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施效颦(说课稿)(5)
东施效颦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东施效颦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在本章节中,我们将学习一个著名的古代故事——东施效颦。
这个故事出自《庄子·外物》,讲述了东施效颦的典故,寓意着模仿别人不恰当的行为会导致相反的效果。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东施效颦的故事内容,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以及学会从故事中汲取智慧。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思考等方式进行教学。
第二章:故事讲解2.1 故事梗概在本章节中,我们将详细讲解东施效颦的故事。
故事讲述了东施羡慕西施的美貌,企图通过模仿西施的病态来变得更美,结果却适得其反,变得更丑。
2.2 故事讲解讲解东施效颦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结局。
2.3 故事讨论(1)为什么东施会效颦?(2)为什么东施效颦会导致相反的效果?(3)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教训?第三章:寓意解读3.1 故事寓意在本章节中,我们将解读东施效颦的寓意。
3.2 寓意讲解讲解东施效颦的寓意,引导学生理解模仿别人不恰当的行为会导致相反的效果,要学会独立思考、判断。
3.3 寓意实践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例子出发,思考如何避免东施效颦的现象,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寓意。
第四章:思考与反思4.1 思考问题在本章节中,我们将引导学生思考东施效颦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4.2 问题讨论(1)为什么说东施效颦是一种错误的行为?(2)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东施效颦?(3)如何培养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4.3 反思与总结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反思东施效颦的故事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并进行总结。
第五章:拓展阅读5.1 推荐阅读材料在本章节中,我们将推荐与东施效颦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以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5.2 阅读与讨论让学生阅读拓展材料,并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东施效颦的故事。
5.3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结合拓展阅读,对东施效颦的故事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东施效颦-

东施效颦讲学稿
课题《东施效颦》课型新授课执笔人
审核人六年级语文备课组讲学时间第3周
教师寄语我参与,我发展,我创新,我进步。
重点
及难点
1、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古汉语的特点,初步了解古代
文化。
2、掌握重要词语,常用词语的含义,正确理解文章内容。
3、树立自信心,努力使自己成长为有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的学生。
学习过程
学生环节教师环节一、搜集与寓言相关的知识。
二、介绍小资料:将搜集的背景资料介绍给大家,丰富相关知识。
三、自选方式读课文。
四、预习生字情况:学生把遇到的难词写出来。
七、根据你的理解用讲故事的方式或表演的方式复述课文。
八、小组内交流预习情况,讨论遇到的难题,并把解决不了的和有价值的问题
提出来,全班交流。
1.为什么村里人看见东施的样子都远远的避开或不出门了呢?
2.课文为什么没有写东施到底丑到什么程度,而是写东施仿效西施后引起人
们的反映呢?
3.西施皱眉的样子为什么美?东施皱眉的样子为什么丑?
4.最后一段怎样理解?
九、从这个故事中你感到什么?受到什么启示?(小组讨论,点明寓意)
十、请同学们查找自身和身边类似“东施效颦”的事例,思考“什么的真正的美?”(结合事例)
十一、本课小结。
十二、作业:写一段300字左右的读后感。
后记。
北师大六年级语文《东施效颦》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六年级语文《东施效颦》教学设计读书指导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完《东施效颦》这个故事。
培养爱读书的情趣。
2.能运用默读、精读、略读、速读、泛读等方法了解书中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交流阅读成果,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浓厚兴趣。
教学流程:
一、情趣引路,轻松入话。
1.同学们喜欢读书吗?都读了哪些课外书?
2.在中华民族的语言宝库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成语,它们是我们几千年历史的积淀。
通过读成语故事书,可以让我们学到更多的成语。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新成语,叫东施效颦。
(板书:东施效颦)
二、理解课题和出处
1.课题叫东施效颦,那哪个小朋友能说说东施效颦是什么意思?你从哪里知道的?
2.东施效颦出自哪里?
3.你们准备用哪些方法来阅读这本书呢?
