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的潜在危害说明

合集下载

纳米材料对环境的影响及其治理措施研究

纳米材料对环境的影响及其治理措施研究

纳米材料对环境的影响及其治理措施研究引言: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纳米材料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电子、医药、能源等。

然而,虽然纳米材料具有许多出色的性能和应用潜力,但也引发了对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的担忧。

因此,研究纳米材料对环境的影响及其治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1. 纳米材料对环境的影响1.1 纳米材料的释放与传输纳米颗粒比传统材料更容易释放到环境中,并且由于其小尺寸和大表面积,纳米材料的传输性能也更好。

例如,在生产过程中,纳米材料可能会通过废水排放或空气散发进入环境中,甚至在使用后的废弃物中存在。

这些纳米材料的传输可能会导致其积累在环境中的生物群体中,从而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1.2 纳米材料的毒性效应纳米材料的小尺寸使其具有与体积相同的大尺寸材料不同的生物活性和毒性。

纳米颗粒可以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干扰细胞的正常生物过程,并对生物体的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

根据研究,一些纳米材料可能导致细胞损伤、遗传毒性、炎症反应等不良效应,甚至对人类造成慢性毒性。

2. 纳米材料治理措施2.1 环境监测与评估为了有效治理纳米材料对环境的影响,首先需要建立全面的环境监测与评估体系。

这包括对纳米材料在环境中的释放、传输和积累进行实时监测,以及对纳米材料的毒性效应进行评估。

通过了解纳米材料在环境中的行为和潜在的风险,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理措施。

2.2 纳米材料的合理设计与生产在纳米材料的合理设计和生产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纳米材料的环境影响。

制定符合环保要求的设计准则,如使用可再生资源、减少对有害原材料的依赖等,以确保纳米材料的生产过程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3 纳米材料的处理与回收利用对于已经释放到环境中的纳米材料,合理的处理和回收利用是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开发高效的纳米材料处理技术,如通过过滤、沉淀、离心等方法将纳米材料从废水中去除,并进行安全处理或回收利用,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4 法规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治理纳米材料对环境的影响需要建立健全的法规与政策框架。

CMIC:纳米技术可能存在的一些潜在危害

CMIC:纳米技术可能存在的一些潜在危害

CMIC:纳米技术可能存在的一些潜在危害【CMIC讯】在国家政策保驾护航之下,世界各国纳米技术均在缓慢而持续地发展。

宏观来看,当代纳米技术研究领域集中在三个方面,即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研究,以及对于改善传统材料综合性能的研究;设计并制作新型纳米结构和器件,以推动信息、能源、环境、医疗、农业及航天科技的革新和发展;纳米加工和纳米探测技术的实践应用。

近些年,以上三个方面研究均有不同程度的进展,诸如纳米机器人、纳米衣以及生物医药方面的成品已经进入人们眼帘。

然而,在大多数人憧憬其美好前景时,一些业界专家开始冷静考虑纳米材料及纳米技术可能带给人类的不利影响。

对社会安全的威胁美国未来科学家K.埃里克.德雷克斯勒曾在其著作中有此描述:在纳米时代的乌托邦世界,微型“装配工”管理着原子尺度的生产线,它们几乎可以制造出所有难以想象的产品,如汽车、地毯或是一片烤鱼片。

然而被作者称为“灰色忧伤”的问题却是纳米技术潜在威胁的一种设想——微型的装配工们无限制地复制它们自己,“吃”掉了阻挡在它们面前所有的一切,包括植物、动物以及人类。

对此,美国计算机专家比尔.乔依认为,尽管自我复制的纳米机器人不会很快出现,但它们出现的可能性正越变越大,而这意味着危机。

一些未来学家和战略家深信,纳米技术也将改变未来军事和战争形态,使战争更具突发性。

对伦理道德的挑战纳米技术不仅打破了物质和信息的界限,还填平了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鸿沟。

