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合集下载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 引言在一个民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确保社会稳定和个人自由的重要保障。

公民的权利是在法律和宪法保护下的,而公民的义务则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而承担的责任。

本文将探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2. 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其作为人类的一员所享有的基本特权。

这些权利将确保公民的个人尊严和自由,在法律下受到平等对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公民基本权利:•言论自由:公民有权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思想,而不受干扰和迫害。

•宗教自由:公民有权选择和信仰任何宗教,或者不选择信仰任何宗教。

•人权保护:公民有权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酷刑或不人道待遇。

•自由和平等:公民享有平等和自由的权利,不论种族、性别、宗教或其他身份特征。

•财产权:公民有权拥有、使用和转让私人财产。

这些权利的存在是为了确保公民的自由和个人尊严受到保护,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政府的权力。

3. 公民的基本义务除了享有基本权利之外,公民也有一定的义务和责任。

这些义务是为了确保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正常运作。

以下是一些公民基本义务的例子:•遵守法律:公民有责任遵守国家和地方法律,并遵循法律程序。

•尊重他人权利:公民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不损害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

•参与选举:公民有义务参与选举并行使自己的选举权,以保证民主政府的正常运作。

•缴纳税款:公民有义务履行纳税义务,以支持社会公共服务和建设。

•参与社区活动:公民有责任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公民的基本义务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确保每个人都能在公正和公平的社会环境中生活。

4.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之间存在一种平衡关系。

权利的行使需要同时承担相应的义务与责任。

例如,公民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但在行使这一权利时,也有义务遵守法律和尊重他人的权利。

权利的滥用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和混乱,因此公民必须在行使权利时意识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第二章浅谈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二章浅谈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浅谈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概念基本权利的概念所谓基本权利是指宪法赋予的、表明权利主体在权利体系中重要地位的权利。

基本权利表明公民的宪法地位;是一国权利体系的基础;是稳定的权利体系;在一般情况下具有不可转让性;具有综合性。

基本义务的概念公民的基本义务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遵守和应尽的根本责任。

公民的基本义务是公民对于国家的具有首要意义的义务,它构成普通法律所规定的义务的基础。

对国家来讲,公民的基本义务就是国家的权利,国家有权要求公民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作出一定行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基本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特定主体权利的保护;监督权。

我国公民应该履行的基本义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照法律纳税和其它义务。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主要特点有: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广泛性;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现实性;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公民和人民公民,通常是指具有某个国家国籍的自然人。

一个人具有某个国家的国籍,他就通常被认为是该国的公民,就享有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并承担必须履行的义务。

取得国籍的方式:一种是出生国籍,即因出生而取得国籍;一种是既有国籍,即因加入而取得国籍。

在我国,“公民”和“人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它们的区别是:1、范畴不同。

公民是与外国人(包括无国籍人)相对应的法律概念;人民是与敌人相对应的政治概念。

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现阶段,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范围不同。

谈谈对我国宪法中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理解。

谈谈对我国宪法中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理解。

谈谈对我国宪法中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理解。

我国宪法中的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是指在法律保护下,每个公民所具有的一系列权利和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义务。

以下是我对我国宪法中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理解:
1. 公民基本权利:我国宪法确保了公民的多项基本权利,包括人身权利、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等。

人身权利包括生命权、健康权、人格尊严权等,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言论自由、信仰自由等,经济权利包括劳动权、财产权等,社会权利包括受教育权、社会保障权等。

这些权利的保障旨在确保每个公民的个人尊严和自由,并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2. 公民基本义务:我国宪法也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

公民应当履行宪法规定的义务,包括守法、纳税、保卫祖国、参加劳动、尊重他人权利等。

守法是公民的首要义务,不仅包括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还包括遵循社会公德、道德规范和契约精神。

纳税义务是公民按照国家规定,按时足额地缴纳税款。

保卫祖国义务要求公民为维护国家安全、尊严和利益,积极参与国防建设和国防教育。

参加劳动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之一,通过劳动,个人实现自身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

尊重他人权利义务体现了公民要建立和谐社会的责任,尊重他人的人权、民主权利和法律权益,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的,权利与义务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和相互配套的关系。

享有权利的同时,公民也有义务履行,这是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确保社会各方面正常运作的前提条
件。

公民既要依法享有自身的权利,也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同建设美好的社会。

宪法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有哪些?

宪法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有哪些?