三、老师指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来阅读《东施效颦》
1、教师提出具体读书要求(出示小黑板)。
2、学生自主阅读。
3、小组交流。
4、指读学生自己喜欢的片段并谈谈读后感。
5、教师适时指导,让学生体会如何运用东施效颦这个成语。
6、请学生上台表演,进一步形象地感受这个成语。
四、总结
每一个成语背后都藏着一个最最有趣的故事,相信小朋友在开心地阅读这些故事的同时,可以轻松地记住这些成语,学会怎么去运用它们。
《东施效颦》教学设计.doc

《东施效颦》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本文用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了东施这个人物形象。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到不能盲目模仿,要顺其自然。
学习目标:1、读懂字音,疏通字义,感知课文。
2、反复诵读,体会作品的美感,明确寓意,人知什么是真正的美。
3、理清思路,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处处理:熟练背诵、正确默写课文。
并能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并能将寓言扩展并活学活用。
教学、教具准备:资源包:(检索到的教案、课件、课利用的资料信息,推荐学习资料。
有关庄子墨子的资料。
准备搜集有关庄子和墨子的资料。
)教学内容:“东施效颦”反复诵读,疏通词义,明确寓意。
把要解决的问题及方法指导写清楚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掩耳盗铃》《南辕北辙》等。
今天,我们再来读一篇庄子写的《东施效颦》。
你了解庄子吗?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先读读译文。
2、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
3、再读读译文。
反复朗读,把文章读流畅。
三、细读课文,读懂寓意。
1.西施和东施的对比,也是美与丑的对比,文章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西施的美和东施的丑?2.出示课件:西施美:“西施病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1)读了句子你体会到什么?结合你查到的西施的资料来说一说(2)西施可真美,用个词来夸夸她吧。
3、西施捂着胸口,皱着眉仍赏心悦目,东施也来学学吧!她美吗?从哪看出来的?4、出示课件:东施丑:“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1)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2)能用个词来形容一下东施的样子吗?(3)再读句子,试着读出东施的丑(4)你想对东施说什么?四、明确寓意,联系实际谈受到的启发。
1、小组讨论:(1)同样是皱眉捧心,为什么西施的样子美,东施的样子丑?(2)什么是真正的美,你能告诉东施吗(3)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东施效颦”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2、班级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指导点拨: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切实际的照搬,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东施效颦》语文说课稿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东施效颦》语文说课稿一、说教材:《东施效颦》是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十一册第二单元“美与丑”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借用丑女东施模仿美女西施皱眉而变得更丑的故事,说明了人对自己要正确认识,不要做不切合实际的模仿,否则只能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文章短小精炼,语言生动活泼,寓意深远绵长。
二、说学情: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能根据译文和对重点词语理解读懂课文,所以在教学中,我尊重和珍惜学生阅读中的自我体验,引导学生自己读进去,产生真实的体验,进而在师生交谈中完善体验并受到潜移默化、熏陶感染。
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重在学生通过读故事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在强调自主体验的同时还要与同学交流合作,既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又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完善自己。
、说学生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和实践,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这两则寓言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有译文可供借助,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
因此,和现代文的教学一样,仍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
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但是不讲语法。
2、信息素养: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和借助译文,能理解课文的内容及寓意。
四、教学目标:结合古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出如下的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感知寓言大意。
2、精读寓言感悟寓意。
3、以学生感兴趣的参与活动,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4、体会文章的主题,联系自身实际谈感悟与收获。
五、说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寓言故事,理解寓言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并能结合生活实际正确感悟运用这一成语。
六、说教法学法《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年级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是:“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因此,我必须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维。
寓言二则《东施效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上]_教案教学设计
![寓言二则《东施效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上]_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e4625c969eae009581becdc.png)
寓言二则《东施效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上]本文是关于寓言二则《东施效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上],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材分析:本文出自《庄子天运》,用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了东施这个人物形象,“东施效颦”嘲讽不顾本身条件而一味模仿,以致效果很坏的人。
