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气分析及案例分享
血气分析病例王东幻灯片PPT

酸碱失衡的纠正
代谢性酸中毒 病因治疗 酸中毒严重者给予5%NaHCO3:
(1)需补充HCO3-〔mmol〕=ΔBE 0.25 kg (2) 20ml 5%NaHCO3溶液含12mmol HCO3(3) 需补充5%NaHCO3〔ml〕= ΔBE 0.4 kg (4) 先补1/2,30~60分钟后复查血气并调整用量 补K+〔酸中毒纠正后K+内移,血K+↓〕;补Ca2+〔游离
❖ K+正常值:3.5~5.5mmol/L ❖ Na+正常值:135 ~145mmol/L ❖ Ca2+正常值:1.0mmol/L ❖ Cl- 正常值:95~105mmol/L ❖ Lac:正常值0.5~2mmol/L;需要救治:>4.0 mmol/L;死 ❖ 亡率高:>9.0 mmol/L
静脉血气与动脉血气的差异
❖ 分析结果时注意: ❖ 常压环境下,PO2>48mmHg,提示动脉血〔无论吸氧条件
如何〕 ❖ 自然状态下吸空气检查结果 ❖ PO2+PaCO2 应<140mmHg ❖ 数小时内HCO3-变化>5mmol/L,又缺乏原发的代谢失衡的
证据,那么提示PaCO2或pH的测量有误
实例
❖ 例1. pH=7.58, PCO2 =20mmHg, PO2 =110mmHg
分
具体方法
1. 看pH值:如果pH≤7.35为酸中毒,≥7.45为碱中毒 2. 看pH值和PaCO2改变的方向:同向改变为代谢性 3. 异向改变为呼吸性 4. 如果是呼吸性的,再看pH值和PaCO2改变的比例 5. 单纯呼吸性酸/碱中毒,PCO2每改变10mmHg那么pH值反 6. 方向改变0.08〔±0.02〕 7. 实际pH值低于理论pH值,说明同时存在有代谢性酸中毒 8. 实际pH值高于理论pH值,说明同时存在有代谢性碱中毒
血气分析详细解析和处理方案

▪呼吸性酸中毒(呼酸) ▪呼吸性碱中毒(呼碱) ▪代谢性酸中毒(代酸) ▪代谢性碱中毒(代碱)
酸碱失衡的分类
混合型酸碱失衡
▪呼酸并代酸 ▪呼酸并代碱 ▪呼碱并代酸 ▪呼碱并代碱 ▪代酸并代碱
酸碱失衡的判断方法
评价血液酸碱平衡状态的指标较多,目前较趋向 一致的看法:
用单纯性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来判断
❖ 通过pH、PCO2、HCO3-三个参数,并结合临床确定原发失衡 ❖ 根据原发失衡选用合适公式 ❖ 将公式计算所得结果与实测HCO3-或PCO2相比作出判断,凡
落在公式计算代偿范围内判断为单纯性酸碱失衡,落在范 围外判断为混合性酸碱失衡 ❖ 单凭一张血气分析报告单不全面,结合临床、其它检查及 多次动脉血气分析的动态观察。
➢ 病因:摄入过多,排出减少 。
高钾血症临床表现
➢循环系统:
心律失常,心脏停搏,典型的心电图改变为T波高尖, QRS波增宽,QT及PR间期延长
➢神经肌肉系统:
四肢乏力,麻木甚至软瘫
高钾血症的治疗
➢ 立即停止一切钾盐的摄入; ➢ 给予钙剂,常用10%的葡萄糖酸钙10-20ml缓慢静推; ➢ 碱化血液,可用5%的碳酸氢钠快速静滴或静推; ➢ 50%的葡萄糖50-100ml加胰岛素6-12U静推(胰岛素:葡
低钾血症的治疗
➢口服或鼻饲补钾
➢食物补钾
➢药物补钾:10%氯化钾稀释或选用口服控释片 ➢静脉补钾
严重病例需静脉滴注。
补钾注意事项
➢口服补钾最安全 ➢见尿补钾 ➢不宜过浓 ➢不宜过快 ➢不宜过多 ➢低钾伴低钙时,应先补钾再补钙
高钾血症
➢ 定义
血清钾血钾过高时,心肌的兴奋性、传导性均降低或 消失,易造成心肌收缩无力及传导阻滞。最危险的是 高血钾可致心搏骤停 。
血气析结果解读

