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形成与发展

合集下载

管理会计形成与发展的“三阶段论”

管理会计形成与发展的“三阶段论”

「摘要」本文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演化的要以观、观为指导,是全文的指导思想。

第二部分:管理会计形成、的“三阶段论”,论述了管理会计的形成、发展经历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后现代管理会计”三个阶段,并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对管理会计在这三个阶段中取得的进展和创新作了较具体的阐述;第三部分:管理会计在“决策支持层面”取得的进展,是对第二部分作的重点补充,特别对“观决策模式”下的决策支持和“人文观决策模式”下的决策支持进行了对比,认为后者更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关键词」成本会计;现代管理会计;后现代管理会计会计国际化是近年来国内外会计界讨论较多的一个问题。

然而,对会计问题的研究讨论不能脱离会计所处的环境。

我认为,对我国会计国际化问题的讨论应该结合我国所处的具体环境和背景,也就是说,要建立在对我国会计环境有清醒的认识的基础之上。

我国当前会计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当前会计国际化的进程和要点所在。

为此,在必要对我国当前的会计环境有充分的认识。

一、会计演化问题的研究要以历史观、哲学观为指导会计问题的研究,不能就会计论会计,从单纯的技术观来、研究相关问题,而应提到的高度进行分析、论证。

从技术层面认识问题,还是从理论层面认识问题,是有很大差别的。

它们之间的差别,就象工匠与学者之间的差别一样。

工匠(能工巧匠)造器可以做到巧夺天工,对的贡献很大,这是人所共知的。

但一个社会,单有工匠还不够,还需要学者。

学者的任务是研究问题,从大处着眼,往深处探索,超越现有水平,作出原创性的发现,进行理论上的创新。

其理论成果可导致人们的认识在总体上实现新的飞跃,并产生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的。

从工匠与学者的关系,可以看到理论的重要性。

而理论又是有层次的。

历史观是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最高层次。

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

因此对人文、社会科学问题,只有把它们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历史背景下进行研究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

也就是,研究人文、社会科学问题,既不割断历史、也不超越历史,所作的研究才能体现历史真实,得出令人信服的结果。

《成本会计》教案

《成本会计》教案

《成本会计》教案目录第一章:总论一、成本涵义二、成本分类三、成本会计产生和发展四、成本会计对象和任务五、成本会计职能(环节、内容)六、成本会计工作组织第二章:成本核算基础一、产品成本核算概述二、费用要素和成本项目三、成本核算程序第三章:要素费用的汇集和分配(1) 材料费用的核算(2) 工资费用的核算(3) 折旧费用的核算(4) 其他费用的核算第四章:跨期摊配费用的核算第五章: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第六章:制造费用的核算第七章:损失性费用的核算第八章: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的核算第九章:成本计算方法概述第十章:品种法第十一章:分批法第十二章:分步法第十三章:分类法第十四章:定额法第十五章:期间费用的核算第十六章:成本报表第十七章:成本分析第十八章:成本会计的新发展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成本一、成本概念:(一)成本涵义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商品经济的一个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

人们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人力、物力、财力),这些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就是成本。

成本的涵义有多种:1、美国会计学会(AAA——America Accounting Academy)1951年提出的《成本概念与标准委员会报告》给成本所下的定义:成本——指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以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

这个定义有三个含义:第一,成本是一种价值牺牲,这种牺牲可以理解为一种价值消耗,不仅可以是现金支出,也可以是物资消耗、劳动消耗或是从外部提供的劳务费消耗。

第二,这种价值牺牲是为了一定目的,通常是指由经营目的而衍生的目的。

第三,这种牺牲可以用货币测定,也可以说是可以用货币计量。

2、会计学成本的一般定义:成本——是特定的会计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发生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代价。