设想,如果将非生物物质内的原子组装成纳米机器人,就不能再以传统新陈代谢和繁殖能力的标准去定义生物了。

但是,人的个性特征、性格品质、情感思想、文化积淀、社会可塑性和复杂的社会关系鸿沟恰恰与之背离。

因此,利用纳米技术生产出的“复制人”与原形人之间的区别将更加模糊,必然受到社会伦理道德的制约。

CMIC认为,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通过纳米技术帮助人类最大限度地发挥极限潜能,而不是以纳米机器人全盘代之,或许是较好的选择。

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纳米材料的超微性提醒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和理解人体对颗粒性物质的吸收过程和它可能引起的生物学影响。

纳米材料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应用及潜在危害

纳米材料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应用及潜在危害
纳 米技术 的居 室照 明可 以降低1 %的 0
国8 %的江河 湖泊 已经遭 到不同程度 0 的污染 。 在水环境保护方面 , 纳米材料 及技 术可 以应用 于 以下几个 方面 : 减 少 水 资 源 消耗 。 纳 米 Ti 用 O 处理 后 的化学纤 维制作 的衣服 、 窗帘
在今后几年将这一 比例提高到1% Ⅲ 。 3 生态环 境作为 生命活 动的基础 , 其重
2 0 财政年 度为环 境健 康和安 全方 06 面研 究提供 的资助 高达 3 5 万美 元 , 80
约 占整个纳米科 技投入 的4 o并计划  ̄, /
纳 米 材料 能够 降 低 能源 和 材料 的消 耗, 减少有害有毒废 物的排放 , 而间 从 接减轻对环 境污染的负荷 。 例如 , 用 利
1 ~2 倍 , 0 0 可将 污水 中的悬 浮物和铁
物 医学 、 药学 、 妆品 、 源、 化 能 传感器 、 催化 以及 材料 学等各个领域均有 十分
广泛 的用途 。 中, 其 随着 人类 利用资源 和保 护环境 的能力 的拓展 , 纳米 技术
为彻底改善环 境和从源头上控制新 的
污染源产生 , 创造 了有 利条件 。 纳米技 术与环境保护和环 境治理的进一步有 机结 合 , 会有 助于 许多环 保难 题 的 将
维普资讯
纳 米 材 料 在 生 态 环 境 方
面的应用及潜在危害
◇ 汤 宏波
中国科学院武Βιβλιοθήκη 文献情报 中心 纳 米材料 在 电子 、 磁学 、 学 、 光 生
要性 显 而易见 。 而纳 米材料 可 以通过 多种途 径进 入 自然环境 而产生多种环 境行 为 , 能引起生 物体的毒性效应 。 可 已有研 究显示纳米材料 可 以在细胞水

纳米材料的毒性作用及风险评估

纳米材料的毒性作用及风险评估

纳米材料的毒性作用及风险评估随着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纳米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医药、生物学、材料科学、能源技术等领域。

相比传统材料,纳米材料具有更大的表面积、更高的反应活性和更好的光学和电学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制造更高性能的电子产品、纳米传感器、生物医学的治疗药物等。

然而,随着纳米材料的涌现,我们也面临着纳米材料的毒性风险问题。

本文将探讨纳米材料的毒性作用及风险评估。

1. 纳米材料的毒性作用纳米材料的毒性作用是由其高表面积和反应活性导致的。

相比传统材料,纳米材料的比表面积更大,导致更大的反应表面积,更高的反应率和更强的毒性。

此外,由于其纳米级别的尺寸,纳米材料可以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导致更严重的生物毒性反应。

纳米材料的毒性作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直接毒性和间接毒性。

1.1 直接毒性纳米材料的直接毒性指的是纳米材料本身的毒性。

由于其高表面积和反应性,纳米材料更容易被细胞吸收和累积,并对细胞和组织产生损害。

纳米材料可以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如中毒和细胞凋亡,甚至导致细胞死亡。

此外,纳米材料还可能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基因突变和肿瘤等问题。

1.2 间接毒性纳米材料的间接毒性指的是纳米材料与生物体中其他化学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毒性。

生物体内的化学物质可以与纳米材料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从而产生新的化合物或扰动生态系统中的产物流动。