AG =[Na+]-[HCO3-]-[Cl-] 代谢性酸中毒在病因上分为AG增加型和AG
正常型
血气析结果解读
第39页
概念:呼吸性酸碱失衡与代酸和代碱同时 存在与同一患者体内成为三重酸碱失衡。
三重酸碱失衡分为两型:呼酸+代酸+代碱 称为呼酸型三重酸碱失衡,呼碱+代酸+代 碱称为呼碱型三重酸碱失衡。
第26页
⑴代谢性酸中毒:由代谢异常引发酸蓄积 或碱丢失造成。
PH↓∝HCO3-↓(主要成因)
CO2↓(已代偿) 成因:酸蓄积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乳
酸血症,水杨酸中毒,肾衰竭;碱丢失: 肾小管酸中毒,肠瘘,腹泻,胆胰瘘。
血气析结果解读
第27页
⑵代谢性碱中毒:由碱蓄积或酸丢失造成 代谢异常所致。
[H+]=24×(PaCO2)/[HC O3-]
=24×15/6=60
pH 7.19 pH和[H+]数值一致,
该血气结果正确
pH 7.00 7.05 7.10 7.15 7.20 7.25 7.30 7.35 7.40 7.45 7.50 7.55 7.60 7.65
第8页
SaO2反应血红素承载氧气能力。 正常值:>95%
血气析结果解读
第9页
从动脉血气能取得以下三方面资料: 1 动脉氧合状态 2 肺泡通气状态 3 酸碱状态
血气析结果解读
第10页
人体细胞需要氧气维持生命。PaO2和SaO2反 应体内氧气是否足够。
正常PaO2值:80-100mmHg;正常SaO2值: >95%
HCO3-/H2CO3=24/1.2=20:1 不论HCO3-及 H2CO3绝对值有高低,血浆PH依然能保持为 7.40
护士警惕!一例皮下淤血事件的启示

护士警惕!一例皮下淤血事件的启示导语经验分享!案例分享患者老年男性,行CTA检查明确提示:双肺动脉栓塞,血压:75/35mmHg,气喘明显,全身紫绀,血氧饱和度66%,急需呼吸机辅助呼吸。
立即收入ICU14:2014:30急需抽血气分析检查并留取血样送检。
责任护士在左上肢桡动脉处穿刺失败后,于右上肢桡动脉处穿刺成功,双侧肢体穿刺点处均持续按压至不出血。
血气分析示:氧分压37mmHg,持续行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吸入氧浓度为100%。
行溶栓治疗,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18mg静推,10min后行床边心电图检查;30min后再次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18mg静推。
10min后再次行床边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提示栓塞再通,患者血氧饱和度升至90%以上,血压98/62mmHg,呼吸动作均匀。
14:4015:20距离穿刺已经过去50min,距离首次溶栓已经过去40min,责任组长发现患者两侧桡动脉穿刺点处渗血,立即行加压带加压止血并告知责任护士。
4小时后观察患者双侧桡动脉穿刺点处出现皮下淤血,将患者患肢抬高,应用加压带和沙袋持续加压。
19:20溶栓4小时后双侧桡动脉处皮下淤血形成,见下图案例分析1. 传统桡动脉穿刺置管为盲穿法。
即靠触摸动脉搏动来进行穿刺置管。
这种穿刺方法的穿刺成功率依赖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和患者的血管情况。
肺动脉栓塞患者由于血压低、静脉回流障碍,远端动脉很难触及,盲穿方法很难成功,反复穿刺对局部损伤大。
2. 责任护士为患者行溶栓治疗之前,动脉穿刺已优先选择远端动脉(小动脉血流量较低,出血风险相对较低),之后也持续按压至不出血,但忽略了在溶栓后及时对穿刺点做加压按压的处理,导致出现大面积皮下瘀斑。
3. 溶栓患者主要并发症是出血,责任护士忙于其他护理操作,后续未做到持续关注。
对相关专业知识了解不全面,护理此类病人风险极高,稍有不慎便会造成不良后果。
针对此类患者,如何能有效预防皮下淤血形成?1. B超穿刺技术应用对于桡动脉穿刺置管困难患者,护理人员除提高穿刺技术水平外,积极使用超声,减少反复穿刺次数。
血气分析解读及处理ppt

PART 04
异常判断与处理技巧
异常判断与处理技巧
复盘流程
血气分析指标
1. 收集患者信息: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病史、手术史等基本资料,以及最近一次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结果。
2. 分析结果:比较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的差异,评估治疗效果。例如,若治疗前患者PH值为7.35,治疗后为7.45,说明治疗有效。
一、 血气分析指标能够直观反映患者的酸碱平衡、氧合状态、呼吸状态等生命体征,对于严重疾病的确诊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 血气分析指标的结果需要经过严格的解读和处理,否则会对疾病的治疗产生误导性作用,甚至对患者造成危害。
血气分析指标的解读处理技巧
一、 熟悉常用的血气分析指标,包括PH值、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碱剩余和血红蛋白等指标,了解其正常范围及病理变化的意义。
3.处理血气指标异常的方法。处理血气指标异常有很多方法,包括氧疗、通气支持、药物治疗等。处理的目的是维持或纠正患者的酸碱平衡和呼吸功能,提高氧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能力,达到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PART 02
分析方法
复盘方法
通过回顾病历资料,重新审视患者状况、治疗过程和检验报告等,以确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和改善预后。复盘的具体步骤包括:回顾患者病史、检查各项指标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和确定下一步治疗计划。在复盘过程中,需考虑多方面因素,如时间因素、病情稳定性、治疗依从性等,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医疗服务。
Techniques for interpreting and processing blood gas analysis
202X-XX-XX
分享人-XXX
目录
catalog
动脉血气分析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ppt课件