宪法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有哪些?基本权利有政治权利、宗教信仰权、人身自由权、社会经济权利、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特定人的权利、监督权利;基本义务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

▲宪法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有哪些?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1.政治权利和自由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参加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权利和自由。

具体包括两大方面:第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第二,政治自由。

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2.宗教信仰自由宪法规定我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3.人身自由权利广义的人身自由权包括公民的人身、人格尊严和住宅不受侵犯,以及与人身自由密切联系的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4.社会经济权利社会经济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经济生活和物质利益方面的权利,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

它主要包括:第一,财产权;第二,继承权;第三,劳动权;第四,休息权;第五,物质帮助权;第六,离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

5.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发展各种教育事业。

6.特定人的权利所谓特定人,这里是指包括妇女、母亲、儿童、老人、离退休人员、烈军属、华侨、归侨和侨眷在内的人员。

其权利包括:第一,妇女、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第二,保障离退休人员和烈军属的权利;第三,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益。

7.监督权利宪法规定公民有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公民的基本义务是国家对公民最重要、最基本的法律要求,是公民必须履行的最低限度的、也是最主要的责任。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休息权的基本特征是:
第一,休息权是实现劳动权的必要条件。劳动 者在付出一定的劳动以后,需要消除疲劳,恢 复必要的劳动能力,休息权本身是劳动权存在 和发展的基础。
第二,休息权是劳动者享受文化生活,自我提 高的重要权利。休息权不仅为劳动者充分地恢 复体力的机会,而且为劳动者参加某种文化与 社会生活,提高文化素质提供了机会。因此, 休息权是劳动者自我发展所不可缺少的条件。
1、简述我国宪法规定的休息权。
答:休息权是指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权利。 宪法第4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 者有休息的权利。"宪法赋予劳动者这一基 本权利,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精力、体力 及时得到恢复,以便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劳 动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并保证他们参加政 治、文化生活。休息权与劳动权紧密相连, 形成完整的统一体。一方面,劳动权是休 息权的前提,没有劳动权,则谈不上休息 权;另一方面,休息权能得以实现,可进 一步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不断地提高劳 动效率。
第三,休息权是一种法定的权利,在享有休息 权期间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其权利。劳动者有 权自行安排自己的活动,用工单位不得克扣应 支付的工资。
2、简述我国宪法规定的言论自由权。
答:所谓言论自由是公民有权通过各种语言形式 宣传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自由。从广义上讲, 新闻、出版、著作等也可包含在言论自由的范 畴之内,形成综合性的权利体系。从狭义上说, 出版自由不包括在言论自由范畴之内。一般说 来,言论自由的范围包括:公民作为基本权利 主体,都有以言论方式表现思想和见解的权利, 其内容十分广泛;通过言论自由表达的内容受 法律保护,不受非法干涉,既包括政治、经济 方面的内容,又包括对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看 法和见解;言论自由的表现形式多样,既可采 取口头形式,又可采取书面形式,必要时依照 法律规定,还可利用广播、新闻、电视等传播 媒介。早在美国的《权利法案》和法国《人权 宣言》中,即有所规定。近、现代一些国家的 宪法均把言论自由,视为公民重要的表现自由。

宪法学之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宪法学之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二、政治权利和自由 (一)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二)政治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结 社自由;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三)诉愿权:包括批评、建议、申诉、控 告、检举和取得赔偿的权利。
三、宗教信仰自由
四、人身自由 (一)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二)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三)公民住宅不受侵犯;
(四)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2、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一、平等权:宪法第33条第2款的规定, 公民的平等权有以下含义: ① 所有公民平等的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 的权利,平等的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 务; ② 国家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于所有公民 的保护或者惩罚都是平等的,不得因人而 异; 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 法律的特权。
2、范围不同;
3、后果不同;
4、前者为个体概念,后者为群体概念。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权利和义务的含义
权利与义务最大的不同在于权利的选择性和义
务的不可选择性,即权利是可以放弃的,义务 是不可放弃、转移或免除的。 (二)公民基本权利的特点: 1、根本性与母体性; 2、稳定性与不可转让性; 3、固有性与法定性; 4、排他性与受制约性。
宪法学之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1、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概述 一、公民和国籍: 1、公民:具有某个国家国籍的个人或 自然人。 2、国籍:指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 种法律上的身份。国籍的取得方式有两 种:出生取得和加入取得。
二、公民和人民 在我国公民和人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主 要区别是:

1、范畴不同;
(六)私生活的权利
五、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 (一)财产权;
(二)劳动权;
(三)休息权;
(四)退休者生活保障权;

高考政治知识点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高考政治知识点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高考政治知识点: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一、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①含义
②地位: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监督权
公民的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

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等。

二、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遵守宪法和法律;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三、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是什么?P10如何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P11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3)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谈谈对我国宪法中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理解

谈谈对我国宪法中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理解

谈谈对我国宪法中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理解
我国宪法中确立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但不限于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人身自由、财产权、平等权利、受教育权利等。

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但不限于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保护他人合法权益、尊重社会秩序等。

对于公民的基本权利,我理解为国家承认每个公民拥有一定的自由和权力,并保障他们的自由表达、公开聚会和结社、拥有信仰自由、人身自由、财产权、平等权等基本权利的行使。

这些权利是公民实现个人发展和幸福的基础,也是保障公民在社会中享有尊严和自由的必要条件。

然而,与基本权利相对应的是基本义务。

公民作为社会的一员,拥有基本权利的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

公民应尊重宪法和法律,遵守国家的法律制度;同时,公民也应积极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利益,为保护社会秩序和公众利益尽力行动。

此外,公民还有保护他人合法权益、尊重社会秩序等基本义务。

对于我个人来说,理解宪法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认同和行为方向的约束。

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是国家的一项重要职责,能够使我在社会中即使面临困境、挑战和压力的时候,仍然能保持自由和尊严。