例如,生物体内的金属离子可以与纳米材料形成类似配合物的结构,进而干扰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

2. 纳米材料的风险评估为了评估纳米材料的毒性作用和风险,并确定其促销和使用的限制,已经出现了各种风险评估方法。

风险评估方法通常包括检测研究、分类和标识、曝光评估和效应评估。

2.1 检测研究检测研究是针对纳米材料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的实验室为基础的检测方法。

通过该方法,研究人员可以确定纳米材料的形状、结构、化学组成和其它的物理化学性质。

此外,研究人员也可以通过检测研究来了解研究材料的稳定性、聚集性、生物降解性、毒性(细胞毒性、生物毒性)等方面的潜在问题。

纳米技术存在的问题

纳米技术存在的问题

纳米技术存在的问题
纳米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技术,包括医疗、材料、电子等领域。

然而,纳米技术也存在一系列问题,以下是其中几个常见的问题列表:
1. 环境影响:纳米颗粒的释放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如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造成危害。

此外,现有的废物处理设施可能无法处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纳米物质或纳米废料。

2. 科学研究和评估:我们仍然不完全了解纳米颗粒如何相互作用和在人体和环境中移动。

尽管已经确立了一些评估方法来测量安全级别,但这些方法仍有需要改进的空间。

3. 食品安全:纳米技术已应用于食品领域,但尚未确定其对人体的安全性。

例如,使用纳米颗粒处理食品可能会导致其吸收更快,引起不良反应或其他健康问题。

4. 经济风险:纳米技术开发和生产通常是一项昂贵的工作,需要高投资和定制化的设备。

此外,市场目前仍未确定市场需求,因此可能会出现投资过剩的情况。

5. 知识产权:由于纳米技术正在发展中,法律和监管机制仍未与之同
步。

这可能会导致知识产权方面的不确定性,例如专利法和商标法。

总之,纳米技术虽然带来了许多潜在的好处,但也存在潜在问题。

应该透明化和合法化纳米技术,促进其发展的同时,保护公众健康和环境。

全身纳米材料对健康风险影响评估及预防策略

全身纳米材料对健康风险影响评估及预防策略

全身纳米材料对健康风险影响评估及预防策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纳米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赋予了其许多优良的特性,如高强度、导电性和热稳定性等。

然而,随着纳米材料的普及应用,人们开始关注它们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因此,全身纳米材料对健康风险的影响评估及预防策略,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首先,要全面评估全身纳米材料对健康的潜在风险。

纳米材料由于其小尺寸和特殊形态,具有与传统大尺寸材料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了解全身纳米材料与人体接触后可能引发的生物效应,是评估其对健康风险的关键步骤。

研究表明,一些纳米材料可通过体内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包括吸入、口服和经皮吸收等方式。

而一旦进入人体内,纳米材料可能对人体组织和器官产生毒性作用,诱发炎症反应、细胞损伤以及基因突变等。

因此,全身纳米材料对健康风险的评估需要考虑材料的毒理学特性、剂量、暴露时间和途径等因素,并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

其次,制定预防策略以最大限度降低全身纳米材料的健康风险。

一旦评估确定了纳米材料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我们就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策略来降低人体对这些材料的暴露。

一种重要的策略是建立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对纳米材料的生产、使用和处置进行严格的监管。

同时,开展风险沟通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全身纳米材料风险的认知和理解,促进公众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另外,科学家和工程师需要努力发展安全的纳米材料替代品,以减少对有害纳米材料的依赖。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来减少全身纳米材料的健康风险。

例如,在生产过程中,应采取措施控制纳米材料的粉尘和颗粒物扩散,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

在使用纳米材料的场合,应加强通风设施的建设,控制纳米材料的释放和暴露。

同时,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如口罩、安全眼镜和手套等,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工作者的健康安全。

另外,定期进行健康监测和体检,及时发现身体异常,进行干预和治疗。

此外,在评估全身纳米材料对健康风险并制定预防策略过程中,科研机构、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至关重要。