具体包括:(1)成本必须发生于某一特定的会计主体,以符合会计主体假设。

(2)成本的发生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

如果成本的发生没有明确的目的,则只能是一种浪费。

成本会计形成与发展

成本会计形成与发展

⒌出版若干成本会计著作。 →1885年,H.梅特尔夫出版了《制造成本》 (是19世纪第一本成本会计专著) →1887年,E.加克、J.M.费尔斯《工厂会计》 (是19世纪最著名、最有影响的成本会计专著) ⒍建立了成本会计组织。 →1919年,美国成立了全国成本会计师联合会, 同年,英国成立了成本与管理会计师协会。
⒊成本会计学科独立 →尼科尔森和罗耳巴克合著了《成本会计》 →陀尔专著《成本会计原理和实务》 ㈢现代成本会计阶段(1945年以后)
成本会计由事中控制成本、事后计算和分析成 本发展到事前的成本预测、决策和规划。 →成本预测与决策 →目标成本计算(最著名是日本的成本企划)
பைடு நூலகம்
→实施责任成本计算 (1952年,美国希琴斯倡导责任会计,提出责任中 心划分,将成本目标分解成责任成本) →实行变动成本法 (1936年,美国N.哈里斯提出了变动成本计算法) →推行质量成本核算 (20世纪60年代质量成本形成)
一、成本会计形成与发展 ㈠早期成本会计阶段(1880-1920)
成本会计最早起源于英国,后传入美国及其他 国家。 ■历史背景
19世纪30年代末,英国完成了产业革命。机 器劳动替代手工劳动,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
企业规模逐渐扩大,出现了竞争,生产成本得 到了普遍重视,为满足企业管理上的需要,加强了 对成本会计的研究。
成本研究侧重于对生产过程的生产消耗进行系 统的汇集与计算,确定产品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 此时的成本会计称之为记录型成本会计。 ■主要成就 ⒈建立材料核算与管理办法。
⒉建立工时记录和人工成本计算方法。 ⒊确定了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 ⒋采用分批法或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 →1750年,J.多德森在《会计人员或薄记方法》 中介绍了分批成本计算法。 →1777年,W.汤姆森以亚麻制袜为例,从亚麻存 货账户开始,记录了不同步骤的消耗,最后计算出 每双袜子的成本,这是分步法的萌芽。

成本会计的发展及其职能和种类

成本会计的发展及其职能和种类

成本会计的发展及其职能和种类第一篇:成本会计的发展及其职能和种类第2章成本会计的发展及其职能和种类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成本会计的形成和发展,一般了解成本会计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和当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掌握现代成本会计发展阶段的主要内容和成本会计的任务,熟练掌握成本会计的种类,重点掌握成本会计的七大职能。

二、预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 1.适时制 2.全面质量管理 3.战略管理 4.基准管理 5.持续改进 6.限制理论 7.成本企划 8.成本预测 9.成本决策10.成本计划11.成本控制12.成本核算13.成本分析14.成本考核15.目标成本16.实际成本制度17.估计成本制度18.标准成本制度 19.全额成本计算模式 20.变动成本计算模式(二)论述题 1.早期成本会计阶段取得的成果有哪些? 2.近代成本会计阶段成本会计取得了哪些进步?3.新型的着重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有哪些内容?4.新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有哪些冲击?5.管理学的创新对成本会计有哪些影响?6.何谓成本会计“七职能论”? 7.标准成本制度与估计成本制度有何异同?三、要点提示(一)成本会计的形成和发展多数学者认为,成本会计经历了三个阶段:1.早期成本会计阶段(1880-1920 年):成本会计仅限于对生产过程的生产消耗进行系统的会计和计算,也称记录型成本会计。

这时的成本会计主要有以下工作:建立材料的核算和管理办法;建立工时记录和人工成本计算办法;建立间接制造费用的分配办法。

制造业采用了分批法和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形成了一些有影响的成本会计专著、建立了一些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

2.近代成本会计阶段(1921-1945 年):标准成本制度产生,预算控制进一步完善,成本会计形成了独立学科,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3.现代成本会计阶段(1945 年以后):成本会计发展重点由事中控制、事后计算和分析转移到事前预测、决策和规划,形成了新型的着重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

浅谈构建政府成本会计存在问题及发展策略

浅谈构建政府成本会计存在问题及发展策略

浅谈构建政府成本会计存在问题及发展策略【摘要】本文通过对政府成本会计的现状分析,揭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建议。

文章简介了政府成本会计的概念和研究目的,引出了后续讨论的必要性。

详细分析了当前政府成本会计存在的问题,包括数据采集不完整、成本分配不明确等方面的挑战。

然后,提出了一些改进和发展策略,如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建立绩效评价机制等,以提高政府成本会计的效益和透明度。