亦为模仿别人的谦语。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到不能盲目模仿,要顺其自然。
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古汉语的特点,初步了解古代文化。
2、掌握重要词语,常用词语的含义,正确理解文章内容。
3、激发学生树立自信心,努力使自己成长为有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的学生。
教学重点:1、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美。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的意义。
3、理解寓言的寓意。
4、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1、将所学的寓言扩展并活学活用。
2、体会通过故事情节的曲折和人物的丰满达到讽喻的效果。
学情分析:学生学过一些文言文,有一点浅显的基础,能借助工具书和译文理解大概内容,但对具体词语的理解还有困难。
教具准备:1、布置收集课文的有关资料。
2、布置预习,作好自读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美与丑”,生活中我们能发现许多美的人、美的事、美的物、美的行为、美的心灵,同时也有一些丑的事物和行为。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美呢?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寓言——东施效颦,从中来感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二、出示课题:东施效颦。
指名提示“颦”的写法。
齐读课题。
交流课前收集的课文有关资料。
三、全班交流预习情况:1、指名读课文,认真听。
互评,纠正字音。
2、交流预习中发现的难词。
(教师指导学生读准音,理解意思。
)颦挈亦……3、、小组互读,指名朗读,教师随时纠正字音、停顿。
4、看译文与原文对照。
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颦:皱眉挈:带领亦:也5、根据你的理解复述课文。
四、深入理解课文:1.课文里有两个人作出“颦”的表情,分别是谁和谁?西施和东施“颦”的原因和结果分别是什么呢?勾画有关语句。
《东施效颦》说课稿

《东施效颦》说课稿王锦盈《东施效颦》是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第十一册“美与丑”单元中的一篇古文教材。
寓言通过东施盲目效仿西施的故事,揭示出“不切实际地模仿必定适得其反”的道理。
结合古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出如下的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疏通句义,读出古文的韵味,最后熟读成诵。
2、体会文中侧面描写的方法,并学以致用。
3、理解寓意,体会“什么才是真正的美”。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反复诵读,并借助译文理解意思,从而读出古的韵味,熟读成诵。
基于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进一步作出如下的教学设计:1形式多样,培养兴趣。
导入部分,安排“模仿表情”的游戏,直观解释“效”“颦”的含义;初读之后,出示“庄子”的图片和简介,体会中华文化的渊源流长;集体诵读时,创设“庄子学堂”的情境,将学生带入古香古色的氛围之中。
2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东施效颦》是一篇古文,古文对于小学生来说接触得少,学起来很费劲,也缺少学习古文的方法。
我将教学重点落实在多读和方法的指导与渗透上。
理解古文大意,怎样将难懂的古文意译成白话文,教学生两种方法:一是:常用字“之”的理解,将经常出现的几种解释显示出来,让学生根据语境进行选择,然后根据注释逐字逐句合并再联系起来,适当补充使句子更通顺。
二是异体字的理解,在理解大意时,要将古今意义完全不同的字列出来单独理解,“妻子“、“走”这两个通过表演让学生区分古今词义的不同,帮助学生分辨。
利用表演的方式来理解“挈妻子而去之走”,既活跃11课堂的气氛,又让孩子们在生动的表演中理解了“妻子”、“走”的意思。
我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于这两个词的意思一定不会忘记。
为了读出韵味,我运用课件的变化,教会学生“强调读”;以巧妙的提问,让学生读出同一个字的不同感情;同时,鼓励学生为动画片古文配音,树立读的信心;帮助学生寻找文本的语言规律,从而熟读成诵。
东施效颦教案

东施效颦教案教案标题:东施效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东施效颦的典故背景和含义;2. 探讨东施效颦的故事对于人们价值观和行为态度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东施效颦的典故故事和寓意;2. 思考典故对人们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分析典故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含义;2. 思考典故对于自身行为和价值观的启示。
教学准备:1. 教材:东施效颦的典故故事;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东施效颦的故事简介和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东施效颦,并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个典故的理解。
知识讲解与探究:(2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东施效颦的典故背景和含义,并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材料。
2.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东施效颦的寓意和对人们行为态度、价值观的影响。
每组从不同角度进行讨论,例如道德、审美、人际关系等等。
3. 各小组派代表发表观点,并进行全班讨论,引导学生去思考典故对于自身的启示和重要性。
反思总结:(10分钟)1. 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东施效颦的故事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你会如何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2.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典故的重要性和对人们行为和价值观的影响。
拓展活动:(10分钟)1. 学生可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典故,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份小短文,分享给同学。
2. 学生可以选择用艺术形式表现出自己对典故的理解,如绘画、写诗等。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典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价值观,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教学评价:1. 参与讨论和小组活动的表现;2. 书面作业:写一份关于东施效颦的思考与启示的心得体会。
此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东施效颦的典故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典故对人们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辨能力。
通过教学活动的展开,学生将能够理解典故故事,思考典故对于自身行为和价值观的启示,并能够进行深入的探究和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施效颦》说课稿
说教材:
《东施效颦》是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十一册第二单元“美与丑”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借用丑女东施模仿美女西施皱眉而变得更丑的故事,说明了人对自己要正确认识,不要做不切合实际的模仿,否则只能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文章短小精炼,语言生动活泼,寓意深远绵长。
说学情: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能根据译文和对重点词语理解读懂课文,所以在教学中,我尊重和珍惜学生阅读中的自我体验,引导学生自己读进去,产生真实的体验,进而在师生交谈中完善体验并受到潜移默化、熏陶感染。
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重在学生通过读故事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在强调自主体验的同时还要与同学交流合作,既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又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完善自己。
说学生
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和实践,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这两则寓言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有译文可供借助,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
因此,和现代文的教学一样,仍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
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但是不讲语法。
2、信息素养:
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和借助译文,能理解课文的内容及寓意。
教学目标:
结合古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出如下的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感知寓言大意。
2、精读寓言感悟寓意。
3、以学生感兴趣的参与活动,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4、体会文章的主题,联系自身实际谈感悟与收获。
说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寓言故事,理解寓言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并能结合生活实际正确感悟运用这一成语。
说教法学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年级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是:“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因此,我必须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维。
课堂上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多次朗读中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之后再合作译文,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读趣学,学有所得。
最后合作汇报,形成了自己的认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和执行趣味性、自主性、扎实性、探索性的统一,既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能自主精读翻译文言文,又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规律,探索疑难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东施效颦》的动画片。
2、谁能说说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谁能把你搜集到的有关庄子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教师富有激情的话语,激起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多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不懂得字、词查字典或问同学解决。
2、出示课件,检查学生自学效果。
颦皱眉挈带领妻子:指妻子和儿女。
走:跑亦:也
3、教师范读课文
4、学生两人合作学习,一个读原文,一个读译文。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课件,检查学生自学字词情况。
老师范读,交给学生读课文方法)
(三)研读探究,理解文意
1、西施和东施的对比,也是美与丑的对比,文章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西施的美和东施的丑?请学生速读课文,边读边画。
2、西施美: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1)读了句子后,体会到什么?(东施盲目效仿,不知西施美
在哪?)结合你查到的西施的资料来说一说。
(2)西施可真美,用个词来夸夸她!(美若天仙、绝代佳人、国色天香、闭月羞花、沉鱼落雁)
(3)西施捂着胸口,皱着眉仍让人赏心悦目,就连东施也来学习她,东施是怎样效仿的,你能想象一下吗?可以做动作,可以用语言来描述一下。
3、东施丑: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1)过渡:看来东施效颦的确不怎么美,作者没有细致地描写东施的丑,而是重点描写了人们的反应。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无病呻吟,矫揉造作,刻意模仿,生搬硬套、无中生有)
(3)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东施的样子吗?(其丑无比、丑陋无比、丑人多作怪)(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读重点句子,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情况。
用词概况西施的美和东施的丑,考察学生词语积累)小结:是啊!作者大胆舍弃对于东施五官的具体描写,而是通过东施刻意模仿西施皱眉捧心的丑态所引起人们的反应来进行侧面烘托,这种写作方法就是侧面描写。
(4)再读句子,试着读出东施的丑。
(四)总结全文,拓展阅读
过渡:看来同学们对美已经有了新的认识,那么请大家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同是皱眉捧心,为何一美一丑呢?
2、什么是真正的美?
3、你是怎么看待东施的?
4、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突破课文重点和难点。
学生也明白了课文所要告诉的道理)小结;西施是四大美女之一,她是自然之美,而东施是刻意造作,模仿别人。
可见本身的美,是自然流露才是真正的美。
告诉人们不切实际地照搬,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四、试着用讲故事的方法,复述课文
(五)看课文幻灯片,看完演一演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复述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掌握情况,通过演一演,亲身参与,加深学生对寓意的理解
(六)拓展训练
东施是模仿西施为何招来众人的笑话,以后她该怎么办?请你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设计意图:拓展训练设计,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让学生关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