纳米材料在科技领域中广泛应用与潜在风险

纳米材料在科技领域中广泛应用与潜在风险

纳米材料在科技领域中广泛应用与潜在风险纳米材料是指尺寸在纳米级别(1纳米等于10的负9次方米)的材料。

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纳米材料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随着纳米材料的应用增加,人们也开始关注其潜在的风险和安全性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纳米材料在科技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潜在风险。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纳米材料在各个科技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在材料科学领域,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使其成为了设计和制备新一代材料的理想选择。

纳米材料可以在金属、陶瓷、聚合物等基础材料中添加,从而赋予其优异的性能,如高强度、高导电性、高热导性和优良的光学性能。

这些特性使纳米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能源、医疗等领域。

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纳米材料的轻质且高强度的特点使得飞机和航天器更加节能和环保;在电子领域,纳米材料的优异导电性使得电子产品更小巧、高效和灵活。

此外,在生物医学领域,纳米材料的应用带来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

纳米颗粒可以被用于药物传递系统,通过调控药物在体内的释放和传递,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纳米颗粒还可以被用于影像学,用于提高诊断和图像导向的外科手术的准确性。

纳米材料的应用在癌症治疗中也显示出潜力,通过纳米颗粒的选择性靶向,可以将药物直接传递到肿瘤组织中,减少对健康组织的伤害,提高治疗效果。

然而,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也引发了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安全问题。

首先是纳米颗粒的生态毒性和健康风险。

纳米颗粒的极小尺寸和巨大表面积使得其和环境相互作用时具有不同于传统材料的特点。

一些研究表明,某些纳米颗粒可以穿过生物膜,进入细胞并对细胞产生毒性作用。

此外,纳米颗粒还可能通过吸入、摄入和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对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

