完美地解决现有机器不敏捷、不平稳、不准确的不足之处。
2. 目前市场上的抛秧机械化产品普遍存在抛秧不均匀、误喷、喷多等问题,导致水稻抽苗率增加,产量降低。
与此同时,一些采用传统劳动力工具的农户较为谨慎,不愿尝试机械抛秧,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机械化抛秧的推广难度。
(二)管理问题1. 农业管理体系落后。
由于水稻是传统农业的主要作物,相关管理、技术、贸易仍停留在落后的阶段,对水稻机械化抛秧缺乏科学的分析和论证,缺少成熟的经验和规范的管理体系,既浪费了国家经费和资源,也对机械抛秧机器进行了无谓的消耗。
其次,由于地理和气候环境的限制,一些农村地区的耕地比例较高,种植密度也比较紧,这些都给机械抛秧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 技术人员不足。
目前,我国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机械抛秧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对于机械抛秧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故障排查等方面的问题,有很多农户不能及时得到解决,直接影响了机械抛秧的普及和推广。
二、改进措施1. 加强机械化抛秧的科技研发。
加大投资力度,推动抛秧机械化科技创新,由此提高机械化抛秧设备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2. 完善机械化抛秧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体系。
根据社会需求,对机械化抛秧进行市场分析和调研,完善机械化抛秧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体系,使其更加符合农户的需求,进一步推动农村机械化发展。
水稻机械化抛秧推广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水稻机械化抛秧推广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水稻机械化抛秧是指利用机械设备将水稻幼苗从育秧场抛入稻田,并且利用机械设备进行推广和管理水稻的种植。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机械化抛秧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提高水稻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推广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采取一些改进措施来提高抛秧机械化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效率和效果。
一、存在的问题2. 技术推广不足。
由于机械化抛秧技术较新,相关的推广与培训工作还比较薄弱,导致很多农户不了解这项新技术,缺乏相关的操作技能和知识。
3. 机械设备成本高。
目前市场上各类机械化抛秧设备价格较高,对于一些小农户来说,难以承受这样的成本。
4. 抛秧技术不够成熟。
在实际操作中,农民使用机械抛秧设备还面临诸多问题,如容易出现抛秧不匀、损伤幼苗等问题。
5. 环境适应性需改善。
目前的机械化抛秧设备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水稻种植方式上适应性不够,不能适应各种复杂的种植条件。
二、改进措施1. 加强宣传推广。
政府、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应该加大对机械化抛秧技术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形式向农户普及机械化抛秧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优势,增加农民对机械化抛秧的认可度。
2. 推广示范项目。
在一些产米区进行机械化抛秧技术示范项目,邀请农民参观和体验机械化抛秧技术,让农民亲自感受并了解机械化抛秧的操作流程和效益。
3. 降低机械设备成本。
政府出台一些政策措施,为农户提供一些机械化抛秧设备的购买补贴或贷款支持,降低机械设备的购买成本,让更多的农户能够接触和使用机械化抛秧设备。
4. 技术培训加强。
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通过组织各类机械化抛秧技术培训班、技术指导等方式,提高农民的机械化抛秧技术操作水平和技术理论水平。
5. 抛秧技术研发。
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对机械化抛秧设备的研发力度,提高机械化抛秧设备的抛秧均匀程度和对幼苗的保护性,提高设备的适应性。
机械化抛秧是水稻种植中的重要技术手段,但在推广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
水稻推广工作总结