展望了政府成本会计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前景,指出了需要加强技术手段创新来应对变革和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政府成本会计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建议,以促进政府成本管理的改善和提升。

【关键词】政府成本会计、存在问题、发展策略、现状分析、技术手段创新、政府管理、财务管理、政策制定、效率提升、控制成本。

1. 引言1.1 简介政府成本会计是指政府部门在开展活动和完成任务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的核算和管理工作。

随着政府职能不断扩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成本会计在政府管理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政府成本会计的建立可以更好地评价政府资源的配置效率,为政府决策提供决策依据,提高政府管理水平。

本文旨在探讨政府成本会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为政府成本会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本文将对政府成本会计的现状进行分析,了解政府成本会计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本文将探讨政府成本会计存在的问题,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然后,本文将提出政府成本会计的发展策略建议,包括加强政府成本会计制度建设,完善政府成本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政府成本会计技术手段的创新,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政府成本会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政府成本会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推动政府管理水平的提升。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政府成本会计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发展策略,旨在为政府部门提供参考,帮助其更加高效地管理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责任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和发展

责任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和发展

责任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和发展责任成本会计是一种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旨在为企业提供详细、准确的成本信息,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提高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

随着企业管理理念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责任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和发展也变得愈加重要。

一、责任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及原理责任成本会计是一种将企业成本与责任中心相结合的管理会计方法。

所谓责任中心是指企业内的各个管理层面,如部门、项目组或个别经理等,其责任范围不同,因而对成本的控制和利润的贡献也不同。

责任成本会计通过将成本分配给不同的责任中心,从而更加准确地衡量责任中心的表现,鼓励责任中心管理者在自己的责任范围内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责任成本会计的核心原理在于分清责任、追求效益。

通过将企业的总成本分解为各个责任中心的成本,并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责任中心的预算成本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找出责任中心的成本管理问题,鼓励责任中心管理者积极主动地进行成本控制和绩效提升。

这一原理在企业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使员工更好地履行职责,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责任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责任成本会计的运用包括成本的核算、成本控制和绩效评价三个方面。

1.成本的核算责任成本会计主要通过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分析,为企业各个责任中心提供详细的成本信息。

通过对材料、人工和制造费用等直接成本的核算,可以为企业提供产品成本和责任成本中所需的基础数据。

通过对管理费用、间接人工和间接材料等间接成本的核算,可以更好地了解与责任中心相关的业务活动所产生的成本,并为责任成本的分配提供依据。

3.绩效评价责任成本会计可为企业提供适当的绩效评价指标,帮助企业衡量责任中心的表现和管理者的绩效。

通过对责任中心的成本、效益和绩效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企业可以更加客观地了解各责任中心的表现,为奖惩机制的建立提供依据,并激励责任中心管理者积极进取,为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成本会计的发展范文

成本会计的发展范文

成本会计的发展范文
一、成本会计的发展历史
成本会计的发展及其重要性可以追溯到18世纪英国的罗斯福派,这是一种传统的投入产出成本会计方法,旨在确定各种投入材料的成本。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对于确定各种投入材料及其成本的需要越来越不断。

1850年,马克斯·内马尔(Maximilian Naehring)出版了他的著作《产品成本》,提出了将产品成本分配到各个部门的方法,这是现代成本会计的起源。

二、20世纪成本会计发展
20世纪是成本会计的蓬勃发展时期,大多数成本会计的原则和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完善。

1914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S·萨克斯(William S·Saxe)登记的“成本会计原则”迅速变得流行,它认为应按照经营成本会计方法来记录成本。

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种计算机系统得以应用于成本会计,使得成本会计的计算更加精确,记录更加准确。

三、21世纪成本会计发展
21世纪是成本会计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代,成本会计已经发展成为企业规划、决策和控制的重要工具,全面而精确的成本系统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章 成本会计概述