因此,对纳米材料的生态和健康影响的研究至关重要,以保证人类和环境的安全。

其次,纳米材料的安全性评估和监管亟待加强。

目前,关于纳米材料的安全性评估和监管的规定还相对不完善。

纳米材料对环境和健康的潜在危害

纳米材料对环境和健康的潜在危害
毕永红 胡征 宇 ( 中国科 学院水生生物研 究所 武汉 4 07 3 0 2)
Bi o g o g H h n y ( s tt o do ilg , AS Wu a 4 0 7 ) n h n uZ e g u I tue f Y n i Hy rboo y C , h n 3 0 2
S ag a n i n et Si c hnhl v om na c ne "E r l e s
纳米材料对 环境和健康的 潜在危 害 毕永红
纳米 材料对环境和健康的 在危害 潜
P t n iI H r o e t am o N n —Ma e i I t n i n n n u n e I a f ao t r s o E v me t a d H ma H at a r O h
入动物心肺 后, 占据 的表面积又相对 较大, 其 容易造 成肺 部发 炎 、 伤 , 引发血 管阻塞 、 损 易 心肌发 炎及退
化 等各种 症状 。 研究 显示 , , 有 ” 正常 无害 的大物
质, 一旦做成纳米级 的超细微粒后 , 就具有毒性 及潜
在 危害 , 且颗 粒越小 , 反应性 及毒性 越大 。 目前 的研 究 已经使科技决策层认识到纳米安全研究应该和纳米 科技进步 同时进行, 鉴于纳米材料 和颗粒对环境和人 类健康安全性的信息 目前还非常 匮乏 , 科技强 国已 各 经陆续开展关于纳米材料生物安全性和环境安全性方 面 的研 究工 作 。 本文就纳米材料对环境和健康的 n na ae ywa a .Mo ee p r a eb e e l igl ep tn ilika d n g t e e n o e r n i me t I ft sdrwn l o s r x et h v e nr ai n h oe t s n e a i s z ar v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米材料的潜在危害说明
我们可以预测到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它将导致通讯技术的加速和设
备的微型化,提高暴破技术的有效性和钢板穿刺技术的优化等许多方
面。在纳米领域许多新的技术的运用,可能导致对人体的损害,而且
不仅限于以上这些纳米技术。在考虑纳米技术特有的危害时,研究小
组更关注纳米颗粒,换句话说正是因为纳米的微粒子性使得这些分散
颗粒具有独特性能。我们明白,制造这种微粒的原因,正是因为这样
的微粒子特性使得它与众不同。这些特性不仅影响它的理化性质,还
会导致它的生物学活性的改变。同样地,我们可以通过了解暴露于类
似纳米大小的微粒子找到一些证据。比如,石棉以及燃烧产生的纳米
颗粒。我们能从石棉中汲取什么教训?
石棉的危害众所周知,主要是石棉可以导致很多疾病。在英国,每年
就有2,000人死于间皮瘤,曾经就是因为石棉的一些特性,使得它被
广泛使用。它有良好的纤维和耐腐蚀性,不易被破坏。现在我们已经
知道,它的毒性正与它的纤维直径(因为石棉纤维直径小于3μm,可
以被吸入呼吸性细支气管)、长短(长度大于15μm就不能被巨噬细胞
吞噬)以及在肺组织中的难溶解性有关。因此,石棉纤维在呼吸道中
易进入而难清除的特性将会引发刺激作用导致纤维化和癌变[1]。这些
物理特性以及纤维表面的化学活性都是有相当危害的,当然吸入的危
险性还与吸收的剂量相关。几乎所有的纤维制品都遵照这些规则,有
些也会因为它们的理化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别。由于温石棉在肺组织中
溶解性较闪石类石棉高,因此温石棉较不容易导致间皮瘤。还有,天
然的毛沸石因其较高的表面活性而更具危险性,在土耳其一些村民因
接触天然毛沸石患上了间皮瘤。
碳和其他纳米管和石棉一样能被生产,但比石棉纤维更精细,并且吸
入后比较难清除。它们中有些非常坚硬,并且一旦进入将持续存在于
组织中。可以预测,如果吸入足够多的数量,将会导致间皮瘤。正如
Paracelsus指出,剂量是关键。死于石棉疾病的人,通常每克干肺组织
中就有数百万根纤维,是从空气中每毫升数根纤维吸入(更确切地说
是从每次呼吸吸入几百根纤维或者每天吸入数百万根纤维)数月或者
数年的结果。因此,一个纳米管生产企业不仅要求生产工人,也包括
那些工序中可能接触的所有使用和处理的工人,都要求做好相应的防
护,防止职业暴露。目前,新建企业通常规模较小,并且生产出来的
纳米管常紧紧地簇拥在一起;可以预测,这些情况今后将会改善。
从空气污染研究中获得的教训
碳的核粒子燃烧后会聚集在一起形成比纳米直径大些的聚合物。目前
有两类研究机构在研究这样的粒子产生的毒性。一类研究机构是在美
国纽约曼切斯特berd?rster和他的同事们,他们在实验室中研究纳米大
小的颗粒在大鼠肺中的清除和存留[2]。另一类是美国的流行病学家们,