水稻推广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国水稻种植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水稻推广工作功不可没。
通
过全国各地的努力,水稻产量不断提高,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此,我们对水稻推广工作进行总结,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水稻产业的发展。
首先,水稻推广工作在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
品种,我国水稻产量得到了大幅提升。
例如,采用了节水灌溉技术和高产优质水稻品种,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为农民增加了收入,也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次,水稻推广工作在科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通过对水稻生长环境、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为水稻种植提供了更多的科学依据。
同时,水稻新品种的培育也为水稻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另外,水稻推广工作在政策支持和市场营销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府出台
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农民种植水稻,并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以及补贴政策等,为水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时,水稻的市场营销也得到了加强,通过建立农产品市场和电商平台,为水稻的销售提供了更多的渠道。
总的来说,水稻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我国水稻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
贡献。
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水稻种植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市场竞争等。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水稻推广工作,不断提高水稻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为我国水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水口镇水稻抛秧技术推广总结
【摘要】水稻塑盘育秧抛秧技术是一项轻型、简便、高效的水稻栽培革新技术。
它的特点是分蘖快,低位分蘖多,无回青期,前期生长快,省工、省力,工效显著、操作方便,能够大大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效率,而且省秧田,成本低,增产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效果。
【关键词】水稻;抛秧技术;推广;总结
0.前言
清水口镇有10个村民委员会,189个村民小组,8630户,人口38475人,清水口属于山区,山多地少,耕地面积为17671亩。
多年来都是以手插方式进行水稻移栽,采用这种移栽方式,产量低,成本高,所需劳力多。
水稻抛秧技术是轻型、简便、高效的新技术。
水稻抛栽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几千年来“脸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插秧的劳作方式。
1.实践内容与方法
1.1建立示范片
在清水口镇积丽村和发组中央垌搞112亩水稻塑盘育秧抛栽示范片,品种为特优63,并选择陈宗源户面积1.5亩搞抛秧与手插对比试验,通过试验,为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2广泛宣传,抓好技术培训
充分利用墙报专栏、标语、印发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和宣传工具进行宣传发动,扩大抛秧面积;到示范片及各村上技术课,使示范片内每户至少有一人掌握抛秧技术要领。
同时现场操作指导,使群众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使技术指导工作落到实处。
2.水稻抛秧技术推广效果
2.1推广效果
抛秧比手插秧既增产又增收,同时大大提高劳动率。
2.1.1增产
通过对陈宗源户抛秧与手插对比试验田验收,抛秧亩产581.3㎏,手插亩产543.2㎏,抛秧增产38.1㎏,增幅7%。
全镇推广抛秧面积1280亩,增产稻谷32640㎏,产值增加3.26万元。
2.1.2降低成本
抛秧与手插秧平均每亩生产成本比常规育秧手插少42.5元。
全镇抛秧面积1280亩共节约成本5.44万元。