同时,我也要意识到作为一个公民,我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去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他人的权益。

只有公民与国家相互尊重、相互依赖、相互合作,才能共同构建和谐的社会。

总的来说,我理解我国宪法中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国家保障公民自由、尊严和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公民的基本义务则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的回报和责任。

只有在宪法规定下,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平衡和协调发展,社会才能实现持续和谐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基本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特定主体权利的保护;监督权。

我国公民应该履行的基本义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照法律纳税和其它义务。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主要特点有: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广泛性;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现实性;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一、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自由具有广泛性
宪法确认和保障的公民权利自由,体现着民主的性质和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

社会主义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来自人民,广大人民享广泛的权利自由,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当家作主",享受各项权利自由,行使参加国家管理的权利。

社会主义民主"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自由的规定具有广泛性。

这种广泛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享有基本权利自由的主体具有广泛性
我国公民权利自由的广泛性,首先表现在享受公民权利自由的主体极其广泛。

在我国,被依法剥夺部分公民权利自由的公民,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自由。

在政治权利方面,据统计,我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占18周岁以上公民人数的99.97%,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不到千分之一。

剥夺政治权利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一种附加刑,必须经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依法判处才能适用。

没有被适用该附加刑的被关押的罪犯,其在服刑期间,仍然享有选举权。

在人身自由方面,据统计,到1994年底,我国监狱在押犯总数为128.7万人,仅占全国人口总数的万分之十点零七,比某些西方发达国家(万分之五十六点五)低得多。

也就是说,我国被依法剥夺人身自由的公民只有千分之一强。

他们仍享有申诉权、辩护权、人格不受侮辱和人身安全、合法财产不受侵犯权、控告权、检举权,以及继承权等其他未被法律限制的公民权利。

(二)基本权利自由的范围广泛
我国公民权利自由的广泛性还表现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自由的内容和范围非常广泛,并逐步扩大。

公民的权利自由,涉及到公民社会生活和个人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

我国宪法中公民基本权利自由的范围,包括了从个人的、政治的到社会经济的和文化教育的等各个领域,其内容是极其广泛的。

我国政府特别重视包括人身自由权、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受教育权以及生活环境权在内的人民的生存权。

我国现行宪法对有关生存权的各项权利自由明确予以确认。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具有平等性
平等性是我国公民权利义务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一个重要特点。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义务的平等性是指,公民一律平等地享有法定权利,平等地承担法定义务。

(一)公民平等地享有法定的基本权利
国家在赋予公民法定的基本权利时,不因公民的财产状况、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序、居住期限的不同而有差别。

任何自然人,只要具备公民资格,就同其他公民同样地享有法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社会主义国家消灭了剥削人的制度,真正做到了全体公民平等地享有法定的基本权利。

(二)公民平等地承担法定的基本义务
国家在设定公民基本义务时,不因公民的财产状况、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居住期限的不同而不同。

全体公民都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基本义务。

在我国,不允许有不承担法定义务的特殊公民,也不允许将自己的法定义务强加到其他公民头上。

四、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现行宪法明确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33条)这是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一致性的根本内容和概括表述。

它贯穿于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义务的所有条文规定中。

公民基本权利义务的一致性,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义务。

不允许任何人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

在社会生活中,权利主体同时也必须是义务主体,享有权利就必须承担义务,社会正义和司法公正也正是在坚持这一点上得以体现。

2. 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

在社会主义法律规范所规定和调整的社会关系中,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权利主体权利的实现依赖于义务主体义务的履行。

如债权人债权的实现依赖于债务人履行还债义务。

3. 某些具体的公民权利同义务是重合的、统一在一起的,具有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双重性质。

例如,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既是公民的一项光荣义务,又是公民保卫祖国、抵抗侵略的神圣权利。

4. 权利义务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公民享有广泛而真实的权利,就有条件有能力去积极履行法定的各项义务;公民忠实而积极地履行了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国家各项事业就能蓬勃发展,不断向富强、文明、民主的方面迈进,从而使公民能享有更多更广泛的权利自由,使公民的权利自由有更充分的物质保障和更坚实的物质基础。

我国的宪法和法律贯穿着权利义务一致的原则精神,社会主义制度结束了一部分人享有权利而另一部分人承担义务的不合理状况,大多数公民都能在享有权利的同时自觉地履行义务。

法定权利有其法定界限,行使法定权利就必须承担不超出其法定界限的义务,超出了这一界限,就会侵入别人权利的领地,就会损害国家、集体或他人的合法权利。

对此,现行宪法专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第51条)这一条以禁止性规范的形式强调和保障公民权利义务的一致性,指导公民正确行使法定权利,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正确行使法定权利所必须遵守的根本原则。

人民的权利和自由不是"天赋"的,而是斗争得来的。

中国人民的权利自由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艰苦斗争才得来的,是得来不易的。

因此,每个公民都必须十分珍惜它,爱护它,正确地运用它,保证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正确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