第一章 成本会计概述
成本会计学
授课教师: 电 话: Q Q: 马 琳 62994922 1041420949
一、课程简介 《成本会计学》是会计专业一门核心 专业课。它是收集、整理成本信息, 并利用成本信息进行成本控制的管理 活动。共34学时。
二、基本内容
第二至八章
成本核算 成本会计 成本管理 与分析
第九至十一章
第一篇 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思想 第二篇 成本归集与成本分配 第三篇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与辅助 方法 第四篇 当代成本会计发展新领域
1、成本与价值不同,价值由C、V、m(社会 必要劳动)构成,而成本由C、V(个别劳 动)构成,且这里的成本特指“产品成本”。 2、成本是耗费和补偿的统一体。 3、生产中耗费要求补偿和流通中能否得到补偿 是两码事。

从理论上讲,产品成本是企业的生产过 程中已经耗费的、用货币表现的生产资 料的价值与相当于工资的劳动者为自己 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总和。这种成本, 可以称之为“理论成本”。
1、作业成本法 2、流程再造 3、全面质量管理 4、标杆竞争与持续改进 5、约束理论 6、大规模定制 7、目标成本法 8、生命周期法 9、平衡记分卡
财务 会计
成本 会计
管理 会计
成本 核算
成本管 理
何谓成本会计?
成本会计是会计的一个分支,是一种专业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会 计的基本原理和一般原则,采用专业技术 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生产 费用和期间费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 综合地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2010年8月出 版
2、参考书籍
(1)《成本会计学》徐政旦主编,上海三联 出版社 (2)《成本会计学:以管理为重心》查尔 斯·霍恩格伦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本研究侧重于对生产过程的生产消耗进行系 统的汇集与计算,确定产品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 此时的成本会计称之为记录型成本会计。 ■主要成就 ⒈建立材料核算与管理办法。
⒉建立工时记录和人工成本计算方法。 ⒊确定了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 ⒋采用分批法或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 →1750年,J.多德森在《会计人员或薄记方法》 中介绍了分批成本计算法。 →1777年,W.汤姆森以亚麻制袜为例,从亚麻存 货账户开始,记录了不同步骤的消耗,最后计算出 每双袜子的成本,这是分步法的萌芽。
㈡近代成本初,随着垄断资本形成,重工业和化 学工业进一步发展,企业规模更大,分工协作更细 化,企业竞争加剧。 ■主要进展 ⒈标准成本制度产生 →1880-1911年,泰罗科学管理理论形成
→19世纪末,加克和费尔斯提出了标准成本观念 →同时期,美国的H.埃默森倡导了标准成本应用 ⒉预算控制方法的完善 (成本控制的两大支柱之一) →1921年美国国会公布了《预算与会计法案》, 对民间企业实行预算控制产生了很大影响。 →1922年,芝加哥大学麦金赛出版《预算控制》 →1928年,美国西屋公司设计出弹性预算
㈣当代成本会计发展 →适时生产制度(JIT) →全面质量管理(TQM) →战略成本管理(SCM) →基准管理与持续改进 →限制理论
【这部分内容,具体参考word文档】
⒊成本会计学科独立 →尼科尔森和罗耳巴克合著了《成本会计》 →陀尔专著《成本会计原理和实务》 ㈢现代成本会计阶段(1945年以后)
成本会计由事中控制成本、事后计算和分析成 本发展到事前的成本预测、决策和规划。 →成本预测与决策 →目标成本计算(最著名是日本的成本企划)
→实施责任成本计算 (1952年,美国希琴斯倡导责任会计,提出责任中 心划分,将成本目标分解成责任成本) →实行变动成本法 (1936年,美国N.哈里斯提出了变动成本计算法) →推行质量成本核算 (20世纪60年代质量成本形成)
⒌出版若干成本会计著作。 →1885年,H.梅特尔夫出版了《制造成本》 (是19世纪第一本成本会计专著) →1887年,E.加克、J.M.费尔斯《工厂会计》 (是19世纪最著名、最有影响的成本会计专著) ⒍建立了成本会计组织。 →1919年,美国成立了全国成本会计师联合会, 同年,英国成立了成本与管理会计师协会。
一、成本会计形成与发展 ㈠早期成本会计阶段(1880-1920)
成本会计最早起源于英国,后传入美国及其他 国家。 ■历史背景
19世纪30年代末,英国完成了产业革命。机 器劳动替代手工劳动,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
企业规模逐渐扩大,出现了竞争,生产成本得 到了普遍重视,为满足企业管理上的需要,加强了 对成本会计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