围绕成功案例,探讨动脉血气分析采 集方法的关键步骤、注意事项、及采 集成功的因素,进一步加深学员对正 确采集方法的理解和认识。
操作演示与实战练习
操作演示
由专业医师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的标准操作演示,包括采集前的准备工作、采集 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等。
实战练习
在模拟环境下,让学员亲身实践动脉血气分析的采集方法,并对其进行指导和 纠正,确保每 脉血气指标,以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和维持生命体征 稳定。
手术室
手术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 呼吸、循环等方面的变化 ,动脉血气分析有助于实 时评估患者的生理状态。
02
动脉血气分析采集方法
采集前的准备工作
患者评估
了解患者的病史、用药情况,确 保患者处于稳定状态,能够安全 进行动脉采血。对于不稳定的患 者,应优先处理其生命体征,待
皮下血肿
如发生皮下血肿,应立即停止采血 ,压迫止血,并密切观察血肿变化 情况,必要时进行处理。
感染
若患者出现感染症状,应及时报告 医生,给予抗感染治疗,并追踪观 察病情变化。
04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演示
成功案例分享与讨论
案例选择
选择具有代表性和教育意义的成功案 例进行分享,例如患者年龄、病情、 采集方法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课程总结与内容回顾
系统梳理,全面掌握
• 通过案例分析和操作演示,使学员更加直观地了解动 脉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和意义。
• 课程针对动脉血气分析采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深 入解析,如采血部位的选择、采血器具的准备、采 血操作的手法等,使学员能够更加规范、准确地进 行操作。
• 本课程对动脉血气分析的采集方法进行了全面、系 统的梳理,帮助学员从理论基础到实践操作,全方 位掌握该技能。
血气分析与呼吸机参数调节

参数变化对血气分析结果影响
通气量
通气量增加会降低PaCO2,反 之则升高。
氧浓度
提高氧浓度会增加PaO2,但 长时间高浓度氧疗可能导致氧 中毒。
通气模式
不同通气模式对血气分析结果 有不同影响,如SIMV模式可 减少呼吸肌做功,降低PaCO2 。
血气分析与参数调节互动关系
01
02
03
动态监测
血气分析结果可指导呼吸 机参数的实时调整,同时 参数变化也会影响血气分 析结果。
压力支持(PS)
压力支持是指在患者吸气时, 呼吸机提供额外的压力支持, 帮助患者完成吸气动作。压力 支持的大小会影响患者的呼吸 努力和舒适度。
不同疾病状态下参数设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对于COPD患者,应设置较低的潮气量和较高的呼吸频率,以减轻呼吸肌疲劳和降低肺内 压力。同时,可适当延长呼气时间,以增加呼气末肺内残气量,改善氧合。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对于ARDS患者,应设置较低的潮气量和较高的呼吸频率,以避免肺泡过度膨胀和减少肺 内分流。同时,可采用反比通气(即吸气时间短于呼气时间),以增加肺泡通气量和改善 氧合。
神经肌肉疾病
对于神经肌肉疾病患者,由于呼吸肌力量减弱或丧失,需要设置较高的压力支持和较低的 吸呼比,以保证足够的通气量和氧合。同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其他参数,如潮 气量、呼吸频率等。
血气分析意义
血气分析对于评估患者呼吸功能、酸碱平衡状态以及疾病严重程 度具有重要价值,是临床诊断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依据。
血气分析常用指标
01
酸碱度(pH)
02
二氧化碳分压(PCO2)
03 氧分压(PO2)
04
血气分析实训报告评估(3篇)

第1篇一、实训背景血气分析是临床医学中一项重要的检测项目,通过对血液中氧气、二氧化碳、酸碱度等指标的检测,可以反映人体的呼吸功能和酸碱平衡状况。
为了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和综合素质,我校医学系组织了血气分析实训课程。
本次实训旨在使学生掌握血气分析的操作技能,了解血气分析在临床中的应用,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实训目的1. 掌握血气分析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2. 熟悉血气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3. 了解血气分析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实训内容1. 血气分析原理及指标解读2. 血气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3. 血气分析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4. 血气分析在临床中的应用案例四、实训过程1. 实训准备实训前,指导老师对血气分析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讲解,使学生对该项技术有了初步的认识。
同时,指导老师还介绍了实训所需的仪器设备和试剂。
2. 实训操作(1)血气分析原理及指标解读指导老师详细讲解了血气分析的原理,包括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等指标的意义和临床应用。
学生们认真聆听,并做好笔记。
(2)血气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指导老师向学生们介绍了血气分析仪器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
学生们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熟练掌握了仪器的使用技巧。
(3)血气分析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指导老师讲解了血气分析的采样、加样、检测等操作步骤,并强调了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学生们按照要求进行操作,确保了实验的顺利进行。
(4)血气分析在临床中的应用案例指导老师结合临床实际案例,讲解了血气分析在呼吸系统疾病、酸碱平衡失调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学生们通过分析案例,进一步加深了对血气分析的理解。
3. 实训总结实训结束后,学生们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总结,并分享了实训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五、实训评估1. 操作技能评估通过观察学生们的操作过程,评估其血气分析的操作技能。
包括采血、加样、检测等环节,要求操作规范、准确、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