2.1.3省力、省工、工效高
传统手插秧平均每人每天只插0.4亩左右,采用塑盘育秧抛栽后,每人每天可抛栽4亩,提高移栽工效9倍。
2.2农民反映
采用抛栽后,农民群众都了解到抛秧确实有许多优点。
产量比手插田高,省秧田、成本低,亩有效穗数比手插田多。
分蘖快,低位分蘖多、无回青期、前期生长快,省工、省力、工效显著、操作方便。
3.小结
3.1水稻抛栽技术增产原因
通过抛秧技术的推广实践,了解到抛秧增产的原因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3.1.1秧苗素质方面
水稻塑盘育秧秧苗带土,浅栽植伤轻,白根多,无黄根(见表1),吸水吸肥强,无回青期,抛后迅速生长,分蘖快,分蘖多(见表2),低位分蘖多,亩有效穗多,抛秧亩有效穗23.8万,手插19.5万,比增4.3万,从而获得较高产量(见表3)。
表1 水稻塑盘育秧与半水育秧苗素质考查表
表2 抛秧田与手插田禾苗分蘖情况
表3 抛秧与手插考种情况
3.1.2群体结构方面
群体空间结构较合理,抛秧插蔸随机分布,根型散,茎叶蘖生长呈辐射状,田间通气透光良好,叶片分布均匀,下部枯叶少,群体光合力强,为高产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3.1.3根系方面
抛秧栽培根系大多分布在表层,充分利用表土水气协调的生长环境,发根迅速,分枝多,根毛量大,吸水吸肥力强,促进植株快速生长,迅速搭起高产禾架,为高产打下基础。
3.2严格把好技术关是抛秧技术推广的关键技术是成功的关键
水稻塑盘育秧抛栽是一项难度大,标准高的新技术,其要点如下:
3.2.1备足秧盘
一般每亩选用434孔的秧盘50--60片为佳。
3.2.2选好秧田
秧田应选择避风向阳、土壤肥沃、结构良好、排灌方便、粘壤土或壤土的稻田或旱地、菜园。
秧田与大田比为1:40。
3.2.3配制好营养土
目前主要采用壮秧剂配制营养土育秧。
3.2.4处理好种子
一般按常规办法进行晒种、选种、浸种、消毒。
3.2.5播种育秧
要适时适量播种,要播匀。
育秧方式主要有湿润秧床塑盘育秧和旱床塑盘育秧两种,可因地制宜选用。
早稻播种以后要盖膜,进行保温育秧;晚稻播种后要盖草,进行保湿育秧。
3.2.6管好秧苗
用壮秧剂配制营养土的秧苗管理按常规办法进行,主要是调控膜内的温度和水分。
没有用壮秧剂配制营养土的秧苗要特别注意适度化控,一般在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期喷洒250--300PPM的多效唑进行控苗,早稻用了烯效唑浸种的。
3.2.7适时抛秧
早稻在三叶一心至四叶一心期抛秧。
目前以手工抛秧为主,有条件的可以用抛秧机抛秧。
要花泥水(放干水)抛秧,不在大风大雨天和深水情况下抛秧,要抛足抛匀。
每亩抛2万蔸左右。
3.2.8管好大田
抛秧稻的大田管理要特别注意及时进行化学除草和晒田。
一般在立苗后(约抛秧后5天)亩施35%丁苄80--100克,争取一次把草除净。
抛秧稻的晒田要适当提早,一般在抛秧后20天左右,禾苗茎蘖数达到够苗数的70%时开始晒田,以后湿润灌溉,反复露田几次。
其他大田管理措施没有什么特殊要求。
各时期应
注意做好田间检查,加强病虫鼠害综合防治工作。
3.3注意事项
根据近年各地经验,水稻抛秧技术推广要注意七防:
3.3.1防烧芽
主要注意育秧剂(包括化肥)不过量,营养土要拌匀施匀,糊泥沉实后播种;壮秧剂育的必须“分层施肥,上下各半,分层装盘,隔层播种”。
3.3.2防串根
主要措施是播种后秧盘面上的泥土有清除干净,秧田灌水不上畦。
3.3.3防秧苗徒长
主要方法是用壮秧剂育秧,或用烯效唑浸种,适时喷施多效唑。
3.3.4防浮秧
主要措施是坚持花泥(遮泥)水抛秧,大风大雨天和深水情况下不抛秧。
3.3.5防不匀
办法是坚持三步抛秧法,第一步抛70%,第二步捡工作行,第三步抛剩下的30%。
3.3.6防除草剂药害
主要是坚持用丁苄、田青、抛秧净等除草剂,不用含有乙草胺和甲磺隆的除草剂,并注意除草剂的用量和施用方法。
3.3.7防无效分蘖多
主要措施是适当提早晒田。
只要技术操作到了位,搞好了这七防,水稻抛秧技术一定能推广应用好,带来增产增收的硕果。
4.建议
水稻抛栽技术在我镇经过两年的试验示范推广,已逐渐为广大农户所接受,广大农民群众应用该项新技术的自觉性越来越高。
但是,由于技术宣传力度不够,加上农民思想认识跟不上,认为抛秧后影响产量,有的对该项技术掌握不全面,致使操作过程中出现技术知识未能充分发挥该项技术的增产作用。
建议上级党委、政府及农技部门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做好技术培训工作,为夺取粮食增产多作贡献。
【参考文献】
[1]汪荣康.农业推广项目管理与评价,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1998.[2]许无惧,任晋阳.农业推广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3]梁福有,郝建平.农业推广心理基础,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4]温思美,牛宝俊等.农产品国际贸易,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5]谭向勇,王秀清.农业经济玫管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