他们已经研究出在很低浓度下空气污染和死亡之间的关系[3]。并且,
在他们的观察报告中阐明,这些粒子的暴露与心脏病引起的死亡显著
相关。这也表明这种微粒能够产生毒效应,当存在较多数量的粒子时
它们能引起炎症并对血凝有次生影响,即使吸入的总量较少[4]。
但是对于这个复杂的假设,流行病学者提供了很少的支持,而在研究
与空气污染暴露相关的炎症标记物和聚集因素的变化中提供了一些证
据。到目前为止,由于纳米的微粒子性带来的影响,只能提供较弱的
证明。另一方面,现在已经有相当多的实验证据证明同等材料纳米颗
粒要比大颗粒的毒性要强的多[5]。这种增强的毒性可以用空气中污染
颗粒与表面污染的相关性来解释,例如,被金属离子和有机分子污染
后的危害。此外,颗粒的大小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40nm以下的
颗粒,不仅物理性质不同而且很容易和细胞膜表面结合[6];目前已有
文献报导吸入的纳米颗粒很可能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沿着嗅神经和三叉
神经进入大脑[7]。
至于肺毒性,对于所有的可吸入颗粒已经有了充分的证据,毒性的主
要决定因素是总吸入表面积和附加载体表面的增加或减少,它的独特
功能是在与组织的相互作用中释放各种离子[8,9]。这种毒性最明显的
病理表现为炎症反应,但也有并不引起炎症的可能,低浓度的纳米颗
粒可能只引起肺内表皮细胞的直接刺激作用,在短期和长期接触下均
可导致次级血管的改变,导致心脏病发作的危险性增加[10]。
现在这些结论只是基于实验室结果、流行病学假设以及职业病医师对
特殊事物的观注。例如,焊接工和许多其他技术工人都暴露在含高浓
度的纳米颗粒烟气中,然而他们并不知道他们正处于一个死于心脏病
的高风险当中。粉尘颗粒(和二氧化氮)高暴露中常出现在厨房,但
是和这些暴露相关的危害很少被提及。现在对纳米颗粒的暴露已经有
所了解。然而,我们必须提醒,微小颗粒具有不同活性,并且毒性通
常要比大颗粒的同等材料强。这需要特别关注。
我们可以从纳米颗粒中预见到什么?
2006年在日本举行的关于纳米技术商贸科技展览会上,几百家公司展
示了他们的产品。这些产品中大部分显而易见地包含许多纳米颗粒,
它们很容易进入市场。一位研究学者在非正式的场合报导过,他寄出
的一份样品在邮寄过程中发生自燃。尽管感到某些不安,但正如我原
先写道:“…据我们所知,仍然没有人因人造的纳米材料而受到伤害。”
然而,在2006年4月的一天,德国联邦危险评估协会召回了市场上一
种用神奇的纳米材料制成的用作浴室清洁和卫生的气雾剂,因为它在
使用过程中至少导致了90位客户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其中几个人因严
重的肺水肿而住院[11]。至于这个产品中包含什么仍然不是很清楚,但
在表面上看这个产品的表面涂有硅石纳米层。我们不用花太多的想象
去推测气泡上的这样一个纳米层会起到什么效果。
对于职业病医生,他们会非常熟悉评价材料特有危害和人类潜在暴露
的危险程序。然而,在特有的危害方面,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比如纳
米管,我们认为它们是有毒的,但是无法用实验室数据来解释,因为
这些管子总是簇拥在一起,在给小鼠做毒性实验时,很难象测试石棉
一样控制剂量。因此,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可靠的结论[12]。纳米管分离
得到单个纤维并不是最主要的问题,最主要的是如何在空气中测量它
们[13]。目前认为,如果象现在对待石棉一样去对待它们应该不会产生
严重后果。
关于潜在暴露,考虑含纳米管产品的生命周期是很重要的。它们将毫
无疑问地被用来给某些原料增强和赋予某些新的特性。这些材料会出
现什么情况?它们被加工过吗?它们如何处置?在工艺发展的早期,
由于石棉的惨训,这些事情必须考虑。目前,这些潜在暴露主要是在
大学实验室和小型实验工场以及许多相关的附加程序中。然而,现在
很轻易就可以从实验室工作人员那里拿到一瓶纳米管,它看上去就象
烟灰,正如我曾经得到一份青石棉样品一样容易。
在考虑任何新的纳米颗料时都可以使用类似方法。它的毒性怎样?如
何生产?将来如何使用?滥用后会怎样?怎么降解或处置?在它生命
周期的不同阶段,哪些人可能会暴露,暴露程度如何?假如,用作燃
料的催化剂用来增加功效和减少CO2排放,它能增加或减少废气排放
的毒性吗?如果它被用在象口红或防晒霜的化妆品中,它能增加或减
少紫外线对皮肤的副作用吗?如果它是一个金属粒子被用在医学影像
中,包括所有能考虑到的对内皮和心脏的副作用的毒性测试吗?
目前来自纳米颗粒的危险环节主要如下:
来自商品的意外吸入事件;
生产工人中吸入事件;
生产工人吸入纳米管;
化妆品中由于新粒子的不当使用造成皮肤损害;
操作中出现暴炸/火灾;
注射静脉中对纳米药物或者显像剂出现意想不到的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